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怎么写

发表时间:2022-11-04

学校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品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由作者撰写,初写读后感可以将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你感觉对写作品读后感毫无头绪吗?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怎么写,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怎么写 篇1

一直以为,小林校长创办的巴学园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开放的学校;也一直以为,这样的教育“乌托邦”只会存在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里。

今夜,一口气读完英国尼尔先生的《夏山学校》一书,才知道原来巴学园并非梦想,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尼尔先生创办的、被报刊称为“放任学校”的夏山学校就是这样一所梦中的巴学园。

那么,夏山学校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尼尔先生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在那里,上课完全自由,孩子可以上课,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在那里,爬树和搭个小窝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分数;在那里,如果想的话,你可以冲着老师大喊大叫;在那里,规范日常生活的各项规定是由大家一起民主协定的;在那里,如果孩子想的话,他们可以整天玩耍……

读到这里,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朋友都会和我一样难以接受,学校如此没有规矩,如此没有约束,如此不成体统,培育出来的肯定都是一些没有教养、不懂规则、不会爱人、缺乏责任心的放任子弟。

然而,创办于1921年的夏山学校,这所规模不大的私立寄宿制基础教育学校,这所允许孩子们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放任学校,却令每一个来到夏山的孩子——那些老师和家长眼中厌学的、自卑的、叛逆的“问题儿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阳光自信地成长,更懂得了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中有的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有的成为了优秀的设计师、演员,更有的成为了卓越的科学家和数学家!夏山学校因此成为进步主义民主教育的实践典范,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儿童民主校”。1999年12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评选校长尼尔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2位教育家之一。

是什么造就了夏山的传奇,是什么成就了孩子们的幸福人生?我以为,“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大的宽容,给孩子无穷的关爱”是尼尔先生和他的教师团队成功的关键密码。

充分的自由——孩子们不用为了学业的优异而放弃自己的游戏时间,也不用为了完成讨厌的作业而放弃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不用为了坐在课堂上听老师无聊的讲授而放弃了解大自然、走上社会乃至无所事事发呆的时间。让孩子做他自己,不逼孩子做任何事,成就了夏山。

最大的宽容——所有地方不上锁,允许孩子们损坏工具;天热的时候,允许孩子们吃饭时打赤膊,允许孩子们随处脱衣服、扔裤子,允许孩子玩喧闹的游戏;嘉奖少年犯的偷窃行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干预孩子成长,不给孩子们压力,不审查孩子的读物;把不重要的事就当成不重要的事,决不斤斤计较。消除权威,不训导孩子,成就了夏山。

无穷的关爱——永远让所有孩子(包括最小的孩子)全权选择他们每日的饮食;让每个孩子在星期天早上补足他们的睡眠,有时连午饭也不吃;真诚信任那些少年,有礼貌地对待他们;在学校里,我从来没有特别宠爱的人。对孩子一视同仁,一样的看待和重视,平等的爱成就了夏山。

夏山的成功,绝不是一场独角戏。开明的督学来校督察,报告是那样公平、诚实与包容;教育部从不与夏山为难,并能友善接待学校的所有询问和访问。教育部对夏山的容忍,是尼尔对孩子容忍的坚强后盾。是他们共同的宽容与容忍,让夏山的孩子们能依他们自然的兴趣生活,让夏山的孩子们能有机会在自由中长大!

敢于突破传统的尼尔是幸运的,夏山的孩子们更是幸福的。诚然,体制的不同,国情的不同,我们无法复制尼尔的做法,但我们可以借鉴尼尔的教育理念,在现行体制下尽最大可能给孩子们营造一方自由成长的天空。

夏山学校,我梦中的巴学园。我愿用心朝向你!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怎么写 篇2

暑假里,我在购书中心看了《蛋糕学校》这本书。这本书图文并茂,非常好看。《蛋糕学校》讲述了本来一心只想着吃的雅格,怎么也想不到,在他打开了烤箱的大门的一瞬间,踏入了蛋糕学校的同时,他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因为做糕点,他的生活变得更加舒心;因为做糕点,他学会了朗读,他开始读懂文字;因为做糕点,他甚至能闻到词语的味道;因为做糕点,原本憎恶数学的他,变成了一位心算大王;因为做糕点,他交到了亲密的好朋友,也享受到了和朋友分享的快乐,同时学会了和一班初中的坏学生斗智斗勇。读完《蛋糕学校》这本书,我觉得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能激发我们主动、自主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同学们,你们也快来培养各门科的学习兴趣吧!大良桥珠巷9号李介甫小学三年(1)班邓焯瑶邮政编码:

简评:小作者运用了排比的表达方式准确概括了书中主人翁在蛋糕学校的经历,语句通顺连贯。最后小作者深刻认识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从对书本中心思想的理解中受益良多。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怎么写 篇3

我对《酷虫学校》十分感兴趣,虽然这套书只出了五本,但我已经看了N遍。

这套书里把昆虫拟人化了,讲述了发生在幼稚班、甲虫班、杂虫班和飞虫班里的故事,其人物多达几十个,对人物的介绍也很有趣,比如介绍屎壳郎:它是甲虫班的无敌白痴,大脑弱智的代表人物,和它智商相反的是它拥有无敌强大的自信心,它藐视一切藐视它的家伙,制造粪饼干是它在课堂上的业余爱好,如果你想欺负它,那就等着瞧吧,最后崩溃的一定是你。另外还有甲虫班班长狼蛛001,飞虫班班长豆娘,杂虫班班长水蛭都有精彩的描写。

在这套书中有很多诙谐的语言,比如:在蟋蟀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顺利地迷路了;本来同学对沫蝉还有一线希望,现在却只剩下绝望了;在蟋蟀老师的英明指导下,同学们全部被抓获了。这些语言让我看了总是大笑不止,有趣极了。

这套书里还蕴含了许多的昆虫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昆虫是有六足、翅膀、有触角,蜘蛛、蝎子不是昆虫。另外,我还知道了白角弧蝉,认识了花金龟和树叶螳……

我期待着其他七本《酷虫学校》的出版,我非常喜欢这套书,强力向大家推荐!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怎么写 篇4

书中收录了许多学校的挑战过程,不过感觉是篇幅有限,书中收录了十几家学校的改革,每间学校也只能写一到两页,多则三到四页,其实我觉得每间学校的改革过程都是一本书。这本书里我了解到大部分学校的挑战过程:学校要改革--遇到困难--学校的解决方法--改革开始看到成果了。但是对于学校的解决方法,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困难,里面的细节也没有过多描述,我也不得而知。不过在这样读下来之后我也能够总结出一些要点,或许可以在我日后的教学上有所参考。

以下是我摘录出来的一些读书笔记:刚开始展开合作学习,宜以三人为一组,后来可四人一组,且必须男女混组,而三男一女的组合比三女一男的组合更能形成合作学习。;不是所有问题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具挑战性的难题、预想学生可能产生困惑之处,采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引进“三要素”——作业;小组合作;基于表现的相互分享;.“学习共同体”是包容差异、尊重差异的“和而不同”的教育世界,而不是容不得“差异”、强求表面一致的“同而不和”的教育世界。

作为老师应该注意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真诚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将学生的回答串联组织;教师对差生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进行指导;教师不能忽略“那些微妙的、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思考,和矛盾、冲突的复杂情感的价值”,因为,“不确定的思考和表达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与表达中更能发挥充分的威力”等等……

以“学习共同体”是包容差异、尊重差异的“和而不同”的教育世界,而不是容不得“差异”、强求表面一致的“同而不和”的教育世界。书里记述的是日本的实验状况,对学校还有可借鉴之处,对教师个体操作的指导也有一些。书中收集了大量的学校改革案例,描绘了学校在改革前后的变化,可以说这些都是激动人心的画面,也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学校在改革上的努力和决心。书上展示的主要是学校在宏观上的改革成果,这些成果来自教师们的努力,虽然书上也有描述一些教师个体操作上方法和对此的意见,对我有指导意义,但看完书后我仍有很多疑问,我大致了解改革的思想,也明白这些改革是已被实践过证实有效的,但真正让我运用到课堂上我却感到难以实行。当然我还没有真正去实行这些改革,不试一试还不知道到底会碰到什么困难。同时,我准备也去读读同一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教师的挑战》。希望在里头能得到我需要的东西。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怎么写 篇5

断断续续的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这并不是一本浅显易懂的书,相反,读起来并不顺利,非常考验我的耐力。因为它旨在揭示教育的内涵。“教育与不教育有何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为什么要存在?”“教改发生了什么事?”这些问题都直至教育的本源,发人深思。

书中讲到,学校教育应做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世界,发展人的抽象能力。“维生”“互动”“创造”是人存在的3个支架。先来说一下“互动”,指的是人与世界的互动,如果一个人独立于世界之外,完全脱离世界而生存,只能走向毁灭。人必须与外界建立某种联系,得到某种认可,被需要,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而“维生”即维持基本的生存。学校教育的第一目标即教会学生相应的技能以维持生存。很多时候,这也成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行人的自身发展来说,这是不可取的。教育成了复制知识的机器,而不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催动力,所以作者提出,学校教育不仅仅在于维生,更在于创造。学校教育应调动起孩子们探究未来世界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在与世界的互动连接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培养起抽象能力,来培养发展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在窗外”这个词给我们提出了深刻的教育论题,引起我们对现行教育行为的深刻反思。在学生建立与世界连接的关系时,作为教师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必须要有出轨的经验,从不出轨的人,心智不会成熟。”我们总是给我学生设置各种安全的环境,把他们保护在雷区之外,而实际上,这些雷区并非不存在。总有一天,他们要独自面对。而作为教育者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只是看着他们跌倒,然后鼓励他站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自我认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

卢梭曾经提出:“教育即生长”,可以说这是教育的本义,而作为教育者所能做的只是给他们一片土壤,有风雨、有阳光、有沃土、有盐碱。然后你会听到孩子们的声音:“正在生长,请勿打扰!”他们需要的不是套子里的知识,他们想成为的也不是套子里的人,他们要成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和价值,想起了美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差异,当美国的大片在探讨《阿凡达》、宇宙、未来世界时,中国的大片却在研究《孔子》《画皮》《金陵十三钗》,一个面向未来,一个面向过去。如果中国人一直在缅怀失去的光荣,那么未来世界的竞争中我们将处于何地?如果学生只是复制知识的机器,而不能通过建立与世界的积极有效联结来更早的开发潜能,面向未来,那么成长就永远只是成长,而不是长成。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怎么写 篇6

《学校的挑战》这本书我刚拿到的时候并不知道所谓的"挑战"是什么。读下来才知道指的是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从传统的课堂改变成“合作课堂”,学校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学生和老师都需要共同面对。

书中收录了许多学校的挑战过程,不过感觉是篇幅有限,书中收录了十几家学校的改革,每间学校也只能写一到两页,多则三到四页,其实我觉得每间学校的改革过程都是一本书。这本书里我了解到大部分学校的挑战过程:学校要改革--遇到困难--学校的解决方法--改革开始看到成果了。但是对于学校的解决方法,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困难,里面的细节也没有过多描述,我也不得而知。不过在这样读下来之后我也能够总结出一些要点,或许可以在我日后的教学上有所参考。

以下是我摘录出来的一些读书笔记:刚开始展开合作学习,宜以三人为一组,后来可四人一组,且必须男女混组,而三男一女的组合比三女一男的组合更能形成合作学习。;不是所有问题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具挑战性的难题、预想学生可能产生困惑之处,采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引进“三要素”——作业;小组合作;基于表现的相互分享;.“学习共同体”是包容差异、尊重差异的“和而不同”的教育世界,而不是容不得“差异”、强求表面一致的“同而不和”的教育世界。

作为老师应该注意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真诚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将学生的回答串联组织;教师对差生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进行指导;教师不能忽略“那些微妙的、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思考,和矛盾、冲突的复杂情感的价值”,因为,“不确定的思考和表达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与表达中更能发挥充分的威力”等等……

以“学习共同体”是包容差异、尊重差异的“和而不同”的教育世界,而不是容不得“差异”、强求表面一致的“同而不和”的教育世界。书里记述的是日本的实验状况,对学校还有可借鉴之处,对教师个体操作的指导也有一些。书中收集了大量的学校改革案例,描绘了学校在改革前后的变化,可以说这些都是激动人心的画面,也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学校在改革上的努力和决心。书上展示的主要是学校在宏观上的改革成果,这些成果来自教师们的努力,虽然书上也有描述一些教师个体操作上方法和对此的意见,对我有指导意义,但看完书后我仍有很多疑问,我大致了解改革的思想,也明白这些改革是已被实践过证实有效的,但真正让我运用到课堂上我却感到难以实行。当然我还没有真正去实行这些改革,不试一试还不知道到底会碰到什么困难。同时,我准备也去读读同一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教师的挑战》。希望在里头能得到我需要的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