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3-12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精选。

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好的影视作品也渐渐多了起来,看电影是情节和思维互动的过程。这时我们可以把新想法记录在观后感上,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再次感悟原作,现在你是否对写作品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为此,读书笔记吧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1)

刚发布《大国工匠》观看时间时,有位同事回应极快“我只是一颗螺丝钉”。对,《大国工匠》里就是由一颗颗螺丝钉铸造而成的。

《大国工匠》由大勇不惧、大术无极、大巧难破、大艺法古、大工传世、大技贵精、大道无疆、大任担当,从不同行业诠释了10位工匠用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极致化。

世界变化无常,科技日月新异,无时不在接受新的事物。印象最深刻的是高凤林,他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坏20载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焊花闪烁,岁月寒暑,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高凤林。

高凤林参与过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焊接过的火箭发动机占我国火箭发动机总数的近四成。攻克了长征五号的技术难题,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许多事情能够做到优秀实属不易,不求做到顶尖。尤其李万君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那飞驰的列车,会记下他指尖的温度,他就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李万君。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2)

这次国礼的打造技术是十分有难度的因为传统的錾刻作品大都做在铜器上,很少有金银器上的錾刻,而命名为“和美”的这个国礼,设计要求是一个超级精美的银器錾刻。更为繁难的是,作品所需要的纹理不是规范的几何图形,而是要求呈现出纺织物自然柔美的垂落状态,要表现出纺织物的自然褶皱,并且在宽度只有0.1毫米的皱褶中也要錾刻上花纹,表现出丝织品随着光线移动而产生的明暗变化,再现真切的丝光感。让一张仅有0.6毫米的银片幻化为这件国礼,一向自信的孟剑锋还真被难住了。

孟剑锋并没有因此难倒,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可以古錾子来打造。8天后,孟剑锋终于造出了制作丝巾图案的最难的那把錾子。接下来实际面对的錾刻对象,是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只比鸡蛋壳厚一丝头发。要根据设计图案,在这块薄薄的银片上錾出细密的经纬线,交错成为细致的纺织纹理。錾刻过程用力稍多而錾透了银片,整个作品也会报废,哪怕前面上百万次的敲錾都精准无误,都会因为一次失误而前功尽弃。这就是传说中不许出现百万分之一差错的工作。

我想把手艺做到极致,匠人的腰杆才挺的笔直, 匠人的执着与专注是我辈应当精心学习的。但是从片子中看到现代加工业仍然需要很多的人为因素来控制和凭经验来把关,可能也是我们国家高科技加工业发展落后的现实,值得反思。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3)

李万君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

所谓敬业,就是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你手里的每一件“小事”。这世上焊接工作的人多如牛毛,懂技术的人也车栽斗量,但能极致化的,已经是凤毛麟角。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老板、领导偏心,其实是自己能力不行。如果你与大多数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为什么社会要给你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

有些人技艺娴熟,但却见异思迁,不安于现状。

有些人循规蹈矩,但却技不如人,高不成,低不就的不上不下的尴尬处。

有些人热爱本职,但却固步自封,对新生事物和知识排斥。

有些人兢兢业业,但却避重就轻,出问题时搪塞责任,不认真负责,应付了事。

企业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艺技术,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企业培养一个技术人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何况是由一个工人到工匠再到匠人精神。企业都要求高效率工作,很少讲究慢工出细活,都以计件来顺利完成任务做酬劳,要求对各项安装操作速度较快,甚至让人没有时间思考操作中的改进。日积月累,也只能形成“确保操作工序上不出问题,按时完成每一件产品”。如今科技技术专业能力的方向大步前进,各个工种专业分工也越来越强,而且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人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快,有的人慢。各个工种对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应采取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方式就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如果对高级技术人员深重培养,在专业领域里做排头兵,可以将生产高级技术人员辅导普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持续不断的精益求精,由量变引发质变,让员工自身发展和成长在相互间进行改变,不应基于只满足图纸要求,满足客户需求,满足于现状,就进行更完美的改进,对改进更有信心。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4)

《大国工匠》,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借这8双手向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致敬!dsbJ1.coM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篇5)

大国工匠们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他们攻破了无数技术难关,让“中国制造”达到新的高度。朱恒银,一个普通的钻探工人,用智慧、毅力,向技艺的巅峰不断挑战,彻底颠覆传统的定向钻探技术,让由30多个小时的取芯时间一下缩短到了40分钟;王树军,一个普通的维修工,闯进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针对国外产品的设计缺陷,突破进口生产线的技术封锁,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最强者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大国工匠成功的背后,更离不开他们不畏艰险的气魄和持之以恒的坚守。靠着无畏的勇气,王进在特高压带电作业这个世界最级危险职业岗位上,成为正负66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修的世界第一人;冒着生命危险试验新技术的谭文波,最终研制出电动液压地层封闭技术,打破了地层封闭工具都要从国外引进的局面。持之以恒的坚守,更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如坚守大漠20年的谭文波,如坚守核电站26年的乔素凯,更有李云鹤老人,靠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风刀沙剑的敦煌面壁六十二年,写下一百多本修复笔记,独创了大型壁画整体剥离的巧妙技法,让掩藏的更为久远的历史舒展卷轴,无限增值。

大国工匠们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基层劳动者,他们,在平凡中坚守,用岁月轮回,铸就民族腾飞的臂膀;他们,在执着中超越,将无限忠诚,转化为彰显中国的力量。他们的精神,应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他们的事迹,是我们人生道路的榜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