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大设计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1-30

大设计读后感12篇。

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推荐您读一下“大设计读后感”,感谢您来到这里敬请参观我们的网页。多读书,就会多一点自信,多读书,就会多一点魅力,在阅读作品之后,相信很多人对书中的内容感触很多。 阅读后,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回顾书中给我们的思想上的启示。

大设计读后感(篇1)

姓名:宁魁学号: gs1102414

怀着对霍金其他书籍一样激动的心情,读了霍金的《大设计》,整个阅读过程愉快而顺畅。这本书解释了许多经典的物理问题:宇宙是什么时候和怎样开始的?

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

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

同时,霍金的书证明了近年来基于光速绝对宇宙学的思维过程的正确性。该书将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联系起来,提出了m理论,从不同领域阐述了物质、能量、信息、定律和四种力量的统一,彻底打破了物质/意识和上帝/非上帝的双向粘贴理论。在这本书中,霍金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合插图,可以有效地调动人们的抽象思维,使许多违反物理学常使得定律呈现得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本文仅从书中反常理规律对人文科学方面的时间哲学的冲击谈谈读这本书的一点收获。

当牛顿和伽利略创立的绝对时间宇宙学被现代物理学发现的绝对光速宇宙学所终结时,一种新的时间观应运而生。然而,可以想象,在哲学深入人心的今天,告别哲学的宣传受到的支疑和批评远不止支持。在这本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

“的确,正如当今科学中的许多概念,它似乎违反常识。但常识是建立在日常经验的技础上,而不是建立在通过一些奇妙的技术揭示的宇宙之上,其中一些技术可以让我们窥视原子或观察早期宇宙。”

也就是说,宇宙有这样一个特征,它描述了宇宙的边界条件:光速是宇宙万物速度的边界,是不可逾越的;微观世界的边界是不确定的,粒子小到足以引起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性;时空的边界是黑洞,时空在黑洞处无限弯曲。但宇宙的方式在这些边界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违背常识。

这是现代物理学对人文思想的冲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在对人文思想的形成顺序方面,许多物理学中违反常理的规律在《大设计》中以更加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一种物理方法,即费曼的历史总结。这是一个与我们的常规认识相反的,同时又是一个在现代物理学中行之有效方法和规律。

一般来说,我们所理解的因果关系是,在有结果之前就有一个原因,即第一个结果。按照这样的时间思维方式,必须由前到后、从古到今形成某种东西。我们自然会认为,过去某个时候发生的事情,今天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结果,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将来一定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然而,物理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并没有这样描述事件的发展。不确定性原理认为人们现在所做的某件事不会有完全确定的后果,而是有许多种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以几率的方式与之前的事情相联系。用这样的原理来看某个事件的结果,它不会是由于某一个单一的原因所致,而是由可以到达这个结果的所有可能的历史路径的综合结果共同导致的。

书中,费恩曼历史求和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要弄清楚一个事件的因果关系,就一定要等到事件发生,只有事件发生后,所有的通向结果的历史路径才得以确定,我们才可以得到导致事件发生的综合因素。

关于这一点,这本著作中也有清楚的论述:

“这个观念导致一种和传统的概念根本不同的宇宙观,要求我们调整思索宇宙历史的方式。为了在宇宙学中作出预测,我们需要计算出目前宇宙不同状态的概率。在物理学中,人们通常假设一个系统的初始状态,并利用相关的数学方程来演化到时间的前沿。

在宇宙学中,人们通常认为宇宙有明确的历史。人们可以用物理定律来计算历史史如何随时间发展的。我们将此称作宇宙学的‘从底到顶’的方法。”

正如费恩曼历史求和方法说述,宇宙现在处于一个特别的态的概率幅度由将来自所有满足无边界条件和结束于问题的态的历史叠加而获得。换言之,在宇宙学中,人们不应该自下而上地追随宇宙的历史,因为它假设有一个独立的历史,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和进化。相反地,人们要从顶到底地跟随历史,从现在时刻回溯。

在大设计中也有“自古至今”的论述,这同时也是费恩曼历史求和的推论,因为如果不是过去某一个因素导致了事件的结果,那么人们也就无法追究已发生事件的单一历史原因。

按照传统,这是哲学应该回答的问题,但哲学跟不上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发展的步伐。在我们探索知识的旅途中,科学家已成为高擎火炬者。科学现象是先于哲学存在的,科学领先于哲学是固然。

关宇宇宙起源和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在哲学的范围内,现在占据了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见面,但交谈的领域。在这本书中,霍金和门洛迪诺用奇妙而简单的非专业语言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最新科学思考。根据量子理论,宇宙不仅有一个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还有每一个可能的历史。

将这一思想应用到整个宇宙中,会引起对因果概念本身的质疑。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并进一步解释为,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

综上所述,在关于哲学和物理学的关系中,《大设计》中表达出的应该是物理学替代哲学的思想,霍金在尝试着称其为“人择原理”他自己则充当哲学家来完成哲学对现代物理学的思想解释。埋葬哲学是一场革命,但由于“哲学家跟不上科学的发展”,这并不是哲学本身的缺陷,即哲学的绝对时间背景,而是物理学的现实先于哲学出现的事实。

哲学被埋葬后,必须适应新的宇宙学。哲学退出历史舞台后,新的人文思想需要一个新的名字,《大设计》中尝试将其称作“人择原理”。听上去像一个科学定律而不是学科的名字。

但它究竟能否表达绝对时间宇宙观和绝对光速宇宙观之间的本质差别,未来将以何种方式称呼这样一种人文思想,对我来说充满了兴奋的期待。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代,那个时代的“霍金们”可以走进老子、孔子的世界,走得更远,从而超越“人择原理”来对时间、对空间、对宇宙有更清晰的地位。

人们一直尝试在有限的生命中,发现和理解无限的真理,人类生命的个体虽然是有限的,但心却是无限的,无量的宇宙都可以纳入心的视野中,渺小和宏大都统一在了一起。如果哲学已死,那么人力生命的个体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物理学课题。正如这本书的第一章开篇指出的那样,“众多的宇宙从无中创生。

它们的创生不需要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上帝的干预。毋宁说,这些多重宇宙从物理定律自然地发生。它们是科学的预言。

每个宇宙在后来,也就是说,在像现在这个时刻,即在它创生许久之后,具有许多可能的历史和可能的状态。这些状态中的大多数完全不像我们观察到的宇宙,完全不适宜于任何生命形式的存在。只有非常少的可让像我们这样的生物存在。

因而,我们的存在从这个大量集合中只选取出那些和我们存在相协调的宇宙。尽管在宇宙的尺度下,我们是弱小和微不足道的,然而这使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万物之灵。”

大设计读后感(篇2)

回家几天把《大设计》剩余半部分看完了,作为霍金十余年的力作,我还是要表示失望的。先给个总评分吧,9.2。

这本书并未如预期的那样满足我。自从《薛定谔的猫》后,我便一直期待着答案。在《猫》中已经有了答案的轮廓,我本期待《大设计》能给我一个满意的,新奇的答案,其结果是它将《猫》中的结论清晰,明朗化了。

继《时间简史》30年之后的《大设计》,我预想会如《时间简史》般给我无限的惊奇与惊喜。可是这本书的前四章,甚至包括第五章,对我都无甚意义,无外乎知识的回顾,天文物理的,量子力学的,这些我都再熟悉不过了,耐着性子等待霍金给出回答,可是,可是,却发现他一直在躲闪,似乎不太愿意给出,只在第六和第八章有提及,相比较,他更多的是在引发读着的思考。最终章里狡猾的抛出一个死亡游戏来作为“大设计”的回答,不过它确实很有趣。

必须承认,我对它的`期待定位太高了,它毕竟是一本大众科普读物,旨在与每一人分享。它远不能满足我这样,有一定基础,渴望更深一步探知的人。

相较于《时间简史》,《大设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简史》展示的是宇宙的奇妙,《大设计》则是在发出一系列的诘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设计》和《时间简史》一样,是一部伟大的,经典的,划时代作品。

最后还应感谢译者吴忠超,应该深深庆幸,我们有这样一位完美的译者,没有人比他更合适这份工作了,霍金的学生,毋庸置疑的理论素养。

《大设计》内容简介: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大设计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今天看完了霍金的《大设计》,据说是霍金写的最通俗的一本著作,但我们的译者硬是用他晦涩、不符合汉语文法的翻译让很多段落变成了无法理解的天书。这本书是现代最新科学理论的综述,虽然很多高深理论无法理解,但可以感受到其振聋发聩能改变人世界观的哲理性。《大设计》一开始就断言,哲学已死!哲学是解决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大设计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霍金的新书《大设计》应该是他写的普及读物中最好理解的一本了,其中前半部基本上是哲学回顾,后半部做现代物理分析,基本上可以归类做讲形而上理论的现代物理普及读物。《大设计》的中心思想很简单: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其中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金鱼通过歪曲鱼缸看世界的模型和我们通过头脑构造世界的模型之间并没有。

大设计读后感(篇3)

存在之谜大学时有幸拜读霍金的《时间简史》,我的世界里开了一扇门--科学和哲学之门。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一些科学和哲学的问题。如果说《时间简史》是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的最完美的一本书,是一本不太容易读懂的科普教材。那么《大设计》则更像是一本哲学书。书中围绕宇宙、万物、生命存在的意义,解读了最新宇宙学研究成果--M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需任何超自然作用的、在物理定律下自然发生的宇宙创生与演化图景,澄清了神学在“存在之谜”上对人的迷惑,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在《大设计》中,霍金认为,继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以及粒子物理、弦论之后,M理论是宇宙学最新的理论,也可称为“万物理论”。

它是“一族不同的理论,其中的每一种只在物理场景的某一范围很好地描述观测”,是“把我们引向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的最新图像,这种图像和传统的、甚至与仅一二十年前我们画出的图像都大相径庭。”霍金“意识到时间像空间那样行为呈现了新的选择。它不仅排除了对宇宙具有开端的长期争议,而且意味着宇宙的起始由科学定律来制约,而不必由某种神来启动”。

理论中谈到的多重宇宙使我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源代码》,电影中男主角的遭遇正是直观的展示了平行宇宙中无限种可能。虽然平行宇宙本身是比较复杂而且没有被直接确认的一个东西,并且有很多种说法,但我比较看好的是分裂宇宙的这种说法,从宇宙诞生以来,已经进行过无数次这样的分裂,它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很快趋于无穷。我们现在处于的这个宇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在它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其他的宇宙。

也许在某个宇宙中,小行星并未撞击地球,恐龙仍是世界主宰。在某个宇宙中,我们做着不同的事情,演绎着不同的精彩人生。而也许在更多的宇宙里,因为物理常数的不适合,根本就没有生命和行星的存在我们无法预测平行宇宙理论是否最终会被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追问“存在”的孜孜不倦的态度,仍会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

大设计读后感(篇4)

霍金在书最后也用“大设计”一词,那是一种评论新宇宙理论价值时的激动,他指出:“m理论是爱因斯坦希望找到的统一理论。我们人类———我们自身只不过是自然的基本粒子的集聚———已经能够这么接近理解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这一事实就是一项伟大的胜利。

”“如果该理论被观测所证实,它就将是长达3000年以上智力探索的成功终结。我们就将找到大设计。他这里的“大设计”不是神学所讲的超自然神秘“设计”,而是为寻找一种宇宙规律的统一理论———一组可以解释观测到的宇宙现象的自然定律。

他沿用传统神学解答终极问题时的“设计”一词,恐怕正在于要表达,他运用科学方法得到的预言,否定了“超自然的神秘设计”的说法,是他对上帝特殊含义的诠释,是一种否定的隐喻。这也算是对《大设计》取名寓意的一种理解吧。

《大设计》全书围绕宇宙、万物、生命存在意义,一步步解读m理论到底什么含义。霍金以“存在之谜”、“定律规则”、“何为实在”、“可择历史”、“万物理论”、“选择宇宙”、“表观奇迹”和“伟大设计”的八章内容,阐释了千百年来人类的终极疑问和传统哲学问题———是谁创造了宇宙和我们,成为现在的一切;并分析了为何这样的“万物理论”是合理的。

1.《大设计》带来宇宙观的新变革———从根本上排除了上帝

当谈到宇宙和物质粒子的性质时,天文学和物理学的每一个重大发现都震惊了人类文化。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是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理论揭开了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以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宇宙学,改变了自牛顿以来经典物理学构造的平直无限的宇宙时空观,空间因引力而弯曲,时间因速度变慢,无论是微观的还是宇观的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且出现时间和位置不确定性,而大**理论则表明宇宙有一个起点,宇宙有了演变的历史。

这些对人们永恒的确定性的观念产生冲击。现在,霍金的宇宙观念中,多重宇宙和可择历史,以及宇宙创生时抛弃了与上帝有关的时间因素,重新出现了一个宇宙世界图景,并在终极问题上完全摆脱了神学束缚,剥夺了上帝盘踞的最后领域。因此,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核心概念的世界观也将发生变化,这必然会带来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大设计》的社会文化意义———鼓励科学理性的增长

人是有意识使用概念而采取行动的万物之灵,支配我们行为的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思想观念,观念是构成社会文化的基础要素。其中,宇宙观是人类社会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一个关于宇宙和世界规律的世界概念。它在人们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社会文化的思想基础。在当今世界文化中,传统超自然信仰与现代科学文明并存。

古希腊产生了科学萌芽的自然观,拉普拉斯的科学决定论思想,是人类两次摆脱上帝束缚的里程碑。根据天文学的研究成果,人们认为宇宙是浩瀚的,它是由各种星团、星系、恒星、行星、卫星等按不同层次有序运行的,我们发现了宇宙行星运行的许多自然规律。我们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活行星,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对宇宙、地球和生命的科学认识也让我们知道它们经历了不断的进化。这就是对宇宙世界的一般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上帝的理解已经从解释和控制一切的神圣信仰转变为不再干扰我们的宇宙和日常生活的传统偶像。

因此,在近代社会文化中,由于科学不断取得成就,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崇尚科学和理性越来越成为主流的社会意识,科学的世界观影响了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人倾向过世俗化的非宗教的生活。在社会文化格局中,科学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宗教信仰的地位有所下降,逐渐退居社会文化生活的第二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

然而,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新时代运动和新宗教运动在西方国家普遍兴起,复兴宗教信仰的蒙昧主义、宣传超自然现象的神秘主义、否定科学的后现代主义等形成三种思潮,在社会与公众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现代科学产生怀疑乃至否定态度,重新点燃了宗教信仰的狂热,激烈地挑战了现代文明的科学理性。美国“智能设计论”问题争论几十年,引发了多场官司,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近一二十年,现代世俗人文主义者和中国无神论者,针对全球三种思潮流**况,呼唤开启一场新的启蒙运动,让科学理性重新回到现代文化的主位,鼓励人们以科学的世界观去判断行事,过非宗教(或无神)的生活,依靠科学寻找人类现实中的福祉。

是继续走科学探索之路,还是回到愚昧神秘的老路?

霍金《大设计》的答案,从科学预言角度,回应了近些年神学的声称,特别是在终极问题上主张上帝和“智能设计者”作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讨论背景有关。因为近30年来,随着现代宇宙学提出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研究形成一股热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组织和学者、**与著作、课程与会议都呈激增势态。

问题聚焦在“大**宇宙模型是否证明了上帝?”,“是否存在一个设计了我们的

智慧者?”,“科学与宗教是否能融合?”,“宗教能否指导科学?

”这些都是在回答“存在之谜”中产生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现实问题。神学上的回答直接为这三种世界流行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神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参与了自己观点的阐述。

霍金理论预言的宇宙起源、万物生成、生命存在意义的世界观念,在理论上,以一种纯粹的自然主义的无神论的态度,澄清了神学迷惑,廓清人们认识的迷雾,把科学与宗教问题关系的讨论引到更加理性的科学道路上,消弱了那些主张狂热信仰的理论底气,令那些变相推行“神创论”的“智能设计论”、“宗教指导科学”的鼓吹者和支持者非常失望。同时,霍金的回答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参考。

如果没有上帝和智者设计的理论预言,霍金会改变世界上的传统信仰吗。因为宇宙观念作为文化的核心,会影响一系列原始观念,包括信仰,进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维方式。

在社会上,霍金的理论预言有利于科学理性的成长和无神论的声音。而霍金本人通过《大设计》,正在发挥这方面的科普作用,这是这本书在影响社会文化观念上的一大贡献。

《大设计》围绕理解生命、万物和宇宙存在的主题,展示了一幅宇宙创生与演化的新场景;以科学的语言,回答了“存在之谜”;以独特方式,表达了他对上帝含义的理解,澄清了神学的迷惑。像这样科学探索宇宙起源的著作,在当今图书市场上凤毛麟角,相对近年无神论宣传著作稀少,而大量翻译介绍神学论著的状况,它是弥足珍贵的。

《大设计》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思维方法上,都给了我们新的启迪。

它以巨大的历史跨度,展示了人们孜孜不倦地追问“存在”的本质与意义的思想道路,阐述了人类文明之所以进步,是因为进行了不懈地对自然的探索,从而逐渐形成对宇宙生成的科学判识,这个过程彰显了科学理性的光辉与力量。他阐述了宇宙的自然结论和我们存在的意义,表明宇宙的创造和进化不需要为上帝祈祷。霍金遵循科学决定论的原则,这将有助于公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相信《大设计》对公众的科学态度以及全球世俗化的**,会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对学界中某些鼓吹神秘与信仰的狂躁起到降温作用。

拜读《大设计》后,不禁令人感叹,史蒂芬·霍金表达其卓越科学思想时,思维逻辑如此缜密;而阐释艰涩难懂的宇宙学知识时,其形象的比喻是如此之生动。他作为当代伟大思想家之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才华,在《大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部难得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理性精神的普及读本。

大设计读后感(篇5)

有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它的性质是确定的,与观察它们的人无关。

根据精确描述自然界的量子物理学原理,除非并知道一个观察者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或速度,否则该粒子既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也没有一个确定的速度。

事实上,在某种情形下,单独的物体甚至并没有独立的存在,而仅作为众多的系综的部分而存在。

除了精神及其思想,没有任何东西存在。(by乔治.贝克莱)

尽管我们没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客观现实,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假装它是客观现实。(by大卫.休谟)

我们的认识——因而我们理论以其为基础的观测——不是直接的,而是由一种类似透镜之物——我们人脑的解释结构塑造的。——换而言之,只是大脑建立的心理图像或者模型。

虽然夸克构成质子和中子,但夸克之间的结合力随着分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孤立的自由夸克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观察夸克。——观察不到,不等于不存在。

大群体以与它单独成分的行为不同的方式行为。单个神经元的反应很难成为人脑反应的前兆,而水分子的知识也不能告诉你湖泊的变化。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是它是可理解的。(by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除非你能指明一个参考系,相对于这个参考系来测量这个速度,否则引述一个速度没有任何意义。——研究和思考的环境设定(前提设定)的重要性。

在量子理论中,宇宙可以有任何可能的历史,每个历史都有自己的强度或概率范围。——核心价值观‘多样性’的起源。

如果我们想描述宇宙,我们可能必须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理论。

牛顿几个世纪前就证明了数学方程能令人惊讶地精确描述物体在地球和天空中的相互作用。因此,科学家们相信,只要我们知道正确的理论,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我们就能预测整个宇宙的未来。——数学,是一种表达形式。

因此,必然存在其他的表达形式。

如果你离得足够近,你可以识别一片叶子,或者至少一棵树,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然而,如果你处于相当高的地方,把你拇指伸出就遮盖3平方英里的树,森林就显得是一片均匀的绿荫。我们会说,森林在那个尺度上是一致的。

一个均匀宇宙令人厌烦。

我们用自己的观测来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生我们。

正如有一个具有三个大空间维度的宇宙概率一样,因为我们已经观察到标准模型描述了我们的宇宙,所以这个概率相对于其他可能性有多小并不重要。--概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概率表明整体是可能的,但对于任何个体来说,概率都没有准确的预测意义。

正是我们的存在赋予确定我们从何处在何时可能观测宇宙的规则。

我们的宇宙及其规律似乎是一个设计,两者都是为了支持我们而测量的。如果我们必须存在,就没有什么改变的宇地。——问题在于,我们是必须存在的吗?!还是只是恰好存在?!

自发创生是存在实在之物而非一无所有。

大设计读后感(篇6)

内容简介: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大设计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今天看完了霍金的《大设计》,据说是霍金写的最通俗的一本著作,但我们的译者硬是用他晦涩、不符合汉语文法的翻译让很多段落变成了无法理解的天书。这本书是现代最新科学理论的综述,虽然很多高深理论无法理解,但可以感受到其振聋发聩能改变人世界观的哲理性。 《大设计》一开始就断言,哲学已死!哲学是解决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大设计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霍金的新书《大设计》应该是他写的普及读物中最好理解的一本了,其中前半部基本上是哲学回顾,后半部做现代物理分析,基本上可以归类做讲形而上理论的现代物理普及读物。 《大设计》的中心思想很简单: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其中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金鱼通过歪曲鱼缸看世界的模型和我们通过头脑构造世界的模型之间并没有......

大设计读后感(篇7)

看《大设计》,却收获颇丰。一方面,这本书的内容重复了《时间简史》的很多理念,同时语言更通俗,案例更易懂,另一方面我也算是有所长进。所以看完该书,激动了颇久。这本书确实颠翻了我的三观,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对于现实可能一点价值都没有

这本书让我感到有趣的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关于科学

科学,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即便是某党也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样的理念。但是什么是科学,是我们一直没有特别关注的。易经八卦算不算科学?法律是科学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是科学的?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多少有个答案,但却不明所以。看《大设计》的第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更加明白了科学的定义。

插播一段闲话,在这本书里,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古希腊文明是多么的牛掰,在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人已经提出了以下理论:杠杆定律;人应该是由其他物种进化而来;发现了空气;原子论;提出地球,甚至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是的,这些我们熟知的现象可能在近几百年才被逐步验证,但是在2000多年前,已经被古希腊人提出来了。不得不佩服这个文明的伟大。

好,回到正题,尽管古希腊人已经把以上现象或定律提出,但是还不够科学。以至于在接下来的2000年里,许多正确的观念反而被错误的观念代替并被深埋在旧纸堆里。问题出在哪里:

1、他们还未发明科学的方法,他们发展理论并不以实验检定为目标。(因此不存在客观方法来解释两种假设的争端)。

2、在人类的律条和物理定律之间没有清楚的区分。(经常把应归于物理定律的现象通过道德进行解释)。

3、经常以法律的术语描述物理过程,并且相信他们是需要被实施的,尽管被要求服从定律的物体无生命。

古人专注于自然为何如此行为,而非自然如何行为,因此很少有预言价值。而且拒绝宇宙由中性的自然定律制约的观念。

17世纪的时候出现了自然定律的现代概念,在此之后科学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发展起来。在今天,大多数科学家会说:自然定律是建立在观测到的规律性基础上能够为它所给予的直接情形之外的情况提供预测的规则。

在我看来,这里至少有两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自然定律是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而不是想象上的。是的,前面所提到的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争议:质量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是否跟质量成正比,谁说的对,不是靠谁更能口生莲花,而是应该通过用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做实验来验证。即便是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的难于验证的事实,也只有在验证之后才能作为一种定律,相对论虽然是基于数学计算的结果,但却是经过实践检验后才成为一种被大家接受的理论。更多的基于推测得到的结论并未成为定律,是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观测这一环节,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被各种各样神奇的理论所迷惑而无法发现其中正确的那部分。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概念的一种表述。

2、能够为它所给与的直接情形之外的情况提供预测

是的,自然规律一定要有预测性。如果你提出太阳东升西落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话,那么除了我们观测的这一天应为如此之外,明天、后天、大后天天天均应如此。现在许多所谓的规律之所以并不成为规律的本质原因就在于其没有预测性。举个例子来讲,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其所叙述的规律就应该有预测性。比如供给不变需求上升导致价格上升,可以很好的解释物价上涨的现象也能为未来价格的走向提供预测。比如一个叫谢X忠的经济学家,连喊十年:因为租售比太高,所以房价一定会下跌,而这十年间房价却在持续上涨。我们就可以知道,租售比太高在短期内未必会导致房价下跌,而我们也可以知道,继续相信这是定律的经济学家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更可能是个强迫症患者。

因此,当我重新审视一个假设是否科学的时候,就要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假设是否和实验结果一致?这个假设能否预测其他类似的情况?

二、关于有效理论

知道了什么是科学,我们仍然会有疑问,既然如果存在例外就不能称之为自然定律,相对论的出现说明牛顿定律存在例外,那么牛顿定律为何还存在于我们的教科书中?

因为我们可以采纳一种成为有效理论的方法,在物理学中,有效理论就是构建出来将某种观测现象模型化的框架,它徐徐详细描述现象背后的全过程。

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而在远低于光速的情况下牛顿定律与相对论得出的结论差异微乎其微,而相对论计算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牛顿定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牛顿定律足以解释绝大多数的情况。牛顿定律就是一种有效理论。

化学也是一种有效理论,在化学方程式中,并未阐述每个原子、分子乃至中子、夸克是如何作用的,但能够给分子群在化学反应中提供充分解释。

至于人类,由于我们不能求解决定我们行为的方程组,所以我们便采纳了人拥有自由意志的有效理论。

三、关于实在

存在论一直是哲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我们是否是实在的?还是别人想象中的一个幻影?

我们的先人有庄公晓梦迷蝴蝶的疑问,现代也有《黑客帝国》这样的科幻电影。但即便是我们已经拥有了如此多的先进技术,我们似乎也无法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生存在蝴蝶的梦境中呢?

在这里,霍金提出了一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理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按照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追问模型是否真实毫无意义,只能追问模型是否符合我们的观测。如果两种模型都能符合我们的观测,我们就不能说一个比另一个更真实。我们可以使用其中较简单的那个。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解决(至少避免)了一个问题,就是存在的意义。我们可以假设当我们闭眼的时候,外星人会把所有家具都搬走,当我们睁眼的时候又全都放回原地,这是一种模型。但是当我们找来两个人,其中一个人闭眼的时候另一个人不闭眼的时候不闭眼的人可以观测到外星人并未把所有家具都搬走,所以我们可以排除第一种模型。但是我们仍然无法排除这样一种模型:当所有人都闭眼的时候,外星人会把所有家具都搬走,但只要有一个人睁眼后会再把家具放回来。但是相对于我们睁眼或闭眼并未影响家具的位置这个模型来讲,前一个模型太复杂了,所以科学家倾向于使用这个模型。

一个模型是一个好的模型,如果:

1、它是优美的;(一个理论应该尽可能简洁,直到不能再简洁为止)

2、不包括任意的、可调整的要素;

3、符合并能解释现存的所有观测;

4、能够详尽预言未来观测、如果预言不成立则可证伪模型。

四、可择历史

这段内容是颠覆三观的重要内容。

量子物理给我们这样一种模型:给定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自然定律就决定了它各种各样的未来和过去出现的概率,而不是明确的决定未来和过去本身。无论我们当下的观测是多么周全彻底,(没有观测到的)过去正如未来一样是不确定的,它仅仅作为一连串的概率而存在。过去没有确定的样态,意味着对系统所做的观测会影响他的过去。(做一个宏观的比喻,你现在在教室里,1小时之前可能是在家里也可能是在操场上,你在教室里是一系列概率的叠加,但是当你去查阅摄像头时,发现当时正在家里,这就改变了历史(历史本是两种状态的叠加,而观测却使历史变成了其中的一种)。当然,这在宏观世界并不能观测到,但在量子世界却的确是如此运作的)。

五、人存原理

弱人存原理:我们的存在限制了我们所处环境的种类特征。

人类能够存在的条件是如此的苛刻,因此许多人相信正式上帝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如此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当我们发现宇宙中有如此多的行星、星系后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条件结合到一起,才可能导致智慧生物的出现并且观测这个世界,所以他们观测到的世界一定是事宜他们生长的世界。

因此基于我们的存在,我们可以对环境特征作出预测:比如,为了我们能够存在,宇宙中必须含有碳之类的元素,而碳的出现过程要耗费100亿年的时间,所以宇宙的年龄应该大于100亿年。

强人存原理:我们的存在不仅限制了我们所处的环境特征,还限制了宇宙定律本身可能得形式和内容。

为什么强核力、弱核力、引力是现在这样的数值?因为存在许许多多不一样的宇宙,但只有现在这样的数值才能产生现在这样的宇宙,现在这样的宇宙才产生了我们这样的智能生物区观测它。

六、生命游戏

根据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一个构建合理的模型就自发的创造了一个实在。生命游戏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游戏是1970年数学家约翰康威发明的一个模型。它提供了一个基于二维世界的宇宙定律,一旦设置好定律和初始条件,这个宇宙就会根据定律继续演化。

康威构想的是一个方格世界,就向无限延伸的棋盘。每个方格存在活(黑)或死(白)两种状态,两种状态必居其一,每个方格周围的8个方格是他的邻居,给定方格死和活的一组安排,根据下述规则,活邻居的数量决定了下一步如何发生:

1、如果或方格周围有2或3个活邻居,它就存活;

2、如果死方格周围正好有3个活邻居,下一步就变成活方格;

3、在其他所有情形中,方格死去或保持死亡状态。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规则,这个宇宙有趣的地方在于,尽管基本规则如此简单,但产生的效果却可能很复杂。在不同的尺度上存在着不同的复合物体,比如上图是滑翔机枪:一种稳态图样,可以周期性的生成新的滑翔机(吐出的部分称为滑翔机)。在不同尺度下,可以得到制约该尺度下的物体定律。只要尺度足够大,这个世界里甚至能产生自我复制的物体并且拥有某种程度的智能(在我们的世界里,这就可以被称为生命了)。这个游戏让我看到,其实我们并不特殊,我们也只是三维世界里在几个简单规律的作用下组成的复杂物体罢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一下这类科学前沿的书籍,很有趣,能让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尽管宏观世界基于的有效理论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的世界不会因为发现这些规律有什么不同。但是当我看到这些似乎不可思议的事情的时候,仍然感到奇妙、兴奋,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份好奇心和敬畏感。

大设计读后感(篇8)

《大设计》内容简介:

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

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

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关宇宇宙起源和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在哲学的范围内,现在占据了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见面但却自言自语的领域。霍金和蒙迪诺在他们的新书中,用精彩而简单的非专业语言,展示了他们对宇宙奥秘的最新科学思考。

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

将这一思想应用到整个宇宙中,会引起对因果概念本身的质疑。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

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得到证实,这将是爱因斯坦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最终胜利。

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这是一本从物理学角度确认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书,或者说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根本渊源在于物理学。从这些根本世界观里,对于人的构想:人,由物质构成;物质,有自身各种发展和运行规律;由物质构成的人,也一定在这个物质运行框架内——从物理粒子结构,分析人类发展或者人类心理,是可行的。

所以现在心理学是一门概率科学或统计学。在目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概率,而永远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书中原文为:如果科学定律确定了我们的行为,很难想象自由意志如何生效,这样我们似乎仅仅是生物机器,而自由意志只不过是幻影而已。

对于宇宙的构想:不管宇宙最终会是如何的(或者这个最终对于人类而言其实不存在),至少现在的所有想象,还没有能明确的结论。原因很简单,现有的人类世界观还不足以理解宇宙。

现在的种种猜测,都是基于人类文明发展这若干年来积累的不同世界观,这些积累,在最近几百年里面,产生了各种巨大的飞越,但是,对于宇宙层面,宇宙的复杂性正在挑战人类根本构成的物质复杂性,作为人本身,暂时还看不到可以超越这个挑战的可能性。这是无奈的地方,也是有趣的地方。在我看来,没有尽头。对人们来说,这应该被看作是幸福。

灵感**:几年前,意大利蒙札市议会禁止宠物主人在弯曲的鱼缸里饲养金鱼。提案的负责人解释此提案的部分理由是,因为金鱼向外凝视时会得到实在的歪曲景色,因此将金鱼养在弯曲的缸里是残酷的。

--然而,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有真实的图像,没有扭曲???

其他启发性的内容和思想:根据实证主义哲学,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一种协调理论来描述它。我们正在寻求这个理论。

但愿我们能找到它。因为没有一个理论,宇宙就消失了。一个系统不仅有一个历史,而且有每一个可能的历史。

宇宙本身没有独立的历史,甚至没有悠闲而独立的存在。

人们的自责意识太重,总是能找到自责的方法。——人的自我怀疑的印证。

有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它的性质是确定的,与观察它们的人无关。

根据精确描述自然界的量子物理学原理,除非并知道一个观察者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或速度,否则该粒子既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也没有一个确定的速度。

事实上,在某种情形下,单独的物体甚至并没有独立的存在,而仅作为众多的系综的部分而存在。除了精神及其思想,没有任何东西存在。(by乔治.

尽管我们没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客观现实,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假装它是客观现实。(作者大卫休谟)我们的理解——因此我们的理论基于它的观察——不是直接的,而是由人脑的解释性结构,一个透镜状的物体形成的。

--换言之,它只是大脑建立的一个心理图像或模型。

虽然夸克构成质子和中子,但夸克之间的结合力随着分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孤立的自由夸克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观察夸克。——观察不到,不等于不存在。大群体以与它单独成分的行为不同的方式行为。

大设计读后感(篇9)

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

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

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

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人类是好奇的种族,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为了理解,人类探索性地创造了物理、化学、哲学、生物及其他。然而至少在我们的地球上,似乎还未有任何一个种族发现答案。从神创论到无神论,从经典相对论到量子力学。无数猜想被推翻的同时,更多的猜想不断涌出,至少,霍金与蒙洛迪诺及其他一些物理学家认为,我们拥有了终极理论的候选者—M理论,也许我们已无限接近答案。

作为一门被大多数人认为乏味的学科或领域,物理学被认为只是无关痛痒的运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奇妙之处正在于其不断发展与完善,预言不断地精确,我们正不断地更加理性地了解我们自身,而不是从历史或文字上翻旧帐、胡说八道。

物理似乎越来越疯狂与深奥,然而,与《时间简史》过于浅显的描述与《果壳里的宇宙》过于深奥的讲解不同,《大设计》从各国的古典神话出发,通过诗意化的描绘与略显辛辣的讽刺,使人能细致入微地理解上文中的每一个概念,这正是其引人注目之处。

《大设计》的第一章题:存在之谜,也许由五种弦理论与超引力理论重叠交错构成的M理论会告诉你:我们不是惟一的存在,这个世界不是惟一的存在,而是存在由不同物理定律制约的无限多个世界。这似乎十分不可思议,但可以理解。凭什么地球是单独的存在?也许我们只是被自然遗忘了的小小村落。

也许有人要问,研究物理有什么意义?倘若人类不在由政治的自私而引发的战争中毁灭自己,倘若不在语言与文字上吹毛求疵,进行一些无关痛痒的研究而迷失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物理,我们能真实地了解自身,我们为什么要存在?是不是自然的伟大设计想使我们做些什么?

也许,只有当我们完全地了解物理,人类才能真正地了解自然,而非空洞的“与自然对话”云云,人类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类。

我们也许即将找到伟大设计。

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大设计读后感(篇10)

大设计读后感 (一)

回家几天把《大设计》剩余半部分看完了,作为霍金十余年的力作,我还是要表示失望的。先给个总评分吧,9.2。

这本书并未如预期的那样满足我。自从《薛定谔的猫》后,我便一直期待着答案。在《猫》中已经有了答案的轮廓,我本期待《大设计》能给我一个满意的,新奇的答案,其结果是它将《猫》中的结论清晰,明朗化了。

继《时间简史》30年之后的《大设计》,我预想会如《时间简史》般给我无限的惊奇与惊喜。可是这本书的前四章,甚至包括第五章,对我都无甚意义,无外乎知识的回顾,天文物理的,量子力学的,这些我都再熟悉不过了,耐着性子等待霍金给出回答,可是,可是,却发现他一直在躲闪,似乎不太愿意给出,只在第六和第八章有提及,相比较,他更多的是在引发读着的思考。最终章里狡猾的抛出一个死亡游戏来作为“大设计”的回答,不过它确实很有趣。

我不得不承认我对它的期望太高了。毕竟,这是一本科普读物,旨在与大家分享。它远不能满足像我这样的人,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和渴望进一步探索。

相较于《时间简史》,《大设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简史》展示的是宇宙的奇妙,《大设计》则是在发出一系列的诘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设计》和《时间简史》一样,是一部伟大的,经典的,划时代作品。

最后,我还要感谢翻译吴忠超。我很高兴我们有这么好的翻译。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做这项工作。霍金的学生无疑具有理论素养。

大设计读后感 (二)

看《大设计》,却收获颇丰。一方面,这本书的内容重复了《时间简史》的很多理念,同时语言更通俗,案例更易懂,另一方面我也算是有所长进。所以看完该书,激动了颇久。

这本书真正颠覆了我的三种观点,使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尽管这种理解可能对现实没有任何价值

这本书让我感到有趣的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关于科学

科学,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即便是某党也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样的理念。但是什么是科学,我们没有特别注意。易经八卦算不算科学?

法律是科学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是科学的?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多少有个答案,但却不明所以。

看《大设计》的第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更加明白了科学的定义。

插播一段闲话,在这本书里,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古希腊文明是多么的牛掰,在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人已经提出了以下理论:杠杆定律;人应该是由其他物种进化而来;发现了空气;原子论;提出地球,甚至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是的,这些众所周知的现象可能在近几百年来逐渐得到证实,但它们是古希腊人在201多年前提出的。

不得不佩服这个文明的伟大。

好吧,回到正题上来,尽管古希腊人提出了上述现象或规律,但它们还不够科学。以至于在接下来的201x年里,许多正确的观念反而被错误的观念代替并被深埋在旧纸堆里。问题出在**:

1、他们还未发明科学的方法,他们发展理论并不以实验检定为目标。没有客观的方法来解释这两个假设之间的争论。

2、在人类的律条和物理定律之间没有清楚的区分。(经常把应归于物理定律的现象通过道德进行解释)。

3、经常以法律的术语描述物理过程,并且相信他们是需要被实施的,尽管被要求“服从”定律的物体无生命 。

古人专注于自然为何如此行为,而非自然如何行为,因此很少有预言价值。而且拒绝宇宙由中性的自然定律制约的观念。

17世纪的时候出现了自然定律的现代概念,在此之后科学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发展起来。在今天,大多数科学家会说:自然定律是建立在观测到的规律性基础上能够为它所给予的直接情形之外的情况提供**的规则。

在我看来,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自然法则是建立在观察而不是想象的基础上的。是的,前面所提到的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争议:质量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是否跟质量成正比,谁说的对,不是靠谁更能口生莲花,而是应该通过用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做实验来验证。

即是通过数学计算得到的事实很难核实,但只有经过核实,才能视为一条定律。虽然相对论实践立在数学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的,但经过实践验证,它是一个为大家所接受的理论。更多的基于推测得到的结论并未成为定律,是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观测这一环节,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被各种各样“神奇”的理论所迷惑而无法发现其中正确的那部分。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概念的一种表述。

2、能够为它所给与的直接情形之外的情况提供**

是的,自然规律一定要有**性。如果你提出太阳东升西落是自然规律,那么除了我们观察的那一天之外,明天、后天、后天都应该是一样的。现在许多所谓的“规律”之所以并不成为规律的本质原因就在于其没有**性。

举个例子来讲,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其所叙述的规律就应该有**性。比如供给不变需求上升导致**上升,可以很好的解释物价**的现象也能为未来**的走向提供**。比如一个叫谢x忠的经济学家,连喊十年:

因为租售比太高,所以房价一定会**,而这十年间房价却在持续**。我们可以知道,过高的租售比短期内可能不会导致房价**,我们也可以知道,继续认为这是规律的经济学家不是好经济学家,而是更有可能是强迫症患者。

因此,当我重新审视一个假设是否科学时,我不得不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假设是否与实验结果一致?这个假设能否**其他类似的情况?

二、关于有效理论

知道什么是科学,我们仍然有疑问。既然有例外,就不能称之为自然法。相对论的出现说明牛顿定律有疑个例外,为什么我们的教科书中还存在牛顿定律?

因为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方法成为一种有效的理论。在物理学中,有效的理论是建立一个观察现象的模型框架,慢慢地描述现象背后的整个过程。

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而在远低于光速的情况下牛顿定律与相对论得出的结论差异微乎其微,而相对论计算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牛顿定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牛顿定律足以解释绝大多数的情况。牛顿定律就是一种有效理论。

化学也是一种有效的理论。在化学方程中,它并不能解释每个原子、分子,甚至中子和夸克是如何起作用的,但它能为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群提供一个完整的解释。

至于人类,由于我们无法解出决定我们行为的方程式,我们采用了人类有自由意志的有效理论。

三、关于实在

本体论一直是哲学界争论的焦点。我们是真的吗?还是别人想象中的一个幻影?

大设计读后感(篇11)

最近有幸拜读霍金先生的作品《大设计》,虽然其中许多涉及量子力学以及相对论的方面让我摸不着头脑,但是其中许多科学知识都和我们的生活不谋而合,或者应该说我们的生活就是永远研究不透的科学。

书的开头讲述了存在的奥秘,人类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宇宙的存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人们试图寻找世界为何存在,渐渐地,人们找到自认为合理的原因,他们创造了上帝(或者其他神),赋予它无所不能的力量,将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于上帝。然而现代科学发现,自然万物都有其亘古不变的法则与定律,它让人们明白世界为何如此,世界为何存在。

当事实真相出现之初,书中如此描述人们的反应,“与其成为自然哲学家天命的‘奴隶’,不如追随神的神话”,亚里士多德也拒绝原子概念,因为他不接受人是由无灵魂无生命的东西组成的思想。不仅在科学领域,生活也大同小异,我们总是在一个新的事物或理念出现的时候冷嘲热讽,就像电子商务出现的零几年,马云团队被人拒之门外,如今却如同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紧接着著者提出,何为实在?我小时候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幻想,我们的世界真的是真实的吗,为什么我们不会像是电视屏幕里的人那样,在我们眼中实实在在的生活,会是别人眼中的一出戏,一部剧,而自己却不自知呢?就如同书中提及的金鱼的视角,我们将人类所见视为真实,而将金鱼的世界视为不真。

我们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看到的金鱼世界使更不真实的呢,我们不在金鱼所在的那个宇宙当中,因此这样方面的实在论或许毫无意义。由此著者认为“我们的实在概念和宇宙的基本成分概念随着每个理论或模型而改变”,简而言之,倘若我们是人,就用人的视角看问题,倘若我们是金鱼,就用金鱼的视角看问题。这样一来对于宇宙的解释就存在许多版本(倘使其他生物与人类一样研究宇宙),从而编者得到,“宇宙并非仅具有单一的存在或历史,而是每种可能的宇宙版本在所谓两字叠加中同时存在”。

在我们面前,地球就是地球,但在蚂蚁面前,也许地球就是它们整个太阳系甚至银河系。宇宙对我们是无限的,对它们也是无限的。

然而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则是时间。我曾经得到的教授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时间是完全公平的,然而现在科学告诉我,时间是不 “公平”的,相对论说,在不同的情况下,时间是不一样的,“以不同速度运动的观察者会在时空中选择时间的不同方向”。我不禁要问,也许我们通常认为的猜测是真的,时间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真的不同,是快还是慢,因为我们不经意间选择了不同的时空方向?

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做的一切都有另一个因素来衡量它的价值——时间。科学意义上的时间与高于生命意义上的时间似乎不谋而合,印证了这句名言,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无限的意义,从而延长了我们的生命。如何延年益寿不再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它是虚无缥缈的,但每个人都可以触摸它。

科学在无数观察研究,肯定与否定中毁灭又重生,直到我们完完全全解释并理解生命以及整个宇宙,宇宙的确由无生命的物质构成,而这样的宇宙孕育了有思想的智慧,这样的奇迹,怎能不被称之为大设计呢。

大设计读后感(篇12)

这是一本以物理角度印证价值观、世界观的书,或者说价值观、世界观的根本起源,在于物理。从这些根本世界观里,对于人的构想:人,由物质构成;物质,有自身各种发展和运行规律;由物质构成的人,也一定在这个物质运行框架内——从物理粒子结构,分析人类发展或者人类心理,是可行的。因此,现在的心理学,属于一种概率科学或者统计学。以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只能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概率,永远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书中原文为:如果科学定律确定了我们的行为,很难想象自由意志如何生效,这样我们似乎仅仅是生物机器,而自由意志只不过是幻影而已。对于宇宙的构想:不管宇宙最终会是如何的(或者这个最终对于人类而言其实不存在),至少现在的所有想象,还没有能明确的结论。原因很简单,人类现有的世界观,不足以理解宇宙。现在的种种猜测,都是基于人类文明发展这若干年来积累的不同世界观,这些积累,在最近几百年里面,产生了各种巨大的飞越,但是,对于宇宙层面,宇宙的复杂性正在挑战人类根本构成的物质复杂性,作为人本身,暂时还看不到可以超越这个挑战的可能性。

这是无奈的地方,也是有趣的地方。在我看来,永无止境,没有尽头,对于人来讲,应该算是幸福的。深受启发的故事:几年前,意大利蒙札市议会禁止宠物的主人把金鱼养在弯曲的鱼缸里。提案的负责人解释此提案的部分理由是,因为金鱼向外凝视时会得到实在的歪曲景色,因此将金鱼养在弯曲的缸里是残酷的。——然而,我们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没有被歪曲的实在图像???其他有启发的内容及思考:根据实证主义哲学,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一个描述它的协调理论。我们正在寻求这个理论。但愿我们能找到它。因为没有一个理论,宇宙就消失了。

一个系统不仅具有一个历史,而且具有每种可能的历史。宇宙的本身没有单独的历史,甚至也没有悠然独立的存在。人们的自责心这么重,总能找到方法去自咎。——人的自我怀疑的印证。存在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其性质是确定的,并与感知它们的观察者无关。根据精确描述自然的量子物理原理,除非并且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或速度被一位观察者测量,这个粒子既不拥有明确的位置也不拥有明确的速度。

事实上,在某种情形下,单独的物体甚至并没有独立的存在,而仅作为众多的系综的部分而存在。除了精神及其思想,没有任何东西存在。(BY乔治。贝克莱)尽管我们没有合理的理由信仰一个客观的实在,我们也别无选择,只好装作仿佛它真是那样的。(BY大卫。休谟)我们的认识——因而我们理论以其为基础的观测——不是直接的,而是由一种类似透镜之物——我们人脑的解释结构塑造的。——换而言之,只是大脑建立的心理图像或者模型。虽然说夸克构成质子和中子,因夸克之间的束缚力随着分离而增大,因此孤立的自由夸克不可能在自然中存在,所以我们永远观察不到夸克。——观察不到,不等于不存在。大群体以与它单独成分的行为不同的方式行为。单个神经元的反应几乎不能成为人脑反应的前兆,有关水分子的知识也未能告诉你多少关于湖泊变化的信息。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是它是可理解的。

(BY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除非你能指明一个参考系,相对于这个参考系来测量这个速度,否则引述一个速度没有任何意义。——研究和思考的环境设定(前提设定)的重要性。在量子论中宇宙可具有任何可能的历史,每个历史都具有自己的强度或者概率幅度。——核心价值观‘多样性’的起源。我们要描述宇宙,可能只好在不同的情形下用不同的理论。牛顿在几个世纪之前证明,数学方程能对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给出令人惊讶的准确描述,无论是在地球还是在天穹。科学家们由此相信,只要我们知道正确的理论并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便能预见整个宇宙的未来。——数学,是一种表达形式。因此,必然存在其他的表达形式。

如果你处于足够近处,你能辨别出单个叶子,或至少树以及之间的空间。然而,如果你处于相当高的地方,把你拇指伸出就遮盖3平方英里的树,森林就显得是一片均匀的绿荫。我们会说,森林在那个尺度上是一致的。一个均匀宇宙令人厌烦。我们用自己的观测来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生我们。如同存在具有三个大空间维度的宇宙概率一样,因为我们已经观察到标准模型描述我们的宇宙,所以这个概率相对于其他可能性的幅度是多小没有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