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

发表时间:2022-11-11

教师随笔。

我们与作文的频次随着教学的深入变得越来越密切。写作文有利于活络思维,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多看多学习,想要好作文指日可待。我们动笔之前的灵感来源于哪里?下面由栏目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 篇1

开学不久,我将中班主题“幼儿园里朋友多”中的“一起进行的活动”升级为“幼儿园的一天”,在大班开展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让幼儿了解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学着对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作一些自主的安排,以此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原本是一个无需幼儿探索,纯粹接受性的学习内容,如何做到让幼儿在主动的状态中愉悦地完成其实质是被动的学习任务呢?

我尝试以绘本《喜欢钟表的国王》为背景,让幼儿通过认识钟点来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打下认知基础。

在教学时,我通过绘本中“国王将钟表‘锁’在王宫里而造成人们起居和劳作的混乱”这一情节作背景,让幼儿认识钟点。接着,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梳理“国王8点吃早餐的时候,我们应该干什么”这一线索,呈现了井然有序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然后借用“国王将钟表还给大家”“人们的生活又回归井井有条”的情节,让幼儿玩起了“国王的钟表”的游戏:教师或一个幼儿拿着钟表,大家围成圈边走边问:“国王的钟表几点了?”国王答:“9点了。”幼儿便开始模仿做体育锻炼的动作。接着再问:“国王的钟表几点了?”国王答:“1O点了。”幼儿便马上表现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动作,如果谁的动作稍稍迟钝,国王就向谁发出“驱逐令”。

游戏“国王的钟表”开展得既紧张又富有挑战,幼儿在倾情玩耍中熟知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

瞧!纯属单向传递的教学内容依然可以让幼儿在满怀热情中积极接受。

瞧!即便大班有幼小衔接的教育要求,但“好玩”依然是幼儿最钟情的学习要素。

静心细想中我忽有感触:幼儿的集体学习活动还真是需要一边玩一边悟的。即使对大班的幼儿而言,时长3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依然会引起他们的倦怠而使教学低效。

于是,以后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活动,我都努力地让幼儿多玩、多做。

在二期课改的教学参考用书中,中班有认识“眼睛”的内容,我开展了“练练眼力”的比赛,增强幼儿保护眼睛的意识:大班有学诵“春节歌谣”的内容,我采用了中国民间游戏“丢手绢”的样式,为幼儿单调的念诵激发兴趣:在小班看图说话“谁来了”中,我带领幼儿玩起了“捉迷藏”,为幼儿掌握动物特征和学用方位词提供了反复练习的机会。

我还尝试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玩耍来领悟故事的主题思想。

绘本《方格子老虎》说的是一只小老虎为亲人和伙伴带来与众不同的快乐的故事。如何借助这个原本就很好玩的故事,让大班幼儿体会“方格子”与众不同的乐趣呢?在设计活动时,我想到了教学参考用书中的民间童谣“跳房子”。于是,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第一环节:解读封面,了解虎纹特征,引发幼儿对老虎身上的“方格子”事件产生期待。

第二环节:欣赏画面,倾听事件冲突缘由,并由此联想生活中遭遇的冲突和不愉快情绪,激发幼儿学习解决矛盾进而感受愉快的愿望。

第三环节:羡慕小老虎,体验“方格子”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快乐。

我让幼儿在小老虎的带领下,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游戏。我将童谣“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儿子”改编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如此修改一来可免去对民间习俗的解释,二来可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快记住句子,顺利完成游戏。

果然,在游戏中我仅念诵了两遍,幼儿便迅速地在4×4的格子中,边唱童谣边玩起了“造房子”游戏。

第四环节:领悟主题,萌发喜欢“方格子”老虎的情感,进而对故事主题思想加深认知,产生共鸣。

就这样,幼儿的阅读活动既有了专注的读,又有了酣畅的玩:既完成了绘本阅读的要求,又学会了游戏。

人类文化从起源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游戏性。游戏不仅是幼儿的成长需要,也是成人内心潜藏着的爱好。学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儿童生命特征的前提下才会有效且有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创设允许幼儿“放下书本‘一会儿’、自由驰骋‘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动手动脚‘一会儿’”的学习氛围。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在积极主动中更富有生气,幼儿的学习才更有兴趣,教师的教学也更具情趣,而师幼互动的课堂才能成为教学双方共享快乐的美妙时光。

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 篇2

我想吃南瓜

今天是周四,中午吃饭的时间刚到,伙房人员就给我们送来了南瓜。当南瓜味飘到幼儿的鼻中时,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有的幼儿说爱吃南瓜,但还有一大批幼儿提高嗓门说:“我最讨厌吃南瓜了。”我知道,他们说这句话是为了让老师知道他不爱吃南瓜,希望老师听到他的话后,可以允许他们不吃南瓜。

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愿意吃南瓜呢?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现在最流行的动画片——奥特曼,于是,我给幼儿讲起了奥特曼的故事,我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奥特曼为什么每次都能打败怪兽,凯旋归来呢?那是因为,奥特曼在每次出征打怪兽之前,总要吃一种营养品,这种营养品就是我们今天吃的南瓜,吃了南瓜,奥特曼就会有足够的智慧和力气战胜怪兽了?你们想不想,像奥特曼那样战胜怪兽?”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想!”不一会儿,一大桶南瓜就被幼儿吃光了。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并不是孩子本来就不爱吃某种蔬菜,而是这种蔬菜对幼儿的吸引力不够,只要我们能调动起孩子的胃口,他们对蔬菜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幼儿只有吃各种蔬菜,他们的身体素质才会变得越来越健康。

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 篇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参加工作已经十多个年头了,十几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事情,但对教师这一工作的责任感,却由年轻时的火热衍变成了今日的绵长不息。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英雄,但我们更需要千千万万,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于平凡岗位的有责任心的人。教师,固然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但她也同样有着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幸福!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唯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付出时,我们没有想到工资,没有想到回报,这就是一种责任的驱使。吾日三省吾身,教育生活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凯是我班的一个大男孩,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在家经常上网,看电视,在课堂上,做了单纯而又稚嫩的举动,单膝跪地,向一个慧的女孩表白,同学们哄堂大笑,窃窃私语,弄得满城风雨。女孩告诉了我,我私下里找凯谈,对他进行了适时的教育,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在班级里,借题发挥,教育学生抵制类似现象的发生。品味教育细节可以让我们了悟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是能够震撼、触摸、牵引人的灵魂的教育,这种教育一定饱含着教师和社会对孩子成长倾注的爱与真诚。

宁是个爱惹事的男孩,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和摩擦,最近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他的看法。前几天的一个大课间,同学们陆续走到门口,突然,放在门后的一把拖布倒下来,其他同学都迈了过去,唯有宁俯下身子,捡起了拖布,整理在门后,然后离开。大课间回来后,我表扬了宁,同学们响起了赞美的掌声。品味教育细节可以让我们感受教育的力量。从此,地面的纸屑、杂物消失了。在大家的赞许下,宁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学习有了兴趣,上课认真听讲了,特别是纪律方面,真是“时隔一日,当刮目相看。”自己也有了自信,融入了这个充满爱的集体。

有人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是啊,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就是选择了奉献。每天面对着一群鲜活的生命,叫我们又怎么敢懈怠呢?当我想敷衍时,我就想:这个孩子的母亲应该也和我一样,希望孩子的老师能够爱他,对他负责;当他受委屈时,也希望老师能够像妈妈一样摸着他的头,安慰他;当他迷茫时,希望老师能够指点他,给他方向吧。这种念头便会驱使我尽力把学生的每件小事做细、做好。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茫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 篇4

在幼儿园,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听听孩子们怎么说:“张老师爱笑;赵老师喜欢和我们玩游戏;李老师关心我”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刚刚踏上幼师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不知道怎样和小孩相处。上班也有些日子了,小朋友就是和自己不亲、没那么热情。

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传授给你们一些秘诀吧。

用各种方法记忆幼儿姓名

记住幼儿的名字,是打通你和幼儿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通道。当你喊出幼儿的名字时,幼儿也就对你有了印象。那么幼儿才会更听你的话。

我们可以这样做:1、利用每天早上的晨检时间,和幼儿拥抱一下,顺便记忆幼儿的名字。利用早点前的点名时机,重复点名,刻意记忆。2、利用每个和幼儿聊天的机会记忆幼儿的名字。聊天的内容最好是关乎幼儿本身的。3、利用活动课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加强对幼儿名字的记忆。4、先记住班里几个调皮幼儿的名字和几个能力最强的幼儿的名字,这样既有利于你管理好幼儿,又能帮你快速记住其他幼儿的名字。

掌握幼儿的基本情况

幼儿的基本情况,你要做到心里有数。比如:哪个幼儿比较调皮,哪个幼儿家里有特殊情况,哪个幼儿有哪方面的障碍等等。

如果是小班幼儿,那就要和他们的父母多交流了。如果是中、大班幼儿,可以去问问他们原来的老师。多了解一些幼儿的发展状况及特殊表现。

这样,你就可以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幼儿的管理方式,更好的适应他们的特点。让每个幼儿都能从心里喜欢你,信任你,认可你!

多和幼儿聊天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间隙时间,和幼儿聊天。在聊天的同时,你既了解了幼儿的基本情况,又了解了幼儿的喜好。

而幼儿会因为你对他的特别关注,而对你有更好的印象,把你当成他的朋友,从而更愿意亲近你,更乐意和你在一起。

用爱关注幼儿的衣、食、住、行

你做了一名幼儿教师,就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你既是一名老师,又是幼儿的全职保姆。幼儿的父母把幼儿交给了你,那么你就要对幼儿负起责任。

你要演好幼儿“父母”的角色,用最深的爱来爱护幼儿,照顾好幼儿的衣、食、住、行。你付出了深深的爱,幼儿一定会回报你浓浓的情。

游戏——带你快速打入幼儿群体

幼儿都比较喜欢做游戏,所以利用做游戏来拉拢幼儿的心,也是最有效的和幼儿成为一体的好方法。你只要和他玩,他就会喜欢你,进而也就会在其它活动时,给你最好的支持。很多传统的游戏,不需要做多少准备,就可以开展。在做游戏的同时,幼儿就会在喜欢你的分数值上加上几分。

讲故事——让幼儿崇拜你

不管是小班还是中、大班幼儿,他们都很喜欢听故事。如果你做好了准备,记住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他们听,那么他们会非常崇拜你,而且会在心里记住你这个会讲很多故事的老师。

这样,就能和幼儿尽快拉近距离,从而更好的开展你的其它活动。

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 篇5

谁丢了饼干

该吃了。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甜食。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他们不制造麻烦也不说话。饭后,孩子们一杯接一杯地喝水。突然,一个孩子走到我跟前说:“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老师,垃圾桶里有一块饼干。我不知道是谁偷偷地把它扔掉了“我看到垃圾桶里有一块饼干。我只咬了一小口就捡起了饼干,大声问道:“是谁扔的?”孩子们盯着我看,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惊恐的眼神让我突然觉得我的行为似乎吓到了孩子们。我立即轻松地说:“我们别这样。”辛克,谁扔了这块饼干“孩子们仍然沉默,没有人敢承认。该上学了。孩子们已经被他们的父母一个接一个地接走了,但我不能放过今天吃饭时发生的情景。我认为,既然是偷偷扔的,这表明孩子们有顾虑。这件事应该从积极进取的角度来引导。”走吧。应该当场教育孩子们,这种浪费行为是错误的,应该在所有孩子面前解决,因为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在那个时候解决它。

第二天,我准备了一些制作饼干的图片,让孩子们看看如何制作饼干。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图片了解饼干的制作过程,他们可以感受到工人们的辛勤劳动。然后我用橡皮泥教孩子们一起做饼干。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兴奋,做了不同形状的饼干。我表扬了欣瑞和晓娜。过去,他们吃饼干很慢。现在他们吃得越来越快。他们又强壮又高。孩子们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我问道:;为什么他们现在吃得比过去多“孩子们

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 篇6

孩子们已经进入中班下学期了,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最近我发现了一种现象,有些家长在孩子离园时总会问老师:“今天孩子学什么知识了?今天需要辅导吗?每天回家我都问他,可他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随着幼儿的成长,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开发。家长们的心理是值得认可的,但同时也反映一个问题。

幼儿时期的教育不同于小学,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交流,所以也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到底学了什么。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问他学了什么、太笼统,孩子不会总结今天我学什么了。

因为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新的知识和新鲜事物,他很难讲清学了什么。所以家长可以改变一下询问的方式,如“今天和老师玩什么游戏了?活动时老师提问小朋友回答什么问题了?今天玩过什么玩具,怎样玩的?见了什么事物?给妈妈唱一首歌,画一幅画儿吧?”等等。这些具体的问题孩子就知道怎样回答了。与孩子交流也是一门学问,我们老师和家长们都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

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 篇7

开学时,孩子们上学期种植的萝卜获得了大丰收,我们的活动也就此展开。大家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收获的萝卜可以用来干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有说可以用来雕刻的,有说可以用来画画的……当然最集中的意见是用来吃。大家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萝卜怎么吃?”炖着吃、炒着吃、生吃、拌着吃、泡着吃、烧肉吃、做萝卜干吃……孩子们的想法很多。在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后,考虑到大班的孩子乐于探究、乐于挑战,我们希望这次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次探究之旅。于是,我们引导孩子们选择他们有生活经验、具有四川饮食文化内涵的做泡菜,将萝卜泡着吃。做泡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许多探究的机会。做泡菜这一活动可以卷入家长,将幼儿园教育拓展延伸,同时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四川饮食文化。就这样,“做泡菜”之旅开启了。

一、厨师叔叔教孩子做泡菜

我们请来厨师,组织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了制作泡菜的三大秘诀。

秘诀一:泡菜坛要密封。厨师叔叔演示了一个实验,他将点燃的蜡烛放到透明泡菜坛里,让孩子们猜猜盖上盖子后蜡烛会怎样。大多数孩子猜测蜡烛会熄灭,但实际上并没有熄灭。厨师叔叔又在坛沿装上水,再次盖上盖子,这时蜡烛熄灭了。孩子们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直观地感受到了坛沿装水是为了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这样,厨师叔叔为孩子们揭晓了做泡菜的第一个秘诀:将泡菜坛密封,做到不让空气进入。

秘诀二:泡菜水味道要好。厨师叔叔向孩子们提问:“为什么萝卜、儿菜经过泡菜水泡制后会变得好吃了呢?”孩子们都说那是因为泡菜水有味道,萝卜和儿菜经过泡菜水浸泡也有味道了。那如何制作泡菜水呢?厨师叔叔向孩子们介绍并演示了泡菜水的制作方法:先用白酒给坛子消毒,消毒后留下少量白酒,因为后续放进去的食材也需要借助白酒杀菌;再放入适量的香料(桂皮、八角、花椒等)、足量的盐(一定要足量,否则泡菜就没有味道)、适量的白糖;最后加入凉白开水,搅一搅,将糖和盐融化,这样泡菜水就做好了。

秘诀三:泡菜不能沾生水和油。厨师叔叔提醒孩子们做泡菜时一定不能沾生水和油,因为泡菜遇到生水和油容易坏。

接着,在厨师叔叔的指导下,孩子们把洗净晾干的萝卜切成块或条放进玻璃坛子里,做成了两大坛泡菜。

在充分感知、体验后,为便于孩子们回顾和整理经验,我们请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制作泡菜的过程。此后,我们将两个泡菜坛放在窗边的矮柜上,并准备了一本记录本,供孩子们随时观察、记录泡菜的变化。

思考:组织孩子讨论怎么处置收获的萝卜,不仅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线索,而且充分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孩子们众多的想法中,我们选择了“泡着吃”,希望孩子们能在食物与自己生活之间建立链接。我们既尊重孩子的兴趣,又选出对孩子的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和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价值的活动内容。

二、好吃的泡菜怎么做

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泡菜的变化。第四天,泡菜终于可以吃了。

(一)泡菜不好吃

午餐时间,孩子们终于吃上了自己制作的泡菜,但是孩子们咧嘴、皱眉的表情说明泡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味,泡菜既咸又苦。大部分孩子都不满意泡菜的味道,有的甚至想要倒掉所有泡菜,但大多数孩子舍不得。我们抓住契机,将“怎样才能做出好吃的泡菜”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孩子们立刻积极回应:

艾艾:我觉得可以加点柠檬水,我们家做菜就喜欢加柠檬水。

彦彦:可以放点其他调料,比如酱油、醋。

遥遥:我觉得可以加点冰糖,因为冰糖可以去掉泡菜苦味。

博博:我觉得是我们种的萝卜不甜,应该重新去买萝卜。

宥宥:我觉得可以再多加些水,这样泡菜就不会咸了。

嘉嘉:我觉得可以再放点其他菜,泡菜就不会那么咸了。

在激烈的讨论中,孩子们的探究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孩子们通过举手投票最终确定了最想尝试的三种实验方法:加冰糖、加柠檬、加菜。

思考:孩子们第一次做泡菜失败意味着新的教育契机来临。“泡菜”是四川人司空见惯的餐桌小菜,我们原以为制作泡菜是非常简单的,其实不然。借助做泡菜失败这件事,我们正好让孩子们体验到常见而简单的事情要做好也不容易。我们以孩子们发现泡菜味道不好为切入点,将他们的兴趣聚焦到了“如何做出好吃的泡菜”上,赋予他们更多探究学习的机会。

(二)用多种办法重制泡菜

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冰糖、柠檬、包心菜,开始重制泡菜。我们把原来的两坛泡菜分成四坛:1号坛保持原样,既为了满足部分孩子的喜好,也为了后面作比较留下参照物;2号坛加入了包心菜;3号坛加人了冰糖;4号坛加入了柠檬水。孩子们对制作泡菜的过程进行了记录。然而,琦琦对所有办法都不满意,她认为制作美味泡菜一要少放糖,太甜了就会变苦;二要把各种各样的菜放在一起泡,这样味道才好。大家尊重琦琦的想法,于是新增加了5号坛。5号坛里的泡菜是琦琦和妈妈运用厨师叔叔教的方法新做的,不加糖,而且泡有红萝卜、胡萝卜、儿菜、黄瓜、包心菜。园长也参与进来了,她建议大家在泡菜里放点小米椒,因为四川人喜欢吃辣味,而且辣味会让泡菜更可口,但孩子们都不愿意用自己认可的那坛泡菜做实验,于是,大家决定由园长用6号坛做放小米椒的实验。

我们把6个泡菜坛排放在活动室窗边的矮柜上,为它们制作了1~6的号码牌。在柜子旁边,我们还开辟了一面主题墙,供孩子们记录探索泡菜的足迹。我们把这里叫做泡菜区。

接下来这6坛泡菜会有哪些变化呢?好奇的孩子们总喜欢去泡菜区看一看,打开坛盖闻一闻。为了便于孩子们记录泡菜的变化过程,我们在每坛泡菜旁边都放了一本记录本,便于孩子们回顾和梳理经验。记录本为活页,孩子们但凡有新的发现,都可以及时做记录,并写上姓名和日期。如果几个孩子都想记录同一坛泡菜的变化,则可以每人一页,记录完后再归放到一起。

思考:孩子们喜欢做实验,这是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的好办法。从他们的设想中,我们感到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和反思的能力在明显提高。此时利用制作泡菜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满足孩子做实验的愿望,不仅可让孩子充满自信,也有利于孩子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孩子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探究能力。实验过程中尊重个别孩子的想法是很重要的,一能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见解;二能让孩子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多实践才能找到好的办法。

(三)泡菜品尝会

观察泡菜的变化成了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不过,孩子们最想知道的还是哪坛泡菜最好吃。于是,我们开展了一场泡菜品尝会,并邀请了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前来参加。泡菜品尝会上,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化身美食家游走在各个泡菜坛子之间品尝泡菜。品尝后,大家都会在投票栏为自已心目中最美味的泡菜贴上一枚粘纸。最后,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统计票数。1、2、3、4号泡菜虽然也有不少孩子投票,但5号、6号泡菜还是以绝对优势胜出。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有自己的理由,看来没有一种泡菜是公认的最好吃的。于是,我们保留了这六种口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自己最爱的美味。

思考:举办亲子品尝会不仅可让孩子品鉴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探究的乐趣,还可感受到成人对他们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的关注与重视,从而萌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将进一步促使孩子持续探究。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要基于孩子的整体发展来拓展活动的广度,比如亲子品尝会的投票统计环节能让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泡菜“生花”了

(一)初战“生花”泡菜

有6种味道的泡菜陪伴的进餐变得有趣了,无论早中晚餐,孩子们都会捞一点泡菜吃,也有孩子不断从家里带一些新菜添加到泡菜坛里。一天,天天带来芹菜加到了2号坛里,因为从未泡过芹菜,孩子们便对2号坛特别关注。一天后,孩子们发现2号坛内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泡泡,似乎泡菜水也有点浑浊了。就在孩子们疑惑之际,琦琦那坛蔬菜品种丰富的5号泡菜也起泡了。泡人芹菜三天后,2号坛内的泡菜水表面开始长出了一层白花。这一现象引发了孩子们的疑问,大家围着泡菜坛讨论着。

桐桐:我觉得是菜的问题,就不应该加芹菜,2号坛加了芹菜以后泡泡就越来越多了,后来就变成白花了。

兔兔:我觉得是因为泡了有些菜才生花的,2号坛是因为泡了芹菜,5号坛是因为泡了黄瓜,这两种菜其他坛子里都没有。

糖糖:我认为是泡的时间太久了。

虎虎:我不同意这个想法,我们家的泡菜泡了很久也没有坏,而且现在也只有2号坛和5号坛的泡菜生花。

琦琦:我认为是酒加少了,厨师叔叔说过不加酒会生花的。我的5号坛里酒就加得有点少。

晨晨:我认为不是菜的问题,因为我家泡的芹菜、包心菜都没生花。

涵涵:我觉得是因为坛沿水干了,2号坛、5号坛的坛沿水很少,应该再加上。

婷婷:我觉得是因为没经常搅动,我奶奶说泡菜要经常搅动一下的。

孩子们讨论得很认真,我们请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并一一落实。先捞出2号坛的芹菜、5号坛的黄瓜,再分别向两个坛里加了酒,给两个坛的坛沿加了水,最后用筷子使劲搅动。第二天,这个办法奏效了,我们组织孩子们记录下了这个有效的办法:“捞出可能生花的菜+加酒+增加坛沿水+搅动”。孩子们很有成就感,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孩子们总结出了制作泡菜的四个注意事项:(1)芹菜、黄瓜不能泡。(2)增加了新菜就要再加点酒。(3)坛沿水不能太少。(4)每天都要搅动一下。

思考:泡菜生花是一个意外发现,但它具有探究学习的价值,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发孩子们的深度学习。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在讨论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同观点的碰撞,成了一个个主动探究者。我们珍视这个过程,鼓励孩子们记录自己的想法并一一加以落实,在成功之后又让孩子们记录下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最后组织孩子们将这些有效方法总结成注意事项,上升为经验,让孩子们经历了“发现问题一分析原因一预想办法一实践操作一总结提炼”这样完整、深入的学习过程。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孩子梳理想法、整合经验、提升认识上。

(二)再战“生花”泡菜

没过几天,泡菜坛里又长出了白花。这是怎么回事呢?芹菜没有放,坛沿水也够多,难道是酒加得不够多?于是,孩子们又给2号坛和5号坛加了点白酒,可没两天又开始起泡长花了,而且还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白酒味。看来加白酒这个方法是行不通了。孩子们仔细地分析着原因。有的孩子猜测是因为经常取用,每次开封的时间太长,所以空气和细菌进去了。于是,孩子们规定以后每天捞泡菜的次数不能超过3次,因为开启的次数越多,细菌和空气进入的机会就越多。有的孩子猜测是捞泡菜的筷子上有生水或油,于是赶紧检查筷子,但没有发现问题。有的孩子猜测是泡菜坛不密封导致的,提醒大家以后拿完泡菜后一定要检查有没有盖严实。

这些都是预防泡菜生花的办法,那么眼前泡菜生花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继续引导孩子们思考,好多孩子提出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和向他人咨询。于是,我们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寻找解决泡菜生花问题的办法。

次日,孩子们分享了各自搜集来的小妙招。比如,把泡菜坛子放进冰箱里,在泡菜里加甘蔗、加竹笋、加麦芽糖、加酒……“我们已经试过加酒这个办法了,没有用啊!”“看来这些方法也不一定都有用。”经过讨论,大家觉得“把泡菜坛子放进冰箱”最有效,因为冰箱能冻死白花,但班里没有冰箱,无法试验。最后“加麦芽糖”“加竹笋”成了孩子们的选择,大家觉得麦芽糖上的小孔和竹笋上的大孔肯定能把白花吸走。

第二天,兔兔和糖糖带来了竹笋和麦芽糖,并把它们分别加到了2号坛和5号坛里。孩子们期待着坛子里的白花能够消失。 思考:孩子们在前期探究的过程中探究能力已有所发展。这次对捞菜次数、开坛盖次数、捞菜筷子清洁程度的思考,即是孩子们对前期学习的回顾。他们能够将泡菜生花归因到首次学习的制作泡菜的三秘诀,将秘诀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呈现出将问题置于关系中思考的能力。有一定难度的挑战能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拓展。解决泡菜生花问题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而且在将他人的建议用实践加以检验的过程中进行了辨析思考,这些对孩子也是有价值的。

(三)探究泡菜“生花”缘由

采用上述方式后,泡菜坛里的白花并没有消失。不仅2号坛、5号坛里的白花没有变少,就连1号坛、6号坛也开始生花了。孩子们有点沮丧。其实,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厨师早就告诉班级老师,随着夏天的到来,窗台边的泡菜天天被阳光直射着,自然就会生花。无论加入什么材料,泡菜都会持续地生花。我们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这个奥秘,想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发现。我们想到了一个有趣的办法——让孩子们回家“和自家泡菜坛合个影”,期望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幼儿园和家里的泡菜坛的位置来发现其中的奥秘。当晚,泡菜生花问题也引发了家长们在班级群里的热烈讨论。他们一边上传孩子和泡菜坛的合影,一边分享、讨论着各自的小妙招:在泡菜里加甘蔗,加紫苏,把泡菜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也就是在这次讨论后,我们发现有好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了解决泡菜生花问题的活动中。

第二天,孩子们集中欣赏了几十张与泡菜的合影。我们引导孩子们思考:“家里的泡菜坛和幼儿园的泡菜坛摆放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讨沦,孩子们发现,泡菜坛子要放在阴凉的地方,不能放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那活动室里哪些地方适合放泡菜坛子呢?最后,经过讨论,孩子们将1号坛、2号坛放进了储物间,将5号坛放进了午睡室,将6号坛放进了洗手台下的柜子。孩子们期待坛子里的白花能够消失。

过了几天,孩子们发现洗手台下柜子里的泡菜坛没有白花了,但其他泡菜坛里的白花还是没有完全消失,于是,孩子们决定把其余泡菜坛全部搬进洗手台下的柜子里。我们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并在柜门上贴上泡菜坛的轮廓标志,以便孩子们辨认。泡菜坛的两次搬迁记录了孩子们不断探索的足迹,更是孩子们通过行动进一步理解泡菜存放的条件,并将知识内化的过程。

思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孩子们解决泡菜生花问题的过程正是对这番论述最好的诠释。孩子的科学学习就在不断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对比观察、实践操作、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在充分的探究中获得发展。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为孩子的探究提供支持。当然,这种支持要基于对孩子能力水平、思维发展水平的判断。对大班的孩子而言,要发现泡菜的储藏条件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的已有经验以及思维的广度还不够。所以,我们基于孩子在直接感知中学习的特点,想出了让孩子与自家的泡菜坛合影的办法,并巧用这个支架,引导孩子直观而又不失趣味地进行对比观察,从而明确泡菜存放的条件。

四、泡菜美食

(一)泡菜美食区的建立

解决了泡菜生花的问题,怎么吃泡菜又成了孩子们谈论的核心话题。有的说:“我吃过泡菜炒回锅肉。”有的说:“我喜欢酸菜粉丝汤。”有的说:“我家会用泡辣椒炒土豆丝。”有的说:“我看妈妈吃过泡椒凤爪,罩而好像有泡菜。”有的说:“弄点佐料拌起来也好吃。”

于是,我们创设了一个泡菜美食区,准备了电磁炉、锅、碗、盘、筷子、安全小刀、菜板、调料盒。为了激发孩子们制作美食的兴趣,我们还在墙上贴了泡菜美食图片。

因为孩子们从小班开始就参加幼儿园的巧手面馆等活动,所以能使用基本厨具、辨认各种调味品。为了让孩子们的行动更有目的性,我们组织孩子们就“你们想做哪些菜”“你们知道怎么做菜”进行讨论。

诗诗:我想做酸菜粉丝汤,我已经会烧粉丝汤了,我看妈妈做过的。

宥宥:我也喜欢粉丝汤,幼儿园的粉丝汤很好喝。

星星:每个菜我都想做,老师可以教我们做。

梓梓:可以在网上下载菜谱,妈妈就是看网上的菜谱做菜的。

泽泽:我奶奶会炒土豆丝,我可以让奶奶先教我。

思考:从制作泡菜到品尝泡菜是孩子们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如何才能使品尝泡菜既满足孩子们对美食的向往,又体现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对自我的挑战呢?无疑,建立“泡菜美食区”是达到这些目的的好办法,孩子们可以像在娃娃家里游戏一样实现真实的愿望,即便结果不理想也没有关系。

(二)DIY花样泡菜美食

在有了想法和方法上的准备后,孩子们开始制作泡菜美食。诗诗拿着汤勺像模像样地在锅里搅动着,凭着记忆里妈妈烧粉丝汤的方法,制作了一份忘记放盐但很特别的粉丝汤。双胞胎姐妹大宝和小宝想做泡椒凤爪,头一天晚上妈妈就带着她们在网上下载菜谱、准备食材 她们根据菜谱图片,把事先泡好的野山椒和野山椒水倒进坛子里,再放盐、白醋、糖,倒入煮熟的鸡爪,最后放进洗净切好的洋葱、胡萝卜、芹菜,盖上盖,等待时间让泡椒凤爪变得更美味。保育老师唐妈妈是做菜的一把好手,美食区自然有了唐妈妈的“用武之地”。

靠记忆、看菜谱、老师教,哪种方法最便利呢?经过一个星期的体验,大家都觉得看菜谱最便于自己独立制作。于是,我们将孩子们制作泡菜美食的照片制作成“班级菜谱”,供孩子们借鉴。孩子们的“酸菜粉丝汤”“泡椒凤爪”“泡椒土豆丝”等泡菜美食越做越得心应手了,其他班老师品尝后也赞不绝口。现在孩子们有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在毕业会餐时为大家奉上一道泡菜美食。

思考:泡菜美食区把油盐酱醋搬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能够像成人一般去学习调味和烹饪,感受做出美食的成就感,体验自己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触摸到了生活的温度,发现了生活的趣味。

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教育契机,用萝卜做泡菜的想法引发了孩子们一系列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孩子就是在探究具体事物、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探究能力的。教师需要扮演好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创设宽松、平等的氛围,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聚焦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提供支持孩子探究的条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充分地观察、猜想、操作、交流,为孩子的探究护航。

新教育教师随笔怎么写 篇8

幼儿园也能创建高效课堂吗?“教个1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个小儿歌,这么浅显的知识也有高效教学行为可言吗?”首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幼儿园教学的确存在高效、低效、无效问题,只是我们追求的高效和中小学研究的高效教学在性质和程度上有所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幼儿园教学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和掌握,所以,我们追求的高效也不是让幼儿在短时间内背诵大量的古诗词、识记大量的文字或学会心算、口算等,而是注重幼儿的活动、感受和体验,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信心的培养。我想幼儿园教学如果达到高效,幼儿可能终身都能记得,因为每个人都会记得童年的趣事,比如,我小的时候,对藏在门洞里看行人和骑车人路过时出现的影子很感兴趣;对我走到哪影子也跟到哪感到很神奇,但那时我不明白,记得问过我爸爸,但当时爸爸怎么解释并没有让我留下深刻印象。而现在,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幼儿可以亲历发现影子——制造影子——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几个过程,其很好地满足了幼儿对影子的探索愿望。我想这样的活动就是高效的。下面,我就唐慧老师设计的影子变变变一课,谈谈我对幼儿教师高效教学行为的看法。

一、精选生活中的现象做为教学活动的内容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影子是幼儿身边的现象,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既能满足幼儿当前的兴趣,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影子的课还可以做一些延伸活动,如:上午两名幼儿合作,到户外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然后互相把影子画下来。下午再来画影子,幼儿会自己发现影子的大小在不同时间是不同的,这些现象的发现会成为幼儿的有益经验为幼儿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这些问题的产生也可能成为幼儿学习研究的兴趣点。

二、优化幼儿的学习过程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材料是高效教学成功的一半。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动作,因为幼儿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也是在动作中发展的。幼儿园高效课堂必须是注重幼儿活动的课堂。

1、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唐慧老师要把教室分成操作区和交流区两个区域,既幼儿的操作探索活动与幼儿的交流分享活动分别在两个地方进行,这样做的原因是为幼儿排出干扰,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如果不分区,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幼儿会不停地摆弄自己的学具,而不注意听别人的发言。

2、提供适宜的材料(学具)。唐慧老师为幼儿每人准备了一个手电筒、一个塑料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如:小马、小猴、公鸡、孔雀等,幼儿就是利用手电筒的光和玩具来制造影子、发现影子变化的。材料是帮助幼儿主动高效学习的。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又易于表达的;材料的大小应是便于幼儿操作又安全规范的;材料的种类应是有代表性又不宜太多的;材料的数量应尽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

3、尽量让幼儿动起来。唐慧老师在本课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找一找、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参与到寻找影子、制造影子、探索光与影子关系等活动中去,如:开始时,请幼儿在教室里找一找,看能找到什么东西的影子;然后通过两个问题引领幼儿进行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操作前老师是这样问的:“你能想办法让手中的小动物的影子停留在墙面上吗?”;第二次操作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墙上这些小动物的影子会变吗?会怎么变?”幼儿带着问题边操作边思考。在每一次操作后,教师都要组织交流分享活动,让幼儿把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讲出来,研究表明,培养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做过的事情复述出来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十分重要。

三、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高效教学教师要退位,对幼儿实行间接指导,而不是直接传授。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保证。

1、用语言感染幼儿: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而不造作,在课上教师要通过语言神态营造疑问的氛围,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对幼儿产生的认知冲突,教师的态度是不置可否,用实验说话,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2、用倾听尊重幼儿:在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眼睛注视幼儿,身体与幼儿高度一致,使幼儿体验到关心和重视。

3、用回应激励幼儿:当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全部给予认可,再提出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如:奥,你是这样做的(整理幼儿的回答);嗯,你的发现挺有趣,在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啊,你的想法很特别,再想想还可能会怎样?

总之,幼儿园实施高效教学研究的空间还很广阔,我将在实践中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