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4-01-25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1500字。

怎样才能领会优秀读后感的内涵呢?作品这本书当中的细节感动了很多人。我们写读后感梳理感悟的过程,也是加深我们对作品理解的过程,大家好今天栏目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的相关知识,我们期待您的持续关注并欢迎您收藏我们的网站!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1)

课文《我最好的老师》主要通过描写与赞扬怀特森先生的教学工作,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一)

《我最好的老师》讲的是科学课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方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科学的怀疑精神。

他是一个好老师,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会理会我们的心情。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他告诉我们,当时他让我们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猫的头盖骨,并且,就在那堂课上他还提醒过我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来的呢?当时我们中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

他告诉我们: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即指出。

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二)

语文书上一篇课文让我为之感叹。

“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的科学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预料的举动。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他说这种动物一般自傲夜间行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部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在这里老师手里拿了个已经灭绝的动物的颅骨,这让人可以提出个质疑,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出现在一位科学老师的手里有呢?这点可以质疑!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在这里,关于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猫猬兽都被否认了,这证明刚才上面我所说的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出现在一位科学老师的手里有呢的这句话。

“不用说,我们全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其实这里,我感到这些学生的反应对老师那种“恶劣”的行为感到极为反感。比如上学期的李老师,由于她的教学方法我们适应不了,再加上没怎么沟通导致全班对这位辛苦的李老师造成误会与反感。

“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想理会我们的心情。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他告诉我们,当时怀特森让我们传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并且,就在那堂课上他还提醒过我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里似乎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句话就是他想同学们提供出的猫猬兽的破绽。没有发现过任何痕迹,那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横飞出来了?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这一句话使我最感动,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伽利略与众多的科学家怀疑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观点极为相似,譬如在比萨斜塔伽利略把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往地面上扔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理论是错误有偏差的。在中世纪欧洲有罗马教皇他们的论理是地心说但是哥白尼、布鲁诺那些反对权威的科学家用实验观测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日心说,残忍教皇的迷信始终都是坚持地心说,最后把两位科学家进行了刑法,其中布鲁诺为了坚持自己的学说被教皇们在广场上活活的烧死。

想要得到真理,并不是这么简单的,绝对不是凭空靠想出来的,而是要去接触问题,试图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解决难题。正如叶永烈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一样: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不断检验之中产生的!

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三)

这个星期语文书的第四单元的《我最好的老师》已经学完了。但虽然学完了,可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方法、怀特森老师那有个性的性格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文中写了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把错误的动物学“教”给了他的学生,当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说出真相,并让他的`学生时刻警惕着。

读完此文后,我觉得我的班主任徐老师和文中的怀特森先生一样。记得上她的第一次语文课时,我读课文时读错了一个字的音调,当同学们为我纠正时,徐老师却说是对的,我们一下子被蒙住了,心想老师总是对的,我们也就全信了。当做练习时刚好有那个字的音调,结果是全班都错了,我们都愣住了,明明徐老师上课时说我读对了,怎么又错了呢?徐老师笑着说:“那是我故意骗骗你们的,没想到你们这么容易上当,”我们这才明白过来,以后徐老师每次提问,我们总是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常常警惕徐老师“骗”我们。

就拿这学期父母让我做过的练习《第十二块纱布》来说,文中的女护士没有因为医生是外科专家而被他所说的:“我全部取出来了。”而迷惑,她坚持自己是对的,为此,当专家取出第十二块纱布时称赞女护士是他合格的助手。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所以说一个人要自信,要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要大胆地尝试,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甚至还会有发明创造呢!

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警惕而又大胆的人,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上。

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四)

“五•一”前夕,我们学习了《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作者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怀特森先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有一天上课时,他拿出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编造一种叫“猫猬兽”的动物,一面侃侃而谈地向学生介绍,一面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做课堂笔记,然后开始随堂测验。当卷子发下来时,同学都惊呆了,因为大家都得了零分。

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他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怀特森先生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其实,那天我的破绽还有很多,可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希望你们能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 是呀!我们应该像怀特森先生要求的那样,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具有怀疑的能力,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做事要认真对待,不马虎。更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在不断观察、质疑、思考、判断和认证中寻求真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心之人。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2)

我最近一直在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

其中有句让我印象深刻:“‘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觉得话中蕴含很深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我用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方法矫正他们的行为时,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子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毕老师多次这样对学生说。他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这就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觉的追求更好的境界。这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3)

当我们自然地给予学生爱时,学生不仅会把我们当做老师。此时此刻,我们获得的尊严,不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是朋友、同志、兄弟、父亲的尊严。

看到《做最好的老师》封面上的这段话时,就对***的这种观点产生了共鸣。看到他说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更加觉得他的观点很有意思,可能大家都会觉得一个人的尊严当然是自己给的,尤其是做老师的我们,学高、身正,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这样才有尊严。但事实上,教师的真正尊严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道德、知识和情感依恋德肯定。

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因此,要赢得学生的爱和尊重,即尊严,就必须给予学生真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所在。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我们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那就是保持一颗童心。

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是走进学生心灵,在教育中取得一定成就的重要原因。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

教师应该怀有儿童般的情感。学生的快乐是我们老师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是我们的快乐,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哭,一起笑。用儿童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用**的冷漠去对待儿童的真诚。

想通往学生的心理深处,还应该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与学生的游戏中,老师越是忘记自己的尊严,学生就越会感受到对老师的亲切。平时作为老师应该多理解学生,应该具有儿童的思维。

孩子们总是怀着美好的动机工作,渴望得到周围人的称赞,寻求心理上的满足。但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事情也不体贴。他们经常做好事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找出学生缺点中的可爱和智慧,而不是盲目地责怪他们。

孩子气,朴实,真诚,自然,直率,这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保持一颗纯真的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染他们,当我们自然地给予学生爱时,学生不仅会把我们当做老师。此时此刻,我们获得的尊严,不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是朋友、同志、兄弟、父亲的尊严。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4)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郭广成《做最好的老师》是一本充满着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的书。看完之后,很多事情似乎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多困惑似乎已经困扰着我们,它无限地贴近我们的心。如果我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也许可以与之媲美。

下面我就记录一个自己的收获:

惠特森先生是我上六年级时的自然科学课老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介绍了一种叫“长翼飞猫”的动物,说这种动物夜间活动,适应能力很差,早在冰河时代就全部灭绝了。他一边讲解,这边给我们展示一个头盖骨,惠特森先生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测验。

两天以后我拿到批改过后的卷子时,立刻就傻了眼,一个大大的红叉自上而下触及到一道题的答案,我考了一个零分。这绝对弄错了!惠特森先回答了每个问题。我几乎一字不差地记笔记。那些没有我答案和笔记的学生和我一样,得了零分。怎么了

很简单,惠特森先生说,所谓的“长翼飞猫”完全是他杜撰出来的,根本没有这种动物,所以我们笔记本上记的全是子虚乌有的东西,这样的笔记当然也就不足为凭了。无须说,我们大家都很气愤。这是什么考试?

这是什么老师?DsBJ1.cOm

我们应该有所察觉,惠特森先生说,因为那节课上他向我们展示“长翼飞猫”的头盖骨(实际上是普通猫的头盖骨)时,他反复强调,这种动物早已灭绝,而且遗迹全无。但是他却绘声会色地向我们讲述了这种“长翼飞猫”是如何如何目光飞矩,飞姿似鹰,他还说出了很多很多的数据,然而,既然遗迹全无,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又怎么会有一副头盖骨的呢?

我们却没有一个人质疑。所以,惠特森先生说,盲目的信仰是我们零分的原因。既然措在我们,他就要把我们的这次成绩如实登记到成绩记载簿上面,他真的这样做了。

惠特森先生说,他希望这段经历能启发我们,并在教师和教科书中犯错误。我们的头脑不能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还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如果有疑问,我们应该积极提出。

惠特森先生的每一节课都生动有趣,同时也需要我们自己去“探险”。一天,他告诉他那辆车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他给了我们两天时间反驳他。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并说服他。结果,我们不仅搞清楚了什么是有机体,而且锻炼了坚持真理所需的毅力。

惠特森的第一节课对我影响很大。现在,不管情况如何,我都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分析是非。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惠特森先生的观点。我曾经向一个小学老师谈到过惠特森先生,他很吃惊,“他在捉本文-_于贵.州xx弄你们!

”他说。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告诉他我的判断:惠特森先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

看了这篇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是的!最好的老师是能启发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的老师。

我在不停地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呢?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长时间,我得到的答案是:我不是一个“最好的老师”。无疑,在数学课堂上我教知识,教方法是“好手”。

但是,在启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这方面自己还有欠缺。前一段时间,我上了一节“梯形面积”的数学课,自己还觉得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地方。确实,这课中很多地方是在向学生渗透思想,但想想自己是不是每一节课都是这样呢?

不是!自己很多时候的教学目标还指向的是能不能正确地解答那么几道类型题。教学效果的检验还指向的是百分。

现在我认为这种做法是短视的,只注重短期效果,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其实,从现代数学的发展史上来看,人类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一个不断地怀疑和打破“真理”的过程。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个让学生不断怀疑,不断验证,不断打破“真理”的过程呢?

我想,我应该是始作俑者。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5)

三年前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一节作讲评课记忆犹新。课一开始李老师便这样说道:"同学们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写作其实不然我看了你们交上来的作觉得每一位同学都会写章。"接着李老师挑出每一篇章中的亮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分析为什么这样写。那是一篇写亲情的章所以学生读来说来都特别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师在讲完了写作要旨后还朗读了自己的下水作。那是一堂精彩的课每位学生都受到了李老师的关注赏识他们兴致高昂。当时我想能如此赏识学生如此平易亲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能不学他的课吗

最近又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曾读过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不禁为他的教育机智而折服。万老师在书中叙述了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老师要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书中生动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不禁会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与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作出了独特的阐述。

半年前在学校举行的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顾建民老师戏称师生之间是一种贸易关系。商家要把产品推销给顾客他必须与顾客搞关系。而老师要把知识推销给学生也要与学生搞关系。他的谈话朴实幽默而令人思索。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第七年了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我们有时脸色铁青声色俱厉地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正是因为我们束手无策我们没有达到境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真正的老师会宽容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问题讲透。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是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6)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做最好的老师》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7)

读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作品——《做最好的老

师》有感

陈瑶李镇西老师的有点浪漫的教育让我很是向往,所以认真地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有了些许感悟——

教育是拿一颗心滋润另一颗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生知识和真理是我的使命。这个使命听上去很容易完成。它似乎是笔尖的轮廓,嘴上的指令,并不断重复,使学生记住。

教育怎可能如此简单,口头上的说教和作业上的批改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而已,想仅仅靠这些来达到教育的目的,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教育的目的只是纸上的一个赤裸裸的数字吗?当然,成就并不重要。它是教育的副产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历代历代都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这绝不是教育的全部价值,可惜古往今来的学子中不乏为追逐功名利禄而抛弃学***价值的,这也就导致了一些人才横溢而德匮乏。

像明朝的王振、南宋的陈自强等等,这些历史名人中,哪一个是没有才华的?可徒有才能没有道德的滋润,终究落得灰飞烟灭的下场。教育要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和思想。这些人是祖国的下一代,祖国的明天将交给他们。

就像李镇西先生提到的一样,从理想的激情和创造的冲动到心中的希望,从纯真与庄严到灵魂深处的对爱国的坚定信念,这些都是教育的内容啊,难道还有人会认为教育只是简简单单的书本上的知识吗。古人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像父母一样,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师肩负着的,是多么沉重的担子。想想啊,从父母将孩子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老师教孩子们写字说话,礼仪举止,引导孩子们的思考,指引孩子们的思想,连过家家闹矛盾了老师也义不容辞地调解。孩子就像一只雏鸟,老师一片一片梳理着他

日渐丰盈的羽毛,直到他成为能独立飞翔的雄鹰。所以,谁还会觉得教育的担子轻呢?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不朽著作《帕弗雷什中学》中写道:

“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的目标。”

教师也是一本教材。

教师是一个特殊而神圣的职业,这与其他职业不同——他们工作时属于工作,不工作时属于自己。教师是一种能呼吸的教材。每个细胞都有教育的使命。老师和孩子们日夜相处。孩子们的心纯洁而敏感,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态度、行为和言辞将在本文中留下痕迹。

大人不注意的东西,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扎根在孩子的脑海中,这可能会影响到那些不能判断是非的孩子,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1998年底,成都市某小学一年级的十几名学生因为上课说话,被胶带粘在嘴里。当时的**也是一致谴责那个狠毒的“富有创造力的”年轻教师,谴责他侵犯儿童的身体,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违背了职业道德,谴责他违反了教育法!

不过,李镇西先生认为,更令人担忧和心碎的事,这样的教育已经给幼儿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因为他注意到记者和一个在后续采访中嘴巴被堵住的小男孩交谈--

“你被老师用不干胶封过嘴巴吗?”“封过。”“他为什么要封你嘴巴?

”“因为我上课不专心。”“要封多久呢?”“封到下课。

”“老师这样做对不对?”“对,因为我上课说话,老师就该封住嘴巴。”孩子天真的仰起小脸。

这位年轻教师侵权行为的无辜可爱的受害者认为这是对的。这足以说明,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力。所以,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养,书中说: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着。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文、人文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才能唤醒爱,只有爱才能滋养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能够滋润别的心的心,必定是丰腴的。

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有崇高的信念、纯洁的品质和时间

时刻刻洋溢着芬芳。比如李镇西先生,他不仅仅保持着大学毕业时点燃的理想之火,并将那份纯真,那份庄严,那份责任感一直保持到现在。难怪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没有人是完美的,当然,老师也不能例外,甚至有些方面,我也不如我的学生。教师这本书,同别的书不同。别的书装订好以后,便不再改变,静静等待人来阅读便是。

真正的教育家并非没有错误,但他总是从错误中汲取心灵的前进力量。“几乎可以这么绝对的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者的区别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自己犯的错误。

”爱。爱情,友情,亲情中都有爱,但这些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爱情是互相吸引的,友情是志同道合的,亲情是血浓于水的。

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大爱。小爱是“**蛮横”的,我爱你我便不会再爱别的人了,或者说,存在着某个条件,这个条件使我爱你成立,也同时使我不爱别人成立。老师对学生的爱类似于圣人对世界的爱。

无论你有多讨厌一个学生,你必须爱他。不管你多么喜欢一个学生,你只能给他同样的爱。很难吧?

这是教师应该做的,以确保教育公平的原则。给“差生”和“优生”(按成绩来分的话)同等的爱,是我应该注意到的,并特别留意的,不让自己的喜好左右应给学生的爱。

爱该如何去爱呢?有人提出“爱心教育”,李镇东在书中表示:不接受甚至反对“爱心教育”的提法,就是不希望人们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

爱教育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的姿态,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贯穿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也悄悄地反映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上,更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作为老师也常常为后进生感到头疼。

转化后进生,爱是一味良药。给后进生自然而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而非故作特殊的偏爱,学生群体也给予后进生恰当的爱,会让后进生感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也在真诚的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烛光。小火给孩子们温暖和光明,使他们在困难面前不再害怕,引导他们走向生活的方向。

管理是一潭活水。

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己起草班规,选拔干部,自觉遵守,形成完整的生态链。班级法律管理是对学生平等意识、法律观念、独立人格等民主精神的一种启蒙性实践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教会学生发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这就是思想教育的艺术。要真正掌握这门艺术,需要毕生的探索和奋斗。

教育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事业。我们更多时候只是看到了教师的教育艺术之水让学生日臻完美,而没有意识到来自学生心灵的泉水也在洗涤、滋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格,让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事业也日臻完美。所以,做最好的老师,教出最好的学生!

这不仅是李镇西先生的理想,也是我和数万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的理想。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8)

《我最好的老师》通过描写和赞扬怀特森先生的教学工作,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以及怀疑的能力”的观点。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有个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质疑精神的人。他运用意料之外的方法,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科书、不迷信独立思考、不迷信独立判断、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科学的精神。

本文入选六年级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二册第21课。

每个学生,0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在我今天读到的一个故事中,作者和他的同学在一次测试中都得了0分!

的情节是这样的,作者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他上第一节生物课的时候,老师讲了一种动物——“猫猬兽”,老师让同学们传看这种动物的头盖骨,并且进行了一场课堂测验。当卷子发下来后,全班同学竟然都得了0分。老师说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动物,所以全班的记录都是一文不值的,他在课堂上也表现出许多缺点,但是没有一个学生提出。

现在的我们,总是对老师、教科书都深信不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处于“休眠”的状态。要懂得对老师和教科书有一定的“防备心理”,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常常没有勇气提出。即使你花很长时间思考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也不会是浪费。

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汗水和智慧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理论。当你继续努力的试后,你就会知道生活的幸福不在这里。

著名的伽利略就是一个例子,他追求真理,在比萨斜塔上的一个实验否定了千年前立下的“落体运动法则”,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面对世人的讽刺和嘲讽,他不断追求真理,反对迷信,依靠自己的意志和实验获得世人的尊重。他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于人世间。

师用了一节课、一次测验和一个0分,使我们明白了,独立思考和分辨的重要性,时时刻刻都不能忽略这个重要的“角色”。

在我的印象中,有一篇文章一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记得那是四年级语文书上的第四单元的一道练习题,题目是:《我最好的老师》,让我们看文之后写出读后感。

记得文中写了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把错误的动物学“教”给了他的学生,当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说出真相,并让他的学生时刻警惕着。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我的班主任谢老师和文章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样的。记得上她的第一次语文课时,我读课文时读错了一个字的音调,当同学们为我纠正时,谢老师却说是对的,我们一下子被蒙住了,心想老师总是对的,我们也就全信了。至于那个词的语气,结果是全班都错了。我们都惊呆了。谢老师在课堂上说我读对了,为什么错了?

谢老师笑着说:“那是我故意骗骗你们的,没想到你们这么容易上当,”我们这才明白过来,以后谢老师每次提问,我们总是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常常警惕谢老师“骗”我们。

就拿这学期做过的练习《第十二块纱布》来说,文中的女**没有因为医生是外科专家而被他所说的:“我全部取出来了。”而迷惑,她坚持自己是对的,为此,当专家取出第十二块纱布时称赞女**是他合格的助手。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样的例子还很多……

而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都告诉我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学会大胆的尝试,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学会更多的东西,才能发明和创造很多的东西。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启发我的故事。

它讲的是一个名叫惠特森的老师在课堂上信口胡编了一个“猫猥兽”的动物,还说它在冰河时期就灭绝了,学生们都做了有关它的笔记,可奇怪的是,在后来的随堂测验后,每个学生的考卷上都是“0”分,全班同学都气炸了,而老师说:“你们本该说破我的把戏,因为我不是说过,它在很早的时候就灭绝了,但我故意说它是多么的漂亮,行动多么的敏捷,这都是我不可能知道的。”

我认为任何老师或课文都不完美。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不同于文本的新观点。或者,如果你认为课文或参考书中有错误,你可以找一些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改正错误。

不仅运用资料的查阅,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实验。例如,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居里夫人小时候,老师问金鱼为什么水箱里的水不会溢出来。孩子们想了很多答案,但居里夫人做了一个实验,发现水也溢出来了。不就是这种爱动脑、勤思考的精神才把她领到科学的殿堂的吗?

我相信当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时,你可以学好所有的科目!

大家都说:老师是春蚕。她毫无怨言和遗憾地纺丝绸,只是为了生产出造福世界的茧。老师教了我们许多科学原理,使我们终生受益。

今天,我学习了《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加深了我对老师的敬佩,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最好的老师》讲述了在科学课上,怀特森运用意想不到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科学的能力。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大吃一惊!如今,老师们都尽量在课堂上做到十全十美,生怕自己传授错了知识。然而,怀特森先生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动机,故意犯错误,这真是新奇!

事实上,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的真相。同时,我们也应该有怀疑科学的能力。书上写的未必是对的,名人说的未必是明智的。

记得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学生通过不断的**,推翻了“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真理”。

在现今这个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早已被先人留下的“真理”所禁锢。有几个人能像聂利一样勇于向“真理”论证,向科学权威进行挑战呢?这不禁让人觉得有点悲哀。

我想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相信看似正确的事情。坚持你的想法。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也是怀特森先生让我明白的道理。

我相信,我能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9)

“做最好的老师!”书的封面上大大的印着这么六个字。这话乍一听,感觉挺狂的。曾经风靡全国的澳柯玛空调的广告语“没有最好,只能更好”,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为大家所认可,成为一句至理名言。当然也是深入我心。怀着一颗好奇心,我翻开书本。这本书是李老师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做最好的自己。”李老师多次这样对学生说。他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这就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觉的追求更好的境界。这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李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作为一名教师,当然就是要“做最好的老师”。

怎样才算是“做最好的老师”呢?这是我最先想到,也是想得最多的问题。

一、“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种值得一生去追求的境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理想,就像是人生之海中的一盏航标灯,为人们指引方向。要是没有了方向,你只能在茫茫大海中漫无目的地随意漂流,就无所谓前进与后退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便有了精神支柱,就能焕发强大的内驱力,激励人们为远大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反之,如果缺乏理想,失去精神支柱,就推动了战胜人生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也许,理想会显得太高太远,有时甚至会觉得那只是个梦想,很难实现。但只要定下目标,执着而坚持,也许一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甚至一辈子都达不到,但只要努力了,就在一步步地靠近理想的目标。就像李老师所说的那样,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近。或者干脆‘骄傲’一点说,同样是教师,今天的李镇西和25年前的李镇西相比,可以说是‘最好的教师’了。当然,和明天相比,和未来相比,今天的李镇西又不能算是‘最好的老师’了,不过不要紧,我还会继续自己和自己比,反正‘做最好的老师’是我永远的追求,起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李老师也不例外,有过种种困难,也有团团烦恼,有过挫折,有过灰心丧气的时候,但25年,李老师始终与学生在一起,他的心与学生的心始终紧紧地贴在一起,并以此为荣。这一切皆因有了“做最好的老师”这一信念。25年,李老师成了“教育专家”,获得许多荣誉和头衔。这一切就是他想“做最好的老师”“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结果。

二、“做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个平凡的细节,是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不懈

李老师自称是个“实干的理想主义者”。的确,他不仅有着崇高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是那样认真踏实。今天,环绕在他头上的美丽光环,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细节组成的,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他把想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化为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