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27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汇总5篇。

本文为读书笔记吧推荐专题“《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相关内容。

上班的工作项目,文档的输出有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看看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范文清晰的逻辑和优秀的框架,现在准备写范文了吗?请阅读由读书笔记吧小编为你编辑的《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1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人物的书——《孔子的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故事》所讲的是孔子与他的弟子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及对话,其中有一个故事,我非常喜欢:有一天,孔子带弟子们在一块宝地上观赏,看见路上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他便让马车慢慢行驶过去。别的孩子早就躲开了,只有一个孩子一动不动。孔子问小朋友:“你可以给我的车让一条路吗?”谁知道这孩子不仅不让,还说:“不行,这有个城池,你的马车怎么过?”孔子定睛一看,孩子背后的地面上有一堆石子,互相环绕,搭成了一个小小的城墙。于是孔子问那个孩子有什么用?孩子答:“防军队和你这些马车的。”孔子请教道:“那该怎么过呢?”孩子道:“你觉得是车让你?还是你让车呢?”孔子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让车夫绕过孩子所堆的城池走了。

读了《孔子的故事》这一本书后,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孔子为何被世人称赞博学多才。是因为他谦虚好学的宝贵精神!所以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应当学习他勤学苦练、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孔子。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曾说过“不以而富且富,于我如浮云”。对于不正当得来的东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会动心。

平时我们想要什么东西,会千方百计的得到它,不惜伤害到他人,孔子不会,他知道那样会伤害到他人,对于他来说,这种东西是不正当得来的东西,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让心灵享受更好的,一定不要被一些东西的外表所诱惑。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的讲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重要文献。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遭受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文章用了相当的篇幅,真实的讲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的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我不能像孔子那样,但我会学着孔子的精神,一直努力下去。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3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孔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长之,他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中国影响很大,作者李长之用最浅显而轻松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轮廓为我们生动的勾画出来了。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岁,父亲便亡故了。

孔子很喜欢唱歌,他最满意的歌是:《韶》。他说:“我已经听到并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想享受了。”

孔子大概在30岁的时候,收了第一批弟子,有:颜渊,他的父亲是颜路;子路,他只比孔子小9岁;范蠡;子贡……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孔子就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代表。

孔子是个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这本书写了孔子的一生,很有意义,大家也买一本看看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五年级:孙铭潞[迷你句子网 www.JZD365.com]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4

孔子拜师的故事一

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项橐。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连叹到:“后生可畏也”。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孔子拜师的故事二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dān]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3

孔子拜师的故事点评

从孔子拜师的故事中,我们应得到两点启示:一是知识是无止境的;二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和积累。若只捧着现有的知识,坐而不学,将被社会淘汰。我们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哦!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5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孔子出生到他初入仕途、问道求政、辗转仕途、周游列国到孔子逝世的经历。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跌宕起伏,但我最敬佩的并不是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意志,而是他做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四出求学这一章中,孔子跟随乐师师襄子学习周礼中的乐。一天,师襄子传授了孔子一首乐曲,孔子练习了四天,师襄子觉得孔子练习的很好,便想继续传授孔子下一首曲子,孔子却说自己想再练习几天。几天后,师襄子来找孔子,孔子说自己还要再练几天。数日后,师襄子经过孔子屋门口,立即被那动人的乐声所吸引,令他不能自拔,许久才缓过神来。进屋后,却发现疲倦的孔子刚刚睡着。师囊子拿了一件外衣给孔子披上,孔子猛然惊醒,告诉了师襄子作曲人的心境,令师襄子惊叹不已。孔子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他想弄懂作曲人的意图,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弹奏境界,而这种境界,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弄清的,为了这一天,孔子刻苦练习,反复用心体会,凭着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弹奏出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曲子,令人赞叹不已!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种执着和坚持吗?但事实上,有些人做一件事,总是只要做了就行了,从来没有想过把一件事做精、做细,完全不去思考与挖掘事物的深层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细的人,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从中看出一个人将来的成功与否。如果一个人,对待任何事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这样的人,何愁不会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给了我一次灵魂的洗礼,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给予我的教诲:把小事做到极致,把小事做成经典。我们要从身边做起,做好每一件事,成功一定会眷顾我们。

猜你喜欢