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基层中国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09

基层中国读后感精选。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基层中国读后感精选”,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层中国读后感【篇1】

这本书是易中天老师在09年底给中国移动做的几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为六部分: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诚如本书封底所言: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收受,智慧只能启迪。读易中天老师的书总能学到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至于说智慧,根据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个人修养、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受有不同的感受,受到不同的启发,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我相信开卷有益,尤其是易中天老师的书。

在《中庸的原则》中很讲到中庸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时候说即坚持原则,又灵活很难。这话说的没错。我们是要么一点原则都没有,人云亦云,要么就是认死理,刻板死性。儒家认为有经有权,需要很高的修养,非常正确,没有修养的人就是盲目的改变,根本没有原则。甚至把自己不坚持原则认为是自己的原则。后面讲到要守住底线,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做不到的!我们已经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金钱等诱惑,根本就没有底线可言。而易中天老师建议我们怎么守住底线呢?一是不说假话。不说假话就可以守住底线,避免很多错误;如果做不到不说假话,那就做到不说话。其实很多时候不说话比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要成熟、稳重,并且那些假大空的话语说很多一点意义也没有,反而会对其他人、社会产生危害,因此我们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如果自己说出的话都是废话、一点信息量也没有、都是闲话,那我们还是闭嘴的好。

在《中庸的原则》里面《中庸与和谐》一节,易中天老师谈到了如何做到和谐里面第二条讲到要唱反调,看了很有感悟。其实在企业中,你的员工是否有和你唱反调的很重要,如果大家千篇一律、千口一律,全部是大唱赞歌,全部是歌功颂德,那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应该反思了,因为没人敢跟你唱反调,没人敢说你的不对。通用老板之所以不施行自己提出的方案,就是因为没有人反对自己的提案,没有人敢同自己唱反调,这让他觉得很不安。如果有人敢提出不同的意见,敢同自己唱反调的话,自己就可以对这个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最好。其实君臣关系、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应该是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具体做法就是:一件事情,领导认为可行,下属发现还有问题,就提出问题来,作为补充,使这件事真正能够做成。这叫做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相反,领导认为不行的事情,下属发现还有可行的部分,就提出可行的部分来,以便去掉那些不行,这叫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这叫唱反调。我想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管理非常重要,我们有太多的人只愿意听、只能听那些好听的、顺耳的,而对于那些不好听的、提出意见的都斥之以鼻,甚至打击报复,真的忘记了忠言逆耳了!

在《禅宗的境界》里,易中天老师的一句话我深以为是:印度人是最耐烦的,中国人是不耐烦的,中国人从来就认为,一件事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佛教要中国化,就必须简易化。的确如此。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有几个人能有耐心读完一篇长一点的文章呢?我们已经越发的不耐烦了,我们不能给予亲人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心绪烦乱是我们的通病。看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好好的向印度人学习了。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的一句话。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易先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

易先生的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向来喜欢。读他的书仿佛他就在你的面前讲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且观点鲜明。这本《中国智慧》也不例外。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周易》的启示主要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原则。而《中庸》的原则并非人们常以为的老好人、和稀泥、没原则,而是一种不走极端,不唱高调的原则,是一种常人之道,适中之道,可行之道,更是一种道德境界,一种思想方法,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做人艺术。

易先生对老子方法、魏晋风度和禅宗境界的解读,也让我们对这些古代文化思想有了基本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对这些思想的理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那便形成了一种智慧,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这种智慧能够指导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正解处理各种关系,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遂,更加宽广。

基层中国读后感【篇2】

读完《可爱的中国》,我感到了中国那时的懦弱。这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继承了方志敏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仿佛对中国就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不是该如何了解中国的懦弱,而是从懦弱的反面去观察。我们要的是奋斗。让祖国母亲在别的贵妇面前抬得起头。可尽管如此,如果只是盲目地去奋斗而选择错了方向,到头来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人会选择忙活了大半天,最后却空空如也。或许有人说:现如今是和平年代,又不是打仗,何必那样努力?是的,现在是没有打仗,可是报效祖国的方法不止一种,就好像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深深烙刻在我们华夏民族的屈辱事迹,那些强盗曾把我们的精华掠劫一空,保不准哪天又来了,所以我们必须筑起坚硬无比的栅栏防守我们的家园。4万万的同胞将那些强盗赶出了我们的家园,迎来了全新的中国,那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都已经成了祖国母亲的新衣服。

中国的每一处,千山万水,都游荡着烈士的英魂。他们喜爱母亲的拥抱。

基层中国读后感【篇3】

关于辛亥革命最新的成果,我最近读的是人大教授张鸣的《辛亥:摇晃的中国》。张教授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讲到,辛亥百年在即,需要的是总结和反思,而不是吹响爱国集结号。如果有人看了此书,不再像过去那样,把这场革命符号化,从历史书的雷池里爬到了边上,我就心满意足了。中国人大教授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后记中这样说道。相比主流或传统的辛亥历史叙述,张鸣在这部作品中不少文章颠覆了我对这场革命的认识

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在教科书上描述是摧枯拉朽、浩浩荡荡的时代洪流,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变革。在这场革命中,那些参与革命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旗手和主力军,这早就已经成为思维定势,成为试卷里的标准答案。然而,张鸣却用事实告诉我们,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当中,这仅仅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历史是充满着无序与偶然的。

历史上真实的辛亥革命,更多的是混乱,是各种各样的人们的权力PK,是各路人马的利益纷争,是真革命与假革命的盛衰浮沉。可以这样说,在这场革命中,我们想像中的孙中山一呼百应的场面几乎是没有的,更多的是各种角色轮番的粉墨登场,各种势力彼此的碰撞消长。

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辛亥革命是各种力量联合起来才取得成功的,不仅仅是革命派,其他派别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是立宪派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们的教科书中对此描述较少,张鸣指出,断送清朝性命关键所在是,1908年光绪死去后,朝中大权由一班满族少年亲贵所控制,他们上台收紧权力,尤其是将袁世凯赶出朝廷,成立满人皇族内阁,收回地方的路矿权等举措,使立宪派彻底失望。其次是新军的作用,张教授在书中写到清政府对新军的歧视,这种做法,只是将更多的新军官兵,推到了革命阵营。最后,帮会的作用,比如哥老会、青帮、洪帮。张鸣认为,革命党跟帮会的结合,使得原先对朝廷没有实质危险的帮会,躁动不安,反叛性大增,同时破坏性也大增,对推翻清政府统治也祈祷重要作用。

张鸣在书的最后写到,中国患上了革命焦虑症,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

张教授整本书充满了轻松自在,没有一本正经的教条,以其毒辣的眼光审视着历史,整本书文学性很强,让人读了很舒服,有足够的快感,作者没有杜撰历史,没有大话历史,这是一是综合了历史文学的优秀作品,严谨,但不失诙谐,轻松但不减深刻,不知不觉当中对那段历史加深了了解。

基层中国读后感【篇4】

内容简介:爱国也需要生命,生命力充溢者方能爱国。一个国家政治上多不倒翁式的万能官僚,却少有深远眼光巨大魄力的政治家,学术上多对于强权附会文巧的新式谶纬家,却少有对国家民族具无私热爱的哲学家和诗人。不让作国民的感觉“国”是他们自己的,不让他们明白一个“人”活下来有多少权利——不让他们了解爱国也是权利!思想家与统治者,只责备年轻人,困辱年轻人,俨然还希望无饭吃的因为怕雷打就不偷人东西,还以为一本孝经就可以治理天下,在上者那么糊涂,国家从那里可望好起。

中国人的病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沈从文不仅是位极具个性和内涵的文学家,而且是位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想家。本书精选了沈从文各个时期关于社会与人生问题的思考文字,编选视角独特,所选文章均具代表性。在沈从文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宏阔的社会主题和悲悯人生的生命哲学。给喜欢沈从文的人,或者还不了解沈从文的人,以新的思考。

中国人的病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独立人格”,“自由思想”,道家的清净无为,墨家的勤勉风范,儒家的忧患意识,这一切都从沈从文的文字里汩汩而出。由此,我看到的沈从文便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只把沈从文当做一个美文作家,你已经错了!这是作为思想家的沈从文先生的文字!直指中国人的劣根性,尖锐、透彻不让鲁迅!他一生都在呼唤一个明媚的新中国。你读你知道。

基层中国读后感【篇5】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朴实的,是琐碎的,是实实在在的。在学校,我有幸得到了一本《幸福中国》的书。读完这本书心情豁然开朗。原来,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追求,幸福就会与我们相伴。每个人都喜欢幸福,不过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幸福,相信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要求和看法都有所不同。我认为幸福是给予、是助人为乐。当在公交车上,遇见年迈的老奶奶,在拥挤的车厢中被人们挤来挤去,便连忙起身,扶老奶奶坐在我的座位上,老奶奶用慈祥的眼光注视着我,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时,我感到了幸福。

我更认为幸福是一种爱,这一种爱我们的身边就有,这就是母爱,这位爱的使者就是妈妈。每天晚上,我睡觉时都会踢被子,每当我踢一次,妈妈就盖一次;每当我考试时没有考好的时侯,她总是帮我找原因,鼓励我下次努力!

幸福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特殊的快乐,当家人坐在你身旁,和你一起说说笑笑,听你叽叽喳喳地谈起校园里的事儿,这也是一种幸福。当你受了伤或挨了打时,你最希望的就是家人能够陪伴在你身边,来安慰你和鼓励你。当家人在你身边安慰你或鼓励你时,你就会感到幸福。

原来幸福无处不在。幸福是一生平安;幸福是衣食无忧;幸福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幸福是每一天都快乐;幸福是拥有老师的关心;幸福是和同学一起玩耍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其实幸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靠自己去创造、去奋斗。达芬奇有句这样的名言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幸福是靠创造和奋斗得来的。我们是幸福中国的小主人,是21世纪的新希望,应该怎样建设幸福中国呢?要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既要学会动脑,又要学会动手。讲文明、讲礼貌,懂得真善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我们为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吧!

基层中国读后感【篇6】

中国人的信仰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中国人的信仰>感谢信值此新年之际,《中国人的信仰》三位作者智怀、王少农、萧野,谨向:为出版《中国人的信仰》一书提供了巨大帮助与指导的团结出版社领导与编辑老师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为发行《中国人的信仰》一书付出了巨大辛劳的全国沪江系统与北京时代联合图书有限公司、北京晨光图书传播有限公司表示真诚的感谢!为传播《中国人的信仰》而热心支持的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中国日报网、网易、当当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审计报、北京晨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中国航班杂志、合肥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网站、电视台表示真诚的感谢!我们的读者表示真诚的感谢!一向关心我们的领导与各界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为实践信仰的全国理论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看到,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时代要求信仰复兴,因为只有信仰复兴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民族复兴。我们不会忘记,中国人的信仰复兴历程是何等艰辛,我们的国人为此付出了何等的努力。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信仰迷失,到如今的信仰复兴,三十年风风雨雨,五千年真诚不变,中国永远是信仰的国度,中国人永远是有信仰的民族。《中国人的信仰》一书提出:“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复兴中国人的信仰工程正式启动。因为有了来自国家的亲切关怀,这项宏伟的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李宏塔先生说:“理想、信念不能丢,必须要有继承。”这也正是我们启动这项宏伟工程的初衷,信仰的复兴是传承,是弘扬,是继往开来。我们的信仰复兴工程包……

基层中国读后感【篇7】

科斯与王宁所著的变革中国一书,浅显宏观地阐述了三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到底是怎么发展成现在这个模样的?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经济发展有两个推动力量,其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其二是边缘力量。即使连邓公也承认,乡镇企业的发展,我们没想到。

中国农村的经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悄悄变革。早在小岗村实现联产承包之前的几年,全国各地均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只不过,小岗村最出名罢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就等于承认人民公社的失败,承认集体主义的失败。只要我们承认人性是自私的,我们就不得不看到,产权明晰才是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随后在八十年代涌现出的乡镇企业,则大大出乎管理者的意料。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议,让这些乡镇企业的所有者,往往不得不戴上红帽子,假装自己是集体企业,以获得政治上的认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续问题,导致一批事实上的出资者在争议中血本无归,甚至锒铛入狱。

城市改革比农村改革则要复杂得多。国企改革造成了两极分化:一批国企,利用垄断地位开始牟取暴利,形成后来的利益集团。比如,电信、金融、电力、烟草、名酒这些国企沿续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统:专卖。早在接近两千年前,汉代著名经济学家桑弘羊先生就提出了这个观点并付诸实施。武帝穷兵黩武,国家财政吃紧。怎么办?桑老师指出,可以搞一搞盐铁专卖。于是乎,中国最早的一批垄断型国企就此出现了。盐铁关乎百姓生活,在当时都是必须品。对此课以重税,可以达到一种目的:既要拔羊的毛,又可以控制在羊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一种最不痛的课税方式或者说这是间接税而不像土地税那样是直接加重农民负担的,因为直接向农民征收税赋容易引发农民反抗危及帝国安全。桑老师这一招的阴险程度有多深有多招人恨,看看他的下场就知道了。武帝崩而弘羊刑,他因为经济改革丢掉了性命。桑老师的牺牲,并没有换取后来人的警醒。他天才的制度设计,被后人广泛应用。比如今天,你无论到哪家电信公司办业务,总会得到一大堆格式合同,明知是火坑你也得跳,因为你没有民营公司可选。加油就到两桶油,油贵油贱定价权必不在你,你也没有议价权,因为你没有其他选择民营加油站也得从两桶油进货。你上哪家银行存钱,人家也不会给你高利息因为有银行业协会管着呐,你不存放家里?一分钱利息没有,还容易让老鼠咬喽。电价从来没涨过是好事吧?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当年修三峡电站时,许给人民的是每度电8分钱呐。茅台牛吧,2000块一瓶子,成本不过40块,溢价2000%!凭啥?把私人的酒锅子国有化,真好意思。拔羊毛,还要用最不痛的方式。高,实在是高。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羊群,就有什么样的头羊,也就有什么样的狼群。

国企改革的另一面,则是大批职工下岗。此前,国企的探索经历了几个阶段: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国有资产的流失非常惊人。如科斯所言,国企管理者将盗卖国有资产视为天然的权利,而普通职工对此无力阻止。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纸上目标。事实上,太多的国企改革是以牺牲职工利益为代价完成的。工农业、城乡间的剪刀差(农民粮食不能自主定价),是农民向市民和城市输送利益,农民因此成为社会塔基,成为社会保障最薄弱的一环,成为社会最弱势的群体。国企改革,下岗职工的斑斑血泪,又岂是罄南山之竹可以书写的吗?

没有一次经济改革是可以脱离政治而独立存在的。改革开放,引进了先进和技术、人才、管理、思想。伟大的农民有样学样,干几年工人就可以自己出来当老板,民营经济就是这样活泼泼地发展起来的。当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赖以骄傲的,是一个数字。如果剖析数字背后,我们可能就乐观不起来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弱点昭然若揭。当19世纪的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超级大国时,他们不仅发明了大量新产品,还创立了新的行业。他们的经济实力来自于创新与生产力两方面的遥遥领先。

1851年,伦敦,水晶宫,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英国产品以其力量、耐用性、质量,在几乎所有领域都领先,无论是钢铁、机械还是纺织品。20世纪则见证了美国巨人的崛起,洛克菲勒,卡内基,福特,通用汽车,通用电气,波音,IBM,可口可乐,宝洁,以及近年来的惠普、苹果、英特尔、摩托罗拉和微软,并且这个名单一直在增长。当日本在60年代末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他们拥有索尼,富士,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佳能,东芝,松下,胜利和夏普这样的知名企业。韩国经济总量达到中国的六分之一(只有4800万人),也拥有三星,LG,现代,起亚和大宇这样的全球知名企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使最具知名度的中国企业,例如联想、华为,青岛啤酒,海尔和吉利,在西方都不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中国在《财富》500强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工行、中国移动、中国人寿保险、中行、建行、中国南方电网和中国电信。这些企业,集中在能源与服务行业,受政策保护,没有开放全球竞争。中国的生产型企业在全球具备竞争力,但大部分企业仅仅依靠低廉的生产成本打价格战,在创新与提高质量方面,苦苦挣扎。由于创新乏力和缺乏独一无二的产品,许多中国企业依赖订单化生产从海外市场接受订单、贴上外国商标后销售。因此,我们的生产被称为没有产品的生产。

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企业,使他们获得了自由,坦然直面国际市场竞争。同样在改革年代,中国的大学与自由和竞争却渐行渐远。中国的大学和整个教育体系依旧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在这里,中国市场化改革最严重的缺陷暴露无遗。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找到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20xx年,钱学森临终前提出了一个清醒异常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事实上,教育改革并没有带来思想的自由市场。中国的教授实行计件报酬,收入由职称和发表论文决定,变成了发文机器。而将学术动机与物质利益合二为一,是扼杀科学工作者创造力与原创性的有力工具。如果你知道无处不在的政府干预,就不难理解中国大学的平庸表现。在任何现代社会,最宝贵的财富都是那些拥有着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人。缺乏自由的思想市场直接导致了科技创新乏力,这早已成为中国制造行业致命的软肋。

基层中国读后感【篇8】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妈妈用乳汁把我养大,妈妈时刻关心着我的冷热,妈妈把我挂到了心尖上。我想:你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吧!但你想过没有,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DD亲爱的祖国。

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我们的祖国: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峻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中国地底下蕴藏着无限的宝藏。我们的母亲有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一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激励着我。

方志敏烈士生长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为了拯救祖国,参加了革命,不幸被捕。他在狱中宁死不屈,并且写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起来保护母亲。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千万个方志敏一样的烈士为国捐躯了。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六十年过去了,祖国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方志敏同志梦寐以求的愿望: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代替了悲吧,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爱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代替了死之悲伤,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但是我们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我们想让祖国快快富强起来,还需要努力。可气的是有少数人一心向往外国。如果烈士知道了,该多么痛心!

可爱的中国啊,我永远爱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