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4篇

发表时间:2023-01-29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读书笔记吧相关栏目推荐:“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有时影片带给人的感动可以超越书籍,我们的思绪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观后感是带有个人色彩和主观情绪的文字。你在查找作品观后感范文吗?你是否正为写观后感而发愁呢?我们的编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篇1)

在父亲节前一天,我走进电影院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摔跤出身的父亲未完成为自己的国家夺得金牌的梦想,之后发现两个女儿有“打架”的天赋,就让女儿进行魔鬼般的训练,两位女儿成为摔跤手,成为全国冠军,又代表印度参赛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

影片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吉塔离开父亲的训练,忘掉父亲的教诲,她放纵自己,导致在几场国际比赛中失败。她失败后在妹妹的劝说下,最终鼓起勇气去寻求父亲的理解,也寻求父亲指导。在拨通爸爸电话的那一刻,她泣不成声,电话那头的爸爸也泪流满面。通电话后,吉塔开始重认清自己,爸爸也来到体育学院附近租屋,在父亲无私的父爱和严厉的训练下,进入决赛。

最终吉塔听从了父亲的指导,最后关键时刻,在父亲缺席的赛场,吉塔沉静下来想起父亲的话:“爸爸不能时刻都能来救你,你要靠自己”,“你如果赢了这场比赛,就能成为上百万女孩的榜样,在印度永载史册!”她最终依靠自己的积蓄的能量及智慧反败为胜。当吉塔把金牌递给爸爸,爸爸给女儿戴上金牌,爸爸说出你是我的骄傲!的那一刻,我用手捂上双眼,任感动与幸福的泪水顺着指缝流下来。

我看着感动的画面,我不禁也回想起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对我既严厉又鼓励呢。

我记得去年,我班语文老师选我参加“魅力玉林,五彩田园”的征文比赛。我就信手拈来在小记者网发表那篇《秀丽的荷花》抄上去后,就开始看《熊出没》。

看着看着,我听到开门声,我立即拿数学练习册出来,一边写一边看动漫片。

“晓峰,这天在校园有什么收获?完成作业了吗?”爸爸笑呵呵地问。

“语文作业是一篇征文,我完成了。此刻正在写数学练习呢。”我兴高采烈地说,心里想着得到老爸的赞许。

爸爸拿过我刚才的“杰作”一看,眉毛就皱起来一怒“那怎样行,这文章不是已刊登了吗?你不开展思维想一些新颖的,还有字体不够工整美观,上到初中语文卷面书写有6分,那你就吃亏了。”

“我又不是初中生,吃什么亏?”我嚷道。

“你忘了,你前几年书写都工整美观,做什么事都要用自己最大的潜力作好才行。”老爸说,“还有做作业要认真而细心,不要赶着完成,或者一边写一边看电视,这样容易作错题。”

“为什么这样呢?我完成就好了,我就要一边听歌一边写。”我和老爸对质起来。

老爸火冒三丈,关了电视机,藏起遥控,关掉了手机音乐。从这天开始,要进入复习状态了,不许看追星电视剧。

老爸又拿来征文“杰作”,在身旁辅导我,打开思路,重新写作。最后,在征文比赛揭晓时,我获得二等奖。我把奖状交给老爸,老爸抚摸着我的头说:“你是我的骄傲!做什么事要有始有终才行。”

我想:正如《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如果他对女儿不严厉训练与心理辅导,女儿忘掉初心,不重拾自信,那金牌就会落在别人身上了。由此,我读懂了父爱,也懂得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篇2)

看过一部电影,如果第二天还能想起它,一定是部好电影。

《摔跤吧!爸爸》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电影,这说明以前我看不上印度。通过这部电影,印度赢得了我的尊重。印度是个极其复杂的国家,可能比中国更复杂,更丰富的丑和更丰富的美同时存在,从任何一批事件来形成整体印象都更显得断章取义。印度人没有中国人幸运的地方在于,没有出现嬴政刘彻朱元璋乃至毛泽东这样的人物。我从不关心历史和政治,但我突然意识到,今天我们能够在面对印度人时有一点傻的优越感,可能就是国家统一民族统一文化统一带来的好处。

关于价值观:

有人批评《摔跤吧!爸爸》(这个中文译名好傻,后文改用《Dangal》)的值观有问题。

我认为如果看一部电影还在乎价值观的话,就没必要看电影,看新闻联播就好。勉为其难谈一波价值观,我认为电影的价值观没问题。

批评者说“实现梦想的工具并不比做家务生孩子的工具高尚”。

我认为任何人都是另外一些人的工具,中国人如此,全世界如此。父母就是小孩子生存的工具,商人就是消费者获取商品的工具,城市的白领们就是资本增值的工具,每个人都是DNA样本延续下去的工具。成为某种工具并没什么不好,换句话说是实现了某种价值。而《Dangal》的重点并不是从一种工具沦为另一种工具,而是从毫无选择变成多了一个选择,这是质变,能多一个选择就能多很多选择。

批评者还说“那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只能在印度这样的语境成立”,言外之意带有某种优越感,言外之意是离我们很遥远。

然而,一个小孩的成长路径,从毫无选择变成能有选择,我们也正在为此奋斗,且还远远看不到成功。

我认为多元化是美,单一是丑;有选择是美,没选择是丑。

我这一代人小时候,有很多选择吗?大多数人没有。除了老老实实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再到一个公司或者机关上班结婚生小孩,没有别的路径。在这条路径上,我们有过偏离这条路径的梦想吗?大多数人有过。

为此我还问了生于发达省份的90后朋友,他们中学一个班不追求升学而去做生意的只有一两个,也就是说,生于90年代的发达省份的绝大多数小孩,依然没有选择。更不用说落后地区的年龄更大点的人。据我观察,这几年出生的大城市的小孩,依然看不到太多别的选择。

前段时间有个生活在深圳的朋友跟我讲,

是,我们都幻想过,我们的小孩不要像我们当年那样一直被逼着干毫无兴趣的事,可是真的有小孩了,周围都那样,你敢不那样吗。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生活在南京的大学同学的朋友圈,

昨天被幼升小面试刷屏了。相比于以前,现在的小朋友竞争太激烈,压力也大。我想说:宝贝,在这个大环境下,妈妈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程度来让你既不失童年的乐趣,又可以接受所谓相对好的教育。只能期盼我们一起在纠结中快乐前行吧。

题外话,我为有这样的同学感到骄傲。

所以我能理解《Dangal》中的爸爸是在做一件什么事。他在违背全村人的习俗,他在违抗自己信仰的宗教,他在忍受天下人的嘲笑,让女儿有多一个选择。我们从小时候就为之挣扎,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后代挣扎。

关于梦想:

小时候我喜欢踢球,我想过要在没有选择的路径之外多一个选择。为此我一个月要踢坏两双双星牌胶鞋。我特别希望有一双皮质足球鞋,但是买不起。初中时我们踢的还是橡胶球,买不起皮质足球。

后来我把这些事讲给朋友听以示艰苦,一个只比我大几岁的比我踢得更好的人说,那你家里有钱,我们那时候是光脚踢。

《Dangal》中的爸爸为女儿训练却买不起一块摔跤垫这样的事情,同样离我们并不遥远。

高三时,我意识到不再能把踢球当成一种选择时,我也想过,如果将来我有儿子,希望他能替我走这条路。多年后我真的有儿子时,朋友问我怎么说,我说他如果真喜欢且踢得极好,我也不希望他走那条路。因为我知道了职业体育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且不说踢得好和成为职业完全是两件事,单是两条腿每天都处于酸痛的状态,如果不是真的热爱,那也是可怕的折磨。

《Dangal》中的女儿在意识到自己多出来的这个选择有多么艰难的时候依然决定走这条路,需要怎样的`勇气。从那一刻起,那已经不是爸爸的梦想,而是女儿自己的梦想。

关于金牌:

到了今天,我们不再拿金牌当回事,拿得多了。

可是我还记得,三十年前,酷热的夏夜,没有空调的房间似乎也没有风扇,我和父辈们围坐在一个十四寸的黑白电视前,看跳水或乒乓球的场景。

我还记得那种感受,不管是失掉一块金牌还是拿下一块金牌。我不记得那时每天吃的什么,那时也没有这么多购物节,没有这么多的美食这么多的数码产品这么多的漂亮衣服这么多的口红包包,那时候只有金牌。

如今我们不再关注金牌,因为想拿的金牌中国人都拿过了,还没拿到的在有生之年也不抱希望。

有时候我看DOTA2的国际大赛,某场没有中国战队的比赛,主持人说,看两支外国队打,好无聊。这只能说明中国是DOTA2强国,如果中国的足球迷也要看到有中国队的比赛才觉得有趣,那一辈子也看不到几场比赛。

这就是多样化的好处,这就是能有更多选择的好处。我永远看不到中国足球拿冠军,但我可以看到中国DOTA2拿冠军拿到麻木,然后又可以去看别的竞技体育,斯洛克、网球、攀岩?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似乎比印度人略微幸福一点,略微领先半个身位?可是无论如何,《Dangal》中一切离我们并不遥远。搞不好,在电影领域,印度还要领先中国半个身位。

《Dangal》的叙事极其克制,打动人不需要大开大合无中生有。人物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只是买不起鸡肉,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官员的不作为和教练的平庸。全是小事。本来摔跤这种对抗性竞技项目,受伤很自然,就算受严重的伤都毫不过分,但是电影中连伤病都没有。电影高潮前人物遇到的最大障碍竟然只是爸爸不在场而已。大女儿整个职业生涯的最大危机竟然只是可能被体育学院开除而已。影响竞技状态的事竟然只是头发留长涂个指甲油而已。电影中几乎所有细节都是我们大多数人有过实际体验的小事,甚至不需要通过隐喻或者联想,而是真的实际体验。就是这些活生生的小事,离每个人都很近的小事,这些毫不夸张极端朴素的细节,给我带来巨大感动。

最后的重点来了,《Dangal》中二女儿童年的样子真是好可爱,我都想有个女儿了。阿米尔·汗竟然逼这么可爱的女儿练摔跤,不管怎么说,他是个坏人。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篇3)

20xx年5月25日下午,体训一大队组织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观看影片《摔跤吧!爸爸》。

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愿望将来能生一个儿子,也从事摔跤运动,帮他完成他的世界冠军梦想。事与愿违,辛格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再三考虑后,他开始训练他的两个女儿。他让女儿们换掉裙子、剪短了头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女儿吉塔最终参加了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成为了千千万万女性的榜样。

《摔跤吧!爸爸》将父爱和梦想相结合,聚焦女权问题。观影的教练员、运动员纷纷沉浸在精彩的影片当中,被辛格伟大的父爱而感动的流下眼泪,为吉塔获得冠军而鼓掌喝彩。父爱虽然不像母爱那样温润透彻,但在你遇到困难时会成为你最坚强的后盾,为你加油打气。吉塔的成功来自于平实刻苦的训练,来自于战到最后永不言弃的`精神。观影结束后,教练员、运动员无一不被影片感动并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训练的艰苦,运动生涯中的低潮,这并不能将我们打败,只要怀揣梦想,永不放弃,勇于拼搏,必能冲破阻碍前进的壁垒,创造新的辉煌!为新疆体育事业书写新的篇章!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篇4)

潘若简在《今日影评》中表示,摔跤运动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偏向于男性竞技。也正因为如此,影片中所体现的女性问题更能带给观众共鸣。当女儿要参加非常重要的一场比赛的时候,爸爸会跟她说:“你的对手不仅仅是那些选手了,还有那些歧视女性的人。”

电影《摔跤吧!爸爸》一方面在戏剧性上有极强的吸引力,关于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另一方面,电影也带给了观众特别多电影之外的想象与纠结,比方说教育问题,比方一个女性在这样的运动场上获胜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今日影评》中,潘若简表示,电影之外,《摔跤吧!爸爸》带来了一个更广泛的社会思考和影响。除了被誉为“印度刘德华”的阿米尔汗在影片中奉献了精湛的表演,也引发了关于父亲形象和教育问题的大讨论之外,吉塔和巴比塔也颠覆了印度女性的形象。

在印度电影中更常见到的女性是漂亮、聪慧、美丽、能歌善舞、被男性追求的传统形象。但《摔跤吧!爸爸》的吉塔和巴比塔却给了观众很多欣喜。潘若简在《今日影评》中认为,这两个女孩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纱丽美女,但是观众仍然会觉得她俩非常美丽。

当观众看到她们在运动场上英姿飒爽的时候,把对美的定义(尤其是对女性美的定义)扩大了。她们并不是洋娃娃式的美,而是有力量的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