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巴黎读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3-02-28

巴黎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

读后感,有时候叫做读书笔记,通常是我们边阅读边记录的感悟,在读完作品后,心中常常有所幻想。光阅读完作品之后还不够,还需要将所阅读后的理解与感受写下来,你是否在苦恼怎么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巴黎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巴黎读后感范文(篇1)

星期六晚上在漆黑的小房间里欣赏这部很黄的文艺片,边看边发出惊艳的赞叹声。EvaGreen天使般的脸蛋以及魔鬼般的身材当然是让人惊叹和流口水的原因之一,但电影所表现出来的那个充满激情、理想和浪漫的年代,其实是更让人向往的。

电影的内容我就懒得复述了,这不是一部靠紧凑和聪明的情节取胜的电影。让我感慨和难忘的是1968那个年代的学生,是多么有激情地生活和存在着,多么浪漫地挥霍着青春。我们今天当然可以去批判、嘲笑他们的天真和幼稚的理想主义,就像Mathew在电影里对Theo的批评一样——这些学生们根本就不相信口中的革命标语,革命对他们就如同喝酒、吸烟和做爱一样,是生活中的调剂品、兴奋剂而已。当岁月流逝,青春老去之后,谁还会把当年喊得震天响的口号当真,谁还会记得毛主席的语录,谁还会留恋曾经的疯狂;也只有萨特这样的书呆子会去反思为什么革命没有成功之类的伪问题。

但我要说的是,这样的青春又有什么错的呢?在这个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极度功利的年代里,那样的浪漫情怀实在是非常吸引人的——至少是非常吸引我的。21世纪的大学生们一个个的都那么老实听话,照着父母师长的人生规划图按部就班地成长,已经没有什么反抗,没有什么天真浪漫了。整天在校园里东跑西窜地找实习,被问起有什么理想多半也都是什么找个投行的工作,争取十年内暴富之类的。整天手里捧着的也是什么《金融时报》、《经济学人》之类的严肃杂志,要是说起Proust或是E.M.Forster恐怕还没几个人听说过。甚至爱情都已不那么纯洁,Isabelle那种打赌输了就立马脱了上的人肯定是找不到了,更多的是已经在急着要找人嫁掉的女生。

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我们变得更成熟、更聪明了,青春不再是被蛊惑和煽动的年纪。我们不再像Isabelle那样,外表已经成熟诱人(或者用电影里的那个词来说是“sophisticated”),心灵却还那么幼稚清纯。但另一方面而言,这也是一种悲哀。青春不就该是充满理想主义,充满着拯救全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不切实际的抱负,充满着自由散漫荒唐;年轻的时候都不敢玩大的,玩荒唐的,玩荒谬的,难道要等30年后有老婆有孩子有工作有一堆帐单要付的时候再玩?

青春当然会有虚伪和做作,也会是愚昧和无知的;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长不大,都保持这种青春的浪漫情怀,当然就很傻了;可一个没有挥霍过青春的人生,难道就不无聊和空虚了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浪漫的、理想的、革命的、荒唐的、愚蠢的1968是一个多么适合年轻人生活的年代啊,特别是比照40年后这个人人只关心自己未来生计的20xx。

巴黎读后感范文(篇2)

徐志摩《巴黎的鳞爪》读后感1000字

通过课文中的《再别康桥》使我有幸第一次走进徐志摩,当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时,被他清新的文字所打动,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个个都是平易近人的词但在他的组合下却有着别样的韵味。这样的写作风格使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渴望多读一些他的作品来慢慢体会他别样的人生。

此番读他的散文《巴黎的鳞爪》,说来是品味其优美的文字,实则却更像阅读他的灵魂,通过这本书使我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他的散文和他的诗歌一样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诗情画意,丝毫没有世俗的印迹在其中。而他却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里,与他同时代的大文豪鲁迅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的满腔热血,弃医从文,通过自己的笔墨来唤醒中华人民,不再做那只“沉睡中的狮子”,一度被大家誉为“用笔在战场上作战”。而志摩心中却始终寻求记录着生活中每一个美的瞬间,是多么难能可贵。就是这样一颗美好充满诗意、纯净简单的心灵才助他完成如此的伟作。我们谓鲁迅唤起了中国之崛起是伟大的文人,但在我眼中,志摩的诗、散文升华人之性情,可谓华丽、浪漫的引路人。

志摩早年便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封建的中国教育之下寻觅国外开放的思想。志摩的诗无不着实“康桥”也许他所有的缠绵情绪都夹杂在对康桥的感情中,在剑桥留学时,那时康桥可谓是每天与其朝夕相处的载体,在哪儿的两年时间里,康桥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那里度过。康桥在他的诗中被他成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每次与他告别时都有着万分的愁绪与眷恋。在他细腻的感情与细致的笔触下,康桥便给所有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浪漫——爱情的象征,同样志摩的爱情也为他文学的成就添砖加瓦,爱情的经营使他变得更真实,感受也更真切、美好。在大家的印象里,他的作品是浪漫的,而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个梦想爱情,沉醉于理想的浪漫爱情中的人,他的师父曾劝诫过他:“其一,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其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他又浪漫得回着师父的信,“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最终陆小曼成为了他在茫茫人海中访到的唯一灵魂伴侣,他是幸运的,有爱情的支撑,与自己相爱、相守的人相濡以沫。在一次飞机失事的事故中终结了他36岁的短暂生命,但他却在自己心中,将爱、浪漫守护了一辈子。

在《巴黎的鳞爪》这本书中,他将自己浪漫的内心展现的淋漓尽致,有着夸张的想象夹杂在其中,为作品增添了几分活力。

读完这本书,也读懂了志摩的一生,志摩的一生对爱情、美、自由的追求是无尽的,其完美的一生处处无不传递着爱的正能量——对康桥的顾念、对爱情的渴望、执守!

巴黎读后感范文(篇3)

《巴黎的鳞爪》这篇散文写的是举世闻名的巴黎的“麟爪”,作者没有去写绚丽的罗浮宫,壮观的凯旋门,迷人的赛因河,而是把视角投向社会的底层,写的是悲怆落漠的心灵,阴暗丑陋的画室,作者仿佛有意要设制不和谐,然而精细的读者却能从这表面的不和谐中,悟出巴黎迷人所在,不由得不敬佩作者精妙的构思、材料选择,娓娓叙述又都是在不经意中。

徐志摩当然是这其中传奇而又独树一帜的人物。他的诗歌,他的情感生活,他的异国情怀,他的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都让一辈辈人着迷着。读过他的诗,但并不能足够理解,今次看这一本散文集,又是一样的.朦胧,也许是太年轻,但徐志摩正是年轻时创作的这一切,那我该如何解释自己的愚蠢和混沌呢?我不知道,只有继续努力下去一途了。

徐志摩生前只出版过三本散文集,分别是《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其内容散而杂,有抒情,有哲理,有议论(毕竟他在剑桥学的是政治经济学),有回忆,有文艺评论。拿这一册《巴黎的鳞爪》来说,《巴黎的鳞爪》和《我所知道的康桥》显然是带有抒情和回忆性质的文章,而像《拜伦》,《罗曼罗兰》,《济慈的》等又是明显的诗歌文艺批评,《吸烟和文化》是议论的文章,《天目山中笔记》则又带有很强哲理的思考了。

但不论徐志摩写的是何种题材的散文,都可以从中看出他那作为诗人的华美笔触,以及他那饱满的情感,和他深邃的思索。每篇文章的写作,几乎都能同时体现这些特质,因为他的散文也是独一无二的了,正像他的诗歌,他的做人一般。

遗憾我的读后感也就止于此了,那就说一点体外的话。书前附有徐志摩的一段话,那是写给他正热恋的陆小曼的。他把陆小曼比作猫,这我们也都知道理由;当然他也夸奖这“猫”的出色的批评能力,为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巴黎人真诚、洒脱,作者和他的这篇散文同样如此。

巴黎读后感范文(篇4)

我在暑假期间读了一本书《巴黎圣母院》,我被他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感动了,我终于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外表长相只是一个躯壳,只有真正的内在美才是最美的!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闻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群性格鲜明、极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从他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和悲惨的命运中向人们展示了15世纪的巴黎生活。

其中男主角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个长相怪异、独眼、驼背、还坡脚的丑人,但是他内心却非常的善良。这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使我懂得了美的真正含义。这是一种经过重重磨难而发出来得美,这是一种凝结善良与勇敢的美。这是一种反抗,一种对当时残暴统治的反抗。

女主角艾斯梅拉达是一个吉普赛少女,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西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卡西莫多与艾斯梅拉达有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质。

还有克洛德外表非常漂亮,表面上也是一个好人,实际上蛇蝎心肠,内心非常丑陋,居然采用自私、损人利己、道德低下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一点罪恶感都没有。他和卡西莫多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披着神职人员的神圣光环,道貌岸然,内心却因冲突无法自拔,直至灵魂扭曲、布满了邪恶的毁灭欲,最终毁灭了爱斯梅拉达,也毁灭了自己。

卡西莫多虽然外表十分丑陋,但本性善良,一开始听信副主教的唆使劫持爱思美拉达,但后来被爱唤醒,把他的养父副主教推了下去,救爱思美拉达,并与她静静地死去。当时的社会,注定这个聋子,只会受到讥讽与嘲笑,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命运与爱思美拉达一样悲惨,一样化为尘埃。社会的黑暗,人性的黑暗,铸造了悲剧。悲,悲封建专制的残暴,悲人性的泯灭,悲命运的不公!悲世俗的无奈,悲死亡的降临。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我们要珍惜。

这篇小说不仅从人道主义揭露了当时黑暗社会的本质,更告诉我们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首先,一个人的外表并不决定一切。内心才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人不能过分追逐外表美,心灵的纯洁真诚才是我们一生需要具备的。同样,衡量一个人也要从他的内在品质出发,不能以貌取人。因为丑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颗火热纯真的心灵;英俊漂亮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龌龊可耻、卑鄙扭曲的人心。这一点,小说中的人物已活活地做了例证。他们的结果,也是给我们的警示。其次,人活在世界上,要有积极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不能随波逐流、浪荡荒废,在任何时刻,都要有人格尊严,能明确自己的任务。不能因为放纵自己而被污浊了有责任的心灵。最后,我们要学会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尊重身边每个人,不要等这些让生命出色的亮点逝去后才后悔不已。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向我们展示了发人深思的反面悲惨后果。

巴黎圣母院给我最深的教育就是,何谓美丑,何谓真正的美。外表美只是一种花哨的东西,唯有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我们要提倡的美,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美。

读了《巴黎圣母院》,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美与丑,我励志要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