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设计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19

设计读后感系列。

这篇“设计读后感”是读书笔记吧编辑为大家的细心搜集,以下内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用于商业或其他非法用途。人生在不断地阅读中充实自己,如果带着思考去读书还能促进自我成长,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在读完整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加深理解。

设计读后感 篇1

今天这本书是在ui/ue、产品经理界中大大有名的《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页面设计秘笈》,英文名叫做《dont make me think》,也就是《别让我思考》。连名字都这能叫出这么多的花样来,真的是搞产品的人该学***的东西。

书的内容其实不多,而且在原来也看过,这回也算是复***。用了两天的时间,在公交车上看完的。其实书中主要讲的东西就是书名上那几个大大的英文:

dont make me think。它的目标不是让用户在网页的设计过程中思考。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三个结论

1.别让我思考

2.链接多少没关系,关键的是点的时候别让我思考

3.文字要少

第一点就不用解释了。第二点指出,链接的深度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不能让人产生疑虑而形成思维,这可能会引起用户的反感,这更多的体现在以下导航设计相关章节中。第三点是,该页的文字应尽可能简洁明了。除了文章的内容,没有人会看你在这一页上写的长篇演讲,特别是说明。他们更喜欢点击他们。

从第三点出发,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理解中引出一个问题:当用户随意点击时,如果链接导航设计不当,用户每次点击都会产生思考和歧义,那么挫折感自然就会产生。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用两章来介绍导航和主页的设计。这部分内容可以很快看到。有用的内容是在最后分析和重新设计几个**示例,这很有意思。在分析**时,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想法。

最后便是可用性测试以及一些开发建议。在可用性测试中,测试过程的例子也很有趣。您可以对可用性测试的一般过程有意定的了解。此外,书末的一个建议似乎已经过时了,那就是尽量少用javascript。

我相信目前没有**不会使用js,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毕竟这本书已经出版很久了,这部分内容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来说,作为n多款产品相关人员推荐的一本书,值得一读。其他内容请参考地图。

使用wordxx发布。如果**没有显示或提示**有附件但没有附件的地址,请转到独立博客查看全文!

文章修改及增加内容仅在独立博客中更改!**

设计读后感 篇2

第一次接触网页设计书籍,打开这本书的感觉很新奇。因为对网页设计并不是很了解,以为这本书上会充满了我不认识的**,结果通篇读下来没有一个**。直到那时我才明白,这本书不是一本参考书,也不是你解决问题的本能之书。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提问。

《用户体验要素》用清晰的阐述和生动的图形分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的复杂内涵,并关注于思路而不是工具。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成功的原因。jesse james garrett揭露出看似深奥的技术的问题的本质,使整个复杂的用户体验设计变得简单明了。

这本书不仅讲述web用户体验,更系统的诠释了**设计的整个流程,教会了我们**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要想吸引用户,就必须考虑用户行为的每一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的期望。

一开始,最晚出现的现象导致对用户体验的讨论,我对此深有体会。就像墨菲定律一样,如果你担心发生什么事,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快要迟到的时候所有事情都在和你作对。

加油站、咖啡机、闹钟有的是外界的用户体验,有的是家里的东西给你用户体验,简而言之只要东西存在并且你使用它,那么它就肯定会给你产生体验。这很好地启发了企业。为了赢得市场份额,吸引刚上网的用户,企业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

其中他们最为看重的是转化率。浏览商务**的认识远多于从**上购买东西的人。企业需要做的是把偶尔浏览的人变成消费者。

虽然这本书讨论了许多例子并提供了一些方法,但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关于设计思想的书。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说“鱼”是实例,“渔”是方法的话,那么这本书最大的用处应该阐明了什么是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

我们脱掉设计用户体验工作的外壳,可以将其分解成五个要素,由下至上分别为: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这五个层次构成了**设计开发的完整过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了解企业和用户对**的期望和目标,有助于制定用户体验各方面的策略。带着“我们想要从这个**中得到什么”,“我们的用户想要从这个**中得到什么”,通过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能描述出企业的**目标。

第二个问题提出了用户需求的问题,用户需求是企业外部的目标。结合内部和外部,**目标和用户需求构成了战略层,是用户体验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决策的基础。

对于范围层,由结构层决定的各种特性和功能是其内容。例如,当我在网上购物时,我希望**可以保存我最后一次的邮寄地址,这样我就不必在以后每次购买时都输入地址。如果这是**战略层决定拥有的特性,那么这个功能就是范围层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构层是一个更抽象的层次,框架是结构层次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战略层是**的灵魂,那么结构层就是**的骨架。当我们浏览一个网页时,我们会大致看一下它的结构,然后单击每个按钮就有一个不同的链接。

框架层定义导航栏上项目的排列,并确定在**中显示的类别。

在框架层,结构层的大致规划需要更具体的细分,网页上的按钮、**、**等元素都有具体的位置,这能让抽象的结构变得更实在。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一点不重要,但我却信恰恰相反。如果我需要网上购物,找了很久的付款或者加入购物车按钮都没有找到,那么这将大大打击我购买欲望,对于企业而言也是损失了我这个顾客。

所以说那些关键的元素一定要放在醒目的位置。

在五层模型的顶部是表示层,这也是最常见的层。我们可以不了解这个**的战略,范围,但是网页上的内容我们是一目了然的。作为用户,我们通常对这个层次有最直接的感知和需求。

我们要求它是美与实的结合,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这个层次上满足我们的要求。

时代是发展的,在**出现的最初,成功的关键是“第一时间”,现在,则是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因人而异,因**而异。用户内容**需要有效地传达信息,并以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

有效的沟通是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需要有吸引力和高效的用户体验。在产品开发的每一步,都应该考虑到用户。

将用户体验分解为不同的组件,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

我们需要弄清楚用户的需求,他们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首先要做一个用户细分,可以具体根据人口统计学、心理因素、用户对技术和网页本身的观点、用户对**相关内容的知识等方面来分类。

若一种方案无法同时满足多种需求,那么我们要学会灵活,针对单一用户设计或者为执行相同人物的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的方式。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用户研究。我们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等方法收集共同的意见和看法。这些方法可以让你的用户更真实。

在每一个层面,要处理的问题不是抽象的,而是会变得越来越具体。每一层都应该认真的对待。如果把过多的把精力放在框架层和表现层,而不重视战略层、范围层和结构层,设计师就开始设计,那么风格往往由设计师的个人喜好决定,做出来的**是不会让客户满意的。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观点是设计师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来设计和开发**一步步。我们要在设计**之前做好足够的前期工作,例如分析用户特征和需求,弄明白**的目标,思考**的概念结构,对页面的布局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只有环环相扣设计师设计的**才能为人所称叹。

设计读后感 篇3

第一部分,回顾旧知,展现春意盎然。

这一部分很能体现于漪老师的教学特色,那就是创设情境。一开始老师给我们画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心情。然后复习回忆古代诗人描写春的佳句,有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上有西岭千年的雪,门东边满是吴万里的船。”)有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和碧江南岸,明月何时照耀我?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在停泊后期的古铜船下,四川的风雨看着潮汐。”)

第二部分是比较和激发兴趣。

这一部分于老师让学生比较两点,一是诗对春的描写与散文对春的描写的不同,二是学生观察的春与作者描写的春有什么不同?我想现在的学生已经开始思考了。

第三部分,学生朗读课文

一。提出预览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这部分的内容是机械地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并总结文本的要点。

第四部分,讲读体会。这是教学的重点。于老师重点讲析本文在描写景物时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及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特点,边讲析边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背诵。

正如于老师自己说的那样,讲析得有些过细,但对语言的品析,不如此做,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语言的妙处。语言分析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于老师也说“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

”第五部分,作业。

一。阅读全文,仔细理解用词造句的美。 2.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由作业可以看出于老师教散文一是重视品析语言,一是学写。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教学的方向。

从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于老师每一步的设计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在本课中于老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品析散文语言的能力,比较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应认真学习的。

在经历了精彩的演讲之后,我读了她的三篇教学后记。我的感受有两点。第一点:

于老师每次教学后都对自己的教学认真总结,即使我们看来已经很完美的教案她也能给自己找出问题,这种善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回首过去,我没有坚持在课后写笔记,也没有写得足够认真。不及时总结自己是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第二,于老师每次教书,都能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改进,而不是用老教案,吃老教案。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努力传授新思想,这也值得我们学习。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设计读后感 篇4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教无定法,以学定教。教学方法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

在教学活动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优先选择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般认为,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读了《教学系统设计》一书后,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有了许多的思考。

1.讲授法

教学法是教育史上使用时间最长、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它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信息,辅以板书、挂图、幻灯片、投影或其他**的方法。讲授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运用此方法时师生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学***的相互作用较少,如果教师运用不当,易变成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极性。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发现更多的还是使用了讲授法,在许多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语言的引导、激趣,层层深入和挖掘,这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展示的淋漓尽致,但是任一节课的进行,教学方法都不是单一的,讲授再加上讨论、合作等,才能更好地把知识渗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的活动不再单一,注意力才能更加集中,更加投入。

2.演示法

演示法是借助实物、**或使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将要感知的过程或要学***能记录下来**、演示,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或在已有理性认识的情况下,再通过感性材料深化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经常用多**、几何画板展示一些教学内容,这让知识变得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七年级上册《走进图形世界》一章中,图形的展示、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和三视图,有了多**的展示,学生特别容易接受,课堂内容变得生动精彩。

再如九年级《二次函数》一章中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式,课本内容由浅入深,由基本图像的平移逐步**二次函数的性质,有了多**,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图形更加精确,与教师在黑板画图像相比,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3.讨论法

讨论是师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或学生小组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这种方法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群体思考中互相启发、互相砥砺,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这种方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争论,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讨论法,但是讨论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只有进行独立思考了,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了,才能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只有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才更愿意去交流,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问问题,学生没有感觉,不能付诸实践,那么此时的讨论只是完成老师的任务,失去了讨论的价值。例如在七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趣拼火柴棒》一课中,对于第一个拼正方形的例子,学生得出了几个不同的结论,究竟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此时让学生去讨论、去评判,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交流可知,之所以有不同的答案,是因为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一样的想法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表达,其实质是一样的。

这样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看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更加善于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训练和实践法

训练与实践法是学生通过一系列设计性的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从而提高技能或新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基本问题,需要学生达到熟练程度的要求,提高准确性,这就需要大量的训练来加强。例如七年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整式的有关运算,八年级的解不等式、分式的有关运算和解分式方程等,九年级的二次根式元算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这都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反复训练,在解题中强化,在错误中提升。

5.自学法

自学式课堂教学以现代的教学论思想指导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知识的规律,体现了“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的原则。自学式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较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间单纯的授受关系和同步化、封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天赋和创造才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设计读后感 篇5

《艺术的阴谋》第八章读后感

阴差阳错的读到河清老师的《艺术的阴谋》,感触颇深。当我看到经典的红黑封面时,我对这本书有强烈的好奇心。当书中的每一行字映入眼帘时,我的思绪如洪水般涌动。

首先,根据作者的简历,他不是一代愤青。他的一些书充满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似乎传达了对当下国内艺术状态的担忧。这很符合我的胃口,因为我是行为艺术的反对者。当我看到人体穿洞,与猪、芙蓉姐姐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奇妙的人和事充斥着电脑屏幕时,这种对当代艺术的厌恶尤为明显。

其次,这本书的许多内容都是中国许多艺术家不愿触及的话题,因为我们流行的当代艺术只是照搬和模仿外国艺术。中国有多少真正的艺术家?我认为我们的传统艺术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正面临着当前美国普世价值观的冲击,而这种艺术的价值观似乎占据了上风。我们的国粹京剧、昆曲等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最可怕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几乎被韩国偷走了!谁来做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从目录中可以推断,河清对中国当下的流行艺术相当愤怒。

作者是什么目的呢?因为他可能是中国文化的捍卫者,所以我能理解这本书的内容。

再次,书中所阐述的例子有理有据,并且有大量的**信息,可以成为一本资料书。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的内容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这本书的第八章《中国制造的西方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河清对当代艺术的指责很有代表性。国际当代艺术基本上是美国艺术。波普艺术、行为艺术、当代艺术,这些现在中国人所熟悉的艺术,都是植入不同地方的衍生艺术。

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完全符合美国的艺术和幸运,他们的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审美体系无关。一心要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当代艺术都是基于西方中心的世界主义,这些导致了中国艺术在文化观念上就否定了、排斥自己的中国性。事实上,今天流行的现代艺术已经偏离了中国的根和根。

将书中所写的内容结合当前混乱不堪的艺术圈现状,心中不免顿生悲凉之情,到底这是不是一场阴谋?

当代性与地域性的问题。美国人所说的当代性掩盖了美国性,把美国艺术等同于当代艺术,同时也把世界性掩盖了美国性,把美国艺术等同于国际艺术,从而吸收了其他国家文化艺术存在的合法性。最后,美国取代了欧洲,统治了世界。美式国际当代艺术被称为一种当代艺术国际。实现世界文化和谐是艺术的阴谋。

最近从国外传进来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艺术:人体挂钩、与猪同住、裸奔、芙蓉姐姐等,说好听的是行为艺术,实际上只哗众取宠罢了,而且是对文明和艺术的一种亵渎。当今的行为艺术几乎可以百分百的肯定为太想出名,试想我们国家那么多的好的传统艺术都不去专研,京剧、昆曲似乎已经被rap、hip-hop取代;许多传统节日似乎已经在逐渐的退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情人节、圣诞节;我们的传统小吃已经很难找到,取而代之的满城市的麦当劳、肯德基、快餐文化。

忍不住哑口无言,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艺术辉煌历史的民族,本应以弘扬中华文化而闻名于世,却突然出现了文化空白的普遍,疯狂地抛弃传统文化。旧建筑被夷为平地,一片钢筋混凝土森林拔地而起。我们的胡同文化也在慢慢消失,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百年中国深受西方进步论(社会进化论)的蛊惑,以物质性标准(生产力水平)来判定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先进还是落后。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力高,上层建筑的文化也就先进。反之,物质生产力水平低,其文化也落后。

这是当今许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已经积淀成一种深刻的文化自卑感。进步论假设西方社会的进步历程普世皆准,是全人类都要经历的,由此表现为一种西方中心的世界主义。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现象都需要这样的进步。

于是,西方等同于现代(当代)。西方当代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全球化的口号,都是西方中心世界情结的表现。

中国人心目中进步主义的文化自卑,使中国人否定自己的文化,丧失了以自己的文化艺术价值标准来判断事物的能力。中国人失去了说这个东西好,那个东西不好的底气。或者是有理说不清。

人家的艺术先验就是国际先进水平,你的观念先验就落后,甚至前现代农业社会。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怪诞现象:众多国人对一些国内外当代艺术看不下去接受不了,却又觉得理不在自己一边,欲说还休,没法说。

当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认为你落后的时候,你还能说什么呢?你只能看着这些国际当代艺术成为这个国家的时尚。

“一切都不一样,一切又都差不多”一语直探本质。正如河清所言,当代艺术表面上多元,实际上同质一元。都是来自于美国的大同文化。

美国一直认为他们需要一个统一的世界,但整个世界又是不可能统一的,比如世界上只剩下人一种物种,那么最后人也会消失。所以世界上的艺术也一定是多样性的。当我们把经济的东西拿过来用的时候,我们的也政治、文化、艺术在某些方面也拿来借鉴,但一定不要搬起别人的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们国内的艺术家在学外国的艺术后,并没有考虑到每个国家所处的环境多样性的问题,那些所谓的先进的国外艺术未必就适合在我们国内发展,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艺术拿来不经思考的使用未必是好的艺术,当下的艺术家缺乏的正是思考的头脑、敞开的思维。对于我们来说起来打出文化多元的旗帜,以抵抗西方文化的同化,所谓全球化好的很。

艺术这个东西,正如经验一样,也要在不断的认识中扬弃,前提是我们的传统不能扔,你的好的方面也要适当借鉴。有学者把中国文化比喻为黄色文化,西方文化比喻成蓝色文化。黄色文化以独尊儒术,以和为贵。

蓝色文化似乎是强势文化,强调竞争的文化带来的是2次具有毁灭性的的世界大战,这是对西方文化的颠覆性的结果,这样的文化文明都应该反思。而中国的文化讲究的是和,这种和包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睦相处,这种文化是一种内敛的文化,但并不是强调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要,而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即中庸用一种适度的的方式表达出来。中华5000年的文化传承必然有可取之处,如果全部摒弃,疯狂的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否定,结果是很可悲的。

当made in china的标志印满世界的时候,把标志去掉根本无法找到一点的中国元素,因为里面让人感觉不到一点中国性。中国制造暗含着潜台词——西方设计,我们只是一个大的加工厂。中国制造何时才能变成中国创造。

中国的所谓当代艺术,除了一些人杂耍中国文化的表面符号外,普遍没有中国性,大都是为了出口,为了加入这个国际而制造。中国性元素的告缺,书中所言中国性,指的是艺术品表现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艺术审美价值观。现在的中国制造大量的外国品牌服装、汽车等等,我们常穿的阿迪达斯、耐克,体现的无一不是西方的文化。

唐装、中山装已经被满街的牛仔代替,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大众化。最近在网络上一个热炒的话题好像是:北京的高考将要对英语的分数进行改革。

我认为这是极好的,语言和艺术似乎是有相似性的,我用英语来比作外国的艺术,母语还寓意中华文化,我们当今对学生的教育就不应该把英语与母语放在同等地位上,中国学生看不懂文言文,看得懂英语是现在的真是写照。学贯中西,你的先进的我拿来学,你的落后的我们一定要丢弃掉。中国人要有民族自信,学外国的目的主要是吸收他们的优点。

我们值得传承的一定要发扬光大。

之前看过美国的大片《功夫熊猫》,里面把熊猫要拯救的地方称作china,所以这种渗透必定是有意为之的,导演的本来目的似乎是要强化中国元素,又似乎在有意开发中国市场,但是又没有真实的呈现出中国元素,除了围绕功夫这个话题外其他没有一点中国元素之美。我的感想是: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希望我们不要丢弃了好的传统艺术与文化。

艺术不应该是一味的照抄照搬出来的,更不应该是像机器一样生产出来的 。所谓的现代艺术冰冷冷的完全割去了人的感情和个性。看看现代的城市,再看看居于其中的人。

文化和艺术应该在汲取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不是照抄别人否定我们的文化。在我看来,这本书所表达的当代艺术、美国艺术都是为了体现一个主题而设定的。这个主题就是剖析当代艺术与美国艺术之间的关系,看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种现象,到底这种现象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我想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心所在。

ace设计事务所

设计读后感 篇6

三天看完它,然后写都后感!现在头脑中全是唐骏那不算铿锵有力却是掷地有声的话语,内心有点小小的激动。发自内心的激动是带理性的深思,所以我说是小小的激动!唐骏把我们意识中很模糊的道理明了的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这些整天叫嚷迷茫和空虚的大学生思考生活。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但还是长话短说吧。简练是一种习惯和能力,从现在开始学。

1.它让我分清了激情和冲动,我以前老是纳闷为什么自己总是缺乏耐心和毅力,我在这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我一时心血来潮的打算并不是内心的激情而只是一时的冲动。并不是我缺乏毅力而是一开始就没有形成真正的激励,一开始就是成跌倒的姿态。对某一事物的激情决定着成败,我也知道激情会和记忆一样很容易消退,但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激动是可以长时间的保持的。给自己找一个可以长久的释放激情的目标是当务之急,找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确定好每个阶段的小目标可以让奋斗的激情长存!

2.简单+勤奋。做人简单,做事勤奋。我觉得生活也是简单点的好,我一向信奉“一切从简”的原则。生活中的闲杂事少了可以让我更集中精力的干主要的是,让我充分的享受做事的过程。我是个急性子信奉雷厉风行,但总是给人一种毛毛躁躁之感,做事不踏实。这一点是我要改正的!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我的简单原则被破坏,我的勤奋大旗被折断,其中2%是自己的意志力不坚定,但是!!98%坏在我老弟手中!致使我的这个学期很颓废、很失败。我虽然整天说我老弟很烦人,很讨厌!但是我打心眼里愿意为他服务!我从没有真正的烦过,他是我一个甜蜜的负担!他无意中给了我一个任务:怎样处理突发的杂事,当生活中出现麻烦事之后怎样把它简化,不烦不燥,从容的面对。他真是磨我的性子啊,知道我最怕麻烦,偏偏制造麻烦考验我。唐骏的书让我发现我所谓的麻烦纯粹是自找麻烦!他的经历中所面对的麻烦他都没称为麻烦!是我自己不会处理自己的生活才导致了我这学期的失败!

3.“人生是一段充满变数的旅途,现在就跟自己说很久之后如何如何,反而是一种阻碍”这句话又给我的思维注入了一股细流。高中时老师就说我想得多,我当时脑子中总认为凡事要着好准备,这样当事来临的时候就会从容的面对。可是我错了,这样很然我很累!我一直相信“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每次收到一点的小恩惠就会战战兢兢的等待倒霉的来临。我现在明白啦有的时候考虑的过多反而会成为你的负担,所以以后的事就以后再说吧,做好当下的事最重要。凡事相信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努力了就会有收获,虽然可能会打折扣但只要不因为当初没有好好努力过而后悔就行。对事要抱有积极的心态,不能老是往最坏处想。

4.“曾经沧海难为水,如果不能继续追求挑战和激情,我选择另一片天空”一条路走到黑那不叫执着,李青格曾说,对错误的东西选择半途而废是正确的决定。现在的专业要是不适合,可以考虑考研的时候......

5.有的时候感觉读这类的成功哲学的书很空洞,但是把这些迁移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也觉得挺有道理的,我们只是在寻找他们的精神,一种源源不断地动力,我的耐性不够强,我需要这些东西来补给我奋斗的动力。就是自欺其人的也罢,至少能然自己激动几天啊。也让我好好的反思出现的错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