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参考范文:苏轼:《富人之子》

发表时间:2022-06-26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考范文:苏轼:《富人之子》”,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译文

齐国有个富人,家里有很多钱,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很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他。一天,艾子对富人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您的儿子)不通事务,他日后怎么能够持家呢?”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呢?”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承担造谣的罪名。”父亲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太笨了,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艾子说:“不是他的父亲不生他的儿子(有这样的父亲,儿子怎么会不笨呢)。”

注释

累:积攒、拥有

克:胜任。

敏:灵敏,聪明。

多能:多种本领。

妄言:乱说,造谣。

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恃:依靠,指具有。

当:担当,承担。

曷﹕何,怎能。

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甚:十分,很。

以:从。

dsbj1.com延伸阅读

海之子:诗歌(篇二)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海之子:诗歌(篇二)》,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温暖的日光照射下,

你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朵朵浪花扑腾着嬉戏,

像在告诉我你的心情。

美丽的大海啊,

我沉醉于你深邃的蓝色。

春天来了,

海面一片风平浪静,

岸边四处鸟语花香。

我在这里出生,

我在这里成长。

大海就像我的母亲。

夏天来了,

阳关变得愈发毒辣,

海水则就愈发耀眼。

我在这里游戏,

我在这里玩耍。

大海就是我的故乡。

秋天来了,

树上果实变得金黄,

沙滩游客人来人往。

我在这里拾贝,

我在这里堆沙。

大海就是我的玩伴。

冬天来了,

海风带着刺骨寒凉,

人们纷纷穿上棉袄。

我在床上想念,

寂寞的大海啊,

你可否在梦中带我漂流四方?

老师点评: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读着这首小诗,你会不知不觉走进这曼妙的画卷,她的深邃湛蓝,她的博大深厚,她的容纳百川,在小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你会对她产生深深的依恋,你会情不自禁地高歌:大海呀,母亲;大海呀,我挚爱的母亲

实用范文: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有哪些好的读书笔记范本而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实用范文: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全文赏析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在“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这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微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感,“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应“衰病”,“日高眠”合“寻芳计”,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对此,此词表现得刻细腻,真切动人。

这首词在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和心绪,堪称随境兴怀、因题而著、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的佳作。

【写作收藏】 (文章)苏轼文章800字文章高中范文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写作收藏】 (文章)苏轼文章800字文章高中范文”,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1037年1月8日,你横空出世。也许是因为父亲苏洵爱读书,你一出生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多数同龄人不同,你年未及冠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是一个学霸人物。然而,这无法改变你大起大落的仕途。

1061年,你参加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你以为自己能身居高职,安稳一生,可命运不会让你如此。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风雨飘零,你眼中所见,已不是你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你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三年后,你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1079年御史何正臣等人上表弹劾你,诬陷你用诗词讽刺朝廷,使你被审判入狱。此为“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内,你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太祖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你才逃过一劫。出狱后,你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你并未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地与其作斗争。你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你复为朝奉郎知登州,后连连升职。但你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信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在此期间,你指挥二十万百姓修建了苏堤。如今,苏堤已经成为了你的象征。后来,你又因为政见相异,多次被贬,甚至被贬到了儋州(今海南)。在当时,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1101年8月24日,你坎坷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即使命运对你不公,你也从未放弃。多年的漂泊不定,一次又一次的大起大落,没有使你的人生灰暗不见天日。相反,这些挫折让你的人生更多姿多彩。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你懂得爱护百姓,处处为百姓着想。不论你在哪里执政,你总为百姓着想,为他们修堤坝,改政策。你的想法使你的晚年生活尤其艰难。你既与新党政见不合,又与旧党政见不合,使你无论到哪里都备受打压。你只好写诗来寄托自己的情志和政治抱负。你是一个英雄,你用一生诠释了“若命运不公,便和它斗到底”的真正内涵。

如今,人们漫步在苏堤之上,联想到一个时代英雄的五彩人生。

[推荐]苏轼:《江神子》范例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阅读完以后,我们经常会仔细口味这本书,这些共鸣是难能可贵的,需要我们把它记下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推荐]苏轼:《江神子》范例”,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戍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最新范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精选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最新范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精选”,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全文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写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优文收藏: 苏轼:《超然台记》(篇七)


古语有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了相关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优文收藏: 苏轼:《超然台记》(篇七)”,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全文赏析

这篇文章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乐的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不管祸福,美丑,善恶,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请,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其实,这是置无限辛酸、满腹怨愤而不顾的故为其乐,有其形而无其实,犹如酒醉忘优之乐,并非敞怀舒心的快乐。全文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始终,被称为“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以议论和记叙相结合的方法,从虚实两个方面阐明了主旨。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

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超然于物外的快乐。“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一切物品都有可以满足人们欲望的作用,假如有这种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乐,不一定非要是怪奇、伟丽的东西。实际上并非如此,物有美丑、善恶之分,爱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选择、去取也不能一样,所以很难“皆有可乐”。苏轼是以“游于物外”的超然思想看待事物。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写法特点上看,是一起便说“超然”,提出“乐”字为主线。上面是从总的方面论述,下文是举例加以证明。“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是说物各有用,都可以满足欲求,给人快乐。推面广之,人便可以随退而安,无处不快乐了。四个皆字使文意紧密相联,语势畅达,浑然一体。

第二段是从反面论述不超然必会悲哀的道理。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因为福可以使人高兴,祸会令人悲伤。但是,如果人不能超然于物外。任随欲望发展,必然陷人“游于物内”的泥潭。物有尽时,很难满足无止境的欲求。而且事物往往被某些现象掩盖着本来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恶难分,祸福不辨,取舍难定。事物的假象常常令人头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超然于物外,就会盲目乱撞,结果必然招来灾祸,造成绝顶的悲哀。上面两段,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只有超然于物外,才能无往而不乐;如果超然于物内,则必悲哀的道理。从理论上为记超然台的事实奠定了基础。这是以虚领实的写法。

第三段,步入正题,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这一段可分为三层:一、移守胶西,用了三个对偶句,组成排比句组,语调抑扬起伏,气势充沛,使杭、密两地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苏轼舍安就劳、去美就简的遭遇。这既是记实,也是以优托喜的伏笔。二、生活初安。“比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面斋厨索然,日食杞菊。”,是写初到胶西后年成不好,政局动乱,生活艰苦。用了五个四言句和一个连词,句子精悍,节奏急促,与处境维艰交相吻合。再次写忧,以见喜之可贵,乐之无穷。“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意外的变化带来无限喜悦。“予既乐其风俗之醇,而其吏民亦安予拙也。”自己爱上了胶西,百姓也爱戴太守。官民相爱,必然官民同乐。由苦变乐,真是无往而不乐。生活初安,就有余力洁庭治园,为寻乐作些事情。三、修台游乐。先交待台的位置、旧观和修缮情况。利旧成新,不劳民伤财,含有与民同乐之意。再写登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所表现的感情十分复杂。时而怀念超然干物外的隐君子,时而仰慕功臣建树的业绩,时而为不得善终的良将鸣不平。这正表现了作者想超然子物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的矛盾心情:有怀念,有羡慕,有不平。这一层虽属常见的“四望法”,但写得不落俗套,没有用对偶排比,只用了较为整齐的散行句,别具一番疏宕流畅的情韵。最后描写了台的优点:“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流露出无比喜爱的感情。因此,予与客不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都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这种游玩,确实是很快乐的。最后又落脚在“乐”字上。

最后一段交待了其弟苏辙(子由)为此台命名并作赋的事。文章到此方点明“超然”二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且结句“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既照应开头:又与前文所说乐少悲多的人“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如应不应,有意无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见出两种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回味无穷。

写作背景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苏轼《栾城集·超然亭赋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