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推荐]《人间草木》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1-08

人间草木读后感。

读书笔记吧主题阅读推荐:“人间草木读后感”。

如何写出一个精彩的读后感开头呢?读作品时,感觉思想插上了翅膀。对于这个作品,我们可以写读后感来加深理解。也许以下内容“《人间草木》读后感 ”合你胃口!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1

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读了很长时间,中间断断续续,只作专心学习后的消遣。我以为最后那几篇写西南联大人文趣事的文章最好玩。

学校虽是临危建成,设备条件很差,生活很苦,但人文精神向上、自由,还会在选址时,刻意保留一个小小的'景点。教授们专心学问,安贫乐道,有的古板,有的开明,有的激情,有的沉静,但都是让人觉得可靠可亲近的人。同学们更是各式各样,尤其让我笑出声的是那位,日本轰炸校区时仍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合他的冰糖莲子的广东郑同学。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授们、同学们是多么可爱。汪先生写的生动有趣,读的让人心痒痒。

不由得联想起自己的求学时光。真是浑浑噩噩,不清不楚的混了过来。学问没有长进,心理也未得成熟,倒是学会了愤世嫉俗、顾影自怜。想到这,真是要拍桌子!过去是回不去了,也不可能给过去的自己一嘴巴,打醒他。把握今后的时光吧,要用尽全力做一个有趣的人,认认真真地努力一把。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2

《人间草木》中描写的各个地区真是美极了,从前从未见过的一些风景,在看完此书之后,我仿佛亲眼看见了这些风景,啊!真美。

四川的成都是最干净,最安静的,使作者感到轻松自由。乐山的大佛更是栩栩如声。新都有有桂湖,桂湖皆植桂,开花时香的不得了。福建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福建的漳州多三角梅,有紫色、红色、桃红色、浅红色、紫铜色、白色,真是美不胜收。福建的云霄是果乡,到处是果树:芦柑、荔枝、枇杷。枇杷瓣大,味甜无渣,真是美味极了。

武夷山也是风光壮丽。玉女峰,大王峰,壮丽极了,还有好多优美山水,真是世外桃园。

作者把这山水、特产描写的如此醉人,不免勾起我想去游览一番。

《人间草木》还描写了作者在联大上大学的一些岁月,他和几个朋友总是爱泡茶馆,而且一泡就是大半天,作者的一些优秀小说,散文,都是在泡茶馆时写下的。啊!作者真是不同凡响。

在联大那时人们穿的衣服也是风格迥异。但大多数衣服都是非常破旧,还有人穿的鞋露着脚趾,后跟烂了。虽然那时联大的师生破衣烂衫,但每天孜孜不倦的作学问,穷且益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学习。

在联大的那段岁月中,对于作者来说,还有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跑警报。抗战时期,一有警报就要往外跑,真是激动人心啊!那时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意在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但是昆明人是不会被威胁到的,中国人都是坚强的,我们青少年也是坚强不屈的。

沈从文、金岳霖先生、闻一多先生都是作者在联大对作者有深远影响得人。事隔多年,作者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真是耐人寻味。

从《人间草木》中我了解到许多异域风情,优美动人风景,扣人心弦的故事。人间自有草木,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谊。所以《人间草木》犹为给人启发。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3

他们都说,汪曾祺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这本《人间草木》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温和慈祥的老者与你同坐在花园里,时而指着一颗恣意盎然的菊花诉说中国人艺菊的历史,时而打趣的告诉你说“螃蟹竟是横着走。”

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处处体现着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那份随和,那份安逸,那份喜爱,对于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托着一切。一颗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说:“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他说:”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草树木就显得更慢。因此,要对花木更加倍爱惜。;他记得”北京见过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饮酒赏菊,都会“既醉既饱,至今不忘”

所以说:“他的一切都是诗。”文字也是,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这本书里对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对于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腐,米饭在这位资深吃货下,都能转变为好几种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会变成青绿色的青头菌还有雨季的特产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还充满了人情味,特别是汪先生对于生机的解读。生机是什么?不光是天涯芳草迷归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叶还禁一叶霜中叶的顽强。春意盎然,百花齐放,这是春的生机。在悬崖绝壁上竖起一棵高大的松树,在没有阳光的峡谷里生长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没有养料的石缝里长出一株强壮的豆芽,这是坚强的生机。

一朵带着雨珠的缅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软软的,一点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乡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欧阳修说:“草木无情”但读过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后,人间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气息……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4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尔,须富贵何时!”虽处世间,不耽浮华,不慕富贵,但求与草木互通情意,于烟火氤氲里寻人间至味,于往昔旧中忆探访经年故闻。这,是我眼里的一本好书——汪曾祺先生所著的散文集《人间草木》。

语言的特色是我钟情于这本书的一大原因——句子精简朴实,结构清晰自然,像一盏由新绿泡出的清茶。他写杨梅是“颜色黑紫,正如炽碳”;写离核黄桃是“紫核黄肉,香甜满口”;写葡萄是“你把《说文解字》里的带玉字偏旁的字都搬来吧,那也不够呀!”。句子虽短,却似大师的绘笔,只寥寥地涂抹几划,轻描淡写,就是栩栩如生的火炭梅、黄桃、葡萄。而这种文风又像极了汪曾祺先生本人,他从不追求辞藻的华丽繁杂,内容的荡气回肠,而是将自己的才气谦逊地隐匿在平平淡淡中,偶尔迸出智慧的火花。

但若仅仅只是浮于花草果树的表面,那与读无味的植物学术科普论文又有什么区别呢?汪先生与草木的羁绊远不止于好其形美味美。那平常百姓家案上的果品,不但篆刻在他的味觉记忆中,更镌刻在他的人生经历里。于是情系草木的汪先生便往往能从草木的故事中,得出发人深省的结论。《葵·薤》一文,以当代人嫌野菜低贱而逐渐使流传千年的葵菜薤菜无人问津为由,映射出文坛上许多作家离经叛道,拒绝尝试,使真金雪藏,明珠蒙尘的现象。汪曾祺先生心痛之余写道:“我劝大家的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惋惜慨叹人间至味葵薤遭遇的同时不忘告诫读者,切勿嫌弃甚至丢弃传统,要学会吸收借鉴精华,广泛涉猎,以防佳肴埋没于尘土,遗忘在历史的横流中。

“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人间草木》一书中,从容是它的主旋律。西南联大的同学在空袭时不躲不逃,从容地在日军的机翼下煮冰糖莲子;被下放乡间的作者处在危机之中,从容地寄情草木,赞美秋季的丰腴;晚年的作者沦落于简朴拮据的环境下,从容的静待花开花落……这本散文集里,虽然作者的经历崎岖坎坷,但语气是从容的,不抱怨,不指责,不批判。汪曾祺先生对草木的爱也源于对生活的从容——不追名逐利,不好大喜功,只是慢悠悠地绕着庭院踱步,去欣赏身边盎然的生机。他用淡泊诗意的《人间草木》散文集,告诉读者生活的至味不在于财富与地位,而是内心的从容与充盈。

汪先生还说:“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热爱。”于我而言,对这本书的爱来自于草木情谊,人间至味,以及汪曾祺先生那颗可贵的从容心。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5

人世间,一草一木皆有情。春华秋实,万物生长,秋收冬藏,哪怕只是落叶的飘零,都带有极浓厚的感情在里面,不得不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然而这些感情都是一些经历过许多的人感悟出来的并赋予在人间万物身上的,所以说,草木之情即人之情。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应该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所以一切草木在他的笔下才如此具有人情味和灵性,这是其他的散文所没有的美。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中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我对文中关于葡萄的描写印象极为深刻,汪老用他的经历和细腻的感悟写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那一株株葡萄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听到了那葡萄饮水的声音,甘泉在藤蔓里流动输送的声音,如此的美好和沁人心脾。一串串葡萄饱满诱人,水灵灵的惹人怜爱。

每当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我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老者与你同坐在一个洒满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那棵腊梅和你说起他从前的趣事,时而打趣地告诉你说,“煤块里竟然也能长出芋头”。

汪曾祺先生对于这些“人间草木”只是一种单纯的喜爱,一种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却不愿将之据为己有的喜爱。也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在散文的后半部分,汪老回忆了他的生活经历,在《随遇而安》中,他将自己当右派的经历看为三生有幸,这是何等的洒脱,令人艳羡。汪老的文字总是平实质朴的,却又饱含了他的人生智慧。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汪老的文字和生活态度是一股清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感悟人间草木,感悟人间情感,收获豁达与洒脱。很感激我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令人平心静气的《人间草木》,仿佛喝了一杯清茶,通体畅快。作者:王梦晴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6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

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7

《家园》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小品文了, 从中,能处处感觉到作者对家园的思念和留念,这种东西, 也许永远只能够浅浅的表述吧。

基于颜色描述家的印象和概念。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小时候的儿歌。

描述各种味道。

蝉,蜻蜓,土蜂,螳螂,故乡的鸟,园中的花。描述的绣球花,夹竹桃,含羞草,荷花,槐树,

葡萄的故事:

通过故事引入:“葡萄”和“爬山虎”,就从作者的文字中,看到他对葡萄蛮了解的。包括了各种葡萄的种类:玫瑰香,马奶,金铃,秋紫,黑罕,白拿破仑,马勒斯坦,虎眼,牛心,大粒白,柔丁香,白香蕉。 好吧,我承认,我只知道葡萄而已,它的种类,根本分不清。 可见,植物学的知识也需要懂一些的。

葡萄月令:

一月,葡萄在地窖,二月,葡萄种在土里,三月,葡萄上架,四月,浇水,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六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七月,葡萄膨大了,8月:葡萄着色;之后下葡萄,装车,走了。十一月:葡萄下架;十二月:葡萄入窖。作者这样写,葡萄的生活一下子鲜活起来了。

山东菏泽: 黄巢故里,还有菏泽的牡丹花,非常动人,看了《牡丹》,讲到了山东的牡丹花,运到了广州花市,进行交易。

喜欢的短文:《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容斋随笔》等。

《昆明的果品》: 宝珠梨。石榴, 石榴酒。桃, 杨梅,木瓜,地瓜,胡萝卜,核桃糖,糖炒栗子,这是作者生活在西南联大时的记忆,描述了饮食, 非常生动。 真的很喜欢。

最后的一个结尾,也是非常动人的。 描述了板栗树林,如入画境。

《昆明的花》: 张岱描述了“滇茶”,描述了云南的茶花。茶花;樱花;看了汪先生描述的樱花,自己开始慢慢写樱花了。 兰花:从作客入手 ,写作。兰花,君子兰, 这种花儿,也体现了主人的性情。

缅桂花: 昆明的缅桂花极多,类似于芙蓉花之于长沙一般,作者的描述,很是动人,也可以借用类似的手法 ,描述长沙的芙蓉花。粉团花:康乃馨: 夜来香;美人蕉,波斯菊,叶子花,报春花,这些描述真的很动人,感谢。WWw.dSBj1.cOM

《人间草木》读后感 篇8

就在今天早上,读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写的散文集《人间草木》。本来想写个梗概给大家看看,结果发现编后记中写的很全,写出了汪老被草木动物观察的细致,也写出了情怀。那我只好没得写啦。转念一想,我也是一个颇爱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写写我与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里面我养过的花的品种搬着指头就可以算出来……但是我最爱家里的'吊兰。我记得那还是上小学时爷爷送给我的一盆。嗯,到现在还活着!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兰本来好好的,后来不行了,叶子泛黄,有的枝条软弱无力。施肥浇水……都不管用,还是老样子。后来觉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妈妈就开始给花做手术。结果把土拿出来,把跟搬开,发现中间好大一个蛆。原来是它,换了新土,铲除了害虫。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现在。吊兰开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带点绿,有着黄色的蕊。一切是那么淡雅素净,一切是那么有骨气。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喜欢吊兰的原因。

我也喜欢竹子,同样也是喜欢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气质,怎一个美字概括!

后来去了南方,见的花更多了,长在高高的大树上的,或者长在盆里面的,或长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树旁边的,颜色有紫的黄的红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觉得花应该种植在人比较少的地方,因为那样,少了喧嚣,多了几分安静,该赏花的人还是会去赏的。

还记得学校桂16旁边的那颗花树,本该很美的,但就是因为种在了学生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少了几分美,每逢下雨,踩着花瓣,泥与雨水混合在一起,简直像一坨垃圾……

汪老给《草花集》写了个序,还特别解释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专指那些不名贵,但是容易种的花品种。随便把她丢在那个旮旯里,只要给一撮土就得。

我就想,以后我的院子里也要种满花花草草,不需要多么名贵,闲暇的时候,坐在她们旁边,看看这些花花草草,闻一闻带有青草气息的淡淡的香味,也是一种乐趣,妙哉妙哉……

最后啦,改编汪老的一句话做个结尾。

有的写,就写几个字;没得写,就空着,断断续续,长长短短。什么时候意犹未尽,就收场。当然我与小动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写成个《人间动物》但这名字些许就没那么雅致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