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

发表时间:2023-04-04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800字(汇总6篇)。

读书笔记吧精选专题推荐:“心流读后感”。

在日常生活中,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心中有不一样的感悟,随后写下来的文字就是读后感,当我们对作者写的作品产生了新的看法时。我们需要抓住当时的感悟,写出一篇优质的读后感,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写作品吗?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篇1)

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等概念不一样,心流这个概念有其科学依据。前者更多算是一种文学修辞,而后者是契克森米哈赖从十几万份日常体验问卷调查中得到的洞见。心流是当你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某件事情时达到的忘我状态,它的特征是目标明确,挑战适合(既有难度又匹配能力),有即时反馈,忘我而带有强烈的愉悦感。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心流体验,我在阅读、推导公式或者编程的时候经常体验过。不得不说,我们程序猿这个工作是特别符合心流这几个特征的,这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特别幸运的地方。后来的科学发展证明,心流“确有其物”,核磁共振扫描结果表明,心流体验是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时的外在表现,当然契克森米哈赖在提出这个概念时并不清楚这一大脑工作机制。

再说精神熵。熵,玻尔兹曼提出这一物理学最伟大的概念之后,它被延申到很多领域,当然很多时候是被滥用。我认为“精神熵”是“熵”这个概念第二精彩的延伸,第一精彩当然是香农的”信息熵“。熵最开始的意义是表征的是热力学系统分子的无序程度,熵越大,系统的混乱程度越高。在这里契克森米哈赖引入精神熵的概念来描述精神世界的无序程度,当人很焦虑、烦躁,心里各种念头进行思想斗争的时候,这时候可以说精神世界非常混乱,精神熵很高;而焦躁的反面,精神熵极低的状态,就是心流。契克森米哈赖的受试者描述心流状态”感觉是被一股洪流推着走“,所有的精神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内心极其有序和谐安宁,契克森米哈赖也把心流称为”最优体验“。

契克森米哈赖把心流当作幸福的代名词,能经常获得心流体验的人当然是幸福的人。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篇2)

如何过好这一生,如何让生活更有意义,是永恒的话题。人生路漫漫,过好当下才能过好人生。将每一个体验的瞬间连接起来,便是美好人生。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说过,如果非要他选择一段最喜欢的经历,那么他会说:此时此刻。

那么,该如何尽情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呢?我们都明白,看肥皂剧、蹦迪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暂时的满足只会面临更大的空虚。而面对着苛刻的老板、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也的确很难开心起来。

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体验,一种倍感充实圆满的生活方式,正是解救人们脱离空虚的妙方。在《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一书中,米哈里分析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难以达到心流状态的种种阻力,并且提出了三种具体方法,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最优体验,提升生活品质。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篇3)

如果我们将人的活动进行分类,工作、休闲、与人交往这三类活动基本上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全部。要想在平时的生活中达到心流状态,就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明确的目标、即时反馈,还有挑战与能力想匹配。不同的活动中,这三个条件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是最终都指向集中注意力这个目的。

在工作中,总是要设定一个工作目标,否则就像无头苍蝇般完全没有头绪。目标就像路标一样,指示着行动的方向。而在与人交往时,明确的目标就需要用心去寻求一个共同话题,如果两人的聊天是鸡同鸭讲,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那么这样的谈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心流体验。

要说即时反馈,恐怕老板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每次完成一个方案,都要老板过目批准才行,这个过程就是对于工作的即时反馈。

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两人的互动、眼神的交流,都是一种反馈,这种反馈的顺畅程度,直接决定了聊天的质量。在进行休闲活动时,比如登山,每前进一步就会更接近山顶,比如弹琴,每按下一次琴键便流淌出动人的声音,这些即时的反馈,让人沉浸在当前的活动中。

如果老板突然分派一个远超你水平的任务,那种焦虑真的让人很崩溃,虽然最后也能够交差,但是过程真的很痛苦。作文但是一个过于轻松的任务,也无法激起你的热情与动力。这也就是说,想要达到心流状态,挑战与能力相匹配,才有可能在心情愉悦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并且乐在其中。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篇4)

本书采用“心理体验抽样法”(简称ESM)收集资料。该方法是为每位受测者佩戴一个电子呼叫器,为期一周,每当呼叫器一响,受测者就要写下当时的感觉或心情。通过分析收集到超过10万份人生体验的剖面分析记录,米哈里提出心流这一描述人最优体验状态的名词。

心流:一股洪流带领着我们。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屏蔽外界的干扰全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发觉自己的脑处理速度直线上升,时间的流逝速度很快或者很慢。如打游戏的时候,打球的时候。

要达到这中心流的状态我们需要留意几点:

(1)注意力

(2)有一个你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

(3)有即时的回馈

(4)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屏蔽和忘却

(5)达到忘我的状态

首先第一点很重要,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到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上)将内心的思绪由混乱转为清明整齐,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流,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很重要的事上。

为什么有些人刷抖音会停不下来,就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容易被抖音上的刺激点牵着鼻子走。跟随基因的反应,享受自然的乐趣,并没什么不好,但我们应该认清事实真相。认清自身的行为和反应是我们终身的命题,我们最难理解的依旧是自己和这个社会,但历史洪流和方法论中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热力学第三定律:不告诉你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篇5)

问题是最近盛行把内心的感觉当作发乎真性情的行为准绳。许多人只信任直觉,如果某件事感觉不错,自然而不做作,就必定是好的。如果我们不加诘问就服从基因和社会的控制,不啻就放弃了对意识的控制,成为非人性力量的玩物。如果无法抗拒食物或酒精的诱惑,或无时无刻不欲念缠身的人,就无法自由控制内在的心灵。

人性解放论认为,所有的直觉与冲动都可以接受,都应该支持,但常会产生严重的反作用。现在所谓的“写实主义”,事实上只是宿命论的老调新弹:把一切行动的责任全都归咎于自然。然而,人生而无知,难道我们就不该学习吗?有些人男性荷尔蒙特别旺盛,攻击性较强,难道他们因此就有权使用暴力吗?尽管不能否定自然,但我们更应该改进自然,追求至善。

向基因屈服有时相当危险,因为这会导致我们彷徨无助。不能在必要时反抗基因指示的人往往很脆弱,他们非但不能根据个人的目标决定行动方向,反而被肉体的欲望牵着鼻子走。摆脱社会制约的首要之务便是控制本能的冲动,因为只要我们凡事跟着感觉走,一举一动就不难预测,别人就很容易利用我们的好意,达到他们自私的目的。

彻底社会化的人,只追求周遭他认定应该期望的东西——往往也是与天性密切结合的欲望。他可能会经历许多难能可贵的事,作文但因这些事与他的欲望不符,他就会完全忽略它们。他在意的并非现在拥有的,而是满足别人的要求后能获得什么。这种沦为社会控制奴隶的人,只知道周而复始地追逐一到手就化为泡影的奖赏。

在复杂的社会中,有很多强势团体执行着社会化的工作,有时它们的目标乍看似乎相互矛盾。一方面,学校、教堂、银行等官方机构致力于把我们塑造成拼命工作与储蓄的负责任公民;另一方面,商人、厂商、广告商却不断哄骗我们将辛苦赚来的钱悉数购买令他们获利的产品。此外,还有赌徒、皮条客、毒贩组成的地下组织,提供禁忌的快乐,它们完全与官方那一套相呼应:只要付钱,就提供放荡的快乐。尽管透露出的信息截然不同,但结果基本上是一样的:剥削我们的精力以逞其私欲,使我们沦为社会制度的附庸。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篇6)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读后感1000字:

一个月前的一天,办公室主任来到我的办公室,汇报完工作,问我能不能给我提一条建议,还说不是一个人想提的建议。我让她大胆地提。她说:“您能不能多一些微笑?”

我的心咯噔一下,在感谢办公室主任建议的同时,我陷入了沉思:到进修校来,确实缺少微笑。而我在全区学校、孩子们中倡导见面礼的标志性语言,见面礼,就是——微笑!这是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案例的三大礼仪之一,而我今天,却没有知行合一。

我一直坚守知行合一,特别是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必须率先做到,不管是读书、写作,还是日常言行,微笑,也是如此。可是,什么时候开始,微笑走出了我的表情?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教委成立了课改办,虽然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我却变得沉默起来。到了进修校,面对领导的高度的要求和老师们安全的需求,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微笑,甚至根本就笑不起来,于是表情总是很凝重,于是,办公室主任忍不住替老师们来表达了诉求……

慢慢地,微笑重新开始爬上脸颊,与老师们见面的表情更加自然,更加温暖。今天,读到积极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第二部分“福流”里《笑得由衷不由衷?你的人生将清晰表白》一文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对微笑,重新认识——我们不仅要微笑,而且还要真实地微笑,因为真实的微笑让婚姻靠谱,让生命更长寿。

文中讲到,法国医生迪香第一个尝试对人类的微笑表情进行科学研究,他发现,真实的微笑信号不光是微笑肌受到刺激,使得嘴角被拉起,也会激活眼睛周围的小肌肉;而职业性的伪装笑容往往只有嘴角的笑,而没有眼角的笑。我们俗话说的“皮笑肉不笑”,用科学心理学表述应该是“皮笑眼不笑”。真实的微笑是嘴角微笑,眼角也有微笑。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建议将所有带有眼角皱纹的真心微笑统称为“迪香式微笑”。

文中还列举了两个案例,一个案例是用“迪香式微笑”预测婚姻,一个案例是用“迪香式微笑”验证寿命。

彭凯平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的好友及其学生分析了1960届毕业的114名女生的毕业手册,她们在1958年到1960年所照的照片,只有50人流露出“迪香式微笑”,其余61人是礼节性微笑,还有3人没有微笑。30年之后,回访发现,那些“迪香式微笑”的女生,30年之后最初结婚的人数比例较高,离婚人数比例却低,自我评价幸福指数也较高。美国其他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研究也证明,笑得越灿烂的,婚姻越幸福,离婚可能性越小,寿命越长;笑得越少的人,婚姻幸福水平相对偏低,离婚的可能性越大,寿命越短;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趋势是一样的。

心理学家认为,“经常性的笑容反映个体某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和潜在的情绪状态”。“笑容也能够传达幸福、友好、愉快的信息。”

在本次第三批芒康骨干教师培训班来璧之时,我对老师们提出的第一条接待要求就是——多一些微笑,表达我们的热情。今天,我觉得微笑应该表达得更加具体,那就是多一些“迪香式微笑”,因为这样的笑才是最真实的,而且会让我们的婚姻更加幸福,生命更加长寿!

让我们多一些“迪香式微笑”,对朋友,对亲人,对陌生人,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还要对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