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3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

阅读过作品后,我感慨万分,写读后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考虑到你的需要,读书笔记吧的编辑特地编辑了“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而我们的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系绳子的工具。

也许是因为从事教育的关系,经常会与朋友讨论关于教育对人的影响。我有个朋友,曾经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地教她,设计了母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经常有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

我读这本科学论著读了九个多小时,初读晦涩难懂,期间几次催眠了我,睡着了,可见有多难读。为什么我坚持读完了呢?因为在这本书中,很多一些儿童常见的行为其实是心理出现了偏差,而我们成年人却认为这是正常的,代表着机灵聪明的。好几次惊出了一身冷汗,想想自己对孩子做了什么。来说说我对此书的理解。

1.儿童不仅作为肉体存在,也是独立的精神实体。抚养者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许做这做那,一句舍不得你受累以安慰并掩盖自己内心对财产的贪欲。要知道,我们是孩子的守护者,不是孩子的主权者,孩子是有独立人格,他是自由的。

2.儿童在某种事物上不停重复练习,不要打断他。重复是为了获得理解,证明精神的专注,也显示出人的智慧。这也是培养儿童注意力的方式。

3.抚养者必须提供给儿童适宜的环境,也要有发展儿童能力的觉悟。因为儿童的任务就是构建出一个与他所处的环境、时代、地区和文化相适应的人。如果在这过程中,抚养者给予的环境不适合,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4.关注儿童的敏感期,并正确地帮助和引导他通过敏感期。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让他从复杂环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以及他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内在敏感性让儿童对某些东西敏感,但是也让他对另外一些东西漠不关心。所以家长做好观察者的角色,有时候在敏感期受到错误的引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5.抚养者只要理解了通过教育实现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比促进他的智力更重要,那么教育从出生那一刻就应该开始了。

6.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在自由的环境中,儿童将学会独立活动、操作、行走、交谈、思考和按照自己的意愿自我控制,要明白这个过程的发生,不是成年人的教导,而是儿童自己创造出来的。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我理解的只有皮毛而已,更多的却吃不透了。这是一本颠覆我认知的书。看了很多的育儿书,这个理论不错,那个理论也挺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得不到要领,而这本书最重要的理论是培养孩子的心灵,在这基础之上,语言,行为,智力,设交之类的培养也就自然而然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4

最近在读《童年的秘密》,才看了前三章,其思想和主张已经让我印象深刻。《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经过自我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成人,我们必须时刻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简便愉快的,而我们明白欢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理解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5

xxx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网友的帖子全是对父母的控诉,从工作、到婚姻、到家庭,因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有一个词这些年也比较流行,叫“原生家庭”,是指我们出生的那个家庭,即父母的家。伴随“原生家庭”出现的话语,大多是父母对子女的压制和阻碍,而且这些压制和阻碍通常都是以“爱”的名义出现。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人们心理疾病的根源可能来自童年时期。由潜意识唤醒的记忆证实,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遭受了常见痛苦之外的重创,这些痛苦就会深藏在潜意识里,日后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把自己人生不得意完全都归罪于父母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熟,不正确的表现,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揭示了父母及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是一名医生、人类学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名女性主义者和为儿童争取权利的战士。蒙台梭利毕其一生探究“童年的秘密”,宣传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对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这本《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儿童观的集中表现,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有强大的潜在生命力,他们能自己成长发育,成人(父母和老师)只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即可,过多的帮助反而会阻碍儿童的发展。成人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耐心等待,才能不让自己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复上演。

蒙台梭利终其一生都在探索的“童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如果说父母平日里“自以为是”爱孩子的行为其实质是一种迫害,那么父母该怎样爱自己的孩子,才能不成为日后的“祸害”?

1、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

爱孩子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何况我们人类。几乎没有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当看到那个弱小的生命呱呱落地时,父母希望把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奉送给这个可爱的小娃娃,没有人会质疑父母的爱。

可是蒙台梭利指出,父母的爱是一种自私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人性的本能。这种本能使得我们急于保护我们的所有物,尽管这些东西毫无价值。

我们怕婴儿尿床给他穿上不透气的尿不湿;怕自己的物品被孩子弄坏而禁止他们触摸;嫌孩子吵闹把他们托付给老人或保姆,可以说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在本能的防御孩子。

孩子幼小时,父母最喜欢让孩子多睡觉,孩子睡着了,父母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当父母想睡懒觉时,他就会阻止早起的孩子,以免扰乱他们的美梦!父母因自己的惰性而选择最轻松的捷径,就是打发孩子睡觉。

当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洗脸、吃饭,由于不熟练,肯定会把衣服穿反、洗脸水泼洒一地、饭菜掉在桌子上,父母就有一股冲动想去帮助儿童,下意识地阻止孩子那些缓慢、笨拙的动作。这样做表面是帮助孩子,其实质对成人有好处,他不用打扫全是水渍的地板,不用清理满是饭渣的餐桌。

蒙台梭利指出,父母的这些帮助,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它会压抑儿童,是日后深深伤害儿童的根源。

还有一些父母拼尽全力去挣钱,让孩子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用丰厚的物质换取陪伴孩子的时间,这是他们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是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父母的爱超越了其他任何东西。儿童爱他们的父母,希望待在父母身边,以便能看到他们最亲爱的人。可是成人却毫不觉察,焦躁不安地说,自己没有时间,有很多事情要做!

蒙台梭利警告成人:如此深爱父母的幼儿终将长大并消失,没有人再会像他们那样爱父母!

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清楚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所以造成父母想爱却不会爱的局面!

2、幼小的孩子在想什么?他们的成长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作为成人父母虽然爱孩子,但常常会忽略孩子,尤其是还不会说话走路的孩子,对待他们和一只宠物没什么区别,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暖不受到意外伤害就可以了。等孩子稍稍长大一点,成人自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实施对孩子的各种教育,或者送到早教机构,或者在家自己教育,当孩子会背几首古诗,会念几个英语单词时,家长们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教育有方。

蒙台梭利告诉我们,儿童自己有能力生长,并不需要成人的帮助。人生来具有“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像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一样,它们根据自然的法则,会自己长大,适应大自然。人也如此。

儿童出生后到独立行走之前,虽然不会说话不能自理,但是这段时间是儿童的精神胚胎期,他会大量吸收周围环境传递给他的信息,比如他生活地区的气候条件,抚养他的父母或亲人的人格等,将其转化成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形成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谁带的孩子像谁!

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阶段性发展,即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侧重点,错过这个阶段,也就错过最好的时机,而缺的课是永远都无法补回的。

蒙台梭利用蝴蝶的生长变化来比喻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蝴蝶从卵到幼虫到蛹到成虫,每一个阶段和前一阶段相比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幼儿也是如此。

蒙台梭利用敏感期来命名儿童心理的发展阶段,比如说1到3岁是语言敏感的高峰时期,3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到4岁是运动的敏感期,而6到12岁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的阶段。

儿童的心理发展,会自己通过“工作”来实现,这里的“工作”是指儿童喜爱的活动,它不是大人眼中的“游戏”,也不是大人口中的“工作”,它是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自发的活动,这种活动能使得儿童获得身心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生命的本能和人性的特征,儿童喜爱活动,是生命本能的驱使。

所以儿童成长的密码是,儿童自身强大的潜力能使儿童自觉成长,但是儿童会吸收周围的环境形成自己的人格。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相应的敏感期,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自身的成长。

3、了解童年秘密后,父母怎么做?

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指出,从古至今,由于成人社会对儿童的不重视,没有人去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几乎每个儿童都是在成人的压抑和阻碍中长大,所以很少有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这就形成一个恶性的闭环。一个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压制,心理受到伤害,长大后留下阴影,导致成人后心理不健康,这样的成人又会压制自己的孩子,然后又一个受伤的孩子长大。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父母一定要了解“童年的秘密”,从儿童角度出发,真正理解儿童,面对儿童的成长,父母要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给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儿童成长的各个敏感期,给予正确的帮助,静待儿童内在的生命力去帮助儿童自己成长,而不是人为的破坏,人为地拔苗助长。

书中多次提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点。英国十八世纪诗人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也提出了积极的儿童观:“儿童预示成人,像晨光预示白昼。”在弥尔顿看来,儿童不是无知和任性,而是“知者”,是能够给成年人指路的智者。

儿童就是我们的未来,成年人必须要重视儿童及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为儿童建造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环境。

蒙台梭利为帮助儿童,特意做出许多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具,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现如今,蒙台梭利教育遍地开花,国内也有许多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开办了蒙氏班,这样的班因为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号收费昂贵!

我对国内蒙氏班没有了解,自然没有发言权,我不清楚上过蒙氏班的孩子是不是在身心发展上比普通孩子要好一些。

不过,我认同蒙台梭利在本书中的观点,父母的许多爱都是盲目的,自以为是的,实质是压抑和阻碍。儿童内在的生命力和敏感期却是我之前不曾了解的新概念。

回顾女儿的成长,她已经14岁,自然是错过了所有的敏感期,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妈妈,只怕女儿的内心已经被我伤害的鲜血淋漓!我相信,像我和我女儿这样的成人和孩子并不是少数,如果没有改变,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只能是乌托邦!

真希望有更多做父母和从事教育的人,能看到这本书,并认真地读懂,那样就少一些受伤害的孩子!父母皆祸害的网友也会少一些!毕竟父母孩子一场是今生最大最珍贵的缘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6

初读《童年的秘密》,刚开始打开扉页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我们一定要懂得温柔的呵护是爱,勇敢的放手也是爱。同时我们还要经常教育孩子让他们明白他总会长大,总会有独自面对社会的那一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7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第二部分:新教育,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认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