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高分作文 > 导航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发表时间:2023-04-22

[荐]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集锦。

我们时常都会被布置一些写作的任务,写作文就是展现自己的生活,用文字来记录美好的生活。做读书笔记对作文有好处。如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读书笔记吧编辑为你整理的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1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许多千奇百怪的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跨过大江大河的斜拉桥,舟船相连再铺上木版的浮桥,回旋别致的九曲桥……虽然桥有各种各样,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神奇的网络之桥。

网络之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的速度却十分的快,每秒可达15亿万公里呢!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美丽的西湖公园》,而我对西湖公园不是很了解,就去问我的爸爸妈妈,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说:“快去请教你的家庭老师吧!”我一想,什么家庭老师?转念一想,咦!电脑难道不是现代最好的家庭老师吗!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三步并作两步往电脑桌跑去。我打开电脑,点击百度网站,输入关键字“泉州西湖公园”,网络之桥马上开始搜索,网络之桥以它那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连接四面八方,一会儿,一万多条的信息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我很快就找到了有关信息,我真是开心极了!我一看表才用了三分钟,真是太神了!

网络之桥不但神,而且它还很奇呢!放暑假了,我的成绩考得不理想,才考了93分,我的心情十分沮丧,于是我就跑到电脑桌前,上了QQ聊天室,我看了看,人还真多啊!我看见我的好友小强也在,我点击他的头像,网络之桥开始行动了,把我们连接起来,我把我考试不理想而觉得很伤心的事告诉了他,他立刻耐心地安慰我,告诉我:失败乃成功之母。当我看到这些话,不愉快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心情也平静了许多。啊,网络之桥太奇了,它真可以当我的心理老师呢!我真是太佩服它了。

网络之桥,你丰富了我的知识;网络之桥,你架设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网络之桥,你让我领略到科技的发达……我喜欢你,神奇的网络之桥!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2

我们正方的观点是网络游戏利大于弊。

因为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一整很好的知识载体,可以帮助学习者锻炼思维能力,而且对创造能力的开发也有很多帮助。

比如,游戏是可以与生活中的学习结合的,并不是说学习与电脑一定要分开。在一些游戏中,比如梦幻西游,一些历史背景,是可以供我们参考的,还有那些模拟种田、打工的,可以让你初步体验,感受到那种感觉。

再比如网络游戏中,一些比较小儿科的游戏,什么关于过家家之类的,可以供小孩子思考,怎样做食物,怎样扮妈妈,怎样喂好小兔。在游戏的过程中,能让孩子开发思维,亲身体会,当看到最后的成果时,也会特别自豪。

还有呢,游戏对创造能力的开发也有很大帮助。在游戏过程中,没有目标,更没有结局,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也正是这种不确定,使网络游戏锻炼着人们开发性。

所以,我觉得网络游戏利大于弊。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是,从紧张到轻松,从拮据到富裕,到如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无不是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的福音。

网络就是我们的信使,我们可以用英特网注册电子邮箱,输入号码和密码便马上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有电子邮箱的朋友。不用再写信、寄信、等信,而是在对方发电子信件几秒之后,就可以看到信了,快速,便捷,省时省力,多好呀!

有了网络我们就不用再花几十元钱去电影院看电影,只要上网查找相关的内容再下载。在到我的电脑中就可以随时去观看。让我们又轻松又不用花钱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电影。再也不用到电影院去看看电影院最近播什么电影?好看不好看?

有了网络还可以减轻我们每天查找资料的麻烦。以往找个资料,要去浩如烟海的书店找,甚至有时找了几个图书馆也找不着所需的资料。现在呢,只要用因特网输入要找的关键字,马上就有成千上百的资料摆在你面前。你看用网络多轻松。去书店要半小时,而用网络只要几分钟。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定了。

网络的用处可多了。它真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4

网络的利与弊作文-心情随笔

我们都说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可是,你真正意识到过网络的弊端吗?

网络,被许多家长称之为电子鸦片,因为它会使人上瘾,欲罢不能。最明显的,就是在线游戏了。

在线游戏,强调的就是在线。玩在线游戏,很难控制时间,通常会一玩不可收拾。这是因为在线游戏的黏着度很高,像现在许多在线游戏都有组队打BOSS,即使是时间到了,你想停也停不下来,因为你要顾及那些战友,要配合大家的时间,玩的长短很难控制。

在线游戏还很容易让人变得偏激,自私。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同学因为另一位同学花费了他在线游戏上的一点钱,遂大打出手,弄得两方都怏怏不乐。

A同学家里:

你干什么!别乱动!

怎么了?不就花一点钱吗。

不是你的钱,你当然不心疼。

我就不心疼,咋了!不就一点钱,小气成那样。

网络游戏,害人害己。我有一个同学,不仅自己痴迷于网络游戏,还到处拉别人下水。上完课外班回来,我碰上他。哎,白泽中,给你介绍个游戏,叫《赛尔号》,可好玩了,你也玩玩吧。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5

记得我很小的时侯,爸爸对我讲网。那时,我对网有一种畏惧感。蜘蛛网,是捕杀虫子的;渔网,是用来捕鱼的;用于设机关的网,能把人和动物套住,使之不得动弹……

而如今,我对网有了新的认识。因特网,是一张铺盖全球的巨大的抽象的网。这网是多么美好,多么伟大,又多么丰富啊!

自从我家有了电脑以后,上网便成了我课余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闲了,发个电子邮件,向同学问个好;有时候,上网聊聊天,谈谈自已的心里事;没有下棋的对手,就和网友约好时间对局……

记得有一次,爸爸因公出国,临走前,我们约好时间,在网上互发邮件。到约定的时候,我打开邮箱,嘿,已经有了爸爸的邮件!我急忙上网回信,尝到了与在异国他乡的爸爸快速通信的甜头。

我家毕竟只有一台电脑。有时候,我和哥哥约好了,要和他在网上下盘棋。不料妈妈要进行复杂的方程计算,还要写邮件,与同事探讨问题。为了让妈妈工作,我只好“下岗”。听着妈妈建立连接时的“嘀、嘀……”声,我心里酸溜溜的。

妈妈要用,我不能过把瘾还不算最坏,更坏的是作业太多,没空上网。怎么办?只得无可奈何地叫苦了。

记得好几次,我正在网上漫游,等待着下载网页。忽然,冒出个警告框:该程序执行了非法操作,即将被关闭……我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现象发起火来,脸上都是火辣辣的。

这几件事仅仅是我上网的一些小插曲。在网上我还得到了许多知识和娱乐:一件件新闻,让我知道天下大事;一则则笑话,让我在笑中得益;一个个信息,让我省了不少事。网络可用于教学、医疗、通信、广告等方面,用处大着呢!

有甜有苦,有酸有辣,既长见识,又打基础,这就是网络给我带来的乐趣。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6

网络化生活已经成为了常态,可是这高科技的网络,有时候却是不真实的。

一次,有人给我转发了一个链接,打开一看,是一个抢红包的短信,意思是我可以拿88元的红包。我信以为真,点进去一看,是个抽奖池,系统给我抽了三次,前两次都是无,而最后一次,系统提示我抽到了牌手表。我一看,获奖者怎么领奖还要先付钱?再想想关于电信诈骗的新闻。哦,原来是骗子啊。我立刻关闭了该网页。

如果说我是电信诈骗下的那个幸运儿,那我的奶奶就一定是那不幸的。

每次我去奶奶家,她总是在那买一种生肖彩票。听奶奶说,这是一种很好的彩票,可以中几个亿呢!几个亿?一听就不太可能。我对奶奶语重心长的说:奶奶,这是骗子,不能买!哪知道奶奶反而把我数落了一顿:你个小孩子,懂什么!我挣点钱容易吗?唉,虚假网络害死人啊。

朋友圈原本只是记录生活的一个圈子,却被很多人利用成为推销工具。听小c说,他在朋友圈里看见有人卖笔袋,觉得好看就买了一个。哪知收到的实物与图片完全不同,退货也退不了,真是物财两空。

网络的世界很复杂,有些东西是不真实的。所以,在面对网络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千万不要被花花绿绿的页面迷惑了双眼。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7

当今社会,网络是流行的一个话题,人们经常把这句话当成了口头禅:“你上网了吗?”它可以带给人们很大的方便比如说:网上图书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查阅网络上电子图书馆里的各种书籍,或者查找自己所需的专业资料等。让我们实现了真正的秀才不出门,能只天下事,总之,网络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大有帮助的。而它发展和前进的步伐也是不可阻挡的。

网络丰富了青少年的交往方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进入网络世界,与和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爱好的人结成一个亲密的社区,甚至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交谈,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近。在网络这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交往空间,许多孩子变得自信、开朗、幽默。网络文化为他们探索自律、独立的自我起到了安慰和牵引的作用。

网络丰富了青少年的交往方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进入网络世界,与和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爱好的人结成一个亲密的社区,甚至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交谈,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近。在网络这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交往空间,许多孩子变得自信、开朗、幽默。网络文化为他们探索自律、独立的自我起到了安慰和牵引的作用。

但是,我们沉浸在网络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幸。随着电脑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从一个仅为军事服务的通信设施转变成为一个供全球人类信息交换、休闲和娱乐的媒介。它可以使人间接地走上犯罪的道路,比如有大量的不健康信息在侵蚀着成千上百万的青少年,青少年学生对于新兴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青少年学生上网,一直是教育专家和学生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当今青少年学生,上网已是一种流行和时尚的趋势。在现在的网民中,青少年学生已经占有了很大的比例。许多青少年学生甚至迷陷于互联网,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青少年学生涉世未深的特点,进行犯罪,而许多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更是迷恋于网上聊天,搞“网恋”,从而荒废了他们的学业,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到这里为止我想我们已经试着对网络做了一定的分析了。如何对待网络相信大家的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总之,扬长避短,利用网络的特点为生活学习服务,远离网络的一些不良的地方使自己健康的成长就是我们现在该做的事。

我深信只要我们懂得克服自己,懂得分配时间,善用网络,网络将会是我们生活上的好帮手。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8

春节期间,两则子虚乌有的消息在网上一度传得沸沸扬扬:一则来源于外国媒体,称北京地区存在发生核泄漏的危险;另一则虽没有这么耸人听闻,但也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国内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将实行“菜刀实名制”,顾客买菜刀需要出示身份证并登记备案。

很快,这两则消息得到辟谣或澄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明确表示:报道纯属无中生有,严重失实,核反应堆处于冷停堆工况,并没有运行,就更别谈核泄漏,以及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了;北京警方表示,除购买管制刀具需要出示身份证以外,北京并未出台任何关于“菜刀实名制”的新规。

近年来,从“抢盐”风潮到香蕉致癌等风波,因不实消息传播造成的荒诞事件时有出现,无不对正常经济社会秩序造成干扰,给相关利益群体带来损失事实证明,谣言面前没有赢家,增加社会运行成本,也会对普通公众的生活带来困扰和不便不仅如此,一些谣言还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

社会生活需要信息传播,信息传播必须直面谣言的干扰人们相信“谣言止于智者”“真相最有力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网络时代,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谣言也可能遮蔽真相,谣言有时候比真相更吸引眼球。

在网络环境下,悄然间,信息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权威信息来源的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和媒体,如何学会适应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如何让真相不被谣言遮蔽、真理不被谬说损伤,如何让真相跑赢谣言、让公众掌握真理,考验着传播链条上每一个环节。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政府等权威部门要有作为新的传播环境下,要求政务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有了质疑及时回应,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主动说、尽快说、如实说发现谣言苗头,及时、理直气壮地公布真相,澄清事实,让真实、真相挤压谣言的空间,让谣言“见光死”要遵循新的舆论环境下的现代传播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采取不同的发布、沟通办法,注重传播实效,与群众诚恳交流,表达更加人性化,赢得更多受众认可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带头遵纪守法,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公信力。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媒体要负起社会责任相对于自媒体,公共媒体如果采信和发布不实信息,其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危害面更大因此,在当今信息来源更加多元,但也可说是鱼龙混杂的网络时代,公共媒体更要睁大眼睛,对信息的真实性小心求证,不能为了争时效、抢眼球而放松把关,助推谣言传播。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有赖于公民提高甄别谣言的能力,培养成熟理性的心态,承担公民责任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公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也承担一定的传播责任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作为一名公民,要做到“智”,就要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辨别谣言的本领,要提升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避免成为谣言的接棒者、传播者一个成熟理性、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对那些看起来有点耸人听闻,而消息来源又不甚权威的信息,不妨多留个心眼,让信息多“沉淀”一会,过过脑子,有条件还可以自己求证一下,不要轻率地把似是而非的信息传播出去。

公民不仅可以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地缘优势、专业优势,主动参与阻击谣言,消除谣言“谣言粉碎机”“真相挖掘机”等民间组织对谣言的反制就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这也是民间力量自发承担传播责任的体现。

要减少谣言的产生、传播,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还要让真理战胜谬误要有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依然可能对真相视而不见,依然可能对谣言坚信不疑所以,公共机构和媒体,还承担着传播真理、凝聚共识的社会责任,要通过各种方式、途径理直气壮地宣扬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相、真理要大声讲,要用理性态度、科学观点消解偏激的情绪、固执的偏见,让错误的价值观、不实的谣言没有生存的空间。

总之,开放多元的传播环境下,要让真相总是跑赢谣言,让群众充分掌握真理,要求公共机构和每一个公民,都要做负责任的传播者,形成有责、有序的传播新秩序,使社会变得更加健康、成熟起来!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9

摘要:随著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个体与亲友、陌生人交往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化社交媒体中点赞这一虚拟性社会行为,来映射个体如何来重构其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网络,并进一步理解其主观能动性行动背后所引发的寒暄性社交与违背主体意愿的道德绑架现象。

关键词:社交网络;点赞;人际关系重建;道德绑架;寒暄社交

点赞为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交媒体的赞功能,后引申为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比如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表示赞同、喜爱,即通过愉悦他人促进整个关系群体社交生态平衡。实则,点赞成了社交网络上内涵和外延最丰富的人类行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与成本(即实现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对接),还适度缓解了孤独。

本文主要的问题是探讨社交网络的点赞是一种现实人际关系到虚拟社交网络的延伸,还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简单来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个体与亲友、陌生人交往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通过现代化社交媒体(例如微博、QQ空间、贴吧)发布一定的文字或图片信息来达到使亲友了解自己生活或树立自身某种形象的目的,而相应的,看到信息的亲友会以点赞的方式来表达对其生活状态的了解、喜爱甚至重视。

一、导论

首先,人类学当代研究范畴涉及到“人类学的想象力”,即将问题放在整体性、历史性视角下关照人类,不能只看人类学学科的实用性,更应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层面;其次,从学科性划分来看,网络文化人类学相关问题,如现实的社会建构、人的社会化、不同人群的位置与体验等。

有别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实体社会,本文跨空间的虚拟社交网络研究具有研究展开价值。除了学术价值与大众问题的比较,我们更多地强调在考虑某个事项时如何将其由抽象化转向具体化的,而又是如何变成事件后转变为研究课题的。点赞是在某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而先前对于其行为目的的分析也多集中在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或者两种空间的对接,但在现代化背景下,新的价值观转变会带来一种对传统的反抗,即认为点赞行为本身已逐渐失去其本初目的,那么其隐藏在背后的因素的讨论总结其实已经由事件再次抽象化了。

二、分析层面

本文将点赞行为从两个分析层面(从心态上区分):一方面是信息发布者(或是“求赞者”),另一方面是点赞者。前者信息发布主体方向为强关系社区时,希望借此让亲友了解自己的生活或树立某种形象进而获得认可(本质上),而现代性价值观必然会对内容的选择、包装及发布产生引导性作用,常见信息发布类型有晒照片、发状态、发日志等,主要动机为群组趋同性(被理解)、认同感(被需要)、被认可及其他不确定因素。

本文提出的研究课题应该给予一定群体、地域的情景限制,我们将研究对象作为社会人来考量,发出点赞这一行动的主体是社会性的,脱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因而每个人总以各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一方面,朋友圈作为自己的私人空间,应该存在一些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对于一些不咸不淡或者自己厌恶的信息会选择屏蔽,更何谈点赞或是与此相附加的道德绑架;但是本文探讨的是信息发布者来源于自己需要长期保持联系或者重新整合关系的人群,面对他们发布的信息,你会选择主动点赞、直接忽视抑或收到某种不确定因素被迫点赞。

三、点赞研究价值

(一)社交关系网络状态下的点赞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主要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通过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这里我们主要涉及两类关系网络,即以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为主体的强关系网络,以及以早期的百度贴吧、豆瓣为主体的弱关系网络。

具体分析点赞在强/弱关系社区中的价值观原则是:在强关系社区里,点赞更多是在“用户有互动需求但表达需求不强(表现为没什么话说,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下使用,其作用是“互动交流”而不是“信息认同”(这里要区别于“有互动需求且表达需求也强烈”的评论功能,本文主要讨论“点赞功能”);但是在弱关系社区中,我们更在意的是信息,是因为某个兴趣或者某个爱好点赞方才会感兴趣,而不是因为对人感兴趣才会对其信息感兴趣。例如,不熟悉的两个人,由于信息方有意义才互相关注,在此基础上,只有存在表达需求时才会有互动需求,如果点赞作为互动交流机制出现的话必然是失败的。

(二)点赞重建人际关系

曾经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关系社会的特征十分突出,那时人们的交往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即实体空间)实现的,而现代互联网的出现,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具有巨大影响,真正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即虚拟社交网络)。互联网正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并逐步造成了“个体主义”盛行的局面(作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西式的、“失范”的结构,极大地扩展了个体的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而互动也具有平等和自由的特征)。中国社会自古源于家族、宗族社会,属于“整体本位社会”(以费孝通研究的“差序格局”为例),而互惠的信念是传统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信任状态,而这种信任是现代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互惠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的内涵往往要更加丰富,其中不仅仅是利益的交换,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传统研究中,互惠不仅作为一种义务,其交换双方关系并不完全对等,而且与社会关系网络是动态互动的。

(三)点赞构成现代寒暄社交

寒暄社交就是以寒暄语为基础,在不同的媒介中表现出有各自特点的现象,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交形式化(缺少实质性交流)、社交肤浅化(炫耀心理与攀比)、社交广而不深(社交媒体上的寒暄文化,看起来是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实际上却在逐渐毁灭人性的温情,造成社交广而不深的尴尬局面)等。寒暄社交作为一种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文化,在特定群体研究中不可或缺,即使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其有了新的发展和特征,还是不能丢失它的本性,即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融洽,更好地完成互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寒暄社交,我们以伴随点赞现象新兴的点赞之交群体(既包含强关系社区也包含弱关系社区)为例,认定点赞对于弱人脉的维系效益。

(四)c赞成为新形式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由“道德”和“绑架”两个词构成,两者相互修饰和限制。一般来讲,道德是社会情境下对秩序的认可,与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有所重叠,框定可为不可为。“道德”来修饰绑架,表示绑架带有道德特性,含有善恶评价和软约束的特点;“绑架”来修饰道德,表示道德带有强迫性和要挟性的双重特点。综上,道德绑架即普通民众利用大众的道德观通过舆论、评论等形式胁迫个人或众人履行一定行为或终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sumaritan等。

但一般意义上将社会人或法律作为道德绑架主体的研究并不归为本文,道德绑架发生的可能性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因而西方现代文化理念(变迁的个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进而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这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一旦适应便会依赖它。强弱关系实际都存在,而点赞与否又是否只是一种个人的意愿,而其意愿背后的均衡因素又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在这种层面上,会呈现更深层次上的“点赞狂魔”以及“求赞”行为。

四、小结

点赞主体的主动点赞举动(寒暄社交)以及违背主体意志的点赞举动(道德绑架)是我们分析点赞这一虚拟性社交行为的两个层面。换句话讲,本文将点赞放在现代化社交网络中,通过人际关系重建以及道德绑架两个维度对寒暄性社交进行理解。

其一,是社交关系维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对人际关系重整的方式的思考(信息化、虚拟化的交往是否可以取代现实生活)。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的社会转型期,不可逆的现代化进程往往会导致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冲突,这导致中国社会不可能回到以往的人际关系模式,需要一些新的形式去满足人们对关系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主动对于现代化要求的适应。

其二,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的道德话语、实践分析。需求引导行为目的,并决定行动方向,通过点赞来达到的人际关系重构是一种需求,而对道德绑架带来的反抗以及主观性屈服也是需求的一种表现。这表面上是一种社会变迁(转型背景下)人们价值观、个体主义张扬中对道德绑架的控诉,实质上“浅尝辄止”的人际关系(表面意义上的弱关系)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中是重要的,寒暄性社交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而点赞从单纯道德上讲可能是令人恼火的,但通过各种诱因的全面考量,我们会更好理解事件发生的合理性,或者会成为其效益的获利者。

其三,研究群体的选择及研究方法的使用。之前我们提到要对事项研究框定一个范畴,从而制造一个可以讨论的平台,我们也不断看到过多的特例对本次研究主题的挑战,那么道德绑架是否真的过于沉重其实是一个时间(历史)范畴及其适用性的过程,在研究中不能以一概全、也不能以某类边缘群体的状态来否定问题本身的存在,过多地限定是否还具有原本的研究价值以及具体方法的选择成为我们下一步讨论所在。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10

网络伤感,篇篇伤人,谁写文字为狱,囚禁一颗驿动的心?伤城外,四季分明,幅幅妖娆风景,何必只记秋叶凄风伴雨,看凋花落尽。一壶静心,太平盛世,也让唐宗宋祖感激涕零,不及今朝窗外清明。

——题记

看尽网络,篇篇华丽的文,全是伤感,是谁给文字了一个忧郁的灵魂?一滴清泪淋湿了谁多情的心?是谁忘了,天空也曾湛蓝,昨夜的阴沉,已经在黎明时分,悄悄隐退。原来,文坛的风景,依旧是明洁纯净,依然是沁人心脾。何不忘了昔日的悲凉,忘了明日的迷茫。掬一捧清泉,静静地拭去昨日的悲伤,借一朵花开的时间,温暖一篇伤感的残文。

何不寻一处偏远幽静处,远离红尘渺渺,看小桥流水人家,看天高地阔,看云卷云舒。何不仰卧于一片绿草幽幽,感受阳光之暖,静看野花绽放,用灵动的触角抚摸微微颤动的花瓣。轻嗅静静弥漫的芬芳,心随淡淡流逝的时光,温暖岁月带来的无尽沧桑。何不撑一叶扁舟,轻帆卷,看远山杳杳,吹一曲笛韵,戏逗水里游鱼,看莲藕翠蓬。一座海岛如梦里蓬莱,飞鸟走兽,满处桃花,阡陌交错,醉眼迷蒙,眠卧于世外桃园,字字都是感人的风景。

何必将文字写成伤感的城,将自己囚禁。伤城外,四季分明,幅幅妖娆风景,何必只记秋叶凄风伴雨,何必只记红花凋零。其实,温暖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忘记了一壶静心,凌乱了恬静的心情。何不研一碗青墨,写一纸墨香,书尽一生年华,写尽一世风流。爱如泉水叮咚,滴滴落在心里,浸润半生流离,半生落寞,情如溪水潺潺,涓涓淌在心间,温润半世沧桑,半世寂寥。

心似琉璃,婉廷尘世,静听一曲梵音飘散,缘生缘灭,因果循环,爱与不爱,都是曾经美好的回忆。曾经,无法再来的过去,何必苦执着,明日,是值得憧憬的未来,拈花轻一笑,笑忘昙花一现的痴迷。只要心有灵犀,千山万水访君难,回眸处,桃花依旧笑春风。画一幅水墨丹青,题记一首雅致的小诗,句句都是情浓。

你谁爱谁,谁念谁,谁恨谁,都不过是摇曳红尘擦肩客。我惜缘,念缘,留缘,一缕执念,苦了多少芳心。繁花落尽君辞去,独留断肠人,西楼咏叹满地秋声。我们何曾静思,一片红叶,就如一世情缘,如是有缘,终是千里来相会,如是无缘,终是镜里月,水中花。纵然举案齐眉,万般思量,也是聚散两茫茫。其实,你放下一切虚无的忧思,偷得半日悠闲,寻一空空的幽山,坐一处无人的凉亭,于晓风里,思一季的芬芳,念往日情浓,感今世太平,家园无飘零。回眸看,五千年,风雨飘摇,唐宗宋祖也不及今朝窗外清明。满纸伤感,一案残文,谁的眼泪打湿谁的罗裙,都只是庸人自扰,无病呻吟。

不要说喜欢上了忧伤的文字,不要娇宠了华丽的残文,凄美也许感人,却也勾得满眼清泪,惹得红颜憔悴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何不于,融融月色,看满园清辉,忆浓情,煮一壶老酒,醉卧逍遥椅上,忘了昔日的坎坷悲凉,忘了名利的牵绊,忘了明日的迷茫彷徨,盘桓于眼前的风景,沉醉于刹那的馥郁幽香。借一朵花开的时间,熨平昙花一现的创伤。

人生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来,过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完美。即使一个人煮饭,一个人吃,一个人的房间,一个人睡,孤独,但简单一些,快乐一些,幸福一些。两个人了,又多了一份牵绊,一份思念,一份留恋,少时夫妻,老来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喜悦而满足。失去了,纵然不可忘记,但要放下,虽然不能快乐,但要心灵宁静,如一杯白开水,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是起跑线。掬一捧岁月的清泉,洗净满面的铅华,笑对人生的诸多不如意,坎坷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只是不同的人看到的不同吧,那又有什么关系,活过,路过,看过,在有霜的板桥上走着,走着是美丽的。

网络里的感伤也是一种美丽,但文字的凄美太过沧桑,是忧伤爱上了网络,还是美丽爱上忧伤,我们的笔沉重而锋利,一笔落下,一笔笔,生花或者败叶,残章或者断句,我们都不要,作茧自缚,困坐伤城。

看网络,篇篇全是情殃,离殃,勾出我几许感伤,几滴清泪,几缕惆怅,我也写过几篇不成样的感伤的文字,勾出别人的忧伤。我与忧思里冥想我们这个时代忧伤的根源,其实自己给自己上了一幅枷锁,开锁的钥匙随风飘扬。

我们哭过了,就该笑笑,写过了,就该忘了,全都当是一种孤独的倾诉。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感受文章里的芬芳,温暖一颗孤独的心。等待指尖轻触素笺,笔墨轻扬起,书写华美的悦章,任思绪成行,如水的记忆,呢喃如寂夜花开的幽香。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11

当今社会,网络遍布。越来越多的人宁愿窝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当“宅男”“宅女”,整日沉浸在游戏和漫画的虚拟世界中,做着“触不可及”的梦。活在网络世界里的人们终日幻想着“高富帅”和“白富美”的从天而降,奢望着漫画主人公一样的人生,还期盼着“萌”物的降临。

“萌”,汉语里的意思是草木的芽,常用于描述植物发芽的过程,或者用于描述事物开始发生的状态。也用来比喻事物如同草木发芽一样给人生机勃勃的感受,可以谓之以萌。

而现在人们所常说的“萌”是“萌点”、“萌属性”、“萌系”、“卖萌”的意思。“萌”妹子、“萌”娃、“萌”宠什么的都叫做“萌”物。其实这些原本都是日本“御宅族”和漫画爱好者对极端喜爱的事物的形容,后来通过网络被网民们广泛运用。“萌”用来代指可爱的女生,不光是样貌可爱的女生,讨人喜欢的男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太,也可用这个词来形容。

有了这等“萌”,越来越多的“非主流”开始扮起了“萌女郎”,主张“萌文化”。这些“非主流”的照片或嘟着嘴,或睁大眼,或戴假发,为了追求漫画里美少女的“萌”效果,更有多数照片经大规模的PS处理,从而达到所谓“萌萌哒”的效果。“萌风”侵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萌”,开始运用“萌”,开始追求“萌”。

随着“萌文化”的遍及,越来越多的“萌”商品如雨后春笋般上市,侵占了市场。随着“萌文化”的遍及,越来越多的人模仿漫画人物,戴着很“萌”的配饰,画着很“萌”的妆容,甚至连说话都尽力“萌”地嗲声嗲气……可以说,人类已经无法阻挡“萌文化”的脚步了。

如今,人们普遍认为“萌”就是幼小、可爱、娇嫩的意思,并且把扮“萌”当成最流行的一种“行为艺术”。现如今,在那些繁华的都市中,经常可以在大街上看到一些扮相粉嫩得像十几二十岁的“萌女郎”。但是,千万别被她们的外表所蒙骗了,说不准,她其实是一个三四十几的大妈。她们把这种可谓蒙蔽别人的双眼,隐藏自己真实信息的行为当成炫耀的资本,从而相互攀比,引以为傲。这般盲目地追求所谓“潮流”,可以说,人们所追求的已不是“萌文化”,而是“蒙文化”了。

社科院心理学专家说,追求“萌”这类新奇时尚,是年轻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驱使。这种现象很正常,要知道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追捧的时尚,现在的时尚过了若干年必定会被抛弃更新,成为历史。但是,汉语里“萌”的意思永远不会变,永远都是表意蓬勃向上、生机勃勃的“萌”!

所以,真正地认识“萌”吧。要知道,在字典里,它的含义并不肤浅!

关于网络的作文议论文 篇12

网吧是什么呢,很多人疑惑,网吧是尚潮流,还是,“洪水猛兽”?是引领青跨过成长上这道“坎”?精彩的网络世界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青少年更是求知求新奇心切,迫切希望了解五彩缤纷的网上世界.一时间,从大城市到一般城镇网吧如雨后春笋,纷纷挂牌营业.网络是一个虚假的网上世界,在这个虚假的假的世界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发是上网有坏处,另一种是上网有好处,上网的坏处: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上网不当导致上瘾,沉迷于网上聊天或游戏中,一坐就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有人因兆而诱发疾病甚至死亡.......上网好处:网上信息量大,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里和书本学上学不到的东两,网上信息质量高,可以向最好的老帅学习,可以得到最新的信息,上网自由灵活,随时可以开机学习,可从与远方的朋友方便地在网上交流.网络的好与坏,在于你本人的行为.不能因为一个人坏而怀疑所有人都坏.好与坏之间在于你的决定,你的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