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观《苏东坡》有感

发表时间:2023-12-04

观《苏东坡》有感汇总(8篇)。

与“观《苏东坡》有感”有关的话题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你有没有思考过如何快速写出范文?写出一篇精彩的文档,会在人群里脱颖而出,范文正已被广泛借鉴。阅读范文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领悟人生的内涵和意义,感谢您的到来欢迎参阅本文!

观《苏东坡》有感 篇1

我非常喜欢苏东坡这个文学大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词作品让我陶醉其中,更重要的是这位大文豪身处高位却一直心系百姓,屡屡被陷害却并不抱怨,这种精神我们需要学习!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用这句话作为他随意感受的开场白是最恰当的。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年少时他神采奕奕,青年时他意气奋发,中年时他虽有失意坎坷但却实时放下执念,年迈之时他平和淡然。

通读全篇的《苏东坡传》受益匪浅,漫漫人生路,面对屡遭**的境遇,苏东坡却能够在乱世之中,日趋温和厚道,修正其身,崇德礼贤,多行善举。苏轼一生所想所书都在传递着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最为感动收获最多的也是这样一份在芸芸众生之间独善其身,一直保持着一颗纯真乐观的心境。他热爱生命和自然,在冲突与矛盾之间寻求平衡,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

读过《苏东坡传》后,我想我会将这份充实的内心放到生活之中,去真正体会人生的真谛。xx

观《苏东坡》有感 篇2

孟子元

烟雨迷离的大宋王朝,给人留下的更多的是旖旎的梦境。但当时人们体会的更多的或许是悲欢离合的考验。伟大的词人苏东坡,在这样的年代,用曲折的命运酿成了一杯豁达的酒。六十六载人生似梦,酒入愁肠,梦境交错间,诗歌翻飞,只为“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那个不安的年代,满腹才情的他注定是要历尽坎坷。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深陷痛苦的他才能在颠簸的人生中领悟豁达。

在那个灿烂的年代,才华横溢的他谱写出了留香千古的诗词。

就这样,美丽的大宋,苦难的大宋,在辜负他的同时也成就了他。让他至今在人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中国人大抵都会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会激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会歌咏“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等千古名句。

是的,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苏东坡。

走进诗词文章的浩瀚宇宙,与先生一起仰望星宿,可俯首揽月,亦可与一杯香茗相视而笑。生命是绚烂的,时间是静谧的,长河亦是相连的,就如走进东坡先生家的竹林,心境也是特别的。

春笋初发的季节,林间日光婆娑,叶儿沙沙作响,一片澄明的清净,仿佛正彻着少年读书声朗朗。

他除了带给我们悠然的心境,还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憧憬。

在散文成就上,他是“唐宋八大家”;在诗歌造诣上,他是“苏黄”,在书法高度上,他是“苏黄米蔡”,在绘画艺术上,他为后世“文人画”奠定基础理论。

苏东坡先生不但在艺术方面焕发神采,一身中还与水解下了不解之缘,抗洪、抗旱、疏堵,他与水抗争,与天地抗争!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他喜欢酿酒、美食、山水、花木……他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出世的姿态,入世的精神,苏东坡觉醒的有情众生。

历史上文人墨客对苏东坡赞不绝口,历代政客也对他十分敬重,阡陌之上,时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歌声……

我们怀念苏东坡,怀念曾经拥有他的一段历史,怀念他与世无争的怡然自得,更怀念他将涓涓苦水和人生的压抑融于笔尖下一股清流的不羁,我们将把这份怀念传承下去,将他们成为不朽的佳话。

观《苏东坡》有感 篇3

望着夜幕中的那轮月,深邃的黑幕将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空明的月光如积水满溢整个庭院,影影绰绰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错杂的竹与柏的影。似乎才情总与美酒为伴,他在月下举杯邀饮,衣角被清风带起,空气中久久回响那空灵的诗。dsbj1.Com

最先知晓苏东坡,是从他的诗、他的词开始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简简单单的几处景物便描绘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洋溢青春乐观的精神;“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诗词始终大气磅礴,一如他的人。苏轼的一生,交织着才情与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诗。一首带着画,隐着情,有时天真,有时老练的史诗。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的笔下,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的苏东坡。最吸引我的却是他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品性。他在面对邪恶,面对错误,勇于提出,敢于批评。在他看来,荣华富贵,安宠荣辱不过是一己私欲,过眼云烟。他虽身在官场,心却在田野。他的双眼,关注的是百姓的愉悦与疾苦;他的目标,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苏堤,原来是苏轼在杭州做太守时,发现西湖中有一种水草,破坏了湖的水质,影响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他带领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无处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这样既为这些水草找到合适放置的地方,同时还可以方便人们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

苏东坡也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真是好一个“无一个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个大-大恶之人,也会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现在,谁能说自己相信“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最多也不过是认为天下并非全都是恶人罢了。不过这也有无可奈何之处,现如今,我们无法辨认他人脸上的表情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假意。于是,我们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于身边的亲近之人。说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因此,现在的我们或许无法理解古人是以怎样的心态说出这样的话,那份淳朴、挚诚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

为人父母,苏轼却曾为他刚出生的儿子写下这样的诗句:“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不免让我有些许诧异,没有望子成龙的期盼,没有要其出人头地的要求,却只希望他儿子“愚且鲁”,这是为何?细细一想,却也了然。他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灾多难,多是由于他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担子也就越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人向来就多了一份责任,那兼济天下,关护黎民的责任。是了,或许糊涂是福啊。他自然不愿他的孩子如他般艰辛,这也是一个父亲最真切的祝福吧。

观《苏东坡》有感 篇4

半个月读了两本好书,受益颇多。接下来按照高主编的要求需要写两篇读后感。我并不想敷衍了事,因为这些书和读后感寄托着我美好的希望。为此我细心雕琢,但是心中依然充满着忐忑。诚惶诚恐中,我开始了第一篇读后感《我眼中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读完整本书,我依照自己的记忆将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依然分为四个部分,得意、失意、得意、失意。也许如此分划过于武断,但是,这是本人最真实的感受。

苏东坡和爸爸苏洵、弟弟苏辙共称三苏,在当代乃至后世的影响己经不能简单用一个“大”字来行容。我个人认为,在苏爸爸年轻的时候就己经看出“鬼才”的潜质了。年轻时的苏爸爸一直游手好闲,在一次偶然机会之下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此发奋读书不在话下,并没有用多长时间,苏爸爸的名气己然震天响。但是遗憾的是,一直于高中无缘。苏爸爸将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儿子身上。

苏氏兄弟一同科举,一同高中,一同为朝廷效力。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相对比之下,秦少游多少有点命运多舛的味道。进入朝廷的两人凭借过人才气得到皇上的赏识。连皇上都说:“我为朝廷找到了两个宰相。但是也是因为两人高调的“入职”,引起了周围人士的不满与忌妒。

在北宋那个言论并不自由的年代,弟弟子由凭借着冷静、沉着的性格躲避了不少灾难。而我们的主人公苏东坡先生,却大摆言论自由,殊不知别有心思的人,早己视他如肉中刺,拔而后快。第一次得意过后的失意来了。

第一次的失意主要与王安石集团的碰撞中产生的。结果很明确:苏东坡要被流放至惠州。这一部分让我最为感动。这位举世知名的大文豪可以完全从朝廷大员变身成普通农夫。“他脱去衣袍、帽子、靴子,头发用最廉价的皮筋束起,躺在草地上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恩泽。”那一刻我认为他是个孩子。“他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畅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给他些酒”。那时我能想像到他妻子微笑摇头的模样,这个小丈夫。“他会努力的学习种粮食、向有经验的农民讨教,认真的种地。”让我觉得他就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农夫。集各种情境与一身的苏东坡,更爱研究东西,他研制过墨,后来听大儿子迈说,他差点把房子点着了。最让苏东坡着迷的还是炼丹术。在流放的这段日子,苏东坡还结实了很多道士和和尚,这段广纳友谊,闲去野鹤的日子让苏东坡产生了放弃官场的想法。然而一切在皇帝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权后又有了变化。他脱去农夫的外衣,继续他的使命。

观《苏东坡》有感 篇5

最初接触苏东坡,也是从他的诗文开始。诚然,其诗亦庄亦谐、遒健朴茂,集太白诗的清新俊逸,自然潇洒,子美诗的悲天悯人,朴实典雅;李后主之词不以其坚韧阳刚,永叔之文不以其汪洋恣肆。作者言其诗文如雨燕回风,风行水上,将儒、道、佛三家精髓融会于一,纵是大家也难与之媲美。

东坡才华之高,非谓其不可及。但凡是人,总有些生活情调。东坡贬于黄州,迷上瑜伽与炼丹,《黄州安国寺记》中就记录了他练习打坐。深居不出,则是学习练道家的绝食和气功,此兴致从何而来?原是羡慕弟弟子由的元气焕发,想变得精神些罢了。苏轼在与王巩的信中也提到了对于炼丹的想法:道术多方,难得其要,惟能静心闭目,以渐习之。并写了《阳丹诀》《阴丹诀》此二札记。又贬于雷州,竟好梳头、制墨、采药。这些墨后来到了京城,也竟可卖到千钱之价。此外,"吃货"东坡也是为人熟知的,以东坡肉为代表的还有东坡饼、东坡汤、东坡羊脊和东坡生蚝等等,可见他对食物也十分讲究。

苏轼先后被贬于黄州、惠州、雷州,竟不感到忧伤,反而学会如此多的本领,也是让人大为惊叹。他怎能做到?豁达乐观、四海为家精神之谓也。有一张某向他请求长寿良方,他说: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没有车没关系,散散步,欣赏沿途风景也很美妙;没有肉也无妨,晚点吃,饥饿后的温饱也很满足。东坡对百姓也是极好的,他最关心的就是居民用水问题,在西湖上建苏堤,不仅方便灌溉,也是极美装饰。一年阴雨连绵,暴雨频繁,诸多县令中,只有他一人将情况如实禀报朝廷,并不顾个人名利,向朝廷索要粮食,分发给百姓。一小生卖不出扇子,苏轼就在上面作诗图画,卖于千钱;一书生入京赶考,苏轼亲笔写了一封短信,免于抽税。"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东坡性情豪爽,广得民心。

以诗文、政绩、民心闻名天下的苏东坡,深得太皇太后的重视,可为何一生仕途坎坷,难逃一贬再贬的命运呢?也只能怪他的实事求是、敢怒敢言、嫉恶如仇了。苏东坡遇有邪恶,则"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如他厌恶一诗人的诗,就说是"食瘴死牛肉,饱后所发者也".作者说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敢跟皇上说"苛政猛于虎"的也许只有他了。

苏东坡多才多艺,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也难怪"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看完了苏轼,我们再回到作品本身。此书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他用英语写作,查阅大量资料,将苏东坡——这个属于中国的骄傲,带向了美国、世界。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否可以学习苏轼爽朗、无畏的性格,学习他平等待人、直言不讳的精神?是否可以学习林语堂先生求实、严谨的写作态度,学习他弘扬中国文化的意识?值得学习的事很多,我们也时刻准备着。

观《苏东坡》有感 篇6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他。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中国人对苏东坡的喜爱程度,林语堂概括的最为精准,“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苏东坡传》,是一个才子为另一个才子所作的传记。可以说,苏东坡是林语堂的偶像,是林语堂的隔代知音,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欣赏、仰慕,最终凝结成了这部传记名著。《苏东坡传》以苏东坡成长轨迹为线索,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卷,考据严谨,事例翔实,语言生动幽默,仿若林语堂穿越了时空,隐身于苏东坡身侧,一一记录着他的言行起居、喜怒哀乐而成文。同时,这部中国古代名人传记的写法有别于他,林语堂有心把自己的偶像推介出国门,作品以英文写就,目标受众是西方读者,后由台湾学者张振玉译为中文,堪属名著名译,读时别有一番趣味。林语堂是了解苏东坡的,旅居海外之时,身边相伴的是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一天天的精神交流,一次次的心灵对话,神交已久,经典传记顺理成章一气呵成。苏东坡旷达、豪迈、洒脱,林语堂的笔调也是轻快的,即便是苏东坡跌至仕途低谷,传记的笔触也不曾灰暗。

苏东坡天赋才气。“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此语为当时杂记记述,由此可见东坡才气地位。苏东坡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称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林语堂也道,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自肺腑的“真纯”,还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东坡创作时自得其乐,其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愉悦和欢乐。

苏东坡处世旷达。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几遭贬谪,饱经忧患拂逆,均以坦荡荡之胸怀处之,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古今中外,与其相似之人可以说再难找到第二个。在贬谪期间,东坡仍开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关心千里荒旱、流离饿殍。在政治上,他从不站队,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不移,所以他一生政坛坎坷不达也就不足诧异了。苏东坡处世“对事不对人”,他会因事发怒,却不会恨人,听闻自己的仕途克星章被贬谪的消息时,他写信对双方的亲戚黄实说:“子厚得雷,为之惊叹弥日。海康地虽远,无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稳。望以此开譬太夫人也。”此种襟怀,正如他对子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苏东坡情深义重。东坡对生命中的四位女性用情至深。初恋系其堂妹,慈孝温文,因二人同姓联姻无望,至晚年流放在外,听闻堂妹逝世,东坡“心如刀割”;流放归来途经堂妹坟茔所在,虽身染重病仍挣扎到坟前致祭,第二天,尚面壁而卧抽搐哭泣。发妻王弗聪明能干,务实际、明利害,有知人之明,东坡事事多听从妻子,可惜王弗二十六岁病逝,妻死后十周年,东坡作词《江城子》悼念,其词凄艳感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妻亡三年多后,东坡续弦王闰之,闰之系王弗堂妹,秉性柔和,遇事顺随,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东坡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闰之死,东坡亲写祭文,十年后,子由将她与东坡合葬。东坡贬谪黄州期间,收朝云为妾,朝云聪明活泼有生气,是东坡的红颜知己,据传,东坡曾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有说“一肚子墨水”,有说“一肚子漂亮诗文”,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呼曰“对!遂大笑。东坡对弟弟子由的深情也非比寻常,在宦海浮沉的顺逆荣枯过程中兄弟手足情深,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因为子由,苏东坡写出了那首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苏东坡幽默达观。东坡一生穷达多变,却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自谓陶潜是其前身,与自然浑融一体,宁静满足。被贬黄州期间,曾于雪堂墙上门上写下“警言”: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后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却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最能体现其达观人生哲学的,应是他贬谪到海南的日记: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蚁抱草叶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蚁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见尔!”小蚁岂知瞬间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与诸友人小饮后记之。

人生的况味,总能在某篇东坡诗文中寻就。传言苏东坡是文曲星转世,每当仰望星空,我都愿意相信星宿也有轮回,譬如东坡爱好陶潜诗,林语堂直言偏爱苏东坡,他们所偏爱的都是他们隔代的知己,是文曲星一次次的转世为人,如今离世经年的大文豪们已化身天幕上的星辰,调皮的注视着一代一代的后人,在他们作品的营养下,走出迷茫,走过彷徨,成就最好的自己。

观《苏东坡》有感 篇7

【摘要】东坡的诗词不能忘怀,他的赋体散文更让**连忘返,他的《前赤壁赋》是巅峰之作。中国文化的源、流,到东坡这儿,呈现出逼近天然的融合之势。

【关键词】苏东坡诗歌作品解读

作家刘小川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来献给苏东坡,与我心有戚戚然。

东坡出生在小康家。27岁开始努力学习的父亲苏洵为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父亲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风格习惯,感染着他;父子三人“南轩”书斋的争辩,提升了他的睿智,眉山特有的语言环境(机智、幽默、充满随意性)熏陶了他;内敛而又貌美的妻妾滋润着他;他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重文化轻军事)使他诞生了一代文学大师,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我对东坡作品的认识也有时间。

年少时读《江城子o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只感到相爱的男女阴阳两地,永无消息,那是从无望到绝望的凄凉,而今再读它,流泪之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离去多年依然有人牵挂,那是何等的幸运、幸福。深深地感受到了东坡乃是一个情圣,他能把恩爱缠绵的时光,回应到梦里缠绕,提纯了普通人的深切感受,彰显了男人柔美的一面。

如果说《江城子o十年生死两茫茫》书写了他的柔美,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壮写了他的阳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追寻他写这首词的背景,是他被贬黄州,借用余秋雨对他的评价“在黄州的十年,使苏轼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东坡虽然政治上不如意,但却迎来了爱情的高潮,爱妾王朝云青春烂漫,古人不便张扬的爱情令东坡激动不已,升华欲望,化为诗文,留给了后世无数的艺术瑰宝,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首推第一,它透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感,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词的韵律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板来伴唱,文如其人,一个多么高大的伟人再现在我们面前,何等的威猛、何等的洒脱。

观《苏东坡》有感 篇8

最近看完苏东坡,感慨颇多,总想写点什么,无奈苦于笔拙,怕写不出东坡光芒的万分之一,愧对大文豪,忍之又忍,终还是没忍住。

纵观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几十年,足迹几乎踏遍全中国,见解深远、政绩卓越,深受老百姓爱戴;留下旷古诗词无数,融会儒、释、道三教精神于一身的他心神空明,仿若雪上飞鸿,独往来于天地之间,令人神驰目眩、心神向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然而,我时常在想,这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让一切英雄往事俱往矣,却涤荡不了那长存千古的情怀,淘不尽那让后世无限景仰膜拜的魂灵之辉。

半个多世纪以前,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黎民百姓的福音,是工程师,是佛教徒,是巨儒政治家,是皇帝的秘书,是一位瑜伽修行者,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一个月下漫步者,一个诗词大家,一个生**开玩笑的幽默的人。但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是的,尽管过了千年,可苏东坡依然是说不尽的,与生俱来的秉性、震古烁今的才华、天人合一的天赋以及当时的历史环境,让苏东坡的一生传奇而斑斓,磨砺而潇洒,沉郁而旷达、积极而自然。

事实上,苏东坡几千年来一直是成千上万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无与伦比的才华。他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散文、赋,前所未见,后所未见。它们涵盖了过去和现在。他的政敌兼诗友王安石都曾说:

“不知再过几百年之后才能再出苏轼这样的人物。”

他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更加是站在人生巅峰上的俯视,字字珠玑,让人爱不释手,成为千古绝唱,万世孤绝。比他的文学才华更吸引人的是他的智慧。对社会、对人生的贡献,由他开始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家孤儿院、第一家公立医院、海南的第一口井、海南的第一位进士,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安抚政策大概也出自于他,杭州西湖边上那蔚为壮观的苏堤……

可是千百年来比文采和智慧更让人为之倾倒的是苏东坡那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潇洒旷达坦荡真诚的复杂性格。在政治上,苏东坡坚持民本实用思想,道不同,即便是好友、强权(王安石)也绝不同流,绝不苟且,即便被贬谪多次,不平则鸣的习性却从未更改,即使是刚刚从“乌台诗”案中捡回一条命的他,刚刚被放出监狱,迎着扑面的春风,他又开始想要“独鹤不必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了。而苏东坡的“不平”只为天下,只为苍生,与对自己的遭际,他从未“不平”过,他几乎热爱一切的性格让他在任何艰苦险恶的环境中都能寻找到化解痛苦的快乐,执着如此,又旷达如此,实在不能不叫天下人惊奇不已,敬佩不已,苏东坡是说不尽的,苏东坡的精神之光照耀着华夏大地,他身上那样以后总大江东去射天狼的气魄,那样一种达人知命心胸开阔的风范,那样一种积极乐观、心系苍生的情怀,“山头斜照却相迎,一蓑烟雨任平生”,天上地下,已成绝响!

该剧让我们感到几乎是真实再现了苏东坡的那个年代,再现了他的宦海沉浮景象,他的独树一帜思想和才华,不容于小人当权者,屡遭排挤,屡遭贬黜,却能够旷达达观、泰然处之、怡然自得,醉心诗词。该剧再现了他好多诗词创作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畅快淋漓,

流传千古的悼念结发之妻王弗的《江城子·记梦》诗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真实演绎、感人至深。

还有一流传千古、思念弟**由的佳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乌台诗”案,苏轼差点送命,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上书宋神宗不要杀苏轼,苏轼弟弟苏辙上书宋神宗要求以自己的所有官职换得哥哥苏轼一命,感动神宗和曹太后,太后病重,神宗要大赦天下,以求祈福,太后只说“你只赦苏轼一人即可”,真为苏轼的人格倾倒。苏轼被贬黄州,在那里,苏轼与民为乐,耕作为生,在黄州苏轼得到了苏东坡这个称号,也是在黄州苏轼做出了了大气磅礴、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世磨空,浪拍影,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麟巾、谈笑间的桅杆和双桨飞回硝烟缭绕,全国的心灵之旅,应该笑我,早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实情实景,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苏东坡晚年被一贬再贬,60多岁的他一路被贬到了海南的儋州,在坏境异常艰苦的海南岛,苏轼教会百姓用牛耕种,开化教民,打下海南的第一口水井,主张安抚少数民族政策,开办学堂教学,使得海南有了第一个进士。它给海南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四年后,朝廷调其北归,这个被万千后人景仰的苏轼最终病倒在北归途中。

苏轼的国学创作成就非然。他精通诗歌、散文、词、书法和绘画。然而,人们不断赞美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惊人成就。苏轼一生对理性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其心智之成熟、感情之丰富、人格之独立、胸怀之广阔,为人知坦荡、真诚、性情之旷达,更是使他得到后人为之倾倒的原因。

历史是残酷的,在苏轼尝尽贬谪之苦时,最终病倒在北归途中—常州,走完他坎坷的一生。同时,历史也是温暖的。它为世界贡献了一个值得仰望但也可以永远仰望的东坡。

后人是不走运的,面对东坡这样的“千年出其一,难出其二”的人才,我们都无缘有幸一见。可同时,后人也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是后人才有幸更加理性,更加自由的品味苏东坡,品味他的豁达坦诚,品味他的至情至性。

陆毅以浓重的书生气、优雅的气质、高超的演技,饰演了一代文坛英雄苏东坡。

喜欢、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