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5-14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1000字。

读书笔记吧编辑特别为您推荐这篇文章来深入了解“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的知识点,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很难呢?在人生的旅途上,有相当多值得欣赏的优秀影视作品,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此时我们不妨将真实流露出来的情感,写成观后感,还请您收藏本文!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1】

小女子不才,对花木兰的了解仅限于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木兰诗》外加一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豫剧,也曾努力寻找关于这位古代女英雄的点点滴滴,但一无所获。近日在VCD出租点发现有《花木兰》的影碟片,拿回家欣赏完之后,不禁感概颇多。

这部片子是美国迪斯尼公司花了五年多时间制作的。迪斯尼的金字招牌,再打上中国文化的旗号,这无疑是片子的卖座点。在颇为浪漫的气氛中,一个古代女子替父从军的壮烈故事,竟被改成了一个带有轻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我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幽默和想像力。

反观中国电影,在高举民族旗帜的同时,路也越走越窄,拍那种留长辫、养妻妾的电影已成为我们的获奖招数.一些国产电影刻意展示风土人情,却失掉了与世界文化交融的大环境。

被誉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之首的张艺谋,前不久以总导演的身份携《图兰多》全体演职人员浩浩荡荡杀将而来.此歌剧在太庙的演出异常成功,张艺谋也获得了包括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好评。这表明,中国人完全能够像美国人那样与世界文化相融合。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呆板的条条框框之中。

从《花木兰》到《图兰多》,中国文化的一出一进说明文化需要兼容并蓄,这样,才能在展现自我的同时让欣赏者心悦诚服。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2】

是谁,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替父充军;是谁,在外数十载,忠心报国,无奈只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谁,在多少个无眠之夜,呓呓梦语,想着,念着远方的亲人。她就是那个不惧生死,不顾情长,一个不平凡的女子—花木兰。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是什么,让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如此,如此这般地虚度年华!她那时本是处于一个如花的年代,她却假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可是大家别忘了,她是一个女子,她其实是不用去经历那些打打杀杀、血肉横飞的,古代女子应该在家里绣绣花、弹弹小曲儿之类的。可为了自己年迈的父亲,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明知道可能辞别后,再无期相见,却还是踏上了那条布满荆棘的路。

我仿佛还能依稀看见花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听见战场上一声声响彻云霄的怒吼,豪气冲天,惨叫声此起彼伏!那血肉模糊,见证了一个女英雄的出处,巾帼斗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战后,血染沙场,铁甲战袍上沾满了鲜血,此刻,她终于胜利了。

凯旋归来,高高在上的皇帝正坐在明堂内。皇帝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无欲无求,她只愿得一匹千里马,快马加鞭地速速回家。回到家后,脱下束缚她已久的战袍。梳理打扮一番。同行的伙伴们都感到十分惊讶,这么多年,他们竟不知木兰是一个女子!终于回到了从前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日子。从此,木兰又可以穿上美丽的裙装,变成一个黄花姑娘。那朝思暮想的身影不在是梦想,那时活生生是人啊!终于可以不再听那黄河流水鸣溅溅,取而代之的是那一声声和蔼、温馨的话语。

“花木兰”这个名词,这个人,以及她的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也许在多少个年后的今天,还会有人用花木兰的事例来教育女儿,谁说女子不如男!要做就应该做一个坚如磐石,韧如柳丝的女子!

竟不知木兰是一个女子!终于回到了从前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日子。从此,木兰又可以穿上美丽的裙装,变成一个黄花姑娘。那朝思暮想的身影不在是梦想,那时活生生是人啊!终于可以不再听那黄河流水鸣溅溅,取而代之的是那一声声和蔼、温馨的话语。 “花木兰”这个名词,这个人,以及她的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也许在多少个年后的今天,还会有人用花木兰的事例来教育女儿,谁说女子不如男!要做就应该做一个坚如磐石,韧如柳丝的女子!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3】

由迪斯尼制作的动画影片《花木兰》别出心裁,给了我们不一样视觉感受。

影片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了改编,但没有改变具体的史实。

影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影片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看起来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非常轻松。

这样的风格是极受小孩子欢迎的。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

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

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而迪士尼在第36部年度长篇动画钜片,首次采用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花木兰”,在600位多位迪士尼动画师,孜孜不倦历时四年的时间,将传说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给的动画场面,其中当然不乏优美的配乐与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罗!影片中的一对活宝--木须龙和蟋蟀,两个原本毫无拉拢的个体出现在了剧中,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他们极尽搞笑之能事,木须龙活跃万分,蟋蟀则低调行事,但两者结合在一起则闹出了很多笑料。

这条龙虚荣心强,爱面子,具有人性一面,此外,这龙还有疯的特点,让人极为喜爱,活脱就是活宝一个。

在雪山跟匈奴一战的时候,这头龙还在雪崩的时候拿个铠甲冲浪,令人发笑不已。

而对于出身于古老中国家庭的花木兰,她自小便是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虽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令她自己伤心不已。

当她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徵召入伍,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突生的勇气促使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就像是得到祖先们的庇荫般,。

由被排斥到接受,就在花木兰的军人生活渐入佳境时,她女扮男装的身份被揭穿了,她与木须被抛弃在冰天雪地的边疆,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情势之下,木兰都没有放弃对抗挫折的勇气,但是原想要为家人带来骄傲的花木兰,要如何回到中原,并证明自己的一片心意?而瞒骗父母出征,欺骗长官从军的欺君之罪,又要会让花木兰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呢?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

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

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无论从故事体裁还是任务形象塑造上,动画影片花木兰都是我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二 从电影《花木兰》看中西文化 《木兰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文学作品,长期以来它和女英雄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近带女革命家秋瑾还引用她的典故入诗,“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巾帼不让须眉”成了中国家长激励女儿最长用的话语,可见,中国人是非常推崇花木兰的英雄实事迹的,有趣的是在中国花木兰没有延续自己抗击匈奴的符号意义,却成了最古典式的女性主义。

我们没有必要去考究中国文本和这部最美国的好莱坞G级片究竟有什么出入,不难看出,导演只是托了中国故事的衣钵向全世界的小朋友献上他们一贯的大礼——享受愉快的电影过程,我想,再学究的老先生都不会和这部动画片过意不去,它实在是太讨巧了,小朋友门喜欢,还能怎么样呢?真的不是给上了年龄的人准备的。

所以,我所关心的是动画片在转述中国经典故事上的成功,虽然说只是市场的成功,不过从贩卖中国魅力的角度来说,美国人确实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怎样去表达我的的典藏并被人喜欢呢?是用一幅老中国的面孔去讲花木兰、杨家将和岳飞霍元甲吗?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逗大家开心就好,所以我们看到,在电影《花木兰》的结尾,美国人给我们来了一个更中国式的大团元结局。

皇帝对李翔说“这么好的女孩不是到处都有的”,李翔也心领神绘,千里迢迢的来到花家送还帽子,最绝的是木兰:你可以留下来是晚饭吗?这里,你可以理解为好莱坞对小朋友门期待视野的又一次献媚,当然也可以看做为美国人把中国的大团圆结局给彻底搞过头了。

在原文中,只是写到木兰以前的朋友来花家拜访,更没有写到,有男人对木兰暗生情素,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看看电影中对木兰的特殊照顾,最敏感的就是安排了一场洗澡的情节,一方面,为将士门将信将疑的认为木兰是女人打好了铺垫,另一方面也迎和了小观众对两性关系的初步认识与兴趣。

当然,该场景自然是很好的消融了,诙谐又不缺乏“有意思”。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4】

木兰转身凝望文泰,随着镜头的拉远,她的身影愈来愈模糊。花开花落,褪去了戎装,褪不去的`是一位女子的柔情…… 她站在那儿,用古代女子特有的温柔誓与时间对立。 冰雪早已带走爱人的温度,茫茫雪地里诉说的唯有万分无助。 柔弱的肩膀却坚强地承担起天下苍生、黎明百姓的未来。 她站在那儿,已然成为一个失去了自我的悲剧…… 看不清,木兰的眼中是否有泪光。一生都无法忘记的男子此时却只能留下一个背影,然而,战场的厮杀,12年生死的较量,12年感情的磨砺,早已造就出她一颗坚毅冷峻的心。

为了天下,为了家园,她战胜了害怕,不再去逃避,可是却也远离了自我和自我的爱情。如今,当她换上女儿装时,噩梦本该灰飞烟灭的,但又是为了天下,为了家园,她让文泰离开了。观者的纠结不知是否是木兰的纠结? 当我们都还在悲伤着木兰的悲伤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其实柔然公主和文泰也许也会有一段美丽的姻缘?柔然公主是个可爱的女子,不仅仅将她的善良施与小事小物,而且同样也爱惜天下苍生。谋杀夫君,可谓有着和木兰一样的胆识;侍奉父王,可谓一样的孝顺;心向和平,可谓同样的博爱。她既有母仪天下的胸怀又有贤妻良母的品质。只是,她是在用她的出嫁去交换天下安宁。

柔然公主,不能不说是影片中的另一个花木兰。

与其说这是一曲爱情的咏叹,不如说是对一类有胆有识的女子的歌颂。她们在大我和小我之间完成了转换,找到了她们自己内心的平衡。 我们无权说木兰的结局是悲剧,柔然的婚姻是喜剧,换句话说,悲剧其实不悲,喜剧也其实不喜,不过都是到最后一刻时,出自她们内心的选择罢了。 如果悲,那么我们无一例外的都是为这三个人受到天下的牵绊不能自已而深深的悲伤吧。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5】

日前,迪士尼把真人电影《花木兰》对中国观众和迪士尼中国的人进行了试映。早期一个版本里,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跟安柚鑫饰演的陈洪辉有一场桥上吻戏,但迪士尼中国的人说:中国人会觉得这样不太对劲。于是这场戏被剪了。据此对于影视剧中超甜的吻戏也一度成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无非是所谓在不少像观众小时候和家人们一起看电视剧,一定难免少不了有吻戏这样的尴尬片段。也许自己看时还津津乐道,但是和父母在一起就要假装不懂,刻意回避。这种空气都透露着尴尬之感,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体会。

这么一来,电影《花木兰》的吻戏被剪还有甚么好戏么。其实,在现代西方文化中,亲吻是一种常见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在彼此熟识的两个人之间,相互亲吻是一种见面打招呼或者说再见的方式。通常,这种亲吻表现为短暂地用噘起的嘴唇触碰脸颊,或是只是单单用脸颊互相接触。在欧洲和拉丁美洲,这是男女之间和女人与女人之间常见的打招呼方式。长辈和孩子之间也可以通过亲吻来表达感情,中小学生也可以接吻来表达爱。

一般来说,对于西方国家里的影视剧跟不必多说什么。而目前在国内的影视剧中,别的不说也有着对于吻戏冠上“_”画面了。由于在公开场合很少能够见到中国人接吻,有些外文化的人以为,中国人根本不接吻(当然年青一代的不敢说了),这也有些老辈和老派的中国人的确持有接吻是外国风俗这样一种看法了都。

例如,传统的的母亲就曾以不以为然的.口气说过,外国电影里的人怎么那么喜欢这个,留意一下发现确有不喜欢接吻的男人和女人;有过接吻经历的人也并非都乐此不疲,尤其对于初吻,感觉更是不同。换句话说来讲,中国人羞于接吻,原因是对吻的性联想更直接。毕竟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吻的认识和理解是有所不同的。

在西方人看来,接吻是表示爱和情感的最重要的行为之一,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更亲密的方式。而对于情侣可以用吻来表达热烈的情爱,而至爱亲朋可以用吻来表达一种广义的爱。不过,像把真人电影《花木兰》里接吻戏给删掉了,说甚么怕谁不适应也确实是大可不必了都。诸如此类。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6】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原因,以前很火的春节档电影纷纷被撤档,宅在家里的网友们,是不是也被这个几乎没新电影的超长假期憋了一回。不过,随着疫情得以控制,电影届也传出好消息。今天猛料蜀黍就带着大家一起聊聊刘亦菲版的《花木兰》。

近日,由神仙姐姐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在美国洛杉矶的杜比剧院举行了首映式,这是该影片首次面向公众公开放映。据说该影片口碑很好,甚至有人评论道,该片是”迪士尼继《灰姑娘》之后最好的真人电影”。

首映式上,主演刘亦菲、甄子丹、李连杰、安佑森等现身红毯仪式。甄子丹在接受采访时还称赞了刘亦菲:“她做了很多准备,她的压力很大。很多中国女演员都演过木兰,而迪士尼的《花木兰》是一部英语电影,是面对全球观众的,我能想象她肩上承载了多少东西。”

刘亦菲一直被大家夸天仙,她的古装深入人心,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娉婷袅娜,气质不凡。但她并不是柔弱的女子,她的打戏行云流水,动作干净利落,看过《花木兰》预告片中打戏的中国观众对她赞赏有加。

首映礼当天,刘亦菲身穿金色凤凰裙,满脸的富态,感觉胖了不少。照片中的刘亦菲,脸蛋圆润,脖子略显粗大,隐约可以看出没有没p掉的颈纹。

看到发福的刘亦菲,网友们纷纷表示:“有点肥。”“刘亦菲姐姐好胖哦。”“最近体重上升了,绝对没有偷吃,只是把你偷偷放在心里。”“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夸了,你们上吧。”“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7】

1.平台没有中文字幕,要听懂台词表达的意思确实有点费力;

2.影片一开始的设定,跟我想象的有出入,尤其是“chi”的出现,让我觉得特别的奇怪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3.电影想表达的东西看起来挺丰富的,但是电影的快节奏让中心思想显得有点乱;

4.手机和iPad这种小屏幕上的观影体验太差,以至于很多特效场面没有感觉特别惊艳;

5.因为一些yxh带节奏,让我错认为电影的历史性是非常强的,全然忘记这是迪士尼根据动画电影进行改编的真人童话故事。

所以看完原声版之后我的心情很复杂。

隔了两天我从网上找了带中英字幕的来看,这一次我是放在65寸4k高清电视上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观影体验。也因为有了第一次观看后对台词的印象,加上这次有了中文翻译字幕,让我可以把注意力着重拉回到去理解电影想表达的思想上。看完之后,突然觉得有点上头想再看一遍。

9月8号,电影预售开启之后,我是我们那一场第一个买票的,而且附近的所有影院只有国语版。我本来是奔着在电影院听着原声重新感受下特效的魅力,没想到国语版给了我特别大的惊喜。第一,不用费力的去听英文台词了;第二,对于台词的翻译让我原来对电影中的很多概念的理解变得豁然开朗。

首先,电影里出现的服装也好,妆容也好,建筑也好,等等一切中国元素并不是想还原历史,而是想尽可能的增强电影的真实感,她所呈现的场景并不一定是对的,只是想让这个故事更加贴近现实,就像我们看科幻片的时候,观众也不会想当然的把里面的场景当作真实存在的一样。

其次,国语把“chi”一词译为“元气”,一种暗藏在每个人体内的能量。是人皆有“元气”,男性由于在历史长河的两性地位上的特殊性,可以有“资格”,有“条件”去学习和掌控这种源自自身的能量,但是人们却忘了女人也是人,她们的体内也同样深藏着“元气”,甚至有些女人的元气比男人更加强大,怎么个强大法?我的理解是她们更懂得以柔克刚,善用智慧,善于把自身的弱点转变为优点等等。刘亦菲饰演的木兰就是这样一个女性,但是她却被教导着像其他女人一样,温柔,娴静,要隐藏好刚强,果敢的一面,不能像男人一样随心所欲的展示真正的自己。像冰雪奇缘里的let it go的歌词写的一样“don't let them see,don't let them in,be the good girl you always have to be”

最后,电影中有许多细节都暗藏的哲理,是我第一次看时不曾联想到的。

1.木兰从外面回到家就被告知相中了一门亲事,木兰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答应了。这里就体现了古代女人的一种处境:在结婚这件事上她们可以说是根本没有选择权的,而这只是一个缩影。相亲前化妆,化完妆后出来,便得到了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的赞美,这也仿佛是在说:女人要化妆才好看,化妆就是为了得到男人的赞美。那厚实妆面如同一副面具,女人就该把自己藏在面具背后,生气也好高兴也好,别人都看不见,也不能让人看见。

2.木兰的父亲花周向来是很宠爱木兰,但是在相亲失败后,媒婆在大庭广众下指责花家没有教出一个好女儿,所以在那顿餐桌上得到荣辱感特别强的父亲的拍桌批评,说她作为一个女儿身不知分寸,不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正因为木兰让自己丢了家族的脸面,所以紧接着征兵时不顾身体状况,仍旧想上战场去杀敌立功为家族带来光荣(由于剧情衔接的很紧,让我感觉花周似乎带着一丝赌气的味道),一方面是出于他信仰着的“忠勇真”,一方面也是想让木兰知道作为一个女孩只有嫁个好人家才能为家族带来荣耀。但是木兰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女孩做男子做的事也可以光宗耀祖,她要打破传统的思想,证明自己,替父从军不仅仅只是对家的爱。

3.花周准备入伍的那晚,拿出一个玉佩,中间刻着的孝字被一只凤凰围绕着,着跟花家祠堂前立着的凤凰雕像相呼应。凤凰是保佑花家世代相传,也是保佑花周为国家抵抗外敌,在残酷的战争中幸存下来,为家族带来荣耀的吉祥物。

4. 军队出征前木兰去找董将军,想要坦白自己是女儿身的事情,但是却误打误撞的得到了将军的赏识和青睐,还打算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她。木兰拜谢将军时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个笑容带着一丝窃喜,也有一丝惭愧。

5. 为什么木兰要孤身一人去追杀敌军首领,而不是像另外两个幸存的骑兵一样掉头逃走?因为她明白,一个真正的将士、勇者,是不会在战场上当逃兵的,即便是追上敌人之后被杀死,那也是光荣的。

6.木兰遇到仙娘,仙娘告诉她,因为木兰的身份带着谎言,所以她无法做到心无旁骛,而当她隐藏了真正的自己之后,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昏迷后清醒过来的木兰终于明白,只有真实的做自己,才能认真专心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她也心存侥幸,希望当她以真面目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家可以既往不咎,接受她是一个女人的身份。这个场景里再一次出现了凤凰,我觉得现在的凤凰已经不是之前那只为木兰引路的凤凰了,而是和木兰一样重生了的。当她褪去战甲,散开束发奔赴回战场时,露出的坚定、勇毅的眼神真的太帅了!伴着气势恢弘的reflection背景乐我的鸡皮疙瘩起一身(其实这里我认为木兰不光代表的是女性,她代表所有不被世人认可,被迫隐藏真实的自己的弱势群体,不要怕被人发现,不要怕被人看见,你就是你,只有当你做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才能无所畏惧,那时我们所做的一切才有价值,才能去到想去的地方!)

7.当所有人都在保守作战的时候,木兰机智的想到声东击西,借力打力的办法,既保全了战友的生命,又巧妙的摧毁了敌军。这和训练中木兰能成为唯一一个成功登上山顶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女性富有耐心耐力的特点,善用巧劲的能力正是木兰的过人之处,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或是武器精锐的莽夫所欠缺的能力。

8.木兰从雪雾中走来,跪在雪中表明自己的身份,她宁愿被处死也不愿被除名,因为这个时候死亡对于她反而是一种解脱,除名虽保全了性命,但是她却不能回家,因为她没有脸回去,所以她跪在山顶难过的哭泣,她情愿像一个战士一样死在战场上。

9.仙娘在听到宝利可汗说自己不过是服务于他的一个奴仆之后,其实内心已经产生了动摇,所以她才会想要说服木兰与她一起并肩作战,去赢得属于她们的位置。

10.一开始仙娘本来是存着私心的,但是当她看到木兰来到殿前,木兰的一番话让她明白,她想证明自己却走上了一条错误的助纣为虐的道路,以为这样可以让世人看得起,但是并没有,人们依旧把她当作低人一等的异类。而被人们接受的木兰让她看到了希望,她觉得木兰可以从此改变人们对像她们这样的女性的看法,这也是她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成全木兰的原因吧。

11.木兰和可汗打斗过程中把手中的剑掉进了熔浆中,我认为这里也象征着那刻在剑上的属于她父亲的,一个男人眼里的“忠勇真”也随之而去了。

12.皇上抓住可汗射出的箭,为什么不直接自己反扔回去杀了他?而是扔给木兰,让她来了结可汗的性命?我觉得是因为皇上在绑着的时候听到了可汗和仙娘的对话,所以他清楚地知道木兰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救自己,也是想证明她自己的能力,所以这是皇上对她的一种理解、认可和成全。

13.木兰骑着马进入土楼大门的时候,一旁在玩耍的小女孩看向她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她一定惊讶于木兰作为一个女人替父从军,最后还能穿着战袍荣归故里,这对于从小就被教导女人应该文静贤淑的小女孩来说,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存在。

14.木兰的妹妹秀见到木兰回来时对她说“我有好多事情想告诉你”,但当木兰问她有什么事的时候,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定亲了,这里可以看出木兰和传统的女性的不同,其他女人把结婚这样的事看成是重要的,但是木兰却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再隐藏自己‘’当作重要的事情。

15.副将说木兰“救国于危难,社稷、百姓都要感激她”的时候,同样身为女人的媒婆表现出的反应不是骄傲,而是有种天都塌的感觉。媒婆存在的形象就像是旧社会对女性的一种固有印象,她的反应正恰有一种木兰挑战传统而后胜利的意味。

16.皇上评价木兰“爱家是为孝,难能可贵的品质”,而不是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子女对于父母之命的孝顺,是心存责任和尊敬的爱。木兰回家之后,木兰说自己理解了父亲不顾性命执意上战场的决定,花周承认了自己的自傲,向木兰表达抱歉和内疚之情,也表示了对木兰不辞而别,想要做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理解,所以这种孝是一种平等,尊重,互相理解的爱,皇上赏赐给木兰的剑上刻着的“忠勇真孝”四个字也是对木兰这场旅途的一种简洁的概括,这是属于木兰的,背后带着全新含义的四个字。

17.刘亦菲的几处落泪哭戏特别的恰到好处:看着父亲握着剑颤抖的双手时心疼的泪水;临行前看着父母妹妹安睡惜别的泪水;被除名后使家族蒙羞有家不能回时内疚的泪水;回家见到父亲得到理解时释然的泪水。

18.仙娘的打斗场面和木兰的打斗场面真的精彩,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雪崩的效果在电影院呈现出来的感觉特别棒!木兰的吻戏删掉真是太明智了!帅气的木兰安心搞事业就好!吻戏反而画蛇添足。不过正片里没有看到木兰在战场上对着敌人挽剑花有点小遗憾,这个镜头怎么不剪进去啊?

19.凤凰的几次出现都带着意义:第一次,是祖先显灵为木兰引路;第二次出现在木兰决定做回自己,暗示了木兰的涅槃重生,象征着“真”;第三次出现在木兰返回军营的路上,第四次是得到众人的信任,被接受之后,准备带着战友去救皇上,象征着木兰的“忠”;第五次在和可汗打斗中,展开的大翅膀,象征着木兰的“勇”;最后一次出现在木兰回家后,翱翔于土楼祠堂之顶,象征着木兰的“孝”。

20.我相信愿意去发掘电影像传达的精神内核的观众,一定会对电影中大大小小的细节加以解读,希望能从电影中找到诸如“自我认同”、“爱能家庭关系平等”、“有所隐藏便有所顾忌,无所隐瞒便无所畏惧”等等一些列个人自由主义的精神,也不会只关注电影服化道,因为这些都是肤浅表面的东西,真正值得探讨的就是电影想传递的价值观。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8】

“在一个村庄里,人们正在忙绿的准备东西,迎接归来的战士。忽然,众将士高呼:“迎接你,木兰大将!”村民们更高兴了。花木兰下马询问自己父亲在何处。经村民提醒,来到自己院子,看到了白发苍苍的父亲,木兰眼中的泪水不知觉得滴了下来……照顾好父亲后,皇上儿子七皇子找到了花木兰。他是第一个知道花木兰是女儿身的人。枫叶缓缓飘落下来,七皇子与花木兰在枫叶中散步,一起回忆过去的往事……”

这是电影花木兰最后的结尾,我依然在脑海中回忆那些片段。我虽然与电影中的七皇子与花木兰“告别”,但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战场上,看着兄弟们一个个在自己眼前死去,连同乡小虎也在自己眼前被折磨而死,花木兰悲痛欲绝……”这只是电影中一个片段的场景。试问,现在的世界难道没有战争了吗?不!战争依然在世界纷飞。以前美国在伊拉克打战,打了十几年,现在又在利比亚打战、反派。战死的是战士们的生命,牺牲的是渴望和平的人们。战争因什么而起?因人类的贪婪。贪婪金钱,贪婪土地,贪婪占地……可以说前有伊拉克,后有利比亚,战争可以说无处不在。

“年老的父亲刷洗着铠甲与宝剑,年轻的花木兰看着年老的父亲还要去当兵。所以花木兰偷偷替父从军,加入了军队……”这是电影的开头。是啊!已经年老的老人,因为战争,还要从军,去战场上战斗。战争,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些人有罪吗?为什么要发起战争?

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无意的,战争是冷血的。人类,请不要再发动战争了!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9】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名垂千古的《木兰诗》把花木兰这个英雄人物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周五看的《花木兰》的电影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个不平凡的女人。

尽孝,木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以女孩子的形象出现的。她骗她父亲吃药,这一幕让我们班笑翻了,但这也是木兰在荧屏上呈现给我们的第一个尽孝道的表现。花木兰观后感。之后,“可汗大点兵”,点到“花弧”的名字时,花木兰担心焦虑的情绪全都浮此刻脸上。她是多么爱自己的父亲。多病的父亲怎样能去打仗呢这一去肯定回不来呀!花木兰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木兰第二天就带上了父亲的宝剑,穿上了父亲的战袍,骑上了父亲的战马,这些以前伴随花弧东征西站几十年的东西,曾染上父亲的血迹,如今饱含这木兰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不舍,伴随着木兰去打仗,也带着花弧对女儿的期盼,在之后漫长的军旅生活中给了木兰信心、期望和坚定的信念。

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了,从我们出生那一天,父母就开始为我们而操劳着。比起代父从军的木兰来说,我们不就应感到惭愧吗不就应对木兰感到敬佩之情吗不就应对父母感到亏欠吗木兰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了,我们都被深深震撼了,那一套军装成为木兰代父从军最好的见证。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篇10】

《花木兰》是中国电影的宝贵财富,有些传统的东西是中国人喜欢的,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咱不像新闻头条“影评人力荐《花木兰》”那样去吹捧片子,动不动赞美之词拿来总结,忽视影片的缺点也是不对。但《花木兰》起码比想象中好,遗憾的是场面不足而缺乏史诗感,但起码不是剧情狗血到让人囧的地步。木兰乃巾帼,儿女情长爱情戏和大爱无疆英雄情肯定必备,将纯真爱情毁灭在战火之中,就这个故事也足以唤起我们崇拜和礼赞。

感人段落:军令如山,花弧爱国心切,无奈年老气衰,百病缠身,身为女儿身的花木兰孝字当前,灌醉父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回头看家乡,依稀望见父亲在村口高台上不舍的目光。咬紧牙关,忍住泪水,走上未知的战场。

经典台词:花家的人,只会在战场上打……天上多了颗星星,就是我去找你娘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电影若完全按照原诗格局,开篇则注定平淡无奇,花木兰从小徐娇到赵薇的转变,也是刻画父女情升华的全过程。和原诗相比,花弧不是军令下无力抗争的平民百姓,而是一个为了国家安危即便退役也要再次报效国家的爱国士兵。在父亲的感召下,身为女儿身的花木兰展现的也不是当时的封建制度,而是忠孝礼义,于是灌醉了老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天上多了颗星星,就是我去找你娘了……”父亲高台目送,眼中流露无限情感,木兰忍泪前行让人动容。

感人段落:随着柔然进犯战斗惨烈,小虎和胡奎成为患难兄弟,小虎被俘,胡奎冲出去救兄弟牺牲。木兰率众准备与敌决一死战时唱起挽歌。

经典台词: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爹说,战场上不应该有感情……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憾?保我国土,扬我国威,生有何欢,死有何憾?北地胡风,南国炊烟,思我妻儿,望我家园,关山路阻,道长且远……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指在千百场战争次撕杀多年,有的人活着回来了,而有的人却战死在沙场上,兄弟情谊是世间最动人的感情之一,银幕上也从来都不会缺少兄弟情,通常都是感人至深,让人垂泪,特别是能让男性观众心生无限感慨。因此《投名状》里百战死的生死之交到头来没能共享荣华,《集结号》里虽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还亲。兄弟们用自己的生命掩护了大部队,谷子地为了属于兄弟们的荣誉和尊严,付出一生。

小虎与胡奎兄弟情义来自不计前嫌,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患难兄弟,花木兰与小虎情义与竹马之交,花木兰眼见小虎众弟兄被屠,带头吟咏挽歌,数千兄弟悲壮而坚定,成为影片最具感染力的一幕,如果《花木兰》全部以此格调制作,那么它将会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