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荐]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1000字通用

发表时间:2023-01-07

历史书的读后感。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荐]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1000字通用”,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1】

妈妈在网上给我订购了一本书,叫《话说历史》。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上记载了国内外一些历史。我觉得它是一本好书。历史,是很值得我们去钻研的。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它记载了很多中国历史,虽不是那么详细,却也让我大饱眼福。

它从炎黄联盟开始记载,一直到最后抗战胜利,港、澳回归,中国彻底解放。它的正确率挺高,记载也蛮详细的,的确挺好。

看着这本书,我似乎看到了涿鹿之战的全程,血雨腥风,最后蚩尤大败;似乎看到了商汤如何消灭了华夏民族的第一朝代———夏,后来又促进商业的繁荣……最后创造出了辉煌的殷商文名;似乎看到了周文王在生前怎样为周武王的灭商做好了准备,又有看到了周武王只怎样灭商的,他是怎样创造了鼎盛的局面;似乎看到了秦始皇是如何统一中国的;似乎看到了刘邦是怎么样进攻咸阳,灭掉秦朝,又建立了汉家大业。最后,日寇战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呼,原来中国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成功了。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他们,从没想过让自己享清福,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而我们,有的只是在虚度光阴,他们希望我们祖国变得更强大!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们,一定会拿稳先辈的旗帜!

真的,我们不能再虚度光阴,不能忘记祖国所受的耻辱。今天,就让我们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吧!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2】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创作的历史著作,该书内容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0世纪70年代多极世界相对峙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该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诸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其实历史不仅是宏观的政权更替,也是微观的个人命运,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当中,并被历史的进程所影响,以史为镜,也可以明得失、正衣冠。

首先,书中一直在强调历史事件发展的逻辑性。他的《全球通史》,不像是我们刻板印象里的历史老考究著作的一样,晦涩难懂,孤掌难鸣。他笔下的世界,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就由一个点,变成一条线,穿成一个面,交织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圆。

有人说读史就是在读故事,其实本是如此,我们以后来人审判的视角去看待前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客观,最大程度的理性也只是保持个人逻辑上合理。在不能完全客观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去评判历史,以现代人的思维和眼光去对前人品头论足是没有意义的,唯一应该做的是多思考。汲取其中的养分为己所用,对个人、时代、社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一直在变革,而且不同的地区会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人会去计较所谓过渡的时间,用以比较各个国家甚至是民族之间的差异,但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还是从部落文化过渡到城市文明,抑或者是从农业社会更迭为工业社会,都不是因为某个人或者是某些人的突发奇想而发生的,总之,当时发生的不是一件事,这是一个过程。

其次,《全球通史》虽然是史书,但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让我意识到史书可以是启示类文本,面对不同的话题,不变的是对本源的追溯。作者看似在平静的阐述从史前到21世纪的历史,但也一直不忘提醒读者认清现实世界和历史的内在联系。从而使读者的思维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在历史和现实的两个时空里自由驰骋,甚至由此产生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联想和对比,产生出自己思想的火花和创作的冲动。《全球通史》并不只是一本有深度的书,斯塔夫里阿诺斯以自己对历史和哲学的深厚功底,同时无限的延伸了作品的宽度,书中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辨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的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变革的警示和忧虑等等。

最后,书中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普遍都很敏感的一点,就是他对中国文明的看法,还是颇有启发意义的。他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的大革命,就是秦王朝对中国的统一,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过,在一个外国人眼中也可以如此的清澈,可见他的研究有多么的深可见底。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3】

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的时候,我知道以前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共和行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灭商,中国进入西周时期。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连几个月普降大雨,平地积水三米多深,黄河水暴涨,冲破了白茅堤、金堤,使黄河沿岸州县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淹死、饿死、病死的百姓多得数不清。元顺帝害怕水灾会引起人民的不满而造反,就在山东郓城设立水监,任命嘉路为管理水利的“都水监”,专门负责治理黄河。公元1351年,五十岁的贾鲁正式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并被授予二品官衔。他动员了十三路(相当于广州)的民工约十五万,再加上军队士兵两万多人,一共十七万人开上了治河工地。从四月份开始施工,到了七月河道疏凿成功;到了八月份,冲破堤岸的河水重新流入原先的河道;到了九月,黄河上有可以通行船只了;到了十一月水土工程全部完成,使黄河从故道重新流入大海。

我真高兴看来《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知识。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4】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趁暑假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未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我非常惊讶,没想到小乌塔的独立能力这么强。如果我和小乌塔比较,我还差得远呢!

记得有一次,妈妈试着让我去万购超市买油和猪肉,到了调味品货架前,望着各种品牌的食用油,我一下子愣住了,心想:是买菜籽油呢?还是买调和油呢?是买金龙鱼还是福临门呢?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里浮现。正在这时,妈妈赶了过来,笑眯眯地说:“不知道买什么油了吧!”我扑到妈妈的怀里,愁眉苦脸地说:“妈妈,快来帮我选一下,我不知道买哪种了?”妈妈看了看菜籽油和调和油说:“我们家菜籽油刚用完,就买金龙鱼调和油吧!”

我深深地体会到,德国小女孩乌塔是一个多么有意志力的人啊!要是在我们中国,不要说是去中国名胜古迹玩,就是独自一人去城里玩,家长也不放心。从现在开始,我也要给自己订一个学习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5】

《历史的刀锋》内容概要:本书从改变历史的角度,选取古代社会在历史转折关头对中国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十一位典型代表人物,将他们还原于当时复杂纷纭的历史舞台,置放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与广阔的历史空间,以西来的启蒙思想为参照,用现代人的全新意识,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观照与比较、透视与研究、描述与反思。从一系列看似不经意的历史偶然中寻出不可逆转的必然规律,把握历史脉搏与发展线索,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发展的斑斓图景……

《历史的刀锋》不是学术论著,它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系列文化历史散文集,适合于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水平稍低的读者可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获得一定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文化较高的读者则可领悟蕴涵其中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怎样一步步从远古走到今天,神秘莫测的“上帝之手”如何拨动历史的转盘,从而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命运等重大命题,获得较为明晰的认识与启发……

历史“活”在我们置身的现实之中,现实便是历史的浓缩与延伸。历史积淀的成果是文化,文化赋予人类语言、习俗、信仰、工具等方面的行为方式与生活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从历史脱胎而来,自第一声长啼开始,就有一双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我们的人生。因此,那已然消逝的每一历史阶段,都包蕴着相当密集而丰富的信息与内涵,这些信息与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6】

《绿野仙踪》是一本充满新奇幻想的书。读完这本书后,我受到了很多的深刻启发。

故事的主人公是多萝西、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愿望,结伴而行。在前行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都团结一心的向前进,最终实现了自己各自的愿望。面包没有了,稻草人怕多萝西受饿,主动为她找坚果,当遇到炎炎烈日,稻草人主动从肚子中掏出稻草,盖子朋友身上。面对可怕的开立大,胆小的狮子义无反顾的冲在了最前面,保护他的好伙伴。一切的磨难迎接着几个勇敢前行的伙伴。不管路途有多危险,他们总是齐心协力,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一个一个艰难险阻。

读完此书,这种面对困难团结友爱的精神,始终在我脑海中荡漾生活的动力。让我学会了面对生活苦难的信心,也让我懂得了生活友情的可贵。我想,他们如果不是互相帮助、齐心协力面对困难,也许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实现梦想。但他们最终完成了愿望,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生活中我们只有做到团结友爱,我们才能做成属于自己的成功之事。我不是一个人的我,我是集体班级中的我,在平常的学习中,我应该要向书中的主人公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互相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用自己的一份真诚换取同学的友谊,在学习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同学要做到互帮互助,珍惜友情,用情谊化作学习前进的动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和伙伴们齐头并进。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杯好茶,慢慢品味,共享生活读书真谛。我读书,我快乐。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7】

《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到经济学都有利用。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提起中国历史,对我而言只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上,自己知道的只是一些朝代和历史重大事件,有的还对不上时间,总的来说都是零零碎碎的。读了此书才系统的了解中国历史的独特与辉煌,这些使我受益匪浅。

很多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大都是以历史朝代为时间顺序,以史料为借鉴内容。但从《中国大历史》我感受到的是跨越性与总体性。书中著眼于历史大局、中国,从宏观角度阐述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进行对比。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性。我深深体会到历史中蕴含的价值。

一般的历史著作将中国历史看成帝王家史。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更朝换代活占据这个爵位、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在此书中,作者向读者传达出鲜明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历史,是一种道德的指引下运行。帝王要有所作为,也必然依著道德轨迹,否则便得不到万民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在经济上,书中阐述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从古至今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体制的变化往往对应著社会体制的改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历史的作用下中国逐渐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制度。

在政治上,中国历史走过了古代的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到今天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经历了历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借鉴才能维持祖国的繁荣与统一。

历史发展乃上下两重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要维持整个国家稳定,上下必须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在古代正是道德。作为古代经济基础,正是农业与商业。古代繁荣时期,都有解决土地问题的良策,如果农业凋敝,国家自然混乱了。

这种历史著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8】

第一次在那厚实的书架上抽出《童年》,就被那封面上的插图吸引了。一幢豪华的红瓦房子前,有一位男孩,他那沾了泥土的稚嫩的脸上,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坚定力量。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它以“小市民”们庸俗自私、空虚无聊,揭示了沙俄专制的黑暗和罪恶。

小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寄养在外公家。而外公的残暴、黑暗、虚伪让他不解,只有慈爱的外婆像天使一般,笼罩着他一次次搬家,让他结识了人生里的许多匆匆过客。尽管他的生活充满了压抑,但总有那么多令人愉快的事。随着外公家的愈加落魄,他那苦乐交织的生活也一点点逝去。

最初的那些日子,阿廖沙的生活是一片阴暗,三岁的他在这陌生而又紧张的大家庭中,显得绰绰有余,而这个大家庭对于这位不速之客,并没有太多的热情款待,而老顽固外公却时不时的找借口让阿廖沙挨打。面对大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拳脚相加,让幼小的他很不理解。现实与幻想的差距,让小小的他变得坚强、正义。外公的不幸遭遇与逐渐成功让他同情感慨。丧父的让他大为吃惊。在他的世界里,上帝已不再是上帝,而是一位心灵的倾听者,他总是站在最上方,俯视这个世界。当然,上帝也不只是一位上帝,他更是人的灵魂,有至高无上的,也有罪恶的。在岁月的磨砺下,阿廖沙学会了很多很多,生活的堕落让他体会到了下层人民的艰辛,更让看清了是非面目。我至今还记得那句话:我要先杀死他,然后再杀死我自己。这是一位年仅十岁的小男孩所讲出的。同伴们的嘲笑,教父的嫌弃,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生活,而继父对母亲的残暴却让他忍无可忍。渐渐的,他懂了,由原本的无知变得懂事。有幸他遇到了无数的上帝,使他的心中开始萌芽。

小阿廖沙的遭遇时无数俄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或许那个年代已不被人所记忆,但阿廖沙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去学习。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需要他有一个艰苦的童年,但拥有一个艰苦童年的人,必定会有一段不一样的感悟。

上帝赐予了我们不一样的命运,他砸开水晶球,抛向人间,有的人见到了幸福,有的人只捡到了痛苦。然而这些都是我们珍贵的财富,不一样的人生感悟,体验,就会有不一样光彩。幸福是靠自己用双手创造的。在那个时代,不幸就是节日,闹火灾就是娱乐,在空洞的面孔上,连伤痕也成了一种装饰。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想要创造出幸福,也并非易事,书中的阿廖沙,却担起了这份厚重的责任。

由此又不得不让我回忆起美国现任总统。或许很难想象,几百年来都受到白人歧视的黑色人种,也会登上美国政权的最高宝座。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量,回首的心路历程,宛如一部生动的励志教材。对于他的青少年时代,闪光之处并不多,相反,放浪的生活曾将青年时代的奥推向吸毒的悬崖。这颗不被人注意的种子,终究还是从石缝中抽出小芽,开成一朵成功的花。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或者说那是你的梦想,但为什么不去尝试呢?成功总是需要经历无数的失败,彩虹总是在雨后出现,这就是这个世界的逻辑。

还记得春天时,野花上那缤纷的蝴蝶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它不惜自掘坟墓,在茧中挣扎,才蜕变成如今的蝴蝶。事情总是有那么不完美的一面,这个世界也没那么多公平。给你一条路,你别无选择,命运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改善命运。我想,每一条路的尽头,都是满满的收获,只是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走下去。

成功的花,它的芽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9】

首先摘抄一些徐祥贵的《历史的天空》中一些好词好句:

你要记住,军旅之事,胆气为先;壮胆之道,技艺为先。技湛则胆壮——也就是常言说的艺高人胆大,胆壮则兵强。你如今身为抗日军人,军人要有一股豪气,既然报国,生死自然置之度外,大丈夫生当人杰,死做鬼雄。有此胆气,练兵习武概无畏惧。砍头只作风吹帽,世上岂有可怕之事?这样的军人,才是真的军人。

国破何以谈家,家破命何足惜?

梁大牙你要记住一条,你要依靠组织,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革命是由人进行的。没有了人,一切都是办不到的。要学会团结人,掌握人,控制人,使用人。做到这几条,工作就好开展了。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革命是政治,政治是暴力行动,而书生气是不能成大事的啊,这个道理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呢?

再厉害的女人也斗不过一个情字。

以史为鉴,煮豆燃萁的事情比比皆是啊。《六韬-论将》说将有五材:勇、智、仁、信、忠,此仁此信此忠乃是施于部属袍泽。五材之中独无“义”,君子与非君子之战乃你死我活,“义”乃乱军之物,义不掌兵乃千年古训,以义之心度非义之腹,岂有不被暗算之理!

辨别一个人是不是爱上了另一个人,只看一点就行,那就是看他会不会为他担忧为他心跳。

不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个革命就是假的。

胸中小不平,可以以酒消之;世上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爱情和喜欢确实不是一回事,喜欢一个女人,就想要他,想占有她,要她伺候你服从你;爱一个人,老想护着她,捧着她,不能看她受委屈,不能看她作难,更不能看她吃苦,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她。

什么叫得过且过?这也是战术手段。把日子过舒坦了,就是保存自己,只有先保存了自己,有了出头之日,才能消灭敌人。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10】

汉尼拔,大西比阿的最后归宿。

公元前2xx年,第2次布匿战争结束后,汉尼拔出任迦太基执政官,并致力于战后经济的恢复,曾经的一代强国,在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再次引起罗马人的警惕。他们要求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无奈汉尼拔只得自我流放以拯救祖国。在流放途中,汉尼拔一直帮助与罗马有结怨的敌对国对抗罗马,但都没有很大的成效,最终罗马忍无可忍下令通缉汉尼拔。公元前183年,走投无路的汉尼拔最终选择服毒自尽。

他用一生实现了他少年立下的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汉尼拔的一生折射了迦太基一代强国的命运。它可能是历史上少有的,并非自身经济衰落而导致灭亡的经济强国。

汉尼拔的个人悲剧,若能顺应历史潮流,变革迦太基与罗马为盟,可能迦太基的命运会是另外一个展现的方式。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的变革从来没有在旧制度中产生,只有摧毁旧的体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毁灭即是重生。

正如我们的南宋王朝,直到灭亡之际,南宋的经济依然强劲。在后来元朝的国际贸易大潮中继续展现东方魅力,不与时俱进,只能无情被淘汰。

罗马的大西庇阿凭借击败迦太基的功劳在罗马如日中天,麻烦也随之而来。他的政敌时刻寻找攻击他的借口,每每他总是借助昔日的功劳和军队的支持而免于惩罚。在一次审判大会上,大西庇阿提示民众,今天正是扎马战役的纪念日,罗马应该记住他的功劳。他成功地煽动起了大众的狂热情绪,结果许多人包括法官簇拥他来到神殿,向上天祈祷,赐予罗马更多的像大西庇阿这样的英雄领袖。

晚年的大西庇阿在经历这些之后心灰意冷,决定离开罗马回到坎帕尼亚自己的庄园,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在遗言中,他要求不要把他葬在罗马,要魂归故里。

同在公元前183年,两位天才的统帅汉尼拔和大西庇阿离开人世。

迦太基因为拥有汉尼拔这样的天才而拒绝改变,惨遭灭国。罗马共和国因为拥有大西庇阿这样的杰出统帅,而逐步走向帝国独裁统治时期。600年之后西罗马帝国灭亡。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1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迷上了书。书就像一块磁铁把我紧紧地吸引住了。正如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历史书,名叫《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一共有15册。我已经读完了第一之五册。这本书主要讲从远古到前2xx年的历史故事。本书共有68个历史故事。历史,仿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面明镜,让我们看到前辈的丰功伟绩,看到当时社会风云的种种教诲。看看历史,使人明智。其实历史并非那么遥远,它可以与当今社会融会贯通,让我们少走弯路,指导我们前行。

书中的历史故事太精彩、太丰富了,让我爱不释手。从开天辟地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佩服管仲、孟子、蔺相如、张良、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物的智慧,我同样也欣赏程婴、荆轲、田横等英雄人物的气概。爱民如子的汉武帝,至圣先师——孔子。历史上还有不少坏人,如残忍的纣王、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阴险的庞涓、春秋五霸、篮脸卢杞等。

历史是多么的沧桑!但从沧桑中,我们也能找出一些规律来:每个国家的开始都是弱小的,但是经过贤明君主的治理,便逐渐强大起来,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许多君主逐渐骄傲起来,疏远贤臣,亲近小人,最后国家由强大渐渐衰落,最后走向灭亡。新的王朝就取而代之,并又逐渐强大,逐渐弱小,最后又灭亡了……

读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使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因人的身份而鄙视或仰慕某人,要亲近贤臣,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历史书的读后感怎么写【篇12】

以我的水平和能力,是没有多大兴趣读文言文的,懒而笨的原因。

《阅微草堂笔记》是闲逛超市时买的,不厚,原文后带译文,印刷很精美。仔细看了下目录和封面,是《阅微草堂笔记》其中的一部分文章,是哈尔滨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丛书中的一册。特意选择了深夜,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此书,时而如古时私塾读书一般,朗朗读出声。其中多是鬼妖之词,夜里读来,稍有胆怯之心。没有对纪老先生的一丝不敬之意,只是夜太静了

了解纪晓岚,当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说起,这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因了演员的精彩演技和剧情的亦庄亦谐,吸引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当然,仅从一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中了解纪晓岚,是不能够的,但正是这部电视剧,让我对纪晓岚有了浓厚兴趣(兴趣二字可能有所不妥,不知该用一个怎样恰当的字眼),从而对有关纪先生的书有了兴趣。

我一向如此,择人读书,依喜好读书,读书的面有些狭窄,我已经意识到了,也许以后会改正有文说:《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一部撷录中华文化史料的笔记,是纪晓岚在文津阁编修《四库全书》时,从库藏的无数秘本珍籍以及禁毁书中抢救采撷下来的,有的还加上自己的评注。又说因纪先生遭和珅记恨,私录的秘册《阅微笔记》被和珅的耳目毕庸窥知,于是密报和珅,幸有幸有一位名叫王丁的义士,凭着一身轻功,赶在和珅搜抄之前的一个深夜潜入文津阁,把这部《阅微笔记》取出秘密隐埋在野外双塔山上。纪晓岚避去了一场灭门之祸。但是后来王丁死去,这部《阅微笔记》孤本再也寻找不到了。现在流传下来的《阅微草堂笔记》是《阅微笔记》失落之后纪晓岚追忆重写而得的。断断续续“追录见闻,忆及即书”,积十年才成此书,但所记事迹中史料还不到原笔记的十分之一,内容远不及原笔记丰实,全书仅以记述狐鬼神怪为主。

全书共二十四卷,分《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纪晓岚六十五岁后的十年间,即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1789-1798)陆续写成。

我读到的这本书,只是前三卷,因为没读过全书,故不知所读过的是全书文章的多大比例。仅就读过的文章,就足以反映出纪先生的用心良苦,书中大都劝戒的文字,几十字到几百字的简短小文,读后却大有畅快淋漓之感。

所见所闻,街头巷议,均被纪先生入文,每篇文的开首或尾末,纪先生都有议论,因此每篇文的格式基本都是故事加议论,当然,依我们现在的观点和思考角度,有些议价未必我们会接受。看似随意的简短文字,蕴涵丰富,显现了纪先生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依我看,就是一篇篇小杂文,不同于杂文的是,纪先生的文不是生硬的论理说教,读时,便不觉得枯燥乏味,间或会心一笑,意味深长。

鬼,狐,妖出现在文章中,想来是环境所致。明清流行志怪类笔记小说,文人不能光明正大的随心而写,随意而论,便“鬼话”连篇,以狐说人,借妖说事。不知有着高深学问,一生只编书,不写书,只留有这部《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的纪先生,是不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余一侍姬,平生未尝出詈语。自云亲见其祖母善詈,后了无疾病,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这一篇是书中最短的文章,廖廖数语,干脆利落,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南皮疡医某,艺颇精,然好阴用毒药,勒索重资。不餍所欲,则必死。盖其术诡秘,他医不能解也。一日,其子雷震死。今其人尚在,亦无敢延之者矣。或谓其杀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有佚罚焉。夫罪不至极,刑不及孥。恶不至极,殃不及世。殛其子,所以明祸延后嗣也

这两篇皆意在以善为人,言及因果报应。

我倒是希望人人都能好自为之,良善为人处世,但当今是功利的社会,浮躁的人心使良善蒙羞。有个词叫做积德,如今,这个德字已经不是为人之本,长此下去,我倒是担心这个德字会被遗忘在某个角落。而“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老话,怕是也会记不得了。

如果真的有因果报应,相信这世上就能少了很多的“恶”人。有时候想起一些话,象是封建迷信,似乎有伤现代文明人的风雅之气,可社会在进步,却都在说人情淡薄,不知为什么

“此二君者,其一世故太深,酣酢太熟。相见必有谀词数百句。云水散人,拙于应付,不如避之为佳。其一心思太密,礼数太明,甚与人语恒字字推敲,责备无已。闲云野鹤,岂能耐此苛求,故逋逃尤恐不速耳。”这段文字,写出了做一个真人的必要性,太世故圆滑,太拘于礼数,事事俱细的人,都不为人所喜欢。当今的人和事何尝不是如此?真诚,才会以心换心。

《阅微草堂笔记》,涉及面广,细细读来,你会从种体会到很多有益的道理。通俗易通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语,一篇篇故事娓娓道来,即使不懂文言文的人,也很容易理解。我不了解古文,不能说出这部书的文学价值,单从纪先生的才气学识,我就可以肯定,这是一部文学性,趣味性,哲理性丰厚的着作。希望有机会可以读到完整的《阅微草堂笔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