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三毛的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2-22

三毛的读后感精选。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的读后感呢?大家在看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内心都会有所触动,还是要做个总结,写篇读后感,记录和叙述下这本书值得让人回味的地方。读书笔记吧的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三毛的读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三毛的读后感(篇1)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同学们,当你们享受种种幸福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忘记三毛在旧社会历经的风风雨雨……

提起三毛,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从小就没有了爸爸妈妈,连爷爷奶奶也在无情的战火中不幸去世,从此以后,三毛就开始了他衣不蔽体、饭不饱肚的流浪生活。每到冬天,连富人家的狗都穿上了棉衣,而三毛只能穿着一条破烂的单裤,瑟缩街头。是三毛没出息吗?不是,他是一个非常有志气的孩子,是那万恶的旧社会把他弄成这样的。看到这里,我真狠不得立刻把三毛请到我们这里来,和我们一起吃饭、学习、玩耍。三毛连做梦都梦见自己背着崭新的书包上学,难道这小小的愿望也不能给他实现吗?如果是在今天,这个愿望一定能实现。这不正提醒着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吗?

三毛不仅有志气,还很善良。他拾到钱包会立即交还失主,三毛这拾金不昧的精神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

看完这本《三毛流浪记》,我感悟到,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对于三毛来说,人的生命是天神赐给我们最最宝贵的礼物。因此,在这段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帮助别人,即使仅仅是把地上的一块纸屑或是果皮扔到垃圾箱里,你也是一个新世纪的好三毛!

三毛的读后感(篇2)

三毛曾说:心若是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人生正如一艘没有指向标的船,行驶在茫茫大海中,我们只有像三毛一样,朝着心的方向驶向远方,才能找到灵魂的栖息地。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三毛踏遍万水千山,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热爱生命、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促使她不断地向前走,走向远方。在追梦的路上,三毛是幸福的。她用她生命的颜色为撒哈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撒哈拉成为开在许多人心头永不凋零的花。为了自由,为了梦想,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

三毛母亲缪进兰说: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看,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命的运,她勇敢地面对人生。

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或悲凄,三毛都无意矫饰。她随心而活,如一枝山茶花,从世俗中走过,把尘俗踩在脚下,结出纯真的果。

陶渊明毅然离开那为半斗米折腰的官场,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中他站成了一个悠然隐士;在那硝烟弥漫的动乱时代,鲁迅毅然弃医从文,用笔杆子作匕首刺向敌人心脏,警醒麻木的世人,他站成了一个不屈的斗士;生性浪漫的三毛,用她如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从不随波逐流,她站成了一个随性的志士。

然而,命运没有特别眷顾三毛,让她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荷西的死,对她打击巨大,于是她用满腔泪水写就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在无数个凄凉的夜里,她的悲痛全都化作点点相思泪,泪如花落,不知落了多少。即便悲痛到了极致,她也不曾逃避,因为这是她的命运。人生这条漫漫长路,充满了许多未知的谜底,我们在这条路上踽踽独行,注定要遭遇许多的不如意。当我们足够勇敢和坚定,就能与我们的遭遇保持距离,永远坚持自我。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暮去朝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三毛,这棵流浪的橄榄树,以一种别样的姿态,成了一处不得不看的风景,成了永远的三毛。

三毛的读后感(篇3)

看过一本三毛的《亲爱的三毛》,我对三毛这个作家有了更多的了解。听说三毛是个很执着的人,她喜欢在石头上绘画,就一直画呀画呀,直到疲倦,亦或是画够了为止。

我多半是喜欢三毛的自由、散漫,其次是她的作品清新、自然。

在《亲爱的三毛》的扉页中,三毛说,在这个日渐快速的时代里,我张望街头,每每看见一张张冷漠麻木、没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过。我总是警惕自己,不要因为长时间生活在这般的大环境里,不知不觉也变成了那其中的一个。现在同样如此,我学着三毛,同样警告自己,要善良、要纯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人的一生,该如何奋斗呢?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迷茫;工作两年后,我更加迷茫,我甚至缺少了前进的动力,我不知自己改为什么而奋斗,但是,我始终指导要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自我修正,万事都要靠自己,要相信自己,要成就自己。

爱是人生的主旋律。有时候,我们总喜欢把爱挂在嘴边,但是耐心、韧性、谅解、宽容、包涵都是爱的代名词。

三毛谈到学问:学问是一张网,必须一个结一个地连起来,不要有太大的破洞才能网到大雨。学问之道,是人格的建立、生命的领悟、凡事广涵的体认——而不是做一架“念书机器”。

三毛大爱读书。有些人将读书当做一种松弛紧张生活的消遣,这种人,便可能看些轻松而不费心的书本或杂志,看完熄灯安睡,这对健康有益,是极好的娱乐。也有一种人,将读书当做人生的特种兴趣,他们看书可能便有一步的品味与境界,是比较深入的。更有一种人,将读书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既然是事业,便必然有计划与经营,一步一步来,慎重地挑,仔细阅读,甚而阅书之后,用文字记下心得或发表感想,是更有组织的看书法。

我喜欢看书,但是总是坚持不住。但是,这份喜爱之情是不会割舍的。我喜欢做读书笔记,通常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阶段,并且我养成读一本书后,必写读书笔记。读书太少,走马观花,是我的软肋,也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毛是很爱自己爸爸妈妈的。她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说,她是要回到台北的,为了父母宁愿把自己刚装修的房子卖掉。在《亲爱的三毛》中,很多人或抱怨家庭,或抱怨父母。但是三毛说,你说母亲不为你想一想,对不起,请问你为她又想过了多少?许多时候,做家长的人,因为本身担当许多人生的艰辛和责任,这种生活,并不全然完美,而又不得不承受下去,他们是伟大的!因为做父母的,从孩子一出生,便成了爱的囚犯,而且这种父母囚犯,是终生的,不能因病外保,也没有假释可言。是啊,父母就是这样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还要抱怨什么呢?

三毛又是快乐的人。她说,快乐可以传染。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与和谐。这份快乐,咋一看也许平淡无奇,事实上它深远而悠长。

在看到三毛写给少年的信时,我突然又有让孩子们来增加信心的环节。现在,我通常采用让学生看视频、打字的方式来安排学生刚进入微机室的时间,现在我又想增加一个激励环节:“我是一个好孩子,一个有用的人,我不担心明天的日子,可是今天的一日,我要尽可能做得完美。我要常常微笑,真心地笑,我也可能哭,可是不为挫折而哭,我只为了伤害他人之后的羞愧而哭。我要静听内心的声音,看看自己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便用来做什么样的东西——而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字眼同样适合我。

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想法跟来信中人们的想法一样。卑微、无聊、空虚这样的字眼常常侵袭我的头脑。三毛说,你觉得卑微是因为没有用自己的主观眼在观看自己,而用了社会一般功利主义的眼光。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兴趣是可以寻求的,东试试西试试,只要心中认定喜欢的,便去培养它。下决心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弄得活泼起来,不要任凭生命再做赔本的流逝和伤感。享受生命的方法很多很多,问题是你一定要有行动。没有能力去摘月亮的时候,我们便去摘果子把。不喜欢橘子可以去摘葡萄,不喜欢葡萄还可以去种菜呢。

眼光浅,心气浮躁,批评他人来头头是道,而很少苟责自己。行为和思想上的不能配合,往往造成一生中大好时光的浪掷,是十分可惜的事。这是人的通病,我想这也是三毛豁达的原因之一,她早就想清楚了,弄明白了,于是选择远离浮躁,亲近自然,享受真正的生活。

命运是不可改的,而自己可以改变心境。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抱怨家庭,抱怨家庭,抱怨学校,抱怨学生,甚至是抱怨自己。但是天下事,没有绝对的正负,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才能空出地方来,再加一些什么进去。说的真好,大脑的容量有限,必须学会腾出一部分空间来。

我们是有潜能的,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包括思想。未来并不遥远,下一分钟,下一个小时,明天……都是未来。

最后三毛在这本书的最后,写了一些小品诗。内容是孩子、时光、人、自己、男男女女、朋友、快乐、钱这些小问题。最让人感动的是:

你快乐吗?

你快乐吗?你快乐吗?

试试看,每天吃一颗糖,wwW.DsBj1.cOM

然后告诉自己——

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看完三毛的书,能让人变得豁达一些,神马都是浮云,嘻嘻。

三毛的读后感(篇4)

从这本书的代序里就能初步了解到作家三毛从小的坎坷经历,读《哭泣的骆驼》有感永鹏读后感。对于一个从小就患有自闭症、厌学的三毛来说,长大后既然成为了一位台湾有名的女作家,这显然是要付出许多辛苦与代价的。作者是一个比较耐不住性子的人,她能这样静静的坐下来写作,一定是有股动力在推动着她前行,这股动力是来自于她的父母。因为父母从小就为了她的病操了许多心,流了许多泪,所以她选择了这种方式来报答父母,这应该也是做父母的最想看到的一幕,因为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古话在三毛的这本书中的一篇名叫《沙巴军曹》的散文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在撒哈拉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那里的环境比较混乱,西班牙沙漠军团来到魅赛也扎营,沙哈拉威人不许西班牙军团用水,就这样双方为了争水的事情,常常起冲突,然后沙哈拉威人一夜之间竟然把西班牙军团通通杀死了,只有一位军曹幸存了下来。从此以后这位军曹就非常恨沙哈拉威人,很多年都是这样恨着,以为军团里不仅有他战友,还有他的弟弟,。但是这位军曹最后却为了去救几个沙哈拉威孩子,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无私奉献,他明明是那么憎恨沙哈拉威人,但是当他看见那几个沙哈拉威孩子正要被炸弹炸死时,他还是不顾一切的去救那几个孩子。这种不记前贤的人真的是值得我们去敬佩、尊敬的。

让我感动的还有这篇叫做《一个陌生人的死》的散文。当时三毛正定居在大西洋海中的西属加纳利群岛,她的邻居是一位年迈的孤老,而他的双脚已经腐烂,长年无法出门,每天都是靠吃罐头来维持他那微弱的生命。后来当三毛得知此事后,她就义无返顾的去照顾这位老人,甚至后来带他去看病,住院,照料他,直到老人生命的镜头。我想老人走的是安详的,至少在他生命快要走到镜头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位比他自己的亲人还有亲的人在陪伴着他。我们再站在三毛的角度去想,虽然她一开始完全可以不去管这件看似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知道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着这样的事情,就不会无动于衷,否则她的内心也会不安的。虽然老人最后还是因为病重而死了,但是作为三毛内心来说,至少不会有太多的遗憾了。所以有许多事情我们只有去做了,才不会有遗憾,更不会去后悔。

三毛的读后感(篇5)

内容简介: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神秘死亡,但她的死因一直是谜。而当时未及而立之年的青年才子眭澔平作为三毛最亲密的人,躲开了一切媒体的追访,奔赴英国留学。在旅程途中眭澔平意外发现三毛生前送给他的书中的信笺——这是三毛在离世前的最后一封信……眭澔平用20年时间重走了三毛去过的所有地方,用文字、绘画、音乐,写下本书,带领读者慢慢返回三毛与眭澔平相识、相知、真诚对话的每个场景,让读者看到,也听到,传奇女性三毛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年中,最深切、最诚挚、也最令人心碎的灵魂告白。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我爱阅读,但三毛的书是蛮后来才看的。我很喜爱的两个人都很喜欢的作家。我的姐姐和娴。抛开所有的关于三毛的情感、死的谜团,看了三毛的作品,不仅感叹,多么美好,多么有爱的奇女子!这本《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如果,你是想从中揭开三毛的什么谜团,你可以不必阅读,它是一个友人对挚友想念! ......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本来读来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只是觉得是一封平平常常的信,虽然是绝笔却不露出太多的悲伤或者绝望,自杀然是三毛对现实的不肯妥协。而当眭澔平解读完后,才知道其中三毛自杀前进行了怎样的挣扎,又是对现实是怎样的绝望,在“一百把钥匙”“火车、汽车”、“自制心太强”、“小熊”,“口红”等等关键词的解读下,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三......

三毛的读后感(篇6)

三毛的所有作品,我一律都会打上五颗星,因为这是一个情节。三毛的书伴随着很多人走过少年、青年时代,直至中年、老年,她的文字依然具备可读性。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一切向着高技术高产业发展的时代里,越来越缺少能够安抚人心的文字了,尤其是浅显而又能使我们“静心”的文字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惋惜三毛的早逝,但是有时也会……

亲爱的三毛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这是一本关于“谈心”的书,以纸笔为媒,与三毛对谈,没有大道理,没有至理名言,没有故作姿态的艰涩词藻,有的只是一个站在红尘俗世里以温柔的眼光看待世事,以真诚的语言抚慰人心的女人,这个女人是三毛。诚然她的名气已无需我再花气力着墨,哪怕褪去“三毛”的光环,我们认真来探究住在这个身体里的灵魂,也依旧是一个被暖黄的微光包围着,熠……

三毛的读后感(篇7)

听,骆驼在哭泣! 你听到了吗?骆驼在说: 救救我吧! 我听到了!我看到了!我要让不知情的你也知道!

题记

印象中的骆驼一直都是全身披着棕黄色的毛,毛又浓又密,肥大的双峰,结实健壮的身躯,大大的眼睛,无忧无虑地吃着草。可是,当我在读《哭泣的骆驼》这篇文章时,展现在我眼前的竟是这样一幅画面:龟裂的泥土,不,那不能算泥土!它坚硬得像砖瓦一样。古人有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那草呢?草在哪儿?我几乎找不到草,在这 砖瓦 地上有的只是零星的几棵枯死的草根和一群瘦骨嶙峋的骆驼。因为严重的掉毛、脱皮,骆驼身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地方。它们甚至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更载不动牧民拉水的车。可恶的沙尘暴还打瞎了部分骆驼的眼睛!我的心里涩涩的,我的鼻子酸酸的,我问自己: 这真的是沙漠之舟骆驼吗? 骆驼们用大大的眼睛悲哀地看着我,好无辜好无辜。那眼睛好混浊,那目光好迷茫。我泪如雨下,因为我读懂了骆驼眼睛里的话。骆驼在用它的眼睛表达它们单纯而美好的愿望: 人啊,我想吃草。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陪着骆驼流泪,我问出发自我内心更是发自骆驼内心的话语。因为连年的干旱, 骆驼之乡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不足 500 毫米 ,而蒸发量却高达 40005000 毫米 ,燃烧般的空气使得骆驼的主要食粮 马莲草几近灭绝。加之超载放牧、挖发菜等人为因素,于是沙漠中最耐活的动物 骆驼也因此而气绝沙尘。我不禁为人类而惭愧,为骆驼而痛哭流涕。人啊,人啊,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欧洲、美洲、非洲都不养山羊,连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都知道山羊要吃草根都不养山羊,只有我们中国,在大量地繁殖山羊!山羊让草原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难道仅仅是钱可以衡量的吗?要知道骆驼数量曾高达 25 万峰,而今却只有约 4.5 万峰了。就是幸存下来的也是奄奄一息,离死不远了!这一切悲剧的制造者正是我们文明的人类!

听,骆驼在哭泣!我用我饱浸泪水的笔颤抖着写下这发自我内心的文字,只想说: 救救骆驼吧! 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是人和人类的朋友骆驼共同写就的。如今,创造了远古文明的人类正为了眼前利益 卸磨杀驴 。难道我们还不应该觉醒吗?难道我们一定要等到骆驼灭绝后才拿着资料图片去研究它、去回忆它吗?善良的人啊,救救骆驼,救救我们自己吧!

三毛的读后感(篇8)

看完了三毛的《亲爱的三毛》,是由与读者互动书信整理成的书籍。三毛1943年出生,1991年去世,真是英年早逝,天妒红颜。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刚好写于1991年新年时,觉得沉重、悲伤。喜欢三毛浪漫、梦幻、真性情的气质,她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用文字展现了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成就了当时风靡一时的“流浪文化”。

最感动的是三毛描写的关于走出悲伤的片段。那段时间她感觉生命是停顿而麻木的,明白了行尸走肉的生命的含义。当时身边无父无母无子无女,为了走出阴影,她开始去田地学会种菜,从翻土最基本的事开始,直到去看“农化”的参考书。从清早忙到黄昏,自家菜种完了,就去朋友家翻土收获。三年后的一个黄昏,不知不觉在田里哼起歌来,当意识到自己在唱歌时,将锄头一丢开始痛哭,她说那种活过来的惊喜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文中虽然没讲,猜测是荷西的早逝给了三毛致命的打击。所以她说没有经历过长夜的痛苦就不会了解人生;没有经历过长夜的痛哭就不配谈悲伤。

还喜欢三毛提到的一句英文翻译过来的歌词“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无论对于情感还是money,我们都要有颗强大的内心,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所谓得知我幸,失之我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