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北京折叠读后感8篇

发表时间:2023-01-07

北京折叠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心得体会,记录的是自己的感觉,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被感动了。要写读后感首先我们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呢?读书笔记吧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北京折叠读后感”,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北京折叠读后感 篇1

此次北京学习,一位老师推荐我们阅读《北京折叠》。《北京折叠》是继刘慈欣的《三体》获得科幻界小说的“奥斯卡”——雨果奖之后,再次斩获此奖的作品。作者郝景芳曾和韩寒一样获得过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可是人家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现在越来越多的理工生,在文学方面同样成就很高,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陈更和姜闻页也都是理科学霸。这让我等只指着文科过的人可怎么活?!唉。

北京的老师说,如果读不了《三体》,至少要读读《北京折叠》。刘慈欣的《三体》属于硬科幻,里面有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专业术语,没有一定的理工背景,读起来是很有挑战性的,这也是我一直下不了决心读的原因。而《北京折叠》则属于软科幻,它以关注人文为重点,并且也比较短,属于科幻小说的入门级作品,适合大众阅读,所以,今天我就读了读。

《北京折叠》讲的是北京有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上层社会,第二空间是中产阶级,第三空间是底层人民。这三个空间是按照时间的更迭而循环折叠的,这三个空间的人一般情况下也是不允许跨越的。主人公老刀属于第三空间的底层人民,他为了让女儿上一个教唱歌跳舞的幼儿园,决定冒险给第二空间和第一空间的人送信挣钱。第二空间的在读研究生秦天喜欢上了第一空间的女孩依言,雇老刀给依言送信。而依言其实已经结婚了,嫁给了跟自己父亲一样大的有钱人,她也拿钱给老刀,让他为自己保守秘密,替自己瞒着秦天。完成任务后,老刀在回到自己空间的过程中被发现,但是被第三空间出身却跻身第一空间的老葛救下,最后回到第三空间。

小说借助老刀在三个空间的穿越,给我们展示了三个空间的不同生活。我觉得它仅仅是借助了三个立体空间的科幻外壳,反映的是阶层固化的社会问题。

作为社会底层的老刀,面临的是女儿入托难的问题。这跟我们的现实何其相似?有钱有势的人占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到实验幼儿园、市直幼儿园就读。而像我们这样的工薪级阶层要夫妻俩轮班排队报名,还要花钱找人。还有一些人,比如城市务工人员,没有公立单位的工作,是不可能进公立幼儿园的。想进一个条件相对好点儿的私立幼儿园,又需要拿不少的钱。老刀就是这样,为了让女儿上一个教唱歌跳舞的幼儿园,就需要冒险挣一笔钱。

秦天爱上了已嫁与他人妇的“清纯少女”依言,这很符合他的身份,涉世未深的研究生,生活和思想都很单纯,爱上了就认为她清雅绝伦,就认为她无以伦比,就认为她是全世界。其实依言正是凭借自己的“清纯”模样嫁给和她父亲一样大的丈夫,从而跻身第一空间的。依言这个形象让我想到了《蜗居》中的海藻,她既迷恋宋思明这个功业既成的成熟男人带来的富足安稳,又不舍年轻又有活力的小贝给她的专一真纯的爱。最终,依言和她一样选择了实惠人生,但还对秦天隐瞒了自己的一切,贪心地给自己留着念想。

要爱情还是要面包?这是很多女人都面对的选择难题,而这偏偏是个二选一的题目,脚踏两只船的结果怎样呢?小说没有交代,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小说就是如此,它只把生活的真相撕开给你看,至于你如何评价,那就看个人的价值观了。

《北京折叠》反映的社会问题还有很多,对于只看了一遍的我来说,我就解读到此吧,豆瓣上的书评比我的理解深刻得多,我看了几篇,很有意思。

北京折叠读后感 篇2

当生活的时间都变成阶级差异的牺牲品,那下一步就该是生命了吧

1

郝景芳的短篇小说《北京折叠》就给我们呈现出这样一个北京,在小说中,中国的首都北京被分成了三层空间:顶层统治者,中层精英和底层劳工。主人公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间,与000万人挤在一起,他的工作是垃圾处理工,生活中充斥着肮脏与霉气;第二空间是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金领精英,一共200万人生活在秩序井然的高节奏工作中;拥有同样面积的第一空间人口最少,这里生活着北京的权贵和富豪阶层,他们制定城市规则和法律法规,人口只有00万人,仅仅是第三空间的十分之一。

而这三个阶层的差别不只是金钱,工作,生活,更是时间。三个空间每48小时轮换一次第一空间的统治者能够享受从清晨6点到次日清晨6点的完整的24小时,然后睡去;第二空间的白领苏醒,他们能够享受次日清晨6点到晚上10点的16个小时;而第三空间的劳工只能享受从夜晚十点到清晨六点的时间,也就是说,他们永远都看不见真正的太阳,高悬头顶上的阳光,只是第一空间的统治阶层用技术手段制造的假象。

2

这哪里是虚构的小说,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现实。短短四十页的小说,每一个字都深深的刺痛着我的心。找学校的不公平,找工作的不公平,恋爱婚姻的不公平,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本书不应该叫《北京折叠》,应该叫《中国折叠》。

有些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像是老刀的女儿糖糖这类人。他们父辈们辛辛苦苦地建造了这样一个折叠城市,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其中,当这座庞然大物,不,不如说是畸形的怪物建造好之后,又将这些青春逝去的人们抛弃,只能在第三阶段做着垃圾分类的工作,这,也是第三阶段最好最光荣的工作,他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只有假太阳的世界,只能吃着掺着沙子的饭菜,只能挤在几平米的出租屋里,他们本应是充满无限希望的孩子,却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

贫穷,是穷人的原罪。贫穷养育贫穷,因为贫穷治下的环境、教育、见识乃至你能想到的所有资,都因为贫穷而被限制,被固化,因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马太效应差不多就是这世间最冰冷的规则了。

书中所描述的不就是真实的社会吗,唯一不那么冷酷的是:三个空间的不同阶层,至少在时间面前还处于平等,大家都平等地享受或浪费一天24小时的轮回。而其他,并没有什么夸张。

是不是觉得很愤怒,是不是想要改变,其实哪有那么容易。其实,这折叠的北京背后的事令人叹息的无奈。书中大葛的一段话说明了问题,那就是失业率的问题,其实第三空间的垃圾并不真的需要人工处理,这当时的技术完全可以机器处理,这样第三空间的人们就不用从事那样脏的工作。但,假如那样的话,这000万人该何去何从。说白了,就是人太多了。

而折叠城市这个怪物,就是人口太多但工作岗位少催生出的产物。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后背发凉,这和现在的中国是不是特别像,已经不能用"像"这个词了,应该用"是"

假如这问题不能解决好,那么折叠城市,或许就是我们的未······

希望我们的未不要像书中的那样

残酷,但无奈······

END

北京折叠读后感 篇3

在看代码改代码写代码百无聊赖的时候,看看书真是一种解脱,像是被困在黑屋子里,总算能出来透透气。花了三个多小时看完《北京折叠》,很短的一部小说,要是作为科幻作品来看,还是有点不够的,最科幻之处就是北京在空间上的翻转。但是作为社会学小说来看,写的还是很精髓的。

书中没有对社会分层的批判,只有对不同层级生活状态的娓娓道来,我很喜欢这种风格,不讲一点道理,而能让人品味到其中滋味。

北京折叠成三个空间,第一空间500万人,享受24小时,第二空间2500万人,生活16小时,第三空间5000万人,生活8小时。小说的主人公老刀,在第三空间生活了48年的垃圾工,养女糖糖幼儿园学费昂贵,而自己却只能没日没夜的捡垃圾为生,实在没有余力供养糖糖,但是据小说中的描述,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人,大部分人都作了垃圾工,即便让糖糖上了幼儿园,对她的前途又有什么样的改善呢?生命都是渺小的,但是梦想都是伟大的,即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老刀也还是抱着希望糖糖能够学会唱歌跳舞,成为一个淑女的梦想。于是和第二空间的一个学生秦天做了一笔交易,整个故事也从这笔交易开始了。

他第一次亲吻她一下,她躲开,他又吻,最后她退无可退,就把眼睛闭上了,像任人宰割的囚犯,引他一阵怜惜。

秦天喜欢上了第一空间的一个女生依言,在秦天眼里,依言就像一个天使,嘴巴小小的,莹润的,下嘴唇饱满,带着天然的粉红色,让他有上去咬一口的冲动。秦天我是很欣赏的,勇敢,有策略。明知依言是第一空间的人,但是说强吻就强吻。他也知道自己该有怎样的策略,未来该怎么进入第一空间。一切似乎都在他的蓝图里画好了,未来是美好的,只要付出当下的努力,不是吗。

“所以,”她给老刀夹了新上来的热菜,“你能不能暂时不告诉他?等我……有机会亲自向他解释可以吗?”

读到这里,感受到了一点,梦想是不分等级的,我喜欢老刀不顾一切要来第二空间赚钱的意志,也喜欢秦天对自己爱情的执着追求。反而身在第一空间的依言,百家笔记网(m.DuhOugAn.cOm)虽然她也是喜欢秦天的,但是在他们面前却显得那么脆弱,她不敢去抓住自己心爱的东西,因为父亲的权威告诉她,不行。怯懦的依言,只能选择用谎言欺骗秦天,他们的故事结束了,留给我对他们未来的想象。大概是依言最后还是和不爱的未婚夫结婚了,秦天伤透了心吧。

对小说所描述的三层空间,并没有感觉到多么新鲜,可能是因为,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分层的,我们只是待在自己的空间,就像现在的我,看不到垃圾工的分解者生活,也更看不到上层人物到底在做什么,我只能看到自己的生活圈里,大家跟我有一样的生活方式。一开始对这样的分层可能有剧烈的厌恶感,共产主义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实似乎就是如此,到处都可以见到金字塔的结构。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雪国列车》,它就是如此,不同的车厢住着不同阶级的人,末尾车厢是留给苦力的,前排是留给资产阶级的。人生而不平等,接受这种初始状态吧,但是梦想不分等级,有梦就追,在自己的圈子里活得精彩。

摇篮里,糖糖刚刚睡醒,正迷糊着揉眼睛。他看看糖糖的脸,疲倦的了一天的心软下来。他想起最初在垃圾站门口抱起糖糖时,她那脏兮兮的哭累了的小脸。他从来没后悔将她抱来。作者:多多

北京折叠读后感 篇4

看完以后觉得没有那么喜欢吧,可能一开始的期待值有点高,以前看过郝景芳的《去远方》短篇集,那里面的文章我都很喜欢。

这篇不是那种硬科幻,更多的是对现在一些现象的夸大与更深的描写,第三空间人们为了生活苦苦挣扎,孩子的幼儿园都供不起。

第二空间大概就是代表了那些上班族,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事情,赚的钱够维持生活,却没有时间去享受。

第一空间的人都是在这个规则顶端的人,确实有能力有手腕,掌控着世界的经济和规则,没什么固定的时间。第一空间中一位秘书半薪工作一周,是第二空间的人一个月的工资,是第三空间的人十个月也赚不来的钱。

以及书里提到的一个当下非常现实的问题,到底要不要让机器代替人去做那些无技术含量的劳动,随着科技发展,那些高危工种和重复劳动的工人必然是会被替代的,但是那么多下岗人员怎么办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科技的发展也是这些事情无法阻挡的,科技发展,人群极端化现象肯定会越来越严重的,只能每个人争做精英,做那些不会被替换下来的工作。

北京折叠读后感 篇5

未来的未来,北京,这座霾之帝都,会变成一个三层空间,第一空间有五百万人,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的清晨六点。接下来大地翻转,翻转后的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继续翻转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单单从写作立意这一项,就可以看出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阶级!注意这不是政治话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象,就像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一般,虽然取消了封建制度,但你永远无法避免阶级的存在,只要贫富皆有差距。

小说中第三空间的主人公老刀做的是垃圾分拣工,月薪一万元,而第二空间的秦天在实**期,一个月的工资有十万,而第一空间的伊言是个全职太太,偶尔打打工,月薪四十万。回想一下我的身边,如果把薪资比例按照等比缩减,足以证明我是小说中5000万垃圾工中的一员:用最有限的时间挣最有限的钱,然后一代一代的活下去。至于为什么活着?不知道!但是,还算知足。

再往上的第二空间,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中产阶级,按照去年的数据测算,中国现实中的中产阶级有2.04亿,掌握着进30亿的财富总量,超过日本和美国。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保暖思**欲!因此才有了小说中那个秦天,天天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娶到伊言,这也大概能解释很多暴发户有点儿钱后就想找漂亮媳妇,结果到头来总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尴尬境地。圈层不同(请看我前一段发表的文章),意味着门不当户不对,而门当户对的说法又来自于封建社会。可见,小说中的架构,与现实不无差异。

文章中的第一空间,看似是荣华富贵,不仅仅是时间,更是生存环境的一种再现,按作者自己的话说,她曾经住在五环的城乡结合部,那种生活状态及环境,深深地烙印在了自己心中。如果您有闲心,分别去逛逛CBD和天通苑,恐怕就会理解作品中的每一种描述都是真实生活的缩影。

北京折叠读后感 篇6

郝景芳,1984年727生于天津,小说作者,散文作者。《东方文化周刊》专栏撰稿。20xx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xx-20xx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以《谷神的飞翔》荣获20xx年首届九州奖暨第二届“原创之星”征文大赛一等奖,又以《祖母家的夏天》荣获20xx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说银河奖读者提名奖。20xx年7月,加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xx年4月27日,小说《北京折叠》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提名。这是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我国作家第二次获得该奖项。20xx年5月28日,郝景芳凭借《长生塔》获得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篇小说。

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作者郝景芳在北京生活多年,笔下未来城市的种种细节平实而有质感,让这个探讨后现代社会问题的故事兼具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本土意识,是当代中国科幻的最佳范本之一。

北京折叠读后感 篇7

读《北京折叠》有感2000字

最近两天看完了郝景芳著的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这篇科幻小说获得了第74届雨果奖,作品确实短小精悍,总共两万多字,快的话一个小时就能阅读完毕。虽然小说可以迅速读完,但留给每位读者的思考空间却很广阔,我就被引发了一点点思考,先说故事感想我放后面。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作者首先虚构了一座拥有三层空间的北京市,按照从富到贫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空间。这些空间轮流占用两天48小时时间,第一空间拥有完整的24小时,第二空间拥有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几乎完美的时间(缺失的8小时就当睡了个安稳觉呗),最惨的是第三空间,只有8个小时。这三层空间的常驻人口也像金字塔一样,最底层人数最多,生存空间最拥挤,干的活也最累。按照小说的划分方式,最顶层人口就五百多万,工作场所都在高端的国际组织、大银行、国家重要机构等。居住环境也最好,绿化面积极大,房屋间距离足够远,而且还都不是高层建筑(平民窟才需要高层拥挤的建筑群,富人们都喜欢独栋别墅,从这点看还不够科幻)。空间的第二层生活着两千万人,他们从事着中小企业、中端服务业等工作。我们的主人公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间,他是垃圾处理站的工作人员,生活时间从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凌晨六点,也符合他的工作性质(我们现实生活的城市,有多少辛苦的城市清洁工都是过着起早贪黑的生活)。他在某天工作中捡到了来自第二层空间人传递的纸条,大意就是让捡到的人帮忙送一封情书给第一空间的人,事若办成给予十万的重谢。这是老刀近十个月的工资,下火海的忙都要帮。

另外提下,这三层空间是有官方通道的,可以通过申请来往这几个空间。你也知道现实中不同阶层间的爱情是不被祝福的,科幻小说也逃不了这样的噩运,于是第二空间的求爱者只能偷偷摸摸让第三空间的老刀帮忙送信给第一空间的爱慕对象。大家肯定疑惑,老刀如果也是走官方通道那不是跟自己去一样样的。所以嘛,作者构思了一个民间通道,从不为人知的秘密通道来往三个空间。所付出的代价无非是在垃圾堆里待上几个小时,又或者是在一片草丛中匍匐一段时间,空间转换过程除了要求身体素质还要心理素质好,跟随速度要快,不然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像老刀撤离第一空间时小腿被夹住受伤的事件。

小说的结局是老刀顺利完成了送情书的任务,并带回了对方的回信,同时给自己赢得了20万的报酬,其中10万是女方给的封口费(女方已经有结婚对象了,但并不是真爱,百家笔记网(m.DuhOugAn.cOm)于是心有不甘,任由感情发展,结下了与第二空间人的爱情苦果)。在最后一幕中,老刀很潇洒地甩给包租婆1万元,作为一直有帮忙照顾自己女儿的邻居两女生水电费。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笔某种意义的封口费,因为老刀太困了正要回屋睡觉,却撞见了包租婆和两女生因水电计费不公而引发的吵架。他需要休息,也需要感恩,身上的钱又是这么容易得来的,此刻不花更待何时。

整篇小说大概就是这样,最后说说我的读后感想吧。第一个感想是即使在科幻小说里作者也设置了同现实一致的情况,对不同的阶层来说赚钱的难易程度明显不同。处于第三空间的老刀一天时间也就8个小时,工作却占了5个小时,这还只是工作时间度上的角上看。实际工作中除了靠体力还要靠技巧才能做好垃圾分拣工作,工作环境也相当糟糕。这样的工作每个月也只能领到一万元的薪水(注意,不是现实世界的一万,从老刀女儿一个月好几万学费可以推出老刀工资水平之低),而处于第一空间的一个总裁助理,只要上半天班就获得几十万的月收入,差距可想而知。你要说老刀和他们所储备的知识所拥有的技能不在同一层次,所以报酬肯定不一样,那我就要说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价值的定义并不这么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类提供的工作服务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商品,那么你觉得老刀所付出会没有那个第一空间的丫头多吗?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无论谁卡住了正确的阶层、行业、公司位置,谁就会获得超量的报酬。二八理论表明钱总会向一部分人聚集,总有一部分人要获取这个福利,你如果刚好处在那个位置,你就是那位幸运儿了。第二个感想是钱确实是一个好工具。小说中两次都用钱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实现了富人们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第一次是第二空间的求爱者提供10万元报酬来找人帮忙送信,要求通过秘密通道方式送达爱人以掩人耳目。他把信扔在垃圾堆里,肯定计算过一定的报酬就有办法使唤第三空间的人帮他做违法的事(虽然被发现的惩罚只是遣送回来,但也是触犯了规则),完成秘密送信的这件事,不可否认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体会到钱的妙用是当老刀送信给女方后,女方迫于私心,拿出10万元给老刀,只为让其帮忙隐瞒实情这件小事。老实巴交的老刀起初是纠结和拒绝的,但想到女儿,想到未来美好生活,还是违心地给自己找了一些理由收下这笔钱。对于老刀来说,这笔钱太大了,远超他所能承受的道德阻力,最终还是要输给现实。

有人说,爱情无价,其实是价开的不够高。这就是我对钱的一点感受,无关爱情,纯粹有感而发。作者:考松鼠

北京折叠读后感 篇8

在我看来,《北京折叠》难得之处,在于把眼光投射到了最底层的人身上。而且,不仅仅是凌空蹈虚的摹写(讲真,刘慈欣的赡养人类,就像他在其他作品里犯的错误一样,所有的人物都仅仅是他想阐述的达尔文社会学的一个没有血肉符号),而是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底层人的困境、希望和挣扎。这篇小说在谋篇布局中,也通过各种细节描写,赋予了某种现实性,她笔下的第三层世界让曾经在京郊城中村迷路的我产生了共情,仿佛又回到了那天拥挤不堪的街道,老刀就像街上那些面目不清但也有着自己喜怒哀乐的路人。

短篇小说,往往从一个简单的意象,衍生出一个故事,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象征意味。但如果人物和剧情缺乏令人信服的内驱力,那就不免显假。这点是北京折叠远好于赡养人类的地方,因为它更真实,全篇每一个细节都在为构建善恶美丑的人性冲突而准备,赡养人类太多毫无意义的枝蔓,而一些力求体现人物的细节也和小说主旨并不太有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