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发表时间:2025-06-03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精品十二篇)。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1

各行业的祖师爷分别是谁

木匠、竹木泥瓦匠:鲁班。

戏曲业:唐玄宗李隆基。

酿酒业:杜康、仪狄。

农业:弃,又名后稷。

旅游业:徐霞客。

教育业:孔子。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2

对下属亲切平和、尊重下属是领导对下属的基本礼仪。接受下属服务时应说“谢谢”;当下属与你打招呼时应点头示意或给予必要的回应;当下属出现失礼时应以宽容之心对待,对下属出现的失误要耐心批评指正;与下属谈话时,要善于倾听和引导,提问语言和声调应亲切、平和,对下属的建议和意见应虚心听取,对合理之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下属对领导礼仪


尊重领导、维护领导威望是下属对领导的基本礼仪。遇到领导要主动打招呼,进门时主动礼让。与领导会面时,说话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不能失礼和冒犯,不要在背后议论领导是非。向领导汇报工作,要遵守时间,进入领导办公室应轻轻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汇报时要文雅大方、彬彬有礼、吐字清晰,语调、声音大小恰当。汇报结束后,领导如果谈兴犹存,应等领导表示结束时才可告辞。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3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三国志》晋·陈寿

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晋书》唐·房玄龄等

记载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宋书》南朝梁·沈约

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4

《抱朴子》晋·葛洪

道家典籍,“内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外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

《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

记述十洲三岛之方位、幅员、物产及奇闻异事。

《梦溪笔谈》宋·沈括

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神家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

对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茶经》唐·陆羽

现存最早、最完整、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5

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B)


A、范仲淹B、文天祥


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A、干B、戈


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B、青衣


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B、崇尚C、官名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


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


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A、扁鹊B、孙思邈C、李时珍D、张仲景


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


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


1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


A、老子B、荀子


1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B、阳文印


1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1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


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


1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A、王维B、王勃


1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A、鼓B、锣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6

小学生,要倾听,安全意识记在心。

遇老师,要敬礼,礼仪常规挂在心。

同学间,不矛盾,和和气气团结好。

拐角处,莫急跑,以免把人来撞倒。

走廊上,空间小,不跑不跳不打闹。

上下楼,要小心,一律靠着右边行。

体育课,听指挥,麻痹大意惹祸端。

用午餐,要文明,随便浪费可不行。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7

一、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二、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三、乘车礼仪

1、上学放学自觉排队候车,注意维持候车地点的整洁,有秩序地上下车。

2、在校车内不吃东西,文明乘车,自觉保持车厢洁净。

3、乘坐校车不抢座位,主动给小同学和有困难的同学让座。乘坐公共汽车、船应主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

4、在车上不做危险动作,注意乘车安全。

四、社会礼仪

1、要他人帮忙,说声“请您”或“麻烦您”,得到别人帮忙后,说声“谢谢”。

2、不小心影响别人休息或工作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不小心影响了你,并诚恳地向你道歉时,应宽容地说“没关系”。

3、与人交谈,态度要真诚,说话要和气。听取他人发言或说话时,要正视对方,不能漫不经心,不能随便插话。

4、在公众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能挖耳、抠鼻、剃牙、剪指甲等。

5、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6、遵守公共秩序,应排队购票购物,对工作人员有礼貌。

7、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8、慰问病人时,要说:“您好好休养。”并带上慰问品或鲜花。

五、购物礼仪

(1)进超市购物,要按规定存包。

(2)购物时,若对已选购的商品感到不满意,应主动将其放回原货架区,不能随意放置。贵重商品应轻拿轻放。

(3)超市内的商品不能随意品尝、试用。

(4)付账时要自觉排队。

(5)对售货员的热情服务要表示感谢。

(6)所有商品都要付账,不“顺手牵羊”,占小便宜。

六、赛场礼仪

(1)文明观看。有秩序地进场和退场,比赛精彩处要热烈鼓掌,不向赛场内投掷物品,离场时主动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不乱扔垃圾。

(2)文明参赛。遵守比赛规则,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要克制。如果认为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

(3)文明裁判。要公平、公正。

七、网络礼仪

(1)认真学习网上知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

(2)与网友进行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4)上网时间要控制,不沉溺虚拟时空。

(5)不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网络程序。

八、假日旅游礼仪

(1)文明行路。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听从交通指挥和交通信号指挥。要走人行道,不跨越交通隔离护栏,不抢行机动车道,不三五成群并排行走,在行人拥挤的路段,不追跑打闹,横冲直撞。

(2)文明乘坐。主动配合乘务人员维护公共秩序,要按顺序、慢步轻声地登车、登机或上船,扶老携幼,不抢占座位,不大声喧哗。

(3)文明观光。在旅游景区,要讲究社会公德,不乱丢垃圾,要举止文明,要使用礼貌语言,要爱护公物,特别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

(4)文明住宿。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8

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


A、文章B、书法


2、河姆渡遗址位于:(B)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三百首B、三百零五首


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


A、孙武B、孙膑


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


A、能B、不能


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C)


A、指鹿为马B、奇货可居C、图穷匕见


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


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


A、王勃B、张九龄


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


A、晚春B、仲夏


1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


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


12、陕西省一块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B)


A、秦始皇B、武则天(此题有争议)


1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


A、白居易B、李白


1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条文B、美德善行、圆规曲尺


1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


A、为政清简B、平安长春C、淡泊名利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9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两到三岁:孩提

八到十四岁:总角

十岁以下:黄口

女子十二岁:金钗之年

女子13、14岁:豆蔻年华

女子15岁:及笄年华

女子十六岁:碧玉年华

男孩13至15岁:舞勺之年

男子15岁:束发

男子15至20岁:舞象之年

女子20岁:桃李年华

男子20岁:弱冠之年

女子二十四岁:花信年华

女子30岁:半老徐娘

男子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

60岁:耳顺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到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10

一、称谓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标准称呼。

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姓带名称呼。

二、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4、过节时:祝爸爸(妈妈)节日愉快。

5、外出时: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

6、归来时:爸爸(妈妈)回来啦。

三、就餐礼仪

1、吃饭前,要帮父母、长辈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要等父母长辈先开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饭。

3、吃饭时,不狼吞虎咽,不无故讲话,不随意走动,菜渣残骨不要乱扔。不要对着餐桌咳嗽打喷嚏。

4、若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要说谢谢。若比父母、长辈先吃完饭,要请父母、长辈“慢吃”。

5、吃饭后,要帮助父母收洗碗筷、抹餐桌凳等。

四、穿着礼仪

1、仪表整洁大方,着装朴素得体,不穿奇装异服。

2、女同学提倡理短发,不烫发;男同学理发理学生头,不留长发,不理分头。

3、不化妆,不佩戴饰物,不穿中高跟皮鞋,不穿背心和拖鞋进学校。

4。按学校规定穿校服。

五、尊师礼仪

1、见到师长,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回家说再见。

2、进出校门、上下楼梯时遇见老师,应让老师先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离开时应向老师说“再见”。

4、发现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地指出。

5、课堂上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六、同学交往礼仪

1、同学交往要学会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再见”等礼貌用语。

2、同学间相见要互相问候、招呼或点头。

3、与同学说话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4、向同学请教问题,问前要用谦语,问后要道谢。

5、不给同学取绰号,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和身有残疾的同学。

七、升旗礼仪

1、升旗时,要身穿校服,仪态庄重,脱帽肃立,行队礼。

2、唱国歌时要严肃、准确,声音要洪亮。

3、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八、活动礼仪

1、参加集体活动要准时,遵守秩序,不随意走动,不随便说话。

2、在大会上发言时,要先向师长、同学或听众致礼,发言结束时要道谢。

3、观看演出要提前入场,观看时聚精会神,要适时、适度鼓掌,不起哄,不喝倒彩。主持人宣布演出或比赛结束后,有秩序地退场。

4、活动中不吃零食,不在场内留下杂物。野外活动要集体收拾处理垃圾,保护好环境卫生。

九、接待礼仪

1、有亲戚、朋友、老师、同学来访,要热情接待,主动招呼,接提亲人或朋友手中的物品等。

2、对来客要主动让座、端茶送水,接递物品要用双手。

3、客人走时要起身道别,要送到门口。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11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国学礼仪的基本常识 篇12

要提前布置会场,对必用的音响、照明、空调、投影、摄像设备认真高度。将需用的文具、饮料预备齐全。凡属重要会议,在主席台每位就座者面前的桌子上,应事先摆放写有其姓名的桌签。


排列主席台座次的惯例是:前排高于后排,中央高于两侧,左座高于右座。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奇数,1号首长居中,2号首长排在1号首长左边,3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偶数时,1号首长、2号首长同时居中,1号首长排在居中座位的左边,2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听从席的座次,一是按指定区域统一就座,二是自由就座。


签字仪式,主人在左边,客人在右边。双方其他人数一般对等,按主客左右排列。合影时人员排序与主席台安排相同。

文章来源:http://www.dsbj1.com/dushubiji/14950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