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心居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3-04

心居观后感合集5篇。

读书笔记吧的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心居观后感,作品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观影是来自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每次看完,我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我们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观后感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心居观后感(篇1)

电视剧《心居》已经播出一大半,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也看着十分上头,这部剧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多数人设都不完美。

海清饰演的女主冯小琴善良能干,但有点小市民心理,自己没能力却逼着丈夫问姑姐借钱买房,从姑姐那借不到钱,又问展翔借钱,这样的行为遭到了网友的疯狂吐槽。

童谣在这部剧中饰演的顾清俞事业成功,对老公更是无私奉献,但就是对弟媳有点不友好。当然,那也是有情可原的,毕竟她知道了冯晓琴有个大儿子的秘密,搁谁都会对冯晓琴心存芥蒂。

冯绍峰饰演的施源帅气优秀,但在老婆的面前总会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和他生活在一起的顾清俞感觉疲惫不堪。

顾清俞的表弟顾昕更是一个妥妥的渣男,不仅是个凤凰男,还在婚内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在老丈人出事之后立马变脸,妻子怀孕期间跑去找前女友求复合,他甚至还在醉酒的状态下抱怨自己没有投胎到好的父母,真是渣到骨子里了。

葛玥是剧中女性角色中最善良的一位,虽然是个好女孩,但太软弱没脾气,让人看着着急。冯晓琴的妹妹冯茜茜一心想嫁上海男人走捷径,小心思让人看不起。 剧中的大多角色都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但这也显得这部剧更加真实,毕竟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人在生活中能够保持完美的自我。

但似乎这部剧的导演唯独偏爱张颂文,把剧中最好的、最讨喜的角色“展翔”给了他,展翔是一个帅气又多金的优质男,十几岁独自在上海打拼,如今已经在上海拥有多套房产,靠着收房租过日子,生活潇洒又自由,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包租公”。

除了多金之外,展翔不仅幽默搞笑,还专情。十几年前,他对顾清俞一见钟情,爱上顾清俞后,他就死心塌地展开了强烈的攻势。

即便次次碰壁,他依然不气馁,换着花样追求女神。在得知自己喜欢的女人和初恋男生好了之后,尽管伤心也不会死缠烂打,更不会报复,而是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

心居观后感(篇2)

这部剧中的施源作为顾清俞小时候的邻居和青梅竹马,他一直是白月光般的存在。文质彬彬、优雅又优秀,童年滤镜和约定的存在让顾清俞苦等了20多年的意外相逢后,一头扎进了这场迟到的爱情里。

但可悲的是,一直等在原地的顾清俞却没能真的邂逅记忆中的白马王子。长大后的施源为生计奔波,早已没了当年的风度。成年施源依然会弹钢琴,但逼仄家里的旧钢琴早就落了灰;他的英语依旧标准且流利,但早就沦为谋生工具而不是特别的加分项;他依然喜欢白衬衫也文质彬彬,但他早被生活压弯了腰,不惜以假结婚来谋利。

这样的施源不仅和顾清俞记忆中的模样相距甚远,甚至连亲妈都没眼直视。于是,老太太选择了避而不见的掩耳盗铃法,在受过年代创伤后,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的她在狭窄简陋的弄堂生活中看不到光,只能“借宿”在儿子成才及旧生活荣光的梦里。不愿接受现实也不肯醒来,让施母和施源都活得无比割裂。

心居观后感(篇3)

《心居》是由海清、童瑶、张颂文、冯绍峰、孙安可、董晴等主演的一部家庭情感剧,该剧主要讲述了顾家两代人的事业、爱情以及婚姻的故事。

《心居》大家都被骗了!看似开明的他,才是全剧最狡猾的角色。

在剧中,每个角色都很饱满,给很多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既然《心居》是一部接地气的家庭情感剧,那么该剧肯定会讲述一些家长里短的故事。

在很多的家长里短中,势必会出现很多狡猾的角色。苏望娣就是其中的一个。苏望娣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斤斤计较、装腔作势、油嘴滑舌、忘恩负义的感觉。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苏望娣只是说话不过脑子罢了,根本算不上狡猾。就从苏望娣给葛玥买钙片,每天晚上给葛玥看孩子,就可以看出苏望娣并非那种自私自利的狡猾角色。

那么,谁才是全剧最狡猾的角色呢?可能有些观众会觉得展翔比较狡猾,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展翔看起来吊儿郎当,但他重情重义、看事通透、善解人意,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

展翔的所作所为顶多算油腻,根本谈不上狡猾。

与展翔相比,顾士宏就显得圆滑很多。要不是顾士宏从中调节顾清俞和冯晓琴之间的矛盾,两人肯定会大打出手。

不过,顾士宏圆滑却不狡猾。他的圆滑,只是希望顾家所有人都开心,却从未想过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

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全剧最狡猾的角色出现了,那便是施源的父亲。施父看起来十分和蔼,实际上却很狡猾。

在剧中,施父一直都很支持施源和顾清俞结婚。而且,每当施母即将给顾清俞甩脸色时,施父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替顾清俞说话。

因此,顾清俞觉得施父是一个开明的好公公。但是,在最新剧情中,一百万就扯下了施父的遮羞布。原本施父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却因为一百万,变成了一个自私的滑头。

在施源看来,顾清俞是出于怜悯,才拿出一百万给母亲看病。因此,施源在面临债务公司催债时,依然坚持先把钱还给顾清俞。

结果施父却表示顾清俞拿钱给婆婆看病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施父还表示剩下的债务也应该由顾清俞来还清。

在施父看来,顾清俞的钱就是施源的钱。就算以后施源和顾清俞离婚了,施源也应该向顾清俞索要婚后的财产。婚后,顾清俞从未花过施源一分钱,何来的婚后财产呢?

再说了,顾清俞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给施源是本分,给了施源是情分。施父作为公公根本不应该惦记儿媳妇的钱,更不应该教唆儿子吃软饭。

不得不说,施父就是一个表里不一的老狐狸。在顾清俞面前,施父就是一个笑面虎,不仅对顾清俞嘘寒问暖,还嘱咐顾清俞心意到了就行,上门不要乱花钱。

结果施源和顾清俞分居后,施父立马就暴露了自己自私自利的本性。幸亏顾清俞有钱,要不然早就被施父掏空了。

心居观后感(篇4)

母亲的性格决定了儿子的人生

华永瑜自己跟不上时代,还强硬不懂得变通,这样性格的人成为一家之长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她先是弄错了药导致施源错过了考大学,只上了中专。

后来又因为自己得病,让施源整天奔波于借钱、还钱、假结婚的恶性循环中,就连给人培训英语,都要买假文凭,还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给抓了。

长久被生活压得抬不起头的施源在面对十分优秀的顾清俞的时候,心中的自卑是无以言表的,所以他才会当着父母的面说出“我要不是遇见她,我现在能娶谁当老婆”这样的话。

对当时已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施源来说,顾清俞简直就是来拯救他的,这种拯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可面对这样的顾清俞,施源的父母没有丝毫感恩。

刚结婚时的各种难堪就不提了,婚后,顾清俞知道施源没钱,所以瞒着他帮华永瑜支付了巨额医疗费,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到了施家却又变成了一场灾难。

施源的父亲就说让顾清俞一并把财务公司的欠账也一并还了,还说只要他们不离婚,顾清俞就有义务帮施源还钱。

至于母亲华永瑜呢,则保持了一贯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格,说自己早知道是顾清俞出钱,自己宁愿死,施源稍微表现出了一点不满,她就要死要活的,大发脾气,逼着儿子认错。

有这样的父母,再美的白月光也会变得黯然失色了。

心居观后感(篇5)

这是一部反映当下上海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电视剧。背景是上海某中档小区,从一个大家庭买房卖房说起,衍生至各个层面,全面展示百姓的生活,以及大环境对个人际遇的影响。

写上海,绕不开“房子”这块。这几乎是近十几年来与上海百姓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个词。错过或是侥幸,生出无数的悲欢离合。它已经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一套房子”的概念,而更像是一双命运的手,重新洗牌,把贫富阶层重组。好好坏坏,哭哭笑笑,希望或是失望,各种正面和负面的情绪,俱是由此而来。可以说,房子牵动着无数老百姓的心,另外,多少也撼动了这一代上海人的价值观。正如小说中所说,“——房产证一堆拿在手里,扑克牌似的。房子是真金白银,跟它相比,银行里那些存款就不值一提了。别人辛苦一世挣下的肉里分,他买进卖出,一套的差价便抵得上十年工资。这是个捉摸不透的世界。房子是上海人绕不过去的话题。滋生出各种情绪,各种际遇。真正是命了。”

《心居》以“房子”作为切入点,探索人性和世情变化。上海,作为我笔下常驻的城市,对她始终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城市是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的,书写当下,眼光既怀着对将来的憧憬和展望,亦有对逝去时光的回顾和梳理。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每次书写她,我都是格外的小心翼翼,珍而重之。我希望自己笔下的上海,是真实的,感性的,值得尊敬的。她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而更是一个信念、一份希望、一种精神。我希望我能写出这种感觉,为所有的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折腾半辈子好不容易才回来的老上海人;为了留在这片土地而不断努力播洒汗水的新上海人。

《心居》写的是上海,更是上海人。书中的人们,那样顽强地生活着,对抗命运,努力不懈。虽然是小日子,过的却是大味道。小人物亦是主人公——妥协中的抗争,狭隘里的伟大。其实写的正是我们周遭的人生。每个人不都是这么过的吗?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心思,各种各样的命运。

电视剧最后,当一向孱弱的葛玥对着镇长侄子唱起“我家有个小九妹”——那瞬,这朵温室里的花朵,终于迸发出连自己也难以想象的力量。生活便是如此,每个人都在艰难而又孜孜不倦地活着。痛并快乐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