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

发表时间:2023-05-29

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7篇。

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读后感呢?作品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引起很多读者的思想共鸣。我们要及时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以下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内容“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 篇1

权力是一个什么东西,竟让无数人为之着魔?这个问题我难以说清,毕竟它离我太远。权力的光芒通过重重棱镜,折射到我的眼睛时,早已不知它来自何方,我只知它是那么刺眼,让我很难与之对视,只得低下头,闭上眼,两腿约莫还有点发麻。

两千年的皇权历史,你方唱罢我登场,围绕的无非权力二字。若有人对权力的魔力表示怀疑,大可在街上随便问问,有谁不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朱元璋?若要问问谁是刘徽、马钧、郭守敬、宋应星,估计没几个人知道。由此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到人心对权力是何其崇拜。

古语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灵王好细腰,朝臣赶紧减肥,勒紧裤腰带,饿的黄皮寡瘦,就为讨楚王欢心,其实这还是小儿科罢了。齐桓公感叹自己没有吃过人肉,厨师易牙就动起了心思,回家清蒸了小儿子,让齐桓公尝鲜。如此泯灭人性,虽旁观者清,但当局者迷,齐桓公曰:“易牙爱我”。

今语有云:“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比如河南省原副省长秦某某爱好摄影,于是理所当然就成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其作品众望所归获得全国摄影界最高奖。可一旦落马就原形毕露,据专业摄影师爆料,秦某某的技术也无非是入门级而已。

唐太宗爱听别人“骂”他,魏征对此孜孜不倦,君臣相和导演一场千古大戏。被司马光评价为“佞于隋而忠于唐”的裴矩当然也心领神会,于是从一个在隋朝时鼓足干劲为隋炀帝好大喜功卖吆喝的奸臣,摇身一变开始“骂”唐太宗,甚至还骂的唐太宗龙颜大悦:“若事事如此,天下安能不治?”

若有人认为权力让人着迷是因为权力好玩,那就大错特错!权力一点都不好玩,因为古代的权力斗争从来都是至死方休,君臣相杀、父子相残、兄弟反目、夫妻成仇比比皆是。纣王诛比干,赵盾弑君,晋献公杀子,朱友珪弑父,李世民杀李建成,唐高宗废后,韦后毒杀唐中宗,这些精彩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古代的权力斗争没有彩排、没有妥协,唯一的退出机会就是死。所以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猜忌,害怕自己某一天被动退出。权力的交接也非常不稳定,虽然很早就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纷争,但实际上并非尽善尽美,仍有很多因素制约这一制度的实际执行。比如皇后的废立、权臣的不安分、偶然事件的出现(比如北齐高澄被一个厨师杀死),让嫡长子继承制在实际中很难贯彻执行。

权力这么血腥,何必要玩呢,不参与就是了?图样图森破。当权者感受到的往往是权力带来的好处,而不接受权力赋予的责任。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说:“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确实如此,路易十五享尽了权力带给他们的好处,把洪水留给了孙子路易十六(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送上断头台)。

这就是我想说明的一个问题:“享乐之人与送死之人并非同一人,因果报应在权力上往往失灵的厉害!”导致东汉朝政紊乱公然卖官鬻爵的桓灵二帝,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李林甫,他们不都得到善终了吗?风风光光才是权力拥有者的常态,后宫佳丽可以三千,死后还有高大的皇陵,当然为此买单的通常都是老百姓。

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等,导致权力的可以被滥用,这就是权力的魔力所在,因为人们往往沉浸于权力的享受中,而把责任留给了后人。如此一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时至今日,权力仍是一张绿色通行证,让众人崇拜,正应了那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 篇2

今天看完了汉武帝的一生。

前半生看得我热血沸腾,时不时感慨一下汉武帝就是天命之子。少年顺,妻子家助力他成为太子,不久就继位成为少年天子,才16岁。少年意气风发,广招人才,开疆扩土,即使有诸侯叛乱,反叛者也会因各种原因自乱阵脚、自掘坟墓。

随着汉武帝进入三十岁,他的野心愈加庞大,不惜耗费巨大财力物力征讨四方、修建宫殿,战事不断。居然还让他拿到了盐铁专卖的权力,并且重新获得了铸币权,权力集于一身。但是随着进入中老年,他的猜忌和集权带来了朝堂上人事的急剧动荡,杀、惧成为了高频字,寻仙篇幅巨大。让我看着感觉到可怕,伴君如伴虎,稍不留意即满门抄斩。

太子的死亡我看着感觉是汉武帝思想观念的转折点,老年丧失继承人,误杀太子的事实也许让汉武帝感受到了自己思想的迷失,或者也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死亡的召唤,所以后来才有了他的罪己诏,以及罕见的耕田劝桑,修养生息。

汉武帝的一生,真的是极其顺遂的一生,运势极大。我有种命运无法抗拒的感觉,命中注定,人的一生似乎已天生注定,或者富贵一生,或者潦倒一生,个人的努力微乎其微,根本无法影响到命运那根主线的走向。

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 篇3

今天我读了《资治通鉴》的刘备三顾茅庐,讲的是司马微向刘备介绍人才,他说:“一般的儒生和俗士,怎能认清时物,能认清的只有卧龙和凤雏。”刘备问是谁,司马微说:“就是诸葛亮与庞统。”后来徐庶来这里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刘备便带着关羽张飞去了,可是他见了三次,才找到诸葛亮,这时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不去打扰他,等他醒了,才进去,诸葛亮将天下分析了一下,刘备认真得听着,后来刘备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出山。

后来刘备的天下几乎都是诸葛亮出谋划策,说明诸葛亮很聪明,可刘备前两次都没有找到诸葛亮,难道真的就这么巧吗?我觉得有可能是诸葛亮故意设计出去的,他早已料到刘备要来拜访,所以溜了,等刘备一走,他再回来,是要考验刘备是否真心真意,如果是,他绝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找他,如果不是,有可能来一次就走了,到了第三次,诸葛亮故意睡觉,看刘备走不走,不过刘备不等到诸葛亮还不走了,直到诸葛亮起来,可见刘备多么有诚意而且信念坚定,不管怎么样刘备还是等到了诸葛亮,而且让诸葛亮出山了。就从这里就能看出诸葛亮很聪明。(注意,此纯为自己猜想,并非真实。)

诸葛亮真聪明,我佩服他。

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 篇4

《资治通鉴》是一本包含了很多故事的书。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毛遂自荐”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大惊失色,连忙派平原君赵胜去楚国借兵解围。平原君想从门客中挑选20位文武双全的门客作为助手去楚国。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这时有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但平原君却说:“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根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会冒出来。可是先生你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来我这已经有三年了吧?这三年中你也没有给我谋划过一个计策,更没有让我看见你的长处。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让你这种默默无闻的人去呢?”毛遂说:“我没有展现才华,是因为我没有获得一个机会,要是您早点把我放进口袋里,锥子早就戳出来了。这次任务就像个口袋,我会让您看到我的表现。”平原君听完后,半信半疑。见毛遂很有胆量,也颇有口才,而自己也没有更好的人选,就同意了。

到了楚国后,楚王和平原君在朝廷上谈判,一直到中午都没有结果出来。毛遂却以自身相逼,把利益细细地告诉楚王,让楚王同意出兵帮忙解围。

这就像那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鸟儿一样。有一次在我们班上,老师问我们班有没有人想去参加学校绘画比赛。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调皮大王”逸城同学第一个举手,胸有成竹地报名了。同学们都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心想:“他还会画画?”。比赛结果出来时,大家都傻眼了,他获得学校绘画比赛第一名。原来我们全都小瞧了他。

通过毛遂自荐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自己会的事,就要勇敢的去做出来,这样才会有机会登上更高的平台。

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 篇5

看了这篇之后,我认为豫让只是愚忠,而且愚得可气又可悲!

虽然智瑶对豫让有知遇之恩,但智瑶的下场也是他咎由自取。他狂妄自大,骄横放纵,只会让他自取灭亡。虽然赵无恤用智瑶的头骨做酒器真的很过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个明君。豫让头次刺杀他时,他非但没有治罪于豫让,反而赞赏他的侠肝义胆,这样的气度真得让人敬佩!

豫让非但没被打动,反而坚定了决心。他竟不惜吞红碳,涂生漆,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认得他了。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又得承受多大的痛苦!而他又是否为他的妻子想过,你让一个寡妇如何度过余生?

豫让啊豫让,你赔上自己的生命和幸福,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那样一个人真的值得吗?你又爱过自己的家吗?

期猎必会

读完这篇,我很欣赏魏斯!

做人一定言而有信!魏文侯作为一代君主,能对一个芝麻官守信,竟冒着寒风暴雨前去告之,这种做法真得可敬可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拥有优越的条件,更应该言而有信!任何事情都没有借口,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我也曾失信于人,但从今天起,我要改正自己,任何事都要给人一个交代,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 篇6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一种人生感悟,是一种历史回顾,是一种思想交流,也是一种境界提升。这个暑假,在老师们的大力推荐下,我阅读了一本历史故事书——《资治通鉴》。

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书中塑造了许多历史英雄人物: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廉颇;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蔺相如;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燕昭王……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蔺相如,他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而战无不克的老将廉颇见蔺相如官比自己大,心生嫉妒。蔺相如知道后,为了怕将相不和使别的国家乘虚而入,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从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胸广大,顾大局,识大体的人。为了国家的兴亡,不与廉颇的误解斤斤计较,反而处处忍让着他。

读了他的故事,我不禁想起我的所作所为:一次,我的同桌户口本忘带了,他从我这经过时不小心弄到了我的文具盒,把我的一支笔摔到地上跌坏了,我大声地嚷道:“你怎么把我的笔弄坏了,怎么这么不小心。你得赔给我一支新的。”同桌急红了脸,说道:“我现在有急事,回来再赔给你。”可我偏不同意,于是与他争论起来,同学见状,前来劝阻。后来,他说回来就买给我一支新的,我这才同意了。说完他匆忙地跑了出去。等他回来时,手中却多了一个户口本。可是已经上课了,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可我却不以为然。下课后,出乎意料的是,他却递给了我一支与之前一样的笔,小声说道:“这是我找了好几家店才找到的,希望你能原谅我。”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很愧疚,原来他就是为找这支笔才会迟到的。我真的不应该这样做,不应该耽误他的时间,更不应该在同学面前让他难堪。我真惭愧。我的行为与蔺相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应该也像蔺相如一样,做一个宽宏大量,善于原谅他人,不与他人斤斤计较,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资治通鉴》这本书,让我在这个暑假获益良多,推荐大家也来看一看,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资治通鉴读后感模板 篇7

(教师范文大全 jk251.COM)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为中国史家之绝笔。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在这近20xx年的漫长岁月里,发生了多少曲折动人的故事啊!比如:“战国争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隋唐盛世”、“五代十国”等等,便是这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其中牛角挂书的李密、以死尽忠的豫让、贤能勇猛的荆轲、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编著的《资治通鉴》,之所以命名《资治通鉴》是因为它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它,便可以从中体会到烽烟四起的朝代战争,无数百姓处于流离失所、水深火热的痛苦。我曾记得有这样一段故事:李密小时候经常牧牛,可他却每每带上几本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这样便可以边看边牧牛了,后被瓦岗军推选为“魏公”。为什么他们在那艰苦的条件下都能自学成才呢?而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他们优越几千倍,有什么理由不更勤奋学习呢?

《资治通鉴》不仅为我们生动演绎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再现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还给了我们后人警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