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022

发表时间:2022-12-29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读书笔记吧推荐更多专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电影中精彩的情节更能引发观众的共情。网络上很多人都在谈论着这部作品,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好观后感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梳理能力。写观后感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你是否正为写作品观后感而犯难呢?请你阅读读书笔记吧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022》,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022(篇1)

彭士禄院士一生为国家潜艇核动力和核电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在中核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核动力院副院长刘承敏前期指导党委宣传部和科技处共同完成了宣讲材料的准备和宣讲团的筹备。本次宣讲由党委宣传部领导带队,来自四所和二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潘东、许爱威作为主讲人参加了此次宣讲,将彭士禄院士的坎坷经历和巨大贡献生动地显示给观众们,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让现场许多观众眼中都泛起泪光。

此次宣讲会是何梁何利基金会拟为彭士禄和黄旭华院士举办的四场宣讲会中的首场,后期还会在上海、广州、澳门等城市举行。宣讲会的受众范围广、社会媒体多、传播力度大,对宣传科技强国理念、弘扬和发展核工业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结尾所说,新时代核工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核动力领域攻坚克难。不负芳华,勇攀高峰,在核电市场奏响华龙新篇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022(篇2)

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兴旺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是高尚的情操。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单独生活着,爱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爱国者肖邦的墓在法国。他的墓前终年有鲜花。法国一位前总统的墓及青铜卧像就在通向肖邦墓地的路旁,却很少有人驻足。法国人爱肖邦,因为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再说他算半个法国人。肖邦享年39岁,最后18年是在法国度过的。肖邦的爱国心感人至深,他在离开波兰之际,带着一只盒子,盒子是肖邦的师长送的,盒子中装着一抔的黄土。他葬身异国,留下了遗嘱,让后人将他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的骨灰就装在他永远也不肯丢弃的这个盒子里。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身为国家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为国家作自己应有的贡献,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1943年钱伟长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前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不久又当上了领导六百多人的洋官。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糊口。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但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国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他当即写下大大的NO!

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先有国然后才有家,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与我们休戚相关。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去捍卫国家的尊严。古往今来,正是为了这种尊严,多少炎黄子孙奔走呼号,多少中华英杰前赴后继,精忠报国,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展现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血_风采??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惩列强;邓世昌为国捐躯战敌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江竹筠身受_不动摇。多少英雄,都是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拼搏,而奉献!人民的荣辱与祖国的荣辱连在一起,人民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没有祖国的尊严,就谈不上个人的人格尊严。我们是炎黄子孙,怎能忘记八国联军蹂躏中国人民的铁蹄、南京_的悲恸欲绝;又怎能忘记,抗日先锋吉鸿昌英勇就义的悲壮场面,吉鸿昌面对枪口,满怀深情,仰天长啸,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唤:祖国啊,快强大起来吧!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告慰烈士的英灵,您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奔腾的历史长河呼啸着,涌进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年代。近百年屈辱的呻吟,经过了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终于诞生出历史庄严的时刻--1997年7月1日。被英国侵略者抢走了一百多年的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有经过漫漫的寒夜,才更加感到太阳的温暖;只有长期被迫与祖国分离的人民,才更懂得祖国尊严的含意。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欢呼,我们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高举维护祖国尊严的神圣大旗,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也许我们拼搏奋斗,成不了伟人,也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起码我们的胸膛里还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要站在民族利益的高度,检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跨世纪的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022(篇3)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明白了要为社会做贡献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自我能力。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身体力行,才能弯腰实践。不断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理论技巧,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练就新能力。DSbJ1.Com

二是坚守基本原则。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严守规矩底线,不踩法律红线,按规矩办事,用制度管人。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摊派不遥控,搞好单位团结,带好干部队伍。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尊老爱幼,争做人人学习的表率。

三是履行自身职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组织和领导安排的要及时抓落实,自己分管负责的要亲自指导跟踪问效。作为一位公民一名国家干部,要敢于同社会的不良风气说不,要善于带头做合格公民,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他们活着是一面又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又一座丰碑,折射出一个时代中最闪亮的光芒。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022(篇4)

彭士禄,1925年11月18日出生,广东省海丰县人。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结业回国。

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广东省委常委、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士禄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并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在80年代初,提出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要素,为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建设中,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自主设计、建造两台6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并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与投资,为秦山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状》;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彭士禄一生经历起伏跌宕,为我国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他常揣着“明白与糊涂”:“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这是篇好参考范文内容,讲的是关于核潜艇、核动力、我国,中国,技术,第一、装置,祖国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022(篇5)

抱一颗心,不带半根草是我看完《走近陶行知》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赞扬,其实也是陶行知一生的真实写照。此时此刻,我想到春天的蚕会织到死,每晚蜡烛会哭泣,灯芯会消失。

这是老师!他们无私的奉献真的让我感动。

陶行知的所作所为令人钦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故事里:陶行知和新安小学的师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放在第二位,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让孩子学习。尤其是陶行知,越努力越幸福,越努力!我想:如果我看到这里连饭都吃不饱,我早就溜了,去一个能填饱肚子的地方工作了。但是陶行知没有。他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有更令人钦佩的行为!陶行知老母亲去世后,陶行知毅然将老母亲的500元人寿保险金全部交给王校长,帮助学校以优惠价购买了一台筛选机。我觉得陶行知真的很棒。他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和自己的事业。我觉得,现在的老师虽然有事业心,但是能拿出家里的钱来办学的老师可能不多。这就是陶行知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也是教师中的楷模,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高尚的人格影响和激励了无数师生。

看着陶行知感人的故事,我也想起了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他们虽然没有陶行知伟大,但也有陶行知无私奉献的精神。记得从小到大,父母心里只有学校,只有学生。每天早上,当我醒来时,他们都去工作。每当他们吃晚饭时,他们都不回家。我奶奶负责往返学校的交通,尤其是我父母是班主任的时候,他们每天都要十点回家。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

一天晚上,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两三点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后来才知道,我妈寄宿班的一个学生病了。我妈连夜送他去医院,给他挂号,联系他父母。父母来了,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以前我会怪父母不关心我,有时候会羡慕地说:你只需要学生。看了《走进陶行知》,越来越理解他们了。这是教师的天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陶行知不愧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抱一颗心,不带半根草,不仅适用于教育,也适用于生活。无论做什么,无论与人相处,只要付出真心,不求回报,人生就有意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022(篇6)

近日,网上一组排雷英雄的无手“军礼”照片震撼了广大网民的心。军礼无言,誓言铿锵。一句“让我来”,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战友,自身失去了双手和眼。一个严肃庄重的“军礼”展示出了排雷战士对党的忠诚,对排雷事业的不悔决心。

他们是一群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为的是帮人民群众排除安全隐患,还人民群众一篇安详宁静的热土。排雷发明者设计之初,考虑到敌人靠火力轰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质上做了优化设计。导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强火力作用下,地雷毁灭率也是极低的,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过绊发、剪线、去除伪装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进行排除。排雷完成后,战士们还要手拉手徒步验收雷场。

战士英雄大多数都处在20到30岁之间,正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这场特殊的战斗,许多排雷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顶高温挖掘,也从未一声怨言,轻言放弃。爆炸事故中,侥幸抵住死亡厄运喉咙的战士们,有的失去双腿胳膊,终身残疾。这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来说,同样是一场巨大的伤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健康肢体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让无数群众热泪盈眶,“上半辈子,你守护我。下半辈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战士杜富国的妻子紧靠在杜国富身旁说。

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英雄事迹让我们千万群众落泪。他们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兵,是祖国的骄傲。在他们身后,祖国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断伸延。他们的故事,全中国都要铭记。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弘扬不畏艰难、不惧危险、不怕伤残、吃苦耐劳的排雷精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