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汇集

发表时间:2023-01-26

原生家庭读后感。

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写读后感应该粗中有细、详略得当,有主次之分。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读书笔记吧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 篇1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与其说“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倒不如说如何医治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罪恶。如何直面,如何解决。

本书着重强调原生家庭在孩子未成年时给与孩子巨大的伤害,导致成年以后、甚至父母去世以后,都深受父母生前的语言攻击、家庭暴力、无形的迫害,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造成巨大困扰。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和大家叙述“有毒的”父母几种类型在家庭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分析其出现扭曲、变态的做法的原因;第二部分则是针对第一部的问题提出具体而可行的解决措施。

有毒的父母:

(身体、言语) 虐待型、不称职、操控型、酗酒型、性侵

中毒的孩子:

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本书序言的推荐信是武志红老师写的,书中的一些观点也与武老师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看书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他。

“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如果你遇到有毒的父母,我为你感到不幸,给予同情,但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寻求帮助,找朋友聊天,找专业的心理老师咨询。另外,在书的最后几节提到,找心理咨询师也是要经过筛选的。在这里不赘述了。勇敢的面对,而不是逃避、曲解,或者将不可理喻的现状“合理化”等等。正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切记,永远不要在盛怒之下审视问题。

Monica

20xx/02/27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 篇2

传统的教育是家长式教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因为不平等,家长可以肆无忌惮的批评贬低孩子,让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不平等的另一个表现是替孩子做选择,并时常伴有“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作为解释。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在说出“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时,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表达出的真实心声。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你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别人。任何经验都是基于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这样的经验不一定适用。

其次,自主选择是个人尊严的体现,没有人喜欢被安排,也没有喜欢被说教。如果你真的想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那请注意技巧。

电影《快乐飞行》里有这样一幕。在飞机供餐时,由于乘客大多优先选择牛肉,所以导致鱼大量剩余。如何让乘客选择鱼而非牛肉呢?一位空姐在广播中表达了超高的沟通技巧,她说道:“机内供应以优质香草、富含矿物质的天然岩盐和粗制黑胡椒嫩煎而成的白身鱼,以及普通牛肉。”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绝大多数乘客都主动选择了鱼。

在上面的故事里,空姐并没有说“牛肉分完了,你们只能吃鱼”,而是通过言语的技巧,既让乘客觉得是自己做出了选择,又达到了目的。不要觉得使用这些技巧小题大做,你的孩子比乘客更值得认真对待。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 篇3

从心理医生的角度来看大抵这个世界上的人就两类:病人,潜在的病人。So,takeiteasy,人吃五谷杂粮,有问题解决就是了,反正所谓圣人都是有目的的编造出来的假货。

即便投胎好如小布什,年轻时也曾生活在父亲的成功阴影里,还一度被虎妈边缘化了的。从网上流传小布什总统小时候家庭照里,对比阳光boy杰布、小布什内向害羞肉眼可见反差极大,连里根总统都说杰布是布什家族后辈最可能再次当选的,事实大家都看到了,那个自称“败家子”,被全美调侃智商的“傻帽”总统可不是作为非精英代表当选的。

普通如乔布斯的养父,自己经历过一个酗酒家暴的父亲、夫妻俩都没有读过大学、家庭收入只属于中产阶层偏下层、妻子没能生育,然而对乔布斯这个熊孩子从来没有吝啬过爱,在乔帮主内心深处深植了安全感,成为他抵御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的心理后盾。从这个层面可以说,一个人想做一个足够好的父母并没有严格的门槛,虽然智商视野阅历带来的认知能力会不同,核心还是取决于自身的选择,套用《小偷家族》里的台词,“他们说因为喜欢你而打你是骗你的,如果喜欢你,会这样紧紧的抱住你”。

真正的问题是,打破原有秩序后怎么重建。有信心重建的人,自然不会缺少面对的勇气。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 篇4

中国式教育观念的反思-《原生家庭》读后感2000字!

这本书的主题是探讨成年人性格缺陷的原因以及补救措施。作者苏珊·福沃德是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她认为成年人的很多性格缺陷都来童年时的家庭经历。具体来说,父母有意或是无意的嘲笑、挖苦、羞辱、批评以及虐待,会和种子一样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扎根,伴随着孩子一起长大,即使成年之后也无法摆脱。在书中,作者激进地将这种父母成为“有毒的父母”(toxicparents)。

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病人,这些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年人虽然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但都有一个共性——不愉快的童年经历。这些经历往往都来自于和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的父母,比如对孩子人格的贬低、习惯性的否定、批评、殴打甚至虐待。

相信每个经历过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读者,看到这些案例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因为这些对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这不由让我反思中国教育的问题。

有人说,父母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正是因为爱,我们更有必要反思教育,不要让错误的观念和方法把爱变成伤害。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 篇5

本书和许多鸡汤文不同,并不是一味教大家去以德报怨或是继续忍耐,更不是唱“养育之恩大过天”式的赞歌。而是把问题讲清楚,通过丰富的案例、问题、小测试来引导读者回顾自己的童年,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看看有毒的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到底对自己做了什么?

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我们终究还是长大了。回顾童年,对于积极的影响,我们应对父母报以感激;对于那些不积极的部分,作者引导大家去看清楚、想明白,继而着手去解决这些影响所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让大家去愤怒、记恨这些回忆或是家庭,更不是去引导大家把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归咎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去。

如果那些童年不好的经历影响了你现在的生活,那么这本书可以帮你找到与自己、与父母、与他人相处的新模式,你也将重新定义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将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价值。

无论你的童年发生了什么,人生是自己的,未来是自己的,未来的人生也将受到现在每一分每一秒的影响,你有权利去改变自己的未来。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一样的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 篇6

读《原生家庭》读后感800字:

在德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的半年里,我有了一份很深的心得体会:每个人存有自己的思维盲区,因为我们拘泥、执着于自己的成长和经历。

这也可以引申到个人的性格缺陷的认知盲区,在这个时间点遇到这本书,我扎了进去。在我推荐这本书前,我想按照书的内容邀请你来测试下你的原生家庭对你性格的影响。可能是认知盲区,值得测!

如果你的回答里有1/3是。那么你的原生家庭有“毒”,性格缺陷十有八九由此毒炮制。想必此刻你的心理并不能接受。没关系,盲区本身也是一种舒适区,谁被拉出舒适区,都不会好受。

我在读这本书前,是有一个迫切的愿望的。我想了解自己的性格。我的第六感告诉我,我的性格与我的成长背景有关。可是当我绞尽脑汁去回忆我的成长经历,发现仅靠自己这一支线,没有其它标的物做参考,很难有什么头绪。于是抱着探析他人成长模式的动机,我开启了此书。书的前半部分是许多个成长的案例。

有了对比,我才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线所处的真实空间位置,以及环境对其的交互影响。这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意识到有很多比我成熟的灵魂,值得参照去追随成就自我成长。

其实这个道理向来也懂,只是我之前没有看到实际的差距和可行的发力点。于是所幸躲藏起来,怜惜一个臆想中的单纯美好的自己;同时我也看到很多比我悲惨的生命,心中升起一份对生活的敬畏,由此获得一份成长的力量感。现在我不想再在成长的道路上原地踏步了。因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本书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性格缺陷,正消极影响着自己和他人。

书的后半部分给了对策和方法,来支持我找到成长的发力点。作为隐私,我不想分享自己的事例。但我想总结书的方法论。首先,去认知原生家庭的“毒”。读后感·这往往不易察觉和相信,因为原生家庭模式可能已经是我们的思维定式。尝试去剖析自己看不见的,一些习以为常进而合理化的问题;去承认被自己否认的事实。其次,去和原生家庭做对峙进而尝试和解。当然直面问题会带来痛苦,打破平衡会有顾虑。成长的代价哪有轻松的呢?但是我们仍可以寻找一些方法,让自己的对峙更容易,追求成长的信念更坚定。而这正是我推荐本书的最大动力。

德国的生活和书里他人的案例让我看到了生活和成长的其它种可能。有了对比,再回头审视自己,变得更加包容和赋有力量感。直面自己的性格缺陷,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追求成长道路任重道远,但生命那么长,改善性格的缺陷值得付出努力,亦有可能实现。我坚信这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