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5-11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1000字(系列12篇)。

读书笔记吧特别推荐的内容专辑是:“路遥人生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浏览。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1)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电子商务时代的风云人物。最近在看访谈节目《财富人生中-马云》中马云有提过《人生》这本书(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也许目前很多年轻人都把马云当做偶像,我当然也不例外,《人生》这本书真的对一个人影响这么大吗?我拿起电话,先打电话给创新书店帮忙查询这本书,创新书店说没有库存,而后打电话给解放西的新华书店。店员说还有库存,我就十万火急地去解放西那边买下了这本书。

6月25日,买到书的当天,我便认真地阅读起来。6月28日,把书看完了。(还没这么认真看过一本书,白天,晚上,公车上,路边)

故事中几个人物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师,高中毕业,当时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没上过学,心里深爱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他,刘立本二女儿)

高明楼,刘立本(村里的能人,小干部,有点狡猾)

黄亚萍(干部子女,有点任性)

德顺老汉(村里面的光棍,人生阅历丰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从县里到农村,农村到县里,最后结局是被贬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心里有很多的人生抱负,从一个人民教师,到被高明楼利用权势赶下台,让他儿子三星当老师。明楼不得不从农民做起,在此期间,巧珍深爱着他,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楼收获爱情以后,心里踏实下来,从农民做起,努力地干活,最后被安排到县里面做通讯干事,当起了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县里面的风云人物。当时的高中同学亚萍也在县里面,在学校里面就曾经喜欢过高明楼,一直很仰慕他的才华,为了他,不顾当时社会的藐视与指责跟相处两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楼为了事业,毅然把巧珍给抛弃了。不顾道德观念的影响。受到社会上,村里面的指责。最后,被人举报走后门当了通讯干事,被重新贬回农村当农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满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从一个农民踏踏实实地做起。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的成功,一心想离开农村,不满足现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为之奋斗,的确让人敬佩。但是他为了人生,事业摈弃当时的社会观念,社会现实,最后落的这样的下场,也让很多人嘘唏。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高加林,社会的现实往往跟我们个人理想有矛盾,当社会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我们却能改变对待这个社会的态度。不能偏离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先做人,后做事,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2)

路遥离开我们已经26年了,他是用生命来写作的作家,他的文学人生有如划过夜空的流星,短暂而辉煌,令人唏嘘。当时,初涉文坛的路遥,凭借《人生》一书,一举成名。

《人生》以十年wg结束后百废待兴的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跌宕起伏的命运,小说描摹出的强烈的时代感、刻画人物命运的沉重感以及流露出的对黄土地的无比眷恋,都给读者带来深深的震撼。小说问世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作者路遥也曾收到了上千名读者的来信。时过境迁,这部小说未因时光的流逝而被人遗忘,时至今日,仍然有成千上万的读者在热烈地谈论着路遥和他的.《人生》,并且为作品中的人物及精神所鼓励,所感动、所照耀,让我们长久的思索和怀念。

人生不能轻言放弃。高加林虽没有考上大学,但回村里当上小学老师,除了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多挣工分外,工作之余他还可以饱览群书,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但是命运捉弄,村支书高明楼利用自己的关系将高加林顶替下来,高加林重新做回了在黄土地里刨挖的农民。他愤恨、唾弃、鄙夷高明楼的不公正手段,但又无可奈何。这时,淳朴善良的本村姑娘刘巧珍向他表达了真挚热烈的爱情,高加林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人生玄妙之处在于,你永远无法预测生活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不会知道人生的岔路口哪条才是你的“阳光大道”,即使你现在正处人生的低谷,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说不定,更美好的人生旅途就在后面。

人生不可过于贪求。高加林在得到巧珍的精神慰藉和爱情滋润后,再次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因为转业回家的叔父的“照顾”,他进城在县委办当了通讯员。人生的美好不仅如此,在县广播台当播音员的黄亚萍巧遇高加林,他得到心中女神的垂青,黄亚萍对他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经过痛苦的抉择之后,他抛弃了刘巧珍,为了前途、为了事业、也为了虚荣,选择了黄亚萍。但是,命运的转折令人措手不及,正处在事业爱情巅峰的高加林怎么也不会想到,黄亚萍前男友的妈妈在这时告发了他“走后门”当记者的事实,高加林再次跌回“原点”,当了农民。正如莫言道出了人生境界的真谛:“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高加林的故事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尤其是作为初涉社会的年轻人,要不忘初心,不要被浮华的生活表象所迷惑,为了一时的虚荣、名利而迷失自我,而丢弃自己最为宝贵的财富。

人生需要珍惜感恩。刘巧珍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她善良而质朴,勇敢而坚强,当面对偏僻乡村的流言蜚语,她敢于冲破世俗的藩篱,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当心爱的人为了前途而离他而去,她没有诋毁、没有抱怨、没有中伤,只是默默地放开牵着风筝的线,任他远走高飞;当高加林从记者跌落成农民时,她没有落井下石,而是阻止了母亲的责备,跟村支书求情让高加林再当老师。就像德顺爷爷的话说:“……啊,巧珍,多好的娃娃呀!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别人拥有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对自己伸手可及的幸福却视若无睹,常常喟叹“幸福在别处”,然而,人应该活在当下,一味地好高骛远会让自己迷失方向,珍惜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感恩发生的每件事,是这些人和事让你获得丰富饱满的人生,体味到生活的五味杂陈。

是的,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曾经拥有的不忘初心,已经得到的加倍珍惜,未曾得到的坦然释怀,那么,即使遇到再多的困苦艰难,都能够做到无怨无悔,微笑面对......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3)

《人生》一书给我最大的吸引在于它的名字。“人生”——多么广阔的一个词语,一本书能写尽其间的所有吗?满怀一种期待,开始细细品读这本书。

本书描写了农民子弟高加林的人生经历,从教师到农民到记者再到农民的一系列身份的改变,行为的变化,思想的变化,以及与巧珍、亚萍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气息。

从教师到农民这一身份的变化确实让高加林无法接受,而正是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但凡青年,总是富有激情;然而奋斗,却总是充满辛酸;而且爱情,还总是伴随无奈。这就是高加林的真实。

高加林的确具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和才干,他有见地,有抱负,关心社会,还像城里的青年一样时尚——会打篮球!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又有什么用?他的身份卑微,只是黄土地上普通平凡的农民的儿子!没有社会关系,没有经济地位,没有权力资源??这所缺乏的一切的一切,都似乎注定了他最终被书记所排挤,教师的职位被书记公子顶替的宿命!奋斗到最后,又得到什么?当他在失意之时,落魄之际,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意,陪他度过了那段没有阳光的日子,她就是巧珍。巧珍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孩,简单地爱着加林,可是她当时爱上的是个不成熟的加林,他总是把自己的感情牵强的与自己的前途相联系。我们为巧珍不平,她处处为加林着想,可

是他呢?最后却选择了一个以前是高中同班同学的知识分子,认为人家懂知识,懂文化,家庭条件又那么好,可以帮助他以后的人生,然后找了个自私的理由拒绝了巧珍,伤透了那个单纯的农村女孩的心,亲手毁灭了那片真挚的爱情。这也让我不得不思考感情与这个世界现实的关系。

当高加林再次碰见高中同学亚萍的时候,巧珍那苍白如纸的单纯也就真如纸张,被亚萍那如火的激情所燃烧,所湮灭,荡然无存??抛弃了那个没有文化、见识,没有共同语言的巧珍的高加林,满怀憧憬地和亚萍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一起就会幸福吗?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吗?就像于连和德·雷纳尔夫人的故事类似,上天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走后门”的事情被人揭发!所有的所有,工作、荣誉、幸福顷刻化为乌有。命运如同迷宫一样扑朔迷离,绕了一个圈子,带着满身的伤痛,他又一次回到了黄土地??释放青春的激情,有何错?为报负而奋斗,又有何错?追求爱情的美满,更又有何错?究竟人生是什么?为何一连串的对竟得出了一个无情的错!高加林的失败,高加林的悲剧,正是在于他选择了一条与现存的人生观,与现存的社会结构规则相矛盾的奋斗方式。

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时代,盛唐或者乱晋;不论处在什么样的阶层,帝胄亦或寒衣;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年龄,白首还是垂髻——纵观古今中外历史长河,即使同样的时代同样的阶层同样的年龄,总是同样伴随着成功者与失败者。刘邦与项羽、李世民与太子丹、康熙与光绪??行笔到此,不得不提路遥书中提到的艾青的话——人生的道路

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还年轻的时候。

“我们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对前途和命运充满渴望与希冀,也有飞黄腾达、出人头地的欲望。为了顺应时间的潮流,为了遵循利益的法则,我们不停地改变着,追随着更体面更充裕的物质生活,哪怕在纷繁的人流中难以呼吸,遍体鳞伤,仍要强忍着华丽外表下内心的焦虑和煎熬。也许,我们早就忘却了小时候第一篇关于理想的习作了。”是啊,人,生来就有权利追求幸福、自由和快乐!可是,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逐渐模糊了目标,把金钱和事业等同,把美女与爱情混淆。等到遍体鳞伤的那一天,猛然才发现,我们已迷失,跌倒在人生的岔道上。

书本的最后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这是一种警醒,也是给了迷失的年轻人一个温暖的怀抱,仿佛一个新的黎明又将来临……

人生也就是这样,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看清我们的路,向着光明走下去……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4)

用了两天的时间,认真阅读了路遥的代表作《人生》,被故事的情节深深感染,可以说是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当读到故事的结尾,更是意犹未尽,感慨万千。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大脑无数次不受指控的出现周星驰的著名桥段,一个男人流着眼泪深情的说:“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仅从故事发展,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的就是爱情,可是当你更深层次的思考,你会发现爱情只是表面的一个点,她所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更加丰富,表达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取舍,这就是生活,生活的点点滴滴拼凑起来不就是有血有肉的人生吗?

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卑微的如同一粒尘埃。但我们有有着自己的思想,面对着自己的现实,怀揣着自己的理想,无时无刻不得做出自己的取舍。也许我们已经厌倦了自己熟悉的一切,也许我们有着美好的理想,但是现实的小鞋却穿在自己的脚上,合不合适只有自己最清楚。

珍惜眼前,怀揣梦想,路在脚下。

书籍简介:《人生》,中篇小说,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5)

看了好多天,才把这中篇小说看完,看的过程很漫长。

这中间自己也随着主人公跌荡起浮的人生经历而走入了他们的生活,我似乎就在他们身边,看着他,她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已经进入了角色,和他们密不可分了。看来当初我真应该报考电影学院啊,那里比较适合感情丰富的人,哈哈。

跑题儿了,在说回来,当初‘路遥’写完[人生]后,大获全胜,得来了很高的荣誉,但[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却备受争议,因为他的背叛,因为他的浮躁,因为他那太理想化了的理想。

但我不那样想,就拿他背叛‘巧珍’去和他的同学‘黄亚玲’谈恋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以‘高加林’当时的身份,当时的思想,当时的经历来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并不过分,都可以理解,而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批判他,他的本质是善良的正直的,而且他也确实爱着‘巧珍’,但在那时他必须选择他的同学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情感上我们虽然接受不了,但理智上我们应该宽容地去理解他,理解他做为一个好不容易才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有着出色才华的年轻人的思想,理解他的浮躁,理解他的虚荣。

如果中间没有那一段被告发后,停职发回农村的经历,也许他真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命运偏偏会捉弄人,应验了那句老话——你爬得越高,就跌得越重。

全书的结尾也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说为什么要让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回到农村那,但作者说了,不是他要他回去的,而是主人公自己的命运走到这一步的。

如果没有这个‘回去’,那他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土地’对他意味着什么,家乡对他意味着什么,‘巧珍’对他意味着什么了。这‘回去’等于是一个教训。但回归土地并不是他人生的结局,他还可以再出去的呀,但以后再出去,可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啊。

所以‘高加林’在结尾跪在地上,抓着黄土,大喊一声;‘我的亲人啊’也就可以让人理解了。

那时,路遥写完这篇小说是1988年,离现在已经20年了,那时的路遥就能那样的现代,就已经在尝试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了,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啊,他能在文坛独树一帜,自有他的魅力啊。

全书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它的结尾,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出来迎接又一次变为农民的颓废的萎靡不振的‘高加林’,使他深受感动,村里人亲切的话语温暖着他的心。紧接着德顺老汉的一番话又让他顿时豁然开朗,眼里也有了光彩,也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那德顺老汉虽然大字不识,但他把自己70多年来参悟的人生道理用最简单的话语讲给加林,讲给我们。

哲学家不一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哲学家啊。

那善良的村里人用他们宽容的心胸接纳了加林,用他们宽厚的胸怀拥抱了加林。啊,生活真 好。

宽容是一种美德,愿人人能拥有它。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6)

路遥的《人生》是父亲最爱读的一部小说,也许是由于小说中所描写的主要年代,与父亲的青年时代相近,他每提起这本书总是赞不绝口,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我的期待。虽然我曾在上大学时读过这本书,今时今日再读,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彼时看得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此刻看得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哦,这本并不厚的书,我断断续续,拿起放下快两个月了。

书中开头引用的一段话最为经典,也可当作全书的灵魂——“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无法预知。如果可以重头再来,也许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也许不会有今夜的痛哭流涕。可惜,走对有错,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从来就没有任何选择。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7)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2000字!

高加林的择偶观有什么错?

路遥的《人生》:环境在变,感情在变,人生也在变。那天到朋友家里溜达,偶然看到路遥的《人生》,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一直没时间买回来看看。机缘巧合,读完这本书。

《人生》讲的是农村孩子高加林的人生,成绩好,爱看书,刚出来时当民办教师,3年后,被关系户顶替。他接受命运的安排,当农民,种地,失意的阶段有善良的巧珍的陪伴,当他凭借着叔父的关系,到县城里做起记者时,又与曾经有着好感的漂亮女同学相好,狠心与农村姑娘巧珍分手,不曾想命运再一次捉弄,清查关系户,他又被打回原形,当农民。

我感触挺深,可能因为我是农村的孩子,才如此理解高加林的择偶观。先说说我父母。我爸读过初中,我妈不识字,熟人介绍认识的。我外公看我爸人高马大,做事勤快,便应允了这件亲事。我妈说不喜欢我爸,最初的几年,穷,日子不好过。

在一起30多年,我爸说一直很喜欢我妈,不管我妈脾气怎么坏,对他怎么骂。

以前不能理解,他们没有共同爱好,我爸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跟我妈没共同语言,可是他就是顺着我妈,赚的钱也都给我妈。在看完《人生》后突然理解了,年代不一样,他们所追求的婚姻和爱情是不一样的。

大环境下的趋同形式,到了适婚年纪,找到喜欢的人,过一辈子。感情不合?磨合,调整,容忍,包容,慢慢地就是一辈子。择偶观是个人意识问题,但在身边的环境里容易受到改变。

在《人生》里,高加林的择偶观很有主见,毕竟他读过那么多书,算是知识分子。不同环境下,心境发生改变,懂得取舍,更懂得自己想要的什么。他飞黄腾达时,抛弃农村姑娘巧珍,肯定很多人认为他不识好歹,忘恩负义。如果换做是你呢?你会怎么办呢?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8)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加林!

这部作品是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口气读完的。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相似,只是时间跨度不同。

《人生》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围绕着一名农村青年加林的工作及情感纠葛展开。一名有理想,血气方刚的青年,在权利斗争的漩涡中所表现出的无奈,而又不服输,在面对新的机会时所表现出的热情,对新世界的极度迫切的渴望,让我无时不刻为他的命运感到心潮澎湃。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加林。无论出身何处,我们都有绝望的时刻。但我们都在努力的抗争,寻求哪怕一丝的希望,就好像加林写给他叔父的信,都会成为自己心里莫大的安慰。我们不断挣扎,向上,想拼命挣脱,甚至牺牲了很重要的东西。我们在取得成绩的成就感和不断自省中摇摆,仅为了心中的那一丝丝光,飞蛾扑火。

然而,这不仅仅是对事业和生活境况改变的追求,对于爱情亦是如此。巧珍对爱的执着和诠释,让我感到惊讶。无私大胆的爱,有很多。但在加林做出另外选择时,她所表现出的洒脱,成全以及宽容,是难能可贵的。放手比爱更有挑战。同样的,无论亚萍对加林的爱是否有附加条件,她敢于正视自己的情感,追逐心中所爱,其中的勇气并非常人所有。

不得不说,小说的结尾还是颇出乎我意料的。180度反转的人生,对于主人公似乎残酷了些。但他所表现出的坦然,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省,还是让人动容。

路遥的作品终究鼓舞人心。敦促我们勇敢拥抱命运,做出改变,即使我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9)

最近看了路遥的《人生》,唏嘘不已。往小了说,感慨几个年轻人被命运捉弄,在时代背景下,阴错阳差,失败的爱情故事。不过只这个视角,实在太狭隘了。

更多的感慨是主角高加林这个年轻人,他的经历跌宕起伏,从被人挤掉了当教师的机会开始务农,到时来运转走出农村进城里当记者,事业的高峰,工作感情双收时又被人告发走后门,打回原籍农村。他的命运,至少在书的结尾,是带有一丝希望的有悲剧人设。时代背景无法改变,他的一波三折,他的结局该怪他吗?

从我的角度看,性格不分好坏,接受性格带来的后果就好,不自怨自艾,不堕落沉沦。有机会是福,无机会是命。高加林硬朗,不服输,不甘心求上进的性格是好的,活着总要有理想,拼一把。

但他在进城工作后抛弃前农村的女友,选择未来对他事业发展有助的新女友,又太过于现实。不过并不惊讶他的选择,今天又有多少为名为利为发展,把婚姻和事业捆绑的人呢。只不过有的人运气好,借势借力,又一直理智着,一辈子就过去了。但高加林呢?运气差了些,似乎命运很快就对他的选择做了惩罚的判决,而他本人在女友和未来的选择中,是有痛苦,不安和心虚的。

倒是我更欣赏他最后的心态,努力过,冒险过,选择过,争取过,失败过。对于自己最后的结局,清醒的很快,平静的很快。当然,走出去对他而言任何时候都是梦想,但当没有任何希望时,他是接受现状的,他对乡人的愧疚,感恩,让他更显成熟和韧劲。只有这样的性格,才更有未来。齿刚易折,舌柔易存。

如果说遗憾,如果说可以避免他最后的结局,也许我对男主的建议,我得到的启示是,顺心而为。不喜欢的人不必勉强,不安的选择不必悲壮死撑,平淡的人生总比扭巴的人生要好得多。心安就是自己的准线,心安就是性格对结果影响的终极验证。比如理智的人不会有一颗玻璃心带给他的困扰;感性的人不会被自己冷漠自私的行为折磨煎熬。

高加林如果不那么激进,肯倾听内心的声音,也不会如此起落。当然我是以平头百姓,小人物的心态来审视。此法则不适用那些有勇气追求不成功则成仁结局的不平凡的人。

人生如戏,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道选择题,每一道选择题带给我们不同的结果。我们无法保证,预判每一道题的选择都是正确的,最优的。唯一的解题思路----不求如愿,但求心安。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10)

《且以初心过人生》这本书文字简练,不拖泥带水,是我喜欢的风格。

这本书对于有意向迈进翻译大门的人来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进的方向。该书详细地介绍了开设翻译专业的国内外顶尖学府,权威认证机构。还提到一些简单的翻译训练技能,如何准备每一场同声翻译等。除此之外,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窥视到如联合国这样的会议环境以及纯正贵族们的生活方式等。

读《且以初心过人生》这本书,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爷爷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姑婆是中学英语老师,外婆乃第8代中医传人。家住静安别墅。显然,她既出身于书香门弟,还是富三代。她的家庭给予她的是深入骨子里的`对生活、对事业无限追求的力量。当然富足的家庭条件也给了她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

看书的过程中,常会有共鸣。如作者的父亲建议她,为了今后能在翻译事业上有所作为,大学阶段需要的不是攻读英语专业而是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认同。翻译走到最后,拼的绝对是中文功底。同声翻译工作过程中,自己和搭档要在密闭狭小的“盒子”里工作。因此自己的穿着、行为都会影响到对方。如穿着邋遢,吃东西发出声音,喷浓郁的香水都会影响到对方的工作情绪。我自己是非常反感上班时有人剪手指甲,在办公室吃煮鸡蛋,在公交上某人身上散发出冲鼻的香水味等。这都是题外话了,但是这些细节确实是每个职业人都需要注意到的细节。

读文章时,你会发现作者很真实。在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坚强背后的“脆弱”。比如刚毕业时找工作的煎熬;孩子出生时,不期而遇的各种忙碌让她精神崩溃;遭遇翻译时客户和搭档不配合的抓狂等等。这更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要想坚持自己的梦想是多么的不易。每个人这一生,一路走来所有的磨难,必将成为人生的财富。

当然,或许是校对不够仔细,文章里有个别句子有小的瑕疵。另外就是有的内容多次提及,在我看来是不太应该的。

很喜欢书中这句话:“口译就像天鹅游泳,无论水下多么挣扎,水面上看永远是知性自信”。生活如此,工作亦如此。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11)

第一次读人生,其实也并不是之前有所耳闻什么的,就像一提路遥大家就只知道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知道《人生》才是他成名作的人寥寥无几,我甚至更差劲,在读《人生》前连《平凡的世界》也没读过,即便现在有,也只是被我封存在书柜,那么厚三大本,实在没下勇气去啃。

我是被《人生》的封面吸引的,整个封面米黄色,上面是毛笔划下的绵延沙丘,看起来又似一川川河流,上面一颗火红的太阳,又像路遥写作时抽的烟叶掉落正在灼破的小孔。简单朴素不花哨,一看价格就更让人满意,20块左右,不贵,其实真正趋势我买的还是价格,读书期间省吃俭用,一看书柜上的精装至少也是35+,这时候哪能抵得住一本20的书的诱惑,当然设计的封面也实在惹喜。

拿到书打开,第一页也是一样的画面,十分能涤荡我浮躁的心,其实书封也是很有噱头,什么影响马云一生。这与我关系不大,接着是柳青的一句关于选择的话,这话曾多次被我引用进高中的议论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文章也正是在一个一个矛盾与高加林一个个选择中推进的,其中最后高潮的选择便是在巧珍和亚萍里选一个,虽然书上在选择亚萍后被克南妈妈举报,最后悲惨的回到农村,他后悔了,但我认为即使是他选择了巧珍,他的内心也是不愿屈服,不愿向黄土低头的,在油盐酱醋茶中他也迟早疲惫于应付,他又会后悔,没有选择亚萍,其实人都是这样,我记得有这么句话,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惜的的是他不能重来,可喜的是他不需要重来。选择亦是如此,无论怎样我们都会懊恼,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我第一次看是一口气,晚上在寝室厕所里看完的,15万字不算多,当时是被其中的爱情取舍所吸引,我是讨厌高加林这类人的,我可以说他始乱终弃,说他自命清高,但是我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我问我自己当我面对一样的情况时我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又是替他感到惋惜的,像惋惜我自己一样。当我第二次看的时候,刚刚过反腐倡廉的时间,我发现文章前面是权力,加林复出是权力,而最后明楼的隐忧“社会对他这样的人越来越大”同样是社会的腐败。第二次,第三次,便有很多简单的词语,句子被关注“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这句是我记得最深刻的。

这本书其实就15万字,并不多,但品玩后会有一个一个的收获,这本书的没有终章,结局也是留给读者自己幻想,自己选择的。就像读者的人生,在读完这本书后又要开始新的选择。

路遥人生的读后感(篇12)

路遥笔下的人物是鲜活的,深刻的。他对人性的探究通过每处细微的心理活动立马就能让你相信这人物是活生生存在的。篇幅很短,读起来引人入胜。

的上部分写不想当农民的高加林民办教师职位被顶替下来后,心情遭严重打击,于此同时一直暗恋他的,“二能人”的女儿巧珍勇敢向他表白,于是高加林接受了他的爱。巧珍陪他度过了内心最熬煎的时光。

下部分写他有机会到城里工作后,遇到高中时的倾慕对象黄亚萍从而引发的情感纠葛,以及工作上巨大的变化……

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读完之后书的引子部分我仍然能记得,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长长只有几步,尤其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书中那句:生活对她这样的人总是无情的。如果她不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生活就会不断地给她提出这样严峻的问题,让她选择不行。不选择也不行!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无所不在的上帝,谁也别想摆脱它!读来也让我颇为受用。感谢作者写出这样好的书,也感恩我能读到这么好的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