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天幕红尘读后感悟

发表时间:2023-04-18

范文系列之天幕红尘读后感悟1000字7篇。

文档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水平,进而范文使用频率也是越来越高。一篇好的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快找到写作灵感,在哪些地方才能找到出色的范文呢?于是,读书笔记吧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天幕红尘读后感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天幕红尘读后感悟 篇1

小说《天幕红尘》读完了。4分评价,不推荐。豆豆写的。之前读过她写的《遥远的救世主》(此书7分推荐)。

评价一本小说好坏,有个简单的方法,读完后问自己两个问题即可:其一,读完一遍后,多大程度上想读第二遍呢?其二,在阅读过程中,多大程度因被情节吸引而很专注,又多大程度因被其惊到而频频“出戏”呢?回答完此两问,你基本就可得出你个人对一本小说的评价(影视剧亦可)。若此外还能就自己的回答有条有理地讲出个“为什么”,说明你对故事的理解确实较深刻,具备了一点创作者意识。

对于《天幕红尘》,我不会因为故事情节再去读它,因为写得太不自然。大多人物关系发展处都让我出戏。下面从我个人所认为的优劣两方面,简单谈谈这部小说:

一、人物关系发展太别扭了,极其不自然,尤其是男主人公和两个女主人公的关系发展。小说人物的发展方向完全是任由作者的个人意志来扭曲。有人可能说:那作者写小说,人物关系的发展肯定都是由作者来控制的啊,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呀!设计一件衣服能够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吗?不需要根据人体的形状来设计吗?从来就没有随意的创造。一切创造都遵循一定法则。在小说中创造一个人物,就如同用手从某点朝某方向画一条射线,这条线的`方向是一定的、不变的。高手徒手画射线能从头到尾保持一个方向,普通人徒手画就难免曲曲歪歪,不能保持一致了。其中画线的一致程度便可看作是作家创造人物的能力水平。关于创造人物遵循一定法则,有两点可作为简单例证:(1)《三体》中罗辑受第一任女友要求,自己写了一部小说,发现写完后,人物仿佛有了自己生命,小说发展的方向并不受自己控制了;(2)《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也曾在采访中说道,写这个剧本时,一开始是希望小郭和小六在一起的,但写着写着小郭就不知道怎么跟了秀才,大概是人物的选择吧。所以说,作家创造了一个人物性格,那么人物在故事中怎么走已然注定,作家要做的是将其描写出来,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强行修改。不得不说,即便戴梦岩与叶子农的关系发展很别扭,她对叶子农的感情始端也是尚可理解的,毕竟是想找个靠谱之人作依靠。但方迪对叶子农的感情完全就是无来由的,一点前因也没有,突然读到她对叶子农的内心表白,真是别扭坏了。与《遥远的救世主》相比,豆豆在这本书中描写的恋情关系真得很一般。感觉像是在写命题作文一般,没有关系,硬创造关系。

二、对“民主”的一些认识谈得不够彻底,不够究竟,避重就轻。我个人是极其不认同这种谈法的。感觉很多内容都像是在写“命题作文”。比如男主人公认为代议民主制就是数人头,说来说去着重点似乎就在“数人头”上。对其本质也没说多少,为什么要数人头?数人头表现了什么?我理解主人公说的:代议民主制并不适合在这片土壤上生存。因为从结果的角度来看,这片土壤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注定的。但注定的只是按照规律走,按照规律走,并不见得是最好的安排。

三、说理成分太多,并且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给人“故弄玄虚”的感觉。但恰恰这一点,也是很多人追捧这本书的原因吧。人都是这样。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难者以为学。比如,“见路不走”四字,说到底不过就是“实事求是”而已,是要人“做事要看本质而不要拘泥于表象”,一个本质,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现象。但现象再多,本质就那么一个。简单举个例子,下面这个图片中的物体,用简体中文写是“书”,用日文写是“書”,用英语写是“book”,三个概念都不同,但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比较欣赏《天幕红尘》的一点是:用“见路不走”来解释“实事求是”这一真理,确实是别出心裁。在此指导思想之下的“老九面王”的商业案例,也像《遥远的救世主》中“格律诗音乐公司”的商业案例一样,给经商的人很多借鉴意义。而这一点也是未来我可能再重新翻看《天幕红尘》的缘由。

相比之下,我真是觉得豆豆写的《遥远的救世主》要好得多。这个小说讲一段情,讲由一段情引发的商战,在这之中,讲佛法、讲自然规律。故事“一以贯之”,简单易懂,主人公间的感情不至于让人潸然泪下,但也让人感动,让人沉思。而《天幕红尘》说理成分太多,喧宾夺主,人物关系发展不自然不说,故事情节反倒成了陪衬。小说是以故事去反应一些道理,而非以道理去写故事。

我相信豆豆对于这些写作的道理都懂。但为何写成这样,天知道。可能这本书就是个命题作文吧,可能受时间限制吧。

天幕红尘读后感悟 篇2

叶子农父母均是干部,父亲还是将军,-中死去。叶想弄清楚父母至死都忠诚的那个信仰到底是什么,16岁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已有xx年,为能够直接读原著,-时学习了英文和德文,之后政治大学学习两年后退学,佛学院学习两年后退学。

叶子农最看重自由,有赚钱的能力,无赚钱只要的欲望,只要挣的钱否自己用了就马上停止,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围观,没有人评论,只他一个自由身。

叶子农是个极具智慧的人,研究涉猎范围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西方政治、经济学等,根据小说最后描述的张志诚翻看叶子农的笔记内容来看,叶的研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以上这些领域随便一个拿出来普通人都要研究不知多少年都走不出来,由此可见叶子农的心智与头脑之强。

罗家名投机生意因苏联解体而夭折,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回天,走投无路开枪自杀,妻子林雪红根据多年前叶子农给罗家名的一句话“见路不走”,求助华侨商会召集所有债权人到德国开会,当时叶子农在德国生活,目的是期望叶子农能够救罗家于水火之中,德国之行除了林雪红其他债权人都不认为会有结果,何况此事叶子农还蒙在鼓里啥都不知道,且叶的经济能力也不够支付所有欠款。大家也就是看在华侨商会的面子上走个过场而已。

谁也没想到的是叶子农了解到罗家的情况后,用了1天多点的时间就接下罗家的烫手山芋,不单单是口头答应负责,而是直接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从这个方案来看,叶子农对当时的国际局势有精准的判断,并东西各国法律及政局发展趋势走向,方案考虑到华侨商会的影响力,罗家在苏联的情况,中国国内的形势等来制定的,详细、具体、考虑了方方面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提前分析好拿出对应方案,做到了全面把控。

面对天上掉下来的头疼问题“巨额债务责难”,叶子农没有推脱逃避,仅仅凭当年罗家明对他能力的信任、赏识或者说是帮助,就揽下这件事,为了取信债券人还提出可以将自己的房产及存折内现金用于该方案前期实施用的资金。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有担当。最后解决方案成功的解救了罗家,并将欠下的债务都还清。

因债务问题香港女明星戴梦妍对叶子农一见倾心,而后到美国留学的方迪(其父为中国军界高官)因其才华和智商爱上叶子农。

小说是以悲剧结局的,这个和豆豆另一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的结局有些类似,遥远的救世主里男主丁元英创造了一个劫富济贫的神话。女警官芮小丹爱上了他,最后在抓捕在逃疑犯时被炸弹炸掉双腿,为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开枪自杀。丁元英收到芮小丹的死亡通知时虽无明显情绪波动却自己在洗手间吐了几口血,应是悲怆。这里是叶子农因处理并解决了罗家的债务危机,引起了几波人的关注,罗家债券人布兰迪就是其中之一,布兰迪是美国当时最大的电视公司的编辑,负责政论板块,工作内容就是针对每日发生的国家国际大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对美国民众起政治引导作用。布兰迪从叶子农的特殊身份、经历以及思辨能力、洞察力和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等看到了新闻价值,想利用叶子农拍摄政论片让他就马克思主义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叶子农为拒绝此事得罪了这家公司的总裁,为教训叶子农对待自家总裁的不礼貌,时任总裁助理的奥布莱恩决定教训一下叶子农,奥布莱恩实际是美国前情报局高官,退休后返聘到这家公司。奥布莱恩设计一条绝杀,让叶子农曝光于全世界,彻底摧毁了叶子农想要低调做人低调生活的希望。让叶子农的处境变得无处安身,回中国,国人会骂他是汉奸,呆在欧洲,欧洲的自由民主人士会因他是共产主义者而攻击他。最后的结局是叶子农在巴黎被极端分子枪杀,当场死亡。按照叶子农的遗嘱遗体火化骨灰撒进河里随水流走,不留墓碑不需祭奠。

看到这里,我脑海里只有一个词“天涯孤独”。

叶子农太聪明,所以他也特别孤独,十几岁时父母就因-去世,之后叶的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人,虽然他很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但是人毕竟的是群居生物,只要叶子农还没有脱离人的属性,他就有情感的需求,只是在他的生命里能带给他温暖的人太少了。

我羡慕他的头脑,却恐惧他的孤独。

天幕红尘读后感悟 篇3

豆豆的书一向是上乘之作,天幕红尘便是至今三部中的集大成。每个人物都少了些故弄玄虚的清高感,虽说还是用僻径拨大道,却有了更多四两拨千斤的合理性。天幕红尘可贵便在每个人都不努力逃脱红尘,出世入世的问题在一点儿也不做作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豆豆引导我们看到的问题部分与《悉达多》一书中传递的思路不谋而合。自我意识强烈、试图出世之时,悉达多听身旁自然之声,是蛙声、水声、鸟声、虫的窸窣声和风的过往声,种种声音分割开来,具有清晰之美,却缺少大成之象。自觉意识渐强、出世后再入世,蛙水鸟蝉,融为一体,再也无需分辨各种,自然之音在耳畔心中。

叶子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灵魂中没有丝毫道德制高点或思维包袱的两袖清风。“不求死不求活“,没有《遥远的救世主中》那自知高明、以低调作为赎罪的姿态,也没有《背叛》里那处心积虑的阴谋和最后英雄主义化的遵循因果。叶子农不扶贫,也不复仇,不为了爱报答,也不为了爱妥协。静下来想一想,每一个在这幕中出现的人于叶子农都有所求,求他悟的能力、道的渠道、爱的呈现、智慧换取财富的可能和真理的存在与疯狂。叶子农呢?他不要,也不拒绝。实事求是,因果论与经验论的辨析,叶子农是最好的实践者。

他不像丁元英一样登庙堂求道,却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参透了这一切。也许,当人以一件事为本身而非工具之时,见路不走便是唯一而又自然的选择。他不像背叛男主角一样在最初拒绝麻烦,抗拒爱最后不能自拔沉溺爱,他设计他参与他识穿阴谋他成全阴谋。因为他的底线在求是而非求生。故事的精彩之处便是叶子农此番棋逢对手。美国新闻人看到他的道,以政治国家搏斗,道走下神坛,叶子农维护道的精神却永远停在了一个让人惊叹的高度。

天幕中,没了一个绝决、聪慧、为了爱的占有挑战爱人生存逻辑的女性。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条件无心智的追求者,和一个有洞察却几乎无交集的暗恋者,影星的追求和两者相处的模式自然而等距,她永远不懂他,他也不因为有人懂或奋力懂自己而爱上她,这样的自由让人肃然起敬。方迪无意中得知叶子农的”见路不走“,远远地懂他,关注他,最后在他的坟上迎风流泪,也只是一句默默狠狠的好喜欢你。读到最后,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俞飞鸿的形象,要是这部小说能够变成银幕之作,我希望是她扎一个马尾,走在纽约街头,晴朗,坚定。超越了感情,这样的情感让人觉得我们可以是高级的动物,流泪,犯错,也是高级动物。

从《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到《天幕红尘》,守道法却不守法,看似吊诡,却也似乎正当,作者没有为良好的终极目的过多辩护,所以最后都将主人公推向死亡或孤家寡人的隔绝。到了天幕中,豆豆更懂爱了。实事求是的道法如来如此浪漫又高深,犹如那消散在柏林风中的薄雾。

天幕红尘读后感悟 篇4

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豆豆所写的《天幕红尘》这本书,这是朋友推荐的一本书,之前看过豆豆的另一本小说《天道》,同名电视剧《遥远的救世主》,两本小说都对文化属性,人性有很深刻的思考。在《天道》里边,主人公对“神及道,道法自然,如来”有很多的论述,故事的展开也是围绕主人公的理解展开的。而这部《天幕红尘》延续了这一思路,提出了“见路不走”的理念,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实践,作者借人物之口,阐述了见路不走的具体思路,并通过人物的事件经历来阐述作者的思考。

小说的开头就明示:见路不走,是要见,见性,见智,着相,着礼,品鉴有别,亲密有度,这是个没有道法的红尘,而且有时还要你滚一下,这是个没有方向的名利场,有时会绞一些你的肉。这就是你头上的天幕。天有道,则无常道,事于道,则天有道看与事则无常,无常则明,明则通,则世事洞明。世事洞明则世事可治愈,渐达佳境。

罗家明践行“见路不走“而自杀于莫斯科。罗家明的莫斯科投资失败自杀,不是见路不走,而是事于道,又走了一条见路不走的路,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也可以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罗家明栽跟头是呈因果存在的,谁具备了那种条件谁都离栽跟头不远了。条件的可能,条件的可能是什么:就是实事求是,“想”管不管用?想只管想的用,每个条件只管它这个条件的用,不管别的用,如果你面对的不是正确,你跑一辈子也没有用,老天爷不会因为众生心诚就把有志者都成全了,条件的可能是啥,就是让你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的,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是条件可能的,多少都是正常。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过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它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很多人说实事求是的时候,其实实事求是是根本不关他的事,他那样说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啥叫路?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就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如来是啥?这得从因果律说起,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这就是规律,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呢?不知道,因为说出来就已经错了,有来必有去嘛,而因果律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人们就用如来这个词来表述这种性质。“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往大里说就是了悟得到的意思,迷信和科学都用得道这个词,是迷信还是科学就看你的甄别能力了。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它是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一个人如果要做高人,甭管啥道理先别妨碍他做高人再说,这时候甭管啥道理都会被歧读,只要你还有一颗做高人的心,你就会这样,由不得你自己。这时候见路不走就不再是实事求是了,而是我要跟你不一样,我得是高人、高招,这就背离了条件的可能性。他就会放大了他愿意放大的,缩小了他愿意缩小的,他载跟头就是必然。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个例子: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呢?但随便找个人做的手擀面并不一定有机器好吃,但不能说他的手就不是手了,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我们说他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等等。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是用机器的方式还是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于你需要那种方式,如果你是大规模的连锁店,机器方式的产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性就有优势。如果你的思维被束缚在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的教条里,你这个好吃的面条要想实现大的市场系数就很困难。

见路不走就是你不能跟着经验、教条瞎跑,也不能跟着形式走,只看因果、本质,只按它的条件可能去说,至于跟别人一样不一样的不用去考虑。也许是一样大,也许是不一样的。人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

天幕红尘读后感悟 篇5

两周,天幕红尘看完了。挺有意思的一本书,不过还是小说意味重、故事性强。内容和思想上来说 见路不走作为线索及核心贯穿整本书,完全不敢说理解了明白了启发思考见仁见智吧。

叶子农活得太明白,有种有担当,精神上无人共鸣,太孤独甚至有些绝望,比丁元英更甚。看小说时我常想 :如果我是XXX,我会怎么做?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太难了,怎么做都是错。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敢说有实践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超凡觉悟,但佩服和欣赏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叶子农什么都懂却无心无力改变,寻求了自我平静和安宁,至少守住了自己吧,也算是一种活法。

结局不出所料,生活已经没法儿继续,算了,放他永远自由吧傻乐简单一点多好,没心没肺、无忧无虑;但独善其身又有多难,想找你茬儿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帮凶。

最近过的有点糟糕,看书是一天中最自在闲适的时光了,可以沉浸在别人的世界,很轻松、很安全。

休息一下,再看一本其他的书,然后会把《遥远的救世主》看完。

天幕红尘读后感悟 篇6

读过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后,意犹未尽,模糊的明白了所谓的天道,就是按规律办事,没有神乎其神,只有道法自然,如来;所谓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也决定了个人的人生高度,“怕担责”、“靠别人”只会让机会从身边白白流走,你只能靠你自己,也唯有自己;所谓的生存尺度就是“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你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的要宽广;所谓的生死,该生则生,该死则死,想就去做,坦率一点,既然选择,就要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无论好坏,这就是人生。

讲理论谁都能讲一大堆,但做起来所谓的大道理都已抛诸脑后,该为生存烦恼还是该无聊,一样不缺、一样不少。在我读过《天幕红尘》之后,我似乎对于《遥远的救世主》中所阐述的理论有了一点落地的踏实感,其中对我本人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人们总是勤于动心,懒于动脑”,这句话已赤裸裸的揭露了问题的本质,我经常想,左想右想,但我只是在用“心”去想,然后就产生了一大堆的妄念、贪念,所有背离实际的想法都成为我焦虑、困惑不安的沉重负担,我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我忽略了用“脑”去想: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都要哪些?——我自身具备哪些有利条件?——我自身仍然欠缺哪些条件?——开始实践并不断修正。

我之前总是幻想有个绝好的机会砸向我,或者有个大腿让我抱一抱,或者有什么诀窍可以一步登天,然后我等啊等。这么一分析,我仍然是在“靠”,我仍然是在靠别人、靠机会、靠狗屎运,唯独我忽略了靠我自己,我仍然是“弱势文化”人群里的一员,能通过此书看清我自己的本质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收获。

成功必有成功的理由,那就是遵循了规律,所谓的诀窍,不过是更能看清规律少走的弯道,没有多神,就是实事求是。“见路不走”,初读此四字好像又点故弄玄虚之感,但读完此书,却觉得这四字却能时时提醒自己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意思都懂,甚至都属于烂大街的名词,可是你一操作,必然会把这四个字抛诸脑后,你只会无限放大你愿意放大的,无限缩小你愿意缩小的,坐等收益,无奈你却成了被收割的对象,当失败真正来临的时候,你仍一头雾水。因此,见路不走,更具备可操作性,能时时提醒自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立足于自身条件,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条件可能,多少都正常。不要拘泥于经验,不要怕不同,也不要怕雷同,是否与经验相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因果,或者说只看因果。

我至今尚不清楚为什么豆豆将《天幕红尘》作为本书的书名,书中虽然有感情线索,但是无论是方迪还是戴梦岩都不像《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和芮小丹二人心灵相通、心心相惜的爱恋;无论是丁元英还是叶子农,都是崇尚自由,想要在尘世间寻求一净土的人物,有种看破红尘或者说与尘世间的人们格格不入之感,为何还要“天幕红尘”呢?

《天幕红尘》一书中,让我很感兴趣的不是叶子农的感情主题,也不是奥布莱恩如多米诺骨牌般的设计,而是叶子农与老九在一起分析老九所开饭店衰败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发展的谈话,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却有拨开迷雾、理清脉络之效,而老九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们困惑之所在,与其说我在读书,不如说我在书中想要寻求解决自身困惑的答案。

另外,在看此书前,当别人提起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民主等词,我会不屑一顾,上学时早被政治课摧残过无数遍的词,我甚至会在心理嘲笑一句“老土”,可在读完此书后,我只有自惭形秽,为自己的无知,只知表象不知深意的词义理解,果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这是一本值得人深思的书,也许能解开你此刻的困惑,足矣!

天幕红尘读后感悟 篇7

数年前,看电视剧《天道》的时候,面对剧尾的那一场诉讼,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给某人出了一道题:如果一个农村家庭作坊被人谴责为滥用童工,怎么辩护?

彼时,还算是民商法才子的某人给了一个答案。但是,我依然觉得是电视剧中的辩护词更赞。

电视剧中,中年的农民大叔说,农村的孩子,谁不是从小就帮着家里干活的呢?难道这也是用童工?

其实,当时我转述问题的时候也有所遗漏。但是,不管怎么样,《天道》惊艳了我,豆豆也惊艳了我。

只是,豆豆创作的小说数量并不多。而我,又属于那种心理洁癖者,很少在看完电视剧以后再看原著小说或者在看完原著小说后又去看电视剧的。所以,我并没有读过《天道》的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我读了《背叛》。

豆豆的小说有着明显的style,就像是大树的年轮,早已融于自身,无法消除。

豆豆的男主,都是有着绝顶的智慧的,就像是罗贯中笔下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对方的一举一动、事态的发展,皆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无论是宋一坤,还是丁元英,抑或是叶子农,都是那种其貌不扬,扔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主儿,但是,却具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

而他们的这种操纵乾坤的智慧和能力,在小说里,则体现为游走于法律的边缘。这句话,用通俗的说法叫做“打法律的擦边球”。

无论是丁元英设计的“劫富济贫”,还是叶子农策划的“劳务输出”,较了真,其实都是违法行为。

但是,叶子农则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并非钻法律的空子,因为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均在法律认可的范围以内,既然法律没有明确禁止,那就是合法的。呵,这个人,倒是懂得将私法上的“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思想应用于实践。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善于谋划,并且算无遗策的人,是一种“只可远观”的神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的存在对于他人来说也是一种“危害”。这样的人,要么屹立于社会之巅,操纵着芸芸众生;要么,注定无法容于世。

所以,天神一般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只是罗贯中在正统思想下塑造出来的“演义”。

所以,宋一坤用鲜血来洗刷自己的罪孽;所以,丁元英孤独终老;所以,叶子农倒在了异国他乡。

作品中,人物身上的种种智慧,事实上,都是作者自身智慧的投影。

高智商的宋一坤、丁元英和叶子农的身后,站着的是高智商的豆豆。

“豆豆”这个笔名太过普通。你随便去哪个幼儿园里一问,便会发现这个名字太不具有识别性,每个幼儿园里都有一大群叫做“豆豆”的孩子。

也许,普通“豆豆”追求的是一种“泯然众人矣”的低调、不张扬的境界,就像“宋一坤”“丁元英”“叶子农”这三个普通名字、普通长相背后的高智商男子一般。

后来,网上搜索豆豆的资料。惜墨如金的简介也正显示了豆豆是一个低调的作家。

只是,让我意外的是,如此见识不凡、智慧超群的豆豆竟然只是一个高中学历者。这对唯文凭论者着实是一种观念的冲击。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个人的阅历和见识远比一纸文凭更重要。

让我再一次意外的是,豆豆竟然是一位女作家。我一直猜测豆豆是一名男作家!

这并不是因为我有性别歧视,认为女性作家写不出这样高智商的小说来;事实上,宫斗小说的女作家们的智商一点儿也不比男作家们逊色。

相反,我认为女人比男人的情感更加细腻,比男人更懂得情。

只是,豆豆笔下的爱情没有那些细腻的九曲回肠,几乎都是红拂慧眼识俊杰式的一见钟情。无论是夏英杰对宋一坤,芮小丹对丁元英,还是戴梦岩对叶子农,方迪对叶子农,都是一见钟情,不再见亦倾心。而且,这些红拂女们统统具备了巾帼英雄的魄力和豪爽,不痴嗔怨念,不纠结于一己私情。MAMMAMIA!这哪里是谈恋爱,这分明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高端人生伴侣。这样的感情,因为过于大气而失真。

也许,只有这种并非寻常女儿的大气女人才懂得如何从那低调而普通的外表下识别出神一般的美玉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