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3-04-14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1500字6篇。

或许"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1

和很多人一样,对于《肖申克的救赎》,我也是先看的电影,后来才看的小说。

相对于小说,电影做了改动和增添。改动的部分很多,比如对汤米的处理,汤米是知道安迪妻子被害真相的人,电影中是被诺顿典狱长无情灭口,死得不明不白,而在原著里则是被诺顿略施小计,以好的监狱条件让汤米沉默并离开肖申克。无疑,电影的情节改动,增强了戏剧张力。增添的部分,电影中安迪把自己锁在广播室中放音乐,这在书中是没有的,虽然身体被禁锢,但精神灵魂却是自由的,音乐在恰当的时刻总能给人莫大的慰藉。

个人认为,电影比小说要更出彩一些。

翻完小说后,才注意到作者是赫赫有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

他,一生最爱是恐怖,以写吸血鬼,盗墓者,善于营造恐怖氛围的畅销书作者,怎么猛的转变方向而写了这样一个不恐怖不血腥的小说呢?

他七岁时,在母亲鼓励下,写出了自己第一个“作品”,获得了母亲的一美元奖励稿费。他自觉,写作给他开启了一扇大门,门开了,焦灼也趁机进来了。

不同的人生阶段里,这种关于写作的焦虑,以着不同的面貌出现。

当别人捧着优良课外读物看得津津有味时,他却喜欢看《开膛手杰克》,越是血腥越是恐怖,他就是越是喜欢看。

他是个异类。你读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动之于心,很自然形诸于笔。所以,在学生时代,有一次,他被叫到校长办公室,老校长训斥他说:“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华,却为什么老爱写这些垃圾东西,白白糟蹋天分呢?”

短短几句话,却成为他以后写字的阴影。大学毕业后,薪水微薄,家有儿女,生活压力很大,日子过得艰苦,但他仍然在写,仍然在投稿,仍然写的是恐怖小说。此时即使脑海中闪现那几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有时候,“垃圾”被录用了,赚点稿费一家人去大吃一顿。

人快到而立之年,他有焦灼,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靠写作为生。

人的命运难说,事后回想,一个小动作,往往决定了一生的走向。他的老婆认定他是潜力股,常鼓励他把时间花在写作上。要不是要不是她从字纸篓里把已经被揉掉的《魔女嘉丽》(Carrie)草稿捡了回来,抖掉烟灰,摊平开来阅读,还贴心地对老公说“这个有搞头,你一定行的”!斯蒂芬·金能否挣脱金锁走蛟龙,平地一声起高楼,只怕还在未定之天呢?不管怎样,《魔女嘉丽》,让斯蒂芬一举成名。

《魔女嘉丽》畅销之后,光平装本版权就卖了四十万美元,他拿到一半的二十万,等于三十一年的教书薪水。斯蒂芬·金时来运转,终于发了!能够无忧无虑、全心全意做他爱做的事,他也更加勤奋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着一本本小说的出版,他名利双收,昔日戏言富贵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然而,他又陷入另一种焦灼。

功成名就,生活的压力减轻后,老校长的话有反复在脑海里萦绕““为何要糟蹋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垃圾?”如影随形,如蛆附骨。

读者喜欢我就写,斯蒂芬·金是这样说的。肯定一个作家的,除了读者的掌声,还有书评家的肯定。然而很不幸总有一些人,且是他认为值得尊敬、应该重视的人,却总是认为他在哗众取宠,一味赚钱;老是批评他所写的东西不入流,赚再多的钱也还是“垃圾”?

一九八六年,他出道十二年,早已家财万贯,名利双收,在美国文坛上,却像个新兴暴发户,只能孤芳自赏。颇有独孤九剑,求败而不能得落寞。美国主流图书机构从来都不拿正眼瞅他,冠盖满京华,偏偏不给他发一张请柬,怎能不让他斯人独憔悴?

他终于愤怒了,决心不写恐怖小说,向“正道”靠拢。此消息一出,金迷一片哗然,坚决反对,抵死不从,出版商也表示很不爽,真真是“扮戏的要散,看戏的不肯散。”最好,还是禁不住白花花银子的诱惑,他又继续写恐怖小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冬秋。

不过,也试着在作品里减少恐怖血腥特异功能,而多些人性分析心理刻画,向严肃小说靠拢。更重要的是,不平则鸣,只要有机会,斯蒂芬·金总不惜口角干戈,也要跟人辩论到底:“大众小说”绝非“垃圾”的代名词,受欢迎未必就不是好文学!

对于通俗文学,斯蒂芬金说,“他们中间某些人的作品,有时或经常充满文学性,且全都是讲故事的好手。而这使我远离了平淡无趣的生活……丰富了我的闲暇时光。这样的创作,在我看来,始终是正直体面,甚至是高贵的。”“只有好小说跟坏小说之分,没有严肃文学跟通俗文学之别。”

哪能一锤定音,妄定优劣呢?

其实,斯蒂芬金用《肖申克的救赎》已经证明了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而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争论,岂能因一人而能平息呢?

在我们这里,以前的武侠小说,目前的网络小说,都是不被严肃文学家们所认同的。不过,金梁古,天下霸唱南派三叔,都够淡定,倒没有那么强烈的非得被严肃文学认同。看来,老美的严肃文学够牛滴,通俗文学都得心向往之。我们这里是和谐社会,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要和谐相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斯蒂芬金用《肖申克的救赎》已经证明了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而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争论,岂能因一人而能平息呢?

在我们这里,以前的武侠小说,目前的网络小说,都是不被严肃文学家们所认同的。不过,金梁古,天下霸唱南派三叔,都够淡定,倒没有那么强烈的非得被严肃文学认同。看来,老美的严肃文学够牛滴,通俗文学都得心向往之。我们这里是和谐社会,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要和谐相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2

以前的我从来都不会看这些老电影,因为觉得会很乏味,但是这个学期选了这门英美影视赏析课后,渐渐的,开始看这些英美的老电影了。相较于现代的这些搞笑电影,以前的老电影更多的是感动观众,教会观众。从《阿甘正传》到《大河恋》到《闻香识女人》到《辛德勒的名单》到《罗马假日》再到《肖申克的救赎》一次次被里面的人物所感动,他们的真诚,他们的勇敢总是在不经意间把人们感动。虽然这堂课将要结束,但是这节课让我对英美的电影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期末作业,我选择了《肖申克的救赎》来讲我看过后的感受。

新一批囚犯入狱时,典狱长和狱警的规章只有两句话:“首先不允许亵渎上帝,其他的自己慢慢体会”,另外一句“把希望交给上帝,把你们的贱命交给我”。镜头由下而上,他们的威严表露无遗,可是在黑暗的近乎压抑的监狱礼堂里面,我感受不到慈悲的上帝,只看两个自称上帝的魔鬼。以后的点滴中,它们的犄角逐渐显露,直到害怕丑闻败露的典狱长指示狱警把汤米杀害还对安迪谎称是因为汤米越狱,直到为了拴住安迪用独囚两个月作为威胁,魔鬼狰狞已经完全显现。他们才是肖申克里最需要拯救的群体,最需要赎罪的群体。《旧约。以赛亚书》中说道:“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而典狱长也曾拿圣经对安迪说“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讽刺,典狱长在最后自杀前可能更加希望这句话改成“败亡之道,亦在其中”!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女人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安迪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于是安迪能够用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假释后瑞德几近崩溃,直到看到安迪留给他的字条,重燃对生活的希望,他获得了救赎。而最重要的,是瑞德实现了对自己心灵的拯救。之前每次申请假释总会说“我已经改过自新了”结果也是被拒绝,而最后一次,他在安迪的影响下反倒看淡了所谓的“改过自新”。他后悔犯罪,但是并非因为受到惩戒而后悔,而是因为当回首自己当年犯下重罪,想回到过去对当时的自己用心劝诫,但此刻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空留下了一个垂老之躯。瑞德这一番话,使自己对于身体自由的渴望升华到了心灵自由的超脱,从认为自己已获得足够惩罚却总不得假释的愤愤然转变到了对自己曾经犯罪的幡然悔悟。他已经接受了几十年的牢狱,身体已经接受了惩戒,而此刻最痛苦的是自己去无力改变曾发生的过去,自己心灵对自己的惩戒,这是一种痛入骨髓的无奈,也是对心灵最大的惩罚。明白到这一层,他也已经完全释然了。看到此刻我总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概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噩运就像龙卷风。也许这次,他只是持久了一点。不要不安,不要消沉。给自己希望。只要希望。还会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3

前几天和朋友闲聊时,让她安利几部好看的电影,她向我推荐了《肖申克的救赎》。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那个晚上,我满脑子反复在思考一个问题:肖申克监狱里的人们为什么要救赎呢?

我反反复复念着这一句话:“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就像安迪和瑞德,哪怕身处监狱的牢笼,也向往监狱之外的自由和希望。

入狱前的安迪,他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书中对他的描写是这样的:“他属于五短身材,长得白白净净,一头棕发,双手小而灵巧,戴了一副金边眼镜,指甲永远剪得整整齐齐”

这样的形象怎么也不会让人想到会与监狱挂钩,他的人生本该是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按时上班的银行家,尽显意气风发,前程似锦。

可惜,最好的而立之年,却迎来了最坏的时刻。

无辜的安迪被命运捉弄,被误认为谋杀妻子和她的情夫而入狱。

他保留着他特有的风度,看似不合群,但是当他走在监狱里,就像在公园里散步一样,身披自由的隐形衣。

入狱后的安迪一开始为了打发时间而雕刻出精致的石子,这种精致的美是如此地让人心动,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才能打造出来。

可惜,在肖申克这种极度缺乏美的地方,却无人欣赏。

他的理财能力逐渐显现出来,帮助狱警们理财,获得所有人的善意对待。

成为图书馆管理员,扩建图书馆,帮助狱友们增长见识。

获得州议院资助图书馆时,安迪放着音乐,音乐之美能够给人以力量,那是一种自由的象征,为此,哪怕他被独囚一个月也无怨言。

01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安迪的光芒太强,肖申克是关不住的。

汤米的出现,谋杀案真相大白,诺顿却谎称各种理由,企图阻断安迪重获自由的道路。

那一刻,我听到了安迪声嘶力竭地嘶吼“那是我的人生……”,哪怕对簿公堂也没见他这般不淡定。后来,我才明白,安迪觉醒了,与其被人摆布,倒不如起来反抗。

安迪曾经在粪坑中挣扎着前进,但是,他出污泥而不染,他能清清白白地从另外一端爬出来,然后奔向蔚蓝的太平洋。

当安迪从污水管爬出,对天仰天一啸的那一刻,纵然命运欺他,辱他,他仍然勇敢面对,心怀希望,我知道,他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02

很多人,因为在肖申克的墙里生活太久了,他们再也无法适应墙外的生活。而布鲁克是其中之一。

布鲁克深受体制化的毒害,在肖申克消耗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重获自由,但一旦离开了曾经熟悉的地方,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无法适应监狱外的环境。

此刻,他的身体是自由的,但他的灵魂早已被击溃。

因为没有心怀希望,所以绝望。

他以自杀的方式与这世界告别,虽然不算体面,但总算是他的救赎。

03

瑞德,在监狱里待久了,懂得明哲保身,不相信希望,不相信善意,甚至认为在监狱里讲善意是会慢慢下地狱的,虽渴求自由,但逐渐麻木,他看透事物的本质,却不敢去反抗,在安迪的影响下,逐渐走向自由的彼岸。

也许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得不磨平棱角,学会明哲保身,才能更好在社会上生存。但是不论何时都饱有一颗向往自由和希望的初心,这才是对自我救赎最好的馈赠。

获得假释后,开始会不适应牢笼外的环境,但是为了安迪的请求,一步步突破自我的束缚,最终也亲眼看到了像梦一样蔚蓝的大海,他心中向往自由的朝圣之地。

04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是:安迪和瑞德靠在墙头,安迪说他出去后,想去太平洋上的一个小镇,买一艘破船,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我想去那度过余生。

我知道,纵然命运欺他,辱他,他仍然对未来抱有热情,心怀希望。

他脸上的泰若自然的神情,让人觉得他很快就能出狱,那是一种渴求自由,充满希望。

他们看似是独立的个体,但却以自己的方式救赎,无论是追求希望与自由也好,还是解脱这世界的也罢。

05

电影的结尾处,瑞德赶去与安迪汇合,他们相遇在海边,在茫茫海中拥抱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真正的解脱与救赎,他们渴求自由的冲动。

其实,电影里的肖申克监狱就像一个社会群体。

敢于心怀希望,追求自由的安迪,看清事情本质不敢跨步的瑞德,跳不出体制化的布鲁克……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有我们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在救赎,换得希望与安宁。

敬往事一杯酒,致敬那些敢于突破无形的枷锁,心怀希望的人们。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4

这部小说不长,结局却有些让我震惊,不由感叹希望的力量。故事的主人公安迪,发现了其妻子与高尔夫球教练有私情,与妻子大吵之后没几天,妻子和教练在一起时都被枪杀,警方介入后各种证据证明安迪是杀手。其实,安迪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凶手是一个偷盗杀人惯犯。

安迪被判无期徒刑,本来是一个出色的银行家,现在却被冤枉入狱。然而安迪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心思缜密,头脑清楚。在狱中,与变态组织“姐妹花”顽强抵抗,最终摆脱了他们的侵犯;帮助监狱长犯罪,得到监狱长的有待,可以自己一个人住单间;经营监狱的图书馆,取得别人的信任,大家都认为安迪是个好人。其实,没有人知道,安迪在单间里,每天晚上用小小的雕刻石头的小刀,挖墙壁,当然,他用大的明星海报遮挡了墙上的洞。终于花了27年的时间,把洞挖穿了,成功的顺着下水道逃出了监狱。

安迪这种为希望不惜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努力值得我们的敬佩。安迪渴望自由,虽然他在外面有钱,有新身份,但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出去不一定有,而且有可能被发现,这样连现在的待遇都没有了。但如果安迪不去努力,不去尝试,他永远失去了自由。而安迪努力了,他成功了。

信念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心中有希望,并且能够承担风险和损失,努力朝着目标去奋斗,不是一定会成功,但会一定不后悔。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一个希望,怀着坚定的信念走下去,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5

曾经看过电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赎》,第二次再看文字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感受依旧!“20年”、“自由”对只有几十年生命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始终认为,能够触及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才会感动我!毫无疑问,《肖申克的救赎》感动了我。

像我身边的同学看过这部小说的一样,一开始认为安迪肯定监狱悲苦的渡过一生?可是看到最后,结局虽不是法律范围以内的,却是我们所有观众心中所想的那种结果。我们会跨越法律的界限,为这个真正善良的,真正懂爱的人感到高兴!这部小说中,有三个方面是是我感受特别深的!

其一是狱友情。虽然每个关在狱中的人并不都是犯罪的人,比如安迪,尽管他们曾经违反法规,触犯法律,被判入狱,但是他们并不是毫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在这里,他们也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也有真挚的友谊!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犯人朋友们赢得了冰啤酒、图书馆以及与尊严、自由更为想靠的生活。他和另一个犯人瑞德的感情也是让我们感动的,在他成功逃出后以及瑞德在入狱四十年之后他们这对在狱中的好友再次拥抱在一起,在狱中的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彼此。相反,那些在生活、身份顶端的典狱长们,他们只有自私、狭隘,只是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利把自己的一切罪行掩盖了而已。

其二是安迪追逐自由、永不放弃的精神。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忽然被判入狱,而且是无期徒刑,而且是被冤枉的,这看似谁也无法承受的打击他却在坚持二十年之后狠狠的给了那些真正触犯法律的人,那些伪君子以惩罚。他利用一把在瑞德看来要凿600年才可能凿出出路的小铁锤,他却只用了20年,便开辟了自己通往自己的道路。他是一个智慧与勇气并有的人!有些人如果习惯一种生活模式,便不会去做改变。安迪在狱中生活了二十年,习惯了每天的的作息,每天的该做的事。或许我们会认为他会屈服,老老实实的在监狱中渡过他的余下生活,可是这二十年来,他每天坚持开凿墙壁,他要出去的的恒心,决心可见不一般。二十年的牢狱生活,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这种狱中生活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安迪获得了自由,获得了成功,这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争取来的自由,当他呼吸到自由那口新鲜的空气时,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第三点就是感叹每种体制社会的不公平。一个清清白白,没犯过罪的人却要被冤枉入狱,我想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可是谁能帮你证明,你是无辜的?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始终有自己的缺陷。可是有些人却是这种体制下的牺牲品。呐喊、冤屈能有什么用?谁能真正替你伸张正义?自私的典狱长,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竟设计杀了知道知情人,人性啊,在欲望、金钱、权利面前一露无疑。二十年不长,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足以让一个本来对社会可能有无限贡献的人成了阶下囚。人性的可怕,社会的不公平,只是多让一个人对这个社会更加绝望。

《肖申克的救赎》让我再次了解到,社会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6

肖申克是一所监狱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所监狱的故事。对我们而言,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种生活,它把生活肢解的那么残酷,却又诠释的那么美善。对生活而言,《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说是一段经历,一个忠告,抑或一则寓言。而希望体制化的救赎则是这则寓言的关键词。

监狱是怎样一种环境,影片在最开始就给了我们残酷的诠释,没有权利,没有自由,甚至连吃饭排泄都成为了一种命令下的服从。就像是典狱长冷笑着说出的那一句话: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所有囚犯在这里都不过是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影片还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绝望:混乱不堪的喧闹,肮脏的言语,消毒粉灼烧的皮肤,黑暗中冰冷的牢房,永远干不完的累活与永远糟糕的饭菜,三姐妹对安迪穷追不舍的骚扰……在这里,时间像把利刃,割碎了每个人的梦。就像是瑞德说的那样,希望在是很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人疯狂,它在这毫无用处。

然而安迪的出现却改变了监狱的一些事情,他让囚犯们看到了上命中本不该消失的东西。像啤酒,音乐和书籍,这些都是普通自由人的消遣,在这里却构成了肖申克监狱中最美妙的三个时刻。囚犯们懒散的在屋顶上喝着安迪几乎用生命换来的啤酒,享受着温暖的午后阳光,而安迪只是坐在角落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是的,他只是想感受一下自由,哪怕一刻也好。我们还听到了莫扎特的名曲“费加罗的婚礼”回荡在肖申克监狱上空,数百名囚犯和狱警都伫立在广场上,望着音乐飘来的方向,似乎忘记了人世间还有如此美妙的声音。还有安迪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建成了新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让每个人都可以像自由人一样在图书馆汲取高墙外自由的空气。安迪对瑞德说,不要忘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美好的事物永远也不会消失。人类在经历了如此苦难与沉沦之后,依然能够生存下来,只因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肖申克里的生活平淡如一潭死水,同样一个世界却被一座高墙分割成了两种秩序。相同的是,围墙两边的人都被不同的体制规范着。影片中,瑞德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这些围墙很有趣,开始你恨它,接着你适应它,日子久了你开始依赖它,那便是被体制化了。我们依然记得那个和蔼可亲的图书管理员老布鲁克斯,他在监狱里生活了五十多个年头,垂暮之年却被放逐出体制之外。老布在监狱里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者,而在体制之外,却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老头。对于新生活无所适从的老布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一种体制中去。人类需要一把生存的标尺,社会同样需要一种游戏规则,而这就是体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体制会让大多数人感到安全、稳定。而我们人生的轨迹也恰是如此:上幼儿园是为上小学做准备,上小学是为上中学打基础,而上中学则是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不上大学,你能干什么呢?考大学似乎成了人生中理所应当并且顺理成章的事情,而遵循于体制化的大学生则越来越多的社会所抛弃,这便是体制化的极端表现。肖申克监狱不过是一个狭小的囚禁,而外面的世界也不过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枷锁而已。如何能保持住我们内心最纯真的需求,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体制的奴隶,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正如茨威格在遗言中透露的人生真谛:精神自由才是人生最大的自由。被体制束缚的我们要做肉体与精神的纯粹自由人。

在充满屈辱肖申克监狱中,荧幕上的利塔海华丝所寄予的是高墙之外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安迪把她的海报贴在了牢舍的墙上,而这种欣赏并未仅仅停留在海华丝靓丽的表面。真正的逃跑者永远在路上并且永不绝望,凭借着海报的遮掩,安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用一把不到八英寸的手锤挖通了一条自由之路。这是一个属于英雄的奇迹,就连从不相信希望的瑞德也不得不承认: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散发出自由的光辉。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匍匐于五百码长的污水管道,逃出了肖申克的高墙,获得了新生。在安迪的意识中,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而安迪选择了生存,在我们面前的路很多,如何选择则是由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强者自救,胜者渡人。安迪不仅救出了自己,更救出了许多被体制化抹掉希望的人们,譬如瑞德。

影片最后的场景我们一定会为之震撼,阳光明媚的下午两个老朋友微笑着拥抱抱在一起,而这个场景却险些被导演剪掉。看来真正的经典的影片不是艺术,而是生活。而生活中的人们,是你,也是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