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高分作文 > 导航

「必备」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汇总

发表时间:2023-02-06

民风民俗的作文。

作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比很大,通过写作文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和概括的能力。一篇好作文是非常吸引人心的,你有了解过作文的写作方法吗?读书笔记吧编辑现在向你推荐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篇1】

新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夸姣糊口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当然,过新春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这里过新春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由于我们的习惯不同。

大年节,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这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整理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新春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不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固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赏识,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快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由于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团聚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圆,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成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白叟孝敬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白叟们兴奋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常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新春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后来人们知道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新春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由于在这天可以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新春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敬,大家其乐融融,一起看着新春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起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披发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假如你家的烟花放完了,没关系,你还可以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快乐的分享,心里真痛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走走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暖和。

这就是我们过的新春,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贵重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快乐是幸福!新春,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篇2】

我家在遂昌大柘大坟山,这是个锦绣的村庄,住的都是山哈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山哈村。

我们山哈人有许许多多传统风俗,如三十夜摇毛竹、三月三歌会,玄月九对山歌。四月八吃乌饭、抢“馒头”,以及婚嫁时抢狗洞包,讨新娘饼。捉“蛤蟆”等等。我最喜欢畲族人嫁女儿时的捉“蛤蟆”了。

堂姐出嫁的前一天晚上,酒席没披发,我和小伙伴们就吵着嚷着:“我要捉‘蛤蟆’,我要捉‘蛤蟆’!”酒席好不收留易结束了,我们就在大人的指点下,迫不及待地在厅堂中心摆上两张长凳和两脸盆热水,边唱着山歌,边把来自男方的伐柯人、客郎请过来。我指着脸盆里的热水说:“伐柯人大官,客郎官,洗洗脸儿擦擦嘴,扑通扑通‘蛤蟆’跳下水。”伐柯人、客郎应声道:“脸儿洗洗嘴擦擦,扑通扑通‘蛤蟆’会下水。”说完,伐柯人和客郎捞起毛巾,洗了脸,掠过手后把毛巾盖在脸盆上,再从口袋里摸失事先预备好的硬币扔进脸盆里。听到“当当”的硬币落水声后,我就高兴奋兴地把脸盆端走了。看见我有“蛤蟆”捉了,边上的小伙伴也赶紧把预备好的脸盆端了上去。真幸运,第一轮我就捉了两个“蛤蟆”,我赶快换好了水,再捉一轮“蛤蟆”。

捉“蛤蟆”是我们畲族人嫁女儿时,为了增添喜庆气氛进行的一种热闹而有趣的游戏。可是“蛤蟆”也不是那么好捉的,捉了几回后,伐柯人、客郎就会以天色冷、溪水凉、天色干旱。“蛤蟆”少等种种理由来推托。这时候就要比耐心、比机灵了。我们会变着花腔,使出一些绝招,好比在伐柯人和客郎脸上抹泥巴、抹上锅烟灰,把伐柯人和客郎的脸上弄得灰不溜丢的。经不起我们的软磨硬泡,伐柯人和客郎只得拿起毛巾把大花脸擦干净,然后让大“蛤蟆”跳入水中。到了最后,他们干脆会让一大把“蛤蟆”同时跳入水中,热闹而有趣的游戏也结束了。

这一晚,为了多赚喜钱,我来往返回不停地端水,宴客郎洗脸和摸“蛤蟆”,赚到了二十多元喜钱呢!

你说,我们畲乡这捉“蛤蟆”的风俗开心吗?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篇3】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春节的习俗。要知道,过年必不可少的是放鞭炮,但近几年却划定城区不能燃放烟花爆竹。想过过瘾,这里可不能知足你的设法主意。我只得干忍着,到拜年期,手攥毛票,在老家把这一瘾头给消了。

不知道是在啥时候。似乎是在初八那天吧。原来老广场对面的泊车场,现在被改装成了年货销展会。展销会更是城里许多老年人的选择,出来的人更是赞不绝口,说那个什么东西实惠啊等等。

腊八这天,粥味也浓浓。许许多多从庙里赶来的老和尚,照例尾月初八来老广场施粥。年味徐徐浓了起来。

到了尾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原来带些灰尘,掉了色了的春联也焕然一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上了红,红灯笼什么的。大街上早就忙开了。放上了新春的交响曲,大街上的人显著比原来增加了几倍,小贩们重新排上了摊位,街边什么都有,伴着升天的蒸气,扑鼻而来的是茶叶蛋,炸豆腐的气息。

我们小孩盼盼盼,终于盼来了大年节,这一天原本热闹的大街忽然冷清起来,人们把热闹转移到了家中。在这天下战书一两点的时候,桌子椅子都已经摆好了,小菜也已经上了,只见厨房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食材,一场厨房交响曲也就开始了。不一会大盘小罐堆满了桌子。‘吃年夜饭咯’奶奶一声招呼,全家就围着桌子其乐融融的坐下开吃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要属那条鱼,新鲜的特别厚味。

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守岁,12点钟的钟声一敲,我们就已经从农历狗年跨到了猪年。

好了,春节年味的梗概差不多就到这儿了,咋样,特别吧!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篇4】

大家好,欢迎来到德昂族。我是这儿的导游,大家先在这儿休息,听我来先容吧!

我们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民居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哦。瞧,你们感触感染到古代的韵味了吗?我们还有自己的语言,假如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来找我哦!

前几天我们刚过了泼水节。固然你们没有机会与我们一起过泼水节,不外,听了我讲之后,你们一定也能感触感染到泼水节的气氛哦!

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赤着脚边舞蹈边向周围的人泼水。我们这儿的姑娘舞蹈可棒了!“来,过来,给大家瞧瞧吧!”“来啦!”你们瞧,多美呀!泼水舞蹈应该是世人皆知的。我们的泼水节最具特色的是——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很特别吧!我们的泼水节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爱好的人待会儿来问我哦!

我们大家都信仰小乘佛教。假如你们四处走走,是很收留易见到小和尚的。假如你们在1950年前来到德昂族,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有见杀不吃、听见不吃的习惯。故名思意,就是见到禽畜被杀的场面,听到被杀时的惨叫,是不会吃的,非常仁慈!

每逢节日,我们就要相互宴请成俗,不管酒席宴上菜肴多少,必定要有一碗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我们不怕辣哦!吃的时候还要蘸辣椒水吃,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不怕辣的游客朋友们,也来品尝一下吧!保准你会流连忘返。

至于我们的食俗,游览时再给你们逐一讲解吧!很不错哟!

再给大家讲讲我们的祭龙习俗吧!祭龙十分富有情趣,仔细听吧!祭龙一般选在春季,这时就要杀猪杀鸡了,祭司画好纸龙,我们大家一起叩拜,然后一起喝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有他人劝阻,直到比方斗得精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报歉。呵呵,怎样?

不错吧!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逛逛吧,但愿喜欢我们哦!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篇5】

“大家快来快来!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大家知道吗?我国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而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满族的衣饰!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披发居满族。大家了解了吗?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快看快看!这是满族妇女穿的鞋子,她们的鞋子上绣着漂亮花朵和饰品,鞋底中心有10公分高的鞋跟,满族妇女穿戴这种鞋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显得十分高贵。女子喜欢穿长的旗装,这可是满族妇女传统衣饰呢!跟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装逐渐休止出产,而女旗装则不中断演化,逐渐变成了紧身又合体的曲线型旗装和流线型旗装。”

“那大家自由流动,到处看看吧,要听我先容的就跟我一起去逛!满族衣饰呀,色彩大多是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等色也是其衣饰的常用色。白色在满族衣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由于,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利如意,所以,在满族衣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镶白色的花边。满族妇女心灵手巧,十分擅长刺绣,她们在衣领、鞋面、钱包、枕头等物品上绣满了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利图案。固然满族的衣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中断的演变着,在服装款式上,衣饰彩与衣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

“大家可以慢慢地观看,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我会为大家解答的!”

“请问,旗袍是怎么来的呢?”一位年青漂亮的女游客问。

“好!我为大家解说一下。到了明朝之后,从南边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匹做的。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衣饰杂乱无章,泛起“上下同服”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天子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有些还用了绸缎制作。经由精益求精,一般样式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开展八旗轨制以后,满族人均在旗,故他们所穿的袍服便称为“旗袍”了,大家明白了吗?”

“哦!原来是这样啊!原来旗袍也有这样的历史啊!这次旅游真是太有意义了!”那个年青漂亮的女游客说。

“恩!好了好了!各位游客们!快集合起来!”我大声地喊着。

“满族衣饰锦绣优雅、具有特色,是十分值得我们赞赏的!好了!今天的旅行结束了!大家先回酒店休息吧!明天我再带领大家参观其他富有名族特色的东西!好了大家赶紧回去吧!明天见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