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800字合集

发表时间:2022-12-16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读书笔记吧主题阅读推荐:“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

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在我现在的词典中,只能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一开始以为多斯会在战争中放弃信仰,拿起枪,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其中那个之前一直和他作对的战友却在战争过程中一直保护着他,让我为之感动;在战争中,所有人都自顾不暇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愿意为你拼搏,帮你一把,难怪战友情那么深刻,经历过生死,其他的东西都不算事情了吧。

而多斯的爸爸出现在庭审中时,更多的是心酸,就像他自己所说,为国家付出了一切,却连一个参加庭审的资格,虽然最后还是将信件上交了,但是那是参加了一场极其惨烈战役的结果,那另外那些并没有那么多功勋,却也为国家战斗的人该是如何心寒。dSBJ1.COM

到结尾时,他们称多斯为战士,那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他的妻子也是让我敬佩的,因为战场无常,但她却始终支持他,支持他的信仰与坚持。

其实没有想到过这部电影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震惊,没有想到真的有人可以如此这般。

多斯的爸爸说:我坚信国家的宪法,也正是因为坚信,才让我为之战斗;多斯亦是,坚持自己不拿枪的信仰。他们说,如果人在世上没有信仰的的东西,那么自己将不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现在很多人很多事,正是因为没有信仰吧,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无所顾忌;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没有坚守,这个应该是我们时代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2)

原本是不会去看这个电影的,因为一向不喜战争片,尤其是,这个片名让我误以为是一个国产的战争片——类似《血战台儿庄》那种。在《血战钢锯岭》和《你的名字》里我本来都已经选定了《你的名字》——忽然隐约想起阿宁好像提过一句“钢锯岭很好看”。豆瓣搜了一下,导演是梅尔杰布森,而且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于是我决定去尝试一下。

在影片开始前,同去的z先生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科普和心理建设:场面并不宏大,着眼于细节和真实度,会比较血腥,你可以么?我严阵以待地表示:我应该可以。

其实我做好了随时低头捂眼睛的准备。但是我没有想到,其实这部电影真正需要配备的是纸巾。

影片前半段有种四五十年代美国电影的轻松浪漫气息。年轻小伙子对漂亮的女护士一见钟情,愣头愣脑地追求,闪电式地恋爱——老电影里总有这种天雷碰地火的桥段,男女主角无比幸运地彼此看对眼,恋情顺利得有种梦幻般的浪漫感。

男主和女主第一次约会就来了一发强吻,z先生发表感想:“好浪漫啊”,紧接着女主啪地回了一记耳光,我点点头:“的确好浪漫啊”——非常的有喜感。

挨了打的男主困惑地说“我以为你会喜欢”,女主气急败坏地强调“那你也得先问我!你怎么可以不先问我!”男主灰溜溜地表示:人家木有经验……然后没有经验的男主就呆呆地站在那儿,女主只好又鼓励他“过来,到我这边来!”

其实我看着这段没有觉得有多浪漫,倒是觉得西方女性果然很有意识——这背景年代是1943年,然而我们在xx年的时候,还在争论kiss之前男生到底应不应该先问一句——对此果壳网的CCUP女王曾经在微博上专门开过一个话题,帖后回帖众多,意见很不统一。

男主的父亲作为一个酗酒并且家暴的男人,照说是很令人反感的,但是他的战后创伤,他的反战言论,他在酒后无法自控的绝望,他穿着一战制服带上所有的勋章去为儿子尽最大努力的时候,确确实实是令我感动了。影片第一次令我感动就是在审判室,男主的父亲冲进去说的那番话。

男主在军营中的表现其实一直令我感到,有点理解力不够用的感觉。诚然他是有信仰。不碰枪不杀人。但是我更同意教官说的:上帝让我们不要谋杀,并不是不能反抗。

有时候杀戮是必要的。就好像自卫和反击都是必要的。

当然男主有权坚持他的信仰。但是既然与众不同,为什么一定要参军呢?为什么一定要在一个充满杀戮的战场上,坚持不拿武器?

然后在审判室,男主表达了他对参军的热情,他想为国家出力的热情——这真是一种纯粹的,天真的,难以评判的热情。他忍耐,他挨打,他像一个精神病一样的执着,都是出于这样一种无私的热情——在他曾经参战的父亲面前,在战争的本质面前,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无私的,有信念的人。

这样的人是不能用常理来评判的。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3)

电影故事讲的是男主角戴斯蒙德参军并参加战役的过程。电影之所以有灵魂是因为电影有一条暗线:男主角的心路历程。他不杀人的信仰从养成,到被误解,再到被尊敬的过程。我虽然看梅尔吉普森导过的电影很少,但是很喜欢《勇敢的心》。感觉他很擅长塑造特别轴的人,那种无论外界如何阻挠都坚持自己的角色,这是他的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

如果你说这部电影是个恐怖片,我觉得不夸张,电影中的恐怖氛围做的不亚于温子仁的那种恐怖片。首先钢锯岭的描绘就很吓人,在士兵们上去之前电影给了一些特写:在钢锯岭被打败的士兵们的尸体被卡车一大批一大批的拉下来,还有上一波人对日本兵的表述。前面做足了伏笔,这场恶战来的还是猝不及防,我们脑子里可能想象了一千种战争的场面,但都没有眼前的震撼,血腥倒是其次,“真实”是我更想用的词。

这部电影的真实归功于梅尔吉布森和制片人们,他们选择了质感更优的2D。如果电影是3D的话,电影就趋向于华丽了,但这种严肃的历史题材适合真实感而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虽说电影充满了爆炸,但和迈克尔贝的爆炸不一样,前者是倾向于为电影里的剧情和细节服务的,而后者是倾向于给人欣赏的。像《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相对更深入人心。打个通俗的比方:看迈克尔贝的电影就像看德国队和阿根廷队踢球,而看梅尔吉普森的电影就像看中国队和韩国队的。

如果这部电影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那就浅了,相反,这是一部反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首先,电影虽然男主角是军医,但是电影讲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整个战争所有人一起分担恐惧和伤痛,才有了最后的胜利。而且电影是以一个“辅助”为主角,而不是拿枪的人们。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我和小伙伴们都边哭边看完的。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4)

《血战钢锯岭》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吉布森式的作品,导演本人所崇尚的宗教说教与个人英雄主义表露无疑,充斥全片。在电影语言方面,也是非常老派甚至老套的,比如影片结尾时主人公被送下战场,镜头调度从俯视的上帝视角到平视及仰视的转变在诸多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中极其常见,在如今看来其中意味也太过简单直白。

主人公的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演技扎实,傻白甜的形象贯彻全片,笑容实在太具感染力。

是的,你会被这部电影打动。当影片最后正主戴斯蒙德道斯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你不会不被这个创造奇迹的男人震撼。当英雄故事以真人真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见证平凡人创造奇迹,这才是真正令人激动的啊!

总之,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场面和充沛的感情,足以让这部引进片在贺岁档即将到来的12月脱颖而出。(能与之媲美的可能只有《萨利机长》?)纵使有不少缺陷,纵使不是最好的战争片,但依然足够精彩就对了。

最后还是感叹一句,国产战争片何时才能拍到这种程度啊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5)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影评600字:

提前看了影评,梅尔吉布森导演电影。冲着逼近真实的现场镜头感和血腥感来看的,没想到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对战争的思考,血腥镜头和真实战争场面真的不是它最主要的优点。

前20分钟对主人公德斯蒙德童年生活的渲染有些干枯无聊,我第一遍看过开头,完全没有吸引住,隔了大概两个星期,昨天重新开始看的。对主人公父亲的背景交待不够清楚,以致我完全不能理解他何以在战争前后性格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过演员的演技是真好。自从男主角长大,男女主角见面后,开始好看啦,节奏明显加快,也有了情节代入感。进入军营以后,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周围战友、上级军官都反对他的信仰。这个期间的处理特别好,最大的感受是,它展示了与人争斗时的另一个出路,它感人肺腑的展示了自信、宽容、微笑、信仰和原谅所能产生的强大能量。

“打了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伸给他”,把这句话演出了力量,而不是演成了笑话,我是第一次看到。晚上被同一寝室的战友在熄灯后暴捶一顿,上级问被谁打了,德斯蒙德说:“没人打我,我睡觉不老实”,这句话一说完,我感到满屏幕对男主的敬佩和尊敬,已经要溢出屏幕了,这时起,他应该已经获得周围大多数人的认可啦。

有意思的是,让德斯蒙德留下的原因不是大家的认可,而是他爸爸拉下脸面帮他找了上级领导的关系,多有现实意义。

开始钢锯岭战役后的战争细节就不说了,拍的确实有反战意义。你觉得双方都悍不畏死,双方都有他们自己的“黄继光”和“董存瑞”,都要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祖国为什么要打仗呢?没交待。对日军的刻画,着墨很少,但最后还是有日军长官切腹的镜头。梅尔可能要说,一旦上了战场,双方的军官士兵都没有一个孬种,还是要好好思考为什么要开战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6)

拒服兵役者

挽救比毁灭更有意义。

题记

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以二战期间的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为原型,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冲绳岛战役中救出75个伤员的英雄人物道斯的故事。

电影的开头,是对道斯的生长环境和其与多萝西舒特恋爱的故事的讲述,让人觉得这是一部战争爱情影片。

电影的中部,道斯,以他的信仰为由,拒绝拿起枪支,作为一个步兵,在战争时期,不使用枪支,不杀死敌人,这听起来荒唐无比。葛洛佛队长和霍威尔中士都为之感到惊讶,他们说道斯是个胆小鬼,劝他回家。葛洛佛队长甚至当众说:任何人不要指望道斯能在战场上救他们,这句话是伤人的,它刺痛了道斯的心。在夜里,道斯被其他的士兵打伤,在葛洛佛队长询问时,却说是自己睡觉不老实。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他懦弱无比。然而,谁又会想到,在那懦弱无比的外表下,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颗无畏的心。

在钢锯岭的第一天,美军顺利的打下了一片。但在第二天清晨,在美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日军大面积进攻,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迫使美军撤退。在所有人都选择撤离的时候,道斯留了下来。他在日军的炮火下,用自己独特的绑绳技术,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大无畏精神,一个一个,从悬崖吊下去,去救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包括一直希望回家的霍威尔中士。

作为一个战士,他不曾拿起枪支,不曾杀死一个人,但他抱着让每一个战士回家的愿望,坚守着多救一个是一个的信念,救出了75人。他不曾毁灭,但他的挽救比毁灭更富有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