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苏菲世界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0-18

苏菲世界读后感合集9篇。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苏菲世界读后感合集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苏菲世界读后感 篇1

未读前

对哲学的概念零零散散

知道尼采、叔本华、卢梭、黑格尔、康德等人。听闻过达尔文的名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有着浅显的认识。

哲学启蒙书,很适合想了解哲学却不知从何而看的小伙伴去读阅。透过这本书,发现是认同笛卡尔`休姆`洛克`祁克果`西蒙.德.波伏娃等人的一些观点的。知道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男女平等的提倡者,辩证法及反讽。前人皆在探索,思想与观点只有相对的正确。后人根据前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探索新知,有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哲学的范围很广,在我眼中,认为哲学是偏自然科学及人思想的一个命题。

不知为何,读到了关于学派那章时我偏爱的是犬儒学派。这个学派很少被人提及,在文章中也是寥寥带过。

这本书的趣味性很好,适合初中时期来阅读,转折性不适合我这种人来读,作者用人中人去写,算是一种对话成分,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单一的叙述。干货满点。人要保持好奇心及探索求知欲。为了这些我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正赶迷茫期,实力决定高度,所以为了将来的发展也要努力。不想再遇到无力的恐慌感了。渍渍渍

最后一章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我超爱阿

哲学家永远不说否定式语句,这句话也是萌萌哒了。

活的清醒活的有趣活的自在活的通途

读一遍并没有读透,等我了解了相关的内容之后再来二读。很好的一本书。

不枯燥乏味

苏菲世界读后感 篇2

亲爱的苏菲:

感谢你愿意与我分享哲学家的来信,更要感谢你如此信任于我,而把你和哲学家之间的小秘密告诉给我。

我真的如此痴迷于这一封封往来的书信,以至于今早醒来,一张宏大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不知你是否发现,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条潺潺的小溪从古老的奥林匹斯山上流下。漫过古希腊中心广场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巨擘,冲刷着中世纪的经院教堂,席卷着启蒙时期的康德、笛卡尔,佛洛伊德……在人类的大地上汨汨地涌动着,越来越宽阔,越来越深邃,像人类的血管一般蔓延开来,给养着这片土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灵魂。我们吮吸着长大,我们的血液中,我们的身体内出处散发这他们的芬芳,而我们却全然未知。正如哲学家在信中所言,“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正因为如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读完这些书信,让我最为惊讶的是,在古老的西方与古老东方之间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我不得不承认在人们无法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敞开思想的翅膀,任它驰骋。试图利用超能力来解释这周围发生的事情,譬如打雷、下雨等等。希腊神话就此产生并广泛传播,在遥远的东方国度里同样有着这样的神话:女娲娘娘利用泥土仿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世界本来混沌如一颗鸡蛋,是一个叫盘古的巨人在中间挥动他手中的巨斧,上面的部分成了天空,下面的部分成了土地,世界就此产生。当然你不会相信,因为你已经知道这是神话故事,是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世界中的。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即便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有着太多太多无法解释的事情。因此,当这些事情发生时人们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相信科学一定能够给予充分的解释,但这往往需要漫长时间的等待。另一方面,人们并不希望等待,他们更愿意给出自己的想象,这种想象之中往往伴有超然事物的存在,如神话般解释这我们这个世界。这便是哲学家所言的“深化的作用便是为人们不了解的事物寻求一个解释”吧。

再说说自然派哲学家。他们认为“水”或者“空气”是万物之源,亦或者世界是由某种无限定的元素组成的。恩陪都的“四元素”说令我十分惊异,因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也有着惊人相似的学说——“五行说”,即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苏菲,你想想在20xx多年前的古代希腊和距离上千公里的古代中国,产生了如此相像的思想。我想这应该说明了这种学说可能更多基于现实吧,人们看到了生命于水中诞生便产生了水是万物之源的思想,同样看到泥土中冒出的新芽,便认为土是万物之源。因此,自然派哲学家已经和神话完全不同了,他们的学说更多的贴近了当时人们的具体生活。说到自然派哲学家,我更加惊讶的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居然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就已经提出来了。而今这成了一种被广泛传播的理论,在初中的化学、物理课本上广泛的教授。但唯一不同的是它是否真的是最小的单位呢?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显然不是,人们在小小的原子内部又找到了各种粒子,按照现如今的解释,物理学界认为世界上拥有62种基本粒子,就在去年人们还为了预言与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而欢呼雀跃呢。但这个亘古的问题依然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这62种基本粒子就不可再分吗?那么到底有没有德谟克利特所说的这种不可分的基本最小单位呢?看来20xx多年的发展,我们仍然在找寻答案的路上呀。

我想你可能和我一样惊讶于在20xx多年前的东西方哲学竟然有着如此多相通之处,并且悄然发现,似乎即便再古老的哲学也似乎能沉淀于现在的生活中。至少似乎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看见古典哲学的影子,我们的脑海中或隐或现地浮现过古典哲学家们曾经苦苦思索的问题。只是我们在一闪而过之后便敷衍于匆匆的生活,变得漠然,再无那颗好奇之心,那颗求索之心。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些人,如你一样,保持着童真般的好奇,解读着周围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已然点亮了心灵归宿的明灯。

好了,苏菲,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原谅我的懒惰,更原谅我多年来未曾提起的沉重的笔。

苏菲世界读后感 篇3

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

这个寒假,我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充满书信体写作和内省写作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它概述了哲学的起源、发展到如今。

他从人类哲学的起源讲起,形象的将其称之为“伊甸园”,并通过自叙的方式,讲到了古希腊、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等等,也讲述了在那些时代出现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西方哲学演变,体会到了人们思想的成熟与进步。

但这并不是这本书吸引我的真正原因。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中对事物新的认知态度。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习惯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甚至,我们认为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能令人惊奇。但这本书告诉我要不断地问,问为什么,或者敢于质疑地质学。因为,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什么是真正正确的。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都是那么的神奇。

但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对如今的社会的认知的不断完善,我们开始忽略了这些奇妙无比的东西。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我们应该努力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彻地地了解自己和世界。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提问,才能取得进步。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永远不要对身边的一切习以为常,永远要问为什么,不断地探寻,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发现。

这样的道理推衍到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往往对一些问题感到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似乎本该如此,而因此忽略了它的本质。所以,我们要时常地去从那些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找出问题,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案。经过这样一个连续的循环,我们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

当然,不得不提到的是,《苏菲的世界》作为一本近乎书信式的书实在是别出心裁。而他详尽的讲述了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的哲学发展和观点的演变,让我清晰的认识到了人类对于自身认知过程的改变。

应该说,这本书,而不是一本书,是一种灵魂的折磨,或灵魂的反映。这种思考的方式给我带来了一个思考的是界。这便是我初次阅读此书的感悟。

高一(2)吴奕宏

苏菲世界读后感 篇4

最近刚刚读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触很深。整篇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我国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民,在*****到改革开放期间的生活。

这是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其主要内容是: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世界、自然等的形成和发展,以苏菲一位神秘人的来信告诉人们,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哲学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使读者产生了读侦探的错觉。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勇敢而聪明的女孩,索菲。

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这段讲述了一个六岁的孩子在经历一生中第一个转折点时,从不情愿到犹豫,再到最终失望的接受这一个让人心碎的过程。写出了一个农村孩子悲惨又悲凉的片段。

为了解开世界历史之谜,这本书涉及了许多内容。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为人们做了详细的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的内容很广,但并不杂乱无章。这本书有许多章节。每一节的标题都指出了本章内容的中心,既深刻又巧妙。每一节将阐述几个问题。

这样的切分使阅读后更容易理解和理解。

他告诉我们,不要睡在过去的回忆里。珍惜眼前,有了现在才有了过去。我们无法弥补过去的遗憾,而过去的幸福就是手中的沙子终将升起。

我们应该庆幸有了现在,就像书中的孙少安一样,他虽然没有得到心中曾经渴望的爱,但他接受了现实,接受了安排,继续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继续过着平凡的生活,努力工作。

其中,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公元前340年左右,出现了一个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

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

但他没有,因为他珍视良心和真理,直到他生命的尽头都是为了真理。他为真理奋斗、为真理牺牲的精神值得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世界读后感 篇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二)

我们身边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有会发现的慧眼,不断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我想,让大家画出来的话,也许大家都会画出类似人类一样的生物,即使不是这样,也会画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狗会画画的话,也许会把它画成狗的摸样呢。我想世界上没有明分的对与错,一切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按照整个地球的标准去做哩,如果在一个没有明分对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个想象力被局限的星球,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觉得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好比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对于是某种生物进化来的回答,一点也不吃惊,而我不能确定一定是这样的,就算是这样,这种生物又从哪来?创造它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从何而来?

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丧失好奇心的同时,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这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变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长,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走进哲学的世界,身边的事物都会变得不同,人为什么会说话?鱼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表达。

《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苏菲世界读后感 篇6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内容摘要]作者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老师多年,1991年出版了《苏菲的世界》,引起了哲学界的关注,他的著作使读者能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浏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而不觉得厌烦。以下是其的简介:

一天,14岁的女孩索菲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同时,索菲收到了一些非常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在她眼里就像一个粉丝团。苏菲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迷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深切敬佩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注和好奇。

[关键词] 苏菲艾伯特汉密士席德乔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

正文:当《苏菲的世界》是以小说的形式来解读西方哲学史。由一张小字条“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她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那个叫苏菲的十四岁小女孩开始了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的根本思想。哲学课是一门使人变得聪明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但是哲学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理论性。因此,理解起来很费力然而本书作者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书信方式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使读者尤其是对哲学造诣较低者更容易深入其中,让人们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游历新的认知。

之前我对哲学不是很感兴趣总觉得“物质,意识”“永恒,变化”没什么好研究思考的,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看了《苏菲的世界》深感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可笑。带着成为“哲学家”的必备条件之一——好奇心才看了一下,略有所获,但还是很肤浅。今后或许再读,或者领会至此。

因为后者并不是说我放弃了对智慧的热爱,而是一种空谈。

一 、作者为何把主人公确定为“苏菲,一个十四岁的少女”

主人公苏菲十四岁这就赋予她拥有现阶段年龄的好奇心,她的世界还是一张白纸,还是有自己对世界,对大自然,对未知的探索权力。“苏菲是智慧的代名词”,哲学则是追求最高智慧,所以苏菲是哲学的代表是最贴近作者的写作意图。像书里面的“大人们总是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小时候的天真以及好奇,接着在社会群里习惯了周遭的一切。

在《苏菲的世界》里作者并不是一味的讲道理写书信而是让其中都有各自真实的主题。书信里的每字都有超强的吸附力,所以拥有稚嫩的心,无畏的向往,还有她那所谓孩子性的期待深深的迷上了哲学的一切。她以一个小女孩的心了解哲学世界。她不仅在伟大的理论中游荡。她用自己女孩的梦想认识了未知的飞行世界。

就像书里“关于小白兔,就好将它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从索菲与母亲的对话和她与无名氏的通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颗渴望更多东西的心,如果有的话,会等待更多真实的东西。

作者给我们的想象是主动的,索菲并不是被动地接受那些所谓的宏大真理。孩子们在正确的引导下,正逐渐走向自己的乐园,而作者的画笔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将哲学结合起来,让读者不会感到枯燥,而是生动活泼、有趣。

2、 索菲的经历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智慧常常受到后天的影响

从索菲的经验来看,我们的发展并不是一步步接受大自然赐予的智慧。一片纯净的白纸就这样被无情的“玷污”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想象:要是一个散文家的来信,苏菲或许就对散文感兴趣了;要是一位物理学家来的信,苏菲或许就对物理感兴趣了。

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道理:孩子的发展要靠前天的天赋和后天的引导,家户喻晓的《伤仲永》的故事深深的在每个人的心理扎根了,我们感叹于他天赋的丢失,感叹于环境予他的伤害。所以索菲对席德和阿尔伯特的好奇源于她那少女般的心。她的好奇心使她进入了哲学的世界,这是后天的指导。

如果她没有受到这封神秘的信,如果她对心中的问题不感兴趣,她以后真的会有一系列神奇的经厉吗?苏菲的神奇经历也逐渐的融入了我的思想。“哲学”在我的字典里是深奥的,不可理喻的,甚至是有点怪诞,但是在《苏菲的世界》我的思绪因她涌动,不曾想过的问题觉得理所当然的问题竟然全部动摇了,我的意识不再是简单对这个世界的感性认识了,模糊带了点理性。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深切敬佩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注和好奇。

3、哲学与生活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哲学,但他没有找到。就像我们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一些东西,或者我们在整理东西时时不时运用到亚里斯多德的分类法,使东西看起来井然有序。从出生的不懂到现在每个人都有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社会环境、知识教育、人际关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引导着我们走向大众。08年的金融风暴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美国次贷危机的造成,还是人性的贪欲抑或其他?

当华尔街**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聚集人类最高智慧的地方竟然面临着恐慌,股票大跌,投机不成,就业率急剧下降,裁员大幅度增加,物价却拼命的**…… 这些表面的现象蕴含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将席卷全球,人类将再一次陷入危机。历史上的九大经济危机:荷兰郁金香,1720年南海泡沫(南海伦敦公司倒闭),1837年恐慌(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1907年银行危机,1929年华尔街大崩溃,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比索率狂跌,股票价格瀑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宣布放弃固定的汇率制,实行浮动的汇率制),接下来的就是这次的次级贷危机,从这九大危机中我们不免想到每次危机与银行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掌握了具有流通作用的货币,因人性的贪欲他们从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行为对于社会将会造成怎么样的结果。

每一次经济危机不仅发生在一个地区,而且发生在整个世界。当今的经济是全球化的,各国之间相互影响。这就是哲学里的普遍联系原理。经济现象包含着哲学的相关理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阐述了一系列的相关思想。

四、感悟

在浩瀚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探索者,哲学只是我们探索道路的一盏明灯:它不只是你要去哪里,而是让你用灵魂的眼睛去寻找;它不限制你的思想,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步骤去探索哲学只是一个过程,哲学没有结果。

在平凡的生活中探索科学,在刻苦的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索菲在阿尔伯特创造的神奇世界中探索世界奥秘和哲学史一样。也许这种源于好奇心的探索精神是人类所固有的,正是这种天性是人们不断地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与生活能力一样不可或缺。

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因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社会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

这就是她的探索。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苏菲证明了这一点:我想,我就是。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进入觉悟,点燃了一盏盏明亮的航灯……

真正的哲学是理性的、公正的评价,是消除偏见、迷信和习俗的思维,是深思熟虑的判断,是追求真理、知识和美德的坚持。

这正是世间哲学家存在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任何物质上的收获,而是精神上的进步。哲学家们总是试图回避那些没有永恒价值的庸俗和热点话题,试图吸引人们对永恒的“真”、“善”、“美”的关注。

在真善美中,哲学将永远矗立。

参考文献:

1、《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

2、电影《苏菲的世界》

3、相关博客

苏菲世界读后感 篇7

乔斯坦·贾德所写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

索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穿越时空,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文艺复兴时期,他与那些有着辉煌思想、见证了又一次历史重演的伟大人物进行了精神对话。看这样一部作品,等于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索菲所到之处,处处凝聚着文明的精髓,散发着哲学的气息。

在这样一本小说里,包括了整部西方哲学史,本身就极具魅力。一直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而不切实际的学问,生涩难懂,但其实一直是我不了解哲学。这本小说系统地涵盖了各种哲学思潮。

随着小说人物在书中不停的追逐和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越来越深入的使我了解到以前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

因此,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从未接触过哲学的人学习哲学的启蒙教材,它不如哲学殿堂。

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是谁?”,这个问题相信在每个人的心里曾经都会有过这样一个问号。为什么会有“我”这个意识的存在?

事实上,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从书中得到答案。作者对此含糊其辞。可是到后面谈到笛卡尔的时候,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顿时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彻悟。人因为思考而存在,这句话带了点唯心主义的味道,但确实是当人们在否认在怀疑的时候,这一思考的行为就已经证实了“我”的存在。

当我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心中还总是有一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神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起初,当阿尔伯特向索菲解释自然学派的哲学家时,他首先谈到了童话对自然问题的解释方式,然后自然哲学家们产生了怀疑。他们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来得到答案,他们相信自己的思维是不变的。

在这里,他们批判传统神话。这是否反映了神学和哲学之间的矛盾?后来又谈到笛卡尔的时候指出他目前发现的三件事:

一、人是会思考的生物,

二、上帝是存在的,

三、宇宙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他坚持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他声称上帝可以保证我们所知到的一切都符合现实世界。这样看来,哲学又是为神学服务的,而不是矛盾的。

如果说神学是人的信仰属于唯心主义,科学是理性探索属于唯物主义,那么哲学是否包括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它们是相容的呢?哲学属于逻辑理性的思考,科学的灵感源于哲学。但是哲学在某一层次上又服务于神学,那么也就是说神学是哲学的更高层次的境界,因为“神学揭示启示的真理,而哲学只是阐明自然的真理”。

当然,无论人们如何看待神学与哲学的关系,总是先有神学启示的方向,后有哲学思考的方向。理论上,哲学是从神学中衍生出来的。

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青少年们能够像苏菲一样在人类哲学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长,到长大**的那一天,还是能够保持一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学家一样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识道理但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考究和疑问,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人”。现在的社会,虽然安定,但缺乏哲学性的思考,大部分人似乎疲于自己去探究思考问题,而是更喜欢借用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而缺乏个人的灵魂性。不仅如此,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了世界,习惯了全社会的思维方式,就像过去的哲学家一样,挑战神学、社会等颠覆现有固定认识的观念和勇气都消失了。

很多人都可能对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所产生的问题,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更遑论去自我探索和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了。这就是现代人习惯于这个世界的一个最大的问题。虽然我们不可能回到百家争鸣、求知求真的时代,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安逸生活,不能厌倦对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

哲学思维的光辉应该不时地从人们身上闪现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好奇心不会永远消失。

苏菲世界读后感 篇8

智慧的世界

班级:姓名:学号:

你是谁?世界从**来?

一天,14岁的女孩索菲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如此神秘的信。与此同时,她还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邮戳来自黎巴嫩。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的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利用自己的天赋和获得的知识来揭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比她想想的还要奇怪

在神秘导师阿尔伯特的指导下,索菲开始思考大师们一直在思考的根本问题。令人费解的函授课程继续进行,****也一次又一次地改变。阿尔伯特终于出现在她面前,开始教她哲学史。在阿尔伯特的指导下,索菲从哲学的发源地雅典开始,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她对文艺复兴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它涉及到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同时,“席德”的名字不断在她身边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频繁出现。而后,席德出现了,原来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伯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不可思议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艾伯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在忠实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他们开始了向上帝(艾伯特少校)的抗争。

在他们的努力下,书中的世界逐渐扭曲,变得陌生和难以驾驭。最后,这本书以开放式结尾。阿尔伯特和索菲不知怎的逃离了书中的世界,来到了席德的世界。

“读完了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很难说它是一部**还是一部教科书,必须承认,引导我继续向下读的动力,对于苏菲和席德身份命运安排的兴趣远大于对哲学的兴趣,哲学本身对于不太爱动脑思考且大部分时间纠结于生活本身的我来说其实并不是一种兴趣,很多时候想要读一读哲学专业连入门书都算不上的《西方哲学史》(罗素著),并强迫自己读完后,脑子里还是没有框架。有段时间因为某本**的原因让我对疯子尼采产生了兴趣,并打算读一读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但是对于书中的内容实在是无从下手,虽然早就知道哲学是门难懂的学问,但还是未曾想到竟是如此的晦涩!所以,这次我出于偷懒的想法选择了这本《苏菲的世界》。

在这次阅读后,在对于主角命运身份的兴趣了然后,不知不觉间收到了艾伯特导师关于哲学的教导,跟着苏菲一起思考和学习,脑中竟然隐隐地有了一个不算清晰的框架。倒是意外的收获。

读书,成果在书外,能够帮助自己的也是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读书后的感悟。索菲终于冲破了上帝(艾伯特上校)所创造的世界,解开了停在那儿的船,这时她发出了一声叹息。”

我们喜欢仰望星空,也喜欢置身自然,因为当追索宇宙奥妙,体验自然之趣的时候,那个于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奔波行走的个体仿佛不复存在,平常的鸡毛蒜皮喜怒哀乐也不再纠结于心,时间得以延长,空间得以拓展,渺小的个体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的小小尘埃,甚至连尘埃也算不上,个体进入了虚空和忘我,无忧无喜,无价值无意义;比起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个体的所有行为甚至连一点影响性也没有,在历史的巨轮之下,个体的力量连一粒沙子也不算,仅仅是时间轴线上的一个点,无长度无面积。很多人愿意进入这种无我的境界,因为在这种境界之下,个人虽然渺小,但仿佛融于宇宙当中,伴随着宇宙的分分合合,自然的沧海桑田,体验到的是汲汲于世俗红尘的所不能体验的宏大与心安,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平和,个体也是从未有过的无畏无惧,再多的烦心与担忧仿佛都不值一提。

但这种感觉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是短暂的。当从宇宙自然中抽身而出,再次落到大地上,跌落红尘的时候,失落的感觉也随之而来。甚至一部分人没有体验过上面的宏大与心安便直接投入到日常琐屑。

我为什么而来?我为何要奋斗?比起很多成功的人来,我为什么默默无闻?

人事繁琐、深陷工作与生活,何时才能去追逐真正的理想?而理想,又到底是什么?没有人会给你正确的答案。答案只有用我们的智慧才能找到。

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是一种能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理论。索菲的世界是艺术与学术完美的结合,通过熟悉的载体向我们传递陌生的信息。

就像回到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育;就像置身于中世纪的城堡,在光明面前见证黑暗。文艺复兴的温暖阳光,正沉浸在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中。忘记世界的喧嚣,只有伟大的真理和艺术的魅力。

然后,频繁穿梭在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仔细体验现代哲学的曙光。面临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连着串现代哲学的开山始祖,我们还不遑表达心里的崇拜之情,发蒙运动的前驱便闯进了汗青的大戏台。飞速完成的工业鞭策着汗青的车轮驶入了极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培养了更多的哲学伟人。

黑格尔和康德既继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又将法国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佛洛伊德的《梦的剖析》三位伟人、三部著作掀起了3个范畴的革命巨浪,开创了1个全新的世界。先辈们把一个又一个哲学问题留给后人,把传给后人的经典给了我们。

哲人用艺术的口气辅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传染魂灵。[唯美句子 wWW.wei890.coM]

为了解开世界历史之谜,这本书涉及了许多内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适当的引用和扩展。 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

内容广泛,但不乱。这本书有许多章节。每一节的标题都指出了本章内容的中心,或是深奥或巧妙;每一节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切分使阅读后更容易理解和理解。它所揭示的哲学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

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另外,作者很有才华,他采用了非常大胆的写作方法,如果写作不好,很可能会让人浑淆视听。他在书中的谜团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陌生人的来信,再是一个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这样神神秘秘的,开始还好,疑团是可以解开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头雾水。什么样的香蕉加上文字,钱在路上,明星电影等等?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情节让我更加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悬疑剧。

直至到《柏客来》这一节,才开始揭秘。原来苏菲是一位书中书的人物,这是不是为了提高读者兴趣而故意这样写的呢?不是,他的构思是这样的席德是真实存在的任务,而苏菲是像小红帽一样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见小红帽,爱丽丝,亚当夏娃……

苏菲是虚构的,她自己很能明白这一点,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学影响了苏菲的世界,而苏菲也影响了席德,两个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许作者想说明苏菲不仅仅是一个**人物,也是一个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人。他赋予苏菲和艾伯特灵魂,使他们在现实中当一个像幽灵一样的人物。

但这点与他之前所写的没有鬼神存在的哲学相反。但实际上这一点不矛盾,因为这些都是艾伯特编出来的。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按我看来也可以这么理解。就像电影盗梦空间一样。

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的世界作为第一层,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为第二层,;作者和我们的世界作为第三层。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安排这些情节时,是在教我们怎样去使用哲学性思考。我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

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

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世界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存在吗?上帝存在吗?然后就有了……

那些哲学史,有了从自然观到人本主义的思考,哲学研究了这些问题,但并没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也给不出这些答案,因为哲学本身已经否定了自己能给出答案。但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是否就让哲学没有意义呢?不,哲学的意义其实就出现在这些矛盾的思维中。

或许就像书中开头说的,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哲学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们怎么思考的。因为哲学家对上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确实无法证明那些答案,但我们在研究那些问题中采用的方法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就像黑格尔说的,这些哲学性的思考,会朝向人类有利的方向的发展,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哲学虽然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顺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来越多的看到外面。

贾德是担当者,而不是始笔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简直确是极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玄想的世界、钦迟的世界、感慨的世界。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思故我在。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

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苏菲世界读后感 篇9

作为一名理科学生,一开始对于哲学类书籍总是望而却步,但是唐老师的要求让我又忐忑地翻开在书柜里呆了好久的《苏菲的世界》。

读《苏菲的世界》,感觉仿佛是透过一个缓慢的长镜头层层剖析生活与哲学中千丝万缕的关系,纵有复杂繁琐,却又有迹可循。虽然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这类作品不像一般的**那样能让你迅速进入角色,犹如温吞水一般淡而无味,难有耐心去品读,但一旦细心体味了,故事里的情绪便悄然席卷血管裹挟心脏,牢牢附着脑海,它让你用另一种方式看待世界,让你懂得思考,学会放慢速度生活,唤醒我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我以前从未涉足哲学,一直认为哲学深不可测,难以理解。当我开始思考和接受时,我的思想开始随着这个神秘的故事而改变和深化。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14岁的女孩索菲,她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索菲每天都收到这封神秘的信。在信中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她进入哲学领域,开始思考。

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大师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索菲继续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信件,世界像一个谜一样展现在她面前。索菲利用女孩天生的聪明才智和后天获得的知识,揭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

然而,事实比她想想的更奇怪更奇怪。

合上书本,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脑海中就闪现出许多关于书中所说的人和事。就像回到古希腊听苏格拉底的教诲;就像在中世纪的古堡里,在黎明前目睹黑暗。我们沐浴在文艺复兴时期温暖的阳光下,沉浸在巴洛克强烈对比的艺术氛围中。

忘记世界的喧嚣,只有认识到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然后,穿梭在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领略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

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车轮驶入了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随后,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三位伟人在三个领域掀起革命浪潮,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那是智慧的世界。看着这样的作品,让我看到全人类的文明。

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读完这本书,我想我对哲学有了新的认识和顿悟,但有很多东西我不明白。

就像艾伯特说的:“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的更好。”

总的来说,我认为《苏菲的世界》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它一本介绍哲学思想历程的书也是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为了增强趣味性,作者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去思考,去**一个个哲学问题,去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历险**般的心情。

这本书让我获益颇深的一段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

”因此我认为赫拉克里特斯说得很对,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病过,我们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界上没有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很为我所推崇,事物都是相对的,不可能有绝对的好与坏,他们是共存的。

只有看到人性的弱点,才能感受到人性的优势。在这里,可以说一个人是一个世界,一个善与恶的共同体。黑白是相对的。其实《苏菲的世界》和很多哲学类的书籍一样,书中所蕴含高度,非本人所能及。

但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思考。在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小村庄。所以只要有所领悟,书就是值得一看的。

其次,亦使我感受颇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就是整个世界哲学史上最难懂的人,也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苏格拉底的话。虽然我并不真正了解他,但他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关于生活的命题的答案。

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如今我们青少年能够像苏菲一样在人类哲学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长,到老的那一天,还是能够保持一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学家一样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识道理但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考究和疑问,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人”。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虽然稳定,但人们却被物欲所累,缺乏哲学思考。现在的许多人早已习惯了这个世界,习惯了以整个社会的主流思考方式去想问题,像以往哲学家那样挑战神学,挑战社会等颠覆现有固定认识的想法与勇气早已消失不见。很多人很可能对我们生活的社会和世界上出现的问题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更不用说去探索和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了。

我如今也在时长反省自己,好奇心是不是已经在逐日递减,是不是要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就算难改变现在,也起码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几个为什么。虽然我们不可能回到各派思想争鸣、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时代,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和平舒适的生活,我们已经厌倦了对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哲学思维的光辉应该时不时地从人们身上闪现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好奇心不会永远消失。

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多思考社会、生活和哲学,多读这样的哲学书籍,随时学习和善于思考,提高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