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过去的教师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4-01-18

过去的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

读书笔记吧编辑经过反复研究和收集终于呈现了这篇“过去的教师读书笔记”,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很多情节都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 在阅读结束后,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思路和感受,感谢光临愿您收获满满的收获!

过去的教师读书笔记(篇1)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以前读过孔夫子的一句话,叫“圣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过去的教师读后感。”我们做教师的,当然也是不可能做到圣人的境界,唯有学不厌,教不倦而已。最近看了一部书,叫《过去的老师》,这是一部多人回忆百年以来中国教育领域中大师的文字,这些大师们同样也是不能称之为圣人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品质,学不厌,教不倦,在自我人格、学识上千锤百炼,而对学生,又能那么孜孜不倦地教诲,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传承,深深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罢此书,我掩卷思考:先辈们之所以能在那么清贫与平凡甚至是战火频频的岁月培育出那么多祖国的栋梁之材,不仅是因为他们博学多才,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在学生的心灵里播种理想。这些“过去的教师”,执著于自己的理想。

这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但教育工作者能够坚守理想,创造教育奇迹,培养出一批又秀人才。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普通教师没有独特的地位,但他们在无数学生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他们应该有别于一般的职业精神。在读《过去的教师》这本书时,我更多地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读后感《过去的教师读后感》。我的前辈也教过我。那些在贫苦平凡的生活中教过我的老师,在我的脑海里种下了理想。

教育是理想的职业。教育为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教育培养人的尊严,教师离不开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持社会的文明进步,教育者当然要有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的,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她想塑造一个美丽的人格,所以教师必须是理想主义者。

可是,究竟从何时起,“理想主义者”竟然成了一句挖苦人的话了呢?回顾过去教师的背影,反思今天的教育,我的心是沉重的。

一个时代已经过去,杏坛上留下了无数平凡的身影,我似乎仍然看到他们拨动着生命的弦,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创造了一条道路。他们的名字永远活在一群人的生活中,也铭刻在教育史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将站在讲台上的姿势是什么,我将为我的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

--我想,如果我能这样思考和工作,至少,我会比现在站得更高。

当然,最好能如孔子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常存一颗向往之心,人也就活的充实自在了。

真的,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富有爱心、阳光亲和、育人有方、智慧聪颖、博学有爱的老师更受欢迎。

就让我们尽力做这样的老师吧!

过去的教师读书笔记(篇2)

寒假,由于参加沈阳市地理教师基地培训,读了《过去的教师》这本书,我就被书的封面吸引了,它的底色是那种怀旧的土黄色,右上角还放着一盏煤油灯,不知为何,这盏灯立刻让我的海浮起过去的教师在油灯下批改学生作业的情景。看书的习惯,我先看书的目录,了解到这本书共八部分内容:从私塾到学堂、小学之道、名校名师、西南联大群师谱、名人忆师、语文老师的影响、夫子自道、一代宗师。

打开内容一读起来就爱不释手,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过去教师的辛酸荣辱,了解到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怎样对待学生的,了解到他们的处世和治学之道,从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教师,认识到自己所缺少的。书里记录的是半个世纪以前的教师事迹,这些文章都来自学生的回忆和名师自述,因此读起来就像听一位老者在缓缓地讲述过去的教师过去的种种。确如编者所言,这本书能看出那个时代教师的共同特征,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人风貌。

那个时代的教师是怎样的?他们是当时一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做教师,是因为坚信教育救国,他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认清了这个中国,明白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向往着中国的未来,他们知道自己在中国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当然也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教书,挺直地站着,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其实他们也都是很平凡的教师,没有超凡的技能,却带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读这本书时,我不时地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自己的责任,那些个清贫且平凡的教师在他们的那个时代留下了生命的赞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现代的教师。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如今繁忙复杂的教学之余,读一读《过去的教师》,真的会使自己的心胸更开阔一些!

过去的教师读书笔记(篇3)

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多年了,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快乐和艰辛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有了一些职业倦怠感,每天似乎都在疲于应付。而《过去的教师》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到了工作的动力和方向。这本书汇集了季羡林、钱学森、苏步青、汪曾祺、丰子恺等名人大家对自己的学生时代以及恩师的回忆,书中记述了这些名人大家的老师是怎样教书、怎样治学、做人的,透过这本书,可以看到昔日教育者的风貌,了解过去教师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处世和治学之道。

读了这本书,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危亡所承担的那份责任。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他们痛心疾首,倾其所有办教育,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学习才能救国。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又义无反顾地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在经历***不公平待遇时,他们心中念念不忘地还是那份教育,割舍不断的还是那份教育的情怀。

读了这本书,感动于他们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的那份坚守。商友敬在先生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说:过去的教师很苦,他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不如今天丰裕,他们的工资待遇也不如我们高,还要遇到战乱、灾荒、颠沛流离,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养一大家子的人,他们的日子同全中国的老百姓的日子一样,都在受煎熬。但是,从这一篇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活的很充实,很自得。因为他们心中有理想,有对教育的理想,他们不是把教育当做职业来做,而是当做事业来追求。

读了这本书,感动于他们超前的教育思想。教育是需要思想的,急功近利的教育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大家,也很难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腾飞,钱学森在回忆中学生活时说他们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受罪。他们不怕考试,不突击考试,没有考不上大学的。不死抠课本,提倡多看课外书,并且有很多选修课,学生的知识面很广。季老先生从小看《彭公案》、《济公传》、《七侠五义》、《封神榜》这样的闲书。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简直是不务正业,但或许正是这样宽松的环境,这样淡定的教育方式才造就了这些大家。

读了这本书,感动于他们高尚的品格。《过去的教师》的编者商友敬老师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教师的品格的高低,就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过去的教师》中的先师们还对学生的高尚人格进行熏陶,这让学生们终身受益。陈志华教授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时说他已经记不清老师是怎样讲课的,但是老师怎样教他做人让他终生不能忘记,令我想到,今天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虽然各有侧重,但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对立又统一,应该三维并举,而不是选完成一个目标,再去完成另外一个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教师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一言一行去感染教育学生。

过去的教师读书笔记(篇4)

沧源县国门小学田红英

在本学期内,我主要阅读的是《过去的教师》这本书,从中我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现我将自己在从书中学习到的作以下几点体会:

一、 过去教师与现在的教师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的影响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设备肯定不如现在。教师以坚强的毅志力克服了教学中的种种困难。也培养出了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从教学环境上来看,过去的教学环境是何等的艰苦恶劣,无论是学生或是教师都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困难,迎接自己所面临的挑战,这点我们现代的教师不能不否认,我们应该像过去的教师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就应该更要有新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来面临即将发生的事情,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合格兼备的接班人。

二、 过去的教学方法和现在的教学方法

过去,由于生活水平落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简单乏味。老师上课无精打采,学生也不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不当,学者们各之一词,这是中国过去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学生的教学中,即一致的输入,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效果,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于书本内容。可如今的教学方法比起以前来说,可以说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为所欲为,发挥自己的长项,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己,挖掘自己,教师也想办法来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新疑多变,花招各异,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由于各种信息设备的日益增多、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等因素,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真的有所不同。

三、 过去的学生与现在的学生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以前的学生可以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首先、从毅力上来说,过去学生的毅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是我们现在学生无所具备的,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坚强的毅力是现在的学生无与伦比的。现在的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草一样。他们受不了风雨。它们是如此的娇嫩。

从思维上来说,过去的学生有是远远不如现在的学生,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见识面的相当广,所以认识的也很多,这又是过去的学生无与伦比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以后,认识到的事情真的很多,一句话,我们不是说过去的教学方法是何等的不好,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代背景,这就应验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没有过去教师的努力和艰辛,如果没有他们为我们铺下这坚实的基石,如果从过去的种种事情中我们不受到启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这新的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有如今新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万物是紧密相连的,有因必有果,这就是时代发展的规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尊重每个时代的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符合时代发展规律。

2013年13月

过去的教师读书笔记(篇5)

在本学期内,我主要阅读的是《过去的教师》这本书,从中我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现我将自己在从书中学习到的作以下几点体会:

一、 过去教师与现在的教师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们由于生活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设备当然没有现在的好,教师们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教学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也培养出了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从教学环境上来看,过去的教学环境是何等的艰苦恶劣,无论是学生或是教师都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困难,迎接自己所面临的挑战,这点我们现代的教师不能不否认,我们应该像过去的教师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就应该更要有新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来面临即将发生的事情,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合格兼备的接班人。

二、 过去的教学方法和现在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中,由于生活水平落后,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比较单纯和枯燥的,教师上课无精打采,学生学而无获,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得当,学者也就跟着每兴趣,这也就是以前中国为什么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的教学上,也就是一贯输入,并没有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也就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可如今的教学方法比起以前来说,可以说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为所欲为,发挥自己的长项,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己,挖掘自己,教师也想办法来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新疑多变,花招各异,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由于各种信息设备的不断增多、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真的是天差地别。

三、 过去的学生与现在的学生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以前的学生可以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首先、从毅力上来说,过去学生的毅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是我们现在学生无所具备的,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坚强的毅力是现在的学生无与伦比的。而现在的学生就像是温室里的花草一样,衣来伸手、食来张口,经不住半点风风雨雨,是如此的娇嫩。从思维上来说,过去的学生有是远远不如现在的学生,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见识面的相当广,所以认识的也很多,这又是过去的学生无与伦比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以后,认识到的事情真的很多,一句话,我们不是说过去的教学方法是何等的不好,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代背景,这就应验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没有过去教师的努力和艰辛,如果没有他们为我们铺下这坚实的基石,如果从过去的种种事情中我们不受到启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这新的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有如今新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万物是紧密相连的,有因必有果,这就是时代发展的规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时代的教师、学生与教学方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

过去的教师读书笔记(篇6)

对于一名年轻教师而言,能从前辈身上学到东西无疑是莫大的荣幸。暑假期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静下心来,学习前人如何教书育人,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

商有敬的《过去的教师》中向我们介绍了很多为大家所熟知的名人的学习经历,比如:梁实秋、汪曾祺、苏步青等等,在他们对自己老师的回忆中无疑充满着感恩和怀念。那些影响他们一生的老师让他们记忆犹新,同时也让我感慨万千。

在阅读之前,我也迫切的想知道,这些在人生中有所成就的人,究竟受过什么样的教育,遇到怎样的名师,让他们在人海中大放异彩。通过仔细地阅读,我发现过去教师身上有着那个时代独有的气质,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是深远的。首先这本书的前言就对我有很大的触动,现在摘录下来:

年轻的老师们,你们太忙了。我看你们每天忙忙碌碌地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应付一份一份的考试测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是太辛苦了。如果能抽点时间读些书的话,也是去背那些为考学历而不得不背的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那又是一重苦恼和负担。

你现在打开的这一本,不是习题集,不是教学参考书,也不是进修辅导书,这是一本“闲书”,是闲下来没有事的时候读一读的书,它可能会引起你的兴趣,甚至会引发你进一步的思考。这本书说的是半个世纪以前,你老师的老师(教“太老师”)或是比他们更早的老师,他们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的,他们是怎样安身立命、治学、做人的。观察他们,如同用一架望远镜,看天上的一颗颗星星,明亮而透彻,看了以后,你也会想到:哦,将来我也许会同他们那样,在学生的眼里闪闪发光。

过去的教师比你们更辛苦,这是肯定的。他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不如今天丰裕,他们的工资待遇也不如我们高,还要遇到战乱、灾荒、颠沛流离,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养一大家人,他们的日子同全中国老百姓的日子一样,都在受煎熬。

但是,从这一篇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活得很充实,很自得。为什么充实?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胸中的知识,是真理,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应该传承给下一代的,而不是可以变题目化为分数换取文凭的知识商品。为什么自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从事的是一项救国利民、造福下一代的伟大事业,他们是一个受所有人尊重的教师(或被尊称为“先生”)。

他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认清了这个中国,明白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向往着中国的未来,他们知道自己在中国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当然也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教书,挺直地站着,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这就是过去的教师,我们的“太老师”们的形象。

当然,他们也有痛苦和烦恼,有家国之仇,有身世之恨,有人事的纠葛,有内心的冲突,但他们毫不回避这一切,很坦城地把心迹显示在学生面前。在他们身上,你会明白一个道理:教师的品格高低,就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为什么要做教师,就是基于对学生的爱,正如父母对待儿女一般。世界上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口碑,教师的事迹是从他的学生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中国最伟大的教师孔子是个“述而不作”的人,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行记在《论语》中,《论语》就是他的纪念碑,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我觉得,那些年年到曲阜孔庙去装模作样“祭孔”的大人先生们很可笑,他们去膜拜那个泥塑木雕,那个“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牌位,而不去亲近就活在《论语》中的孔子本人,孔子在天有灵,会嘲笑他们的。

我希望今日年轻的老师,在繁忙的教务之暇,在烦闷的人事之余,把这本书抽出来看上一篇两篇,就像在历史的大树下纳凉,有一点领悟,有一点警策,有一点会心,有一点激动,这就够了。当然,最好能如孔子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常存一颗向往之心,人也就活得充实自在了。(商友敬)

看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提升的东西有很多,首先,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对学生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们很多人学贯中西,通晓文学、历史、科学、地理等等。他们交给学生的是巨大的财富,让学生受益终身。他们生活在民族自强、新旧文化交替之际。他们对于中国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教育,他们执着,以自己的博学来春风化雨,教育后人。像吴宓、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陈垣等。我想现在我们这些教师是否能像他们一样博学,我自认身上缺乏这些印记,但我有求学的欲望,也许我们会觉得现在所拥有的知识可以应对目前的工作,但是想要成长,想要进步,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用之不竭的资源。

其次,他们拥有无私的爱心。在文章前言中有这样一句:教师的品格高低,就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为什么要做教师,就是基于对学生的爱,正如父母对待儿女一般。我很认同这一点,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的就是去了解孩子,去关心孩子,也许我做不到对孩子付出我全身心的爱,但是我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我的失误而使他们的心灵受挫。书中写到陈垣先生对启功怎样教书提出的九点提醒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这也是我作为班主任最应该学习的,对待学生不能有偏爱,在课堂上要以鼓励夸奖为主,不要发脾气。在工作中,我也时常会有很多疑问,会向我的前辈们请教,毕竟我还没有完全具备一个教者所拥有的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发现对孩子变批评为鼓励是很奏效的。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从而更加顽固,腻烦学习。但是表扬加鼓励却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倍努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多付出一点,多爱一点,孩子就收获的多一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