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世界简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27

世界简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

读书笔记吧栏目精选:“世界简史读后感”,欢迎阅读。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拜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心境会得到升华,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关于写作品读后感您了解哪些方面呢?为满足你的需求,栏目小编特地编辑了“世界简史读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世界简史读后感 篇1

世界简史是由英国着名作家H·G·韦尔斯所着,这是韦尔斯在写完《世界史纲》后,写的作为《世界史纲》的概述版或者说是普及版。《世界史纲》乃鸿篇巨制,煌煌近百万字,非一般读者所能吸纳。为此韦尔斯于1923年出版了这本包含着“崭新立意和写法”的《韦尔斯世界简史》。

H·G·韦尔斯是英国着名作家。早年在一家布店当过学徒,后毕业于英国皇家学院。曾尝试以教书为生,却以新闻和文学创作闻名于世。其所着《时间机器》、《隐身人》为现代科幻小说开山之作。一生涉猎甚广,虽不是历史学家,却以《世界史纲》跻身于史学大家之列。

在《世界简史》中,作者站在一个宏大的角度和视野为读者将世界的历史娓娓道来。历史的进程,远至地球生命的产生,近至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站在时间的隧道,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铺展开来,简洁而不冗长,清晰而不繁琐。让人看完后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和解读,书中还有作者自己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读韦尔斯的《世界简史》,首先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相对于《世界史纲》这样的鸿篇巨制,世界简史在内容的叙述上更加的简洁明了,节奏轻快。地球的发展,人类的历史,这样一个宏大的时间线索就这样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生物的进化,人类文明的兴衰交替,作者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向我们介绍了生活在现代文明几千年以前我们遥不可及的古代文明,包括我们平日经常听说却不甚熟悉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罗马等,其中还涉及到东方文化。我们知道了在埃及和巴比伦的城市中,富人的生活和现代富人的生活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同样豪奢的房间,华丽的服饰,同样过着有规有矩的生活。我们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或许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没有货币。在15世纪以来的近代文明,人类社会在更有力度的发展,作者以冷静沉稳的口吻讲述着那些风云变幻的世纪改革,那些轰轰烈烈的革命仿佛就如一副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内容上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我们还可以解读到作者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分析和评判。曾经有人说过历史的最大魅力在于,似乎是简单的事,一钻进去才发现复杂。似乎早有定论的事,再回顾,又发现新的疑点。人类历史是人推动的,人是复杂的,而由人推动的历史更是纷繁复杂,如同雾里看花。要拨开重重迷雾,看清历史的本质,就当然需要对历史进行清醒的分析和解读。作者在叙述到古代人们的灵物崇拜时说到,“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仍然是凭着想象和冲动在生活”,就算是在现代,能够真正认识到自我和世界的人也只是少数。现代人的盲目的生活又何尝没有古代灵物崇拜的影子呢,一样都是对世界对自我的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不仅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还在于内在的本质。

我们对过去的历史有了科学的分析,对现在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以过去的光辉照亮现在。要想真正地把握现在,就得先了解历史;要想真正认识自身,也得先了解历史。历史让我们知道如何成功,如何失败,如何做人,如何在在这个广博的世界和无穷的时间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处,找到安身的最合适的位置。读韦尔斯的《世界简史》会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不一样的改变。

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感慨,就好像站在长江的入海口,看着那穿越千山万水,穿过时间的维度汩汩向你流来的河水,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而悠远的气息,带着那份独特的沉甸甸的质感。我们看到历史背后的人们,看到那些曾经山山水水,看到历史背后的那些必然的偶然的因素。这些历史似乎与我们无关,但却在冥冥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为历史是过去的现在,而现在又将成为未来的历史。

世界简史读后感 篇2

我总听到父母长辈说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一代,因为吃得饱、穿得暖,接受着来自父母、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着国家义务教育的知识,阅读着图书馆里各类可借阅的书籍。说到阅读,这个暑假我用20天的时间阅读了《儿童版世界简史》这本书。

它是按时间顺序讲述,起始于大约600万年前人类的出现,结束于21世纪的人类世界。通过178个历史事件───创造与发现,成就与灾难,一一罗列。同时强调了这些大事件对当时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它们是如何波及到未来的?让人可以畅游在历史的长河。让我们透过世界了解中国,从中国出发放眼世界,让我体会到了世界史的真谛,理解了中华名族的特性。

那些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从公元前1000年到19xx间发生了无数次战争,如金郾城大战、中法战争、武昌起义。可以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事实,唯有团结,唯有民心所向,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我最感兴趣的要属那些发明史,如公元700年,西班牙人发明了泰罗熔铁炉,公元1277年惠更斯发明机械表、公元1450年谷登堡从压榨葡萄酒和压制奶酪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他把单个字母块排列成文字,一个一个的字母块可以随意组合,这种字母块被称为活字,又解决了如何把活字上的墨水压在纸张上。谷登堡解决了诸多困难,终于成功制作了第一台印刷机,结束了手工抄写的年代。谷登堡的发明为印刷品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教育文化事业带来了变革。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昨天发生的事情,100年前发生的事情,以及10万年前发生的大事件都在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通过读世界史我还了解到了整个世界是一个共同体,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努力进步。

父母可以陪我们品尝三餐四季,带我们感受天空大海、大江大河,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但精神上的充盈、广博的见识、宽阔的眼界,只能通过我们自己不断的阅读积累才能获取。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阅读,读好书,在知识的海洋里沉淀更好的自己。

世界简史读后感 篇3

在看《世界简史》这本书时,可以知道很多的知识,如: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的心中便充满了疑问:考古学家是从哪里发现了远古的生物的?那些生物长什么样?是大还是小等问题。于是,我认认真真的,一字一句的读下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读着读着,我便找到了答案。考古学家是从层岩石中发现了远古的生物的,那些生物就是我们现在的生物的祖先,所以相差不了多少,大小也各不一样。而且,我还知道了最早出现的动物是一种像蚜虫的三叶虫,后来还出现了有九英尺长的海蝎子,在比化石岩更古老的的岩石中,偶尔会出现一种分离状态的碳——石墨。瞧!多么有趣啊!

看完《世界简史》后,我认为《世界简史》不只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史书,他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他所真正关注的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从书中,我深深感受到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而感到怜悯。更可贵的是他比较可观的看待东西方文明,歌颂光明,憎恨黑暗。

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感慨,就好像站在长江的入海口;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疑问,就好像面对着一个难题;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惊讶,就好像听见一件闻所未闻的奇怪事;历史总会……历史给人太多的无限了,永远也数也数不清。

世界简史读后感 篇4

这本书曾经很火,也有其价值,但不是很推荐。因为它太厚了,不够精炼,而且写作时间是十多年前,我想现在市场上相关话题肯定会有一些更有价值的书涌现出来。对于全书的阅读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译作者何帆最后的几句点评非常到位。我也大致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这是美国人写给美国人看的,所以用的是让美国读者读得懂的语气,从中我们略能体会美国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和中国人看待世界的眼光的同异。书的主题很大,描写了21世纪的信息、技术、经济、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的发展交流,要想一本书讨论这么多东西,也是不易。如能随手翻翻这本书,里面有不少地方都挺启发思考的,也能让我们通过对最能体现当代特点的一些事件的回顾,来丰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全书内容包含大量实地调查和背后的思考,作者笔下充满着对美国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他只怕大家不够体会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很多观点也是反复强调。

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想看看不同的人是怎么参与到当今世界的活动中,世界到底是如何连结在一起的。其实在这本书出版后的这十多年里,科技又进步了很多,我们早已沉浸在这个信息时代,早已不断适应、不断接受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了。回过头来看,使作者无比激动的互联网科技的力量在今天更显得强大,全球范围的合作与竞争不断超越地域、语言、种族的局限,限制越来越少,联系越来越紧密。作者以印度和中国为例,详细记录了外包这一现象,以说明在科技与人才的推动下全球分工协作网络的超大规模。这是横向地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自如何利用这个平台。纵向地看,作者列出了科技发展的几个主要节点。相应的,所有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国家、企业与个人都应发掘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创新求发展。

世界简史读后感 篇5

这是我读的第三本RobertC.Solomon的哲学入门书籍了。不同于他的《大问题》和《哲学导论》,这本书是按相对传统的哲学史框架编排的。哲学史是讲授哲学,或者说讲授西方哲学的经典方式,据这本《世界哲学简史》称,这种方式源自于黑格尔。在黑格尔之后,后人不断补充增订,多方意见不断妥协折衷,形成了现在看到相对稳定的西方哲学史知识框架。

不过呢,我们的老熟人RobertC.Solomon的这本哲学史却不是非常传统的西方哲学史。首先,所罗门这本哲学史在时间上要比梯利、斯通普夫等人的哲学史跨度更大,涉及了很多20世纪的思想或思潮——当然了,这是因为作者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更近。其二,所罗门也不局限于西方世界,增添了大量关于“非西方哲学”的内容。

其三,这本书论及了一些传统哲学史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忽视的人和他们的思想。这些人要么被认为思想不够有特点,难以归类,要么干脆不被认为是哲学家。

尽管所罗门做了这些努力,在我看来他的这本书仍旧是以传统西方哲学史的3.5个阶段为骨架(3.5个阶段是我自己的说法,指古希腊、中世纪、近代三个大阶段以及常常作为增补和附录的20世纪哲学),并没有根本性地转变叙述角度(当然转变了角度或许就是另一门学科了)。

而书中的增补内容虽然新颖且带来了一些思考,但终究显得杂乱,且给人感觉作者在哲学“世界化”上用力过猛,以至于有把“哲学”概念泛化之嫌。同时,论域的大大增广也使得作者在一本简史中难以面面俱到,许多话题处理得太过简略。

此外,由于对晚近哲学的介绍过于简略,在读过本书之后给人一种西方哲学研究已经终结的感觉。按书中描述来看,这种终结就发生于哲学史书籍写法确立后不久。传统的哲学话题被分给数学、物理、社会学等各个学科进行专门化的严谨研究,西方哲学本身却被掏空了,只剩一些故纸堆。

后人在谈论西方哲学的时候言必称柏拉图、奥古斯丁、笛卡尔,乃至罗素,但大多是为“六经作注”,很少提新的洞见了,以至于西方哲学几乎成了需要掌握生僻语言、翻阅晦涩故纸的小众手艺。因而西方哲学变得更像一个历史流传的文化传统,作文而非一个生机勃勃的学科。当然了,这只是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多读几本后,看法或许会改变。

综合这本书的优缺点,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我认为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虽然它整体上还是偏向于哲学普及,但对于众多对哲学感兴趣却苦无门路的人来说,它还是可以作为比《大问题》更严肃、比《哲学导论》更传统的入门教材使用。另外,此书的各部分内容虽然简略,但其参考书目列的比较详细,尤其是其中非西方或非传统哲学的部分,可以补市面上常见的传统西方哲学史类书籍之不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