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900字模板

发表时间:2023-01-13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900字模板”,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1

假如有一天有机会去看看未来的自己,大多数人都想去看看,原因很简单,对现在生活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说白了就是没目标没动力没方向,可是谁的青春不迷茫啊,如果足够聪明足够理智,就会想办法从这股浪中跳出来,选择自己的方向

五个人的高中生活,总有一个人和你相似,比起他们,不够勇敢,不够果断,不够大胆。19岁,本应该是满怀希望意气风发的年纪,却被一股死气缠绕着,记得这学期一位朋友调侃说:怎么,颓了,不打算再搞个对象,如果是18岁的时候,我可能说正在撒网,一年过去,一切都变了,我回答他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搞笑,我说我连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搞不明白,搞对象万一被他搞怎么办,呵呵,到处泛滥的快餐式恋爱根本不够看了,以前我记得有个朋友,早上恋爱晚上分手,我问你们是为了什么,不合适好像可以作为所有分手的理由......

青春就应该被染上现实的色彩,它不是你从书上看到的像童话一样,所以,为了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趁着现在一个人努力把自己变优秀,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算是对未来的那个他一个好的交代,我在未来等你。

Ps:20xx年7月6日凌晨一点四十的大雨里,我遗憾没有做出那个决定,20xx年12月26日下午三点,我庆幸那天晚上我没有“勇敢”。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2

最近看了刘同的新书——《我在未来等你》,看完后,感想颇多......其中最给我触动的是书中主人公郝回归回到自己的17岁,对自己进行家访的情节。

在家访过程中,郝回归的妈妈向他吐露了心声,让一直认为妈妈不满意自己郝回归明白了:原来,妈妈一直都懂17岁的自己,但她的爱不仅是在当下,还在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她更会结合实际情况为自己的长期发展考虑;虽然自己当时成绩不太优秀,但妈妈相信自己聪明,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好。

这不禁让我感动郝回归妈妈对他深沉而伟大的爱,同时,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现在的我18岁,与书中17岁的郝回归相仿,有时也不太能理解父母的爱。但我想,父母都是一样的,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他们的爱都不仅是在当下,更在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要一味地逃避和争吵,而是相信沟通是最好的解决方式,相信沟通会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3

看刘同的第一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那时候特别期待电影版放假了就去看,看过他每一本短篇故事的书籍第一次看长篇竟花了更多的时间,夜以继日的读完便想这下这篇感想。

如果我们回到十七岁的年纪,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也许现在也是正值青春年华,可那些错过的遗憾终究成为过往,如果我们像故事主人公郝回归一样就那样悄无声息的回到过去,和十七岁的自己朝夕相处,从而渗透每个人的生活,微笑,叮当,陈桐,陈小虎,还有刘大志,她们的生活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其实我特别羡慕她们那时候的生活,有一群可以打打闹闹的朋友,可以任性,可以胡闹,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可以为了一个路边捡到的流浪狗挺身而出,可以为了留住身边的人在电台写信,可以为了告别不惜一切代价,或许她们也迷茫,也冲动,但她们无畏,我不知道正在看这本书的你们十七岁是怎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有很多来不及的遗憾,是不是也做了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是不是也有人错过了最后的告别,或许我们也会在某一天想要回到过去,回到那一年的十七岁,但时光匆匆,努力向前看,过去的你自己或许就在未来某一地等你,等你努力朝它飞奔而去。

“坐下吧,一起写封信”

“写给未来的自己”

“写给那时的青春”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4

继《孤独》《青芒》之后,读同哥的第三本书。其实,对这本书一直都蛮期待的,同哥也发过很多关于此书的微博,所以在读之前,我对《未来》并不是一无所知的。

说实话,初看这本书,其实挺失望的,感觉情节描写有点俗,像穿越,很多镜头,其实以前在电视或其他小说上都有看过。不过看下去就发现,《未来》也确有其独特之处。

青春体裁的小说电视,总是那么令人羡慕,羡慕他们的疯狂,羡慕他们之间的情谊,尽管有那么多的困难与挫折,烦恼与忧伤,但是在电视和小说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是,那毕竟是虚构呀!那些不过是将现实美化艺术化之后的产物呀!

同哥其实最想表达的内容,不过是活在当下而已。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没有前两部感触那样深,不过还是期待同哥的下一部作品。第一部看过小说后一点也不想看电视剧的小说,尤其是获悉电视剧的主演之后。其实,我心里已经有了刘大志,郝回归,小武,陈桐,微笑,叮当的模样。

疯言疯语[调皮]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5

这本书是我上个星期看完的,作者是很多年轻人都比较熟悉的一个作家刘同,现在是光线影业的副总裁。

我之前也零散的看过他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不过那两本应该算是随笔,或者散文。而《我在未来等你》应该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我当初买这本书是听说这本书里面有一封信,我只是好奇作者会给读者写怎样的一封信,才买了这本书,这就是巧合。

书的封面下面有一句话:

假如有一天,一觉醒来,你发现你回到了高中时代,父母师长依然年轻,你和你的朋友依然有梦,此时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谁都知道不能回到过去,但,假如呢?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穿越回了自己的高中时代,成为了高中时代我的班主任,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帮助年轻时代的我建立自信,和朋友化解矛盾,理解父母的难处,最后向最后喜欢的的女孩子表白。

其实内容都很简单,有些内容甚至有些觉得不真实。但是就是这本书,却吸引了我,因为我们也在高中抄过作业,也有同学突然辍学,也有特别不理解父母的时候,还有心中藏的一个不敢说出来的人,到最后幡然悔悟,努力学习,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主人公,在年轻时代的自己身上看到了自己不足,同时也看到了自己身上一些自己不屑却有闪闪发光的地方,看到了很多他上学的时候他朋友长大后不得不做某些事的苦衷,然后顿悟了很多事情,最后鼓起勇气,去表白,追求真爱。

其实看完整篇文章,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应该是看待事物的态度,主人公本来在大学里面教政治,但是却迟迟没有升教授,觉得自己虽然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却又一事无成。后来经历过了所谓的穿越,他才明白他应该找到做这份职业所应该有的意义,比如能上好每一堂课,把政治相关的内容传达给每一个学生。

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有时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就像我现在所做的职业,其实我也不满意,经常出差,经常面临无偿加班,也许换个角度,你真的教给了你的学生一些东西,传递他思考问题的正确思维,是不是也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

说完假如,我们再说现实。

现实就是我们根本不可能穿越回去,即使穿越也改变不了未来不是吗?可能每个人都曾有一个穿越的梦,很多事情都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主人公回到高中去想通过自己行为去避免很多事情的发生,最后还是发生了,我们总为自己的很多事情而懊恼,但是何不向前看,做错的就做错了,承认一下有那么难吗?能挽回的就挽回,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能让这个错误扩大,也不能因为一个谎言而用更多的谎言来弥补,不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活在当下吗?

打开信封,是主人公离开的时候写给自己高中的信,最后一句话是你做好你自己该做的,而我就在未来等你。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未来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6

“如果你遇见10年前的自己,你觉得你能和自己成为好朋友吗?”又被刘同圈粉了。

不同于之前几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都是零星的故事来写写青春这个主题,《我在未来等你》是一部小说,依旧是关于青春。

穿越的小说套路现在基本都俗透了,看电视剧情节能猜得八九不离十。可是如果是穿越回过去,面对的是过去的自己,是不是有点意思呢?

小说里,36岁的郝回归回到过去,见到了17岁还叫刘大志的自己,他想改变一些过去的遗憾,想让爸妈不离婚,想让过去的自己好好学习,想帮过去的自己和喜欢的女孩子在一起。但是,过程是改变了,结果却没有变。

36岁的郝回归在过去成长着,即便结果无法改变,但是他可以改变过去的自己面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感受。“当我不再固执于我,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时,才能真正看到更真实的自己。”

边看书,也一边在想,我的17岁发生了什么?如果我有一个回到过去的机会,我最想回到几岁呢?

记得17岁好像天天都是在看书做题考试,如果真有一个回到过去的机会,我最想回到17岁以前,17岁之前那一岁都可以。

17岁前,没有人离开。我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和思念,也不怀念过去。

国庆回家,早上拍外公煮的饭,拍他摘柿子,拍他削梨,外公说,天天啥子都拍,有啥好拍的?问我跟他后面干啥,让我过去耍。

我一边珍惜,又一边开始准备着未来的怀念。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7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我。

                                    ——题记

36的郝回归是一名大学教师,教了8年书忽然发现人生一点希望都没有,依然要上8节课,想要更多的时间做课题研究,领导却说等有新老师来了你就解放了。他想过很多次的辞职,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周围的人反对:那么好的工作不做,脑子坏了?做什么研究,稳定更重要。这真的是多数父母的普遍心理感受,工作要稳定才行。随着他剖析越深,他越清楚其实自己根本就不爱这份工作,这全都是妈妈的安排,甚至这些年能支撑下来是周围人觉得这份工作光荣。他终于承认了一点——自己的人生早已被绑架,被妈妈绑架,被周围人绑架,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这么过,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好,于是自己就只能这么过,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他决定反抗,既不能辞职,那就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做起,想让自己变得不太一样。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有两个小矮人,一个小矮人哼哼:他因为害怕改变而否认和拒绝变化。当他认为拥有了全世界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当他失去所拥有时,歇斯底里的抱怨整个世界,不从自身寻找问题所在,甚至自欺欺人。另一个小矮人唧唧:他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当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时,他也曾手足无措,他也曾幻想,他也曾抱怨,但当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时,他能看清现状,在最后关键时刻选择改变。 对照这两个人物再看看现在的自己,究竟是哪个小矮人?不满于现状,是否会尝试改变自己呢?

改变自己很难吗?我也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难度,但程度“很”不至于。一个真正想要改变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认自己真的很糟糕。改变是发自内心的想改变,还是只是突然间的冲动?说好的改变,却不敢改变是为什么呢?我想,其一:太在意周围人的看法了或者自己被贴上了标签,不舍得那么好的标签“破坏”了。其二,你没有自我,所以别所以别人的任何一点儿举动都能够影响你。其三,现在的安逸充斥着自己,觉得现在的“温室”挺适合自己的,若改变现在的安逸没有了怎么办?顾虑的太多。

如果自己发自内心的想改变自己,自己想好了有了答案可以问一下父母意见,同意最好;不同意,小心前行。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他人期待的你,是自己期待的那个你。

希望无论经过多少时间,我们都不要变。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我们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8

知道未来,每一天都是等待,不知道未来,每一天都是期待。

最近看了《我在未来等你》这本书,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37岁的郝回归因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与朋友们都变得陌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穿越回了自己17岁那年,遇到了17岁的自己。那时的他,还叫做刘大志。两人相遇,郝回归竟然是他们班的班主任之后,郝回归便会侧面提醒刘大志等人,也会给他们鼓励。最后,虽然没有改变事情的结果,却改变了这些事情发生的初衷。几人的感情慢慢升温,变得更加要好,同时也一起经历风雨......

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属于你的青春,你的颜色和贴满偶像海报的墙壁,疯狂,肆无忌惮,策马奔腾。偶尔你会泪眼婆娑,感慨时间流逝飞快。关于青春,我们用无数的形容词来形容它:无知,迷茫,破天荒,疯狂。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纯粹,有的疯狂,但每个人的青春又都是一样的,投入去爱,投入去拼,投入去忧郁,投入去证明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人生这本大书是如此奇妙,一旦当你去认真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结果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么老天爷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或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努力的原因吧。

未来,似乎是很奇妙的样子,每个人的青春都属于自己,美好甜蜜,刻骨铭心,我们明明知道已经回不去了,却还是忍不住回头去看。人生一世,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而在这一生中,我们做过很多事,也做出了很多选择,不管你的初衷是什么,最后为它负责的一定是你,可能还会连累他人。世界没有时光机,明天是条笔直的路,一直通往未来,倘若能回到过去,见到曾经的自己,你会回去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本书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人们普遍拥有的一个心理:后悔。在某一件事发生,并产生不好的结果时,一个想法就会悄然而生:如果当时……就好了。但与书中不同的是,我们没有改变事实的权利,只能自己抱怨、后悔。在现实中,一个决定就会影响一生。

过去成就了现在这个好坏集于一身的我。假设,如果最终也不会发生,还得回归现实,科幻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幻想,是让你抽离过去,然后体验,感悟,更好的接受当下,迎接未来。做好现在的自己,是对过去种种遗憾的补偿。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9

本书讲述了一位37岁的主人公郝回归在对生活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在一次聚会中,因为看不惯曾经的好友们变得圆滑世故与每个人都起了争执,还跟最好的朋友大打出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回到了过去,并担任了17岁时自己的班主任。他逐渐了解到已经遗忘了的、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另一面。他发现比起逃避和埋怨,珍惜所得到的,直面遗憾和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如果一切都不能改变,该发生的照样还是会发生,那么一切事情还有意义么?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未来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但他还在努力改变着17岁的自己,从17岁的自己中看到了36岁的他所缺乏的那一份果断,敢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计后果的去完成,尽管一切结果如常,无法阻止,但他改变了17岁时自己的心态。他不仅要花时间在自己知道的人生上,也要为自己不知道的人生负责,尽管他知道的很多,但他不知道的更多,这才是他应该去的地方。重新去面对生活,活在当下是他最终的选择。

如果将人的一生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24岁前的自己,大家为了自己的梦想拼命的奔跑着,有过喜也有过悲,有过惜别不舍时的眷恋也有过去留随意的豁达,我们既憧憬着未来,同时也在为未来奔波着,阳光将我们的奔跑的背影悄然拉长,月光洒下点点亮光将我们的悲伤隐藏,李贺曾在诗中有云,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明知结果如何而偏要为之,在17岁的眼中不是愚蠢,而是一份倔强,过程中的快乐与悲伤,又岂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结果所能描绘的呢?青春,敢拼敢闯,这才是真正的青春,而不是踌躇。

第二个阶段则是24岁后的我们,我们为了工作渐渐疏离了儿时的小伙伴,就像书中的主人公郝回归慢慢学会了迎合别人,每天活在别人的话中,一面厌恶着自己的生活,一面却苟同着这样的生活,为了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他随波逐流着也世俗着,但他却没有反抗。青春的棱角慢慢被时光磨平着,尽管它厌恶着这样子的自己却无法挣脱生活的大网,来自母亲的压力,来着周围人的目光,不断的强迫着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过着。

第三个阶段是37岁的郝回归,他选择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学会去珍惜现在有的,不去抱怨生活,不随波逐流,不在意他人目光,勇敢地迈出了人生的一步,最终收获美好和快乐。

缅怀,是为了珍惜现在,而不是沉浸过去;回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10

从未读过有关青春类的书,可没想到第一本有关青春类的书居然是在毕业后七个月的这天读的。喜欢刘同的文字,细腻真实。或许真如那句话所说,打动人的文字从来不是那些词藻华丽,天马行空作品,而是那些最真实,贴近生活的文字。青春,好像离自己很近,却又感觉离自己很远了,近,是因为自己内心还是有一颗青春不老的心,远,是因为那些有关青春的事和人渐渐模糊直至消失在自己的生命里。可不管怎样,至少我们曾经有过青春时光,不管是轰轰烈烈的,还是平平淡淡,至少我们拥有过不是吗?

大志、微笑、陈桐、小武、我不似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却发现他们的模样有自己的影子。曾经的我也想大志一样迷茫彷徨,不知未来的自己。也像小武一样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只知默默关心和付出却没有说出自己心里话的勇气,也像叮当一样做过花痴,可最后找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或许有些人只适合喜欢,却不适合久伴吧!到最后发现其实青春里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可多年之后发现,难道不正是因为那些矛盾,那些纠结,那些痛苦才可称之为青春不悔吗?也正是因为那些好的坏的事,才让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勇敢,也更加可爱。

青春不悔,往后的每一天也要更加努力。像年少的我们曾许的愿一样,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在未来等你,致二十四岁的自己)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11

对于刘同的书,其实并不陌生,曾经看过他另一本《向着光亮那方》,那是一本类似回忆录的鸡汤文,当年看完觉得一般,如今想来竟完全记不得内容有什么了。(大概也没什么值得记住的东西吧)

而这本《我在未来等你》,看完也只觉得是喝了一碗廉价的鸡汤。

大概是因为我上一本看的是《围城》吧,从而太过苛责了。

这是一本穿越青春情感文,讲述36岁的郝回归穿越回到17岁的时候,去直面17岁的自己,去弥补那些青春性命中的遗憾

我承认这是一个不错的选题。

但可惜整本小说故事设计得太差,像扶老奶奶过马路一般。

小说,终究还是故事为王呢。

下面我也就简单聊聊这本书的那些人吧,故事居然觉得没啥好聊的。

人物分别是:郝回归、刘大志、微笑、陈小武、叮当、陈桐。

1、郝回归

本作的主人公,36岁单身大学教师,对于现状极其不满意,却没有挣脱出来的勇气。

更没有想去做什么的决心与动力。

不敢辞职,更不敢像喜欢的人表白。

他将自己的一切不幸,都归咎于母亲郝铁梅的裹挟和朋友的不认同。

他在朋友孩子的百日宴上,那觉得大家都变了,唯有自己没变的想法,真的蛮可笑的呢,就好像大家都不该前进,要都留在原地等他才好呢。

然后就是他被带回到过去,17岁那一方天地,通过自己未来人的优势,他想把17岁的自己推向出自己想要的道路,。

但渐渐的,36岁的他反而被17岁的自己与朋友改变,明白了是自己需要改变。

最后他回到现代,去找即将上飞机的微笑,要送给她戒指,要勇敢的向她表白。

他终于有勇气做出改变了。

(但我觉得他应该会失败,猝不及防的表白,或许也像饭里的沙砾或出骨鱼里未出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刘大志

17岁的刘大志,成绩还很差,还有着很铁的哥们和很喜欢的人。

还没有经历父母离婚,也还没有改名为郝回归。

那时候的他还很普通,普通得就像身边的人。

然后他遇到了36岁的郝回归,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他自认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游戏,被郝回归亲手挫败,从而戒掉游戏,专心学习。

他暗恋一直的女孩微笑,是郝回归安排他们同桌,从而有更多接触机会。

是郝回归的出现,让刘大志感受到被认同的感觉,找到拼尽全力去完成小目标的那种感觉,让他心态上发生了改变。

对于刘大志这个角色,我说不上讨厌和喜欢,对于他的莽撞我表示理解,对于他的开挂,也谈不上羡慕。

明明该是主角的他,沦为了男配,令我生不出太多的感觉。

3、微笑

微笑,王微笑。

她是一个学跆拳道,极其自尊自立自强的女孩。

单亲家庭,由父亲养大,很懂事。

照理说,她应该是本作的女主,该用极多的笔墨来刻画丰满。

但全篇看来,她却更像个符号。

片面且极具工具性的符号。

她像就是每个人青春中,暗恋过的女孩,不敢接近了解,于是把所有美好都赋予给了她。(包括面对苦难后的坚韧)

4、叮当

叮当确实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角色。

她花痴,见到帅哥就尖叫不停,

她慕强,讨好接近成绩好能力强的人。

她毒舌,说话从来刁钻刻薄。

她嫌丑恨穷,立志要嫁给一个又高又帅又富有的人。

但这些又都是她和朋友之间直率的表现,流露出最为真实的想法,想要拥有更好的以后,似乎也没什么不对的。

在朋友面前,她可真实如此。

而最后,她却又选择接受了又矮又丑当时又穷的陈小武。

这不是叮当该有的感悟,小说毕竟不是现实人物,小说要对读者讲逻辑道理的。

这种矛盾却又不细究的写法,为我所不喜。

真就写回忆录,写给自己看来玩儿的吧。

5、陈小武

陈小武,穷人孩子早当家

情深难得。

陈小武这个角色,反而比起其他几个人都要来得真实。

他家境不好,全靠父亲卖黄豆芽为生,他也每天帮助父亲忙活,他是长子,还有弟弟妹妹。一家五口。

他成绩不好,是坐在班级最后几排的人。

他体育一般,5000米的长跑,要拼尽全力才能跑完。

他讲义气,每次刘大志要做什么,他都会跟着做,他会帮刘大志抄作业,他会和刘大志一起参加5000米长跑

他深情,明知道叮当不喜欢他这样的人,但还是忍不住喜欢她,为她练习刘德华的签名,为她做了许多愚蠢的事情。

最后,明知道叮当很难喜欢他,他也鼓起了勇气,和叮当见面坦承,所幸结果是好的,在那之后都是好的。

6、陈桐

别人家的优秀孩子

别人家,叛逆,但依旧优秀的孩子。

陈桐是另一个工具人。

极其不真实。

成绩优异,却不想按部就班,因而叛逆。

从理科转向文科,从听话懂事,变得打架斗殴,撒谎顶包,为兄弟两肋插刀。

这种人,这种事,着实有着难以言喻的违和感。

大概也只是我不懂吧。

五个17岁的角色,三男两女,能够代表青春孩子的样子吗?

不能,他们中没有胖子,没有少年情怀的诗歌。

小说的结构也很散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激动人心的高潮,更没有扣人心弦的场景。

穿越的设计,也并无新意,甚至没有纠缠,没有悖论,没有使命。(清汤寡水)

小说有一种抽离感,隔岸观火,断不能让人沉浸其中,就好像害怕作者害怕别人窥探真实想法一般,扭捏得很。(想起《向着光亮那方》那本书中,确实有类似书中角色原型的桥段)

唯一能够明确地,大概就是情感是真的,作者灌注的亲情、友情、爱情是真的。

或许,这本书,只是作者写给他自己的,并不想让我们了解他的真实,只想灌输他或以为的鸡汤吧。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大概再也不想看刘同的书了吧。虽然他的成名作《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我都没能读过,虽然我其实也写不出这样的故事字句,但大概我确实无法体会苟同他的故事与道理吧。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篇12

读这本书和读作者之前的书感受不一样,之前的书对我来说好像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是这本书会让我印象深刻,可能会在我以后的人生路上有一点积极的影响吧!

书里面描写的情节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读的时候会时常想起自己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自己不也是差不多这样的吗!读过作者之前的书就会知道作者有很多地方是在写自己,在读的时候有些情节会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不是靠某个时刻来改变的,而是现在这个时刻!想起两年前的一次面试,面试官说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现在的你是由两年前的你决定的,而两年后的你是现在的你决定的。

我们改变不了已经发生过的事,改变不了过去的自己,但是可以改变现在的自己!

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没有做,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没有去,还有想照顾一生的女孩没有娶,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想说一下,读完才知道,这本书中的故事还没结束,要是之前知道,我一定会等到下一本有了结局才会看这本,一次性读完。非常不喜欢读书或者看电影的时候,最后来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并且不知道下回什么时候能看,这种感觉特不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