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20

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精选7篇。

学习写作文需要重点抓住哪几个点呢?对于学习来说,写作文是我们必学的一项技能,常写作文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文时要注意题材新颖,语言流畅,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这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篇1)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林清玄散文》这本书。散文都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总的来说,分为四大主题,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接下来,我给你们慢慢介绍吧。

这本书的各个小故事分别讲诉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哲理,我就具体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小文章。

我最喜欢的是叫“清欢”的小文章。我为什么会喜欢这篇小文章呢?这是因为它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有一种热爱,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出许多人所不能看透的东西,比如:他会觉得野菜的清淡比山珍海味还要好吃,慢慢品一壶茶更能在喧嚣的的环境洗净心灵,清欢对生活的无求,是他不讲求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在城市里,几乎是没有清欢的,繁杂的人群,车声、人声,要想吃清淡的小菜,却要么是盐,多油,各种调料。那么就去深山里来寻找清欢吧!不一定,也许,清欢就在你身边,对欲望不过度追求,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清欢离我们就很近了!

我读了《林清玄散文》这本书,他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一篇篇沁人心脾的散文,字里行间透露了林清玄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用各种不同的散文向我们表达了他对我们少年人生的见解。读后我深有感触,的确,不管是天真还是纯善,或是美好,直至庄严,都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思想。读林清玄的文章,能使我浮躁的心即刻间安定下来,因为他的文章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虽然每篇散文都比较短小,但是却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含有深长的意味,使我一拿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去体会这个心思细密的人写出的有血有肉的文章。

其中,我最记忆犹新的一篇文章就是《让树转变的方法》。这篇文章是以一件小事引出了林清玄的一系列的感悟,主要写了林清玄的孩子做了一个实验——让一棵树转弯曲。这是靠树的向上、向光性做的,把树倒吊着,它便会转个弯长上去,由此,林清玄便奉劝大家、我们人类不能不如一棵树,不能被外在环境击倒,失去自己原本的样子,要学习那棵树一样不会堕落。

这棵树被作者的孩子倒吊着,就好比是我们人类生活在逆境当中,而这棵树因为向上、向光性又顽强地长了上去,可我们人类呢?有些经得住风雨的人可能会和树一样也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逆境中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不会堕落,成为胜利者。然而有些人却不会适应环境,自暴自弃,随着环境一起堕落,最终,成为了失败者,这方面,他们甚至不如一棵树。

而我们,要当那些在逆境中也不会堕落,反而活得精彩的人。其实,人们有时都会有失败的时候,我们也不免因此而灰心丧气,对生活、对自己不抱希望,但是我们就要有超凡脱俗的精神,经历了失败过后,也培养了我们自己的人格、风骨,再来的时候,我们就不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击垮了,就像树一样,无论绕几个弯,也要坚强地长上去,向上、有光的地方长,这才时我们所要做的,不与堕落妥协,以坚毅、刚强、乐观的心一直生活下去。

人生不免会有灰心无助的时候,但只要有了坚强果断的性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所击倒。当我们踏过荆棘,勇敢地走向终点的时候,就能举起胜利的旗帜,自豪地对自己说:“我长大了!”

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篇3)

我喜爱这本书,不为别的,只为他文章字眼中的那几分精彩的沧桑。

读一个人的选集,如看一个人的人生;读一个人选集的精彩片段,犹如在踏勘着他人生的轨迹。在林清玄的文中,看到的其实是他自己的昨天在写明天,林清玄所写下的那一片篇篇优美的文章,总是与我的心同频共振。

在他笔下的字眼里,我总是能读到清清玄玄的几分奥妙,如浓浓的几分乡愁,如对红尘俗世的疲惫与厌倦;亦如对那茫茫未来的不安与彷徨……也许是隔了几十年岁月的沧桑吧!我只能读到这几分玄奇,却无法真正地去读懂它。

从《立刻完成的灵药》中,我感受到了:人的成长唯独不可缺少的便就是时间了,时间也变成了改变命运的最佳方法;我从《活的钻石》中,明白到了一切事物都重在意义,而不重在外表;我又从《生命的化妆》里,知道了最好的化妆其实就便是一个真实的自我;读《发芽的心情》我懂得了面对挫折与困难时,熬过去,便则是成功;我读《桃花心木》,又晓得了生活得靠我们自立;我又读《在梦的远方》,读到了有些梦想虽然是遥不可及,但只需要坚持,变就能成功……林清玄那一个个清丽的文字,带给了我无穷无尽的感受……

书中的一切都这么自然、宁静;亲情、爱情、友情,至淡至真。他在文章中借助佛教禅宗的顿悟、空灵,来阐述人生的价值与开掘了生命那无穷的底蕴。每一篇文章都是幽雅清韵的,如同一碗带着茗香的清茶,值得你去细细的品味。

把书放在床头,睡觉前读几篇,然后便能安然的入睡,在梦中去参悟它;在书桌前,一边喝着一杯热茶,一边读着它,让一缕清风吹进你的心房。

林清玄散文,去感悟它,感悟到的是——“五味”的人生!

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篇4)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是最柔软的……

每当碰触到林清玄散文集时,就像收获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得到关于他的人生启迪和情愫,体味从文字中透露出的个人修养和品质,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佳句美词和情感。翻开具有淡淡墨香品茗般的优雅情韵书时,就能走进林先生的内心世界去瞧一瞧。寄托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希望,走出喧嚣浮躁的现实社会时,来到一片充满莲花气息的花林,这时再把林清玄散文集拿出来,哼一曲悠扬婉转的小曲,如同待在世外桃源般的美妙享受。他才会净化内心世界的沉浮和颓废,人就会具有林先生的高洁坚贞的品质和个人修养,这就能起到我们所希望的效果。

我认为林清玄本人就像晶莹剔透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而他的文字是那么纯粹、清净、生动,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如同与位大师在交谈,就像淙淙流水般的暖流流入人的心田,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与他的情思。喜欢在静谧安详的夜晚,坐在沙发,手捧这本散文集,品味其中优美华丽的辞藻。此时若在播放一曲清幽有内涵的歌曲,配上一盅刚浸泡过的茶叶,意境就已在不知不觉中洋溢出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感觉林先生总和“禅意”分不开,在书中时常会提起与禅意的有关事例,会问自己禅意究竟是种怎样高深莫测的解读呢?上网搜出原来就是让人们的心灵更纯净,体验佛家人的戒杀众生的悲悯情怀,是他先开创了写佛的先河,所以他也被不禁的净化了。人心境界远,菩提本悠然。佛台端坐立,低眉慈善观。禅意暖人间,吉福泰祥安。祈福云雾升,捏花浅笑间。禅意人生书画卷,恬淡凝思逸悠然。觉得林先生的禅意世界还需我们细细揣摩,在人生的闲暇之余是适合时间,学着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心灵,使自己具有禅意和佛心吧!

感悟林清玄,体会他的清净之道。我也被林先生的清纯所触动到,大家也试着去让自己变成像林清玄一样的纯净之人,再读几次这本书你会有不同的体会。

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篇5)

林清玄老先生的散文如明月清风徐徐道来,而在书中提到的奉茶之举,令我回味无穷。

奉一字看似简单,却内有深意。它一般指下级为上级或晚辈为长辈做些什么,但文中的奉,却是一个极其平凡之人为过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每日起早提一桶凉水。

这一细微的举动,让我颇受感动:为什么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又为什么两个所谓的朋友之间,却还经常会斤斤计较呢?当今,人们生活在喧闹的红尘市井之中,每天为钱喜怒哀乐,人们所关心的是对于利益的追逐,而那些隐居山林的隐士,他们在意的是心灵的充盈。想想,某些明星们、富翁们捐钱捐物给贫困山区的人。这的确是一种善举,但转念又一想,倘若他们没那么多钱,那他们还会这样做吗?似捐非捐。

记得,就在不久前,我们一家去了梅花洲,里面有个农家乐,与书中所写的场景颇有几分相似。在一个木桌上,放有一个大桶,上面没写奉茶,只是在桶上面挂了一块牌子:免费大碗茶。一旁放有7、8个刚洗好,还留有水渍的大碗。我迈步上前,拿起一个大碗,把大桶出水的旋钮轻轻打开,一股淡棕色的液体流淌下来,我微微呷了一口,恩,大麦茶的味道还挺不错。这款茶水是温的,流入心田却是热腾腾的。一股大麦茶的香气,萦绕在鼻尖,久久还未散去。喝罢,我把碗拿到井边冲洗了一番,放回原处。

这时,茅草屋的主人走了出来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扬起了嘴角,朝着我憨憨的一笑或许奉茶人的心中想要的,就是客人由衷地赞许吧!奉茶,对那些人来说,不需要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自己对生命与土地有过真正的关怀与付出,就算尽了人的责任。这与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提到的,将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的人恰恰相反。奉茶之人淡泊名利、逍遥自在,任自在喧哗浮躁的世界中从容地活着。

清朝诗人张灿的有一首短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件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正是道出了如今人心的浮躁。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希望我们都努力做一个卓然优雅的人。

后记: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文质兼美,往往在平常小事中见生活的真谛。奉茶不成篇章,也不成一文,却让我有所触动,便尝试表达自己的一些见解。

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篇6)

夜晚,寂静。

读一本好书,与感动狭路相逢。

他回忆父母,语言平淡而柔软。

“……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山边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爸爸的味道,唉唉!”

“……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的时候,我发现她和新开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样的白,母亲的发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的美……”

简简单单的描写,深情自然流露。让我想起,自己的父母正在老去!尤其每次短暂的家庭小聚,父母跟我们聊天的时候,聊着聊着就睡着了,那花白的头发,深刻的皱纹,疲倦的神情——什么时候他们已经这般老了呢?时间过得真快呀!快得我们都来不及发现亲人的变化!

他写他童年的宠物——小松鼠,“……松鼠与我的情感,使我刚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有声音有色彩、明亮跳跃的时光……”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后来死了,作者做功课时睡着了,削尖的铅笔成了凶器!这自然是一场伤心欲绝的分离,作者写的时候感情真挚,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养的小狗。一条非常可爱的狗狗,陪我度过一段愉快的童年时光,死的时候,我跟作者一样悲痛欲绝,后来再也不养宠物了。儿子一直以为我不喜欢小动物,其实不是,是害怕分离!没养过宠物的人无法体会的感情!

他写生活感悟,亦是以小见大。

比如朋友送他莲花,他会想到: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时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时时有正向的时刻,生命便无限美好,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

比如他对木鱼眼睛的认识:木鱼作为磨洗心灵的工具是极有典型意义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告诉我们,修行是没有止境的,心灵的磨洗也不能休息。

比如他穿了僧鞋,会想:要低得下头,要看得破。

比如他喝茶时会想:一味万味,味味一味。喝时生其心,喝完时应无所住,如是如是。

……

真情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去渲染,看说话者的眼睛就知道,悲伤也不需要嚎啕大哭,看其神情就知道,我们可以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味作者的深情,美好的感情是可以传染的,不是吗?

林清玄散文的读后感(篇7)

我想到,岁月就像那样,我们眼睁睁地看自己的往事在面前一点一点淡去,而我们的前景反而在背后一滴一滴淡出,我们不知道下一站在何处落脚,甚至不知道后面的视野怎么样,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林清玄

秋日午后,躺于自家阳台的摇椅上。阳台一侧的梧桐叶被风吹过,“沙沙”作响。随手拿起一本《林清玄散文精选》,风吹开了第一页……

我邂逅了月光下的喇叭手,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一个冬夜寒凉的街心,月光下影子塞满街道的老人,以及那支已落了光泽的喇叭……老人生在山东,在无垠的大豆田里玩耍、捉田鼠、放风筝,以及听老祖父讲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便是他的童年。哦,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时光啊!可就在廿四岁那年,一切都改变了。他被抓到了军用卡车上,泪眼望着自己的故乡消失在视野中,后来来到了海岛。他失去了那讲故事的老祖父,他的妻,他的大豆田,他的故乡,他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从此便辗转于枪林弹雨之中,再没有回到过故乡。退伍后便靠吹喇叭给死人送行为生。直到在那个寒冷的街心与“我”相遇。dsbJ1.CoM

老人独自走在冰冷的月光下,想起的是那日夜思念的亲人,想起的是那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想起的是那拥有亲人与童年的故乡!这是多么强烈的思念,多么浓厚的故乡情啊!老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从这酒中,我饮出了老人那数不尽的乡愁,那归乡的渴望,这愁绪在我心里长久地回荡着,我感到了寒凉的痛楚,也真正体会到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愁苦。

与喇叭手告别后,我把书平摊开,任凭风儿轻轻掠过,书页停在了《两只松鼠》上。

两只野松鼠在每日清晨到“我”园子来吃木瓜,并与“我”在清晨作伴。阳光透过嫩绿的叶子,照在松鼠那顺滑的毛上面,散发出柔和的光,微风抚摸着他们,两只松鼠惬意地享受着美味的木瓜,并不时来“我”摇椅旁嬉戏……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可就在一个多月后,松鼠不来了,为什么呢?后来作者发现并了解是守卫老张捉来了松鼠,居然还吃了一只!读到这儿,我的心里充满了阵阵惋惜与伤痛所带来的灼烧感,我不禁大吃了一惊,老张居然把这么可爱的松鼠捉来,而且还吃了其中一只!我被老张蹂躏生命的行为深深震撼着。最终“我”买下那只棕松鼠并将它放生,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相见过。

“因为生命的步伐已走过,冷然无情地走过,就像远天的云,它每一刻都在改变,可是永远没有一刻相同,没有一刻是恒久的。”是啊,生命是一个过程,漫漫人生路没有任何一刻会再次到来,而我们要做的是:“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此后,我又读到了“举杯邀明月”,温月光下酒,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体会到了“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情无以逃、锦书难托……我感到“好像重活了一次”。

夕日的余晖透过梧桐叶洒在书的扉页上,微风吹来,梧桐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读罢,我合上了书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