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寒冬拥抱你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30

寒冬拥抱你观后感汇总。

人生每个时期观看的影视作品各不相同,观看时内心总会有一些心情感想,我们可以通过观后感将零星的感悟总结起来,撰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内涵的了解,有哪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本可供借鉴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寒冬拥抱你观后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寒冬拥抱你观后感 篇1

“以大写小,以小见大”的创新式表达极好地将人民故事与时代故事有机融合,是对“中国密码”的一种解读,也是《穿过寒冬拥抱你》出品方、发行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在创作上的探索与创新。《穿过寒冬拥抱你》通过这种“以大写小,以小见大”的巧妙处理,帮助观众理解了为什么中国能够在抗疫中取得出色成绩。个体依赖整体,整体调动个体,在非凡的事件中,一群平凡人身上闪耀着非凡的光,就是这部电影最有特色、意义深刻的地方。

在艺术处理方式上,影片也做出了叙事上的创新和探索。影片没有正面表现抗疫大事件和大家熟悉的新闻人物,而是使用多人物、多线索交织叙事,呈现出一群可信、可爱、可敬的普通人形象。影片对于人物的刻画立体而鲜活,脱离了符号化和概念化的套路,成为一种具有“扎根性”的创新尝试。这种“扎根性”体现在人物的角色设定、语言、行为、性格,以及对人与人关系处理的具体细节之上。例如影片中主要角色覆盖了不同的身份、职业、年龄,而他们使用的当地方言、在街上吃的食物、与亲人交流时的态度等等,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

中国故事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故事之间有差异性,有自身特色,但一定也有共同的精神和情感。每一个人的命运也许千差万别,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战胜灾难的不屈奋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影片虽然极具地域性特征,但是在不同人物、不同故事的背后,永远流动着一份中国人共通的情感,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关怀。正因如此,这群普通人的故事才能够格外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疫情之下,国家和个人都经历创伤。影片没有回避这种创伤,但也没有从正面去渲染这种创伤气氛,反而更多的是展现温暖,传递社会温情、人间大爱,突出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团结一致、助人为乐、乐观勇敢的民族精神。这是影片所讲述的中国故事的核心,也是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集中体现。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仍在继续。寒冬之下,影片带来的这段温暖、动人的中国故事,一定会给观众一份精神之光,灿烂而坚定。

寒冬拥抱你观后感 篇2

元旦期间,全球的疫情好像加上催化剂一般,奥密克戎迅速蔓延,大苦主美国单日新增达50万,如此核心国家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很多专家都开始担忧世界局势有可能因此出现大的动荡。国外失控,国内自然不能独善其身,西安单日新增百例,已经持续有一阵子。好在,中国依旧具备动态清零的条件:长安一定会常安。西京城里的人相比于两年前的武汉众生,亦更加从容淡定,毕竟,两年的抗疫经验已经足够抵御未知的恐惧。

在如此大环境中,抗疫题材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自然拥有先天的优势,被疫情困扰的芸芸众生迫切希望能看到一部影视作品,寻找一些共鸣,巴望着艺术家们,能把自己复杂的感情理清楚、说透彻。加之,黄渤、贾玲、徐帆、高亚麟等老戏骨参演,也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票房。于是,元旦档首日票房3亿,《穿过寒冬拥抱你》独占30%,达到9897万元,有望一骑绝尘。

显然,无论是主题,还是演员阵容,亦或是商业支援,《穿过寒冬拥抱你》都有希望成为经典作品。稍显尴尬的是,它有一些乱炖。

宏大主题,乱炖好入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电影人开始迷恋短小精悍的叙事结构,特别是一些主旋律电影,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等,都是把一部电影切割成几个小单元,再派不同的演员登场,集中表现。想想这也在情理之中,算得上中国电影人的一种微创新,毕竟,但凡主旋律电影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想参与的大腕不胜枚举,正如春节联欢晚会,都得分上一杯羹。

毫无疑问,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比起来,《穿过寒冬拥抱你》的防疫主题显然是小了一号,但这个主题现在非常特殊,基本能辐射到全人类。如此情况,在整个人类电影史上都非常罕见。所以,这类影片虽然自带光环,但要把故事叙述得清晰、流畅、有层次感,也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儿。

况且,两年来几乎每一位观众,都对疫情有着个人独特之见解,电影要获得高票房容易,而要获得统一的高口碑却并不容易。如果再出现一些用力过猛、献媚管理者的情况,分分钟都会遭到网络的苛责。《穿过寒冬拥抱你》的故事大背景是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以温情和暖心为基调,刻画普通市民守望相助、真挚动人的群像。演员都是大腕,但扮演的都是小市民,包括黄渤饰演快递员阿勇,贾玲饰演骑手武哥,还有一对中年夫妇由徐帆和高亚麟扮演。单论这几位的演技和角色标签,非常容易取得共情,只是需要将之升华。

或许是手里握着太多可表达的点,以至于,制作团队雨露均沾,没有办法集中于一点完成爆发。影片开篇把武汉市民万众抗疫的画面,呈现得非常恢宏,随后切入一些小人物生活,比如抗疫之中,有人舍小家,顾大家,远远地望着自家窗户而不入;受疫情影响,旅游业瘫痪,中年夫妻因此陷入激烈争吵;在疫情中,医院一向是震中心,非常靠近慌乱、死亡和人性之恶,相信影片中的程度远远不及真实的方舱医院;还有,国家推出三胎政策,影片也想着沾一点儿光:高龄产妇怀孕之后,丈夫表达更多的是对生育政策的支持,似乎是要说明:普通人在生活富裕后,思想觉悟还是会有所提升的。

大概是因泪点太过于密集,又大概是因所有人都有一段疫情时光,搞得《穿过寒冬拥抱你》好像是一锅美味的东北乱炖。此外,影片还不忘让武汉热干面、长江大桥出镜露脸,更是做实乱炖之手法。如果非要按照经典菜式的标准来评价乱炖,显然,分数不会太高;但乱炖这道菜,精髓就是相互串味儿。事实上,站在圈外看这部影片,依旧能体会到爱、奉献和拥抱所带来的力量感。

常态化防疫,如何和疫情共存?

距离疫情开始已经快两年了,人们依旧生活在新冠的阴影中,口罩、药品、核酸、隔离,这些词汇早已成为生活的标配。过去两年,普通人或多或少地都要遇到一些由疫情带来的麻烦,自然地,对《穿过寒冬拥抱你》的期待非常高。与此同时,制作团队需要避免带来新的压抑氛围,于是,我们看到电影虽然直面灰色和死亡,却刻意省略掉之于恐惧心理的描写,加之,黄渤、贾玲都是站在笑点上的人,很多观众都在影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随着常态化防疫持续进行,相信普通人对于疫情会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加之,这场疫情波及全球,更是引发了关于制度、文化和人性的思考。

影片全程戳尽泪点,时而又令人笑哈哈,与此同时,又令人感觉武汉封城的决定是非常艰难的,特别是大政策下的小人物众生相,更是值得观影之后反复咀嚼。或许,好的影片不在于高度还原真实,而在于启人之智。武汉的封城之举,全球首发,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管理者强大的决心和全体市民的众志成城,坚决地执行才能实现,这也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使然,正如影片中的医护、外卖、导游之类的平凡人物,都有一股强烈的奉献精神。显然,这在欧洲、美国基本不可能,大洋彼岸的人需要自主,需要释放天性,不想戴口罩,更不想封城。于是如你所见,传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逐渐增加,在如此大环境中,再强大的管理者都束手无策,以至于,局面失控。

如何同疫情共存?《穿过寒冬拥抱你》只是一个引子,它告诉我们抗击疫情不止于科学、病理、药品等理性元素,更需要执行、奉献、爱和拥抱这些感性手段。希望这部影片能大卖,也希望它是疫情消退,人类生活重回正轨的开始。同时,普通人也由此树立信念:敢于直面人类社会之变数,砥砺前行。

寒冬拥抱你观后感 篇3

上周和朋友去看了这部新上映的疫情影片《穿过寒冬拥抱你》,截至出稿,猫眼评分9.6,豆瓣评分6.0,我个人评分7.0。

虽然全程在哭(面对这种国殇类型的影片,泪点总会低很多),可理智依旧捕捉到了许多bug。

先说说影片优点。

开篇,导演很会营造悲怆、紧张的氛围感:一个女生手捧鲜花站在马路中央,眼神中满是悲凉;穿着厚厚隔离服的工作人员做着消杀工作,漫天的消毒烟雾搭配着沉重的音乐,瞬间把观众拉回了2020年的伊始,窒息感扑面而来。

作品从平凡的民众视角为出发点,大致可以分为4个小单元,包括了医护工作者、老师、快递员、个体工商户等群体。我们看过了许多重点叙述医护工作者与解放军的影视剧,所以这部的视角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全员演技在线。朱一龙的倒地摔真实且突然,重重地一摔让我误以为他当场领了盒饭。他和贾玲的这对最意想不到的CP也贡献了许多泪点和笑点。武汉封城,贾玲退票时的一句不全额退,还要收手续费,武汉方言加上贾氏幽默让紧张的节奏感有了第一个小转折。贾玲渐渐喜欢上了朱一龙所扮演的钢琴老师后,开始关注他的朋友圈、给他送面,涂口红,关注自己的外表,比划内衣,让生活稍稍精致一些,这些反差萌让影片笑中带泪。

有的人在质疑,匆匆数面,贾玲扮演的角色怎么就喜欢上了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钢琴老师。我倒觉得还好。在那样的敏感时期下,任何的情绪都会被无限放大的吧,更何况不是还有一个词语,叫做一见钟情么?

(有个小疑惑,贾玲是怎么把朱一龙送去医院的?她当时骑个电动车,我找了许久也没看到她把居老师放在了哪里。看见的小伙伴可以私信告诉我一下哈。)

我最难过的一个点,是片中一个小男孩儿在深夜里,趴在阳台上放声痛哭的画面。相依为命的外婆作为医院原妇产科医生,当初为了照顾他拒绝了医院的返聘,却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返岗不久,不幸被感染。寒冷的夜里,邻居们听到孩子的哭声陆续打开了灯。

再来看看槽点。

人物情节刻画比较浅显。一部两个小时的影片述说了4个单元,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每个故事都浅尝辄止,导致人物形象不立体。比如黄渤所扮演的快递员,着重刻画了他的无私。我相信在疫情期间有很多这样的人,但影片没有深挖角色背后的故事,很多人会觉得他的行为是一种英雄主义,并不信服。

高亚麟在听到老友去世时,雨夜里抽烟打不着火,和老婆争执这段戏,隔着屏幕都溢出了尴尬。听到45岁的老婆再次怀孕时的第一反应不是担心高龄产妇风险,而是开心地手舞足蹈。导演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可能是黑暗中迎接新生,意味着希望。不过我倒觉得,弄巧成拙,不如不做。

影片的矛盾和冲突不够。观众为什么要看一部影片?为什么会记住一部影片?影片的节奏感在哪儿?医院床位紧张贾玲一句我跑了4家医院,他(朱一龙扮演的钢琴老师)好像快死了就交代完毕,下一个镜头,居老师活蹦乱跳的和贾玲聊着天;标志性的武汉长江大桥、热干面、援鄂医疗队、来自全国同胞的支援物资等镜头一闪即过,铺垫及其肤浅。那时我所在的小岛相对安全,尚且能感觉到空气中凝结的压迫感,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在病毒风暴眼的武汉群众呢?惧怕、黑暗、恐慌、焦虑统统没有深层次刻画,导致我们观影的,就是一部粉饰过白开水。

太过理想主义。现实是残酷的,我相信我们的观众是不畏惧面对这些残酷的。就像我们为什么要铭记历史一样,我们回顾巴黎和会,回顾九一八事变,回顾南京大屠杀等等,不是制造仇恨,而是要让后代知晓,落后是要挨打的。同样,明晰疫情,不是制造恐慌,而是告诫和警示,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面对病毒。

我们拒绝以眼泪达成和解,爱和希望值得歌颂,但悲痛和沉重的事实也值得铭记。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寒冬拥抱你观后感 篇4

已经过去的2021年无疑是不凡的一年,12月份绍兴疫情累计确诊386例,接着西安疫情爆发,累计确诊2100多例,牵动者每一个陕西人的心。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作为年度温暖大片,将镜头对准了疫情下的一群普通人,无论是片中生活化的场景和细节,还是人物传达出的情感和愿望,都让观众深感共鸣,而“真实感”则是触发共鸣的主要来源。正如导演薛晓路所言:“我们在力求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生活,塑造真实接地气的人物,让每一个观众都感觉“每一个英雄的真身,其实都是普通人”。

导演用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设置了很多跟情感有关的细节:黄渤饰演的阿勇一腔孤勇组织志愿者的背后,也有家人这一难以割舍的情感软肋,为了防疫安全他不敢回家,只敢偷偷地在阳台楼下望一眼,让人不由眼眶湿润;为了还原当时学生只能上网课的情景,导演恰恰选择了朱一龙饰演的钢琴老师的角色,用音乐给那些无助害怕的小朋友送去一丝慰藉。

看完你会发现即使是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为,在这个疫情肆意的时间段,是太多人付出才换来大家健健康康,他们不知道其中的艰辛么?他们知道!他们不知道在疫情初期,国家医疗还没有如如今样有了完善的应对和治疗。去了可能会得病,会…他们知道,可是,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你不做他不做,结果是什么样子?我特别庆幸退休返聘教授最后没事,人间真情永远最暖心!

电影刻画了疫情封城期间武汉市民互相鼓励,共渡难关的温暖景象。义无反顾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自告奋勇不怕困难的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和快递员,化身网课主播的人民教师……一个又一个可爱的身影温暖了这疫情下的寒冬。疫情下,爱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挺身而出成为志愿者。他们以笑做盾,以爱为矛,冲破凛冽寒冬和恐惧,勇敢拥抱。爱在武汉的烟火气下蔓延,抵御一切苦难,最终见证奇迹。

致敬,每一个为抗疫战斗的你!每一位最美的逆行者!每一个为我们的山河无恙而负重前行的英雄!

寒冬拥抱你观后感 篇5

自在,而又热烈的活着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据说射手座的特点是:自由。谁不是呢?无论你是金牛、天蝎座还是其他星座。

自由的含义不是你可以选择做什么事,而是你能够选择不做什么事。而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陷在一地鸡毛中,不能自拔。

影片中的贾玲是一名快递员,一直为了生计而奔波。在除夕那天吃着泡面,在新冠开始泛滥的武汉,为了300元跑腿费,帮叶老师(朱一龙)买药。

叶老师看上去斯斯文文,是少年宫教孩子钢琴的老师,疫情泛滥时,以上网课为生。

而这样一位弹肖邦、自己朗诵诗的老师,却身患脑疾,晕倒在地而无人觉察。贾玲救了他,她热烈的生活态度感染了叶老师。

可以贾玲还是很自卑啊,她的胖,她的工作,都让她无法正视自己。

后来,遇到了医院的小护士(周冬雨),她面对新冠时仍积极乐观开朗。她鼓励贾玲:要涂那只口红,要爱自己。

最后叶老师脑疾去世了,而贾玲在武汉鹦鹉洲大桥桥头上,看到了暮光中的叶老师,他微笑的看着她。

恣意的生活,不在于你永远可以追求理想中的生活。而是可以在繁杂的世界是,追求宁静的心灵一隅。

你可以繁忙,却不可以遗忘自己的梦想;你可以失望,却不可以放任自己。

所以,自在,而又热烈的活着。永远不被生活打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