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名著读后感格式范文

发表时间:2023-11-25

名著读后感格式范文(精选6篇)。

希望这份“名著读后感格式范文”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在阅读了作品后,我们大家都对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撰写读后感时,可以从文学技巧、情节等多个方面入手,怎样才能把读后感写好?此页面资讯仅供参考请自行判断信息准确性!

名著读后感格式范文(篇1)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为《爱的教育》,里面有很多个爱的故事,马尔科为了寻找自己的母亲,跑遍了七个城市,并最终救活了自己奄奄一息的母亲,母子一家终于团聚到了一起。

一个聋哑女因女老师的指导,会看别人嘴巴的变化而知道别人在说什么,因女老师一字一拼音的耐心教,她会生硬地说话,到最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还有卡罗纳把自己最心爱的扭条小火车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男孩为了自己妹妹的安全而跟比自己高大,力大的人打起来。后来,卡罗尔的母亲意外去世。老师给了她安慰,给了她生存的希望。

一份关怀,一份祝福,一份安慰,都能给一个人一个生存的机会。我们应该去学着关爱别人。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二):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一起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们一段一段,逐字逐句地高声朗读。当你读到那些美妙动人的地方时,你会停下来进行讨论。

开始,我觉得很麻烦。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我越来越喜欢《爱的教育》。书中,我认识了勇敢的洛贝谛,坚持正义的卡隆,刻苦用功的斯代地,还有高尚的老校长,善良的罗巴尼老师……,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许多真挚的情感——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朋友间的友谊,还人们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

书中,一个叫柯莱蒂的小男孩正忙着做家务,他正忙着做家务。他学会了煮咖啡和照顾生病的母亲。当他工作的时候,他是如此的开朗和乐观。读到这里,我真为他的勤劳、好学而喝彩!

我不禁想:我,一个四年级的男孩,能做这个吗?

《爱的教育》使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爱?怎样去爱?让我懂得:爱使人们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使世界更加温暖和美丽。而我也决心怎样成为柯莱蒂那样的小男子汉。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三):

前几天我就把《爱的教育》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我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这本书是作者记的日记,在这很多篇日记里,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尚的行为这篇文章,它主要讲的是:几位学***好的同学在捉弄一个红头发、一条胳膊残疾、妈妈是卖菜的克罗西,其中一位学生侮辱他的母亲,在一起嘲笑他,克罗西用乞求的目光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希望能发他一马,他们越闹越起劲,一脸坏相的弗兰蒂站到一把椅子上,学着克罗西的母亲来学校接儿子时手上拎着菜篮子的样子,惹的许多同学大笑起来。

克罗西气极了,抓起一个墨水瓶朝弗兰蒂丢去,他一闪,正好砸在刚进门的老师头上,老师询问着是谁干的,加罗内出于对克罗西的同情,站起来坚定地回答:是我!老师在他身上打量一番,说:

不是你。这时,老师又提高了嗓门:是谁干的,站起来了,老师不会惩罚的!

这时克罗西站起来哭着把事情讲了一番。老师让招惹克罗西的同学站起来,那四个同学站了起来,低着头。老师说:

侮辱一个没招你们没惹你们的同学,捉弄一个残疾人,欺负一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弱者,这是欺软怕硬,是人世间最卑鄙、最可耻的行为!说完,老师走下讲台,来到低着头的加罗内面前用手托着他的下巴,让他抬起头,注视着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孩子!

在这篇文章里,能看得出加罗内是多么富有同情心,我从心底里佩服他的正义与勇气。我也想学****,帮助弱小的学生,照顾残疾人,他们需要别人的照顾!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还有一个想法在我脑中油然而生,这个想法就是:我也要介绍班里的情况,以同学为写作对象,自己编写爱的教育系列文章,我相信,我编写的爱的教育系列文章一定会成为我的美好回忆!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四):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说它和我差不多年纪,今天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

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夏先生说:“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fw76.COM 76范文网】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是免费的,而且是义务的。

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爱情就像空气,充满了生命,充满了人们的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活。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是为了个人,更是为了整个民族的尊严和情感。《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爱,学***爱。

我认为,面对教育,爱应该是教育权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没有池塘,没有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感觉已经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生命的爱。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五):

《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这本书伴随着孩子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一代又一代的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

这本书处处充满着强烈的情感力量。它用爱打开人们的心扉,引导我们始终保持一颗进取、善良、真诚的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和苦难。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我们对此的态度可能不同,但它一定会引发了我们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的教育》把爱比成很多东西,读《爱的教育》,使我步入了恩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从同学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甚至是偶然相遇的人的微笑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中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患残疾,当然也有人沐浴在幸福之中。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些小故事陶冶了书中的人物,使他们心中有了爱。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冷静下来,我们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享受着别人的爱、关心和帮助。

我希望当我们享受到那份平凡的爱时,我们也会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以爱。爱,无论大小,小到一个问候,一个拥抱,大到爱心捐赠,希望工程,社会保障都是爱。但人们往往忽视爱的存在,就像父母的爱一样,人们似乎认为爱是自然的,它不需要太多的付出和回报,甚至无形中拒绝了父母的爱。

这样的人走不了多远。

《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我”在一学期中所发生的事情,从恩利科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们班上的同学的优点,如科列帝的宽容、勤劳;沃提尼的善良;卡罗纳的正直;纳利的坚毅等等。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不足,如沃提尼的嫉妒和爱慕虚荣;弗朗蒂的厚颜无耻、阴险、狡诈。我们可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也可以反思我们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爱,就像金钥匙,打开人们的心灵;爱,让我们不顾一切地去帮助别人,不怕牺牲自己;爱,太好了!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我认为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爱是人间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升华。

只有爱,能使人变成一个心灵纯洁的人,而教育,才能使爱永恒。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别人付出的爱,都能对别人献出爱,那么我们社会将变得幸福安宁,我们祖国将繁荣昌盛。

让我们打开博爱的门,让世界充满爱!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六):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极力颂扬的地方**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

名著读后感格式范文(篇2)

《神秘的圣诞礼物》是一本由[美]莉兹·克里莫文/图着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

《神秘的圣诞礼物》读后感(一):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评《神秘的圣诞礼物》

圣诞节来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最高兴?也许是和孩子们一起玩,也许是圣诞节的快乐心情,但最重要的是礼物。罗力小朋友在这天做了很多事情,他和爸爸一起做蛋糕,布置彩带把家里弄得喜气洋洋的,关键是和爸爸一起出去找圣诞树。

不幸的是,树太大或太小。 一棵树正好适合它,但是仍然有小动物在上面生活。回家后,他想,虽然今天找不到合适的圣诞树,但玩得很开心,就睡着了。可是小罗力的爸爸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自己打扮成圣诞树的样子,让小罗力和孩子们不因为缺少圣诞树而不开心,让小罗力着实酷了一把。

小罗力的故事总是那么普通,但却很温馨。这一对父子互相陪伴相互理解也彼此尊重,让生活中一个个小故事都变得那么有爱,在碰到一些问题或者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是努力去改变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对比一下我们的生活,可能会有另外一些孩子,他们因为没有得到心仪的礼物而嚎啕大哭,或者吵着闹着提出其他的条件;小罗力听话多了。年轻时,他会调整自己的小情绪,让自己快乐。

想想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是太严厉就是太溺爱;小罗力的爸爸则是一个默默付出的好爸爸,他总是尽可能地为儿子提供最好的礼物—陪伴:陪着孩子一起做圣诞饼干、布置家里、找圣诞树,到最后亲自为孩子充当圣诞树。和《我和老爸》书中一样,在默默付出中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现在罗力已经知道了,圣诞树不是圣诞节的全部,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庆祝,还有和你爱的人在一起,才是这个节日的真谛”。我不敢确信像罗力这样小小的孩子能懂得这样的道理,但他总有一天会懂得这样的道理,再回想过去那件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会明白爸爸的爱。像小罗力一样,长大的人一定会明白这个道理: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神秘的圣诞礼物其实一点儿也不神秘,它更多来自于爱你的人,从来不会标榜和宣扬自己,它只是一直在你旁边,不需要你的关注,只是等着你的呼唤,一旦你有需要,他就会倾尽所能地满足你。

2018-5-22

《神秘的圣诞礼物》读后感(二):圣诞树不是圣诞节的全部

和宝宝子一起,读完了《我和老爸》《我想要个宠物嘛》,现在是《神秘的圣诞礼物》。

我不知道罗力和爸爸的故事是怎么打动你的,但很温馨。于是,我从来不敢宣之于口,但是宝宝子会问:罗力的妈妈去哪了?

和老爸在一起的日子,罗力是幸福的。他们一起去旅游,一起去寻找朋友,一起制作圣诞树,老爸远远地、默默地关注着罗力,不言不语,给罗力他所能给的最好。

不过,宝宝还在问,罗力的妈妈去了**?

我突然明白我为什么被感动了。

孩子们,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完美。罗力的妈妈也许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尽管罗力的老爸是暖男,也许也有合不来的感情,也许……世界上有很多的也许,而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想选择闭目塞听,就享受这温暖,在孩子的面前,也是不能够。

但是,孩子,尽管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不完美。爸爸爱罗力,罗力的生活还在继续,生活并不完美,但幸福依然不远。

也许,让成年人感动的是这种不完美的幸福。

她还是不明白。虽然她喜欢罗力和爸爸的圣诞节和爸爸做的圣诞树,但她仍然在想妈妈为什么不在那里?

与他们最大的不同是,成年人选择不去面对悲伤,而孩子则能够继续享受故事中的快乐和幸福。

不知道莉兹·克里莫创作罗力和老爸故事的初衷是什么,我想她一定想过罗力老妈的问题,也许她只是出门远行了,明天罗力打开了门,老妈就旅行归来了。

家人,在一起,每天都是节日。

老爸不是家人的全部,但是老爸的爱并不残缺。也许只是爸爸和罗力的亲子时间。

《神秘的圣诞礼物》读后感(三):爱是想方设法,爱是包容

可爱的小罗力恐龙来了。在《罗力小恐龙系列》的前两本里,分别写了小罗力和他的爸爸、和小罗力想养宠物的故事。现在,在《神秘的圣诞礼物》这本里,我们将看到小恐龙罗力他在圣诞节想要的礼物。

小罗力的爸爸离儿子还很近,圣诞节快到了,他们一起装饰家里,让家里有圣诞气氛。面画的风格一如既往,线条简洁又不失温馨的画面感,图画色彩柔和而亲切。故事的主角仍然是小恐龙罗力和他的父亲。

他们布置好以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缺一颗小罗力中意的圣诞树。爸爸无怨无悔地陪儿子找到了一棵完美的圣诞树。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恐龙的父亲确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儿子。 孩子年幼时,他需要的是父亲的陪伴。虽然与孩子如影相随,但是这位恐龙爸爸又不会干涉小恐龙,基本上都是由小恐龙来做主,在选树的过程中,爸爸只是陪伴着观望,可能会给些建议,但是不阻止和干扰小罗力的选择。对于这样的父亲,小罗力一定很满意,因为在恐龙父亲面前,他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爱是陪伴,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灵感。就像恐龙爸爸和小罗力。

爱是自由,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灵感。就像恐龙之父给了小罗力选择自己圣诞树的权利一样。

爱是找到方法。这是这本书的第三个灵感。成千上万的选择没有找到合适的圣诞树,恐龙爸爸为小罗力量打造了一棵很有爱心的圣诞树;

爱是更包容的,这是本书的第四个灵感。对于爸爸以爱心打造的圣诞树,小罗力是满心欢喜,他虽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圣诞树,但在小罗力的眼中,一定是最好的圣诞树。宽容是相互的。恐龙之父对小恐龙罗力有忍耐力,小恐龙罗力对父亲也有忍耐力。

不挑剔,不否认,只欢呼,只快乐,每个人都会满意。

在我们爱的世界里,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岁月里,我们也应该学习恐龙父亲爱孩子的方式。陪伴而不干涉,包容但不纵容。爱是相互的,爸爸给予孩子的爱,孩子是能感同身受的,所以,对于爸爸用心打造的礼物,孩子当然会很喜欢。

《神秘的圣诞礼物》读后感(四):生活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收到这份礼物总是很愉快的。 收到您所爱的人更是难忘。被记住的感觉很温暖,即使没有礼物,心里也会有一些安慰。

莉兹·克里莫用温暖的绿、黄、蓝色调为罗力岛上的每一个人营造圣诞气氛。

罗力是一只绿色可爱的小恐龙,微笑着,小眼睛,让人一见钟情。家庭的温暖是罗力幸福的源泉。与**世界上的夫妻相比,家庭没有结婚,也没有温暖。罗力是只幸福的小恐龙。

在成长过程中,罗力的父亲陪伴着罗力的母亲。人类的父母为什么不像罗力的父母那样学会爱自己的孩子呢?

罗力爸爸用行动告诉了罗力生活里有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拥有互相帮助的朋友,拥有相亲相爱无私的家人,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找到相爱的,相互支持的,相互鼓励的,相互照顾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礼物。

圣诞树不是圣诞节的全部。

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庆祝才是。

和朋友分享快乐,喝热可可,听圣诞故事,然后忘记你为什么悲伤和为什么不快乐。

《小王子》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而《神秘的圣诞礼物》则告诉我们,与家人、朋友们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家庭生活幸福温馨,亲子互动有趣生动,罗力一家的美好生活令人启迪和期待。

《神秘的圣诞礼物》读后感(五):它的暖心超越了圣诞节°

——评《神秘的圣诞礼物》

文/蓦烟如雪

从第一本的《我和老爸》到第二本的《我想要个宠物嘛》,莉兹·克里莫从未让我失望过,尤其现在捧着的第三本《神秘的圣诞礼物》,更是让我喜欢到不知用什么言语去描述它。

她的**漫画,每每都会让我感到温暖,这不是简单的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爱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了孩子,还教育了作为家长的我们。

莉兹·克里莫的简笔画,一改了以往我对漫画书的苛求,就是画风要多么可爱,多么细腻,多么色彩丰富等等,而她简简的几笔,就可以快速的勾勒出来小恐龙,最重要的是故事和色彩搭配,都让人尤为舒服。

《我和老爸》是小恐龙的“个人冒险”,《我想要个宠物嘛》是罗力寻找到特别的“玩伴”,第三部延续了前者的风格,却也可以断开式的直接拿第三本,看到剧情,讲述了圣诞节的罗力故事。

主人公罗力在小岛上迎来了圣诞节,他们每个人都洋溢着节日的氛围,里面的小伙伴就是《我想要个宠物嘛》里面出来的,很面熟的小树懒,小河马,小犀牛等等,他们布置了家,却发现少了圣诞树。

当我看不到情节的时候,我想知道老米是否会说第二天爸爸准备了圣诞树。

结果是,准备了。

方式却和我想的完全不同……

因为圣诞树是罗力爸爸,他用彩灯挂在绿绿的身上,让儿子罗力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圣诞树,在现实中,我们做不到这样的装扮,但是在故事里,罗力爸爸是绿色的基调,让人意想不到是,罗力爸爸化身了圣诞树。

这点太暖了。

莉兹·克里莫继续用她爱和陪伴的力量告诉我们意种意想不到的温暖。

如果说,罗力小恐龙很暖心,但在妈妈的眼里,罗力的爸爸真的是实打实的“暖男”。

这里没有罗力的母亲,但在罗力父亲的照顾下,罗力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罗力的父亲有非常积极的能量。

书页上,写了这么一句:“和爱的人在一起,才是节日的真谛。”

我们常常喜欢过这个节,那个节,可是一个人过的不是节日是空虚,而和爱的人在一起,我们是彼此分享着快乐,分享着一点一滴对生活的感悟,比起礼物,我更喜欢罗力爸爸努力的心意。

拥有这样超能“爱”的爸爸太幸福,而作者的巧思,让我对罗力的后续更为期待。

我要疯狂打call!

《神秘的圣诞礼物》读后感(六):爱的礼物

对于漫画或着说绘本来说,一直非常的心水那种简单的单纯的画风中,蕴含着人世间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在这本《神秘的圣诞礼物》中,作者莉兹·克里莫为小读者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圣诞节的童话故事。童话是一种文学载体。它通过丰富的想象、拟人化的描写和表达反映生活,引导生活。

优秀的童话故事通过想象和幻想去编织奇幻的故事,基于一定的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新奇而有趣的同时,揭露人生道理,社会哲理,使人在愉悦的阅读之中,感悟人生真谛和生活哲理。

圣诞节在西方是个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准备丰盛的晚餐,其乐融融。圣诞老人的传说伴随着孩子们一路长大。每个人都希望在圣诞节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同样在这本书中,我们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恐龙,名叫罗力,和他强大的恐龙父亲。

小恐龙罗力生活在欢乐的小岛上,这天,小岛迎来了圣诞夜,每个人身上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小恐龙罗力和他的父亲也在为圣诞夜做准备。挂好圣诞袜子,希望神秘的圣诞老人在夜半从烟囱进来放下礼物,做好了圣诞饼干,饼干看起来跟生活一样甜蜜,一切看起来非常的完美,只是缺少一颗像样的圣诞树。于是罗力和爸爸穿上冬装去户外寻找圣诞树,但找到了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还有一棵是小鸟的家,到了庆祝的时间,罗力和爸爸回家,跟小伙伴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夜,罗力似乎忘记圣诞树这么一回事。

第二天早上,起床的罗力发现,自己的爸爸装扮成漂亮又特别的圣诞树,满足了罗力的愿望,小恐龙明白了父亲的用心,圣诞树并不是圣诞节的全部,跟家人、爱人、朋友们在一起庆祝才是节日的真谛。

名著读后感格式范文(篇3)

在这一次的寒假读书计划书单中,我选择了《简爱》这本书。打开书架,取出爸爸送给我的那本《简爱》翻了起来。在朦胧的雾中,一个虚弱的身影出现了,慢慢地走近。

简爱的第一个身份是里德太太的侄女。她年轻时失去了父母,唯一爱她、收养她的叔叔早逝。她小时候被两个表妹和表妹欺负,总是善待别人。

而且“无论怎么讨别人的欢心,都有人从早到晚地骂我淘气、阴暗、讨厌、鬼头鬼脑”。这种强烈的不公终于激起了简心中的反抗。她鼓起勇气教训了约翰,并且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束缚著她的那个服从长辈的观念。

她勇敢的站起来,诉说心中的不公平,控诉以恩人自居的舅妈的罪行。她骂她是个伪善的女人,她抬不起头来。面对强权,她开始反抗,也开始走向成熟。

她学会了独立。

当走出舅妈的家时,简爱的心情是阴暗的。因为她从各种线索中了解到,第二住所,洛伍德慈善学校,对她来说并不容易。果然,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伤了她的自尊。

但她并没有下决心与全世界作战。她对谭波尔小姐和她的好朋友海伦·彭斯充满了热情和爱。在洛伍德,她学会了宽容和区别对待。

这给她的反抗蒙上了一层是非和正义。她以别人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别人,她成熟了。随着她长大,简爱的叛逆精神真的闪耀着光芒。

简爱一生的转折发生之处便是桑菲尔德府。她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家庭女教师。而18岁的她,渐渐地与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爱情。

罗切斯特一家举行了宴会。简爱以一种谦卑而不重要的态度与贵族夫人相处,赢得了她的尊严。她对罗切斯特的爱是热烈而强烈的。但她决不会因此失去原则。

当她误一位主人要娶一位贵妇人,同时又把她留在身边,使她变得微不足道时,她愤怒地驳斥了罗切斯特。在这个时候,她的愤怒的斥责,正是使我们感到敬佩的。

而命运似乎还要考验简。在她和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她发现罗切斯特已经结婚了。她不顾内心的反抗,情感的痛苦毅然出走。

她用法律的条款约束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光明的天堂。她是自立而独立的。她为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华彩的乐章!

命运是公正的。简最后与罗切斯特获得了幸福的结局。而她的精神也如经久不衰的珍宝,永不褪色。

最后,伦敦的迷雾又加深了。那个瘦小但坚强的身影远去了。我合上书。19世纪的英国像一艘船一样逐渐从思想的海洋中撤退。

简爱的一生,从幼稚到成熟;从软弱到坚强;从无稚到智慧,她改变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我们,也在成长,也在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智慧。

简爱的一生,不变的是她的反抗,她的精神。我们,让我们保持同样的精神。总有一天,它会像金子一样发光。

关于名著读后感的作文(二)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仿佛让我获得了人生的真谛。

文中讲道:“海伦·亚当斯”是一位盲童,但因为海伦永不放弃的精神和莎莉文老师的辛勤教育,不知吃了多少苦,才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这使我深受感动,从中受益匪浅。

时间是无限的。像长江一样,总是滔滔不绝。然而,每个人都能利用和享受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最宝贵的。就像雷锋叔叔说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穷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教育我们利用时间多做一些有利于人们、社会的事情,是多么的愉快啊!

篇末,“阅读开机”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将目光投向**?三天,只有三天的光明,多么残酷,多么珍贵。

然后,如果给我三天的光,我会在第一天给我的亲戚买最好的东西,尽我的孝道。第二天和第三天,我将努力学习,使自己在三天后盲文失明。

家长和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难买。是呀,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不会留恋时间;而那些虚度光阴的人,到头来必然要后悔。直到现在,我才懂得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关于名著读后感的作文(三)

寒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

于是他凭著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没过多久,他的外国车就被士兵们带走了。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买了一辆外国车。

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经过三次反复,祥子再也不能鼓起生命的勇气了。他开始玩、吃、喝、嫖、赌,堕落成城市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努力工作、持之以恒、有自己目标的人,最终沦为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著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

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著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但即便如此,这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剧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矛盾的。它们不能和解,但它们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不会因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的。

人们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但最终可能无法取得真正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地寻找更好的生活,但结局是如此悲惨。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

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会非常复杂。人很容易迷失自我,迷失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名著读后感格式范文(篇4)

读完了《野性的呼唤》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拉雪橇的猎犬是多么的勇敢,强大。尤其是故事中的巴克,这本**的作者是美国具有民族色彩的优秀作家杰克.伦敦,他的**作品创作极丰,____年1月12日杰克伦敦在旧金山出生,19xx年11月22日死于突发性心脏病。

他的童年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曾当过报童,水手,流浪中还蹲过监狱,后来去过阿拉斯加淘过金。

当杰克伦敦发现当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人爱好去北部极地去寻找金矿,这需要大量壮实的狗去拉雪橇,于是就出现了**中巴克的形象,巴克原本是米勒法官的一只爱犬,一直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州的温暖山谷里,不料被卖到美国阿拉斯加(也是作者淘金所在地),那是一个即偏远又寒冷的地方。因为大量盛产**,所以世界各地的**爱好者都会聚集到这里来,而这又需要大量的拉雪橇的狗,巴克就是这个原因被卖到这里。

进入北方后,他知道那里的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苦。南方没有法律,只有大棒和尖牙的法律,。那里也没有公平的游戏规则。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挺住,绝不能放弃和倒下,倒下就是弱者,遵守南部法则也同样是弱者,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巴克的野性慢慢被唤醒,首先是对领头狗激怒他的做法稍微忍着点,之后不断指代领头狗斯比茨制造麻烦,最终与斯比茨挑起了一场恶斗,并将它打败后杀死。

取代了斯比茨原先的地位,巴克也很聪明,怎样拉好雪橇,怎样战胜寒冷,对他来说实地是简单。

他在极地中遇到过五个主人,最后一个是叫约翰.桑顿的人,他救了巴克,而且对巴克十分关心,在桑顿身边不用长途跋涉,更不用拉雪橇,这在巴克看来是一种实在的幸福,然而不幸的是桑顿在一次淘金时被印地安人杀害,这使巴克与人的最后一根纽带被打断了,从此,巴克对人没有了信任,他决定加入狼群,回归大自然……

**早巴克的形象是强者的向征,通过人的世界看到了狗的世界,在**中写狗就是写人,赋予了狗以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所以称狗为“他”而不是“它”。

我在巴克身上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当他最终走进狼群,回归自然后,我们又怎能接受他唱的那首古歌呢?这只是作家的道德,也是文学的一种表现方式。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格式范文(篇5)

水浒传是元朝施耐庵的作品,这是一部文学巨着,是我国最早一部白话长篇**,我国最早的一部农民起义与战争的回章**,取材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以其高度的表现力,生动丰富的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而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中的主要英雄人物有:宋江及时雨、华僧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豹头林冲、沃克武松等。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是武松,武松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景阳冈打虎”已成为民间故事。他武艺高强,有胆有识,性情刚烈,愤世嫉俗,与**力量势不两立和鲁智深一样是真英雄,真汉子。

武松开始有了浓厚的封建礼教,义德感恩思想非常严肃。他在任都头期间,为报答知县“知遇之恩‘’,一心一意为其办事。后来,因为王婆捣乱,她用西门庆欺骗了潘金莲。后来被**了。王婆叫潘金莲去毒死武大郎。武松遇害时,不允许他提出申诉,于是愤怒地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自首。

他的举动,说明她性格刚烈,一人做事一人当,不去连累别人。后来被发配孟州后,他为报答施恩的厚待,也为施恩打抱不平,于是醉打蒋门神,惹下祸端,后来被蒋门神兄弟张督监的小恩小惠所迷惑,结果被冤枉关进牢房,在发配恩州的路上,险些被杀害,后来武松血溅张家鸳鸯楼。

现在我们国家提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记得几天前,广东发生了一场洪水。水和大门一样高。由于水太深,救生员只能在救人时向前游。很难移动。但我们的救生员很勇敢,素质和武松一样。

武松品质优秀,我们要养成勇敢无畏的精神。

【名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格式范文(篇6)

名著读后感倒真没做过什么有光彩的事情,逐走晴雯,逼死金钏,抄检大观园,可能黛玉之死与她也难脱干系。本人在此大胆推测一下她的心理历程。

王夫人出生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应该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从书中看,应该是王家的长女。封建时代的大女儿是家中的大姐,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限制。她应该是她姐姐的榜样,如李纨、元春、宝钗等。

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她没读什么书,心中郁闷和压抑无处派遣,也就不具备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开阔心胸和浪漫气质,所以长大了就成了个没什么情趣的人连用了三个金钱蟒,曹公写人物住处多有对人物本身性格命运的暗示。我五年级时读到这里,心中一凛,当时还不知道“居如其人”“心如蛇蝎”这两个词。长大后以此对照王夫人一生行为,信然!

探春是个好姑娘,将她与王夫人相提并论必然引起很多读者不满, 可是探春毕竟是王夫人抚养长大的,她的高贵气质和管家才干或多或少是跟王夫人学来的,加上她更有文化,因此更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了。《红楼梦》全书中关于打人耳光的描写有两处最引人注目:一次是王夫人打金钏,另一次是探春打王善保家的,两次性质不同,在读者心中反映也不同,但同样的迅雷不及掩耳。

两个打人者打的都是“平生最恨者”。王太太恨这个一生中最会勾引男人的女孩,探春恨这个一生中最不尊重她的人。探春得了曹公一个“敏”字,敏锐又敏感。

王夫人又何尝不是呢

说到王太太的性格,我们可以推测她与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关系。先说夫妻关系。很多人认为她和贾政是天生一对,一对死封建主义者。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幸福的夫妻往往是互补的。书呆子爱上交际花,女夫子迷上浪荡子的事情屡见不鲜。贾王二人性格如此相近,日子必然是刻板无味,日久生厌。

如同贾琏与凤姐在过了头几年的甜蜜后,二人的倔强个性凸显出来,发生情变。不过王夫人应该还是比较得贾政宠的,贾政共与她生育了三个孩子到近40岁时还能生出贾宝玉一方面说明她身强体壮,另一方面说明夫妻感情还不错,要知道贾政可不是一夫一妻,夜生活乏味的下等贫民。以王夫人之刻板个性,能把老公迷成这样,一方面是娘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当年的确容貌出众。

贾政能和她生了三个孩子,和赵阿姨生了两个。显然,她的生育能力比贾大赦强。但她为什么不和其他妻妾生孩子呢?书中记载的妃嫔是周、赵。

但按照贾府规矩“爷们娶亲之先都要先放两个人在屋里伺候”,这种妾应比王夫人老些,周,赵二人应该不是。可等林黛玉进贾府后并无相关描写,难道她们都死了吗曹公没有写,但参照兴儿介绍凤姐时说,贾琏原先“屋里何尝没有几个人,她来了不到半年,都寻出不是来,打发出去了。”王夫人当年可能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手段没那么激烈,而且肯定是在生了贾珠,有了本钱之后恃宠而娇做下的,所以也没什么人怪她。

贾母给凤姐贾琏劝架,说小孩子们,“馋嘴猫似的”,“都打那时候过来”,想来古板如政老爷,当年也难免俗,只怕也有“削肩膀,水蛇腰”的美人勾引过,王夫人打金钏,逐晴雯时都说“我一生最恨这样人”,又写“此乃平生最恨者”,若非在这方面受过刺激,何至于如此敏感!当然,王夫人要保全自己贤惠的名声,不得不给贾政安排两个小老婆。一个是安分的周姨娘,一个是泼妇赵姨娘。

赵阿姨一定不是贾母给贾政的。贾母很恨她。家里没有人喜欢她。她应该是王夫人的陪嫁丫环,王夫人把自己身边干练守礼的丫环打发嫁人,做自己的女管家,如周瑞家的,留下赵姨娘这样的各方面无法与自己媲美的给老公,一方面不怕她得宠,另一方面也倚仗她的泼辣狭隘打击其他姬妾,如同凤姐利用秋桐,金桂利用宝蟾,是百试不爽的借刀杀人法。等把情敌都打击完了,这把刀自己的名声和人缘也都毁完了,可以借机再把她“兔死狗烹”。

振兴家业的希望,不应执迷于儿女私情,另一方面,在爱情方面不如意的中年女性往往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她憎恨以黛玉晴雯等为首的与宝玉亲密的年轻女孩子就包含了这种**的醋妒心理。不过我还有一点看法就是,王夫人在了解黛玉这些特点之前就不喜欢她,确切说是有成见。证据也在林黛玉进贾府这回,她头一次见面就再三告诫林黛玉,跟别的姐妹们怎么玩都行,但对宝玉,王夫人说了两次“休要睬他”。

意思很明白:你别招惹我的宝贝儿子!众所周知,这时黛玉是初进贾府,百般小心,还没有表现出后来在贾母宠爱下使出来的小性儿,举止也是稳重大方的,而且这时候也就十岁左右,古人发育晚,黛玉本来就长得有点营养不良,不会有尤物般引人遐思的外貌何以王夫人要这般敏感说她爱子心切吧,怎么不见她对宝钗宝琴等人说过这种话,她们更漂亮,而且进贾府时宝玉更大,应更避嫌才是。

我的推测是黛玉长得象一个王夫人很讨厌的人,王夫人后来讨厌晴雯,就说她“眉眼有几分象你林妹妹”,可见她是连黛玉的外貌也讨厌的。其实黛玉的外貌应是惹人怜爱的,之所以让王夫人看了刺眼是因为她象了王夫人很讨厌的人。这个人是谁?最自然的推论是她的母亲杰敏。

在旧社会,婆媳不同意,姑姑不同意是很正常的。曹公没有写太多关于贾敏的东西,**她刚开始不久就死了。贾雨村评价黛玉时说“度其母不凡,故有此女”。

我们由此可以推测贾敏是个怎样的人。她是贾母最小最爱的女儿。她天生有仙女般的外表和气质。象她的母女一样,她聪明,有品味,擅于玩耍和享受生活。她生在贾府鼎盛时期,真正“白玉为堂金作马”的时候,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

王夫人在与凤姐商量抄检大观园时,提到“单说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是千金小姐的体统!”又说自己“没享过什么大富贵”,可见王夫人做姑娘时也没有贾敏这么舒服。遥想当年王夫人初入贾府,承担起管家重任,肯定是谨慎小心,生怕婆婆挑错。

看到贾敏虽然和自己同龄,却过着轻松放纵的生活,怎么会不羡慕他呢。偏偏贾敏也可能是一个张嘴人,偷偷得罪二嫂。贾母疼爱她,不肯让她过早出嫁,长期相处可能更加剧了王夫人与她的矛盾。

李纨曾嫌林妹妹嘴刁,说:“只求老天保佑你赶明也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这在李纨是句玩话,但可能王夫人以前在心中对贾敏倒真是这样诅咒的。

可最后贾敏嫁给了出身清贵,才华出众,前途无量的探花林如海,相比起潇洒飘逸的林妹夫,贾政虽好读书却始终没中爵位也给哥哥贾赦袭了,幸亏皇帝赏了个官,而且平时虽养了群清客,却没真见他做过什么诗,比起林如海这样的只能算附庸风雅。林家虽不如贾家富贵,但林如海自立门户,没有公婆姑嫂约束,到任时携夫人同行,何等风光自由!而且林如海对贾敏一往情深贾敏死后立刻对女儿表白绝不续弦。

封建时代得此一老公此生足矣。总而言之,嫁给林如海是令人羡慕的,一决定就付诸实施。

薛姨妈当然也愿意这事,但肯定没有她姐姐做的有效率再想办法让宝黛分开,再逼死黛玉,等等。当然,她没有留住儿子,也没有留住自己的财富。

王夫人一生除了忙着保全自己好象没干什么别的事,偶尔陪老太太打牌听戏。她没什么爱好,只念佛吃素,捡佛豆。她念佛是为了修来生还是为了赎罪,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更多是为了保佑她的荣华富贵吧。

书中没有她对自己罪孽忏悔的描写,只在金钏死后她哭了一阵,其实是为了掩众人之口,同时拿宝钗做个实验,看不明真相的人会怎样看待此事。在得到宝钗的安慰后,他立即下驴,以宝钗的好意为借口自杀。“虽然她的确是我逼死的,但只要别人不这么想就行了。

”这就是这个伪君子的真实想法!所以以后到了抄检大观园时,就只见她肆无忌惮地撵人骂人逼死人,再未见她有丝毫的犹豫和手软。

高鄂对王夫人好象挺有好感,直到最后也未让她遭报应,晴雯变鬼只报复了她的不争气的嫂子,金钏死得那么冤也没见闹鬼,难道宝二爷祭她一番她就满足了真是莫名其妙。名著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

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

看完之后,我们可以知道这些虚构的情节大多是针对**所描述的人物。因为,如果仅仅是描绘官史上提到的真实人物,有些人物就违背了作者的政治思想。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

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

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

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

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xx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