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3-12-08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集锦。

怎样才能在读后感里更好的突出自己的感情呢?第一次读完作品后,我们会被书中的情节惊艳到,震撼到。 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思考,可以在读后感中得到回答和解决,以下的内容“《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是读书笔记吧小编特意为您准备的。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1

其次,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停留在讲课、讲课、辅导、考试、选拔上,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

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大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服务。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犹如导演一般。总有观众在导演的胸前。目的是引导观众进入情节,调动他们的情感,扩大联想和想象,从而受到影响。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

学生是活泼的生命,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培养他们的成长、发展和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善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

”教书必须教心,教心必先知心。理解不仅是理解学生,更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只有学生信任你,他们才能向你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2

追求完美人格,提升教学艺术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4.“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5.奉献是教师的天。

6.。。。。。。

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都出自一位毕生致力与教育事业的教师于一之口。她,霜发斑白、清瘦文弱、粗衣素面,但那双似乎总在热情招呼着什么的眼睛充分的显示出于漪老师的干练与果断、慈祥与睿智。

“今天怎样当教师”,于漪老师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她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俯身倾听他们的谈话,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权威,而是身边一位年长的知心朋友。近年来,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太理想。我们面临着许多学习困难甚至道德素质偏差的学生。

此时,教师更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而不是一味地以“老师”这样一个身份去压制和训斥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逐渐跟着你走,你的教育才能事倍功半,渐入佳境。

优秀教师高尚的人生追求、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令人感动和振奋。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这都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

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深刻地道出了作为一名教师全部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道出了红烛精神的精的精髓在于始终不渝地为他人的成长与欢乐作奉献。就是这样一种献身教育、献身祖国下一代的精神时时伴随着于漪老师;同时也是爱,是对教育这个职业的由衷的热爱。

爱使她永不放弃;爱使她不屈不挠;爱使她的土地硕果累累。

我想,如果我能选择下一辈子的职业,我还是会选择老师,选择爱的土地和可爱的学生,选择永远辉煌绿色的教育事业。

094652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3

最近,非常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感触颇多。然而,最使我心弦为之震撼的是于老师讲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每每合上书,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总是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咀嚼着它的酸辣,品味着它的香甜,感受着它的无穷韵味。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行动的!

于漪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教育事业真正就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所以教师的追求和学习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的探索下去。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学生。于漪老师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于漪老师的敬佩。

一辈子学做教师,需要五心。一是爱心。教师要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犹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机。二是信心。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信心+实干=成功,如果连做事的信心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教育。三是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四是恒心。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成果。第五是虚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不要自满,这样你就能够永远的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永远不会落后。所以,一辈子做老师,要具备这五心,缺一不可。

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正是这种严于律己、谦逊为人的品德,成就了于老师一番光彩夺目的事业,成为师者之楷模。

一辈子学做教师既是于老师从教事业历程的真实写照,更体现着于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执着和追求完善的精神。真所谓隔行如隔山,对于不是中文系毕业的于老师,却教起了语文,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有点难度,但是于老师做到了,从开始教学时的辞不达意,到用语言粘住学生;从开始时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都不知道,到成为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从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到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至高点等等,无一不说明于老师治学的严谨、对事业执着的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于老师说,教育事业真正遗憾的是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她如此而言,是因为在不断地探索教育的新思路时,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教育永远是有缺陷的。

轻轻合上《岁月如歌》,无论是于老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还是一名语文特级教师,还是作为一名学校领导;无论她屈居于低贱的牛棚里,还是站在那神圣的讲台上,在于老师的生命里,弥漫着的总是不变的大爱光芒,这既是对事业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做人的境界。我坚信,在于老师高贵的大爱光芒照耀下,定能激发我们这辈年轻人更健康的成长。

于漪老师回忆录,回顾这位优秀老师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4

九2班张嘉玄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年之歌》,最深的感受是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母亲是强者,故事讲了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阵骚乱惊起。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院子里停着一具女尸。**忙问:

“施主,请问是谁过世了。”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得了缩骨病,得病的人全身的骨节都会缩小变形,痛不欲生,最后缩成一个球死掉,我妻子也得了这个病。

”第二天天一亮,师徒二人就起身了。路上,徒弟问:“**,这家的女人为什么这么脆弱?”**说:“女人是弱者。”

过了三年,师徒二人又云游到了这个小镇,正巧又路过李姓人家,看见了当时的女施主。这是什么样的女人?她全身都成了弓形,几乎看不见人形。女人说:

“大师走后,男人就扔下我们,一去无踪,我想我死了,我的孩子也必死无疑,所以我不能死,就这样,我挺过来了。”徒弟问**:“你不是说女人是弱者吗?

”**点点头:“但母亲是强者。”

的确,女人是弱者,但母亲是强者,女人是水,但母亲是海,女人是木,但母亲是林。

母亲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和最强大的人,因为她的爱包含了你们所有人。你成功了,她骄傲地笑,你失败了,她鼓励地笑。你所拥有得意切都取决于你母亲,你母亲把她生命中得意切都给了你。

还有一个故事,叫《人生画纸上的墨迹》,主要讲了一个画家呕心沥血好几年创作了一幅画,就当这幅画刚要完成时,一滴墨汁一不小心滴在了画上。画家沮丧地放下笔,把画揉成一团扔到角落里。从此,画家把自己关在房里整天唉声叹气。

一天,一位美术界前辈来到画家的家,将画取来,只涂了寥寥几笔便将那个墨点画成了一只隐隐约约飞天惊翅的鹤鸟,老画家十分激动,都说不出话来了。

其实,我们谁的人生不是一幅画呢?谁的生活纸上没有几滴我们不经意间掉下来的墨水?滴下墨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被几滴墨汁从此就彻底抹黑人生了,而有些人却仅仅对自己的墨汁修改了区区数笔,就会使自己的人生柳暗花明了。

合上书,我静静沉思,感悟颇多……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5

为了纪念我们国家改革开放0周年这一辉煌时刻,北京电视台制作了中国改革开放0年大型音乐系列《岁月如歌》。其中大型音乐纪事节目《岁月如歌》融百位内地、港、台三代歌坛明星倾情演唱978年至008年的中国流行音乐,汇百位影视明星、名人真情诉说历史。节目制作历时三个月,行程数万里,可以说是一次通过音乐触摸历史的释怀之旅。《岁月如歌》于0月中下旬在北京电视台套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很大反响。应观众强烈要求这几天又在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重播。

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为什么《岁月如歌》能产生很大反响,值得思考,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是形式新,在记录片中异军突起。今年是改革开放0周年,《岁月如歌》为观众重温这0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流行歌曲,并且从流行音乐的变迁中回顾大家在生活方式、流行物品、文化思潮等方面的诸多变化。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以爱情、亲情、友情、生活等不同主题展现0年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歌曲。除了回顾经典老歌以外,节目中还播出了与流行歌曲同步的相关纪录片。

再有是贴近群众,与观众产生共鸣。《岁月如歌》以0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变迁,回望改革开放0年世事变迁。音乐只是0年时代记录的切入点,0年社会变迁和百姓生活变化才是关注对象。《岁月如歌》以人和音乐的关系为核心,着力打造个代表人生不同历程和不同情感方向的主题,这样就与广大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还有就是以情动人。978年至008年,这0年,岁月变迁中你有哪些回忆?毫无疑问,改革开放0年我们经历过最鲜活的时代发展和世事变迁,留下很多难忘的如歌记忆。大型音乐纪事节目《岁月如歌》并不是简单的中国流行音乐史的回顾,而是将音乐当作生活变迁的背景,表现音乐在不同时期「 f_w dq_ 公文参考资料站。」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描述了如歌岁月背后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细节。细节才有真实感,才贴近人生,才能打动观众。社会关系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都在流行音乐中细腻而生动地体现,成为大时代变化中留下的精神财富。

我们既从《岁月如歌》中看到那些经过若干年沉淀流行下来的经典歌曲,也可以想见大型音乐纪事节目《岁月如歌》也可以成为纪念改革开放0周年的经典节目,还可以思考今后创作什么样的流行歌曲才可以真正长久流传。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同时文化软实力还会反作用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其影响将非常深远。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6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

我认为,任何一门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就设计好的,而是在师生、学生、学生的互动中,从心与心的间隙,从思维与思考的节拍,从情感与感觉的触感中,把几个细节结合起来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在教师的课堂上,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享受汉语,享受各种趣味、魅力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语文教学内容就像一个港湾。教师要熟悉它,学悉它,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认真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口向大海开放。在易义看来,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母语的学习和使用无处不在。加强课堂内外和校内校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现任教师探索的必由之路。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7

随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地翻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于漪老师正一步步走入我的心灵,其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满腔的热情在我的心中一次次掀起了涟漪,而整本书中我最受到震撼的就是朴素的四个字“胸中有书”,因为这恰恰是我过去教学工作中的困扰之处。

从事教学工作也多年了,自认为还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但总感觉少了一块。备课时着重研究每一课内容,但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却没有认真思考,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局面,而于漪老师认为,对语文教学必须有整体的柜架结构,要考虑中学阶段的“序”,初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高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一定的年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含糊不得,这样思考问题的立主点高了,才能高瞻远瞩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原来过去我是缺乏对一门学科的整体把握,政治课作为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拥有健康人格,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每一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形成一个序列,循序渐进。例如,六年级侧重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学会如何与师生、亲人相处,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七年级学会尊重生命,正确认识自己;八年级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九年级则通过国情、责任心和成才落实民族精神的教育。这些阶段目的要求,通过每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来实现。

其次,胸中有书不仅仅是钻研教材,更需要读些理论,读些文史哲理经典,作为教师要有拼命汲取的素质和本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至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当读到于漪老师谈到诗中用词描绘色彩的多种方法时,从古诗的例举到现代钱钟书的评论,正是这种深远的文化底蕴才使于漪老师深深地粘住了学生,这也是我有时上课觉得有些知识觉得不能说透的原因所在,平时缺乏深厚积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读到这里,也真正体会到了导师王老师冒着酷暑多次到书城为我们选购好书的良苦用心了。

《岁月如歌》的扉页上写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与其说这是于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注解,不如说这是对我们教学后辈的激励。我要做的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8

《岁月如歌》,多么浪漫而又有诗意的书名啊,当我怀着仰慕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着内涵的分量。同时,也仿佛聆听了一首具有历史记载的大合唱名曲。群英汇聚,唱出了党情,唱出了军威,也唱出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崇高品德。

《岁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诗的标题,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把军人的那种铁骨铮铮,坚不可摧,爱国爱民爱艺术和为艺术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带给了读者,让人感到:这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是艺术文化的珍品,也是艺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岁月如歌》还充分反映了我党我军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人民培育了大批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各方骨干人才(特别是艺术人才)。如:《山高水长》访沂蒙山老区的素描;《旋转的红舞鞋》访著名舞蹈家、女将军刘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访舞蹈千手观音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刚等等感人的访记,还有访那些著名歌星、演员以及众多的艺术人员们。这些既平凡而又伟大的军旅战士们,都为推动我国的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巨大贡献。而今,这些可敬的老艺术家们仍然还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着重任,继续为我国的民族艺术发展传授者知识,奉献着自己的经验。在此,我们称赞这支队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楷模,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最感人的军旅之歌,人民为有这支灵魂的工程队伍而骄傲,历史会永远记载着他们的。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9

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位以学术成就、教学成果和待人处事著称的教师形象展现在我面前。她曾经是我就读的师范学校的校长。与当时相比,这位教育元老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于漪以难以想像的毅力走进语文教学的殿堂,成为掌握和控制课堂的大师。但她并不满足,在教学语言的能力上又下起了功夫。她提高认识,使教学语言具有锻炼过的生动口语,又有美严谨的书面语言,有文化内涵,教学时让学生置身语语言有美的环境中。

不仅如此,还要努力使课堂语言清晰、通俗易懂,说话节奏和谐、节奏和谐,营造课堂氛围,影响学生思想,敲响学生心弦。更值得尊敬的是她在实际行动重的努力。从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

中,于漪老师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启示难道不是我们教师的警示语吗?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较为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在教学语言常是不经锤炼的,而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语言技巧又是一个好老师所必去具备的。于漪在规范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质量方面追求完美。

她用“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教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语言。她写下上课的每一句话,自己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每天都要将上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

每堂课心中都很踏实,丝毫无漂浮感。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自己的语言工程。我自己在教学中的这方面也时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颜呀!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于漪老师最感人的是她对事业的真诚。因为,唯有真诚,才能通身洁白、光明。我们应该学***老师的为人之道。

于漪老师用蜡烛比拟自己,不过,她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她说,一支充满阳光的蜡烛,不仅照亮了别人,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首先树立崇高的信念。

这样才能够抵抗**,安贫乐道,在三尺讲台上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教育之道,即教育思想。于漪老师用四个字做了概括,即“教文育人”通过“教文”达到“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我的理解是,我们不能为了上课而阅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事真善美之源。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抗**、拒腐蚀,守护社会正义,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为培育学生成长、**、成才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10

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位学术造诣、教学成效、待人之道都有口皆碑的老师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 她曾是我就读的师范的校长,比较起那个时候,这位教育前辈的形象却在现在愈渐清晰。

于漪老师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迈入语文教学的殿堂,成为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但她并不满足,在教学语言的能力上又下起了功夫。她提高认识,使教学语言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有文化的含量,教课时让学生置身语言美的环境中。不仅如此,还要力求课堂语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说话节奏和谐,抑扬顿挫,创造课堂气氛,牵动学生思绪,叩击学生心弦。更值得敬重的是她在实际行动上所下的苦功夫。从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中,于漪老师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启示难道不是我们教师的警示语吗?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较为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在教学语言常是不经锤炼的,而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语言技巧又是一个好老师所必去具备的。于漪老师在规范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质量上,追求着完美。她用“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教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语言。她写下上课的每一句话,自己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每天都要将上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每堂课心中都很踏实,丝毫无漂浮感。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自己的语言工程。我自己在教学中的这方面也时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颜呀!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于漪老师最感人的是她对事业的真诚。因为,唯有真诚,才能通身洁白、光明。我们应该学习于漪老师的为人之道。于漪老师用蜡烛比拟自己,不过,她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她说,一支蜡烛,通体透亮,既照亮别人,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理想。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首先树立崇高的信念。这样才能够抵抗诱惑,安贫乐道,在三尺讲台上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教育之道,即教育思想。于漪老师用四个字做了概括,即“教文育人”通过“教文”达到“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我的理解是不能为了上课而讲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事业是真善美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是学生的榜样。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抗诱惑、拒腐蚀,守护社会正义,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为培育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11

马年伊始,读了孙子雨农大叔的回忆录后,我思绪万千。虽然说,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和文字相关,但大都是公文格式,很久没有写叙事文章了,即便是在搜狐新浪的博客的文章也大都是居多。微博偶尔发几句话。至于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社会,还是懒惰、功利和缺乏时间?

就像今年春晚那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样无解,所以读完了大伯的长篇,还是十分敬佩的。

开放的记忆像是海上的岛屿,散落,此时也变得清晰。我印象中的大伯,会和支青、新疆、哈密瓜、果脯、葡萄干联系在一起,就如同我的小外甥会把舅舅、舅妈和加州西梅画上等号。我记得当时在泗县,这些东西还是很少见的。我一直想知道叔叔是怎么把这些新鲜的哈密瓜从千里之外的新疆带回来的。我们需要知道,当时没有高铁、子弹头列车,飞机也不是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记得前年,大伯的儿子姜楠到合肥开会时,听说到合肥还要转机一次,可见当时带这些礼物之不易,也许回家团聚的幸福感会让路途变短行囊变的轻快吧。

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至今不变,想想我从20xx年外出求学,至今十三四个年头了,即使现在身在合肥,每年也只得回老家一二次。大伯常年在外工作,但每年还是要回老家泗县看看父母兄弟、同学朋友的,每次与大伯父见面大多是在家庭聚会上,我父亲,也就是老五,我父亲是一个传统的人,那一代讲奉献的中国人的典型代表,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劳模证书有很多,厚厚一摞。每次回家探亲的哥哥姐姐都会被邀请坐在家里。一是感谢他们对弟弟妹妹的关心,二是感谢兄弟姐妹和年轻一代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记得那时觉得大伯的口音很特别的,泗县口音中带着新疆吐鲁番味,其实想想,现代社会想做到完全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其实很难,因为身在异乡还有让当地人听的懂,又要乡音不改挺难的,我曾经到深圳工作过,对此深有体会。

本想多写一些,在记忆之舟上多做停留,无奈琐事缠身,下午有一些建筑工程合同要看看,只好提笔抽身回到现实中来……

我常想,在外的人是不幸的,人离乡贱,事事不容易;我又转念一想,在外的人是幸运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今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只住了两个晚上。我开了将近一千英里,只聚了一会儿。离乡时常想,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近乡处却听,耳边响起那首歌,风吹过的头发,雨淋过的潇洒,踏上了这条归乡的路, 踩着轻快的步伐;满天的晚霞,染红了天之涯,思念像一杯烈酒,不断的升华热血满腔,离乡,迈向那未知的远方,每一次再回头望,回家的路又更长……

无论这选择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在外漂泊的游子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就请享受这一路上的风光。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现在,退休的叔叔住在他在北京的小女儿家里。祝愿大伯他老人家阖家幸福、安康!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12

近期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感触颇多。书中详细记载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数十年教育生涯的酸甜苦辣,这既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从教经历,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不断成长的教育思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于漪老师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一句话。“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这句话真的是深深地触动到了我,它不仅体现于老师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也传达于老师对我们这些新老师的殷切期盼。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并且要付诸行动的。

于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没有宽广的知识面,那么他一定是脆弱的,于老师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是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上的,但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任何学科。

作为一名新的美术老师,当我读到这段话时,彷佛被人在后背上狠狠的鞭打了一下,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到底如何?美术学科不同于文化课,我们的专业划分的特别多,从大的方面可以笼统的分为美术技能和美术理论。美术技能里包括了国画、油画、水粉、素描、速写、剪纸、雕塑、纤维、还有各类设计等等,而美术理论当中包含了各类美术形式的发展史,艺术学的概论以及各类美术学界最新的论文理论研究成果等。这其中随便一项都需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想要在我们大学这匆匆几年的时间里将这些繁多的美术种类一一吃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平常虽然都有接触,但说到底更多的是个皮毛。就像我的研究生导师说的那样,大学期间只是大范围粗浅的学习了一下,让我们了解整个美术学,之后需要你们花费一生的时间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去精进。

我想,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修炼自己,但学生在我们的手中学习只有短短的几年,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或许只是我们漫长从教生涯中的一两届,我们没有教好,还有其他,可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就是他们的全部。

作为新老师,今年我被安排了教一年级的七个班,说实话,我一直是战战兢兢的,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一年级的美术课程内容很浅显,很容易。但我觉得不是这样,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这350位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位美术老师,孩子们对美术认知的起点或许就是从我开始的,多年以后,当他们想起美术这门学科的时候也许脑海里会浮现的就是我给他们上课的情景。在开学前的那几天,我脑补了各种教学的画面,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但当我真的站在讲台上的时候,第一次面对讲台下五十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时,说实话我的内心很震撼,他们安静地看着我,目光齐刷刷地投放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职业不同于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职业,因为它有着无可代替的重大意义,我们承担着育人的责任。那一刻,我理解了享誉教育界的那句经典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图画本,我注意到孩子们都亲切地叫我”画画老师“而不是”美术老师“,我问他们是否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他们答道:”美术课“,我问他们是否知道美术课和画画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家伙们都很疑惑的不出声了……

我的第一节,我用自己简单的语言告诉了孩子们美术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画画。

晚上放学后,我写了一篇自己的教学心得,我们总觉得美术技能很重要,但其实美术理论也应该每时每刻的得到关注并加以运用。我也在想,未来等我教高年级的时候,或者孩子们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提出的问题我是否能回答?我是否能够做到在每一节美术课上都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我想这应该就是于漪老师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原因吧。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的确,教师责任大如天,但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地探索下去。

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漪老师的心路历程,彷佛是在倾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钦佩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坚定信念;钦佩她在被疾病所累,仍执着于教育教学,身体力行;钦佩她面对困难时的坚定,面对荣誉时的淡然;钦佩她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用爱感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的洗礼,无数次将自己设想在于漪老师当时的处境之中,然后询问自己我是否能做到?

这样的想象,往往令我无地自容,同样为人师表,同样热爱教育事业,为何我达不到这样的一种境界,这样一种高度?我想,或许仅仅有热爱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要有无私、执着与坚持不懈,这些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就像于老师在上海师范大学讲座上谈到的那样:”要把教学视为“精神成长的过程”,学做人师,首先要不断充盈自身的精神世界,讲台无论高低,思想必须要有高度,在教学相长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于漪老师的人格与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肃然起敬。她那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终身学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