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收藏]82年生金智英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

发表时间:2022-12-30

82年生金智英观后感。

读书笔记吧相关栏目推荐:“82年生金智英观后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是能够触动人心的。观看到令人难忘的情节,总是能让自己深受启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写观后感时“感”的内容要达到“观”的内容的四倍以上,如何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在作品的观后感里呢?以下是读书笔记吧收集整理的“82年生金智英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82年生金智英观后感 篇1

有时候打动人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生活细节。感觉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却个个说到心里,因为和我们的生活太贴近了。

我的家庭以前也是很重男轻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我这个三女儿,还好我生长在黑龙江,一个外来文化逐渐成为主流,在我们这里,没有祖辈给压力,没有所谓老规矩怎么样,父母辈按照自己的喜好养孩子,所以现在满大街都是姥姥姥爷在看孩子,因为没有那个观念一定要爷爷奶奶看孩子。所以对应的,女儿也是宝。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生活的非常幸福,自由。而且爸爸妈妈在我依然是女儿,以及计划生育的压力下,不再奢求儿子,于是我这个老幺就成了香饽饽,现在爸爸妈妈,姐姐们还把我当孩子一样宠。

可是金智英没有我的幸运,他们国家的大环境,父辈的传统观念,以及他们骨子里的妥协,一起早就了她的悲剧。至于要怎么改变,这个说不好,因为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推翻,只能自己不要太纠结这个,心里放过自己和别人,也就没有那么辛苦。

82年生金智英观后感 篇2

这样的金智英在中国也是到处可见,与我国的传统相似,家务、育儿也是在多数家庭中是由女性承担,女性更加细致、温柔的性格在这些工作中具有优势,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是习惯,大家也没有觉得不对。韩国显然对女性特别不友好,文中的几个关于女性的职场数据都证实这个事实。

所幸我出生在中国,而不是韩国,虽然今后可能也会有育儿与职场的困扰,但是我国显然对女性更加友好的多,比如与男职工享有相对平等的就业机会,同样的休假权利,还有产假、婴儿喂养室等。而且即使重返职场依然能找到工作。

父母帮忙照顾或者请保姆也都相对容易一些。而且祖国越来越强大,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充满了希望。感恩~

同时希望男同胞看到这本书时能多想想自己的父母及妻子女儿,体谅她们的辛苦。一个家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需要共同参与,否则就如网上说的:钱我会赚,灯泡我会换,饭我会做,衣服我会洗,地我会拖,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车我会开,出去我也会玩。有了老公还要给他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还要照顾他家人!凭什么?!

82年生金智英观后感 篇3

故事中最洒脱的女性是金智英的母亲,她尊重孩子的选择,有睿智的目光,也敢反驳丈夫家庭的优越是因为她的功劳。可她也只是在生了二个女儿一个儿子,粥店经理得利,买了大房子才这样。面对婆婆的无理要求,流掉第三个女儿,那些时刻她也是脆弱的。拥有了很多功劳才有底气这样反驳,而这反驳对丈夫根本没有任何损伤。

女性为何在社会上如此忍气吞声呢?为什么不能理所当然地去享受自己应得的待遇呢?休假也好,上班晚到也好,好像实行起来总有难度。

在中国,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制度保障福利,却让招聘者在招人时优先考虑男性,面试的时候总会有人问你是否结婚,是否有孩子,处在尴尬的年纪求职,总会遭遇更多挫折。

令人不解的是,似乎就连女性也对女性不友善,理所当然地享受媳妇侍奉的婆婆,地铁上辱骂金智英的女学生,女性意识都没有完全觉醒,只靠几个人的力量,也太微弱了吧。

故事的最后,男医生因为金智英的经历理解了他优秀的妻子,却在女职员因为生育离职后仍然决定下次要招一个单身女性。

「这个社会看似改变了很多,可是仔细窥探内部细则和约定俗成,便会发现其实还是固守着旧习,所以就结果而论,应该说这个社会根本没有改变。」

82年生金智英观后感 篇4

忽然发现每个模糊的大梦想,不出意外的话都逃不出最终被具象、细化、碾碎成一件件生活化的小事件。想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被社会调教的同时,不放弃挣扎着抓住自己的髓。实现不了遥不可及的大梦想,也好坚守住零零碎碎的小满足。题外也期许那些懂事的孩子能吃到糖,那些磨砺出的独立会被疼惜,每双眼底的天。

《82年出生的金智英》是没什么文学性,抽一个闲暇就能读完的作品,是部描述普通女性成长经历的纪录片。看完后感叹幸好生活在上海,避免经历书中描绘的,具有韩国特色的性别歧视事件,但读完此书后的思索在于大环境对女性的苛求以及社会给予女性的标签化。

女权不断的被主张,而环境仍旧要求我们相夫教子、要求我们自力更生、要求我们兼顾家务的同时尽量保持优秀的外表。要求我们在家庭中做到足够的容忍,完全的体谅,尽善的涵养。为了红本上的男人和自己生出来的孩子,不管那一部分是否是我们真的愿意,该放弃的就都放弃了才是优秀的女性。大多数走了这条路的女孩子对着镜子时是自己,回头看时,会不会发现身后不知何时已经拖着多少有些疲惫的影子,她叫做“金智英”。

在看这本书前,我正好在跟“独立”这个标签较劲,书中也有提到类似的话题。小时候大人们要求你乖,乖到懂事谦让、甚至不用管教的“独立”就能成为标榜,是一脸为家争得荣誉后的腆笑;成家后被夫家要求的“独立”,是一份高薪工作、一颗任劳任怨为丈夫孩子的心、一份不可示弱的健康、一个减少社交的孤僻灵魂才称得上是好妻子好媳妇;现在,当被称赞“独立”时,居然会生出恐惧与彷徨。再也不喜欢被人颁发一个这样的勋章作为付出的褒奖,然后背着这个牌匾默默忍受。独立是我应付生活的技能,不是可以被忽视的兑换券。我可以在必要时拿出技能来抵挡苦难,但不意味着要忍受他人肆意享用这种能力。可能有很多女性因生育特点而不得不成为曾经也有过美好的金智英,唯唯诺诺、缺乏主张、不被重视地生活着。虽然不会有人愿意成为没有经历什么大起大落却最终精神失常的金智英。

《82年出生的金智英》,85后的我,灵魂挣扎着流连在美好且稀里糊涂的17岁,身体却已经不起太多的通宵。心里虽搏动着彩虹独角兽,回头身边孩子十多岁、父母已花甲。祖辈缓缓的在消失,生活对于我们越发不宽容。爱情看起来像是花蘑菇,只有乍现在头上的白头发一根一根的很扎眼。有的人选择用美颜滤镜遮盖酱菜萝卜干的三餐,有的人用底蕴内涵蔑视原相机。当然亦不再陷落鸡汤自我感触,也不再期待真诚依然纯净。曾经幻想着功成名就之后的满足,现如今被擦干净一个黏手油壶的成就感取代。

忽然发现每个模糊的大梦想,不出意外的话都逃不出最终被具象、细化、碾碎成一件件生活化的小事件。想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被社会调教的同时,不放弃挣扎着抓住自己的髓。实现不了遥不可及的大梦想,也好坚守住零零碎碎的小满足。题外也期许那些懂事的孩子能吃到糖,那些磨砺出的独立会被疼惜,每双眼底的天真都有人愿意守护。

82年生金智英观后感 篇5

一开始的时候对本书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写的是韩国80年代女生的成长经历,对于出生在上海、从小就被反复教育要让让女生照顾女孩子,家暴女人一般都是新闻里的事,身边大部分包括老爸都是妻管严的我来说,从来不会觉得有啥性别歧视。但慢慢看下去,才发现那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言行可能就是整个社会固化的歧视思维。已经下载了电影还没看完,但感觉这个故事还是看书体会会更深。

可是反过来说,如果金智英的女领导甚至金智英本人不是打工的,而且企业创始人和经营者,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怕后面各种所谓的女性专有问题发生不招聘吧,说是歧视;招聘了吧,经期、生育、哺乳、教育假期是必须的,可正在做的那些工作和项目呢,总不见得和客户打招呼,暂停2年之后再重新来吧?我觉得不能由企业而应该在国家层面综合考虑,否则对企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因为包括这本书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的呼吁宣传,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老了以后,这本书里所控诉的社会环境改善是可以期待的。目前我所能做的,就是比金智英的老公更能换位思考,更为体谅兼职在家带孩子的爱人,为她持续创造各种更舒适的氛围。并用自己的言行向身边的人表明态度:女性在各方面都应该有选择权,女性为家庭所做的贡献丝毫不会少于甚至可以基本肯定多于男性。男生照顾女生,是天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