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贪心的小猴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3

贪心的小猴教案(汇总4篇)。

读书笔记吧主题栏目精选:“贪心教案”,敬请访问。

怎样的老师造就了怎样的学生。在学生们上课之前,教师会早早准备好上课的工具---教案。写教案是在为实际课堂做准备。对于编写教案还有什么比较疑惑的地方吗?为此,编辑花时间整理了贪心的小猴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贪心的小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图书内容,通过看图、听故事、大胆想象与表达,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2、体验想象的快乐,知道要不能贪心并懂得节制。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PPT:《聚宝盆》

2、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经验: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老婆婆最后为什么会一无所有?有没有遇到这样贪心的事?

二、观看图画书《聚宝盆》课件的前半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1、师幼一起看课件至“只嫌少,不嫌多”,回忆、交流在自己的愿望无法满足时的情绪体验。

师:故事里多多是怎么要东西的?为什么要叫他多多?

师:多多总是想多要东西,这种情况我有时候也有,比如我的衣柜里已经有很多裙可我看到商店里漂亮的裙子,还是忍不住想再买一条。

师:你们有没有对喜欢的东西有了还想要、总是嫌不够的时候?你愿意和大家说说吗?你家还有谁会这样吗?

师:在你还想要却没办法得到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那种感觉让你舒服吗?你觉得那种让你不舒服的感觉是生气、难过、伤心,还是愤怒、委屈……师(如实回忆、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及自我调整的方法):有一次我看到一条非常喜欢的裙子,可妈妈说我已经有很多裙子了,不应该再买,当时我很难过。后来我回家对着镜子把衣柜里的裙子都试了一遍,一边试一边唱歌,我觉得那些裙子都很漂亮。就变得开心起来了。

师:其实,在不能要很多东西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办法。你能和大家说说吗?

师:有些小朋友暂时还没有找到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办法,那就用刚才大家说的方法去试一试,看看对你来说哪种方法最有用。

师:我们再来看看多多是怎么样的呢?多多有没有知道节制的方法呢?

2、师幼一起看课件至“小房间堆得满满的了”,了解故事内容。

(1)师: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什么东西?你觉得这个聚宝盆有什么作用?

(2)演示课件并点击,越来越多的水果糖出现在画面中。

师:哇,糖果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你们想象一下会多得怎么样?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那么多的糖果都快把多多埋起来了,好可怕呀,多多赶紧说“够了够了”。

(3)演示课件并点击,越来越多的玩具熊出现在画面中。

请一名幼儿扮多多,教师用相同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描述玩具熊越来越多的状态,直到“多多”说“够了,够了”为止。

三、观看课件中糖果很多的画面并讨论师:这么多糖果啊放在多多面前,可是你觉得有意思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多多怎么办?

师:我想用糖果做成一串串项链送给灾区的小朋友,我还想将糖果送给蚂蚁做美餐。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师:当你把自己想到的办法告诉大家时,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开心吗?

师:是啊,用这么有意思的办法和大家分享糖果,真是太开心了。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四、活动延伸:绘画:如果我有聚宝盆如果你有一个聚宝盆,你将要做些什么样有意义的事呢?请画一画说一说。

附故事:

有个小男孩,名字叫多多。多多要色纸,给他一张,他嫌太少;给他两张,他说不够;给他三张,他还想要更多。多多要气球,给他一个,他嫌太少;给他两个,他说不够;给他三个,他想要更多。多多要东西,只嫌少,不嫌多。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聚宝盆。老公公说:“你喜欢什么东西,就放一个在盆里,一个就可以变成很多很多。只要你不说够了够了,它就越变越多。多得叫你不想再要。”老公公拿了一颗水果糖放在聚宝盆里。水果糖一颗变两颗,两颗变三颗,几百颗。几千颗,越变越多,聚宝盆装不下了。多多对老公公大叫:“够了!够了!”老公公说:“你告诉聚宝盆吧。”多多对聚宝盆大叫:“够了!够了!”聚宝盆就不再变了。多多拿了一只玩具熊放进聚宝盆里。一只变两只,两只变三只。几百只,几千只,玩具熊太多了,从聚宝盆里滚到地板上来了。多多赶紧大叫:“够了!够了!”从此,多多喜欢什么东西。就把它变成很多很多,多多的小房间很快就堆得满满的了。

有一天。多多想,盆子里藏了什么法宝。我一定要爬进去瞧瞧。没想到呀!一个多多变成两个,两个多多变成三个。聚宝盆里的多多越来越多,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叫,有的跳……小朋友。这可怎么办呢?谁来喊:“够了!够了!”

贪心的小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动物的奇特功能带来的惊喜。

2、帮助幼儿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3、帮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想象拼贴动物形象。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及动物拼图。

2、请幼儿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活动过程:

1、老师组织幼儿出示自己搜集的变色龙资料。并鼓励幼儿自己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变色龙。

2、老师讲述故事《贪心的变色龙》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3、老师讲完故事后,提问幼儿故事的名称及故事里面变色龙所变的几种颜色。

4、为了加深幼儿的理解,老师边讲故事边拼图。

5、引导和鼓励幼儿重编故事。(尽量让全体幼儿参与,可以延伸活动)

附故事:贪心的变色龙

一只小小的,绿绿的变色龙,爬到褐色的树干上,就变成了褐色。它停在红红的花朵上,就变成了红色。它慢慢爬过黄沙地,就变成了黄色。变色龙在暖和、又有东西吃的时候,就会变成亮丽的绿色。但是,当它又冷又饿的时候,它就会变成黯淡的灰色。当它饿的时候,它就会伸出又长又粘的舌头,捉苍蝇吃。日子并不十分有趣,但是有一天,它看到动物园中漂亮的动物。它想:我身材小,行动太慢,身子太弱,我要是能象北极熊那样又大又白就好了。它的心愿实现了,可是它一点也不快乐。它希望能像红鹤那样漂亮,像狐狸那样机灵,像鱼儿那样会游泳,像鹿那样会跑,像长颈鹿那样看得远,像乌龟那样躲在壳里,结果它都如愿了。这时,刚好一只苍蝇飞过,这只有点儿像这个又点像哪个的变形变色龙,捉不到苍蝇了。它想:“我要是能做我自己就好了。”它的心愿实现了,最终捉到了苍蝇。

贪心的小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水中的倒影,知道其特点。

2.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贪心的含义。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1.一盆水。

2.《贪心的小狗》故事图卡(见材料制作)。

教学过程:

1.出示一盆水,请幼儿朝着盆里的水做表情或动作,观察水中的倒影。

2.出示故事图卡,讲述故事《贪心的小狗》。

小狗阿福今天得到了一块肉,他很高兴,打算回家慢慢吃。路上,阿福经过一座桥,他走到桥中间,往桥下一看,啊,怎么水中也有一只狗咬着一块肉呢?阿福心想:水中那只狗咬着的肉好像很好吃,嗯,我要把它抢过来让我来朝他大叫几声,把他吓跑,那样我就有两块肉了。阿福把嘴巴张得大大的,使劲叫了一声,就在这个时候

3.故事讲到这里,请幼儿猜一猜故事的发展,然后老师继续讲故事:就在这个时候,阿福嘴里的肉掉进河里去了。阿福看了看河里的狗,啊?他嘴里的肉怎么也不见了?其实阿福不知道,水里的狗就是他自己的倒影呀!

4.与幼儿讨论阿福的做法是否正确,并分析阿福失去肉的原因。

5.引导幼儿围绕故事的名称──《贪心的小狗》来讨论贪心的意思和后果。

6.请幼儿利用故事图卡,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很感兴趣。通过活动,幼儿知道水会反映影像,能描述倒影中的景物与实物的主要区别。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贪心的含义,并能判断行为的对和错。活动后,将《贪心的小狗》故事图卡投放于图书区,供幼儿阅读、讲述。

贪心的小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图书内容,通过看图、听故事、大胆想象与表达,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2.体验想象的快乐,知道要不能贪心并懂得节制。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PPT:《聚宝盆》

2.绘画纸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经验: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老婆婆最后为什么会一无所有?有没有遇到这样贪心的事?

二、观看图画书《聚宝盆》课件的前半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1.师幼一起看课件至“只嫌少,不嫌多”,回忆、交流在自己的愿望无法满足时的情绪体验。

师:故事里多多是怎么要东西的?为什么要叫他多多?

师:多多总是想多要东西,这种情况我有时候也有,比如我的衣柜里已经有很多裙可我看到商店里漂亮的裙子,还是忍不住想再买一条。

师:你们有没有对喜欢的东西有了还想要、总是嫌不够的时候?你愿意和大家说说吗?你家还有谁会这样吗?

师:在你还想要却没办法得到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那种感觉让你舒服吗?你觉得那种让你不舒服的感觉是生气、难过、伤心,还是愤怒、委屈……师(如实回忆、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及自我调整的方法):有一次我看到一条非常喜欢的裙子,可妈妈说我已经有很多裙子了,不应该再买,当时我很难过。后来我回家对着镜子把衣柜里的裙子都试了一遍,一边试一边唱歌,我觉得那些裙子都很漂亮。就变得开心起来了。

师:其实,在不能要很多东西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办法。你能和大家说说吗?

师:有些小朋友暂时还没有找到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办法,那就用刚才大家说的方法去试一试,看看对你来说哪种方法最有用。

师:我们再来看看多多是怎么样的呢?多多有没有知道节制的方法呢?

2.师幼一起看课件至“小房间堆得满满的了”,了解故事内容。

(1)师: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什么东西?你觉得这个聚宝盆有什么作用?

(2)演示课件并点击,越来越多的水果糖出现在画面中。

师:哇,糖果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你们想象一下会多得怎么样?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那么多的糖果都快把多多埋起来了,好可怕呀,多多赶紧说“够了够了”。

(3)演示课件并点击,越来越多的玩具熊出现在画面中。

请一名幼儿扮多多,教师用相同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描述玩具熊越来越多的状态,直到“多多”说“够了,够了”为止。

三、观看课件中糖果很多的画面并讨论师:这么多糖果啊放在多多面前,可是你觉得有意思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多多怎么办?

师:我想用糖果做成一串串项链送给灾区的小朋友,我还想将糖果送给蚂蚁做美餐。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师:当你把自己想到的办法告诉大家时,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开心吗?

师:是啊,用这么有意思的办法和大家分享糖果,真是太开心了。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四、活动延伸:绘画:如果我有聚宝盆如果你有一个聚宝盆,你将要做些什么样有意义的事呢?请画一画说一说。

附故事:

有个小男孩,名字叫多多。多多要色纸,给他一张,他嫌太少;给他两张,他说不够;给他三张,他还想要更多。多多要气球,给他一个,他嫌太少;给他两个,他说不够;给他三个,他想要更多。多多要东西,只嫌少,不嫌多。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聚宝盆。老公公说:“你喜欢什么东西,就放一个在盆里,一个就可以变成很多很多。只要你不说够了够了,它就越变越多.多得叫你不想再要。”老公公拿了一颗水果糖放在聚宝盆里.水果糖一颗变两颗,两颗变三颗,几百颗.几千颗,越变越多,聚宝盆装不下了。多多对老公公大叫:“够了!够了!”老公公说:“你告诉聚宝盆吧。”多多对聚宝盆大叫:“够了!够了!”聚宝盆就不再变了。多多拿了一只玩具熊放进聚宝盆里。一只变两只,两只变三只.几百只,几千只,玩具熊太多了,从聚宝盆里滚到地板上来了。多多赶紧大叫:“够了!够了!”从此,多多喜欢什么东西.就把它变成很多很多,多多的小房间很快就堆得满满的了。

有一天.多多想,盆子里藏了什么法宝.我一定要爬进去瞧瞧。没想到呀!一个多多变成两个,两个多多变成三个.聚宝盆里的多多越来越多,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叫,有的跳……小朋友.这可怎么办呢?谁来喊:“够了!够了!”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和体验而学习。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指南》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社会活动《我不怕困难》中,我从情景“过桥”导入,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选择过高桥还是矮桥,接着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你选择高桥(矮桥)?说说你的理由。”从而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困难。虽然并我没有解释困难的意思,但紧接着我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了解到困难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时所遇到的阻碍,它可以是一种心情,一种疲惫,一种心理暗示等等。如徐梓宸说的“因为害怕不敢走高桥”,赵子涵说的“爬轮子时腿很累了”,吕子腾说的“做数学我不会”,这些都是他们面对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战胜。如:尝试挑战、休息后的坚持、请教后的努力。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战胜困难的方法,我又借鉴《爸爸去哪儿》中的任务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区发现困难、战胜困难。在设计任务卡时,我运用了图文的形式出现,上面部分是图示,下面部分是文字。当幼儿拿到任务卡后,由于对图的认知理解还是不够而且又不认识文字,拿第一道困难就摆在了眼前,如何来解决?所有的幼儿一个劲读图,甚至有幼儿在说:“我们不认识字呀?”我只一句话就点醒了:“你们不认识字,可有人认识呀!”于是大方询问教师就成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不用直接教幼儿去问后面的老师,他们会主动想到、做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不亦乐乎,因为他们并不是把这些当成任务,而是当成一种游戏,一种同伴共同游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幼儿获得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在任务过程中,一位幼儿拿错了东西,当她遇到我是还会主动询问“老师,我拿的对不对?”我只是说:“在看看你的任务卡。”经过比较,他立刻就发现他拿的并不是任务卡上需要的。幼儿询问、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把不确定变成了确定,这也是解决困难的方式之一。整个活动,我设置了三种情景:挑战情景、生活情景(隐性的)、任务情景(游戏性的)。在这些情景中,幼儿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了对“我不怕困难”的理解,同时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敢精神品质,我想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会永远陪伴幼儿的成长。

但是,我设计的任务卡是五人或六人共同完成,始终是能力强的幼儿在指挥,能力稍弱小的幼儿只是跟随能力强的幼儿,并没有真正去发现困难解决困难,不利于能力弱的幼儿的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因此在设计任务卡时最好更具针对性的,如能力强的可以两到三个人一组,能力弱的单独完成稍简单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