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0-18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汇总7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编辑了“母爱的羁绊读后感”以满足您的需求。读书的人对世界的基本认识也会得到拓展,身处其中更觉得安心,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们也汲取到了更多的知识。 阅读体验的差异应该体现在读后感中。我们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也希望您能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圈!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篇1

未婚时,工作上不顺心,只想第一秒时间回到家里和妈妈在一起,虽然明白妈妈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只要和妈妈在一起,仿佛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结婚了,只要一放假,就习惯于带着孩子找自己的妈妈。只因和妈妈在一起是幸福的,心里是放松的。只有此时,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气着妈妈时,过后赶紧想方法弥补。妈妈吼自己了立马生气,但丝毫不影响下一秒吃妈妈刚做好的香喷喷的饺子。一切的一切,只以为是习惯而已。

当拿到这本书《母爱的羁绊》阅读后,深深地明白原来我们一直以来的幸福只缘于这个叫母亲的角色,最为重要的是母亲得体的付出和那份浓浓的但不沉重的爱。

一个女人一生大概就是在女孩、女儿、女人、妈妈、婆婆或丈母娘的社会角色中进步或来回转换,在你的记忆里是否有许多欢快而平和的记忆?还是永远不够自信,哪怕做了再多,也不能给一个肯定?请在《母爱的羁绊》这本书里找寻那份答案。

如果一个女人,无法肯定自己,建立自信,或许很漂亮、能干,但却会觉得,我不如他人。但一些外在条件不好的人,却是那么地勇敢和自信。这一切可能都来源于你母亲的一个特质——“自恋”,只会过度地关注自己。如果你因为自己某些行为,或者对自己过分要求而痛苦,你一定需要了解,或许你成为了你妈妈的一部分!但我们的妈妈也是她自己妈妈的女儿,她或许也没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的内心,我们去深度剖析,不是为了责备已经继承的事实,而是为了理解并更好地接纳所有!

书中介绍自恋型母亲的特性:

1.对自己的重要性有着不切实际的理解;

2.专注成功,美貌,权利的幻想;

3.相信自己独一无二,孤芳自赏;

4.觉得自己享有特权;

5.人际关系剥削,喜欢利用别人;

6.特别需要过度赞美;

7.缺少同情心;

8.常常嫉妒;

9.傲慢目中无人!

如果你是一份自恋的母亲,请理性地对待书中内容,告诉自己:为了家庭的和谐,改变自己。或者你是一个自恋母亲的女儿,对于自己的不幸童年,也许一些早已在心中生根的种种不开心都会随时牵绊你的生活,可是只因她是母亲,却是努力告知自己,那是自己的妈妈,母亲向来是被歌颂的,怎么有对母亲的亵渎和不敬,哪怕只是悄悄地想一下下而已。但书中的'治愈的方法中会告诉我们,客观对待这件事,过去的依然存在,不会消逝。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放下和释然,了解过去和总结,能帮助我们走出阴影,因为母爱的羁绊,我们无法选择,那犹如娘胎带来的气性,能选择的,永远都是自己放下枷锁和固定思维,勇敢而无畏的心!不让原生家庭里的不良结果再传承下去。

也许你已经是一位女儿的妈妈或是即将会有女儿出生,不要把这些自恋母亲的物质留给孩子,而是应该教她平和而完整,大度不虚荣。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篇2

自恋的妈妈无疑会伤害女儿,所以想获得内心富足,首先要调整好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因为决定你这辈子性格的东西就是妈妈带给你的关系。

告别母爱羁绊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告诉自己感受比外表更重要。首先,要学会知道,虽然外在的东西很重要,但它们不如内在的感觉重要,这会帮助你回归事物的本质。

衡量一个人情商的高标准是做情感的主人,而不是情感的奴隶!事实上,情商的本质是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例如,当有人表达痛苦时,他们只会说我很痛苦,而其他人则会用不同的情绪如悲伤、沮丧、焦虑等来感受痛苦。

一个人的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提高情商,还具有自愈的功效。所以你需要知道关注你和其他人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外表。

第二步:逐渐独立于母亲,慢慢确立自己的原则,逐步确立自己的界限。

当妈妈表现出各种自恋时,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你大,我小!这句话是有疗愈效果的,或者就算你不当面说,你在心里边讲:

”你是大的,我是小的!”对于父母,我们要做到是只负责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参与他们的生活和纠纷。界限分明了,家庭关系也就简单了。

这点深有体会,以前父母拌嘴时我总会参与其中想做个和事佬,结果发现这样做只会使矛盾激化;春节这段时间,父母只要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我会立刻离开现场,不参与他们的事,后来发现过一会父母又和好如初了。不禁感慨,合着我这些年来都是抱着处理关系的态度干着破坏家庭关系的事儿。

第三步:要和母亲和谐相处。

根据心理学家海林格的说法,你没有权利原谅你的父母。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原谅,而是感谢她爱你的方式。

第四步:你要学会建立自己爱的体系。要把你妈妈的这个自恋的***自己这儿终止。

要学会去关注自己的孩子:关注品格,而不是成就;体会情感,而不是告诉她该怎么做…当我们建立新的爱的体系后,有了爱的能力,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整天自恋的时候,这个自恋的魔咒在你身上就戛然而止了。

看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母亲和我之间的绊脚石终于清楚了。从小到大,母亲与我很少有亲密的时候,这让我感到很困惑,觉得母亲不爱我,现在才认识到,母亲只是在用她的方式来爱我,她对待我的一些方式其实是她的母亲对待她的方式;母亲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就过的非常辛苦;可是对我,母亲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我重复她的辛苦,这些我却没有看见;原来,是我接受爱的系统出了问题,我在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母亲对我态度,我在用自己的标准去控制母亲的行为;所以才会觉得母亲不爱我;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在自己,所有的责任也都在自己。海因格说你没有权利原谅你的父母。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原谅,而是感谢她以她的方式爱你。

当我感谢了我的母亲后,我感觉到了母亲发自内心的舒心,这让我既惭愧又欣慰……与母亲的关系改变了后的自己就像是与全世界和解了一般,内心是平和而宽容,简单而富足的!

最后想告诉所有的女性朋友!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生活的内心富足、开心、快乐,那么首先要调整好你和你妈妈的关系,因为决定你这一辈子性格命运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的妈妈带给你的关系。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篇3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被它的名字吸引——我不想自己的爱成为女儿的羁绊。以为这是一本育儿书。翻开才知道,这是一本讲述母爱也会带来伤害,以及如何与伤害和解,从而疗愈自己的书。

我推荐三类人来读这本书:认为跟母亲关系处得不好的,有女儿的妈妈们,以及想要了解自己的人。我常常听到有朋友说她又跟自己母亲吵架了,有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快乐,却不知道为什么。当然,所有在寻找幸福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阿格尼丝˙里普利厄在《百宝箱》里说,在自己身上找到幸福并不容易,但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则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我特别同意《母爱的羁绊》这本书作者“只有自己才能治愈自己”的观点。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找到共鸣。作者那些求助者的感受,就像是我自己心里的声音一样。“我有个窍门,能在不自信的时候让自己看上去很有能力。我总是担心有人会发现其实我并不擅长自己的工作。我只会做表面文章。这让我很烦心,我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发现真相,管我叫骗子。”“我永远不能为了纯粹的乐趣去做一件事,于是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终究一事无成。”

我不能说这本书治愈了我,因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早就开始了跟过去和解的征程。作者认为治疗是一项持续终身的事,不能一蹴而就。谁说不是呢?

曾经我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身上那些甩都甩不掉的自卑,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念头,是哪里来的。这本书给出了一种可能----自恋母亲会带来伤害和导致其女儿们的问题。我很难把我的母亲归类为自恋型。但她不是我理想型的母亲。我想不仅仅是自恋型的母亲,自卑的,内心充满恐惧的,那些没有办法活出真正自我的母亲,都有可能会带来伤害和导致女儿们的问题。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母爱就其本质是:“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得到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但是我需要做一个很努力很乖的孩子,需要考第一名,必须考上最好的高中,必须比其他的孩子都优秀,才能讨得妈妈欢心。我母亲经常会把好的东西给“比我们重要得多”的亲戚,这个重要我猜是因为我们经常接受他们经济上的救济。比如,有一次我生日,但是那天最重要的人是舅妈,所以最好的鸡肉最好的菜都要舅妈先吃;比如,有一次她做了很好吃的红盐姜,藏在柜子里好久都不许我和弟弟吃,但是表妹来了家里之后她就全部给了表妹。

而我羡慕表妹有舅妈那样无条件爱她的`妈妈。有一次,是冬天的周末,舅妈让我来洗菜,她对我说,表妹来大姨妈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让她碰冷水,她的语气和眼神里溢满了对表妹的关爱。在冬天的冰水里洗着青菜,我的心比冰水更冷。我也来大姨妈了,但是我不敢说。当时的我,像极了我那个讨好型人格的母亲。她肯定也是不会说,也只会默默地在冰冷的水里洗着青菜。我羡慕表妹有舅妈那样无条件爱她的妈妈,如果表妹受到任何委屈,她都可以依赖舅妈。

我曾经渴望过,幻想过母亲能是我坚强的后盾,现在我早已经接受,这不可能。在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需要那样一个会处理情感问题,内心坚强的母亲。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一个这样的母亲。我的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在成长的过程中给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比如上面提到的认为自己不重要,不够好,等等等等。而接纳母亲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母亲这一点,并不是说去责怪母亲,更不代表不爱她。

接纳这样的事实,是开始自我疗愈的第一步。从此,你成为一个走出伤害的人,“你会成为一个既能待在母亲身边,又能跟她保持距离的人,而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有了这种能力,你就能和某人既亲近又独立,同时保持者一种完整的自我意识”。

过年的时候,二姨说我命真好,嫁了个还不错的老公。我鼓足勇气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我也总归需要有一点好的吧,要是连婚姻也不好,我又指望不上回来依靠家里。”“那是那是,还不是你指望家里,你家里还要指望你呢”,二姨回应。这些年我的长进之一,就是能够尝试着跟曾经“仰视”的亲戚们开展平等对话,所谓平等,就是不害怕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用一种平和的语气。

我爱我的母亲,即使她不是我理想型的母亲,即使因为这样,在我成年后,需要格外辛苦地去面对和疗愈那些伤害。但是我相信,这也是成长的意义,谁不是在伤痕累累里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活?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让我十分痛苦的话,那便是在反哺过程中遭遇的挫败感,这样的挫败感常常猝不及防地让我又陷入“是我不够优秀”的深渊。这本书里有一段话,很好地将我从这种挫败感中拉出来——即便你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你还是应该有母亲的样子。你得继续担负起父母的责任,继续提供指导、同情(共情:我个人觉得用共情更好,避免歧义)和理解。你女儿却没有义务向你提供这些东西。

我不知是否完全认同这段话,但是我确信,你不能给别人你自己没有的东西。埃利希?弗洛姆说:“如果一个人能富有成效地去爱别人,他也会爱他自己;如果一个人只爱别人,他就根本没有爱的能力”。飞机上的安全须知里面也写着,在帮助别人之前,请自己先戴好氧气罩。

有一句祷文----使我摆脱所有无用的幻想和徒然的妄念。有一次祈祷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徒然的妄念?恰好冯唐在《奇葩大会》帮我解答了:妄念就是一己之力无法做到,需要依赖别人才能完成的事情。

我想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朝着这句祷文的方向努力。我很喜欢现在的自己,并且祝福所有人都能自由地做自己。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篇4

在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的博客中看到了他推荐的一本书《母爱的羁绊》,买回来以后迫不及待的将整本书读完,感触良多。

在《为何家会伤人》那本书中,提到每个**其实也是小孩,每个**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性格的缺陷,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或是环境给我造成的,每个人都有两次的成长的过程,一次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第二次就是自己哺育孩子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认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问题所在,那么在第二次哺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就能够避免自己性格缺陷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辙。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就是“healingthedaughterofnarcissisticmother”,就是指出了之所母爱会有羁绊,就是因为母亲的自恋的性格特质造成的,孩子永远会问自己一个问题“willieverbegoodenough”,一直会有一个阴影笼罩着自恋母亲的孩子:我足够优秀吗?我的优秀品质能取悦我母亲吗?

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得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自恋的母亲不会给孩子带来温暖安全的成长环境。这本书令人动容之处是:”这不是一个生气、不满、愤怒的投射之旅,而是一个理解之旅。

”之所以有这样的自恋的母亲,是因为母亲在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肯定也遭受过不能克服的心里障碍和阴影,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教会女儿和母亲一起面对这些成长过程中不能逾越的障碍,从而是母女关系得到改善,母亲和女儿都得到**。

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还是最后一章《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自恋母亲的女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怕自己重蹈自己母亲的覆辙,告诉你做为母亲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做为母亲必须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小程度的让自己的孩子收到这种自恋的伤害。

同情、责任、特权、价值、真诚,这些重要的人格特质,我们都应该给予孩子,最终在生活中找到另一半,完成自己的人生。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篇5

五月,借着母亲节悄然而至,载着母亲节的风帆,读一本《母爱的羁绊》,母慈子孝是我们传统理论的核心,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三娘教子”等脍炙人口的将母爱伟大的故事。

读书出来,结合自己,只有很浅的了解,相信再读书会有很大的收获。在此,先把初读后的感受写出。

我理想中的母亲:

一。理解我,关心我,引导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从她身上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她是我交往的对象。

2。让我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尊重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她正确的人生经历来代替自己的思想。

而现实中的我是:

1、将自认为对的、符合大众观点的观念强加给孩子。

2、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孩子去做。

三。经常情绪不好进入家庭,导致孩子脾气暴躁,脾气暴躁。

四。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他需要什么,他需要我如何帮助他,但对他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对照理想和现实的母亲,我有点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愿和我交流,为什么反感我了。

纠正自己,消除束缚,做一个正常的母亲,实现一个正常的孩子:

1、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认识羁绊因素,承认对孩子已造成不良影响这个事实。

2。要求自己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性的思为方式,也就是说,选择一种新的教育,就是选择一种新的生活。如此,要求自己做到:记录生活中的体验(非讲述生活)、梳理和孩子的通话记录、每日锻炼身体,从而成长自己,完善自己,离羁绊远矣。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篇6

未婚时,工作上不顺心,只想第一秒时间回到家里和妈妈在一起,虽然明白妈妈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只要和妈妈在一起,仿佛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结婚了,只要一放假,就***带着孩子找自己的妈妈。只是因为和妈妈在一起很开心,心里很放松。只有此时,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气着妈妈时,过后赶紧想方法弥补。

妈妈立刻冲我大喊大叫,但这并不影响下一秒吃妈妈刚做的美味饺子。一切的一切,只以为是***已。

当拿到这本书《母爱的羁绊》阅读后,深深地明白原来我们一直以来的幸福只缘于这个叫母亲的角色,最为重要的是母亲得体的付出和那份浓浓的但不沉重的爱。

一个女人一生大概就是在女孩、女儿、女人、妈妈、婆婆或丈母娘的社会角色中进步或来回转换,在你的记忆里是否有许多欢快而平和的记忆?或者永远不要自信,即使你做的更多,你也不能给一个积极的?请在《母爱的羁绊》这本书里找寻那份答案。

如果一个女人不能确定自己,不能建立自信,她也许很漂亮,很能干,但她会觉得我比别人差。但有些外部条件不好的人却如此勇敢和自信。这一切可能都于你母亲的一个特质~“自恋”,只会过度地关注自己。

如果你因为自己某些行为,或者对自己过分要求而痛苦,你一定需要了解,或许你成为了你妈妈的一部分!但我们的母亲也是自己母亲的女儿,她可能没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我们去深入分析,不是去责怪已经遗传下来的事实,而是去理解和更好地接受一切!

这本书介绍了自恋母亲的特点:1。对自身重要性的不切实际的理解;2

专注成功,美貌,权利的幻想;3.相信自己独一无二,孤芳自赏;4.觉得自己享有特权;5.

人际剥削,喜欢利用他人。特别需要过分赞扬;7。缺乏同情心;8

常常嫉妒;9.傲慢目中无人!

如果你是一个自恋的母亲,请理性对待书中的内容,告诉自己:为了家庭和谐,改变自己。或者你是一个自恋母亲的女儿,对于自己的不幸童年,也许一些早已在心中生根的种种不开心都会随时牵绊你的生活,可是只因她是母亲,却是努力告知自己,那是自己的妈妈,母亲向来是被歌颂的,怎么有对母亲的亵渎和不敬,哪怕只是悄悄地想一下下而已。

然而,书中的方法告诉我们,当我们客观地对待这件事时,过去仍然存在,不会消逝。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放下和释然,了解过去和总结,能帮助我们走出阴影,因为母爱的羁绊,我们无法选择,那犹如娘胎带来的气性,能选择的,永远都是自己放下枷锁和固定思维,勇敢而无畏的心!不让原生家庭里的不良结果再传承下去。

也许你是女儿的母亲,或者你即将生下一个女儿。不要把自恋母亲的材料留给孩子,而要教会她平和完整,大方而不虚荣。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篇7

“母亲不是保姆,母亲是那个要和你的内在有呼应并能用能量喂养你的情感的人。”

1、十八九岁的时候,我会想,如果妈妈不在了,我就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我就不再按世俗的标准去生活,我就不用活在这个累死了的世界。

那时候,我以为这是因为爱。我以为她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深的牵挂,唯一的牵挂。

2、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妈妈问孩子想吃什么,孩子说,面条和煎蛋,煎蛋单放。孩子知道,第二天那个煎蛋肯定是和面条放在一起的。

好像差不多对不对?煎蛋和面条放一起怎么了?

但孩子感到自己是不被看到的,不被爱的,而且,他不能说。因为说了也不会被看到,还因为说了可能被定性为没事找事。

我的妈妈是一个在衣食住行上对我无可挑剔的妈妈,她用行动表达着对我的爱。但是很奇怪,我对她的厨艺表示肯定,但是我的饭量很小。

好像那个“我妈觉得我冷”的孩子,我现在觉得可怕的不是她觉得我冷这个事情很烦,而是我已经不知道我到底冷不冷。

她从来不曾对我拳打脚踢,甚至从不曾反对过我什么。就像那一晚面条和蛋,我还能指责什么,又凭什么指责。

可是,我的心底却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被看见,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3、我看到了一个不被爱的女人,她的价值从来没有被肯定,她为兄弟姐妹付出、为丈夫付出、为婆婆付出,唯独不能也不会为自己付出,更心碎的是她的付出没有得到过肯定。

她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她心底对自己价值的无法认同,对女性价值的无法认同,在孩子身上织起了一张厚厚的网。

一个足够的好的母亲,给了孩子一个安全基地,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他(她)敢于去探索。

母爱,不应该是一种羁绊,而是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