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基层女性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10

基层女性观后感(合集11篇)。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基层女性观后感(合集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1

女性主义理论入门书籍!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女权主义入门书籍,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关于女权主义理论的书籍。李银河根据女权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将主流的女权理论逐一介绍,并指出每种理论存在争议的地方。“女权主义”有很多的流派,每种理论对女权主义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都不一样,如果你不不知道女权主义是什么,它的诉求是什么,那么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当然,这只是针对这些理论的答案,至于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女权主义,需要你自己去探寻答案。

这本书名叫《女性主义》,但书中用的更多的词汇是“女权主义”。我曾经困惑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实质性差别,但网上很多答案并没有解释二者之间真正的差异。后来我终于确定,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差别,英文中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对应的单词都是feminist,只不过在中文语境下“女性主义”听起来没有“女权主义”那么激进和强势。

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女权”是和“男权”对立的词,如果说“女权主义”,那么男权主义们可能会觉得被冒犯,认为男权“崇高的优越性”受到挑战。因此为了顾及“男权”们虚无缥缈的面子,以及保持女性“温和”的形象,所以出现了“女性主义”这个词。不知道第一个翻译“女性主义”的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但现实中确实有一部分女性会特意纠正自己不是“女权主义”而是“女性主义”,这样听起来相对温和,从而表现出传统女子“优雅温柔的形象”——说来可悲,一部分已经觉醒的女性在争取属于自己权利之时,却又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男权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固化形象——温柔谦顺。不知道李银河在给书取名的时候经历过什么样的挣扎。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2

这本书最戳人之处是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看到各种年轻贫困女性的经历。家庭内部的:家暴、虐待、单亲、亲子关系不谐,使之走向社会也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来自社会的:求职困难、国家福利援助不到位、生活成本太高。看到单亲妈妈贫困的经历真的好悲伤。因为有小孩求职受限,收入微薄,精力不足,小孩得不到好的照顾和教育,早早地开始考虑生计,造成代际贫穷。

哪怕怀揣着可以改变人生的目的,借下高额助学金去读大学,毕业后的求职依旧不是很顺畅,微薄的收入,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巨大的贷款,像是活活能把人吞没。上大学也不能改变残酷的现实,不禁让人深深疑惑,社会宣传中的好大学好工作好人生,教育无能下怎么才能走出这泥潭。目前为止无论女性已婚未婚,受没受过高等教育,同样遭受各种就业歧视,唉。

每个女性都在苦苦挣扎,特别是单亲妈妈,但是转来转去都脱离不了贫困,各种现实的压力接踵而来,绷得太紧,有一种停下就不想前进的冲动。

色情业成为很多单身妈妈的救命稻草,谁能想到色情业居然成为解决就业、育儿、居住的一条龙服务公司,靠色情业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援助,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感受到“女性被商品化”或者讲“女性性资源商品化”带来的无奈。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3

女性贫困与家庭主妇-《女性贫困》读后感800字!

昨晚终于把《女性贫困》这本书看完了。我看书是真的慢,一章一章,第一遍快速阅读,第二遍精读划出有感觉的句子把感想写在电子笔记里加上评述,加上我还没能够养成定时阅读的良好习惯,所以导致一本薄薄的书看了好久。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不是那些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或者求学期间学坏而导致流离失所的贫困妇女,而是那些即便深陷泥淖之中仍然拼命去与狗屁的日子奋斗的女士们。根据国情的不同,我没有经历过上高中的同时去兼职的日子,也没有因为学费的高昂而读不起书的日子。而在这本书中,那些因为单亲或者遇人不淑而辍学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她们很多人在记者问到想要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说的居然是希望过上普通平凡的日子,有地方住、有热饭吃、有觉可以睡、可以和朋友愉快地逛街。然而这些日子对于这些终日留连网吧或者廉价旅馆,靠着擦边球情色业的微薄收入过日子的女性来说,这些我们每天过着的、甚至已经要过腻的日子,是她们梦寐以求的生活。老天再次开了一个玩笑来嘲讽着世人。

最近某宝总裁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顺道还激起了有关家庭主妇的合理性的争论。一方认为家庭主妇是女性自我价值贬低的结果,一方认为家庭主妇是女性为了家庭而自然而然地奉献。我觉得双方都有道理。活了这么大了如果还只是认为事情永远只有黑和白的话,实在愧对这些年吃掉的食物。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家庭主妇的定义,也不在于其存在性与合理性,更不在于个人选择的正确性,而是在于我们到底有没有允许这个社会中所有人去做自己所向往的事情,并且保障这种向往免于被人指摘,同时创建更合适的机制去维护所有人的选择权利。

成不成为家庭主妇在于个人的自由意志。如果一个女孩子从小就梦想着做家庭主妇,我们要建立的机制是,她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她不会因这个决定而被嘲笑被贬低,同时机制要保证这个女孩子能得到应有的保障,也要帮助这个女孩子认清一个观点—哪怕你很热爱做家庭主妇,但是你也没有权利去嘲笑甚至贬低那些不愿意做家庭主妇的其他女孩子。这种才叫公平,这样才符合当年《新华字典》里面所说的“前途”二字的定义—我们各有各的路,但我们全都认为大家的前途很光明。

可惜的是,这种机制尚未建成。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4

看完这部朱莉娅·罗伯茨饰演女主角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片中的凯瑟琳·沃森这位1953年,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威斯理女子学院的新任艺术史老师,美丽成熟,特立独行,极力推崇自由改革思想。

虽然50年代的美国女性的地位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层社会封建思想依然非常严重,而这位女教师在试图让自己的女学生和世人了解,要摒弃女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嫁个好丈夫。这一举动和思想与当时的思想传统格格不入。于是,伴随而来的是对她各种不公正的议论和评价,满怀志向的凯瑟琳面对的是重重的阻力和挑战。

但是,这位女老师并没有屈服,她的青春率直,以及她丰富的艺术史知识,加上风趣热情的授课,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理解。

影片自始至终弥散着一种轻柔却又强烈的女性柔情,而当影片结束的时候后,我脑子里很强烈的反复着一句话“女人,爱情很重要,家庭也很重要,但是,女人决不是为取悦男人而生的。”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5

这个寒假,我在闲暇时间读了英国着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文章的内容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主人公简爱的从小到大的悲惨遭遇和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简爱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了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于是简爱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但是舅父却去世了,她受了10多年的虐待生活,她舅母不喜欢她,把她还自己的孩子分隔开来,表哥经常虐待他。最后,简爱被送进了孤儿院,她本以为这是一个解放,但是却只是进入了另一个惨景之中,她在孤儿院受到了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院长是个冷酷的人,因此孤儿院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因为一次简爱的好朋友海伦在一次伤寒中去世才使得条件有所改善,从而受到了六年的教育。就在简爱从孤儿院出来的时候,她去到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家庭中当教师,从此与罗切斯特开始了一段艰难的爱情。最后,简爱终于还是如愿以偿地和罗切斯特结婚了。

这篇小说是一本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这篇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敢于抗争、不甘受辱、勇于追求爱情、不安于现状的女性形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场有尊严的爱情。简爱从小就生活坎坷不平,时常受到虐待,但她却依然倔强,勇于追求平等和幸福,她反抗强权,她敢于反抗她的舅母。敢于反抗摧残她们的教师和校长。呈现出了一个勇敢的女性伟大形象。而最终她成功了,获得了幸福。她那无辜的生活遭遇,更反映出了大多数英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写照

读完这篇小说,我觉得简爱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强人,她拥有尊严,她拥有自己的立场。当她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的时候,她毅然离开了,毅然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尽管她身份地位。但她却从没有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她虽然经历不幸,但是却热爱生活,敢于追求。她离开罗切斯特后遇到了一位金发碧眼,个子高高的美男子圣约翰——传教士。这位传教士是位很狂热的信徒。他请求简爱能嫁给他并和他去印度传教的时候,简爱拒绝了。因为圣约翰只是为了找一个适合做传教士的妻子的女人。而当她回去再看看罗切斯特的时候,她发现罗切斯特已经受伤致残,庄园已经成为了废墟。但是她却毅然还是决定和他结婚对他不离不弃。简爱是一个追求真爱的人。她放弃了圣约翰,放弃了这段梦想的婚姻。毅然选择了罗切斯特。这是一场有尊严的爱情。我觉得,简爱最后成为了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她终于能和她深爱的人在一起。我觉得,这种淳朴单纯只有深深的爱不掺杂丝毫的爱情,才是最完美的爱情。

读完简爱这一篇小说,作者的心理描写和简爱勇于追求真爱的形象刻画,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6

不屈的母亲高呼:

复活的灵魂是杀不死的!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幕。母亲在人群中呼喊着散发传单,向人们演说。宪兵们扑上去毒打母亲,但母亲的眼里仍充满着对真理无限的渴望!

我看书一般都是先看后面的几页,看到这一幕,认为母亲一直都是个不向恶势力低头、相信真理、追求真理、勇敢的人。然而,当我看完开篇的几页时,才发现,她像那时封建社会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母亲前后不同形象,深深吸引了我的兴趣。

看完全书下来,母亲的蜕变是让我最感动的。从一个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受难妇女,蜕变成一个英勇不屈,独立自主的新兴女性,实现了从弱者态势向自主自强的转变。这些蜕变,离不开儿子帕沙卡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儿子带给她的革命真理。当然,也少不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还有母亲自己对摆脱压迫、渴望自由、追求真理的渴望。自己的儿子是工人代表,她理解自己的儿子,信任儿子的事业,为儿子的事业感到骄傲,对儿子有深深的爱,她相信儿子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是一个新时代的创造者。在这里,我想说;理解万岁!

书中,母亲尼洛夫娜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全新的独立女性的形象,实现了从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的转变,支撑着她完成蜕变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在我国,老一辈的人仍然认为妇女就必须是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这大部分的原因就可能是受封建思想的禁锢吧。

然而,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我们大部分女性已经不再是贤妻良母了。我们明白了独立自强是保护自己的强大护盾,学会了依赖自己而不是依赖别人。或许在大部分眼里,要强的女性的都是女强人,太强势,不讨人喜欢。但我想说的是女强人也可以很讨喜,也可以像男性一样为自己的事业奋力拼搏,也可以积极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以大胆地参与管理国家与社会,也有坚不可摧的精神世界!

只有树立了自信、自立、自主和自强的人,才能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养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歌颂母爱的书,更是一本推动女性独立的书。因为它更让我觉得:母亲,这个哺育我们成长的女人,这个渴望真理与独立的女性,是多么的伟大!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7

内容简介:从女性主义的政治运动开始,追根溯源地寻找女性主义理论得以萌发的起点。女性主义政治运动是欧关等西方国家女性发动的一系列长期的社会运动,目的是为了改变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劣势地位。女性主义政治运动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发展到今天,经历过三个影响较为强烈的时期,被称为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在第二次浪潮中,历史性地产生了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依照不同的政治取向或认识论原则,发展出了派别繁多的女性主义理论,并延续至今。女性主义学术研究得以出现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科学哲学的演进。西方科学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使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在对传统科学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具体到国际关系的研究,得益于上述女性主义政治运动的影响和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积累,再加上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和国际关系学科内原有理论的困境,为女性主义的研究提供了成长的空间。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本优秀的大学专业教材。该书对西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要义和精髓进行了“中国式诠释”,为读者生动地描述了妇女与国际关系的相互作用,系统地展示了社会性别分析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重要意义。本教科书既是中国学术界的第一本,也是亚洲地区的首创,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它是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开拓者们,在新的时期依靠集体的智慧,用通俗易懂的教材形态,努力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本书以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新视野,全面评估了围绕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争论,表明女性主义已融入于国际关系的争论之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理论如何影响我们对国际关系理解的奥秘。她详尽阐述了挑战国际关系认同政治学且体现移情作用的女性主义的“商谈”方法,重点例证了英国格林康蒙妇女和平营的价值方式和津巴布韦妇女为本地生产合作社的发展与国际基金会谈判所作出的努力。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8

《单身女性的时代》读后感1000字!

自由,然后变老,带点坏脾气!

看书之前,整整三月,都局限在爱而不得的死循环里。他,和过往种种,都只再是梦中的场景;但为了让自己有勇气说出那份喜欢,却是灌了不少毒鸡汤,最终还不了了之。

现在想起那些为了爱能给出的承诺,有些荒谬。自认为不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话到嘴边不敢说出,只是想想而已。一直以来对待感情都很消极的我,自觉无力承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后果,总是尽早抽身。

是的,我虽不恐惧爱情,但我厌恶婚姻,厌恶两个个体被一纸束缚,厌恶争吵不休埋怨不断的亲密关系……爱情不可避免的会让对方融入自己的生活里,不管是以怎样的形式,关切总少不了的,一旦过界却难以言说,动则便是你还爱不爱我的小学生式绝交。

也许是性格使然,遇见的人都愿意将我的生活一遍规划,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那是他的生活,即将变成我的生活,美名其曰为了你好,活脱脱多出来个爸爸。感情在这里就被我等同于笼子,离开后完全没有失恋之人的痛苦与嚎啕,倒是庆幸自己重获自由。

老油条总是跟我说,恋爱和婚姻一样,都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都是求而不得的苦。但好像她还没有想出来过,分手后迅速展开下一段,游刃有余。时不时还要同我讲,现在虽然喜欢不起来了,但是好像也没有分手的理由,就这样在一起吧,激情散去总归是这样子平淡的。

但我好像是一个靠感觉活着的人。爱,就在一起;无爱了,就分开。“那种过不了几年就会萌生的结婚愿望,那种迫不及待地要与人共筑爱巢、终身相守的想法,在我看来是荒谬至极的。”我有我的朋友,我的城市,我的学业,我所爱的人,更有我自己;只有在偶尔的孤独时,才会想到自己是不是需要男友,但突如其来的恋爱想法总是短暂的,往往朋友也可以替代这份陪伴。以至于亲近的朋友都认为我需要的从不是感情,只是陪伴,一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陪伴。

“婚姻在我看来如同一道隔墙。我所喜欢的那些女主人公在她们曾经的那个世界里自由奔跑,即便不能随意地偏离主道,至少也可以一路奔向前方,她们身上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不可否认自己有女权主义倾向,但过去关注的更多是自我,是个体特别是身边熟悉的个体的境遇;单身女性的时代(应该算是我认真看完的第一本有关女权的书,第二性只是浅浅翻过)让我看到了一个整体的世界,在不及的远方,她们为了自身权益作出的努力。DSBJ1.coM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9

我无法描摹这本书一开卷带给我的惊奇感,因为我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果断买入的,却在第一章的第一页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们都知道的比尔盖茨的夫人,我瞬间惊呆了。很多人说作为一个女性,如何做到男女平权,贫困的女性难,然而作为成功男人的伴侣,是不是也是另一种难,我们都知道的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如今走到前台来,或者说她本身就一直与他并肩站着,甚至她“往前一步”发出声音,让我们看到聚光灯下的另一个人,是个女人。

如果我不在日程表上排满我认为重要的工作,别人就会给我安排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

我们中间有多少人缺乏这种独立自主的特性,这种独立不是停留在一个人住的层面,而是在面对人生的每一个选择的时候,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是我觉得重要的选择。如何建立这样的判断力本身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推动这个世界的进步,对于今天的女性,我们似乎打破了许多束缚,那你又怎么知道你所处的不是另一个更大的束缚。

自主计划生育对女性而言,不仅意味着掌握生育问题的决定权,更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让我们能够突破长期拖累女性的种种障碍。

作为行业内的一员,我深切的看到了女性患者的无奈和无知。我所在的公司有避孕药和孕前维生素两类产品,但是推广力度非常有限,很多人对于经期仍然避之不及,作文还停留在“多用两片姨妈巾”的思维层面上,从未想过去做妇科检查或者激素检查,从根本上提升作为女性的生活质量。流产对于女性的伤害是很大的,但是又有多少成年女性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一盒避孕药100多元,比起大家趋之若鹜的各种色号的唇膏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即使这样,观念还是没有跟上。

在提高女性权利的过程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个赋权的过程从最基础的健康、营养与自主计划生育开始,逐渐过渡到帮助女性获得收入、从事管理经营,再到创立机构,成为领袖。

女性的教育真是刻不容缓,如果正如男人所说,焦虑的妈妈们承担起了下一代教育的重任,那么教育女性才是真正的百年树人的第一步。女性的眼界不仅能确保教育出更多独立的女性,即使男性的初级教育也需要女性给予满分的爱,如果不能悦纳自己,如何教育孩子爱人。

最后我想说女性凝聚力的问题,这里我又想说回婆媳关系,很多婆婆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成为男人的附庸,苛责自己的儿媳,不愿放开自己早已成年的儿子,导致了许多社会的悲剧。还有许多女性对于自己出轨的另一半,会不断的打击一波又一波的小三,让我觉得异常担忧。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10

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见《女人的资本》这本书,当时简单的翻阅了一下,感觉很吸引人,便将其买回细细阅读。作者总结出女性独特的生存优势。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想每一位女性都能找到提升自身资本的好方法。如果能够对自身进行调节并加以运用,应该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满的人生。虽然女人一直被划属于弱势群体,和老人、孩子一样属于被保护的人群,但是成功的女人也不是没有,比如说杨澜。女性的成功依靠的不是天生的容貌和魔鬼的身材,而是源自她美丽的心灵,而《女人的资本》这本书就蕴涵着巨大的内在力量,可以帮助没有自信的女人实现内心的升华。

人们常说,女人如花,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我感觉很恰当。有人说,女人的美貌可以成就她的梦想。不得不说,如花的容貌确实可以给与女人一定的优势,在某一些面试的过程中,出众的容貌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利器。然而我更欣赏女人优雅的姿态和时尚的品味。高雅得品味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自己去修炼,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自我提升,然后再从内而外的流露让人无法模仿的气势。

然而,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女人不仅要有高雅的品味,更需要为人处事的智慧。书中这样说:女人可以不美丽,但是不能不智慧。唯有智慧才能更突出女人的美丽,并使它岁月常驻。时光飞逝,当自己回首往事之时,如果发现自己一生是那样的苍白,是不是会感觉一生很空虚,了无生趣。智慧的女人首先要有好的心态,要自信,每天可以在出行之前,面对着镜子为自己打气:我行,我能行自信的女人能认真的对待每件事物,而认真的女人是最美丽的女人。当然这还是不够的,女人还要有宽容的品德,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理性一点,不要总感情用事。

当然,做好这些并不容易,培养女人自己独有的资本不能过了今天没明天,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想当自己真的从内而外的流露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书中这句话写的很贴切女人,不只是一朵娇艳的花,她还是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慢慢调配,才能喝到最醇得滋味。女人也是一本厚实的书,每一页都有每一页的精彩,需要用心写就。女人,不是天生的弱者;女人,也有着动人的姿态。作为现代女性,更要坚强、独立、积极,即便没有出众的容貌,也不要自卑,要勇敢的追求美好,相信自己也可以变得风情万种。

基层女性观后感 篇11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女子也是可以惊动世俗的。《简爱》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它讲述的是爱与尊严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

从书的开头我们了解到简爱从小生活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环境里:姨妈的嫌弃、表姐的歧视和厌恶、表哥的侮辱和毒打……可也正是因为这一切,成就了主人公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可以战胜内在人格的力量。成就她的,还在于她动用这种光彩照人的力量去寻找一种光明的、美好的生活。

“我不敢有丝毫闪失,该做的事都努力做好。”可还是不被里德太太及所有家里人喜欢,并因此被看做是异类,看做是一个早熟的演员,一个本性恶毒、灵魂卑劣、为人阴险的货色。也因此,伊丽莎、乔治亚娜向来看她不惯,对她嗤之以鼻,约翰·里德更是经常莫名其妙地找借口侮辱与欺负她。

简爱安静地在角落看书,却又被长他4岁的约翰无缘无故地谩骂,甚至蛮横霸道地拿过书向她砸去,致使她头撞到门上,淌出血来。这让不屈服的简爱超越了对他的恐惧,和他扭打起来。最终,简爱就被里德太太粗暴地关进了这所红房子。

红房子,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那么阴森可怖,里德先生就是从这里咽气离世的。现在,整整已经九年了。平日,除了每逢周六,女佣来抹掉灰尘,很少有人进来,更难得在此过夜。房间里四处都弥漫着阴森森的祭奠氛围。

总之,在盖茨海德府的这所红房子,是简爱的童年梦魇,是背负一生的精神重负。这所房子原是简爱舅舅里德先生的卧室,也是最宽敞、最堂皇的卧室,而现在对10岁的简爱来说,却成了恐惧的代名词,更是痛苦与屈辱的见证。

后来,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相识、爱慕,并将步入婚姻殿堂之时,却发现罗切斯特早已有了妻室——一个被囚禁在阁楼里面的疯女人,这触动了简爱敏感的自尊心,使她感觉到万分伤心。读后感·伤心之余,简爱孤身逃离庄园,并开始流浪,后来她的叔叔找到了简爱,并把他的两千英镑的遗产留给了简爱,而简爱毫不犹豫的把这份遗产一分为四,分给了他的表哥表姐们。

然而因为心中对罗切斯特先生念念不忘,简爱又重新回到了罗切斯特先生身边。但是这时庄园已经面目全非,罗切斯特先生也已经双目失明,但简爱毅然选择了爱,跟他走到了一起。这是尊严的选择,也是爱的选择。这份爱情在饱尝艰辛里也终有了一丝甜意。

这部小说语言质朴,情节引人入胜,许多景物描写真实而又典型,我认为其中最具有意义的是对孤儿院的描写。在这部小说中,夏洛蒂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同时包含着强烈的感情,因此对孤儿院收到的摧残的感情更加真实、细腻,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揭示和控诉。

在书中,有一段话是简爱对罗切斯特先生说的:“你以为我穷、不美,我就低你一等?你错了,我们是平等的,就像我们同样穿行过坟墓,同样站在上帝脚跟前,我们是平等的,因为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简爱对爱情的追求发自内心的平等,带有宗教般的虔诚,这样的话在任何时间都是激动人心的,而出自一个自尊心强,人格独立的女人则显得这句话更加有力量。

还记得小说中那句“人的天性就是这样的不完美!即使是最明亮的行星也有这类黑斑,而眼睛只能看到细微的缺陷,却对星球的万丈光芒视而不见”吗?这是对不公平、不公正的抗议。对于命运的安排,不要屈从,而是不屈不挠,敢于反抗;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感情,勇敢追求真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