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2022读后感推荐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最新范文

发表时间:2022-08-01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2读后感推荐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最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近期,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感触很深。DsbJ1.com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本日记体形式的小说,原名叫《心》。书中记载了发生在一个四年级小学生身上的一百个动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学生、老师、家长等一些平凡的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值得赞赏与弘扬。书中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真挚的爱。

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身上蕴藏的高尚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也要做到:关心同学,尊敬长辈,学会感恩。

我要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启明灯,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她不分昼夜,一直在无怨无悔地工作着。她像一只春蚕,吐出丝为人们提供温暖;她像一盏指明灯,指引人们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她还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感谢您,敬爱的老师!是您的爱让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使我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将来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让这个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让世界充满爱。

dsbj1.com延伸阅读

最新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之二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最新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之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读这本书时我给我自己的卷首语是“只有先学会做家长,才能更好的做老师”,这里面有一点换位思考的意思。读了一段以后真是感慨万千,一个教育家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这里记录的不仅仅是他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本身,而是提供给我们教师的一本必要的参照和范本。

他在书中提到往往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要打要骂随你,我决不袒护!”家长在说这些话时,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加上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我想我们当老师的在平时的工作中这样的情况也见的很多,也许你会被他们的真诚信任而感动,但李老师却说他感到不安,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我“配合”,我的教育能成功吗?他不怀疑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厚望,但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这就是——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因为,家长也是教育者!

所以每次在家长会上李老师总要给他们朗读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的一句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都会影响你的孩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就现在的教育者身上存在的浮躁,我不以为然,有的老师就爱标榜自己的卓越成就,实际上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是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在我看来,一个孩子以后成就了一番事业,这首先要归功于他的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伴随其终身的老师。

用李老师的一句话:“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家长自身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再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年轻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就交给了自己的父母,高兴了回来看看逗逗玩,在发现孩子在性格中出现问题了,就只会抱怨自己的父母太娇惯,从没想过自己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是什么,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真可怜,他没有一对可以和他一起成长,分享成长中快乐和痛苦的父母,虽然物质很富足,但精神却空虚。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老师都会觉得现在孩子难教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学校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者的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呼吁所有的家长一定要做个懂教育的教育者,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读后感推荐] 爱的教育个人读书心得范文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读后感推荐] 爱的教育个人读书心得范文”,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这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他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意外事件,这篇日记,对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篇日记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快被车撞到的时候,洛贝谛冲向马路,眼疾手快地将这个孩子拖到一边,自己的脚却被车给撞伤了。

洛贝谛——————一个很平凡的小学生,做出的事却让人大吃一惊,这件事使我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我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有一次,在学校里,有个同学忘了带抹布,我帮她檫桌子。回到家,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是多么的高兴啊!

教你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爱的教育简短(6篇)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你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爱的教育简短(6篇)”,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书笔记爱的教育(篇一)

1.表演完毕,班头向观众道谢后,大家都起身挤出场外。我被挤在群众中,正出场门的时候,觉得有人触我的手。回头去看,原来就是那小艺人。小小的黑脸孔上垂着黑发,向我微笑,手里满捧着果子。我见了他那样子,方才明白他的意思。

2.那妇人非常欢喜,好像说不出答谢的话来。这时我瞥见有一个小孩,在那没有家具的暗腾腾的小室里,背向外,靠着椅子好像在写字。仔细一看,确是在那里写字,椅子上抹着纸,墨水瓶摆在地板上。我想,在这样暗黑的房子里,如何写字呢。读书笔记忽然看见那小孩长着赤发,穿着破的上衣,才恍然悟到:原来这就是那卖菜人家的儿子克洛西,就是那一只手有残疾的克洛西。乘他母亲收拾东西的时候,我轻轻地告诉了母亲。

3.雨不绝地下着,风吹雨点打着窗门,夜色暗得没一些光。费鲁乔疲劳极了回来,身上满沾了泥,衣服破碎了好几处,额上负着伤痕。这是他和朋友投石打架了的缘故。他今夜又和人吵闹过,并且赌博把钱输光了,连帽子都落在沟里了。

4.没有办法,过了一会儿,只好提了衣包懒懒地走开。他悲哀得很,心乱得如旋风,各种忧虑同时涌上胸来。怎样好呢?到什么地方去好?从洛赛留到可特淮有一天的火车路程,身边只有一块钱,除去今天的费用所剩更无几了。怎样去张罗路费呢?劳动吧!但是向谁去求工作呢?求人布施吗?不行!难道再像方才那样地被人驱逐辱骂吗?不行!如果这样,还是死了好!他一边这样想,一边望着无尽头的街路,勇气愈加消失了。于是把衣包放在路旁,倚壁坐下,两手捧着头,现出绝望的神情。

5.我们早想吸那小山上的空气,昨天下午两点钟,大家在约定的地方聚集。代洛西、卡隆、卡洛斐、泼来可西、可莱谛父子,连我总共是七个人。大家都预备了水果、腊肠、熟鸡蛋等类,又带着皮袋和锡制的杯子。卡隆在葫芦里装了白葡萄酒,可莱谛在父亲的水瓶里装了红葡萄酒,拨来可西着了铁匠的工服,拿着四斤重的面包。

6.他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孩。一进门就脱去了被雪打湿了的帽子,塞在袋里,阔步地到了里面,脸像苹果一样,注视着一切。等走进食堂,把周围陈设打量了一会儿,看到那驼背的滑稽画,就装了一次兔脸。他那兔脸,谁见了也不能不笑的。

7.母爱是一本我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母爱是一片我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

8.当枯黄的秋叶随风摇曳时,深秋飘然而立校外,月光下,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硕大的风衣将瘦骨嶙峋的父亲裹了进去,我心头一阵酸楚。

9.人世间的真情就像一张大网,时刻温暖着人的心扉,就如妈妈的爱一样,永无止境。

10.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

11.船的命运在于漂泊;帆的命运在于追风逐浪;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

12.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没有失去青春的美丽。相信自己,希望总是有的,让我们记住那句话: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13.假如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气和一个创业的胆量。

14.曾经以为,一次无奈的哭泣,便函是人世间所有的沧桑;一个小小的挫折,便函是人生所有的失败。是十四岁告诉我……

15.我将滑稽画册给他看。他不觉一一装出画上的面式来,引得父亲也大笑了。回去的时候,他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戴他的破帽。我送他出门,他又装了一次兔脸给我看,当做答礼。他名叫安东尼阿?拉勃柯,年纪是八岁零八个月。

读书笔记爱的教育(篇二)

从前,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我没有好好的阅读它,总是随便翻几页就过去了,此刻放暑假了,我正好趁这机会好好地读一次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有十分十分多的小故事组成的,故事中所展现许多美德,给我们树立起朴素而又正确的是非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它说的是:小主人公安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十分瘦弱、脸色苍白、还抱着一个小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讨钱。他什么也没给这个女乞丐,只是看着她就摆摆手走开了,其实安利柯身上装着许多钱的,他只是不想把钱给那个女乞丐。

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安利柯的行为,是安利柯妈妈说的话。她是这样说的:“你不该这样。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时,我们不该视而不见、假装不知啊,尤其是为了吃奶的小孩儿而乞求的母亲,那怀中的小孩说不定正饿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位母亲该是怎样的难过呀!假如你母亲——我,不得已要对你说‘安利柯啊,今日不能再给你食物了’,你想,那时的我,心里会是怎样的难过的呢?”

看了他母亲说的话,我想起了以前,以往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帮忙的那些穷人,家里也说不定一样有正饿着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帮忙,如果当时我能够给他们一些钱,或者就一个硬币,他们必须会感激万分,可是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我当时认为他们这一些又脏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们大家的同情。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我的脸不由的红了……

读书笔记爱的教育(篇三)

有一句明言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我已找到这位良师益友,她就是《爱的教育》。刚下完一场雨,空气中有种清新的味道,天空像被水洗过的蓝宝石一般,柔柔的阳光洒进窗户,窗外唧唧喳喳的叫声使我的心情像雨后的天气一样的格外爽朗,我翻开了《爱的教育》,在《爱的教育》里有一所学校,这儿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他们有明亮的眼睛,童真的思想。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教育着我,还教会我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教会我对弱小的同情,对朋友的友情,对老师的师生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让我的灵魂受到震撼,让我感动,让我快乐,让我潸然泪下,让我敬佩。在这本书中无处不在的都表达着一个“爱”字。

令我印象最深的两篇文章《卡隆的母亲》和《少年笔耕》。《卡隆的母亲》中卡隆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卡隆虽然是最胖的一位同学,但是在这几天,他瘦了许多,眼睛又红又肿。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脆弱的,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孩子,谁也无法改变悲剧的发生。同学和老师见了小小的卡隆背负着失去母亲的痛苦,都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让卡隆从失去母亲的阴影中走出来,让他回到以前那个快乐的卡隆。卡隆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得到了许多别人的爱和关怀。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应该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失去亲人的人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带给他的温暖。《少年笔耕》主人公叙利亚是一位十二岁的五年级学生,他的父亲在铁路做雇员,家里还有几个更小的孩子。一家生活十分艰难,为了生存,他的父亲为别人抄写书稿赚钱,每天要抄到很晚,叙利亚十分体谅父亲,深夜趁着爸爸睡觉了,为爸爸抄书稿 ,换到了一些钱,写了一百六十张才赚两角钱,就这样叙利亚夜晚拼命地为爸爸抄写书稿,白天疲惫不堪。这篇文章令我十分感动,叙利亚几个月来很少睡觉,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工作,他是多么伟大。

人类只有三种情感是强烈而单纯的,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珍视,对人类苦难的悲悯。《爱的教育》教会我将爱心融入平凡的劳动和学习。去读吧,当你读完整本书你会更加体贴父母,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去读吧,去用爱创造美好的世界!

读书笔记爱的教育(篇四)

书,是知识的海洋。在好的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前一段时间吧我就读了意大利人德·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

《爱的教育》主要讲的是意大利的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把他身边发生的许许多多系列故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告戒我们如何去感恩和爱,如何和老师朋友一起友好相处。里面有父母写给他的劝戒、启发性的文字,有老师在课堂上生动的搞笑事情、精彩的励志故事,有同学生病了,去探望它的故事等等,在里面你可以体验到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敬师长、体贴父母等美好的精神。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女老师之死》。有一句写的非常好的话,说的是女老师临终前主人公发自内心的泣血呼唤:“亲爱的老师,你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你的学生。现在你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亲爱的老师,再见了!我会永远珍藏你留给我的那些美好回忆!”。短短的文字,真切的表达出了浓浓的师生情,让我看了眼泪都掉了下来。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感恩,做错事了,要去承认,不能一错再错,要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本书写得声情并茂,趣味横生,我强烈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读书笔记爱的教育(篇五)

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拥有高尚品质的人,其中我最敬佩爱国少年里的十岁的小男孩,把钱币就像冰雹一般砸在那三个旅客头上和肩上。那三个顾客气得暴跳如雷,抬头看时,又有一把钱迎面打在他们的脸上。“拿回你们的臭钱”少年掀起床幔,愤怒地瞪着双眼,“你们侮辱我的祖国,你们的钱我一分也不要!”

少年听到其他旅客侮辱他的祖国,气愤地把钱迎面打在他们的脸上。因为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花侮辱祖国的一分钱,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捍卫祖国的尊严。还有让我感动的是少年英雄这篇感人的故事。小男孩为了侦探敌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不愧是伦巴第的英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了祖国,我们也要有大无畏的精神,随时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读了《爱的教育》让我感悟到,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去珍惜和爱护值得我们去爱的所有人和事。

读《爱的教育》,让我好像沉浸在爱的海洋里。就像歌曲演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书笔记爱的教育(篇六)

在我的书架上,各种各样的书都有,可最令我感动的就是《爱的教育》,这是一本诠释爱的书。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亚米契斯,他以日记题写了意大利的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学年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女儿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相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神圣的爱,无不留溢于纸上,动人心魄。直到最后安利柯转学了,大家的十分难过,我也为此感动的心酸酸的。

爱,是无边无际的;爱就在你的身旁。请瞧:"秋天的风清爽着你;冬天的雪欢快着你。这难道不是爱吗?这难道不是已经爱充满人间了吗?正如罗兰所说的:爱是什么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将变成黑暗。还有彭莎尔所说的: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任何事,任何人。

看了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爱,也让我认识到了爱,只有关爱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关爱。

[读后感范文] 《慢教育》读书笔记之二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读后感范文] 《慢教育》读书笔记之二”,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通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多给他们提供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能力。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必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要尊重、善待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客观条件,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功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

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读后感范本: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其八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后感范本: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其八”,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我一口气读完了。

这本书中记录着一个意大利小学生每天所过的生活和接触的人,发生了许多平凡而动人的故事,描写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老师和同学的深厚、真挚的爱——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不夸张离奇,可却生动引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沉浸在爱的海洋中,从中我领悟到了:再坏再可怕的人也会被融化的,遇到可怜的人,应当伸出援助之手,爱能挽救一切,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是寒冷中的一支火把,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惊人的回报。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了爱是什么。虽然我们离开那个年代很久远了,但爱的品质不会离我们而去。爱是伟大的,爱是无私的,我想以安利柯为榜样,做一个善良正义、勤劳孝顺、勇敢爱国的人。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懂得爱,才能做一个有品德的好人!

读后感范本: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7篇)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读后感范本: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7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一】

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P61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P65

4. “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P66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 “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条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李老师:我和万同的故事)P75

7.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8.一个人要改正缺点,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P88

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学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还有比自己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荣誉吗?P102

【是的,有着学生对老师的不舍,对老师浓浓的爱,我想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所在!】

10.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P104

1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P105

1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学生对教育者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育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P138

13.教育离不开谈心,而让学生觉得“够哥儿们”的谈心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艺术有时就是谈心的艺术。P140

14.学习上“每天十问”: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可以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唯有坚持,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这里,学习上的“每天十问”和前面所提到的“后进学生”的“每天九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而已。“每天十问”,问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15.真理总是朴素的。教育科学有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再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以形成习惯。(“每天十问”的好习惯)P149

16.把考试当练习,把练习当考试。

【把考试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练习吗”,丢掉任何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可能反而考试时会发挥得好一些;而对平时的每一道练习,都要当成考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而且要有时间观念。这样,真的`到了考场,也就不会紧张了。】

17.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P166

18.教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离不开对方,然而现在都失去了对方!

这正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转机所在——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来说,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找回失去的对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个突破口!P168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这是我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的,李老师的文中没有教育的豪言壮语,也没有高谈阔论教育的真谛,他用学生的原话,真实的故事,真真切切地道出了什么是师爱,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一员,而我则是李老师的粉丝之一。看了其书好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一遍都在引发我的思索。

送生日礼物,学生收获满满的爱,老师也收获沉沉的爱。由偶然到必然,李老师把每一位学生的生日记在纸上,记在心里。生日礼物多种多样:书、文具、生日蛋糕、真诚祝福……每一样礼物都充满鼓励,都代表着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而这样纯洁无私的爱必然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学生进步了,班级更和谐,更加充满了爱。这就是一种超越三尺讲台的魅力,这就是爱,真心拿学生当孩子待的爱。当学生家长对他说:“您对我们的孩子太好了!”他却说:“那是因为你们的孩子对我太好了!”多么真诚,多么无私的语言啊,它深深得震撼了我的心灵。

把更多的爱投向后进生。李老师对后进学生特别关注,研究颇深,从产生的原因到具体的教育方法都一一罗列。纵观全文,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爱。文章对后进学生万同的故事记载详细,从15个连载小故事中,我清晰地看到一个缺少爱、缺乏教育的孩子,李老师倾其所有精力去帮助他、感化他、教育他。不仅关注他的课堂,还关注他的家庭,甚至于私生活。慢慢地一步步地让这样一个既偷又暴还差,人人闻而骇之的学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最后成为了一名军人。试想:如果没有李老师的爱,万同会这样吗?也许早入社会,偷鸡摸狗,或许成为一个大恶不赦的混混,这是多么可怕!所以,没有绝对的黑暗,只要有爱,光明的希望就在前方。

“程桦、王铜”这些李老师班级里的优生的名字已经印入我心,看似不让人操心的优生,其实李老师也费尽了大量的心血引导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扬长避短,成为成绩、品德、人格上真正的优生。这又源于什么?爱。只要有爱,才会有教育。

和学生去旅游,给仰慕者回信……文章的故事太多太多,文中的爱太多太多……

手捧《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感觉自己就像和李老师在对话一般,让我有所思、有所悟,相信这些“谈资”可以成为我以后教育工作中的火花,我会以李老师为标杆,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好好努力,也谱写一曲属于我的《爱心与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三】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感动于李镇西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朴素的而执着的教育情怀、一个个教学事例,犹如阵阵暖流涌入心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的人生目标和教育目标更加明朗。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受益终生的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教会我包容问题学生。

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读《爱心与教育》我的心情五味杂陈,有喜、有悲、有笑、有泪。

《爱心与教育》全文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一则则真实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师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对教育现象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合上这本书,诸多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已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在心得一个学期,我会秉承着他的教育思想踏步向前。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四】

《爱心与教育》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籍,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他认为爱的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的生活;爱的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如学生生日亲自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等等。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老师还谈到要多读书,多写作,尤其是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陶行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是想读书,总是抱怨没时间,一直没付诸行动。李镇西老师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经常要外出讲学,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和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应该是相当充足,应该善于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写点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多年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你只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和你真心相对,和你交朋友,我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五】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们老师却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学生,细细想来,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可爱;有时候老师对学生好一点,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实那都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分内之事啊!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李镇西老师特别勤奋。在《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中,他常常整篇摘录过去教过的学生的优秀日记或作文,作为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对比之下,我在学生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为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行动却不如心动。曾经有过的成功都是勤奋与幸运牵手使然。而寄希望于侥幸和偶然,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我想,今后如思进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而我教小学,但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感受还有很多,李镇西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虽然他的方法可能针对中学老师更实用,但我这个小学老师也受益匪浅,我不学他的实例,而学他的精神。我想,即使是一个成功的小学老师的事例,我也不能完全套用,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不可复制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百试不爽。关键是要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我也向往当学生离开我的时候,会这样说:“我幸运,因为我遇到了梁老师!”我会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为这个愿望而不懈努力。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六】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七】

出于要完成培训班读后感的任务,我把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从学校图书馆借了出来。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真的没打算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看看自己,走上讲台也十多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下面我就谈谈读后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几点:

一、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回首十多年的教学过程,我究竟有没有做到一个称职的老师,有没有去爱我的学生、了解我的学生、学生是否又喜欢我这位老师、我以后又是怎样做呢?……众多的问题在我脑海里浮现与思考。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二、如何去爱?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真心,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对有进步的学生会给他们一张报喜表带回家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这都是我们教师值得学习的地方。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后进学生”的教育方式。他提到几点:

1,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2,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这是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我们要民主地,科学地,教育学生,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只有与学生平等地对待,以心交心,他们才会信任你,才会听取你的意见和教导。学生都有向善向好学习的天性,所以,要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只要他们自发的想完善自己,改进自己,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道和道理。同样,对于后进生,不要以分数论英雄,要懂得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并且由衷地赞美他们的长处,并善于用各种方法去引导他们改正缺点。

关于转化“后进学生”,李老师也提出要主意的几点:

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上进心。

第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学生”同样适用。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第四,讲究有效方法。李老师书里讲述了他与“后进生”万同的事例,其中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考究和学习,也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到,李老师对他学生们的真切之爱。

李老师关于“优秀学生”的培养方式。他提到“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

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

3.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演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

4.课外涉猎比较广泛,爱好全面,知识面较广。

5.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6.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

7.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

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相应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这也是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结出的智慧果实,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我会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对于学生青春期教育,一直是老师们痛的问题,而李老师也分享了他宝贵的经验。“目前教育最缺乏的内容之一便是心理教育——虽然近几年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比起广大中学生的心灵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不少教师仍然习惯于把学生的心理疾病、性格弱点,当做“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问题来解决,或热情地教育,或严肃地批评,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思想工作怎么会奏效呢?”李老师的肺腑之言,也是正是我们忧心的学生青春期教育现状。我作为初中的思想政治老师,更感觉到身上的担子之沉重。李老师提出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1,创设和谐氛围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心育便成功了一半。所谓和谐氛围,主要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与班级内部的和谐环境。

2,开设专题讲座是一种集体谈话形式。班主任根据学生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将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和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

3,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谈话是青春期教育最重要、最广泛的一种形式。这里说的个别谈话是心理辅导,与单纯的教育性谈心不同。心理辅导的谈话具有两个特点:倾听与协商。

4,保持书信交流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好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书信便成了师生对话的合适途径。对学生来讲(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做既避免了面谈的局促不安,又能与自己信任的老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对班主任来说,与学生建立并保持书信联系,意味着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书信往来,教师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推荐有益读物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报刊资料,这也是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方法之一。

6,争取家长配合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确定了他们在青春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实践证明,学生家长的参与是青春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李老师从他与学生点滴的交流中,看到他对学生们真切的爱。而所有这些宝贵的经验,都让我受益匪浅,对比自己的教学,可以更全面的做好学生的工作,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让他们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教育界不可多得的珍宝,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难得范本。李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毕生的爱心,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将奉献出我的爱心,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优质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6篇)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质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6篇)”,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一】

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P61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P65

4. “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P66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 “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条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李老师:我和万同的故事)P75

7.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8.一个人要改正缺点,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P88

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学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还有比自己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荣誉吗?P102

【是的,有着学生对老师的不舍,对老师浓浓的爱,我想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所在!】

10.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P104

1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P105

1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学生对教育者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育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P138

13.教育离不开谈心,而让学生觉得“够哥儿们”的谈心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艺术有时就是谈心的艺术。P140

14.学习上“每天十问”: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可以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唯有坚持,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这里,学习上的“每天十问”和前面所提到的“后进学生”的“每天九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而已。“每天十问”,问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15.真理总是朴素的。教育科学有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再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以形成习惯。(“每天十问”的好习惯)P149

16.把考试当练习,把练习当考试。

【把考试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练习吗”,丢掉任何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可能反而考试时会发挥得好一些;而对平时的每一道练习,都要当成考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而且要有时间观念。这样,真的`到了考场,也就不会紧张了。】

17.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P166

18.教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离不开对方,然而现在都失去了对方!

这正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转机所在——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来说,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找回失去的对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个突破口!P168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二】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感动于李镇西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朴素的而执着的教育情怀、一个个教学事例,犹如阵阵暖流涌入心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的人生目标和教育目标更加明朗。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受益终生的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教会我包容问题学生。

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读《爱心与教育》我的心情五味杂陈,有喜、有悲、有笑、有泪。

《爱心与教育》全文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一则则真实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师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对教育现象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合上这本书,诸多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已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在心得一个学期,我会秉承着他的教育思想踏步向前。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三】

《爱心与教育》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籍,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他认为爱的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的生活;爱的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如学生生日亲自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等等。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老师还谈到要多读书,多写作,尤其是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陶行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是想读书,总是抱怨没时间,一直没付诸行动。李镇西老师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经常要外出讲学,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和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应该是相当充足,应该善于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写点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多年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你只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和你真心相对,和你交朋友,我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四】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们老师却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学生,细细想来,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可爱;有时候老师对学生好一点,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实那都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分内之事啊!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李镇西老师特别勤奋。在《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中,他常常整篇摘录过去教过的学生的优秀日记或作文,作为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对比之下,我在学生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为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行动却不如心动。曾经有过的成功都是勤奋与幸运牵手使然。而寄希望于侥幸和偶然,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我想,今后如思进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而我教小学,但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感受还有很多,李镇西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虽然他的方法可能针对中学老师更实用,但我这个小学老师也受益匪浅,我不学他的实例,而学他的精神。我想,即使是一个成功的小学老师的事例,我也不能完全套用,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不可复制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百试不爽。关键是要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我也向往当学生离开我的时候,会这样说:“我幸运,因为我遇到了梁老师!”我会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为这个愿望而不懈努力。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五】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六】

出于要完成培训班读后感的任务,我把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从学校图书馆借了出来。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真的没打算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看看自己,走上讲台也十多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下面我就谈谈读后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几点:

一、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回首十多年的教学过程,我究竟有没有做到一个称职的老师,有没有去爱我的学生、了解我的学生、学生是否又喜欢我这位老师、我以后又是怎样做呢?……众多的问题在我脑海里浮现与思考。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二、如何去爱?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真心,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对有进步的学生会给他们一张报喜表带回家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这都是我们教师值得学习的地方。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后进学生”的教育方式。他提到几点:

1,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2,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这是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我们要民主地,科学地,教育学生,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只有与学生平等地对待,以心交心,他们才会信任你,才会听取你的意见和教导。学生都有向善向好学习的天性,所以,要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只要他们自发的想完善自己,改进自己,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道和道理。同样,对于后进生,不要以分数论英雄,要懂得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并且由衷地赞美他们的长处,并善于用各种方法去引导他们改正缺点。

关于转化“后进学生”,李老师也提出要主意的几点:

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上进心。

第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学生”同样适用。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第四,讲究有效方法。李老师书里讲述了他与“后进生”万同的事例,其中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考究和学习,也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到,李老师对他学生们的真切之爱。

李老师关于“优秀学生”的培养方式。他提到“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

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

3.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演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

4.课外涉猎比较广泛,爱好全面,知识面较广。

5.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6.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

7.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

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相应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这也是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结出的智慧果实,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我会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对于学生青春期教育,一直是老师们痛的问题,而李老师也分享了他宝贵的经验。“目前教育最缺乏的内容之一便是心理教育——虽然近几年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比起广大中学生的心灵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不少教师仍然习惯于把学生的心理疾病、性格弱点,当做“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问题来解决,或热情地教育,或严肃地批评,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思想工作怎么会奏效呢?”李老师的肺腑之言,也是正是我们忧心的学生青春期教育现状。我作为初中的思想政治老师,更感觉到身上的担子之沉重。李老师提出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1,创设和谐氛围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心育便成功了一半。所谓和谐氛围,主要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与班级内部的和谐环境。

2,开设专题讲座是一种集体谈话形式。班主任根据学生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将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和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

3,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谈话是青春期教育最重要、最广泛的一种形式。这里说的个别谈话是心理辅导,与单纯的教育性谈心不同。心理辅导的谈话具有两个特点:倾听与协商。

4,保持书信交流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好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书信便成了师生对话的合适途径。对学生来讲(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做既避免了面谈的局促不安,又能与自己信任的老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对班主任来说,与学生建立并保持书信联系,意味着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书信往来,教师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推荐有益读物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报刊资料,这也是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方法之一。

6,争取家长配合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确定了他们在青春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实践证明,学生家长的参与是青春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李老师从他与学生点滴的交流中,看到他对学生们真切的爱。而所有这些宝贵的经验,都让我受益匪浅,对比自己的教学,可以更全面的做好学生的工作,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让他们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教育界不可多得的珍宝,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难得范本。李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毕生的爱心,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将奉献出我的爱心,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2022读后感推荐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大全范文简短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2022读后感推荐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大全范文简短”,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大全【篇一】

《查理九世》这本书里讲到了许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查理了。虽然它是一只小狗,但是他十分仔细、勇气过人,还可以模仿别人的声音呢!它带领墨多多、尧婷婷、虎鲨,还有扶幽成立了一个团队:DODO冒险队。

有一次,贾士邀请他们去西利亚小镇的边缘CAMARLLA——吸血鬼家族卡玛拉家族去探个究竟,大家既害怕,又兴奋。他们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哥特式城堡,那里的管家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并端上了点心。一看点心他们吓了一大跳:那饮料血腥腥的,就像人的血;那蛋糕就像人肉提取物,大家非常害怕。心想:卡玛利拉家族不会真的是吸血鬼家族吧?

在主人的邀请下,他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住进了此城堡。仔细的查理在墨多多的床头发现了一封信,信里说:议厅有答案。大家都不敢去,只有勇气过人的查理却说:“我们应该去探个究竟,要不然,就前功尽弃了。”在查理的鼓励下,大家终于在议厅了解了真相:原来他们是得了“卟啉症”,样子长得像吸血鬼而已,此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就是聪明、勇敢的查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大全【篇二】

在今天下午,我无聊地坐在书架旁,看着书架上的'书发呆,我的眼睛巡视着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本,突然,一本书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本书就是《查理九世》。

这本书是查理九世系列里的第十一本,书名是《冥府之船》。

本书讲的是一位名叫亚瑟·冯·蒙哥马利的大西洋船王组办了一次世界最顶级的科技研究大会。这次大会,其实不是船王本人组办的,而是别人借用他的名义发出的,这个人是蒙哥马利的侄子,他组办这次研究大会,是为了一个巨大的野心……

这本书的主角是:查理、墨多多、尧婷婷、扶幽、虎鲨。

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查理。

如果我告诉你查理是一只狗,你一定非常失望吧,不过他不是一直普通的狗,而是一只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的狗,他也是整个冒险对的老大。在每个千钧一发之际,他都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想出应对的办法。

这本书,使我度过了一个有趣的下午。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大全【篇三】

今天我读了《查理九世》之吸血鬼公墓这本书。

你见过会行绅士礼,并且看得懂肥皂剧的小贱狗吗?它可是DODO冒险队的老大呢!它与墨多多、尧婷婷、虎沙、扶幽一同组织了这个DODO冒险队。

这本书讲的是DODO冒险队和贾士一起去吸血鬼城堡探险,他们一起与“吸血鬼”们搏斗,最后,我才发现并没有什么吸血鬼,只有可怜的“卟淋症”患者。他们为什么会对付这些普通人呢?原来那些人嘲笑这些患者,从此他们被冷落了。这些普通人呢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对患者到了歉。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不要看不起别人,别人的心也很脆弱。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大全【篇四】

最近,我看了一套书,是《查理九世》。

其中一本叫做《法老王之心》,特别吸引我。书中的主人公名叫墨多多,他是个好奇又贪玩的男孩,对所有神秘的事件都感兴趣,到世界各地去冒险探秘是他最大的梦想。

看这本书就像是在跟着墨多多一起进行大冒险,有些情节十分恐怖,扣人心弦,实在是太刺激了。我最喜欢的内容是木乃伊复活,掏出墨多多的心脏,救出法老王。还有大Boss要枪毙墨多多的时候,也非常紧张,我的心脏都像要跳出来了。

这套书不仅内容丰富有趣,好玩的地方还在于每本书都有解密卡,几乎每个故事后面都有需要我们破译的谜,所以这还是一套游戏书。我拿起书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

在现实生活中,我没有可能这样子去冒险,那就跟着墨多多和他的伙伴们走一回吧!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大全【篇五】

书,是心灵的导师,带领我们找到正确方向;书,是园林艺术工,细心修剪知识的枝叶;书,是天之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

最近,我爱上了侦探类小说——《查理九世》。这类小说分成许多册,而我喜欢的就是:《查理九世之法老王之心》这一册。

小说主要讲述了:新建的城市中的博物馆举办了一次为期五天的古埃及文物展览。展览的主题就是“埃及法老的墓葬”。展览摆出的都是上百件充满千年神秘气息的古物,深深地吸引着每个人的心。而且,展厅中的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都穿着木乃伊的服装。主角:墨多多、查理、婷婷、扶幽和虎鲨。他们听说了这个展会,不约而同地凑到一块儿去参观。他们看着展厅中的每一件古物简直就是猫咪看老鼠般垂涟三尺。

在他们的观览中,墨多多被人流挤到了一条漆黑的走廊中,与婷婷等人失去联系。只有多多背上的查理狗狗还在舒舒服服地听音乐。多多来到了一间展厅前,门上写着:埃及法老王的灵魂展厅。

多多好奇地推开门走进去,却发现这间展厅只有十多平方米,除了多多就只剩下雕刻奇特头颅的罐子:第一颗像人类;第二颗像狒狒;第三颗像狼又像狐狸,最后一颗是猎鹰的头颅。墨多多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古埃及少女,她交给墨多多一个装饰美丽的古董首饰盒,并给了多多一个吻。可是,就是这件事让多多卷进了一场巨大的阴谋。

埃及少女随后匆匆地躲回展柜,随后一群穿着木乃伊的工人闯了进来。他们身上的布条早已发黄,透出一种死亡的气息。木乃伊向多多说了一句不连贯的中文,但多多勉强听懂了。于是,多多出了一个谜题,让木乃伊去其他地方了。

多多和他们的成员们用首饰盒上的线索不断探秘,这让他们离那场阴谋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谁打开了法老王的墓门,谁偷走了法老王的心脏,他的心脏将会被阿努比斯放在天枰上称量,心脏比羽毛重的罪人将下地狱!”这是阿努比斯的警告,可多多一行人却不相信。在一步步前进,一步步接近通往地狱的99级台阶。多多被木乃伊boss所掌控,却不知自己已自身难保。国际刑警迅速拥入,以最快的速度逮捕了文物者。事情,终于结束了!

读了小说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无限的事情。变卖国家财产,就是变卖自己的生命!守护国家的财产,就是守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大全【篇六】

你一定会觉得,为什么题目上没有直接写明看什么。其实,你一定会觉得奇怪,看了什么,会让你害怕,就由我来告诉你,是一本十分恐怖的小说——《查理九世》。

说真的,其实,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一本书一定也不可怕,可到了后来,我却一直不敢看了……

那个的封面一定会吸引你去看它里面的内容,你可能会觉得,一本可怕的封面,会让你去知道,或了解。我也是。倒是,我觉得里面的内容读起来,就像是身临其境,那时,你会感到,你一定会去想看一些搞笑的画面,引开对那本书的注意,不过,我没有那么的去做,我只是慢慢的把这本书看完,这倒说出真相为止。

最后,我要告诉你,书里的内容很恐怖的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