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读后感两个世界边缘

发表时间:2023-04-30

读后感两个世界边缘系列。

阅读作品后,心中被触动,从心底鼓起了勇气,众所周知,写一篇读后感一势必要通读全文。从书中汲取,回馈书本,如何用文字去描绘此时的心情呢?于是,栏目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读后感两个世界边缘。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读后感两个世界边缘【篇1】

《站在世界的两个边缘》读后感700字:

此时此刻正在去西安的路上,一鼓作气把一大本书看完了。

作者程浩,93年出生,没有上过学,刚一出生就被下了病危通知书,5岁都活不过的人,却活了整整20岁,很多人说他很励志,但我却觉得他很颓废,他每天坚持阅读十万字的量,坚持了十几年,但他是为了承诺而读书,那样是没有效果的,能够吸收的东西很少,也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不过现在市场上的书很多,很多书很大部分是为了凑章节,为了迎合市场而写作。

本书之所以叫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是因为作者程浩和这个世界密切联系着又格格不入着,程浩从没有走过路,一出生就在轮椅上,没有童年,他童年所有的记忆都跟医院有关,他是渴望和小伙伴一起玩的,但他的伙伴不会把他当朋友,所以他很孤独,所以才会认真的读书,大人们说他很成熟,很懂事,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被逼的,所有自负的人都是自卑的人,在程浩的内心他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

但他又是一个很大胆的人,他敢于指出世界的不公,为残疾人、为病人、为医生发声,在国外的街上,你可以随处可见残疾人的身影,可在中国几乎见不到,是因为中国人都很健全吗?中国有近一亿的残疾人,可路面几乎见不到他们人,因为中国对残疾人的福利与保障都不健全,他们不敢出来。

现在的残疾人费用报销制度也不完善,非要本人过去,很多残疾比较厉害的,为什么政府人员不可以去家里看望他们呢?甚至很多政府人的亲戚没任何健康状况,仍然可以有残疾人补贴。

很多医院不问症状直接交钱各种拍CT,这才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很多人的治疗,所以,我愿意同他一起呼吁,希望国家提高医生护士的待遇,让白衣天使在行驶职责的同时,也可以保障他们基本的家庭。

最后,谨以最高的敬意送给程浩以及他的母亲。

读后感两个世界边缘【篇2】

“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程浩

在还未面见这本书这作者时,我想多数人总会又有一阵感动浮上心头。大不了又是一本在艰险时刻或阳光乐观或悲情哀叹的仅是令人再对人生揭一层面纱的“感动书籍”罢。不幸之人,人间皆有之;不幸之人中的有幸之人,不幸之人中更有之。此类书,借着令人潸然泪下的背景,图一意境,不过尔尔。

只是,我一直信奉几乎绝迹的奇迹,也在这平凡人海中终有一现。

“从小到大,我最讨厌别人给我贴什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样的狗屁标签。看似是表扬,实则是歧视。活着,是每个人的希望;活得好,是每个人的欲望。……难道因为疾病,每个人就要活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吗?”

我们人人都在渴望电影电视荧幕上走了狗屎运的好运,明知上帝只会给那些宠儿以这样的恩赐。却总有人愿相信好运会降临。

只是真的仅仅如此?

母亲说她上学时写了一篇“第九座坟”的文章使得老师坚信她是从书上抄的。母亲百口莫辩,已分辨不清当时的心情。

几年前,我写了一条说说安慰朋友,母亲偶遇,询问是转发是原创,我昂起头眼底放着异彩地说“原创。”母亲不信,硬是要我再编一条。我才明白母亲当初的滋味:有作品被认可的骄傲,有不被信任的失望……待再写一条验实后,再是什么喜悦也没有了。

有人承担了幸运,便要有人承担不幸。

饶是如今,我也不敢忘却那时的滋味。汇为“悲哀”二字。

许我在此书已读范围中有限的心理中,了解程浩。

我想,首先是“有血有肉的真实”。

他对于《妞妞》所作的评价是“虚伪”,对于《麦琪的礼物》评价令人感到他深深的不屑与失望,对于《童年》他只提出了阿廖沙的学习能力强。种种皆令人无奈。(各原因详见原书)

他不会隐藏缺点“把自尊看得比命都重,人送外号:死要免死活受罪斯基。”他不会博同情,不会隐藏哀伤,不会将不满掩埋。皆化为锋利,直入人心。

再,是他不平凡中的平凡气息,引向再次不凡。

他的不平凡,是他命运承担的太重,依旧乐观。

他的平凡,是他的真诚、幽默、阳光、善良也在像普通人一样感受生活的幸福。

他的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他能一边说“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一遍急切地寻找母亲熟悉的背影。

最后,是“有灵魂的不真实”。

他有幻想、理想、梦想。他能就着“国家、世界随着物质的增长而造成精神上贫乏”阐述他的想法。清晰、明了,又深入人心。

他和我们一样地渴望光明。

他的有血有肉、不平凡、不真实,已然不再是他自己口中说的“美丽世界的孤儿”了。

是啊,我们不能因为死亡是人生的终点就放弃生命的过程。

读后感两个世界边缘【篇3】

这是一个比我还小两岁的男孩写得,看得出来文笔很好!没有学历工作爱情。因为一身病。职业是病人。两个世界的边缘我想是因为他的人生有这样的资格说这样的话,现在他已经不在了,我记得他叫程浩。在知乎上回答很多问题。因为他,我相信写作或者思考深度不能用学历衡量。而是你的阅读经历以及自己从中获得什么的悟性。他在有限的生命中记录那么深刻的事情,从身边的人那里感悟人生的道理,用他们的例子回答知乎上的问题,我想,他在生活中是细于思考和观察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活的那样认真。也因为他的一句:阅读再多都是消费,写作哪怕几句都是产出。我决定写自己的感悟。我同情他,同时也敬佩他,其实就像他所说的他只不过是伟大的身残志坚中渺小的一个,尽管他不喜欢别人用这样的词描述他,但是他的很多思考都能反映出他的成熟与机智。同情是因为他想要过得生活我们每个人大部分都是可以过上的,可是他只能用豁达的心态去遐想,有个心爱的姑娘,可以付出爱,得到爱。

这让我联系自己,昨晚我还想说离开网络,不去社交就是隐士,就是做自己。其实多肤浅,在生活中,我爱父母爱弟弟,可是我的行为却时而让他们失望。我无法做到隐士,因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需要围绕爱生活。付出爱,得到爱。并不是说我明白了之后我会做出多大的行动来表示对家人的爱,只是懂得了爱不可逃避,像他说的,如果远离人群,远离爱,那该过得多凄凉。我不能因为C曾经让我对付出爱感到失望甚至绝望而否定这一点。人不能没有爱。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无论在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这样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拥有什么,能抛弃什么。其实就是所谓的欲望的失与得。这来回答做隐士这个迷茫,可以这样回答:我想要获得爱,获得曾经被C拒绝的付出爱的热忱,获得我在意的人同样的在乎,我我希望我能不害怕付出爱。我拥有家人的爱和八嘎小坏这样在乎的人的爱。我能抛弃的便是C带来的迷茫与恐惧,尽量不接触她。因为这是让我迷惑困扰的源头。我曾经想改变这个源头,让我继续爱她,也让她爱我。可是中午的包裹,我对自己说如果她在快递里附带与材料无关的哪怕一句话,我也会选择继续爱她,因为我看到她在乎我的证据。这是唤起我勇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能量。但是结果是她没有。包装的认真仔细,也发来信息关心包裹情况。但是已经没有理由了。这句话解决了我的问题。只能说这个阶段的困惑。我会静静等候。

读后感两个世界边缘【篇4】

有这么一本书,能给人带去心灵的冲击,灵魂的震撼,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程浩,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五岁的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走过二十个春秋。

在读这本书之前,曾有人这么问我:“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长度还是厚度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长度。”当时的自己无疑还很肤浅,只是单纯的认为:“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在读完《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这本书后,我才明白:生命之可贵,在于其短暂;生命之伟大,却在于起厚度。生命的长度可以测量,生命的厚度却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就好比作者程浩,他的生命虽然仅有二十年,但他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他生命的厚度,却在大多数人之上。

“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的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是的,我们为梦想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血与泪了,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太久,太远了,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份执着与希望,我们已注定难以回头,如果一回头,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会化为虚无。所以,哪怕这条通往梦想的路永远没有尽头,或是在尽头等待着我们的并非是成功,我们也必须咬着牙这下去,因为,地狱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后。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人终有一死,现在的奔波劳累有什么意义?》。看到这一标题,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纵然是不可一世的帝王,到头来不过化为一抔黄土;纵然是风华绝代的佳人,几十年后也不过是一具白骨。时间总是将一切美好吹散。到底是什么促使我们在早已注定了结局——死亡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向前,不断奔跑呢?思索了好久,我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个答案不过显而易见罢了:若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人生的起点,离开世界的刹那是人生的结束,那我们不停奔波的时光无疑就是人生的过程了。上天给我们一次宝贵的生命,为何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做一些有意义,能令自己快乐的事呢?虽然起点与终点早已注定,但人生的过程却完全是由自己去谱写的!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不仅仅是一本书,这其中蕴含着的,是作者的生命与灵魂,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可歌可泣的非凡人生。

读后感两个世界边缘【篇5】

因为此书初识程浩,看完后便趁着冲动,到百度搜索程浩,希望能够对他能够有更加直接的了解。看完这些,看到了个更加真实的程浩,不再只是存在与水墨印刷中的那个智慧男孩,而是个原也会调皮也会诙谐打趣的青春小子。“这小小少年,在一个个孤单的长日长夜里,用这格言般的文字,写下他那超越少年的,对命运的接受,对不幸的宽容,对造物的慈悲。”一个无比坚强的少年,自称“职业病人”的他,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他说道:“人消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而他那些充当救赎之路的文字,有着踏过痛苦后贴近大地的力量。

正如如金山CEO傅盛所言:看完这些文字,才理解生命的厚度各有不同。对于程浩而言,生命的长度在于厚度不在于长度,哪怕只是一瞬,已炫然至极。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20岁的年龄,却仿佛经历了更多更久,因为他没时间浪费,生活的细节,却是震撼心灵的坚定。他的生命只有二十年,但对生命的理解,已完胜许多年长的人。

这部作品,可以定义为程浩的遗作,但是它于死者已无意义,更多的意义在于我们生者。他用他的生命告诉我,死亡,是最不可逆之事,是最无力的事,是最无法挽救的事。而偏偏,它不会提前预告任何人。他用他的猝然长逝教会了我珍惜。

附上几句文中的语录:。

1、这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纵使不能抵挡黑夜的来临,我们也要站在星空下仰望光明。

2、一切抄捷径的行为,最后都被证明是在走弯路;一切阻挡我们的困难都应该正面解决,因为那才是走直线。

3、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了太多代价;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读后感两个世界边缘【篇6】

原作者,程浩,93年生人,白羊座,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知乎ID,伯爵在城堡。

一个医生曾断言5岁病危的男孩,倚靠顽强的生命力驻足于人世间,直到在他最好的20岁被命运的手无情地夺去最芳菲的年华。生命之火从此陨灭,仅留下他对这个世界恒定不变的爱,善良,美好与真挚。

难以想象,一个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人,如何心平气和的度过。一个自出生就注定不能正常行走,与床榻作伴,没有玩伴,不能酣畅地沐浴阳光雨露,梦想与现实的沟壑,永远无法填满。总是被阻隔在熙熙攘攘的世界之外,永远无法自如地融入自然,人群,社会的丛林,他只能在他狭窄的内心世界,静静呼吸,他渴望有一些人闯进来,来他身边,拥抱他,和他一起,然而没有人,或者,闯进来,又被风带走,他像一只鱼,游荡在寂静的海里,来来去去,一个人。

就是这样一个自始至终被生活压迫的少年,没有因为病体及苦难淋漓尽致地表达对生活的愤怒,相反,他热爱这世界,希望自己如这世界真挚美好。这样一个随时如履薄冰的生命体,心底又何尝不被迷茫黑暗的困兽吞噬,他也曾荒诞度日,庆幸他重获生命之光,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救赎的道路。他用尽生命的余热,博览群书,了解音乐,领悟艺术,书写关于他的历史。伟大的母亲,令他魂牵梦萦的姑娘,以及甲乙丙丁的路人,及朋友。他说,他热烈地爱着他们,谢谢他们走近他的生命之门,让他有机会从一个需要爱的人变成被爱需要的丰盈的个体。

假如程浩是本书,授人玫瑰留有余香,无疑他是迷人的。他竭尽全力,用生命的时间说明,生命是个奇妙的个体,燃烧自己,照亮生命,温暖别人。不愿去做别样的假设,假如他无病无痛,是否也会陷入空虚与懒散,走向平庸,虽生犹死。

我更愿意相信这份残存的美好,读书不能脱胎换骨,却能带给你生活的改变。因为读书,程浩给自己建造了一座城堡,他纵然化成风,光却永远存在。而因为读书,让我们有幸在有生之年遇见一个如此睿智、热烈、真挚、美好的少年,深刻感受他生命的厚度,寄予他心底最真挚热烈的爱与叹息。

有种爱,是对生命的敬畏,然而,我相信,我们对程浩的爱,已经超脱生死。他遗留人间的,值得如瑰宝般收藏。而他抛给我们的疑问,值得我们用一生思考。

留下我的眼睛照亮世界

用我的灵魂

为你们开拓另一个人间

我无法评断这本书好与坏

如人饮水

我不怕一个人走到世界尽头

只是怕陪伴我的人不能坚持到最后

好怕有一天,你在我的世界不见了

饭在锅里我在床上

原谅我之所以这么难过到底因为我是个女人吧

天堂有光吧

阳光空气水你心爱的姑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