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11-01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通用8篇。

阅读“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或许能够为您解决一些疑问,通过观影欣赏优秀作品,将心得感悟沉淀下来,欣赏时,我们的内心都会充满感动。 观后感,是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观后感代表着欣赏作品后的感悟,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1】

最大的特点之一在构思。十二个时辰里拉扯出的一篇68万字长文,是对想象力的挑战,十分难得。

另一个特点,自然是马亲王陛下的盛唐。作为一个唐朝通,把故事铺展开在这张历史时空的美丽大网上再醉人不过,比起其他架空写作的古代故事高级很多。单为马亲王考据的大量文献资料,就要为马亲王好好鼓掌。

只是,抛开以上两点,从小说带给我的感受本身而言,略有失望。十二个时辰,一座城池,万人身家性命,本该紧凑刺激,却不知为何在节奏感上并没有让我跟着情节提着一口气。笔触没有古风的精致有韵,也并不是武侠般的`豪气潇洒,很多时候倒是十分白话甚至搞笑之笔,难免有些平庸了。情节设置上,没有太多悬疑惊喜,后期的内鬼,铺垫了半天“竟然是他”,结果谜题揭晓的时候是一个前期并无着墨的小角色,实在难以让我产生恍然大悟的惊喜感叹。人物刻画上也有些逊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和大部分网络小说中的女人一般,那倾国倾城的传奇被削弱成一个十分单薄甚至令人有些看低的花瓶角色。张小敬更是一路开挂,每次都觉得要不行了,都能吊起一口气继续打、继续想出好点子。有时候看文会心疼主人公,会感到他的痛、无奈、悲凉,可是这部看着心里毫无波澜,好像他有钢铁侠一般的隐形盔甲,有“一定会活到最后”的心理保护伞。想了想没什么很喜欢的人物,倒是赵参军让我印象深刻,但凡涉及胖参军的时候都幽默十足。

二四小时的故事,十多个小时的长安穿越之旅,自此落幕!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2】

viviana薇薇健谈

作者布局巧妙,写作灵活,以时间和地点为线索。共有24章。一章只写半个小时,各章就像倒数时间一样。地点-一百零八坊。一百零八坊星罗棋布的长安城,恰似一张棋盘,(任何情节线索都紧扣这两个,最终就像罗盘,从该点出发,最终转回起点。

)**首先,吸引我的是修补我的知识盲点。

远古望楼,我一开始的理解是就是你做几个手势,然后往下传到更远地方,最终望楼的人翻译成句交给统领者,字面理解是这样,从形式上想是不是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有些娱乐节目,就是中间的人戴个耳套,第一个人知道意思,用手势表达,然后一个一个往下传,最终那个说出最后理解的意思。但读完这本书,我知道里面还有很多知识点。

长安望楼的传文分成两种:一种是定式,比如三急一缓代表"增援即至",五急二援代表"原地待命",等等;另外一种则是韵式,以开元二十年之后孙愐所修《唐韵》为底,以卷、韵、字依次编列,如二十六六,即卷二第十六韵第六字,一查《唐韵》便知是"天"字。定式最快,但内容受限,韵式便可以传送稍微复杂一点的事;如果更复杂的东西,就得派人飞骑传书。

理解了这个对于后来张小敬在长安城中游走在曲折便能很好理解了。

李泌整长安城最有权势之人,但坐势靖安司却有力使不上,对于"蚍蜉"的渗入焦头烂额之际也只能求助死囚犯张小敬。从一开始求他帮助的不信任,到最后全长安城最有权势的死囚犯,授予他"假过节"时有一段文字描写,如果排成电视剧肯定更加直观刺激,全望楼以张小敬为中心,有规律的交流,传递信息。一方李泌被抓,下了通缉令,全城捉拿张小敬,两套安保系统,同时运转。

虽然当时的目的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但没有李碧伟的信任,就不会有最后的逆转。

看这**仿佛身临其境。中间有一个带离张小敬离开监狱,越狱的一部分更加刺激。崔器也是一个脑子灵活的人,当他第一时间看到装扮的张逃离监狱,大声喊"重犯逃脱"时,万万没有想到,张小敬出其不意的一句"旅贲军劫狱",不得不让人大叫三声"好!

好!好!!!!"

张小敬对于整个朝廷的怨恨和从中曲折怨缘-------第八团浴血奋战的张大头;悍杀县尉、被打入死牢的不良帅;被右骁卫捉拿的奸细;被全城通缉的死囚犯;向长安讨个公道的一个老兵。他的头上有那么多沉重的脚镣,所以不管是李弼、姚俊能还是檀棋。很难假手从一开始就对他产生信任。

但我对张小敬和姚汝的亲密对话印象深刻。张小敬在长安当乐九年不良帅,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寻常百姓,每天听到拷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对富贵们来说,这些人微不足道,但对他来说,这才是鲜活的长安城,只有在他们的周围,他才感到自己还活着。这也是他始终秉承对于百姓生命的珍惜,一直奋斗到最后的动力。

所以他必须抛开所有个人恩怨,只因全长安百姓的身家性命,必须豁出性命奋战这十二个时辰。我对于张小敬是很崇敬的,也感叹作者对于人物抽丝剥茧的描绘。不枉费我废寝忘食5天阅读。

全书最后画龙点睛,出其不意啊。贺知章在全长安布下的三枚棋子,突厥狼卫,蚍蜉,靖安大殿内的内鬼,布局之巧妙,环环相扣。利益、实利、忠诚、孝顺,这就是最终全书的几个中心辞藻,但写得很内敛,不突兀,但发人深省。

2019年最值得推荐的**。

写于2019年6月28日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3】

此书画面感极强,场面恢宏,上帝视角频现,对后面的影视剧还是稍有期待,不过千万选好演员……

本书选材立意恰到好处,书中对长安城景、对唐人的生活细节用心勾勒,描述的比较详尽准确,亲王确实下了功夫。

对照长安城平面图看本书十分过瘾,想起了去年在大唐西市看到的长安沙盘,当时怎么没仔细研究研究。

另外,亲王使了些小手段,一是将现代元素嵌入书中,如跑窟、离丧铃等等,读及此处,会心一笑;二是复活了教科书中的古人、故事,如贺知章、岑参、卖炭翁等

说些缺点。

亲王专注于增添故事的离奇效果,逻辑性却越来越欠打磨。受限故事仅发生于12个时辰之内,过多的转折使人对故事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也逐渐产生了疲劳。

另外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着墨不够,想当然居多。

总体来说,给四星,也不少了……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4】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是根据《长安十二时辰》原著改编的,《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天宝三载正月十四这一天早上巳时到次日上元节巳时这十二个时辰发生的一件关乎大唐帝国存亡的事情,主角的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的五尊阎罗张小敬。

这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服、化、道都十分精美而用心,大部分符合历史事实。从建筑、摆件、人物的装束、铠甲、携带的器物都有出处,其形象与盛唐时期历史记载、壁画、绘画的形象一致,从主角到路人小女孩大都是长安城的流行装扮,令人眼前一亮,感叹其用心。一开始的长安气象,很好地展现出唐都长安的日常生活,给人以真实可触的感觉。

有一些名字的改动,如第一秒就出现的天宝改为天保(北齐年号),李泌改为李必,贺知章改成了何执正,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太子李亨改成了李玙(李亨的曾用名),杨太真改成了严太真,岑参改成了程参,王忠嗣改成了王宗汜,高力士改成了郭利仕,许合子改称许鹤子,开元都称为旧历,似乎是为了规避史实。但是我想如果使用原名令人们能够让人们将其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相信会有更多的感触。

剧中一些细节处理得很好,如每集开头的日晷指针阴影指向的时刻正是本集的时间,第一集是巳时,第二集是午时,颜色也略有不同,如此来看则二十世纪电视剧刚好演完,最后一集再总结一下。李必的道士装,发簪为前后向,而不是一般人的左右向。又,其中第一集开始就存在的对自然光线的运用,更能凸显靖安司内的环境,也实在地告诉观众这是实景拍摄。

再说人物形象,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基本符合我读原著时对人物的理解,自大、狂傲而认真,心中有天下而轻朝廷,而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也非常深入人心。

正如网上有人提到的,这部电视剧确实有电影的质感,建议大家闲暇时间可以看一下。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5】

古代的长安城,王公贵族的马车络绎不绝,大街小巷都是欢声笑语,长安城的夜景更是璀璨无比。

《长安十二时辰》正是以繁华的长安城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以张小敬为首的长安青年肩负着拯救黎明百姓的重担,找出破坏长安城的背后黑手,彻底粉碎他们的阴谋诡计,保护了长安城,也解救了天下苍生。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剧中的男一号张小敬也红遍了朋友圈,他的饰演者正是雷佳音。

张小敬深深的迷恋长安,这种喜欢就像是一位男子钟情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一样,欢悦和美好的感觉都发自内心。

张小敬身负血案,但他本性善良,有一颗慈悲心,讲义气,作为江湖儿女,他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英雄。

在长安城危难时刻,他选择戴罪立功,扛起拯救全城百姓的重任,多次置自己于危险中,但他没有退缩,一直往前冲,前面的荆棘和危险全然不顾。

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圈粉无数。他用精湛的演技告诉观众,张小敬是如何炼成的,他在张小敬身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张小敬这个人物变得饱满,立体起来,甚至让他变成长安城里情商最高的人物。

张小敬这个角色也让雷佳音的演技进步不少,彻底的还原原著中精彩的人物,这对一个好的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雷佳音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我的前半生》中的陈俊生。雷佳音演活了陈俊生这个角色,于是,他就有了个前夫哥的标签。

陈俊生是一个纠结男,他面对罗子君的盘问很是厌倦。直到红颜知己出现后,他瞬间就抛子离妻,与红颜知己双宿双飞。

围城里的纠结,生活的迷茫,甚至到最后对罗子君的愧疚,很多内心戏雷佳音都诠释的很成功。

《和平饭店》中,雷佳音饰演的王大顶,一腔热血,经常置自己危险中,他与鬼子斗智斗勇;《老男孩》中,他饰演的老男孩史非,单身多金,事业有成,还乐观幽默。

《黄金大劫案》中,雷佳音一人分饰四角,小混混,怂人,情圣和大英雄。无论哪一个身份,雷佳音切换自如。

坏起来,让人恨得牙痒痒,善良起来,又是让人尊重的大师哥。总之,雷佳音能演得了反派,也能演正人君子。

《超时空同居》中,他饰演的陆鸣,有宏图之志,但现实是残酷的,他没地方去施展自己的野心。

他生活在1999年,干着一份房地产的工作,但是缺乏一笔投资。直到遇到谷小焦,他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重新定义了生活。

回顾雷佳音的演艺之路,他是个幸运儿。他老早辍学,但是赶上了艺校招生,他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接着又演了很多都市为题材的影视剧,比如《杜拉拉升职记》、《宝贝》、《断奶》、《我爱男保姆》等。

尤其,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塑造了陈俊生一角后,演技得到突破式发展。《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一角也很圈粉。

生活中的雷佳音,是个稳重的男子。83年的他,老早进入家庭,与妻子翟煦飞十分恩爱。

雷佳音很勤奋,也很低调,算是娱乐圈那种肯努力又肯吃苦的艺人吧。

他的演技浑然天成,一点也不做作。他始终给人的感觉是,一点也不帅,但他阳光,自信,幽默,这几项加起来,他就成为了闪闪发光的人。

作为演员,必须要打磨演技,揣摩角色,才能给观众带来好作品。只要演出人物自身的气质,算是演活了人物本身,这点雷佳音做到了。文/音衣九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6】

开篇惊艳,人物形象丰满,初始节奏酣畅,盛世之城的长安,细节质感,似乎就在眼前中间反转较多,波折刻意,兴致大减,但对细节的描写仍然可圈可点,特别是对建筑地形和长安生活的描述,简直一幅生动有趣的画卷。

结局感觉仓促,很多伏笔并未揭晓,张小敬的个人形象和内心坚守,从清晰可见到模糊不清,最后变成不可思议,看很多人的评论说主角最后选择救皇帝与为救百人可杀一人的人设选择不符,我不赞同,因为那一刻皇帝和百姓是一体,盛唐皇帝暴毙随之而来的天下大乱,最遭殃的一定是张小敬心心念念的百姓,这一点,张小敬很清楚,所以选择显而易见。

我认为的矛盾之处,是对闻染的态度,作者解释是第八团最后的血脉,但闻染比之过命交情的萧规又当如何呢?杀小乙杀李泌杀萧规的大义与对待闻染的感性,这种矛盾让我始终觉得张小敬无法深刻。

小说本就架空历史,已是自我放飞偏要强行入正史收尾,也是我不能理解的。一部长篇,无论结局剑走偏峰还是峰回路转,基本的逻辑不该牺牲,结局大boss的归属勉强算是悬疑,但铺垫却不能合缝,为转而转的情节过多是很影响阅读体验的。好小说不应该是一次性消费品,但这本小说我再次打开的可能性不大。给四星,冲亲王的文学功底和历史底蕴。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7】

这本书将近63万字的**如题目一样讲的是唐朝长安城中十二个时辰,也就是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作者马伯庸一时兴起想要为一个孤独的英雄写一个故事,为此花费数年,不仅劳形于案牍,亦奔波于西安。书中提供的古长安地图是作者希望向您展示一个原始开元唐朝的重要标志。

作者做到了,每天63万字,里面充满了各种非常复杂自然的细节。阅读这本书,就像在进入了那张地图,扑面而来的是上元节热闹喧嚣的俗世气息。由于这本书归类可算悬疑探险,所以我对剧情的任何透露都可能降低因这篇读后感而去阅读这部**的人的阅读快感——而我认为阅读快感乃是阅读**第一要紧的事,所以这篇读后感可能会因为避免提及主要剧情而和**内容有些风水牛马不相及。

而源于《老友记》中“it sucks, you're gonna love it.”的题目可能已经和这个取材于一千四百年前的故事产生了一些违和感。然而这就是我读完**后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句话。

the world sucks all the time, and so do we love it.

开元盛世中万国来朝的长安城中有多少光照不进的阴暗角落。传之于世的可考的恐怕实在不多。然而看看现如今的北京的棚户区,深圳的三和,我们有理由相信可能破败距离繁华可能从来不会特别遥远,在一城之中,表面愈光鲜亮丽,相比之下,其背后的阴暗可能就愈触目惊心。

我们起先谈论这些仿佛阴暗就是光鲜的跗骨之蛆,挥之不去令人厌恶却又无奈,然后我们慢慢可能意识到这其实是如影随形。没有什么东西运作的时候不会产生自身无法消解的...bug...

而越是表面光鲜亮丽,就越是需要能够快速的将这些bug排出体外,而越是庞然大物,这样的bug就越会随着体量增加。那么堆放聚集这些bug的地方一定不会远离大体量的繁华,bug聚集起来的规模也必不会小,而又因为林子越大,鸟的种类越多,最难以想象的繁华背后也一定是最难以想象的bug。这不是“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的那种“agreeable melancholy”,身为bug,生活在bug之中,游戏规则可能完全不同。

同样的事情可能在更大尺度上也同样成立,对一个国家而言,繁华与破败似乎也是一个互相促进而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地铁**女童案”中的涉案人员是河南滑县人,根据**中女童的反应、被爆出的养父的**空间和当地妇联的回应上来看,这事或许在当地早已***常甚至并非孤例。滑县离我成长的另一个河南城市安阳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在我们家楼下的滑县有一家卖老庙牛肉和烤鸡的小吃店。我离开家的时候,偶尔会带点东西在路上为牺牲牙齿而战。然而烧鸡和牛肉吃得再多,我恐怕都无以得知,可能就在这家店老板老家的邻居街坊之间,对于这样的事情就会见怪不怪熟视无睹。

社会是连续不断的,这并不奇怪。我可能通过三个人认识这个家庭。外表看上去很撕裂的两极,竟然一定是联结在一起的。那么,一定有一些人,在繁荣与衰败之间行走,他们熟悉双方的游戏规则,充当双方物质和信息交流的使者和**。

书中的主人公张小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走在繁华与破败之间,感受着两极的排斥与需要。乍一看,这样的人一定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这样的人的行为模式似乎总能完全逆转。在繁华中他显得乖张暴戾,如奸似恶;在破败中他又忽然一身正气,浩然坦荡。

这些人似乎天然不受两边待见,却又是两边不得不借用到的力量。处在这样位置的人,或许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但是就如所有能够长期媚上欺下的钻营者需要时刻以自己的利益作为最重要的行动依据一样,这些中间人也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条最重要的行动决策依据,而正是这同一条依据造成了不同场景下的人格表现的撕裂。我认为这条依据是“日常”。

无论是光鲜亮丽的表面,还是照不进光的后台,所有的人离不开一日三餐,都害怕自己的生活被剧烈的改变,都有自己珍视不容被侵犯的内心领域...这些发生在每个人每一天生活中被我们***常的林林总总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日常。在繁华中,威胁到别人日常的可能通常都是一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管东管西的人,因此对付他们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日常会因自己威胁到别人日常的不当的举动而受到威胁,所以需要乖张暴戾不通情理;在破败中,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需要惩强扶弱与恶者对刚,所以正气凛然,好让夹缝中人人都有喘气的空间。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篇8】

很棒的一本小说。半年前就已收录书库,一直未读。直到最近电视剧开播,又有人推荐,才把它翻了出来。这一翻,便立刻被紧张紧凑的剧情所吸引,如痴如醉地读了起来。

马亲王在书中描述了一个宏大的长安城,那里的一景一木对我们来说既能看到熟悉的影子,也能找到新奇的元素,从丝丝毫毫的细节上着墨,将我们代入到了那个盛世大唐之中。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也都塑造地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每个人的性格通过文字都跃然于我们眼前,十分佩服马亲王人物塑造地能力。

一个个名字,都是史料中响当当的角色。马亲王通过对史书中只言片语的抽丝剥茧,大开脑洞,通过对一天内发生的事情的描写,编排出了这么一场好莱坞式古代反恐大戏,并把史书记载的前后事件、人物相串联,需要极深的文史功底和想象力。

张小敬这个角色,虽然主角光环开的有些大,但其人物塑造的成功自不必说。此外,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角色,当属元载这个故事中的小人物,历史中的大人物。投机取巧、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真小人,能够将一连串事情合理运用,无论事情如何发展,都可以对同一件事情找到不同的合理说辞,将事情结果引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历史上成为了大唐王朝权势熏天的一代宰相。性格决定命运,也正是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盛极一时之后的衰败。有时不禁思考,政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揣摩上意、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欺上瞒下的人往往能够得到高升重用,而如张小敬这种一心为民的人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进一步想,这也是人性所致。人本身都是趋利避害的,只是趋的利不同。有的人重财,有的人重名,有的人重情,有的人重义。但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利”字。一个人的利和大多数人的利相匹配,就是一个好人;一个人的利和大多数人的利相违背,就是恶人。而在官场上、在社会上,人们的利并不能直接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那么,你怎么去说服别人、影响别人,让别人觉得你是有利于他的,那么你就是有价值的的,就是好人,即使你做的是坏事—如元载之流;而如果你做的事情,即使本质上是有利于他人,却不能被他人看到,也会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是坏人—如张小敬之辈。

所以,不得不得出一个悲哀的观点:在官场上、在社会上,最吃得开的、最被认为是好人的,往往不是那个真正最能给他人带来利益的,而是那个最会表现、最能让别人认为自己能为他们带来利益的。

然而,无论事实如何,我们都还是要尽量做一个好人,让自己追求的利和他人的利相一致,让自己活的心安理得、坦坦荡荡。认准一条正确的路,勇往直前,九死无悔。哪怕是一件应该去做的错误的事,也要坚守本心,放手去做。同时,也要做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准备。毕竟,路都是自己选的,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