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文学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5-07

[收藏]文学读后感900字7篇。

俗话说“知书达理”,我们要学会从阅读中收获人生的道理,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此时我们就可以将脑中的想法记录进自己的读后感。考虑到你的需求,我们特意整理了“文学读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学读后感 篇1

暑假,我读了《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被书中的主人公卡拉娜深深折服。卡拉娜的意志比海豚岛的岩石还要坚硬,她的心地却比海水还要柔软。

《蓝色的海豚岛》主要讲述了蓝色海豚岛上曾经住着一群印第安人主人公卡拉娜和她的亲人以及其他的族人。之后,由于阿留申人的到来,她的父亲和多数男性族人都被阿留申人杀害了,剩下的人准备去往一个东方的国家,善良的卡拉娜为了没有来得及上船的弟弟留在了岛上。不料,卡拉娜弟弟在和野狗作战时被野狗咬死,从此,卡拉娜独自一人历经各种磨难、克服种种困难,顽强地活了下来。直到有一天被来到岛上的人接走,才结束了她在岛上xx年独自求生的日子。

我觉得在逆境中磨练出来的坚强意志是卡拉娜战胜所有困难的利器。她独自一人在气候恶劣的海豚岛上寻找食物、制造武器、盖房子、战野狗、抓章鱼。

此外,卡拉娜的善良是她能够独自一人生活许多年的法宝。她放弃了杀死咬死她弟弟的受了重伤的野狗头领并且收留了它,并且和它成为好朋友。她和岛上的各种动物成了朋友:她养蜂鸟,捕鱼给受伤的海象吃。她还把她最珍爱的衣服送给阿留申姑娘尽管阿留申人杀害了她的亲人。

我想到我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比如,以前我洗澡都怕水进到眼睛、鼻子里,去年登长城时还没走多远就叫苦连天。这个假期学游泳,一开始,我也害怕被水呛,正好那两天我在读《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我被卡拉娜无比坚强的意志深深地感动,克服了害怕水的心理,终于学会了游泳。还有暑假登黄山,我也没有以前那么娇气,即使腿部被刮伤了,还是坚持登山。

我想即使有一天我到了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我也要像卡拉娜那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切。

文学读后感 篇2

当我刚拿到《乐死人的文学史》唐代篇这本书时,就被封面上乐死人这三个字和滑稽的古人所吸引。我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了许多问题窦昕是谁?为什么叫乐死人的文学史?带着这些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我在看书的过程中,认识了一对非常有趣的人,他们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李白豪迈潇洒,没心没肺;杜甫忧愁忧民,多愁善感。但就是这两个性格不同、相差11岁的人却成了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李白有一次喝酒喝坏了脑子,做了一些傻事,皇帝将他赶出了京城,但是他的名气远播千里,很多人都很崇拜他。杜甫也是刚从落榜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也写了一些诗作,小有名气,虽然不能和李白相提并论,却仍然不能阻挡两人成为好朋友。难怪李白在《戏赠杜甫》中用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开杜甫的玩笑,杜甫也不甘示弱,也写了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回敬他。两人互相瞧不起,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越来越深厚。他们两人白天出去手拉手,晚上睡觉还盖一床被子,两个大男人的关系好到连我都羡慕。在他们要离别时,李白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我说李白呀,你还真是嗜酒如命啊,什么时候都能想到酒。

看完这本有趣的书,合上书本抬头看向远方,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才华横溢的唐代诗人们,和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些有趣的故事,这让我对枯燥的文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文学读后感 篇3

在暑假里,我读了这本《爱的教育》,它让我懂得了“有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等道理,里面的故事各个感人,像一颗颗珍珠多次撞击了我的心,那撞出的一串串的泪珠多次模糊了我的眼睛,不信的话,你们跟我看一篇吧!

令我感触最深的文章是——《玫瑰的香味》,文章主要说了作者小时侯住在乡下,而爸爸妈妈却在城市里打工,到了暑假他为了帮助爸爸妈妈减轻负担,就接了为一位老奶奶送花的任务,因为当时小在送花的路途中十分艰辛,有时,还淋成落汤鸡……看到这儿我觉得十分惭愧,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小作者却生活的那样艰辛,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这还不满意,常不停地问爸爸妈妈要这要那的,不给就闹脾气。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都六年级11岁了,已经是个大孩子,我让爸爸妈妈操了xx年的心,xx年有4015天,爸爸妈妈年如一日的细心照顾我,我还明白了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不管怎样做都是为我们好,都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这儿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例子: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家里的经济不宽裕没钱上学,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到知识,不顾一切去打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的用的穿的都不比别人差,有的父母一天打四五份工,如果累了就会想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有了知识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这个例子不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嘛,我们要珍惜这份爱,要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帮助父母,让他们每天都过的快快乐乐的,让他们也得到我们的爱,你们说我说的对吗?如果对,我们就用实际行动来表现吧!

文学读后感 篇4

这是一本颇有价值的小册子。本书在20xx年的9月出版,字数不多,有四万五千字。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可见本书的地位之高了。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王蒙与克莱齐奥的对谈,还有一个则是两个人分别的演讲(王蒙一篇,克莱齐奥两篇)。

不知道是否因为很多谈论是围绕中国文学的缘故,所以感觉语言之间王蒙的个人魅力要更加吸引我一些。

里面谈论到了一些非常理想主义的观点,但总结这些观点,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文学不死。

当然了,今天文学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机器人也可以写诗。那么王蒙先生就这一现象也给出了一种文学艺术上的忧虑与警告:他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开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以防止我们最伟大的创造能力与创造传统在未来会被泯灭。[范文资源网 WWw.ZY185.coM]

有关于艺术的多元解读功能,这一点我十分赞成王蒙先生的观点:文学艺术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可以被多元解读的能力,这是文学的长处而不是应被诟病的地方(比如前段时间网络上比较火的有关鲁迅“两棵枣树”的梗)。本书中王蒙拿《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文学形象与视觉形象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当然,在更多的篇幅里,王蒙与克莱齐奥先生是在为文学生存的未来进行摇旗呐喊的,比如王蒙先生拿曹操华容道遇关公说的一句“将军,别来无恙否?”中的用句高明体现了文学对历史的激活作用;与文学对人生观的改造(爱情诗对爱情的作用)、对民族潜意识的塑造(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中黄鹤楼的文化形象)等。

王蒙先生开诚布公,也指出中华古典文化也有可以鞭策的地方,比如因为在古代文字掌握比较困难,所以中国古典文化长时间由士大夫发展,民间文化出现较晚。与君共勉!

文学读后感 篇5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是《乐死人的文学史》。

为什么书名叫《乐死人的文学史》呢?因为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搞笑的地方,它把枯燥的历史写的很有趣,而且也能学到好多历史知识。

这本书是介绍各个朝代的诗人,有唐朝、宋朝、清朝三个版本。每位诗人都有一句简短的介绍,比如李煜是"最苦命的皇帝",王安石是"老王要变法,谁都挡不住",秦观是"贬官的路,啥时候是个头"、范仲淹是"天下人都开心,我才能高兴"……,而且每一位诗人都有关于他个人的"牛人时间轴"、"超级访谈"、"特别推荐"、"文苑杂谈"、"欢乐谷"、"七嘴八舌"这几个部分。其中的"牛人时间轴",它是把这位诗人的生平简单介绍了一下,"超级访谈"是书作者与诗人的"对话",而"特别推荐"则是书作者以诗人的口吻介绍自己一生中特别的经历,"欢乐谷"则是以幽默漫画的形式把诗人经历过的一些事例描绘出来,"七嘴八舌"就是一些古代一些与诗人有关的人跟诗人的对话。

看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我以前不知道的诗人和词人,比如辛弃疾、晏殊、柳永、柳宗元、高鼎等人。我还学到了他们的代表作和一些历史故事,让我对文学和历史又增添了喜欢之情。

怎么样,你想看这本有趣的文学史吗?

文学读后感 篇6

在这样一个加速到失真的年代,谈童年实在是奢侈。人人都迫不及待的,想方设法地找捷径速成,出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就连要修得996的福报都得看你年岁够不够年轻抗造。

人人都不知所谓地忙着,忙到脚打后脑勺。对成功,对未来的焦虑弥漫的无处不在,顺理成章地蔓延到了孩子们的身上。要早教,要挑学区,要琴棋书画样样不拉,要他们把小山般的功课门门统统吞下。还要把他们已经被挤压的只剩下一丝缝隙的童年抢过来,运作成可以营销的一切,衣食住行无所不包,甚至,还有童书。

不是说书籍是智慧的结晶吗?不是说童年是最纯净不容污染的人类纯真时间吗?既然如此,结合了童年的真与书籍的智,不应该是最美的记忆,最动人的讲述吗?可孩子们能看到的童书都是些什么?把没有逻辑的幼稚当成童真;将单纯的校园描述成弱智段子集中营;把无拘无束的想象的翅膀粗暴地撕扯下,扔到抄袭模仿的泥地里玷污着。我们的孩子就只配看这些丑陋而低劣的垃圾吗?

还是说人类在借着这种垃圾灌输,无意识地自己推着自己走向毁灭?刘绪源老师将儿童文学分为母爱、父爱、顽童三大主题,窃以为这算是很精确的划分了,因为童书所反映的童年,就应该是被各种各样的爱与趣所填满充盈了的,孩子们在书中可以安全又自如地发现自己生活的乐趣,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在那些乐趣之下的未知,他们可以借由书籍来认识这个世界,来寻找自己通往世界及自己内心的道路。

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仍旧是充盈的爱,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功利的爱。比如母爱的抚慰呵护,给孩子以安全感;比如父爱的刚强坚定,给孩子以支撑;比如对自然或未知事物的爱,给孩子以无限的发展可能。但如果这些本该做为基石的爱,从童书传递出来时就已经出了问题被扭曲了呢?

先说母爱主题吧。这一主题的童书,比较集中在传说故事及经典童话中,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都算。大概是大人们不再需要这般纯粹想要哄孩子的母爱,所以单纯以母爱为主题的童书不多,基本集中在低幼儿童的图书中,给再大一些的孩子看的书,即便要体现母爱,大多也要与说教或教育意义结合在一起。

说起教育意义,刘老师把这类书归在了父爱主题下。因为父爱往往代表着的是理性与力量,这一类的童书代表着父亲,引导孩子品格养成,并帮助他们了解认识社会,也要有通常意义上的“受教育”,让孩子们从中得到些教训。

这一主题的童书,大概是最受大人家长欢迎的,创作者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往故事里加“教训”的料。书中夹杂教育意义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这些所谓的作家,能不能转转脑子,把生硬的教训给孩子们掰开揉碎了,化入故事之中,润物细无声呢?非要用口号似的语言,声嘶力竭地吼出来,才算教训了人吗?

现在的孩子们,上学上辅导班,教训听得够多了,而且翻来覆去的都是些照本宣科,板起面孔来训人,看看童书吧,满心以为能瞧个有趣的故事,结果读着读着,猝不及防又劈头盖脸挨顿训,这样的书,谁喜欢看?喋喋不休的老学究谁待见?

直白的宣讲是最简单省事的,但是给还在慢慢理解这个世界的孩子们讲道理时,大人们绝不该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偷懒,而应该更耐心一些,用故事的有趣,以及俯下身来的亲切爱意来给孩子们传递智慧与勇气。

至于有趣,童书中的趣味性,尤其是顽童主题的童书,应该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而这一主题恰恰也是受资本营销侵蚀最大的部分。趣味就是吸引力,吸引力便意味着热点,热点就可以转化为金钱。

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出发,去策划图书,乍一听一看,没毛病,但仔细分析,孩子们的兴趣点只是露出在地面上的所谓的出发点,真正的原点,被藏起来的,只是大人们的逐利之心。

逐利也不算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毕竟,用爱发电成就不了一个产业。但是,在如今讲究专业化的时代,做童书的人为何就不能专业一些,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真正好玩又有营养的童书?如果什么都吃过见过的大人不能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好东西,作文只拿些粗制滥造的垃圾食品给孩子们,那么被我们当成未来的我们的孩子们,就会以为那些垃圾食品便是好东西。他们只会以为目之所及的粗糙文字便是文学,以为拙劣的段子就是幽默,以为毫无逻辑的生硬编造就是想象力。

在这样的童书的熏陶下,也许孩子们给他们的下一代起名字时,就只能想出“×小×”这一类毫无内涵与想象力的名字。你们自己赚钱的欲望我们拦不住,但请别为了自己赚钱就给孩子们喂屎。别忘了自己的来路。也别忘了给自己的未来积德。

文学读后感 篇7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走千千万万条路,但只有一条路,是人人都会走的路——故乡的路。无论走得多远,总会在某一时刻想到心头牵绊的故乡,忆起记忆深处的家。

什么是故乡?《诗经·小雅·采薇》中这么记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汉乐府民歌《悲歌》中这么抒写:“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唐代诗人王维这么表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如是故乡,从古至今,虽表达的文笔不同,可那种对故乡的思慕之情,却是一样的。但有一部分人的故乡,却又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寄托,那就是作家的故乡,文学的故乡。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白话就是一片故土滋养着一方心灵,我对这句话以往没有多少感触,但是读过《文学的故乡访谈录》之后便深感赞同。

像是山东高育出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莫言又在此间滋养出了《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丰乳肥臀》、《蛙》等明世之作;再有四川阿坝藏区育出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阿来在这儿写出了《旧年的血迹》、《月光里的银匠》、《尘埃落定》、《空山》、《尘埃落定》等精彩文集。

但不管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阿来的嘉绒藏区、毕飞宇的苏北水乡,亦或是贾平凹的商州乡村、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都有不用的文学定义,作文处于不同的地缘,作家们的风格和风骨各自独妙,与其说作家选择了土地,不如说土地选择了作家。他们每个人的作品,都有他们故乡的痕迹,他们将自己故乡的山河草木、四季变迁,记录在一部部作品中,可以说,故乡,是作家创作的原点。《文学的故乡访谈录》共记录了6位当代文学巨匠的故乡,每一位文学作家的故乡,都有着不一样的寄托,也有着不一样的风骨和节气。

因是故乡矗立在冰雪北国,雪野、白桦林,当冬季冰封了黑龙江和松花江,迟子建说:“我文学的根就是冰雪根芽”。“感觉山里每一粒雪花都在向我诉说

因是故乡盛开在山原,草地、森林、当故乡随着大地变迁改变地貌、植被,阿来说:“整个川西北高原——如果我不能说是整个藏区的话,我都把它看成是我的故乡”。

因是故乡隐藏于山势连绵的秦岭,山脉、河流,连绵不绝,贾平凹说“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长江黄河,统领着北方南方”。

因是故事停泊在汹涌奔腾的黄河边,黄沙、平原,一望无际,刘震云“故乡在我脑子里的整体印象,是黑压压的一片繁重和杂乱”。

因是故乡坐落在苏北盈盈的河网内,随风飘荡的菜花、随波逐流的水花,所以毕飞宇自称没有故乡,但他又说“只要我在那个大地上书写过,我就有理由把它称作我的故乡”。

你看,这些中国版图上的一处风景,便是当代文学版图里的一块支撑,也是作家们生活过的故乡,是故乡的文学表达方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