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2023年教师业务笔记1000字

发表时间:2022-11-14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工作、学习中经常面临文档处理事务,优质的范文能够为我们提供帮助。范文可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会不会觉得范文不容易写?下面是读书笔记吧编辑精心整理的"2023年教师业务笔记 ",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2023年教师业务笔记 篇1

经过这次培训,我的收获是丰盛的。我体会到了:

1、边做边学:

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汇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之后,这个过程将被验证的知识经过实际应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与问题相伴随的情境进行重组的知识,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2、边评边学: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训过程中不断要求我们用学生的眼光去思考,从教学目标出发去制定、修改有关评价作品的量规,去检验自己的作品,看它是否真的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3、互帮互学;

能者为师,共同学习,合作学习,这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任务面前,只有互相帮助,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次的项目培训,真实地做到了这点。百来名全市各区县的教师一起参加培训,其间对于电脑的运用操作难免有生疏之分。庆幸大家的这种互帮精神,无须过多的话语,当身边有人遇到疑惑时,总有一个又一个熟悉操作的同行主动过来给予帮助。而在小组化的讨论学习中,受训者又多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彼此的教育方式得以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互相成长。

4、乐中学习:

培训过程的每节课上,学习氛围宽松,课堂讨论活跃,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学习内容新颖,为受训者所喜欢、所接受;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学习过程随意自然,让人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5、主动学习:

培训强调了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主体在于学生,变过去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让受训者去体验、去领悟,而不是被动的去听,去记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动学习。

2023年教师业务笔记 篇2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美学课后感

高中的时候老师就介绍我们看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从那时起,单从名字出发,脑海中所定义的美学观念以为就是讲现在所有美的,具体的东西,比如讲一些名胜古迹,美的风景以及介绍一些诗词等。当真正学习美学的时候才知道,这也的理解太肤浅天狭隘了。

《美学》这门学科是中国释译回来的,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研究的对象多为艺术,所以又称之为研究艺术的艺术,即艺术的集中表现。学习美学后对美学的认识是:美没有固定的标准,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而它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追求。但无论美的定义如何变,它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庄子的:无用之大用。就是最好的概括,美学对艺术的研究,其实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心理,行为各方面的集中表现。通过这些认识和体会,对文化艺术追根溯源,让我们也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知道什么必然发生,什么不可能发生,不会置身于当下,却好像一个流浪者般没有依托。

美的定义的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而不断发生改变。在中国,美的最早含义就是味觉引起的甜美感受。从我们汉字的造字就可以看出:美,甘也。从养从大,即羊大为美。这显然把美与羊肉的味甘联系在一起。而后,美从味觉扩充到嗅觉,视觉等肉体感官的快乐上。到了讲文明礼节的时代,美就从个人主观的官能感受向人类的经济生活、伦理生活和精神生活乃至艺术领域。这时的美主要体现在儒家的积极出仕,纲常礼节等方面,以及道家的超功力性的美。在西方,美的发展从美的具体的事物到美的本身再到中世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上帝,及其衍生出的宗教和信仰以及一些道德性的美德,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对儒家道德的宣传和信奉。到文艺复兴时期,人取代上帝,人性取代神性

从美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美的感受的改变,最初是从审美的对象开始的,审美对象的不同,则美对人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对应审美的形式层,主要给人悦耳悦目的享受。其次,对应于审美的意蕴层,审美主题可以从中感受到悦心悦一的体验。在最后,对应审美形象的存在层,能给审美主体以悦神悦志的感应。无论是《美学》对于审美主题的哪一种审美感受体验,它都极大的调节了人的心灵,在现实的喧嚣中能让人找到一片安宁的归属。

而对于美的作用最好的诠释,我觉得庄子的:无用之用说是再贴切不过的。(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机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

dsbj1.com延伸阅读

[精选推荐]《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640字)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阅读完相关作品以后,相信心中会有不少的心得,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推荐]《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640字)”,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一)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让我在幼儿教育上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应该多跟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用更多的时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务必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刻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刻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取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二)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好处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潜质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样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状况。这就是他,有着自我的世界,不理解别人,只有自我。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应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明白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主角游戏时我说:“这天,我和你一齐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这天我是你的母亲,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母亲是怎样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母亲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母亲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明白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母亲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母亲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亲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透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好处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正因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坚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三)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习。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倘若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时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时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时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时,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时,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时,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习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平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时,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回教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平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时,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时,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平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平,对于她也不公平。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四)

看过朱教授的理想的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禁想到理想的幼儿教师是什么样的呢?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人。”然而在孩子幼小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和家长。那么怎样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儿教师呢?

幼儿教师应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专业的知识,并细心的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当然专业知识并不是只懂得自己的一点专业,对于专业以外的东西一概不知也毫无兴趣。比如:他们非常缺乏常识,就像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对时事等问题发表的拙劣看法,时常成为人的笑柄。理想的幼儿老师应该胸宽广,富地献身精神,充满仁爱之心,理想的老师应该能够看到矛盾和缺陷,并立志去解决它,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问题。

(一) 爱心

如果一个教师在孩子做错事以后也不告诉原因就斥责或打骂,而不是耐心的讲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顽固、冷酷、残忍,会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内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 有一定的影响。

(二) 耐心

对待孩子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耐心,不管你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到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该了事,一定都要真实合理,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矛盾和缺陷有辨别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孩子潜在的能力。如果培养出来的人辨别不出人间的好坏和善恶,对世界没有思考的认识,这类人越多将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三) 责任心

如果一位教师没有责任心,他不管孩子是否来上课了,是否学会了?孩子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他一概不知,这样的教师我想是不会教出好学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忘记自己的责任或对工作不负责,后果不堪设想。

(四) 沟通和理解

沟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还是孩子和老师等等。如果一个老师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非常好,与孩子示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联。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在幼儿园学会与教师同位的沟通技巧,当他走入社会时,他也能很快地与他人沟通,更重要的是与他们沟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本上,而不是不讲理的乱说一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因此我们教师应取长补短,尽力让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心得三: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但是不管孩子怎么样,作为老师都要一视同仁。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来到幼儿园工作已有三个多月了,但是依然记得来到幼儿园第一天的情景,看到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张张好奇的小脸,我甚至有点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这么多好的领导、好的搭班老师。正是她们,给了我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心。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五)

前段时间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好!》一书,感觉受益匪浅。当初之所以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吸引,觉得书名特别的温馨,感觉作者应该是个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应该是一个特别了解学生的人。

翻阅厚厚的.书本,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和人本主义思想。其人道主义原则和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是阿莫纳什维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强调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让孩子们时时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味探索和收获的愉悦,享受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挚爱教师职业者的追求。

通读本书,时时刻刻胡被阿莫纳什维利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无私的关怀所深深感动!尤其第一章《前夜》给我的印象颇深。

每个孩子都是老师

要想得到孩子们对自己的爱和信任,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心灵的秘密,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想想平时,自己经常以长辈、老师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更别说把他们视为自己的老师了。事实上,如果要透彻了解每一个孩子,我们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每一个孩子。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转换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学生的身份去和他们交流合作,和他们一起成长发展。

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

开学前的第一天,他仔细翻阅36个孩子的人事档案,用心解读每一个孩子,希望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时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每一个学生。

当看到尼亚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门牙全掉了,也只许有很多语音她将很难正确地念出来。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一定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讥笑她。仅仅只是一句话,仅仅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内心的一个想法,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他的细心倍至,他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

反思自己,虽然也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却从不曾如此细心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尚不曾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切。开学前更不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上还不曾知道自己的学生是谁,好在自己十分重视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期待着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更希望他们能从内心立刻喜欢上我。

常常尽管自己也有意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所以很难立刻全都记住,最快也需要一周的时间,有时候甚至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当大家位置调换以后,却经常会阴差阳错、认错学生。

事实上,孩子们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十分看重第一节课,渴望老师能记住自己,并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来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则更希望在新的学期,让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希望给老师一个新的印象,让新的同学和老师也渐渐喜欢自己。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第一次,因此,当我们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的时候,的确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考虑,谨言慎行。

一封祝贺信

开学的前一周,他给每一个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贺信,祝贺孩子们长大了,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希望这个孩子能和班里其他的35个孩子也都成为好朋友。并且详细介绍了班级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们自己走进班集体,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里会有热情的少先队员主动来帮助。

这该是一个多么细心的老师呀!不但把每个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而且为孩子们考虑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使每一个孩子盼望着新学期的第一天,期待着看到自己和蔼可亲的朋友般的老师。

[读书心得借鉴]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1000字其一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有哪些好的读书笔记范本而资借鉴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借鉴]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1000字其一”,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在这个寒假读了《儒林外史》的其中一篇《范进中举》,这个故事讲的是范进中举后一系列表现和家人变化的故事,即带给了我们欢笑,又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深思。

这个故事是清代着名作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其中一篇,故事描述了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我主要讲范进,他是一个科举制度的受害人。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首先,他是一名博出名的人。范进在之前的科举考试中都屡遭屡败,但他依然坚持考试,直到五十四岁中了秀才。后来,他去考乡试,却被家里人拒绝,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考试,不理会家人。最后,他中了举人,却喜极而疯,不是喜极而泣。很明显,他根本就不是为了成绩而读书的,而是为了博出名而读书的。这些人,如果真的考了好成绩,那只能是碰到好运到的吧!

其次,他是一个迂腐无能的人。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看得出来这个人只会读书,不会做事,跟无所事事没什么区别。他考出来的好成绩,可能也只是碰到好运气的结果。如果他能够改变那种无能的情况,那么喜极而疯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在清朝生活中,像这种因为成绩好却喜极而疯的人有很多。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清朝科举制度的僵化,文字狱、八股文已经影响了考生的神经,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挥。这个故事,乃至整部小说,作者用了搞笑且幽默的手法对这个现象作了无比的讽刺,这也间接推动了后来科举制度的废除。回到现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也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如果不及时改变教育方式,恐怕也会像小说中那样喜极而疯。所以,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来说也一样合适。

【实用】《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六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你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用】《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六篇”,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篇一)

吴非《致青年教师》获评“最佳图书奖”。获奖理由: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书摘录:

1、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则,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

2、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3、说到对学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烧在课堂里的教师们最清楚,当一种职业成了你的生命,当你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有宗教清洁,你就不会容忍任何玷污它、亵渎它的行为,你会用生命去保护它的纯洁。爱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会饱含泪水。

4、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5、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6、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成人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8、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

9、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10、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11、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养,他的学生就会是什么样,学校也就是什么“档次”的。

1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

13、教师的仪态也是“范”——凡是过犹不及,教师要内外兼修为好。

14、教师不是导演,课改提出的主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非但不可能充当教师指挥下的表演者,更不能充当皮影或木偶。

15、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为什么人文素养更显得重要?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果为人处世违背做人的常识,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视无睹,怎么当教师?

16、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我总是在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平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上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他的庸俗与猥琐总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他自己一点儿也察觉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水平,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17、究竟什么是“教养”?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心,将很可悲。

18、与学生的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之上尽情的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19、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和情感,还应该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

20、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篇二)

"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整本书我是用了4天读完的,我觉得我读的不够,我将读第二遍,相信这也不会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遍!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习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一样。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篇三)

"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整本书我是用了4天读完的,我觉得我读的不够,我将读第二遍,相信这也不会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遍!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习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一样。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篇四)

当我利用一周的时间读完《致青年教师》此书时,我不禁拍案叫绝。在书中,作者吴非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们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种精心的文字创设,实在令人折服。读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你是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书中《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一文中写道:“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吗?鲁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为斯民哭健儿’吗?”作为教师,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应该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教师是孩子们的指引者,我们应当引导他们认认真真地关注,并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记得20xx级二班的孩子们毕业前对我说过的那句话:“老师,和您分别的时候,我们都不准落泪。”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们:“我一定会落泪。那种情况下,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其中一个孩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并且问我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激动地说:“与每位孩子相处了六年,这六年之间的情感,用文字都难以描述,何况是在现实中。你们马上就要离开我了,叫我无动于衷,我怎能做到呢?”

毕业典礼快结束时,孩子们唱起了李侠老师编写的那首《情谊》之歌,我情不自禁地落泪了。孩子们与我分别时,使劲地拥抱我,也落泪了,而且久久不肯离去。一个人的阅读积累只有越丰厚,他的人生感悟力才会越强。教师的阅读经验、人生的情感体验一定对学生有极强的启示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悲伤与失望,真实地坦露在孩子们的面前。

在《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篇章中作者讲述道:“语文教育除了教学生能正确使用母语,还应当有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在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和发展母语文化的过程中,懂得爱,懂得美。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语文学科也就不成其为基础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细细咀嚼一番,我觉得这段文字说得很在理。我们的教学不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们的长远利益及精神追求。岁月悠悠,光阴辗转。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不要一味地为了考试。

短短的学业路程中,我们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脚步太沉重,心灵不快乐,更不能让孩子们再回首,就有沧海桑田的感觉。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心灵的富足,灵魂的怡然。请给孩子们的心灵更多轻松与自由的时间,抛弃那极度功利的教学评价标准,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引领之下,追求诗意的人生吧!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篇五)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从心底认同这一“常识”,或许,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便都能够消逝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如果能够看到教室里满满坐着的是一个个比我们年幼的人、需要我们帮助与指引的人,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则可能少一些声嘶力竭,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颐指气使,多一些春风化雨。同时,我们也能够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教会作为人的学生善良美好的品德和应对生活的常识,为学生补给终身发展的动力,而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彼此的成绩与分数。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篇六)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聋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推荐读书心得] 读书笔记:大班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示范版)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推荐读书心得] 读书笔记:大班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示范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热搜读书心得]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1000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在阅读了相关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搜读书心得]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1000”,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1000(篇一)

我看过《十万个为什么》、《一千零一夜》、《寓言故事》……但我最喜欢是一本书是《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聪明勇敢,用智慧帮助了许许多多的穷人,一有钱就分给穷人,爱护穷人。有一次阿凡提在郊外开垦荒地,狩猎归来的国王问他:“阿凡提,你这是在干吗呀?”“陛下,我在种金子!”“金子也能种呀?”国王奇怪地问,“当然能种。”阿凡提说。国王半信半疑,便掏出了两枚金币对阿凡提说:“请把这个也一起种下,收获时我们平分。”“好的,陛下。”阿凡提边答应边接过两枚金币,“今天是星期四,经过我精心护理了一个礼拜后,到了一个至高无尚的主麻日,我肯定把收获的金子送到您高贵的王宫。”阿凡提笑着向国王深深地鞠了一躬。

国王似乎相信了阿凡提的话,便打道回府,等到了主麻日,阿凡提果真来到王宫,对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的金子喜获丰收,两枚金币长出了二十枚金币,我留下十枚,给您送来了十枚。”阿凡提说着,把十枚金币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国王高兴地接过十枚金币,然后又取出四十枚金币加在一起交给阿凡提说:“阿凡提,把这五十枚金币也拿去,把它也种上,待下一个主麻日我们在平分秋色。”过了一个礼拜,阿凡提却空着手来到王宫对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这次我们的运气太糟了,整整一个礼拜滴雨未下,您的五十枚金币加上我的二十枚金币,共七十枚金币全部活活旱死了。”

“一派胡言,金子能旱死吗?”国王太怒道。

“陛下,您的理智是否正常?你既然相信金子能种,为什么不相信金子能旱死呢?”阿凡提说完,扬长而去。

以后我要多多读书,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要像阿凡提一样机智勇敢,用智慧帮助应该帮助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1000(篇二)

我在寒假读了一本书,名叫《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能开发我们的智力,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主人公阿凡提是正义的化身,是快乐和幽默的化身,他蓄着山羊胡子、长着鹰钩鼻子、小圆眼睛配上小叶图案的眉毛、头戴“色兰”,骑着小毛驴游走四方的滑稽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阿凡提遇到困难总是能想出办法,就算再困难也能第一时间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比如有一次,一位商人问阿凡提:“天上有多少颗星星?”阿凡提连想都没有想,说:“我这头驴身上有多少根毛,天上就有多少颗星星。如果您不相信,就请您数一数,多了或少了请您找我。”这个商人听了阿凡提的话只好默默不语。另一位商人问阿凡提:“我的这把胡子有多少根?请你回答。”“我这头驴的尾巴有多少根毛,您的胡子就有多少根。”“何以见得?”这位商人听了发怒道。“如果您不相信,请您把您的胡子一根一根地拔下来,我也把毛驴尾巴的毛一根一根地拔下来,咱们一起来数一数,请您把您的胡子拔下来吧。”阿凡提回答说。这位商人听了,摸一摸胡须,只得哑口无言。

《阿凡提的故事》一书,介绍了愚蠢的巴依老爷、凶恶的国王和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助人为乐的阿凡提……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习阿凡提的勤劳、勇敢以及他的智慧和正义感。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1000(篇三)

在江老师的推荐下,我有机会阅读了《阿凡提的故事》一书。书中一连串的小故事让人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风趣幽默的阿凡提。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小故事我都记忆犹新。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把自己扔上去,再摔下来看看》,说的是:有一次,阿凡提一不小心从楼顶上摔了下来,躺在地上起不来,有个行人走过不解地问:你干嘛躺在地上呢?要知道怎样把自己扔到屋顶上去,再摔下来。阿凡提巧妙地回答。这个故事令人捧腹大笑。

正是因为这样,我深深喜爱上了这本书。同学们,你们也快来看看吧!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1000(篇四)

阿凡提的勤劳、勇敢、幽默、乐观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喜欢他能不和恶势力动武,而用智慧帮助那些弱小的人们。妈妈希望我通过了解阿凡提的故事,能多学习本领,以后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见义勇为、临危不惧。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200字] 金吕微 三年级

今天,我读啦【【阿凡提的故事】】,被阿凡提的聪明才智深深地吸引啦。

在【【四条腿的动物】】中,描写啦一位大地主把牲口市上所有的马、牛、驴等四条腿的牲畜全买走啦,但他说还不够,有多少买多少。阿凡提正好经过那里,问他;你买那么多牲畜干什么、大地主说;我有一万亩耕地,要许多四条腿的牲畜来耕作。只要是四条的多要吗、阿凡提问。要,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大地主回答。阿凡提说;那你要说话算话,不许反悔。一言为定,觉不反悔。大地主高兴地回答。阿凡提回去以后,给他送来啦一百只兔子,大地主一看急啦,阿凡提,这兔子能耕地吗、那么您不是说四条腿的都要吗,并没有具体说什么。大地主听啦无言以对,只好买下啦阿凡提的一百只兔子。

我很喜欢阿凡提的机智幽默,沉着冷静的性格,我要好好向他学习。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 刘雨沁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叫《阿凡提的故事》,我最喜欢其中的一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1000(篇五)

阿凡提就是这样一个幽默、聪明的人,他用他的幽默和聪明化解了很多危机,还帮助了很多人。

读完这本书我就被其中一个个的小故事吸引了,更被阿凡提的善良勇敢幽默聪明乐于助人吸引了。我喜欢幽默聪明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在这个暑假中当我遇到一些困境的时候我就会想阿凡提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还记得有一次我想跟院里的一位小朋友交朋友,谁知道她挺冷漠还爱生气,我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说,我不告诉你,我就学着阿凡提的语气说,哦,原来你叫我不告诉你,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 5 个字的名字呢。她听了以后哈哈大笑,我们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还要继续以阿凡提为榜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幽默,充满智慧的人。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

我在寒假读了一本书,名叫《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能开发我们的智力,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主人公阿凡提是正义的化身,是快乐和幽默的化身,他蓄着山羊胡子、长着鹰钩鼻子、小圆眼睛配上小叶图案的眉毛、头戴色兰,骑着小毛驴游走四方的滑稽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阿凡提遇到困难总是能想出办法,就算再困难也能第一时间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比如有一次,一位商人问阿凡提:天上有多少颗星星阿凡提连想都没有想,说:我这头驴身上有多少根毛,天上就有多少颗星星。如果您不相信,就请您数一数,多了或少了请您找我。这个商人听了阿凡提的话只好默默不语。另一位商人问阿凡提:我的这把胡子有多少根请你回答。我这头驴的尾巴有多少根毛,您的胡子就有多少根。何以见得这位商人听了发怒道。如果您不相信,请您把您的胡子一根一根地拔下来,我也把毛驴尾巴的毛一根一根地拔下来,咱们一起来数一数,请您把您的胡子拔下来吧。阿凡提回答说。这位商人听了,摸一摸胡须,只得哑口无言。

《阿凡提的故事》一书,介绍了愚蠢的巴依老爷、凶恶的国王和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助人为乐的阿凡提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习阿凡提的勤劳、勇敢以及他的智慧和正义感。

聪明的阿凡提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我一拿到就爱不释手,现在我已经读完了。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尤其是主人公阿凡提他聪明过人,故事讲述的是的阿凡提所住的城市正在闹饥荒,是因为那里的国王是无能的吝啬鬼才造成了城市闹饥荒、街道很肮脏、甚至到十个人用一口锅的程度。后来聪明的阿凡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用筛沙子种金币的笨办法方法从国王那里骗来了一麻袋的金币分给了穷苦的老百姓,从此人们过起了富裕的生活。聪明的阿凡提身上有很多的优点,他善良,聪明,喜欢帮助贫穷的人,唯一的不足之处是很胆小。我觉得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可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我以后也会做一个善良的人。

一次,一个做笼屉的人拜访阿凡提:我理解不了,为了做一个笼屉,我用了一天时间,而为了卖它,我却花费了一年时间阿凡提说:你试试用一年时间来做它,你一定一天就会卖掉。

阿凡提的聪明谁也说不完,他的许许多多的故事也大多是关于聪明的,他在人们眼中也是一个聪明的人,而如果问他为什么这么聪明,就是因为他善于思考,我们要学习他的这个优点。

我真喜欢阿凡提,喜欢这本书。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哦。

《阿凡提一则故事》读书笔记

我们同学大多数都喜欢《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经常会被书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会被阿凡提大叔的幽默、智慧逗得开心的不得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朋友约阿凡提去钓鱼,阿凡提答应了朋友的邀请。可实际上阿凡提并不喜欢钓鱼,原因是他不想伤害可怜的精灵。第二天他们如约来到了湖边,朋友们兴致勃勃的开始甩杆儿开始钓鱼,只有阿凡提在看。突然一个朋友钓到一条大鱼,阿凡提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救它。在很着急的情况下,阿凡提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跳进湖中,把鱼钩解开,与跑了,朋友很奇怪他的做法,他却笑着说我把自己当作鱼了。读完这个小故事之后我想阿凡提不仅是个聪明、幽默还很有爱心。

如果我们向他一样爱护生灵,爱护鱼类,可能有很多珍稀的海洋生物就不会濒临灭种了,我希望我们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不要破坏它们安静的生活。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阿凡提的故事》。有趣的故事有两个:第一个《会留下五个手指印》讲的是:阿凡提会加减法的时候,他爸爸考他:你哥哥有六块糖,你从他手里拿走五块,会留下什么阿凡提摸了摸脸蛋,回答说:还会留下什么会在我的脸上留下哥哥的五个手指印。

第二个故事《五十只麻雀》讲的是:有两个女学生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听烦了的毛拉嚷道:别说了,别说了,两个女子等于一百只麻雀。小阿凡提默默的记住了。不久,毛拉的夫人到学堂找毛拉,小阿凡提来报告:尊敬的毛拉,外面有五十只麻雀找您。

阿凡提比我想得还聪明,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实用读书心得】 水浒传读书笔记1000范文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完相关作品以后,相信心中会有不少的心得,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实用读书心得】 水浒传读书笔记1000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水浒传》描述了当代英雄为国家赴汤蹈火,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最终还是落个被奸臣所陷害的悲惨结局。书中先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奸臣当道,皇帝全然不知。接着作者施耐庵笔锋一转又写到以晁 盖为首的好汉的身家背景以及上梁山的经过,最具代表性的是宋江的经历。

全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宋江等忠义之士也被那不忠不义的封建社会吞噬了。本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 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 个字:忠,义。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号称 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 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 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官逼民反 。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今一也。只是大凡做点事情,总得有面旗帜,应和那所谓人类文明之说!水浒传,好就好在写得实在!历史上的哪次革命,不是从无法生存开始的?民以食为天,革命革命,说俗点,就是改革现实中不佳的命运。水浒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跟我们周围的人一样,他们的所作所为,很容易理解!

在梁山的108将中,我觉得最不完美的要数宋江了。如果他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发出了感叹: 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但我却觉得宋江的 善 并不是真 善 ,与此相反,方腊的 恶 也不是真 恶 ,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不知大家可有同感?

当今社会中,我们虽然不会遇到虎,但当我们遇到坏人时,我们也要学习武松那样,不畏强暴,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用自己正义的行动去影响其他的人。

最新读书心得: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写作范例


有名人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相关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最新读书心得: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写作范例”,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那次我刚结束一堂十分郁闷的课,这是一堂复习课,本来就不很活跃的这个班级全体学生竟然一言不发,40分钟完全成了我的独角戏。回到办公室,我耷拉着脑袋,十分失落。再想想所教的这个班学生的表现:作业交不齐、上交的作业当中有严重的抄袭现象、上课睡觉、吃零食、交头接耳……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整天都要与这样一群不求上进的学生为伴。我越想越失落,索性趴在桌子上,什么都不想做了。就在这时,我瞥到了学校推荐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书名中的“幸福”二字似乎闪着无比耀眼的光芒,召唤着我。

我怀着好奇之心开始拜读肖教授的《老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渐渐的发现自己喜欢上这本书,每天都要看上几十页,而且坚持做笔记,时间长了就深深地感觉到: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的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还有给教师的许多建议,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亲密地教,扎实地学……都值得让人细细品味。

作为老师,首先要感受幸福的工作。只有教师是幸福的,才能创造出幸福的课堂,教出幸福的学生。“幸福=充实(精神上有成就,物质上宽裕)+闲适(没有过强的外在压力,没有内在的紧张)”。肖教授总结幸福“四有”: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欣赏),家中有积蓄。当然,这一切都要源于一个好的心态。作者用一个计算公式论证了他的这一观点: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也就是心态决定着你的幸福。”我想,决定幸福的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感恩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一、善待学生 体会幸福

教师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要抓住各种机会善待学生,如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实践活动中等等,尤其要善待那些近来表现不佳而被你警告过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边缘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一颗颗脆弱却充满渴望的心灵渐渐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做火把,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冰霜,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二、善待自己 感受幸福

很欣赏书中这样一句话:“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当我们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你幸福与否,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你就会觉得天空不再那样昏暗,也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闲时间分不清界限。他们随时可能被学生、家长“打搅”,随时就进入工作的状态,许多教师几乎忽略、遗忘了休闲。所以,教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几缕闲暇,这样,他的人生不会枯燥,讲课不会干涩,才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

三、善待家长 分享幸福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以言表的。对于教育工作者,应该理解他们望子女成龙凤的急切心态,在对家长进行理性说服的基础上加以情感的感化,表达对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并同时提出一些理性的建议。教师要学会提升自己的智慧,老师大都有一颗对学生充满热爱的心,兢兢业业工作,期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共同携手教育好孩子。当家长对你充满了信任,对你的工作予以理解、支持,愿意开诚布公地讨论孩子的学习、成长时,你会发现善待家长,家校共育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

其次是要有颗平常、宽容和感恩的心。

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我,总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我的学生,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优秀一些再优秀一些,最好人人都能品学兼优。所以,当越来越多的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和过严要求,遭遇到越来越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学生的时候,矛盾便一触即发了。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沮丧和抱怨,而是应该接受现实。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在面对诸如气氛沉闷、不交作业、上课讲话等情况时,我就会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

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作者在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是完美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完美呢?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容易犯错误。正因为学生会犯错误,所以才需要教师的存在。就像我教的这个班,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不。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其他班级所没有的许多优点。这是个最能让老师投入激情的班级,每次开课我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个班;这个班的学生可以说是多才多艺的,绘画、朗诵、舞蹈……如果我也能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而不是一味盯着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放,我也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幸福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作者在书的开篇引用了一首在西方广为流传的诗——《我感恩》:“有每夜与我抢被子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离在外;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们吃得很好;有阴影陪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记和想着我。”读了这首诗,你会发现,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学生,你会被学生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学生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你也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反之,总是埋怨、指责、敌视、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没有幸福感可言。所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的教师,一定是时常面带笑容,挺直腰板,给学生们力量与信心的教师。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感觉肖教授送给大家的六句话尤其经典: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享受课堂、享受学生、享受生活,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吧。

【优选】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优选六篇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与作品产生共鸣。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有哪些好的读书笔记范本而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选】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优选六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一】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让我在幼儿教育上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应该多跟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用更多的时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务必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刻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刻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取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二】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好处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潜质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样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状况。这就是他,有着自我的世界,不理解别人,只有自我。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应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明白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主角游戏时我说:“这天,我和你一齐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这天我是你的母亲,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母亲是怎样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母亲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母亲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明白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母亲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母亲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亲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透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好处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正因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坚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三】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习。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倘若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时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时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时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时,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时,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时,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习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平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时,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回教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平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时,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时,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平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平,对于她也不公平。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四】

看过朱教授的理想的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禁想到理想的幼儿教师是什么样的呢?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人。”然而在孩子幼小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和家长。那么怎样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儿教师呢?

幼儿教师应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专业的知识,并细心的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当然专业知识并不是只懂得自己的一点专业,对于专业以外的东西一概不知也毫无兴趣。比如:他们非常缺乏常识,就像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对时事等问题发表的拙劣看法,时常成为人的笑柄。理想的幼儿老师应该胸宽广,富地献身精神,充满仁爱之心,理想的老师应该能够看到矛盾和缺陷,并立志去解决它,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问题。

(一) 爱心

如果一个教师在孩子做错事以后也不告诉原因就斥责或打骂,而不是耐心的讲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顽固、冷酷、残忍,会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内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 有一定的影响。

(二) 耐心

对待孩子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耐心,不管你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到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该了事,一定都要真实合理,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矛盾和缺陷有辨别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孩子潜在的能力。如果培养出来的人辨别不出人间的好坏和善恶,对世界没有思考的认识,这类人越多将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三) 责任心

如果一位教师没有责任心,他不管孩子是否来上课了,是否学会了?孩子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他一概不知,这样的教师我想是不会教出好学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忘记自己的责任或对工作不负责,后果不堪设想。

(四) 沟通和理解

沟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还是孩子和老师等等。如果一个老师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非常好,与孩子示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联。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在幼儿园学会与教师同位的沟通技巧,当他走入社会时,他也能很快地与他人沟通,更重要的是与他们沟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本上,而不是不讲理的乱说一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因此我们教师应取长补短,尽力让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心得三: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但是不管孩子怎么样,作为老师都要一视同仁。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来到幼儿园工作已有三个多月了,但是依然记得来到幼儿园第一天的情景,看到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张张好奇的小脸,我甚至有点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这么多好的领导、好的搭班老师。正是她们,给了我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心。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五】

学校为了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用本不充裕的经费给老师们订购了很多教育书籍。《不做教书匠》那淡雅封面上兰竹的幽香立刻吸引了我。拜读之后,感触良多。书中八个章节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深深打动我的同时,也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我们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在书中我深深感受到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数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在《不做教书匠》中,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好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 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地去做了。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反思自己的教育状态,充其量是第二种。看来是得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了。因为“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过的都是类似于第三类教师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当某一天,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书本中现成的知识,而是物化在书本中一种人生智慧的时候,我们就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了。我或许没有那么高的悟性,但我将一直努力下去!

最后再次重申: “教师”和“教书匠” 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吧!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六】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