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历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23

历史读后感合集。

下面我们为您呈上“历史读后感”相关主题内容,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整理成读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历史读后感【篇1】

皇帝不会花钱有多可怕?

关于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节节败退最终走向倾覆的原因,有很多的剖析。历史的进程是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不可否认,封建制度的局限性是其失败的根本,但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对历史的巨大影响,也不应予以忽略。

《历史的荣耀》一书中,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本身的素质,而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未能抓住机遇翻身,很大一部分原因,居然是因为道光皇帝太过于勤俭节约。

你可能会觉得惊讶,该不会是作者想博人眼球,说出这种断言吧?

确实,不少历史领域的自媒体为了流量,经常添油加醋,文章内容经不起推敲。不过我觉得《历史的荣耀》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作者“历史研习社”成员由诸多名校的历史学硕士、博士和青年教师组成,有着深厚的历史知识基础,并追求用优美、通俗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也努力全面、忠实的呈现历史本身的种种复杂性,《历史的荣耀》沿袭了他们一贯的作风,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历史读后感【篇2】

翻开《历史的选择》,一行行文字映入我的眼帘。

这本书一共有三大章节,它见证了中国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九十年光阴岁月,记录了中国从一个腐朽没落的时代走向科技发达的世界大国的坎坷经历。

当我读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文时,心中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难以平静。香港、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却长期被殖民主义者无耻地霸占了。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强大起来。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门这两个浮萍般“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相继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这里,我心中百感交集。为殖民主义者的蛮横无理而咬牙切齿,又为“百年国耻,一朝得雪”而扬眉,为国家的强盛而自豪!

读完《历史的选择》这本书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见到一幕幕惨剧: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大发其财,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列强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日寇大肆屠杀南京平民……就这样,由于中国的落后,多少宝贵财富从中国的领土上流失,多少中国人在侵略者的屠刀下丧生。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中国被他们折磨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可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袖手旁观,对侵略者点头哈腰、俯首贴耳。

国家落后,人民受难。中国人民会在侵略者的屠刀面前屈服吗?不,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黑暗中奋起抗争。叶挺宁把牢笼坐穿也不归顺蒋贼,江竹筠面对敌人的酷刑毫无惧色,董存瑞为国舍身炸碉堡,杨靖宇只身一人宁死不屈……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用他们的身躯,撑起了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

如今,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涌现了一批批爱国赤子:钱学森不顾阻挠回到中国,吴登云怀着救死扶伤的心来到帕米尔高原,杨利伟承载着13亿人民的飞天梦想驶向月球……

国力不断强盛,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神五、神六、神七都相继发射,并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北京奥运会,中国健儿勇夺51金,令世人刮目相看;三峡水利、青藏铁路纷纷竣工,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祖国的科技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我小的时候,就听妈妈说起她以前的生活。从前无论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一个星期才能吃上一顿肉,经常要忍饥挨饿。而现在,妈妈每天都为我做营养美味的食物。

翻开爸爸已经泛黄的相册,大家都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而现在,我每天都穿着整洁干净的校服,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不说不知道,变化还真大呢!

历史,选择了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千疮百孔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并不屈服,它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切的屈辱和不幸都将成为历史,这时谁又能否认之后的中国不会繁荣富强呢?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中国是一只沉睡多年的雄狮,如果它苏醒必将震撼全世界!

合上书,在暖暖的阳光下,我的思绪渐飘渐远……

历史读后感【篇3】

《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讲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历经的苦寒、风霜和取得的辉煌的成就。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对能够飞翔的翅膀;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就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这本书里有好多爱国故事。比如:刘胡兰舍身爱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次,刘胡兰被敌人抓到了一所庙里。敌人逼她供出她们村其他的共产党员。但刘胡兰不说。之后,敌人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对刘胡兰说,如果她说出来了,就给她钱。可是,刘胡兰一点反应也没有。敌人怒火中烧,让手下把刘胡兰杀死了。刘胡兰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了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宣言。

还有一篇是董存瑞为了新中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讲述了1948年,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之前几次对暗堡的爆破都没成功。这时,董存瑞挺身而出,拿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他左腿负伤。顽强地冲至桥下,后来与敌人同归于尽。读了这些故事,我非常感动。他们这种爱国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歩增强了跟党继续前进的决心。我要做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品学兼优、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我相信,有全社会的热情关爱,有少先队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一定能射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这篇文章写了读《历史的选择》后的感想,重点写了刘胡兰和董存瑞的故事也写出了读过书后的感想,但自己的感想写得太少,书中故事写得太多,需要换一下。

历史读后感【篇4】

现代金融经济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涵,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显而易见的财产权之被尊重和分工合作的交换率所根据之客观价值,不能在某些方面有效而在其他方面无效。如果这当中产生两种条例和不同的习惯,则必生出罅隙,不仅引起争辩,而且将鼓励经济因素逃脱管制。大凡金融经济生效,有关货币与信用的食物必须取得随时随地都可以公平而自由交换的法定地位......要将这帝国之财政商业化,金融之管制方式必须到位。有关汇票、提货单、保险单、共同海损、以船作抵押之借款、股份、打捞权利等都要经过立法才能执行无碍。更重要的是法律上有关遗产继承、破产、丧失赎取权、假冒、欺骗、监守自盗等之规定也要与商业社会里的流动状态相符,且一切都用金钱统治,这一点才做的通。(《中国大历史》第十一章:北宋:大胆的实验——改革的盲点和障碍)

大凡专制政体总离不开道德作护符......(《中国大历史》第十四章:明朝:一个内向而非竞争性的国家——高度中央集权)

传统官僚主义的作风,真理总是由上至下,统计数字反映着上级的要求与愿望.......(《中国大历史》第十七章:1800年: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社会经济方面的限制)

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廓清私人财产权仍无从避免,虽说这行动已算是姗姗来迟而且在解释其立场时中共已大为感到逻辑上之困难......说国家经济计划都能将各节筹办得完满,不免是欺人之谈。19世纪中国的自强运动之所以失败,即是缺乏以上有纵深的准备。(《中国大历史》第二十章: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经济成长与法制)

历史读后感【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已经远去,我们生活在当下,期望在未来。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国人是很注重历史的人,所以历朝历代留下的史书记载很多,除了官方史官记载的正史之外,还有民间人士记载的野史。

或许有人会觉得历史已经过去,记录历史、研究历史意义不大,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圣经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往往只是换个时间地点人物不断地循环往复。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乱的局面,开创千秋大业,最终却二世而亡;三百多年后的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同样也是二世而亡。历史何其相似,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今人读历史,研究历史,为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规划提供思路,避免走入历史悲剧循环的怪圈。当然,想要跳出历史悲剧的循环是艰难的,列宁认为历史往往是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螺旋前进,从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每一种制度都在一定时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它们都有局限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阻碍就会造成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量变引起质变,冲突的加剧最终导致朝代更迭社会变革。

历史研习社编著的《历史的荣耀: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一书就试图发掘历史变革的底层逻辑,让今人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市面上写历史的书很多,其中也不乏历史名家之作,从不同时代、人物、事件的角度作为着眼点和立足点来书写历史的书籍可谓是应有尽有,那么,这一本书的特点是什么呢?

这本书致力于将历史知识科普化、大众化,通过分析历史人物行为的底层逻辑来讲述历史。没有一个人是孤立地生存在这个社会,所以一个人的行为也不可能是孤立的,人的行为必然会受到个人成长环境、社会大环境和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人的认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局限。同样的,我们分析研判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时代的发展,应该综合考虑他所处的社会背景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判断才能更客观公正。比如,刘备三顾茅庐并不是诸葛亮在惺惺作态,而是诸葛亮在追求自身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检验刘备的诚意,因为他以写下《报燕惠王书》的乐毅为榜样;刘备携民渡江并不是愚蠢的仁义行为,而是在保存军事实力前提下的爱民之举,因为他安排关羽提前转移了一万水军;蜀汉灭亡的深层原因是兴复汉室的理想主义与偏安一隅的现实主义冲突。

利用横向纵向对比的方式突出不同历史人物的人生选择。面对同样的人生境遇,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造就不同的人生境遇,即人的行为是因时因地制宜的。对比同时代不同人物的行为,或者不同时代相关联人物和处于相似环境下人物的行为,作文能给今人很多启发。三国中魏、蜀、吴同为割据一方的政权,但是治国用兵的策略各有千秋;曹操和曹丕同为三国中魏国的主公,但是他们的治国用人策略却各不相同,如此种种,各种原因值得深究。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有深度的历史文章往往能够从细微之处着眼,透过个别现象看到大时代的本质,透过小人物的命运发现国家运势走向。比如,从曹操发布的《求贤令》去理解魏国人才政策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从诸葛亮这一具体人物的人生际遇去审视中华文化对于为臣为人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蜀汉灭亡这一历史现象透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成功的历史书籍不仅仅在于客观公正地描述历史事实,还在于挖掘历史现象的内在逻辑,启发今人思考,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本书做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