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芳华》观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4-03-08

《芳华》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

您一定在考虑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经常写观后感,训练思维力,与“《芳华》观后感范文”相关的问题是本文的重要议题,请您将本页添加到收藏夹中更便捷地浏览网站!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1

想要急切看这部片子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俩娃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腾不出太多的时间去影院看电影,憋坏了;二是之前看过太多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段子,凡是不是喜剧的电影,实话讲,我个人的偏好上没有太喜欢的,所以,我想看看前段时间“暂停上映”的这部《芳华》是炒作还是部良心片。

文工团的生活显然我是没有经历过的,身边也没有人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只是,在其他的一些小说或话题中偶有听说。所以,我不知道这样大背景的一步片子是否能给我带来很强的代入感。故事的经过我不一一赘述,只想就着剧中的人物来说说我自己的观后感。

一开始,何小萍“自己就像一个笑话一样”的开始了自己的文工团的生活。片子没有啰里啰嗦的背景介绍,也没有虚头巴脑玄幻式的让观众去悟,几个同舍女孩对何小萍的各种看不起让人心里起恨,可恶的高高在上的“高干zi女”把圈层划分的很明确,同是一个宿舍的姐妹,除了穗子,你感受不到接纳和包容。相反,那个时候已经存在了“鄙视链”,而何小萍就是这个鄙视链的最低端。她隐忍着,因为她有一个有“身份”的爸爸,而这个爸爸从六岁已经离开他了,何小萍想念她的父亲,又因为爸爸的“特殊身份”而选择在被别人恶语消费时候保持了沉默。在我的价值观里,我不能够接受对别人撒谎,而当林丁丁质问何小萍是不是穿了她的军装去拍张时,当何小萍说出“没有”的那一刻,我接受了她的撒谎,也替她开始揪心起来,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样更糟的结果等着她。

剧中另外一个主角,刘峰,别人跟他贴的有标签——“活雷锋”。一样的,刘峰也被消费着,只是别人消费的不是他的痛,而是他的“活雷锋”的名号。影片进行到这里,我的心里有点痛,也有点恨,这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因为,在我的眼中,刘峰配得上所有这些荣誉,他是个骨子里的好人、善良的人、不求回报的“活雷锋”式的人物。而别人呢,经常在戏谑着他头上顶着的“活雷锋”的招牌,关键,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群体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不一样吗,你的善意和礼貌,你的群体性的规则意识,这些道德的基础性的东西,不也经常被人嘲笑和嫌弃吗?你开车想礼让行人能够优雅的过去,后面车上不耐烦的喇叭声立马响个没完;你想按规则办事,让整体或者社会更有秩序,马上会有人说你迂腐。痛,痛的是关乎道德的悲凉;恨,恨的是聪明的无耻者的自我感觉良好。

在那样一个年代,爱不像现在这样说的那么随便,它会藏得很深,深的可能错过。刘峰心里就藏着林丁丁的爱,只是,他没有错过表白,然而这个没有错过的表白却是个荒唐的错误。林丁丁说刘峰耍流氓,尽管穗子在回忆中说过后来她理解了林丁丁,理解了她对“偶像”幻灭的失落、恶心。但是,我没有理解,我的理解就像何小萍后来让穗子转告林丁丁的那样,她根本配不上刘峰的爱。因为这件事,刘峰被审查,审查官和陪审员的嘴脸可能被恶意刻画,但是刘峰的反抗看的我痛快淋漓,是的,他们才是流氓!他们不懂真爱!他们在拿真爱耍流氓!

因为此事,刘峰和何小萍的人生开始第一次重大的改变。刘峰因为林丁丁事件被调出文工团前往“伐木连”。临走收拾行李,他要扔掉所有关于“荣誉”的那些东西,不再留恋,也许,他根本不曾留恋。影片中没有情绪化的表达,很平静,但这平静的背后是失望,是幻灭,是心凉。看到这里,我也感觉悲凉,我担心这个善良人会开始选择不善。当然,刘峰没有这样选择,他选择了平静的接受和离开,营队门口,送别的背景音乐响起,让人唏嘘。

也因此事,因为刘峰这样的离开,何小萍彻底心凉。她怎么能够理解,这样一个善良的人,这个无非表达出真爱的人,怎们能够被抛弃。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对自己前途的放弃,她的心里在激烈的反抗着这个群体。高原上的A角机会,不管如何,也许来自于政委的激励,也许来自于她对战友们的热情所感染,她终于完美的演绎了这个A角。作为时常作为备胎使用的何小萍,尽管圆满的完成了临时到来的表演机会,但是,她要面对的也是离开,只是,她的离开应该也是一种解脱。

刘峰再次出现,已经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当他决定带伤独自留下来看护兄弟们的尸体时,那段旁白的猜测不知道是否准确,但是却异常讽刺。是的,他如果死在了战场上,也许才会被人记住,才会像英雄一样被人记住,甚至,还可能被写进一首歌里,填好了词,被曾经伤害过他的文工团的一名女主唱来不断演唱。这段旁白臆测的是刘峰个人的想法,而我们感受到的确实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暗喻或讽刺。的确,你不觉得吗,很多真正的英雄们,更值得全国人民给与关注和致敬的人,却连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娱乐人物而霸屏。英雄,大多战死沙场,他们保家卫国,舍小家而保了大家,但是,他们会被迅速的忘记。

何小萍在战地医院表现出色成为英模,可是她却荒谬的疯了。也许,像影片中说的那样,他被这场战争的残酷冲击着,也许她长久以来被人看低,突然被评为“英模”反差太大而受刺激,疯掉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她被评为英雄模范的那一刻,她想到了刘峰,她想到了刘峰的离开,她想到了让自己心都凉了的人和地方。

时代的变迁,影响着这个时代里的每一个人,影响着刘峰、何小萍还有她的战友们。

只是,影片直到最后,用现实的价值来评判,刘峰和何小萍活的很难。就像何小萍在墓地问刘峰日子过的好不好那样,刘峰说:和躺在这里的.战友相比,我敢说过的不好吗?我在猜测,他对这个变迁的时代有怨气吗?不可以有吗?那个曾经直接亵渎了他的真爱,说他耍流氓的林丁丁,早早的、务实的追随一个华侨而去,你能说她过的不好吗?或者,她算过的好吗?那个北京的高干女儿郝淑雯最终和西南军区高干zi弟陈灿“门当户对”的结婚了,可是,他们真的算是过的好吗?是的,他们的生意做得很好,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呢,好吗?也许,他们真的觉得很好!他们是“识时务”的人,是走在时代浪尖上的人,他们自然应该被人认为过的好。

最后,刘峰和何小萍走在了一起,没有一纸证书,一对善良的人生活在了一起,过着平和而安静的日子,像影片中说的那样,“他们话虽不多,却显得非常温和“。画面虽好,但是,影片看到这里又添几分悲凉。刘峰当年全能,何小萍练功刻苦,他们这对善良的人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应该被时代忘记,甚至被抛弃。

《芳华》结束,剧中人芳华已逝。

我,也时常追忆曾经那么年轻的自己和那段青春岁月,偶尔也感慨时光荏苒,已到中年。谁的芳华都很美好,谁的芳华都会逝去。我也身处这十年风云变幻的时代,自己也被这个时代裹挟着、改变着,当然我也自己选择着。在这个时代,一样不断上演着相同或相似的故事,一样有荒诞、丑陋、无耻的人和事。如果你有能量改变更多,那就去做一个小太阳,温暖照亮别人。我也许影响不了太多人,但是,我会让自己做个善良的人、温和的人、有羞耻心的人,我会尝试着尽自己的能力去给别人温暖而不是伤害,让心内常驻芳华,心里有芳华,刻刻是芳华。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时光”,看了《芳华》后,我的心情很长时间不能平静。我感慨岁月的易逝,感慨青春年少的短暂性,另外,我来男主刘峰觉得痛惜。

《芳华》叙述的一个产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小故事,针对大家国家而言,这一段时间具备着独特的实际意义。小故事产生的地址是在军队的文工团,文工团呢?那时候是以文艺演出的方法,慰问在一线军队打仗的军大家等,减轻她们的工作压力,给与她们精神实质上的适用,为她们为国家作出的奉献表示感激。或许她们是去慰问这些人,可是她们将会并不可以真实的感受这些人的努力。在这个文工团里,我看到的是一些利己主义者,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自身的念头,她们并不了解她们所在的时期是个独特的时期,国家,社会发展都会转变着,另外,人也在渐渐地的转变着。这一切转变来的是那麼的悄然无声,要是没有机敏的判断力,我们都是发觉不上时期的发展时尚潮流。在这类转型下,大家无力阻拦,无力更改,由于这一切要我觉得来到大家的渺小,我们的无奈,大家的茫然,因此在张无形中的大网下,很多人挑选了改变现状,保护好自己。

影片的男主刘峰,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有着大无畏精神,尊崇雷锋的人。在文工团这一团体里边呢,他也是被大伙儿认可为活雷锋。但有时,我认为刘峰的作法太过度不求回报了,他积极地为文工团里边的每一个人服务项目,不求回报,无怨无悔。无论何时,大伙儿碰到啥事,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他,而他呢?也一直不顾一切的协助她们。每一次在用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叫打饭的人再多给一个水饺,刘峰则是不为人知的专挑着饺子皮吃。他为大伙儿所做的一切,都被任何人觉得是应当的。在当代人的眼里,一些人将会会觉得这刘峰也太傻,太蠢了吧。但他那样做,或许是跟他的亲身经历,跟他发展的自然环境,跟他的精神信仰相关吧!

那么的好的一个人,他却沒有获得老天爷的垂青。他为文工团里每一个人无私奉献了自身,可是在自身被污蔑下放时,除开何小萍,沒有一个人来送他。在这个情况下,我来他觉得很可悲。他被下放进了农村基层,当上前线的兵士,在打仗的情况下,他一样毫不犹豫的无私奉献自身的生命。战事完毕后,他变成英雄人物,但少了一支手臂。回家后,他讨过媳妇却又看不上他跟他人跑了,最终下岗变成小贩。

影片的女一号——何小萍,在这部影片里她是一个自始至终不被尊重的人,但她确生作文套路多是最能鉴别善解人意,也最能爱惜善解人意的人。因此刘峰的善解人意也仅有她能了解。民族舞蹈基本功非常好的她,自小就很孤苦,认为赶到了文工团,她就可以展现自身,获得开心。想象很幸福,现实很残酷,在文工团她便是他们的段子。在刘峰下放后,她对这一团体失去自信心,也伴随着刘峰赶到了前线。前线的一切,都让她令人震惊,另外,更让她明白生命的珍贵。战事完毕后,她也变成英雄人物,但她却精神失常了。在文工团最后一次表演的情况下,她听到了了解的歌曲,记忆力一瞬间在脑海中里被唤起,她跑出去独自一人在月夜下翩翩起舞,那时候的她是多么的的美!影片的结果,刘峰和何小萍亲身经历诸多以后,最终她们在烈士的墓碑那边再次相遇,小萍对刘峰表述自身的情意,几经辗转最后两个人在一起了。

《芳华》勾勒了文工团里一群恰逢芳华的青春少年,在这个填满理想化和热情的文工团,她们经历了发展中的感情出芽和填满变化的人生命运。在这个大时代的情况下,她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截然不同!但我觉得小萍和刘峰最终在她们之中虽并并不是最富有,最有权利的,但她们应该是最安详,最知足常乐的!

在这个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大家每个人都满怀对将来的幸福期待。希望大家能珍惜当下,把握住岁月,让自身绽开出最美的光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3

看完《芳华》,想写个读后感,仅此献给我们正在绽放的芳华。先说刘峰,外号雷又峰。正如他的外号一样,活雷锋,生活处处为他人着想,脏活累活抢着干,军队的干部,全军学习的榜样。无时无刻不在为他人,为集体奉献着自己。在外人看起来光彩夺目的他,其实内心也是自卑的,我想正是因为他的自卑,善良,导致后来“触摸事件”的结局。

林丁丁,文工团主唱,梦想嫁个首长的儿子,或者富二代,且要有能力。我想这也是后来她被嫌弃的因吧!小曼,一个从小被嫌弃,被牺牲,渴望爱的孩子,自从父亲自杀后,一直都在唾弃中长大,外号“拖油瓶”,继父家中多余的人,怀揣着摆脱家的梦想来到文工团,以为再不会受到,然而却又成为大家唾弃的对象,直到刘峰的离去,使她彻底对周围的人寒心。小说中刘峰对林丁丁的追求林丁丁对生活的向往小曼对刘峰的心动交织在故事的发展中……

直到触摸事件之后刘峰在__的勇敢小曼对文工团的放弃及在__的拼命两位对生活丧失希望,向死而生的人再次的相遇,想死的遭遇使他们更能理解对方,我想结婚与否也就无所谓,重要的是互相同情的两个人能够扶持,回忆起自己已逝去的芳华里,对方都曾是自己心中的安慰,是生命中的一抹亮点,使痛苦的遭遇回忆起来不再伤人。第一人称的萧穗子与郝淑雯在文工团的明争暗斗,后来两人的相遇也是一笑泯恩仇,置身当时仇深似海,放在当前一笑而过,这是她们曾经绽放过的芳华,不过分后悔当初,也不纠结当下。

我想再有回到从前的话,刘峰依然会选择接受触摸事件,郝淑雯依然会暧昧萧穗子男友,小曼依然会向死而生……结尾刘峰的死去,并不代表芳华已经结束,毕竟我们的芳华正在以我们的姿态绽放着,无论结局如何。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4

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回到了初中的那个年代。那天好像考试,我却忘记了自己班的教室在几楼。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那个集体。同学没变,还是那样,叛逆的稚气犹存,老师依然风采依旧。教室后面的板报还是老样子,那熟悉的刚劲有力的笔迹,是我少女时懵懂的初恋的痕迹。教室外的走廊的一角,物理老师家门口的蜂窝炉还在燃烧,那把烧水的铁壶竟然没坏,还在呲呲的冒着热气…

《芳华》里那群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的文工团的军人们,在领队的口令下翩翩起舞,让我想起了上学时的我们。那个年代,军绿色是最时髦的颜色,马尾辫是标志性发型,如果谁能有一身军绿色的军装,再斜背一个军绿色书包,大家都会羡慕不已。

文工团解散的时候,领队抱着政委大哭,说“为什么要解散我们文工团?为什么?”我已经是泪流满面。

上学的时候,我们觉的学校生活枯燥无味,我们叛逆,我们挑战各种规则,就盼望着早点离开学校,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去拥抱社会,盼着再也不写这该死的作业,然而,真离开时,我们有太多不舍,哭得一塌糊涂。

老师说“你们是老师从教以来带的第一个班,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彼此,因为初中三年的感情是最真挚,最纯洁的。”我们都哭了,老班也哽咽起来,回过身,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

刘峰是全军的学雷锋标兵,谁有困难他都无私相助,难得一次进修机会也让了出去,以至于食堂的猪跑了,都喊他去抓,他的身上被打上了"雷锋"的标签,他的付出成为理所当然。

他爱林丁丁,仅仅是抱了一下,就被称为耍流氓,身败名裂,并被开除去了战场。

当他离开时,那些习惯享受他的付出的人竟然没有一个送他,来送他只有那个受尽欺凌的何小萍。我不得不感慨人性的冷血,社会的丑陋。

何小萍因为家庭的原因,孤独自卑,来到部队,为了拍一张穿军装照,寄给爸爸,偷偷拿了林丁丁的军装,从此被大家耻笑和侮辱。本以为可以改写一切,但是,现实却让她心灰意冷。

“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这句话深深的感动了我。何小萍和刘峰可以说是同病相怜,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善良的人。何小萍在楼下大声的说:“刘峰,明天你走的时候,我去送你。”这是对不公的蔑视,这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战场上,刘峰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对于一个视荣誉为生命的人,也许只有死才能得以解脱,才能洗去所蒙受的不白之冤。

野战医院的血腥场面令人不寒而栗,医务人员不仅身心受到摧残,精神上也是饱受折磨。何小萍的精神失常,表现了战争的残酷。那些越战凯旋归来的人们,内心深处有一块柔软,那块柔软不可触摸,那种失去战友,亲眼目睹残酷血腥的场面,是他们永远都不愿触碰的痛。

多年以后,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命运,或经商,或出国,或有了不错的工作,而刘峰,拖着残缺的身体,以打工度日。当他受到城管的讹诈,无力抗争的时候,我感叹到命运的不公平,社会的不公平。

何小萍对刘峰说:“你走的那天我去找你,我想说几句话,这几句话我含在嘴里十几年了,我想让你抱抱我。”

当初的一个拥抱毁灭了一个人的一生,而今天这句拥抱却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痛苦。当两个人依偎在一起时,他们脸上没有抱怨,只有知足。

人生真的就是一场梦,就像何小萍在草地上自我陶醉的翩翩起舞,那么美,那么让人陶醉,她的身上没有那些尔虞我诈,只有自我,只有那个年代才能散发出的独特的芳华。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5

12月22号,在汉莎航空各种理由的延误中,我读完了严歌苓的小说《芳华》。

说起来,严歌苓的小说近几年我都不怎么读了。可能是年纪渐长,经历了几场真正的生离死别,于是就很吃不消特别悲情的文艺作品。记得读过她的最后一本小说是《小姨多鹤》,基本上是一手书一手纸巾读下来的,眼睛哭肿了不止一次。之后有一阵子,一想到这书的一些情节还是会忍不住悲从中来。不得不说,作者的笔力实在是上佳的。所以当看到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影《芳华》原作是严歌苓的时候,我毫不犹豫买了电子版的书但是并没有打算立刻看。随着电影的上映,朋友圈里越来越多褒贬不一的评论弄得我心痒难耐,于是终于决定翻出小说来自己看完再做评价。

这本小说用一种平淡的,娓娓道来的语调,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中,道尽了人性的复杂,世态的炎凉。仔细想想,小说里面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但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着些上不得台面的阴暗小心思。一旦遇到合适的,冠冕堂皇的环境,这些小心思便能将集体中的大多数人迅速串联起来,从而造成对某些人不可逆转的恶劣后果。而受害者们,可能他们都不知道该怪罪谁!这样看似冤无头,债无主的事件中,每个做了恶的人其实心里是有数的。一个正常的,有良知的人,其实是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即使被大环境所迫,不得不跟着一起做点坏事,他在之后的人生里还是会愧疚,且很可能愧疚一生的。不作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貌似也不难,但有时候坚持是需要立刻付出代价的。可是坚持不住的,可能之后付出的代价更高昂。

小说中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悖论。文中主人公刘峰是个天生的好人。基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可是一个人如果太好了大家就会觉得他不真实,像一个假人。几乎所有人都在意识或是潜意识里认为他一定是伪装了自己,希望他出点什么事情。不然一个像你我,甚至不如你我的人怎么可能做到像神一样!于是当所谓的‘触摸’事件发生之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放下了一颗心,说:看吧,看吧,还不就是个龌龊的普通人,装什么装!而这样一个人的跌落神坛注定是会直落地狱的。因为人间是给凡人留的,留给他们仰望圣人,唾弃恶人。

文中写到那个英雄事迹被极度夸大的姑娘。在她发疯之前有一句话深深震撼了我。文中写到:“(她有点不明白,自己)明明活着,怎么就进入了这种永垂不朽的状态!”这个意思细思极恐。那一分钟我有一念闪过:雷锋同志如果没有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去世,不知道还会不会永垂不朽......

男主人公刘峰是结过婚,有个女儿的。他许多年四处流浪,辛苦赚钱寄回老家把她养大,但在刘峰的追悼会上,他女儿刘倩的冷漠看得人心酸。这个被她父亲辛苦养大的姑娘对父亲的感情是疏远还带着不理解和鄙夷的。可是看到这里,我还是之前那个非常无力的感觉,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我不知道该埋怨谁!

就在这种缓慢流淌的无力感,纠结感以及忧伤感中,我看到了书的结尾。不期然地,最后几段真正触动到了我的内心,终于是流下了眼泪。也难怪有人说,这世上最能赚人眼泪的就是悲情的故事。而严歌苓这本书如此地不催泪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看完小说之后,我的整体感觉是非常正面的。一个篇幅不长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激烈的感情冲突,甚至小说的写作手法都有一点报告文学的影子,可是里面那许多隐藏在表面文字之后的,没有书写出来的,深沉很多的感情和反思却一直牵引着我把书一口气看完了,还蛮过瘾的。严歌苓再一次用她的故事证明了她就是一个好作家。

在小说开篇不久,我看到一个情节,当时就决定了,不要去看电影。小说中写到文工团的练功房,说姑娘们穿着灯笼裤在练功。作为在70年代末已经很能记得一些事情的人,我记忆中,那时候就算是大夏天,校园里,公园里,很多职业的,业余的热爱各种运动的男男女女都穿着那种飘飘动的,棉绸的.,蓝色,黑色的灯笼裤。一来通风透气,二来,吸汗。而文工团里,常年在地板上挥汗如雨的人就更要防止汗水流到地板上吧?不然一打滑,不得摔伤?而想到冯导的电影海报上那一条条白花花的大腿,就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信服。所以,电影不看也罢。

不过,小说还是好看的。非常推荐!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6

《芳华》读后感600字:

小说《芳华》是我看了电影后,从同事那里借来读的。坦率地说,我不常读小说,因为我一直认为这类书都是些闲书,消磨时光用的。或者也可以说,读这类书纯属浪费时间。之所以找来读一读,是因为看了电影——大导演冯小刚的电影,好奇心驱使我想要知道,电影原著是什么样子?与电影有哪些不一样?

说实话,书刚拿到手里,我都不确定是否一定能看完,以至于让它在办公桌的抽屉里静静地躺了半个月。直到前几天,突然想起来,快该还了,只好拿回来家,或躺在床上,或斜靠在沙发上,开始慢慢品读。谁知越往后读,越觉得好看,越想读,甚至于最后那六、七十页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完后仍意犹未尽。

说说电影《芳华》与小说《芳华》的不同吧。电影把那个时代拍得很唯美,比如:文工团里挥汗如雨的排练,插科打诨的日常,还有最后感动电影院的临别之情,一首送战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甚至男女主人公的相貌都比小说里写的美得多。

看了电影的人都会得出几乎一样的结论——好人没好报。男主人公刘峰,一个有热情、乐于助人的大好人,好青年。

他长期免费为无父无母双腿残疾的男孩儿挑水,给快要结婚的战友坐沙发,在团里主动做修修补补的工作,连炊事班养的猪跑了,都找刘峰去捉。人们已经习惯在困难的时候“找刘峰”,打趣地叫他“雷又锋”。这么好的人,最后结局竟如此悲惨:受处分后的刘峰被下放到连队,参加越南自卫反击战,执行任务时,被敌人伏击而失去了右臂。转业后穷困潦倒,做个小生意吧,还被城管没收了赖以维持生计的三轮车。妻子嫌弃他跟别人跑了……电影演的他真够惨的。但是这还不够惨,小说里的他更惨——他死了,得癌症死的。无儿无女无家庭的三无人员又得了癌症,想想该有多惨!幸好死时还有何小萍(原著里叫何小曼)在身边陪伴。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7

此外,在原作中还解释了刘峰被选为标兵之前的旅程。他所做的好人好事并非人们所在乎的,那只是一个普通的热心人罢了。但在荧幕上,刘峰和雷锋握手归来的场面被渲染的异常热烈,从一开始就给刘峰打上了光辉人物的基调,而忽视了他土生土长,甚至有些土气的人物背景,原著中提到的人们开始一一和刘峰握手,是不知哪个二百五带的头。

导演改变了原意,也许是为了调和电影中的赞扬和批评。把原著看完,可能会对刘峰的人物形象了解的更加圆满一些,也就能接受他最后的没落和所谓的知足了吧,我总觉得,他和何小萍的知足有些牵强,有些无奈和不尽人意,甚至有一丝苦楚。可能处在我这样的年纪,还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目前流行的佛系青年一说吧,不忍看到纯真人物境遇的凄凉。

总之,还是看到了冯导惊鸿一瞥的赤诚之心,时间和荧幕毕竟都有所局限,谁也不能把一个时代囊括其中,一步美好的作品总是和遗憾同时产生,它也基本普罗大众的让观众的心随之荡漾和幻灭。从《夜宴》到《1942》、《老炮儿》到现在热映的《芳华》,我看到了一个有理想和像我们的老师所说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当他到达一定的高度,他所做的不仅仅是贡献,而是在推动文化、国民精神走向的一鼎大拿了。

回到黄轩,目前这个小家伙的初心和热烈一直没有脱离他,他也在用心演绎每一个人物,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把他当主角的,有深度的编剧出现,让我看到更有深度的,更有层次和多面性的人物。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8

看完早已经泪流满面,不知道是自己泪点太低还是作者太会描写,还是那个时代本身就很容易让人动容。

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有错吗?可能有,但其中有些关于人性的错,在我们这个年代仍然有。

刘峰做了一辈子好人,在死后也仅仅留下了“好人”的一个称号。他这一生中,触摸过很多女人,但唯有两次,使他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改变。“触摸”丁丁,后来被派到伐木连,被众多人批判,踩踏,“终于被抓住小辫子了,终于你我都是凡人了”,他们在批判刘峰的时候,可能是内心的释放吧。触摸小曼,仅仅是刘峰愿意和小曼一起跳舞,就让这个什么都没有,连被爱都没有的女孩深深地记住了,全世界都放佛抛弃了她,只有好人刘峰愿意。

至于最后,丁丁于刘峰,可能是一辈子的记忆,会抹去,也会淡淡出现,不知他到底是因为亏欠小曼还是一生只爱了丁丁,所以最后和小曼是以“朋友”相待。一个人的肉体可以爱很多人,但心大概就那么一个吧。从刘峰对丁丁的爱来看,不得不说世上没有不会表达的人,他可能不会用言语表达,但他一定会用行动。如果什么都没有,谁信呢?

在文章快结尾的时候,郝淑雯讲述了对穗子的背叛,就好像远在他乡的陌生人早已飞黄腾达,而你听后无动于衷,但是身边的一个小学同学,可能房车名利都有,哪怕只是比你成功了一些,你的内心都会激起千层浪花吧。

每个人都是凡人,但每个人又不想不愿意甘做凡人,所以丁丁不喜欢平凡的刘峰,她想要寻找更“好”更“耀眼”的人。

最后,架势当时托举小曼的人是“张峰”他也一样平凡,但他不是时时刻刻都是好人,小曼还会爱上他吗?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9

血染的《芳华》

很有幸在酒后还可以“清楚”的**这部影片,看之前认为是一部无聊的爱情战争片,直到今天**之后我发现我错了,原来芳华这部影片是描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部队文工团生活的影片。 光洁的脖颈,明亮的白衬衣,绿色的军装,清脆的笑声,红纱巾下偷听邓丽君的歌,白布后少女奔跑着看望受伤的人…导演冯小刚用纯熟的镜头语言,讲述着那个年代的青春往事,热血激情。文工团的生活让我想起每个人的青春,同样灿烂的阳光,同样美丽的女孩。

但这一切在文工团里都被放大了。它就像一座象牙塔,但时间的光影强烈地投射在塔中的年轻人身上。

《芳华》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那个年代文工团可以说是部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同样是部队风采的所在。一群真正值得芳华的年轻人,正经历着爱情的萌芽和人生命运的改变。因为他是最耀眼的宠物,他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用汗水交换身体的每一个动作。

但是,人终究是人,谁都脱离不了世俗。回到影片,何小萍,一开始就是以被抛弃者的形象出现,母亲和继父不喜欢她,弟弟妹妹欺负她,亲身父亲在六岁那年后她再也没有见到过,何小萍以为来部队,她就会摆脱那个糟糕的现实,可是一切都是事与愿违,当看到何小萍偷穿室友军装去照相时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我想既然喜欢那我大可以大大方方的去借来去拍,可被我遗忘的是她为了什么去照这个军装照的,大概最可怕的莫过于忘记自己做一件事情的初衷吧,再到被舍友排斥,没人愿意与她跳舞,嫌弃她身上有嗖味,当时也只有活雷锋刘峰对她好所以当刘峰被发配到伐木连的那天她一人去送刘峰,她心里鄙视文工团的所作所为,所以当自己可以演a角的机会时,她选择了装病放弃,后来“意外“的离开了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

再到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这个活雷锋他任劳任怨,风险大于索取,刘峰脏活累活抢着干,炊事班的猪跑了,也来叫他去找,吃饺子时看到没人吃的饺子皮时二话不说会把好的饺子让给别人自己吃剩下的饺子皮,当自己的战友结婚买不起沙发时刘峰用自己精湛的手艺为他打了一对沙发,就是这样一个极度无私的人,却因为抗洪抢险被砸伤了腰,当上级领导给予名额让他去军事院校进修,却又把这个名额让给了他人,最后在自己亲手打的沙发上抱了自己心爱的女孩林丁丁时却被林丁丁诬陷为流氓被发配到边境,带领骑兵连护送物资时遭遇袭击为了将自己战友的尸体全部拉回去而不惜自己右胳膊动脉中弹大量流血,最后不得不截肢,好事就该他做,他就该做好事,早就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这样的一位被大家称之为“雷锋”的同时也被大家遗忘了刘峰也是人,也是一个可以有七情六欲的人。

影片中强烈的时代感让我的泪腺瞬间崩溃。当我看到16岁的时兵被**完全摧毁时,我说不要让我的老母亲来。当我让我的三个姐姐轮流去墓地看他时,我再也控制不住了

影片最后两个人在战场的表现被评为战斗英雄,何小萍因受到刺激进了精神医院,医生说,大白菜放在室外不会坏,移进温暖的室内,就坏了,当时的我还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来在文工团即将解散时的最后一场演出时才明白,何小平将一般的青春年华都留给了文工团,它比喻一个人的精神常年冰冷刺骨无爱,已经成为了习惯,突然一下子成为了英雄变成楷模,世人称赞,反而崩了,而刘峰背对何小平将流出的眼泪擦干,再转过脸来,握着她的手和他说话,大概这就是何小平一直所期望的吧,却在自己精神奔溃的时候实现了。

刘峰右胳膊截肢,再社会的变迁中他成为了一个踏车送书为生的打工者,因种种原因被城管讹钱没收了以此为生计的自行车,回看他的人生,明明可以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全部被他放弃了,面对冷漠,无情,从来都是忍受。

镜头中,刘峰和何小平依偎在一起回一起自己的芳华。虽然他们认识对方最好的人,但他们还没有结婚,所以他们一起度过了一生,

综上所述,从一开始营造的愉悦氛围,间接跳到美后的悲苦。有多美好就有多悲情,伏笔可谓埋的悄无声息,突如其来的反差如同心掉在地上被踩上千脚前后反差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二更科技首席内容王立群和剧中的,刘峰,何小平年龄差不多,他说,这一代人经历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历史转型时期,其生命质感十分丰厚,与电影背景同时代的人感同身受,而对于后辈,那些未曾亲历的场景,那些青春荷尔蒙膨胀却又压抑克制的心理,都因为其所具备的情感开骨意义而充满了神秘的魅力。

影片结束后,我仿佛与刘峰何小平,肖惠子他们相识已久,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2018/1/13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10

本来没有打算去看冯小刚的这部电影,好几次从电影院出来,那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的感觉让我决定以后,不再看国内那些所谓大导演的电影。

昨晚无意中看了一篇严歌苓的介绍,这部电影是由她的原著改编而成,而且有好多电影都是出自她的作品,比如《金陵十三钗》、《归来》、《天浴》、《一个女人的史诗》、《少女小渔》,电视剧《幸福来敲门》也是由她的原著《继母》而改编。好奇于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女人啊,心中不免泛起了倾慕之情,便决定去看看。

当《芳华》电影结束,灯光打开,我却还沉浸在其中,不愿离去,但想着在外等着的亲人,我站了起来,环顾四周,前后好多人都还坐着,盯着屏幕,或许片尾的歌声也是值得回味吧。

主人公刘峰与何小萍命运的崎岖坎坷,没有向现实低头,让我由衷佩服。一个把“好人”做到了家,另一个坚持做自己,历经欺凌、磨难、诬陷后,能够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面对,最后,两个人不求名份的相濡以沫,这种情感,无法用语言形容,只是真的很扎心,有几个片断,让我抽泣不止,当意识到自己泪点低而特意控制一下时,却也感觉到了周围不止一人的哽咽声,这部片子的确值得看一看。

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场景是,何小萍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给她的父亲写信。入耳的一字一句让我难受的不能自已。她所受到欺凌时缄默的表情,真是揪心的痛。她的孝心、她的坚韧、她的忍耐让我之动容。

第二个扎心的片断是,当他拖着伤残的身体,一手拎着水果,慢慢进入病房看到精神失常的何小萍时,默默的牵着她的手坐在凳子子后,把头扭向一侧,哭了。印象中这是看到他唯一一次流泪。

还有几次,鼻子酸酸的,泪水轻轻的滑落,那是感动,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无论曾经得到过多少荣耀,无论曾经在战争中受过多大的伤害,也无论你曾经为这个和平年代付出过多少,终究也抵不过现实中的背景和关系……

刘峰拖着残缺的身体一个月300元,却被现在所称呼的城管讹诈1000块钱,多么残酷的现实。

在墓地,何小萍问他,这些年过的好不好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那要看跟谁比,与长眠与地下的战友比,我能说不好吗?”

结尾的画面定格,让我思绪万千。因为爱,两个伤痕累累的灵魂相依为命,彼此成了唯一的依靠。

这应该算冯导除了《集结号》外又一力作,那一种悲凉演绎的透彻心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