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3-05-18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精选8篇)。

读书笔记吧主题阅读推荐:“天才女友读书笔记”。

当我们读过一本书之后,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心得,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内心的想法,作品的读后感你要怎么写呢?读书笔记吧编辑为您提供了《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篇1)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1000字!

前几天把这本书读完了,一口气读完的那种。和妻子一同看完了《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与第二季,心里面总是痒痒的想着要读读原著,抓紧时间买了一整套,书一到就开始读了。

花费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第一本,拿起下一本的时候想一想,还是需要写一点东西,用来给自己找到一些书本情节的出口。我本身就是一个很能够感同身受的人,我自己一个人看《thehelp》哭着哭着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至今为止不敢去回看犯罪电影,只因为和妻子一同看了电影《韩公主》,电影中其中一幕,让我自己产生了对自身性别的歧视与厌恶,甚至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构造产生了呕吐感。从此,我便戒掉了犯罪故事。《那不勒斯》这一系列图书,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剧情的愉悦感受,更带给了我对生活、人生的拷问。所有的人物不经意间跃入你的大脑,住在你的大脑中,让你去反复回味这个人物,这很残酷,但是却是那么的真实。WWw.dsBj1.COm

希望自己不要再次陷入对自己的性别认知困难中去了,生而为男子,好好面对自己吧。

首先想讲一讲埃莱娜,这个孩子从小生活在贫困滞后的小社区中,家里很穷,但是父母相比其他孩子还是爱她的。她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学习成绩优秀,同时她也也自卑、怯懦、顺从。她自卑因为自己的母亲是个坡子,还是个斜眼,她自卑从而要在学校加倍的努力去赢得老师们的赞赏。她穿着干净的衣服,拿着好看的娃娃,但是,她始终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也许,那不勒斯并不属于她,或者她并属于那不勒斯。我小的时候和莱侬有一点很像:我不是很优秀的小孩,我需要靠我自己不停的努力才能追赶上其他的孩子,我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经历去学习,才不至于让自己落后。所以我好认同莱侬,我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书封上说,只有你身为女人,才会知道这些丑陋的秘密,嗯,我是一个已婚男人。我不能说我自己知道这些丑陋的秘密,我只能说,我能够感受得到。自卑、厌恶、战战兢兢、无助的、无力的、等等类似的感觉,这些感情并不只有女人能够感受得到,现在的时代与社会,很多女人也真的感受不到了。

埃莱娜的同伴莉拉出现了,只有埃莱娜称呼赛鲁罗为莉拉,我和妻子讨论剧情时候,也习惯把她称作莉拉,这样可以把我自己带入到埃莱娜那一边,用独立却又分不开的角度去看待莉拉。看到书评有些人讲到,读书的重要性,讲到莉拉的悲哀,我并不赞同,莉拉从来都是在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她的所有所是全部都是在向这个世界抗争,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争取,不要求得到什么。

包括我在内,我想成为莉拉,因为我厌恶自己的笨脑子,厌恶自己没有主意,厌恶自己的所有,我要追赶莉拉,成为这个世界上更独立,更独特的那个人。所以,追赶莉拉,超越莉拉成为埃莱娜这个女孩子一直在做的事情。可以想象得到,本书的结尾,莉拉结婚了,先不提莉拉的选择,埃莱娜先选择与安东尼奥发生关系,她迫不及待的想要再与莉拉再次相遇告诉莉拉,你做到的事情,我也做到了,这便是赤裸裸的追随。人的影子在身后,莉拉是埃莱娜的影子,可是这个影子只负责如影随形,甚至应该被称作如影前行,因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埃莱娜永远会拿莉拉作为标杆,莉拉是埃莱娜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没有莉拉,也就没有了莱侬,就是这么简单。

私下想想,自己从前怎么就碰不到这样一位朋友呢?但是换个角度去想想,自己又有没有勇气成为莉拉那样的人?

《我的天才女友》整本书讲了两个女孩子的童年青年故事,结束在莉拉的婚礼,莉拉在自己16岁的时候选择去结婚,婚姻对她来说,真的如此简单吗?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篇2)

埃莱娜跟莉拉的成长线紧紧缠绕在一起,埃莱娜心思细腻柔软,莉拉理性冷静学习力极强。二者性格有些相似又互补。

两个女孩从前期学习你追我赶,成长中因家庭和对教育做出的不同选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埃莱娜选择继续读书,莉拉的思维方式跟陪伴给埃莱娜的学习很大的影响,她成为了一名别人眼中的优等生,受到老师的表扬,还遇到了曾经喜欢的男孩尼诺。莉拉放弃继续上学,但是也总在图书馆借书自学追赶埃莱娜。她学习能力极强,极其投入。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总是胜利,还是那种做好看的鞋子,成为有钱人的渴望,或者是目睹了哥哥的界限消失的愧疚与害怕使她不再参与这场追逐。她选择了结婚,她似乎收获了许多埃莱娜懵懂中渴望的什么或者这只是埃莱娜的一种攀比心。莉拉的界限在慢慢消失。她跟哥哥一样,对于财富的渴望让自己似乎换了模样,但我相信,理性如她,一定会找回自己的界限。

埃莱娜相对于莉拉,总感觉没有那么干脆。她会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只因为莉拉也有了男朋友。她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跟莉拉比,但是谁能说莉拉也不是。在比较中她们的羁绊越来越深,有时候这种羁绊也给人一种不理性的感觉,我感觉在埃莱娜身上体现得更深。总之,还是期待两人在接下来会有怎样的选择。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篇3)

如果你出生于中国任何一个欠发达的小城小镇,居住在密集的工厂大院儿、平民小区,那么,在你整个成长过程中,陪伴你最多、塑造你最多的,并不是你自顾不暇的父母,而是那一位,和你同样出生、一起长大,却始终比你更有主见的发小。

这个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几十年前意大利村庄的故事,关于两个女孩一生的微妙友谊与强烈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纠缠,最高级的形式莫过于此——互相影响,深入肌骨。

作为天才少女,莉拉最终淹没在命运里,留在原地;而一直被她的光彩掩盖的埃莱娜,则被知识幸运地送出了那不勒斯,并最终成为一名小说家,写下了她们的故事。

莉拉是埃莱娜的镜子,黑色的镜子。她们是一个人在不同环境的平行时空里成长起来的两种样子。她们会时时互相观察,看到自己的另一种可能。当她们站在镜子前时,她们会向对方问同样的问题:时至今日,你是不是得到了你想要的?或者,你是不是清楚你想要什么?

对埃莱娜来说,莉拉是她的天才女友,是那个有主见的、一直要去追随模仿的人 。对莉拉来说,埃莱娜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可能对莉拉来说,埃莱娜扮演的,也是更有天赋,更有热情的那个人,一直逼迫着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的那个人吧。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曾幻想过拥有一面魔镜——不是为了问“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这种鬼问题,而是为了搞清楚——我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谁在年少时不曾拥有一个暗暗模仿、较劲的对象呢?天然的风度与有趣是上天的恩赐,后天的学习和模仿是心向往之,毕竟,能想明白这个问题并最终找到答案的,天下之大,寥寥无几。

有些人会活得像埃莱娜一样,一辈子选择正确、平衡得当,但压抑过盛时也会爆发出强烈的叛逆;有些人则会活得像莉拉一样,看上去永远行差踏错,但总有让人羡慕的本事,至于是否真的如此,只有她自己清楚。

诚如一直野蛮生长的莉拉所讽刺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叙述自己的生活。

两个女人的友谊不应停留在类似《七月与安生》那种无谓的放任和情债中。那不勒斯四部曲书写的是时代的某个横截面,众生碌碌,两个女孩却要牵手去看海,中途一个想要继续淋着雨向前走,另一个却改变主意,回到了泥泞的老城区,却也未曾停下来。

你呢?你是冒雨也要挣脱向前的那一个?还是委身泥泞却从不屈服的那一个?

祝,一生出走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路。

——摘自衩姐的剧评,很是喜欢,分享给大家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篇4)

一口气读完了四部作品,作品讲述了两个女孩从童年开始跨越一生近半个世纪的友谊,两个看似截然不同却颇多相似的女孩,相携走完一生。

她们是彼此眼中的天才女友,甚至无数次,渴望拥有对方的人生。在莉拉心里,莱农足够幸运足够努力,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人生的华美逆转,过上了世俗意义上体面而成功的生活;在莱农心里,莉拉是那个小学时就能写出《蓝色仙女》的充满灵气的女孩,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朋友无惧强权的勇敢女孩,也是收获了尼诺全身心爱的幸运女孩……她们渴望对方,嫉妒对方,却永远离不开彼此。她们的一生,都在为了摆脱出身而努力,莱农通过学习,莉拉通过婚姻,然而最终,没有人能逃脱宿命,即使看似走了很远的莱农,也从未有一刻真正摆脱自己的出身。

于亲情而言,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足迹中,都是渴望逃离的。莱农从小惧怕成为自己的母亲,甚至因此活在深深的焦虑中,但是在母亲去世后,她却通过行走和手镯等方式,渴望拥有母亲的影子;莉拉为了摆脱家庭桎梏选择了婚姻,却在失败的婚姻中突逢爱情,多年以后,埃莱娜也以同样的方式,走上了莉拉当年走过的路。

这部作品深刻体味了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易和辛酸,算的上是一部女性史诗,包括对性别的认识,内心的自省,努力向上的挣扎,爱情与婚姻的沉浮……都为我们勾勒了女性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正因为太过于真实,反而令人震撼。作者最动人之处,就在于质朴平淡的文字中,是始终与读者坦诚相待的,没有矫饰,也丝毫不隐藏内心的卑琐与嫉妒,尊重读者,自然能够收获读者。对我来说,是今年阅读中的年度最佳。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文中描述了童年时的多种婚姻状态,无外乎男性的暴力,女性的软弱与艰难处境。费兰特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如今意大利和世界上的女性的处境时说:“我认为我们所有人,无论是哪个年纪的女性,现在都处于战斗之中,战争远远还没有结束。尽管我们认为已经把男权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抛之于脑后,但斗争还会延续很长时间,我们看一看世界的整体局面就能明白,这场斗争远远还没有结束,我们到目前为止获得的一切,随时都可能会失去。”在我看来,这是女性作家的抗争,也理应成为女性战斗的号角。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篇5)

先看完了电视剧,十分写实的画风,历历在目的感觉。就像光洒到我的身上,暖洋洋的。

剧里的拍摄很美,每一帧都是一幅画,那种美,是压抑的,存在于童年时候总是阴翳的楼与楼之间,争吵声,打砸声,叫卖声中,总是笼罩在空气里,很压抑,难以言说,却又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感,她们的童年时候,惬意又带着苦涩。

剧里印象最深的惬意感是来自于莱侬在海岛的生活,那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是她对于小镇生活的逃避。

莉拉总是似笑非笑的,骄傲着的表情,凌驾于万物之上。

莱侬,更像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存在。软弱又乖巧的讨好着每一个人,更像是所谓“别人家的孩子”。

莉拉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全篇仿佛一直在通过莱侬的口去叙述,比起莱侬她有多么成功,有多么幸运,有多么完美。

得到了一个爱她的丈夫,对她百依百顺。

可是,是这样吗?斯特凡诺对她的追求更像是投资,以利益为出发点,正如他自己所说“假如不能让我赚到一百里拉,我是不会花一里拉的。”而她连自己的婚礼一个小小的要求甚至都决定不了。最后一幕,当马尔切诺踩着她心爱的鞋出现的那一刻,她一定对丈夫和生活都绝望透顶。

这一切还只是悲剧的开始吧。

那些唾手可得的事情——上学在那个年代,在她们的眼里,显得那么遥不可及。是无论莉拉怎么都反抗不了的命运。最后的一点反抗也只有她说支持莱侬永远学习下去。我想,如果她听了奥利维耶罗老师的话、如果她一直骄傲下去、如果她一直和莱侬竞争,未来会不会不一样?

可是仔细回想,她所做的一切有多少是随着自己的意愿来?她又对生活屈服了多少?

如果她永远做一个“坏孩子”,该多好。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篇6)

婚姻对生活的影响是什么?最近常用脱离人的视角来看发生在身边的事,过滤掉人自身的一些想象和感情色彩,越来越觉得世间的生活是场荒谬的表演,每个人都沉浸于自身对周边环境的理解,做出的反应,有目的是好的,避免浑浑噩噩,因为很喜欢莱农这个角色,她一直在和自己斗,脱离原生环境带给她的影响,阶级鸿沟带来的影响渗透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善于观察又敏感的莱农,很容易感到自卑和无助,会不自觉地被莉拉散发出的叛逆气质吸引,一个是小心谨慎,一个是放肆不羁。我看了电视接着小说往后看,看完第四部再回到第一部的小说,对于结局早已知晓,因此着重看内心描写,看小时候的一些想法,是否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后来的生活。给我感觉是第一部的人物情绪是和缓的,没有后期那么多的偏见与执着,天才的光环也不是那么浓重,是努力学习让她们与众不同,尼诺看起来也是那么平和与出色。果然生活在缓慢塑造自己,也在改变自己。

对于她们的学生时代的心理还是很感同身受,我很能接受的是莉拉选择结婚,也许那时结婚是她最好的让身边人幸福的方式,明明预感到斯特凡诺的商人本质,也许婚姻就是构建在爱情与金钱的基础上,但我觉得婚姻对女性来说是一桩不平等的交易,无论是从身体情感还是利益来说。说起来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在现代社会用更科学的方式去衡量,应该就是脑回路的不同,但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是多方面,家庭因素,身体素质,情商和智商。莱农和莉拉就像是天平上的两个极端,我指的是性格上,包括暗藏在表面下的部分,有时候忍不住猜测,这不会是两个人吧!然而我过往的经验告诉我,莉拉是独立的另一个人,因为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女友。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篇7)

那不勒斯四部曲之《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2000字:

把对方的布娃娃互扔向地窖那一个事件起,莱农和莉拉终其一生都甩不开对方的影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惊叹作家从莱农的视角,将其童年一直到晚年的内心世界可以毫无保留地、坦坦荡荡地、用一种极其迷人和真诚地写法展现在纸上。她们互相利用、互相嫉妒、也互相鼓励、互相挂念和帮助。谁也离不开谁,但中途又刻意地保持距离,两个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个充满暴力、绝对男权、动乱和落后的城区的女孩子,一生都在摆脱“庶民”身份,就像书里不止一次的提到“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女生的隐密心思可跨越种族和国家。在青年时期,莱农笼罩在莉拉的光环下,她迫切追随莉拉又想摆脱她、超越她,通过各种极端的、晦涩的行为来自我证明魅力不比莉拉差。而莉拉的天资聪颖却因家庭逼迫,没有莱农的好运气可以继续读书,但她像一个女战士,要么轰轰烈烈地抗争,要么不动声色地行动。社区的图书馆借阅人的名单前四位占据了莉拉一家人的姓名(莉拉借用家里人身份可多次借阅书籍),放下身段请教莱农帮助她学习外文。在莱农参加社区的家庭舞会时,看到莉拉魅惑神秘的气质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年轻人,莱农接受这一现实,有力无心地暗自较劲;而在日后莱农得到更高的良好教育、得到城区里老师的赏识,莉拉去参加莱农老师的家庭聚会,没有成为焦点、被周围遗忘时,莉拉选择肆无忌惮地对着莱农发脾气,用苛刻、带有侮辱性的语句攻击莱农和她的老师家人。

很多次,莱农想拉莉拉出来,那片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城区不应该再捆绑具有过人之处的莉拉。她痛心莉拉的现状却又不希望莉拉再比她强。可是“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就像她们小时候,拉手跑向远方的海边去看海,眼看天气阴沉,穿过黑漆漆的压抑隧道,莉拉说回去吧,莱农变成那个一往无前的女孩。这一刻是她们此后一生的铺垫。

莱农是幸运的,有家庭、老师支持她在学术道路上摆脱“庶民”身份,她有机会去那不勒斯以外的都灵、巴黎甚至美国和文化界名人切磋和交流。而莉拉呢,她“无往不在枷锁”,从能保护她的哥哥到和父亲一起将她推入婚姻深渊,从外表温和却内心变态的原配老公斯特凡诺,她一次次感受到“界限消失”,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第一次提到“界限消失”——“在那种情况下,人和事物之间的界限忽然就消失了”。到了第四部《失踪的孩子》,在那不勒斯大地震中,“界限消失”是“她(莉拉)害怕东西的抖动和弯曲变形,她痛恨任何形式的病痛,她痛恨失去意义的语言。”“界限消失”是莉拉害怕无力的状态,却搭上一生一意孤勇地以身肉搏,是男人和暴力的边界消失、是社会宽容度的边界消失,是人面对自然的自信心的边界消失。莉拉的哭像钢铁流泪,她的坚壮又太另类,让城区的男人女人都会畏惧又敬仰。

“我斟词酌句。有时候我想象,假如我和莉拉都参加了升中学考试,我们一起上了高中和大学,我们息息相通,携手共进,那我的生活、她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会是完美的伴侣……我们会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我们会肩并肩进行斗争,那些属于我们的,只会属于我们。女性内心深处的孤独很折磨人。我想,把两个人分开是一种浪费,相互没有参照,没有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好像自己的思想被切成了两半,很诱人,但有缺陷,我非常迫切地想得到肯定和发展,因为我的这些思想不是很坚定,没有底气。这时我又想打电话给她,对她说‘我想告诉你,我现在烦死的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谈论一下吧,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你记不记得,你跟我说过阿方索的事儿?’但我已经永远失去这个机会了,失去它已经有十几年了,我应该学着自给自足。”

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这个那个女孩,她们是莉拉也是莱农。她们努力学习生活,有的温和、有的激进。我想起初中不甘落后的诗词歌赋,也想起高中雨天在山下等我的瘦小身影,想起对着树皮做的小房子模型傻笑的空调房间,想起没有写完的将寄给我的道歉信,想起凌晨四点半的宿舍楼台阶,想起甜筒和我共吃一个的夏天,想起和我冷静地比划未来闪闪发亮的眼睛……我们彼此汲取能量又互相分享,我们拼命逃出自认为腐朽的小城,我们不愿意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能激起我们的斗志和想法,我们会买漂亮的高跟鞋为了不把梦想踩的满脚都是。你们是我的天才女友。

《我的天才女友》读书笔记(篇8)

起初,我只是因为无聊打开两集电视剧,剧情没有逻辑,让我觉得毫无头绪,但我却被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吸引了。我迅速地明白,这两集剧情里应该含有更多的东西。我立刻放弃电视剧开始看书,但让我懊恼的是,我摆脱不了电视剧给我灌输的人物形象,每当我看到一个名字,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他在剧中的样子,但他们都不符合我的想象。我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才把他们的脸孔逐渐忘掉,建立起自己想象的角色。而让我更加兴奋的是,剧中果然忽略了很多只有在书本里,用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那种心理描写,如此细腻敏感,飘忽不定,是抽象地存在,是无法用画面,动作这样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整个下午我都沦陷在角色里,一会儿变得胆小阴暗,一会儿变得勇敢正直,嫉妒,羡慕,欣赏,喜爱的情绪轮番上演,我因此精疲力尽,但我仍然被这些情绪带动,让我的大脑变得兴奋。我常常翻看别人精心写的评论,但大多数人都站在一个客观者的角度去评判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甚至妄图比较莉拉和埃莱娜。我只觉得可惜,他们没有真正融入到这些角色里,去感受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在我看来,她们两就好像只是一个人,彼此融合,无法区分,他们都想脱离那个小镇,远离这个狭小的世界,却又一直都被困在里面,一面挣扎,一面沦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